手机阅读

2023年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5:07:24 页码:13
2023年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精选11篇)
2023-11-22 05:07:24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方式,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做好总结,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措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一

《林则徐对联立志》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王十朋苦学书法》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诸葛亮喂鸡》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二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东汉远支皇族。幼年贫困,与母亲贩鞋织前维持生计。

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巾起义军。为了争得一方霸业,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

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拒曹的主张,于208年,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占荆州夺益州和汉中,终成一方霸主,于221年称帝(蜀汉阳烈布),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赤壁之战后,荆州是蜀吴两国争夺的`焦点。

219年,江陵一战孙吴取得荆州并杀死关羽。刘备一怒之下,倾全力出兵攻吴。他轻敌冒进,222年吴蜀彝陵之战中刘备为吴将陆逊打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刘备因伐吴失败,加上战阵疲劳,于223年6月10日(蜀汉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距今已1792年)病逝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北)。

东汉献帝禅位,曹丕当上皇帝,改国号为魏。

220年12月10日东汉献帝禅位,曹丕当上皇帝,改国号为魏。

生平简介曹丕,曹操次子,卞氏所生,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改国号魏。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藩,曹丕大喜,没有同时联合蜀汉攻吴国。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睿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三

孙中山领导推翻清朝政权的革命中,哥哥孙眉功不可没。为了弟弟的宏图伟业,孙眉不仅倾其家产予以资助,还发挥自己广阔的人脉,奔走呼号,寻求更多人的支持。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当时,许多人凭借各自的背景,挖空心思地捞取一官半职,孙眉也未能免俗。在他眼里,弟弟就是当今“皇帝”,做哥哥的不说封王赏地,怎么也该混个“二品顶戴”。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了蔡元培等大员,当即得到他们的认可,并联名向孙中山推举他为广东都督。

孙中山接到推荐函,电复蔡元培:“唯才是举,切不可任人唯亲。”孙眉得知弟弟的态度,立刻奔赴南京兴师问罪。孙中山耐心地劝说:“哥哥虽然于革命有功,但当广东都督确实不合适。”孙眉勃然大怒,说:“阿文你是大总统,我是你哥,比总统还大,区区一个广东都督怎么就干不了?”孙中山一个劲地赔笑,好容易才把他打发走。

后来,孙中山回到故乡,孙眉见了他,怒气仍未消减,训斥道:“你当了大总统,却六亲不认,害得我现在还得在乡官手下混事……”孙中山大笑,说:“你是我大哥,家里的`事,全是你说了算,总统也得听你的。国家的事,哥哥可不能随便,即使是乡官,也是你的父母官,你得听他们的。”

就这样,孙眉最终没有出任广东都督。此后,他一心一意地经商,生意一度非常红火。因为孙中山的廉正,历史上或许少了一位平庸的官员,却多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四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蒋推崇曾国藩之谜: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之谜: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五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样对待你。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关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的小故事吧:

古时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爷吼叫着问路,这位老大爷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很有礼貌地施礼并问路,这位老大爷见岳飞很有礼貌,便给他指路。

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见了,小学生连忙抬脚,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并没和他计较,反而说了声“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晋国智氏,魏氏,韩氏联军进攻赵氏居城晋阳,引汾水灌城。赵襄子苦不堪言时,三家领导同志居然还在乘船欣赏他们的杰作。智伯同志(三人中的no.1)见破城指日可待,心情大好,得意洋洋的说道:“我现在才知道一条河可以毁灭一个国家啊。”身后韩康子狠踩了魏桓子一脚,后者则捏了前者一下。当然咯,智伯是不知道两个家伙在他身后的小动作的,他知道的只有几天后倒淹了他的大营的大水,还有和大水一起冲过来的.赵魏韩三家的战船。(可怜的智伯同志,到死可能都没想起来,魏氏和韩氏的居城都建在河边上呢。不先灭了你难难道还等你去灌啊!!)赵氏恐怕被大水淹怕了,仗一打完就马不停蹄的把都城迁到不靠河的邯郸去了。而魏氏的反应好象就没那么快,等到百年后秦军掘开黄河大堤灌了大梁城才想起来:都城千万别建在大河边上。

公元前682年,宋国讨伐鲁国,鲁国活捉了宋国的南宫万。经宋国官方请求,鲁国放回了南宫万。第二年秋天,宋闵公和南宫万外出打猎时玩争道游戏,宋闵公争不过南宫万,就生气了,伸出双手做鄙视状说:“以前我很敬重你,而现在你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鲁国俘虏。”南宫万非常生气,从怀里掏出棋盘砸死了闵公。大夫仇牧听说了这件事,来讨伐南宫万。南宫万迎击仇牧,仇牧打冲锋的时候门牙撞到了门扇上就死了。南宫万又杀了太宰华督,改立公子游为国君。(事见《宋微子世家》)。

点评:不要跟玩不起的人玩游戏,另外,注意处理好门牙和门扇的关系。

康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昭王瑕即位,昭王做人有问题,做老大问题在更大,于是王道衰落。他到南方去巡视,这一去便没有回来。原来是因为当地人憎恶他的确所做所为,给了他一条胶水黏合的船,船到江中间开胶了,昭王于是溺毙于江中。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六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七

公元581年(大约),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萧氏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但由于当地的习俗认为,凡是二月出生的女孩,皆为克父之相,所以萧岿只好将这个女儿交给堂弟萧岌收养,可没多久,萧岌过世,萧氏又被转送到她的舅舅张轲家。

也就在萧氏出生的那一年,原来北周的大臣杨坚在妻子独孤伽罗的支持下,逼使九岁北周静帝“禅让”,并随之开创了隋朝。之后,隋朝经过八年奋战,终于统一了中原。在征战过程中,杨坚的二儿子杨广可谓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杨坚不但给他加官进爵,同时还下诏为他征婚,让当时天下名门世家,将家中尚未出嫁的女儿的生辰八字统统呈报上来。最后,术士们看到了当时只有九岁的萧氏八字,就这样,萧氏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晋王杨广的妻子。

但由于当时萧氏年纪太小,再者,杨广还驻守在离京城建康(南京)有一段距离的扬州。所以当萧氏被接入宫后并没有马上完婚,而是交由皇后独孤伽罗照管。

公元594年,隋文帝杨坚夫妇经过商量决定,乘杨广入京述职时,为他俩举行成婚庆典。新婚之夜,25岁的杨广惬意地将13岁的萧氏紧紧地拥在怀中,杨广的心知道,此时他拥抱的可不止是一个美人儿,同时还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那些术士,曾神秘兮兮地向杨广透露过,这个女子将来肯定能母仪天下。既然萧氏能母仪天下,那么作为她的老公,自然也就是未来的皇上了。

公元604年,觊觎皇位已久的杨广终于登上皇位。理所当然,此时已经24岁的萧氏也果真印证了术士们说她“母仪天下”的预言。令萧皇后始料不及的是,杨广自从当了皇帝后,就再也不如以前那般宠爱她了,而是整日生活在声色犬马之中。

尽管萧皇后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但面对着极度寂寞时光也倍感痛苦,终于在海山殿的护卫校尉宇文化及引诱下有了出轨行为。窥视皇位已久的宇文化及,为了永久得到萧氏,堂堂正正地把她收入内室,公元618年,率领禁军造反,并在皇宫中将暴虐的杨广给勒死。

干掉杨广后,已是38岁的萧氏便成了宇文化及的偏室。但很快宇文化及的狂妄行为,便得到了报应。当时,隋朝贝州(今山东武城)漳南镇原里长窦建德在中原一带率领农民起义,建立了夏国,定都乐寿(河北献县境内)。在与窦建德一次次的战斗中,宇文化及节节败退,最终只好带着萧氏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同时改称萧氏为淑妃。然而,魏县不久又被攻破,字文化及仓惶退往聊城,窦建德又继续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并将其杀死。

窦建德杀掉宇文化及后,不但收缴了宇文化及的所有财产,同时被萧氏高贵的气质所深深迷住,并马上收她为妾。从此只是痴恋于萧氏美色的他,早已忘记了当初逐鹿中原的政治野心。而此时,处于北方的突厥人势力却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逼中原之势。

公元619年,原来因为和亲而远嫁给突厥启民可汗的.义成公主,打听到嫂子萧皇后的下落。于是,义成公主请求启民可汗派使者来到乐寿,要求迎接嫂子萧皇后到突厥居住。尽管窦建德内心极不乐意,无奈当时的他,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所以最后也只好乖乖地将萧皇后交给来使。

萧氏来到突厥后,启民可汗在初次看见这个天生丽质的美女时,便被其身上散发出来的魅力所迷倒。当天夜里,萧氏在蒙古包中也由隋朝的皇后,许帝的淑妃,窦建德的偏室,一下子变成了番王的爱妃。公元620年,老番王逝世,皇位由他的儿子颉利继承。按照突厥人习俗,老番王的所有妻妾也理所当然地由新可汗接手,可怜的萧氏也随之变成了新可汗颉利的王妃。从此,她在草原上度过了长达10年的时光。

公元630年,唐朝大将李靖终于打败突厥,并将已是40多岁的萧皇后重新接回中原。回到大唐后,李世民在初次看到这位表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与杨广是姨表兄弟)时,便被她雍容华贵的气质所迷住。于是,李世民竟然顾不得彼此年龄的悬殊与外人的指手画脚,马上封萧氏为昭容(皇妃封号)。就这样,这位饱经离乱的隋朝皇后,又正式成为大唐天子的妃子。公元647年,67岁的萧氏终于走完了其风情万种的一生。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八

祖冲之(公元429-500),字文远,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的科学家,原籍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莱源县),因战乱,他的祖先迁居江南。公元429年,祖冲之诞生在南方宋朝一个士大夫的家庭。这家有几代研究历法,祖父掌管土木建筑,也懂得一些科学技术,所以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家传的科学知识,他少年时代就开始钻研古代的经典。思想机敏。勇于创新,勤奋地学习,对各种事物敢于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并且勤于实践。他搜集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书籍与文献资料,并经常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就象自己说的那样;“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军筹策”。由于他既崇尚抽象的理论,又注重理论的应用,突破了天命论、神秘主义的桎梏,敢于实践,勇于改革,因此在当时劳动人民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特别是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曾经长期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作为历法来计算阴历。祖冲之经过仔细推算和研究,发现这种历法虽然可以使两种(阴历和阳历)天数大致相符,但还不够精确,过了二百年就会相差一天。因此,他决心打破传统观念改革闰法。总结了前人经验,经反复实验,科学计算,改为第三百九十一年中有一百四十四个闰年。这样就相当精确了。他在一文历法中的另一重大成就是在历法计算中第一次应用了岁差,即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五周,不可能完全回到上一年的冬至点的现象。他算出了岁差为四十五年十一个月后退一度(一度等于60分),并在他的《大明历》中加以应用。虽然尚不够准确,但这在天文学史上却是一个空前的创举。为了使历法更精确,他还算出交点月,即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白交点所需的时间是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21。21222日极相近似。这为准确地算日食月食妇生的时间创造了条件。

在上述基础上,他制成了当时最科学的历法——《大明历》。那时他才三十三岁,公元462年,他把《大明历》交给朝廷,请求予以颁行。但遭到以贵族官僚戴法兴为首的坚决反对。戴法兴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物,又稍稍懂一点历史,但思想非常保守,戴硬说太阳转动一周(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有快有慢,没有规律。祖冲之反驳说:“太阳的转动是有一眯规律的,这是有事实根据的”。戴又说:“日月星辰的快慢变化,凡人是测算不出的”。祖冲之说“这些变化并不神秘,只要人们进行精密的观测和细致的推算,是完全可以算出来的。事实上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把戴批驳得哑口无言,祖冲之终于击败了保守势力,取取得最后胜利,然而直到他死后十年在他儿子祖恒再三推荐下,新历法才在公元510年被正式采用。

祖冲之在数学研究方面,特别是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做出了在数学史具有深远影响的巨磊贡献。古代最早求得的圆周率是“3”,西汉末年刘又得到3.1547的圆周率值。东汉的张衡算出3.1622的值,到了三国末年,数学家刘徽创造了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方法,得出3.141024的值。祖冲之地吸收了其中一些有的东西,又不为前人结论束缚,经过自己的精密测算,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以22/7和355/113作为用分数表示圆周率的疏率和密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欧洲人奥托和安托尼兹直到公元1573年,才先后求出这个数值。实际上早在他们一千一百多年前,祖冲之就得到这个数值了,因而,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主张称名为“祖率”。

祖冲之在推算圆周率时,对九位数的大数目,需要反复进行包括加减乘除与开方等方法的运算五百三十次以上。而且当时他还是用筹码(小竹棍)来计算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后来,祖冲之把数学上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叫做“缀术”,内容很丰富,可惜早已失传了。

除了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外,在他五十岁那年,曾经仿制成功一辆指南车,这车子不管怎么转动,车上木人的手总是指着南方。他又看到群众用人力磨数值非常吃力,于是开动脑筋,反复实验,制成了水碓磨。同时还制造成功一种“千里船”,经过试验,日行百余里。此外,他还懂得音乐,注过多种经典。因而祖冲之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杰出而又博学多才的一位科学家。

祖恒是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月已无可考。他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数学家,曾在公元504年、509年和510年三次上书建议采用祖冲之的《大明历》,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祖恒的主要工作是修补编辑祖冲之的《缀术》。

祖恒推导球体积公式的方法非常巧妙,其理论依据是这样一条被他当作“公理”使用的命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其中“幂”是截面积,“势”是立体的高。把这命题翻译成现代汉文并写得详细一点就是:“界于二平行平面之间的确良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这二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命题在国外通常称为“卡瓦列利原理”或“卡瓦列利定理”。卡瓦列利(1598-1647)是意大利米兰人,伽利略的学生,波伦拿大学教授,为十七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这定理是他于1635年在波伦拿出版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一书中提出的,但却比祖恒迟了1100多年。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九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于是送鱼的纷纷上门,但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问:"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吃几条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十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婆的,以酿酒为生。

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

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美酒,王婆自然发财了。后来,道士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

道士听了之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

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

从那之后,那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老子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可以保持长久。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做人最重要的是,精简生命的需求,不沉溺于各种欲望而不能自拔,才能获取人生真正的幸福。

数学历史小故事怎么写篇十一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也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

同时它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