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0:58:39 页码:14
最新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实用9篇)
2023-11-11 20:58:3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改变与进步。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表现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马云的夫人张瑛,是马云教书时的同事,最后成了马云人生伴侣加事业伙伴。马云曾动情地对记者们说道:“这几年来,张瑛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朋友圈子,天天都在公司。”

不久前张瑛从阿里巴巴中国事业部总经理的职位上退出阿里巴巴管理层,曾引起一阵风波。马云说这个决定是张瑛提出来的。“她认为公司到这个时候,让别人看见阿里巴巴ceo的夫人在公司里,不管你做得怎样,别人看你的眼光都会不一样。”据说董事会一开始不同意这个决定,张瑛和马云说服了他们。在公司员工大会宣布这个决定时,下面很多人都哭了。

b、导师:金庸。

马云喜欢金庸的小说是出了名的。在第一届西湖论剑之时,马云就将金庸请来做对话主持,轰动一时。

《笑傲江湖》是马云看得最多的金庸小说。他最欣赏的人物是风清扬。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马云说特别欣赏风清扬的“出手无招”。“因为我想做任何事,要把所有的招数在自己消化了以后很自然地出来。”第二点是风清扬也是一个好老师,教育培养了令狐冲。“我自己也是老师出身,我最希望的是我的同事、我的学生能够超越我。”

c、盟友:杨致远。

1998年,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到中国旅游,正好在北京工作的马云陪着杨致远四处观光,两人成为好朋友。杨致远一度还动过让马云担纲雅虎中国的念头。7年之后,双方走到了一起: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雅虎全球则出资10亿美元成为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东之一。并购仪式现场则定格了一幅照片:杨致远和马云并肩坐在长城的阶梯上,笑容可掬。

自2000年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后,马云每一次露脸都能掀起一阵舆论大波。与这个中国电子商务界和互联网界的知名人物相关的数字也都令人咋舌:2000年,马云从风险投资公司拿到2500万美元,2004年又从软银筹到8200万美元,然后一年内为淘宝网砸出1亿元人民币。而最新的一个数字却是10亿美元投资——来自雅虎公司。

在8月1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合作的新闻发布会上,尽管身旁坐着雅虎公司的ceo丹尼尔·罗森格,马云却是绝对的明星,聚光灯下的焦点。一个路透社的摄影记者甚至为了拍到马云的照片,不惜大暴粗口,最后不得不由保安劝开——这是发布会现场的一个插曲,马云效应可见一斑。

马云巧妙地利用一个特定的时间来揭幕一个极具轰动效应的事件:“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阿里巴巴和雅虎7年的缘分,在今天能够结合在一起。”

他坐在那里说话,孩童似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没有过多兴奋的表情,也不慷慨激昂,有的只是大局在握的稳健与冷静。“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中间包括了雅虎的门户、雅虎的一搜、雅虎的im(即时通讯)、3721,包括雅虎在一拍网上所有的资产。这个行为对阿里巴巴来讲是非常激动的事情。”

马云是个演讲高手,尽管他的声音不够浑厚,不够高亢,但他会让人热血沸腾,并顺着他的方向思考。他将这次并购形容成“中国企业不走出国门就可以做的全球化的一个案例”,他说这次合作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不仅中国少见,全世界也独一无二。“更何况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7年,如果对这样的机会说no的话,那就太愚蠢了。”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1988年,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工资大约每月11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职,并利用课余时间为到杭州观光的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当时经营挺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马云后来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到1995年,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回国。

去西雅图看了一个朋友,在此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西班牙《国家报》生动地描述了马云当时的心情——“我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按键。我当时想: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呢?我要是把它弄坏了就赔了。”

对马云有触动的是,他好奇地对朋友说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当时他就想应该利用互联网帮助中国的公司为世界所熟悉。

就这样,作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的马云辞了职,借了2000美元,1995年4月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网络公司之一。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府站点。不过由于许多原因,马云于1999年初决定放弃这些在北京的生意,他拒绝了雅虎、新浪的高薪邀请,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高考失败下学谋生,先后当作秘书、做过搬运工,后来给杂志社蹬三轮送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云在帮浙江舞蹈家协会主席抄文件的时候接触到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这本书迅速改变了马云的思想,马云从书中体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遂下定决心,参加二次高考。

1983年19岁的马云二次高考依然失利,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但受《排球女将》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因为家人反对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但决心永不放弃。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后因马云同专业招生不满,马云被调配到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个便宜,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本科。

1988年24岁的马云大学毕业后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

1988年—1995年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期间业余时间在杭州一家夜校兼职教英语,同时帮助别人从事英语翻译。1995年辞去大学教师工作。1994年30岁而立之年的马云开始创业,创立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时间:

原因:盲目追求高大上。

结局:公司总部重新迁回杭州再也没离开过。

19,阿里刚起步,员工的办公场所,是马云那150平米的家。获得融资后,马云开始飘飘然,将公司总部搬到美国,国内总部搬到上海,马上发现水土不服,又重新迁回杭州。财经评论人吴晓波表示,这是马云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事后分析,上海城市多是大型国企、外资企业,而阿里服务对象多是中小企业。杭州聚集着大量制造外贸企业,它们有实实在在的电商需求。

点评:马云年轻时也犯过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毛病,远离自己的用户和“上帝”。这点尤其值得其他创始人警醒。据了解,很长一段时间,浙江一直是阿里收入最高的省份,后来才被广东超越。

2、扩张过快运营费用居高不下。

时间:-。

原因:财力增强导致节奏失控。

结局:公司大幅裁员、减薪。

年创办之初,阿里实现市场净利润287万元。随后,又分别获得高盛、软银等500万、万美元的投资。财力的增强,打乱了马云原有的节奏,拿到钱后的阿里反陷入混乱之中。

阿里在海外疯狂扩张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在中国香港、美国、欧洲、韩国需要大量市场推广、广告费用每月开销是天文数字且没有分文收入。1月阿里银行账户余额不足1000万美元。

很快,阿里召开了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当时担任首席运营官的,是从ge空降的关明生,他在一天之内就把美国团队从40人裁到3人,并且相继关闭在香港、北京、上海办事处。剩下的员工,薪资减半但期权加倍。三个月后,阿里每月运营费从200万美元,缩减到50万,度过了危险期。

3、盲目相信空降兵“集体阵亡”

时间:20。

原因:太年轻。

结局:空降兵大阵亡18罗汉7位犹在。

1999年,阿里18罗汉放弃北京高薪,跟着马云回杭州创业。两年后一次演讲上,马云告诉他们,不要想着靠资历任高职,“你们只能做个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得另请高明。”大规模引进职业经理人。

事后总结马云承认,自己犯了错误。过去,此次赴美上市,28位合伙人名单里,还有7位“罗汉”,依然坚守在阿里,如彭蕾、戴珊、谢世煌、吴泳铭......个个身居要位。其余离开的11位,也大多担任要职。反而那些当时请的“空降兵”,早就“集体阵亡”。

马云着实小看了当年那群“土鳖”,也小看了自己。一次公开演讲,马云说道,真没想到,十年以后,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点评:一个高成长型公司什么时候引入职业经理人,经理人在创业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扮演好角色,实在是高难度的问题,马云也曾因此吃过亏,但他也因此收获了像曾鸣这样的“创业经理人”。

4、做死雅虎中国险丧阿里控制权。

时间:

原因:私交甚好的杨致远下台。

结局:背着骂名将雅虎股权逐渐赎回。

20某一天,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与马云,在美国一高尔夫球场相遇,那场球赛马云赢了,给杨致远留下深刻印象。回去的路上,杨与马并肩而行,并说“我们把交易定了吧”。那时,杨致远希望将雅虎中国像美国雅虎一样强大,遗憾的是,中国的局面迟迟打不开。

从谈判到签署协议,只用了三个月。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后者获得阿里39%股权。

马云野心勃勃,请来了著名导演给雅虎中国拍广告,但雅虎中国后来变得既不像门户,又不像搜索引擎,马云在雅虎中国上几乎毫无作为,丧失了跟中小企业相关度很高的搜索引擎发展战略机遇期,后来推一淘等搜索引擎其实就相当于阿里平台内部搜索引擎。今年,阿里更是将搜索业务整体打包给uc,以uc班底为核心组建神马搜索。

阿里香港上市ipo文件中披露起雅虎将增强在阿里董事会话语权持股份额将高于35%并不排除马云存在被驱逐出董事会的情况。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马云将支付宝资产转为阿里管理层所有的争议都是当年“收购雅虎中国”出让过多的阿里股权给雅虎埋下的祸根。

5、收购口碑网整合失败o2o机遇没抓住。

时间:

原因:战略失误口碑与对手差距拉大。

结局:盲羊补牢,阿里战略投资美团。

阿里前员工李治国出走创办口碑网。前几年发展很快用户突破100万。当时的阿里恰好进行架构调整成立2b、2c事业群马云希望把口碑网整合进来壮大2c端力量。

20,马云找到李治国,问:“是想让口碑独立上市呢,还是回到阿里一起干针对2c的事?”李治国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当年,阿里以600万美元战略投资口碑网。两年后,口碑网被阿里全资并购。

随后的几年,口碑网曾一度成为大众点评最大竞争对手。,阿里升级“大淘宝”战略,口碑网被并入淘宝。原以为,淘宝能给口碑导入足够的流量,其实不然。口碑网与大众点评、以及后来冒出来的美团的差距越来越大。

阿里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入股口碑的竞争对手——美团。这标志着在阿里战略中,口碑网已被边缘化。事后,一业内人士为这桩交易惋惜,“如果当时(口碑)做起来,现在能省几亿美元。”

点评:口碑网整合失败,最大的后遗症是让阿里痛失o2o发展的战略机遇,让大众点评做大,现在成为腾讯抢夺o2o的重要支柱。如果口碑网能跟大众点评势均力敌,那么阿里现在在o2o布局上从容很多。

6、投资星晨急便失败痛失物流发展战略机遇期。

时间:20。

原因:云物流概念烧钱过猛。

结局:星辰急便破产阿里物流战略慢了几年。

物流企业星晨急便于年成立,一年后分别获阿里5000万、2000万元投资。当时,京东体量还比较小,阿里完全有机会在自建物流+自营b2c上赶超京东,可惜阿里只做到了天猫的壮大。阿里将“云物流”的实践交给了星辰急便,将“云物流”的技术交给了马云个人参股的浙江百世物流。20,星晨急便仓促收购鑫飞鸿,但整合并不顺畅,不到四个月,双方决裂,元气大伤。

另外,星晨急便采用的是加盟制,,该制度带来的混乱全面爆发,陷入空前危机,一些高管出现“失联”。据网络流传的一条短信,那时的星晨急便,用掉了阿里的7000万元,自己的5000万元也赔光了,另对外负债1600万元。

203月,星晨急便停止营业。当年5月,创始人陈平计划b轮一亿元融资,又被阿里董事会否决。自此东山再起无望,阿里7000万元投资打了水漂。

点评:星辰急便的失败对阿里的影响是深远的,阿里巴巴的自建物流战略由此慢了几年,给京东靠自建物流配送做大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7、淘宝商城服务费提升过猛引网商骚乱。

时间:年。

原因:不满费用大幅提高。

结局:重新调整新规,延后执行期。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现已更名天猫”)发布新规,提升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升到3万、6万两个档次,涨幅5倍至10倍。同时,商户的违约保证也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

该举措引发了部分中小商户的不满,他们通过恶意购买等方式,对天猫大卖家进行攻击,如先购买、付款,然后给予低评价,再申请退款。对此,马云在微博上强势回应“虽离经叛道,但仍会一意孤行”,淘宝商城也公开表示“已经报警”。

但对峙局面持续不长。2011年10月17日,淘宝商城将对新规进行调整。方案中,将新规执行期后延,此外,阿里还出资总额18亿元,帮助淘宝商城卖家成长。

点评:这个事件是对马云提出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价值观的冲击,在越来越庞大的阿里平台,当阿里需要做收入,当越来越多的土豪在阿里做巨额投放,中小卖家很难再回到淘宝蛮荒时期的好日子,生意真的是越来越难做了。

8、支付宝“单飞”马云陷契约门形象跌下神坛。

时间:20。

原因:为拿第三方支付牌照。

结局:支付宝由外资转为内资。

这个事儿闹出时,支付宝正准备申请牌照。当年,央行发布新文,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行牌照制度。中间有一个问题,2009年6月之前,支付宝是一家100%外资控股企业。马云的想法是,若把支付宝变成内资,拿牌照会顺利许多。

接盘支付宝的是一家内资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马云向其转让了70%股权,使支付宝变成一家合资公司。年,马云又成立“牌照小组”,让时任支付宝ceo彭蕾挂帅,研究如何拿到牌照。当年8月,支付宝把剩下30%全部转成内资。

这两次股权转让,被外界理解为“支付宝单飞”。最终马云如愿以偿,2011年5月,支付宝获得牌照,但却给马云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当时支付宝几个股东,雅虎杨致远、软银孙正义对该行为并不赞同,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对支付宝的控制权。僵持不下一段时间,马云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先拿牌照再说。

点评:从情感上很多创业者肯定是支持马云把支付宝转为内资控制,但从商业契约精神看,马云首先应该守约。这次事件是马云从神坛跌落下来的标志性事件。

9、中国供应商欺诈阿里陷诚信危机马云“痛斩”卫哲。

时间:2011年。

原因:管理不善。

结局:高管辞职。

原来阿里发现b2b公司中,中国供应商签约客户有欺诈现象,更严重的是,有迹象表明,公司内有直销团队默许、协助这类现象发生。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取证,2009、2010年分别有1219家、1107家的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随后,这2326家供应商全部做关闭处理,并提交司法机关调查。

当年,马云通过知情人获知,央视“315”晚会主题包含淘宝假货,马云立刻开展自查,并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受害者进行赔偿。

该年2月,马云发邮件自曝家丑,将所有事件公之于众。以上事件,马云有管理之过,但经历阵痛,还是挽回了部分公司形象。

10、推“来往”未达目的狙击微信失利。

时间:

原因:盲目跟风、高管分歧。

结局:来往失宠阿里另谋出路。

为应对和压制如日中天的微信,209月,阿里巴巴推社交app“来往”,马云信心十足,称要火烧南极,打到企鹅家里去。

年10月,来往用户增长不力,大概为100万。马云亲自动员,给员工下硬指标,若能拉来100个外部用户,便奖励红包。几个月后,阿里热情大减。

去年年底,来往4.3版本上线,被认为不再与微信正面交锋,由im工具转向社交。今年年初,媒体爆料出阿里巨额收购陌陌被拒(据得到的小道消息,陌陌的最新估值已高达100亿美元了)。3月,阿里注资美国聊天类应用tango(类似微信)。

由此可见,马云已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社交基因的阿里,自己做im出不来,最多是一个移动端的旺旺。其实马云在做来往的时候下定决心买掉陌陌会更明智。当然啦,很多创始人都会认为自己做得比创业公司强,但事实经常会打这些强者的耳光。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

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

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中国黄页”的业务是把国内单位的资料放到互联网上去,让老外能找到他。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互联网,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范畴。创业团队在收到客户资料后翻译成英文,然后快递给美国合作方做成网页——要为看不到的东西心甘情愿付钱,换成哪个老板都不会信啊。因此,马云团队不但要证明客户资料已经上网,还首先得证明世界上有互联网这种东西。

马云不懂技术,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说,他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老板不相信,除了打印网页之外,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美国人上网查证。1995年上海终于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团队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到上海再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而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则一律被称为“骗子”。这也是“马云是骗子一说”最初的`来源。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马云现在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但当年也不过是一个“推销员”。央视纪录片《书生马云》里,瘦小的马云梳着八分头,背着一个黑色单肩包,敲门找人,逢人便讲,“我是来推销中国黄页的。”一脸迷茫又不耐烦的人们将他“请”出门外。有个编导干脆跟记者说,这人不像好人!1996年,马云在北京到国家某委推销,说“中国黄页是给国家某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宣传,把中国全部放到电脑里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得到的答复很不耐烦:“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你要是不约呢,我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马云的样貌和大街上任何一个推销员完全一样,但吃的闭门羹和白眼不但没有改变他对互联网的信心,还成为阿里巴巴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可能是他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异。即便后来创立阿里巴巴之后,员工去企业上门推销业务,被狗追,被保安赶也都是家常便饭。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会读阿里巴巴”。于是,马云从别人手里买下了阿里巴巴这个域名。阿里巴巴的成立大会被安排在马云家里——当然,此时谁也不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居然能一口吃下声名赫赫的雅虎中国。

18位“创业罗汉”在“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前提下,筹了50万元本钱。这其中包括马云的妻子、当老师时的同事和学生、患难朋友,当然还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业界精英,如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年薪75万美元的副总裁职位,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

马云下了死命令,每个员工必须把房子租在离他家五分钟可以到达的路程之内。那时候的工作是不分日夜的,而大家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马云亲自为大家下厨,端上一桌好菜。

马云六分钟说服投资基金软银。

其后的6年,阿里巴巴的故事尽人皆知——马云6分钟说服投资基金软银,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其后,各路投资纷纷进入。其股东不乏国际大财团的身影:高盛,富达,软银,前wto组织主席彼德·苏德兰也位列董事会成员中。现在,数以百万计的全球商人在阿里巴巴上交换信息。此外,马云和投资者还在2003年7月推出为消费者服务的淘宝网,2004年推出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

马云的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马云长的像外星人et,现在任何人包括马云都可以以调侃他的外貌为乐。但回到20多年前,马云没少为外貌发愁。第一次高考落榜之后,他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特征被拒绝,说白了就是丑!问题是,长成什么样,马云决定不了啊。

世界就是这样:至少他永远失去了进入酒店行业这个梦想。对了,他后来找到一份零工,去踩三轮车给人送杂志去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