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解方程的教学设计(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3:17:36 页码:13
2023年解方程的教学设计(模板8篇)
2023-11-12 23:17:36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怎样寻找幸福,享受生活?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总结的例子,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方法:质疑引导。教学资源:课件、投影仪教学流程:。

作业设计:

1、必做题: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一题。

2、选做题:解方程:x+0.3=1.8。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篇二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导入:同学们,经调查,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年龄是12岁(虚岁),也可以通过推理推算出来,7岁入学,在学校学了五年,正好是12岁。老师今年是39岁,师在黑板上板书39和12。下面请同学比较一下老师和你的年龄,并用一句话把比较的结果说出来,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3倍还多3岁”,“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4倍少9岁”。两种说法都可以。接着问,明年呢?“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3倍还多l岁”。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篇三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一、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2、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1)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学生个别口答后再整理。

2、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20千米和95千米。用计算器算一算,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

4、完成93页第6题。

(1)理解鞋的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关系。

(2)进行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

强调:根据题目的'情况,合理选择方法,列算式或列方程。

5、完成93页的第7题。

理解“一种药品降价10%”的含义。

6、完成93页的第8题。

强调:(1)两种衬衫的原价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价不同。(2)108原是这两中衬衫现价的和。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两人一组,分组开展活动,适时互换角色。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互说体会。

四、拓展延伸。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篇四

(1)知识与技能: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理解并会用零点存在性定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猜想,验证的能力,并从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及函数与方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的概念

难点: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求下列方程的根

师生互动:问题1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前3小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三种情形。

问题2填写下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关系?

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表格,观察并总结数学规律

问题3完成表格,并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二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关系?

师生互动: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结论,并能用相对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

2.建构函数零点概念

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思考:

(1)零点是一个点吗?

(2)零点跟方程的根的关系?

(3)请你说出问题2中3个函数的零点及个数?(投影问题2的表格)

师生互动:教师逐一给出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对回答正确学生给予表扬,不正确学生给予提示与鼓励。

3.知识的延伸,得出等价关系

(1)方程f(x)=0有实数根(2)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篇五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知识重点解方程的规范步骤。

教学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2)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用于解方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二、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方程的检验。

p58例1p59例2。

=6+3。

=9。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课堂练习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

(2)解方程要按照什么样的格式来写?

(3)如何检验呢?格式又是怎么样的?

课后追记。

本课应用方程平衡原理来解方程,要注意的是检验方程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所以××是方程的解(这里的××学生容易写成方程右边的值)。

第7课时:解方程(2)。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知识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教学过程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得到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6+3。

=9。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篇六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知识重点解方程的规范步骤。

教学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2)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用于解方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二、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方程的检验。

p58例1p59例2。

=6+3。

=9。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课堂练习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小结与作业。

课后追记。

本课应用方程平衡原理来解方程,要注意的是检验方程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所以××是方程的解(这里的××学生容易写成方程右边的值)。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篇七

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对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进行了教学。本课主要对教学例一和例二进行了教学。

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因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讲解方程的解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告诉他们:“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个神奇的数,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处。既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同时又为最后的检验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次的解方程我让孩子们看成是解谜,是寻宝,比一比看谁找的是宝石,谁找的是石头,用你自己的方法就可以验证。孩子们做的是津津有味,寻得异常开心。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对于概念的理解也很扎实。

当讲授完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方程后,马上进行了“填空练习”,这四个练习题的安排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第一个方程中的数是整数,与例题相符合,较容易。第二个方程中的数变成小数,难度有所提高。第三和第四个方程,又有所变化,但解方程的方法是没有变的。从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练习看,学生对解方程掌握的还不错。

通过抢夺小红花等游戏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兴趣!

有少量学生还是对本课的内容练习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师在课下不断的指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紧紧抓住这一点,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学会用图形思考、想象问题,能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根据盲生因视觉障碍,对事物缺少整体感知,不能准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观念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直观创设情境,恰当地构造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调动学生的直观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变。

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从未知数只是结果到未知数参加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一次提升;也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代数思想,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方程模型的思想,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分类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准备。

玩具天平塑料香蕉小袋子多媒体课件、盲文及低视力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出等量关系。

(一)依据天平,理解相等,1.认识天平。

同学们认识天平吗?知道天平是干什么用的吗?(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那天平是根据什么来称量或者比较物体的质量?(平衡)让学生用玩具天平来感知一下平衡(低视生看,老师协助全盲生用手慢慢向上托,直到手掌触到物体)。

低视力生看大屏幕,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帮助全盲生把实物挂起来(天平左面有60克和40克的香蕉,右面有100克的香蕉)。

天平此时的状态怎么样哪?(低视力生观察,全盲生感知。)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左右两边质量相等)。

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40+60=10060+40=100(板书)。

像这样含有等号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

3、让学生再说几个等式。

(二)依据天平,理解不相等1.理解不相等。

如果把左边40克的香蕉拿下去了,天平会怎样?(预设:左边轻,右边重。)。

此时天平的状态又怎样哪?(不平衡。)低视生观察,全盲生感知。

让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预设:60<100,10060。

刚才相等的式子叫等式,这样不相等的呢?(预设:不等式,或不知道。)。

2、让学生再说几个不等式。

(三)依据天平,理解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1、猜想:如果把一个袋子放到天平的左边,天平会怎么样?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2、交流。(预设: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一样重。)。

3、验证:低视力生协助全盲生操作验证(教师协助)。

1、谈话: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天平帮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数学现象,现在我把天平藏起来了(把玩具天平收起来)。

还有天平吗?(预设:没有。)。

你心中的天平还有没有?(有)。

2、出示课件:

3、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叙述图意。

5、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预设:5x=800)并让学生说一说5x表示的意思。(预设:5x是5个苹果的质量)。

6、说一说:5个苹果的质量为什么用5x来表示?(预设:因为一个苹果的质量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5个苹果的质量就用5x来表示。)。

7、评价:真了不起,会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这个未知的数量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运算中来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给式子分类,抽象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一)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1、一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给刚才的式子分类。并思考分类标准。

2、学生交流(预设:

1、按是否是等式来分。

2、是否含有字母来分。

3、还有学生把60+x=100,5x=800单分一类)。

3、教师揭示:象60+x=100,5x=800就是方程。

4、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式子的特点说一说什么叫方程?

5、教师点题: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探讨并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如果方程是一个大圆,方程应该是什么?(预设:一个小圆,在大圆中)。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刚才我们认识了方程,你能判断什么是方程吗?

1.应用概念,判断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提问c类学生)。

x+515+5=202x+31036-x=9×32.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问b类学生)。

(5)课件出示:(提问a、b类学生)。

教法同上。

(6)课件出示:(提问a类学生)。

(7)先让低视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9)评价: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到运算中,找到了图中的等量关系。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

五、作业:(1)练习十一第一题。

(2)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编一个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