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伟大的友谊教案(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0:38:35 页码:13
伟大的友谊教案(模板9篇)
2023-11-23 10:38:35    小编:ZTFB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教案的编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增进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了解,激发对革命导师得崇敬。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榜样中,懂得真正的友谊要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

2、练习从课文所叙述的具体事情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2、练习从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导入  。

1、今天我们学习16课(齐读课题)——伟大的友谊。

2、同学们先来看看这幅图。(学生说图意)。

3、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板书:马克思恩格斯)那么,他们之间的友谊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称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大家打开书,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哪一自然段最能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出示段落)。

3、这是全文的——过渡段,可以指导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过渡段还有什么作用呢?(承上启下)这就告诉我们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的?(生活上和共产主义事业上)看来过渡段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4、你们自己读读这段话,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呢?(在生活上,恩格斯为什么要帮助马克思?是怎么帮助的?在共产主义事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的?)提得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理解课文。

三、讲读理解课文。

1、在生活上恩格斯为什么要帮助马克思?(板书:生活上)。

(指名朗读第二节)(马克思当时的生活很困窘。困窘的意思就是生活很穷苦,无法摆脱困境。)。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生活穷苦。

(2)当—赊—借。

谁能连起来地说说马克思的生活怎么穷苦?

(板书:当—赊—借)。

3、师:马克思为了集中精力进行理论研究,放弃了有固定收入的职业,只靠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冬天,马克思当了上衣,只能裹着被子在床上写作。可是他却——(全班读)毫不在意,还是坚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4、谁能读出马克思生活上的困窘和你对他的敬佩之情呢?(学生自己练读第二节指名朗读)。

5、好朋友恩格斯是怎样帮助他的呢?

(1)读课文。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宁愿十分厌恶)。

6、师:恩格斯为了让马克思全心研究革命理论,宁愿做自己厌恶的商业整整二十年。真称得上是——“竭尽全力”

(板书:竭尽全力)。

7、在共产主义事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是怎样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的呢?(板书:事业上)请同学们接着默读下面的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勾划下来。(学生默读勾划)同座位说说自己的感受。

8、全班交流。

第五自然段:

(1)“每天下午”:讨论的次数多。

(2)“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讨论的范围广。

(3)“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讨论的时间长,有共同话题,谈得很投机。

(4)“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激烈的争论”:对革命真理很严肃,没有半点马虎。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5)“散步”:感情好,友谊深。

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第六自然段:

“几乎每天通信”:两人不因分开而中断联系。

第七自然段:

(1)“无微不至”:说明没有一处地方没照顾到。

(2)“时时刻刻”“设法”“骄傲”: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

(3)三件事情。

第八自然段:

“四十年”:时间长。“共同目标”:志同道合。

9、同学们,你们看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一般的深厚吗?(不是的。是不寻常的,是比山高比海深的,是崇高的,是伟大的。)。

10、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进一步体会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

四、总结。

1、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2、让我们把书拿起来,一起读一读第一节和第八节。

板书设计 :

马克思恩格斯。

生活上当—赊—借竭尽全力。

事业上亲密合作。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二

一.复习,质疑:

2.学生回答后归结:"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是大家想了解的问题,也是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弄懂这个问题。

二.默读课文,找出从生活上,事业上概括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一个自然段落。

1.个别读。

2.齐读。

3.简单概括这两方面的内容。

(生活上热忱帮助,事业上亲密合作)。

三.学习课文(第2~3节)。

1.自由朗读,找出说明马克思当时生活情况的一个词语。

(穷苦,困窘)。

2.当时马克思的生活困窘到什么程度呢?找出有关三句话。

3.抓住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动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马克思当时的生活情况。

4.这三句话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深,你能用上一组关联词语说一说吗?

7.引读(2~3)节,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过渡,生活上是这样事业上他又是如何亲密合作的?)。

四.以小组做单位,自学课文的(5~7节)。

1.出示自学提示:

(1).说说:彼此亲密合作的事列。

(2).找找:抓重点词,具体会彼此的亲密无间。

(3).议议:结合课外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议论彼此友谊的伟大。

2.读后交流:

(1).说亲密合作的事例时,引导学生运用"什么时候,谁帮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

(2).抓重点词句。例"各抒己见""竭尽全力""每天讨论各种的文件和科学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时时刻刻……帮助"。

(3).补充:恩格斯竭尽全力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工作。

马克思帮恩格斯写《反林论》中修改了第10章。

3.老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交流,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了不起的,令人佩服的,不愧为伟大的友谊。他们在一起合作了40年。在40年里他们共同创造了伟大的友谊。

五.学习最后一段:

1.引读。

2.在四十年里,他们还有许多共同之处,请你把老师这儿的共同后面的"……"补充完整。

3.交流后齐读课文第1小节。

4.在四十年里,他们有这么多共同之处,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吗?

(志同道合、亲密无间、同心同德)。

5.总结。

学到这里。我们刚才的疑问是否可以解决了呢?请你对照板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问题的答案。

附板书:

在生活上热忱帮助。

在事业上亲密合作。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三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

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教学后记: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四

森林中有一对好伙伴,是猩猩和猴子。

一天,猴子突发奇想:我们来种水果吧!猩猩听后,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两人一起去买了种子,它俩一个买了桃子种子一个买了香蕉种子。它俩一起租了一片果园,一个中了桃子,一个种了香蕉,它俩高兴极了。

不知不觉,秋天到了。果园里接满了水果。放见望去,红一片,黄一片,灿烂极了!

过了几天,猴子来摘桃子。“咦?不对啊!以前桃子树上的桃子都是满满的,怎么现在只剩下一点了呀!?”猴子觉得很奇怪。“这个果园的要是只有猩猩和我有,莫不是……”于是,它气冲冲地跑到猩猩家去,大声说:“猩猩,你怎么偷我的`桃子呀!你这人太坏了!”“我会偷你的桃子,哼!笑话,我最讨厌是桃子了,怎么会偷你的桃子呢?一定不是我偷的。”“是你偷的,一定是你偷的!!”“不是!”“是!”……它们吵了起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像两个仇人。

不久,猩猩去果园一看,发现自己种的香蕉也不见了,便去猴子家评理:“你怎么偷我种的香蕉呀!”“我没偷!”“偷了!”……这时,地底下的老鼠兄弟出现了,大声说:“你们别吵了,东西是我偷的,你们别吵了!”同时,它俩互相看了一眼;同时,它俩一起对对方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同时,它俩一起笑了。

它俩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友谊更伟大了!

初一:糖糖猫。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五

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陈明。他和我是同班同学,而且家住的也很近。我们一致都是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写作业。每天生活得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就这样,我们成为了难舍难分的好伙伴。

有一天,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两照平常的样子,按时写完作业,拿出自己在手工组做的小木船来玩。陈明看见我的小木船色彩鲜艳,质量非常好,就拿在手上翻来翻去,翻了又看,总是舍不得放下它。就在这时,陈明一不小心失手“啪”的一声,把我的小木船给摔在地上了,我看见了,伤心极了,心里像无数根针紧紧的扎在我的心上!看着这首凝聚无数智慧和心血的小木船被摔成这样的时候,我火冒三丈,连忙嚎啕大哭着叫陈明赔给我一个一模一样的小木船。陈明看了面红耳赤,脸红的像小猴子的屁股一样红,狡辩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听了,更生气,用手推了他一下,陈明往后退了一步,正好一脚踩到我的.小木船四分五裂。我看了,更加伤心,连忙从他手上抢过他的小木船,把他弄的四分五裂。接着拿起书包,头也不回就走了。我们之间长生的友谊桥就被这件事给弄垮了。

陈明搬走后。从那天开始,我们俩一直没有见过面,当我打开小盒子的时候,看到他送给我的那艘木船时,就似乎看见了陈明在我旁边站着,一直陪伴着我。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六

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位普通的战士加巴页夫。

带着伤痛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中尉,终于把中尉从战场背回卫生所,

自己却牺牲了的感人事迹。歌颂了他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加巴页夫不顾个人安危保护战友,忍住伤痛把战友背回卫生所,以至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

2.通过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加巴页夫是怎样不顾个人安危保护战友,忍住伤痛把战友。

背回卫生所,最后自己却牺牲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救人的崇高。

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的第一段讲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的?

明确方法:

1.细读课文,画批句子和词语。

2.紧抓词语,谈理解说体会。

3.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这节课继续用这个方法学习课文的二、三段,注意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体会思想感。

情。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

要求:用“-”画出描写加巴页夫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加巴页夫动。

作的句子。

2.加巴页夫这些普普通通的话是在什么时候说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课文,谈理解。

3.有感情地读读加巴页夫的话。

三、学习第三段。

要求:按方法学习。

1.轻声读,画批有关的句子。

2.说理解,谈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四、课文通过对普通战士加巴页夫言行的描写,勾画出一位有着崇高品质的伟大战士形象。

课文歌颂了他的什么品质呢?

明确: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板书10伟大的心。

舍己救人。

路遇途中背到。

“没关系”

“稍等一下”“算不了什么”“赶快他给治”

“没关系”

掏、包扎(迅速)趴、遮盖(住)带-背。

背、走。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七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1.初读课文,弄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2、读准生字词语.

3、初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

重点:弄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由过渡段插入进而弄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出示课后词语)。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播放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

1.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单击备课指导中的教学资料)。

2.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个自然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他自然段各讲了什么?(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3.第四自然段讲了哪两层意思?文中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两层意思?找出来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4.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分别讲了什么?

5.课文应该怎样分段?说出段意.引导学生分析,第四自然段从上面生活上的关心引出下面事业上的关心,可以把这一自然段划分到第三段中.

四.学习第一段和第四段.

1.齐读这两段.

2.介绍第一段”学问”,”国际工人运动”,”办报”,”编杂志”,”文件”所指的内容.

4.第四段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0年说明什么?

五.布置作业 .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增进对马克斯和恩格斯的了解,激发对革命导师的崇敬,并从马克斯和恩格斯的榜样中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的.

2.练习从课文所叙述的具体事情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1.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2.练习从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第四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讲了哪两层意思?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课文是怎样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的友谊的?

3.理解奠基,迫害,赊物,困窘的意思.(单击热字)。

4.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能反映马克思生活困窘,怎样理解这个词?(单击第二自然段的品句二)即使这样,马克思仍毫不在意,理解毫不在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马克思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忘我的献身精神)。

6.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2.讨论,指名发言.

(1)他们同住在伦敦的时候,;。

(2)分开后;。

(3)他们的关怀无微不至;。

3.他们在伦敦时时怎么做的?

(1)指名答.

(2)第五自然段的每天和第六自然段的几乎每天有什么区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单击热词每天)。

(3)理解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单击热词)。

(4)他们有时候激烈的争论,这能反映他们的友谊吗?(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5)体会第二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他们分开后又时怎样的?

(1)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2)恩格斯帮马克思翻译文稿甚至代写;。

(3)马克思帮恩格斯编写著述;。

(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个人都心甘情愿,毫不保留地为对方做出牺牲,合作得就像一个人一样,这种友谊是伟大的.)。

三.总结.

1.为什么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他们伟大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单击最后一段的品句和第六自然段的析段)。

2.你从两位导师的伟大友谊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发?

第三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的结构对表达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2.学会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理解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的关系;造句.

难点:理解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理解课文结构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1.这篇课文歌颂了什么?(歌颂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最后一段和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概括介绍马克思,恩格斯是好朋友,中间通过典型事例的介绍,最后一段明确点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是对第二,三段的概括和总结).

三.逐段指导朗读.

抓住每段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纠正,再自由读.

四.复习巩固.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多音字,词语填空,关联词,判断正误,课文填空.)。

五.学习生字.

1.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应注意什么?

2.在练习本上写一遍生字.

3.比较下列生字并组词.幻灯出示.

迫()购()竭()忱()抒()某()版()挣()。

破()构()喝()沉()茅()谋()板()睁()。

六.指导造句.

1.找出含有”各抒己见”,”无微不至”的句子读一遍,体会词语意思.

2.指名造句.(鼓励从多个方面练习造句)。

七.布置作业 .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在练习本上书面造句.

3.预习21课《革命烈士诗两首》。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18个,理解词语54个。

2、给文章分段,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主义事业为基础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全部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友谊]友谊是什么意思?(朋友之间的情谊)。

2、形容两个朋友之间的感情很好,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

3、[板:伟大]。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

伟大是什么意思?出示解释。课文里应选择什么?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看图。读通课文。

2、讨论课后问题。

三、检查自学。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质疑问难。

3、写一写难写的生字词。

4、分节朗读课文、评析。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找出过渡段。过渡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2、根据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3、说说课文的结构:总分总。

4、用摘录法口述段意。

[板:总:好朋友。

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分:事业上不分你我,亲密合作。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互相帮助的。

3、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主义事业为基础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

教学重点: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无间。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是什么结构的段式?

2、这一段用了几个共同?划出来。

3、朗读。(一系列的短语,简洁明了,很有气势)。

4、简介《共产党宣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提出问题。

3、马克思为什么会遭到迫害?敌人怎么迫害他?

4、面对敌人的迫害?马克思是怎样对待的?

齐读。想想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5、恩格斯为什么要帮助他?是怎样帮助他的?

指名读例子。

把最能体现恩格斯对马克思无私帮助的词语用“。”点出来。(不断、连忙、迅速)。

读一读。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恩格斯的无私。

马克思是怎样感谢他的?读出感谢的语气。

6、填上相应的关联词语:

()马克思发现了共产主义真理,是共产主义的奠基人,()反动政府迫害他,使他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贫苦。()马克思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又()恩格斯和马克思有共同的革命信念,()他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作是自己的困难,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

7、读了这一段后,说说你的感想。

8、自读本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是无私的,那么马克思对恩格斯呢?(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2、具体表现在哪里呢?用()标出。

你觉得哪里使你最感动?

3、这一段在写法上,同第2节有什么相同点?

(概括——具体事例)。

四、总结。

1、读2、3小节,说说这两节写了什么?

2、说说你的感想?

五、课堂作业 。

1、将成语补充完整,并将所填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2、作业 本。

[板书设计 :

好朋友。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上:互相帮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加深体验。

2、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主义事业为基础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

教学重难点:理解3、4小节含义深刻的句子,加深体验。

教学过程 :

一、学习过渡段。

1、自由读第5小节,说说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2、讨论汇报。(承上启下)。

3、小结:像这样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就叫过渡段。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喜欢怎样的劳动?

(1)轻松的;(2)繁重的;

可有个人喜欢的是一项这样的劳动。(引入第7自然段)。

2、出示: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完成。

4、自由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谁在干什么?”

5、如此繁重的工作,而且是为别人而做,恩格斯却怎么说?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三、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他们之间的哪些事?

2、用“读、划、议”方法学习该段。

(1)生“读、划、品”。

(2)师生共议。

[板书:真理]。

3、他们为什么能这样深入、热烈地讨论?这样经常地通信呢?填空:

[因为他们有:

共同的共同的。

共同的共同的。

共同的共同的]。

4、由此可见,他俩的思想完全融全了,力量也使在一块儿了,真的分不清哪是你的,哪是我的。这就叫做:

[板:不分你我]。

5、用“因为不分你我,所以……”的句式逐句引读第六自然段。

四、回返第7自然段。

1、思考:现在你觉得恩格斯完成《资本论》是一位怎样的人选?为什么?

2、再指导朗读恩格斯说的那句话,深入体会。

五、学习第8自然段。

1、齐读该段。[板:40年共同创造马克思主义]。

2、质疑:共同创造为什么称马克思主义?

3、伟大该选哪个选项?

[板书设计 :

马克思主义。

(40年)。

生活竭尽全力。

事业不分你我。

共同创造真理]。

伟大的友谊教案篇九

老师推荐我们读《夏洛的网》这本书,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让我们读这本书,这只不过是一篇普通的童话故事而以。当我读完后才知道这本书后,我才恍然领悟了老师的用意。

夏洛死后,威尔伯承担起了保护夏洛后代的重任。在威尔伯细心地照顾下,夏洛的孩子们一个个安全地飞走了,只留下了三个陪伴威尔伯。威尔伯虽然爱夏的后代,但是永远也忘不了夏洛,没有一只蜘蛛能取代夏洛在他心中的位置。

读完以后我已泪流满面了,我从夏洛身上学到了做人要诚实守信,对待朋友要真诚耐心,付出不求回报,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要乐于助人,要有爱心。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得到启示,在这次5。12地震中,虽然四川人民遭遇了重创,但是在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四川人民已经重新地勇敢地站立起来了。在我看来,朋友就是能在风雨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就像夏洛帮助威尔伯一样,是这样的无私不求回报。

《夏洛的网》包容了无私的爱与友情,让我们更深地感到友谊的伟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