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小学的读后感(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1:44:11 页码:11
2023年小学的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11-14 11:44:11    小编:ZTFB

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悟等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书中的主题和意义。读完一本好书后,我想我应该写一篇读后感了吧。读后感是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感想和思考的一个好方式。读完一本好书后,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概念,同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印象。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反思的方式,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概括自己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对作者的尊重和致敬。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通过拓展阅读、细心分析和深入思考,逐渐梳理出自己对书中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用自己的言语将读书的心得感悟传达给他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读后感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的读后感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这些范文仅供参考。在阅读这些范文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无论是自己写读后感还是参考他人的范文,都要保持真实、客观和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读后感范文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小学的读后感篇一

《悲惨世界》真是个“悲惨世界”!读完《悲惨世界》,我不由得为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命运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贫农出身的穷工人,为了挽救饥寒交迫的侄儿,他不得不去偷一块面包,因此被罚苦役,囚禁!19年啊,仅仅是为了一块面包被罚苦役,囚禁19年,那个世道真是太不公平,穷人的生活真是太悲惨了!冉阿让虽然自己饱经沧桑,但出狱后还是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别人知道他的经历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他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最终他还是凄惨地死去了,好悲惨的世界,好悲惨的人呀,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况且他犯的也算不上什么大罪。

幸好,《悲惨世界》的时代已经远离了我们,我希望世界充满和平,充满友爱,再也不要有冉阿让那样悲惨的人了!

小学的读后感篇二

今天妈妈让我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进远“……这句话小朋友们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是我们这学期刚开始的,可三字经的含义,谁又都能理解呢?他写的是人的善、恶、孝礼,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他一直告诉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赶快拿起《三字经》,相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小学的读后感篇三

我每天都看课外书,我从一年级到二年级看的书有很多,我觉得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和杨红缨写的《一只会笑的猫》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两本书,当然还有很多书都很好看。

我看的书渐渐多起来,速度也变得很快,同时词语也越来越多,理解力也慢慢好起来,我的写作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我又从《西游记》里面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遇到困难不要退缩。

小学的读后感篇四

在契诃夫的小说中,也经常流露出淡淡的苦味。

读完了《苦恼》,不经意地想到了立交桥下的衣着不整、穿戴破烂、脸面肮脏的神经病,街头的卖菜人和那些孤寡老人。

看到他们总让人心酸。

和他们一样,《苦恼》的主人公马车夫尧纳.波达波夫也属于这一类的孤寡人。他儿子死了,不明不白就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大的痛苦。所以他有一肚子的话,一肚子的苦恼全都憋在心里,可是没人愿意听他倾诉,都不想放下手头的杂事,于是尧纳十分苦恼。确实,当你憋着一肚子事却没有倾诉对象时,是最难受的。

尧纳驾车时,乘客不理他甚至讥笑他,而他却全然不在意,因为他的苦恼已胀满了他的脑子。他回马车大店时,同行们也不理他,都一心一意地睡觉,他只有喂马时,把心中的苦恼、烦心事全部说了出来。马像是听懂了似的,十分专心的样子,看着主人,把鼻息喷到主人手上。

这是个十分伤人心的故事,看过后仿佛自己也十分苦恼,好像自己也是马车夫尧纳,心中也十分憋得慌,总想说点什么。那时,就体会到了那一种感受。让人不想、不敢再看下去了,于是赶紧合上书,想摆脱这种感受,因为你知道,它本不该让你来承受的。但你很快发现,他已印在你的脑里了。我想这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最好解释吧!

实在憋不住了,就讲给别人听吧!让他也帮你分担些忧愁,让他也领略一下契诃夫的精妙文笔吧!

小学的读后感篇五

在暑假时,我读了一本名叫《夏洛的网》的书,这个故事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友爱与忠诚的赞歌,我刚看了一两个故事情节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小学作文读后感。

善良的蜘蛛夏洛用自己的生命为小猪威尔伯织出了一张“爱心”的大网,这张网充满了夏洛和威尔伯的深深友情。这种友情好像是冬天的热咖啡,简单却可以融化每一颗冰冷的心。

读了《夏洛的网》,我懂得了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才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爱,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快乐!

小学的读后感篇六

我觉得三个儿子中,那个被妈妈称赞为“既聪明又有力”的儿子,只知道翻跟头来好玩;另一个被妈妈妈称赞为“唱歌很好听,谁都没有他那样好嗓子”的儿子,只知道唱歌。当前两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的妈妈拎着水桶回家的时候,他们跑过来了。前两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唱歌,根本不把妈妈放在眼里。只有第三个儿子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前两个儿子有才却无德,第三个儿子虽然没有什么才能却有孝敬母亲的'品德。我最喜欢课文里的第三个儿子,我要学习他的品质,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现在,有一些人都不孝敬老人,有的甚至还打骂老人。这是不对的,孝敬老人是我们民族的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孝敬老人,让老人幸福的生活。

小学的读后感篇七

这一段时间,我又翻开了那本书——《爱的教育》里面写的是一个叫安利柯的一个四年级的男孩,他与他的。同学们渡过了四年美好时光。

这本书告诉我们爱,好比一个环,把一果颗颗纯真的心联系在了一起。里面的主人公安利柯的同学与他都有着纯洁而天真浪漫的友谊。他们会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但也不能打破他们之间的友谊,其中卡隆和气友善,代洛西,斯代蒂懂得许多许多的知识。安利柯家中有来严历的爸爸,善良的妈妈和可爱聪明的雪尔维姐姐。

当安利柯要走时,同学们都向安利柯送出美好的祝愿,安利柯也对学校,同学,老师甚至这个小镇而依舍。

一切源自于爱!

小学的读后感篇八

《西游记》这本书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艰辛旅途。打小我就知道这本书的各个章节,暑假在老师的要求下,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顽固执着,说白了就是个啰嗦但又善良的神棍;孙悟空勇敢无畏,技艺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虽然贪图美色,好吃懒做,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忠心耿耿,一心想取到真经。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师父成功地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第二回——《三星洞访仙学道》,虽然只是开头的一段章节,但孙悟空与菩提祖师之间的暗语却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孙悟空的聪明机智,竟能知晓菩提祖师给他的暗号,并且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等通天本领。

《西游记》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每一个章节都有许多不同的冒险,书中的情节扣人心弦,让人不由自主的一页一页往下看,甚至令人废寝忘食。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所以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将革命继续到底。

尽管看了无数遍我有些地方还是没看懂,不过无妨,如果这本书这么容易就被我掌握了,它也就不是名著了。

小学的读后感篇九

《兰心的秘密》这本书主要讲了:兰心讲的每一句话,都会遭到反对。于是兰心跑到女巫家,女巫给了她两块小方糖,说:“你的父母没反对一次,就会降低20厘米”。兰心急急忙忙跑回了家,把小方糖搅在了咖啡里,放完以后,兰心的父母便喝,然后,他们反对了兰心几天,终于她的.父母变成10厘米。看着那么低的父母,有一天她后悔了,便去女巫家,女巫说:“无法挽救,只能重头再来”。兰心把小方糖吃到了自己的肚里,她不敢跟父母顶嘴,有一天,爸爸妈妈突然觉得不对劲,便问兰心,“怎么了,兰心?”于是,兰心把经过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说:“都过了这么多天,糖应该消化掉了,你不用害怕!”兰心小心的试着顶了一下嘴,发现身体真没有变低,父母说的话都是对的。再往后的日子里,他们这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

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父母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们好的。有句俗话说的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是不会害我们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

小学的读后感篇十

爱是很普通,很平凡。它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只要你用心感受就能体会到。

《爱的教育》这本书里就描写了人世间最平凡的爱。无论哪一篇都把爱写得那么美好,不论哪一篇都把爱写的那么美好,不论是父母的亲情,还是朋友的友情,都让我看得深深感动。

在我的生活中,我总是被浓浓的爱包围着。当我写作业做的累时,妈妈就会为我送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微笑着对我说:“快趁热喝吧!”这不正是爱的体现吗?一杯牛奶、几句问候……生活中的爱真是无处不在啊!就让我们用心去体验吧!让爱在你的身边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的读后感篇十一

前几天,我读了《时间的皱纹》后,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不管做什么都一定会获得成功。

在《时间的皱纹》这本五彩斑斓的书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15岁的小女孩麦格为了寻找她失踪的科学家爸爸而踏上了非同寻常的'寻父之路。虽然她们在路上遇到了许多危险,但是三个小伙伴并没有放弃,而是下定决心要找到并救出麦格的爸爸。

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我们今后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的!

小学的读后感篇十二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友情,小学语文作文。

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陀螺王》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爸爸给“我”制作了一个很棒的陀螺,名叫“王爷”。小伙伴要走了,“我”想将心爱的陀螺王送给小伙伴,但是又实在舍不得,可是“我”更舍不得对伙伴的真诚友爱。所以,经过几番思考,最终还是将心爱的宝贝送给了朋友。

读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们班上那转走的六名同学。他们分别是张申宇、李梦蕊、孙佳诺、安明雪、许博文和盛婕。他们转学的时候,别说是一只精美的陀螺,就连一张纸都没有带走。他们悄悄地走了,直到开学之后,我们才知道他们离开了五年级一班,离开了这个大家庭,离开了我们。我们彼此只留下了一片片美好的回忆。我情不自禁回想起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我们在一起读书、写字、画画、唱歌、玩耍……那欢乐的情景,令我处处难以忘怀,读后感《小学语文作文读后感》。现在这一切,都变成我记忆中的画面,令我回味无穷。俄-国的普希金曾经这样说过:“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也这样说:“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是啊,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纯真,多么天真无瑕,多么珍贵!人们常说:“母爱是无价的。”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友情更是无价的,更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一个人在无法生存的时候,有几个朋友就可以帮助他度过难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友情化成了一把金锁,把大家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朋友们相互依靠着向未来奔去!

亲爱的朋友们啊,让我们心灵深处的友情之花尽情地绽放,让我们的友情之树地久天长!

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学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林清玄。

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在念小学时,最疼爱她的外祖母去世了,他内心很悲伤。爸爸告诉他外祖母永远回不来了,他问“为什么?”爸爸回答说:“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爸爸也不能回到童年。”听了爸爸的话,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他每天放学回家,站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去,就知道这一天快要过去了,虽然明天还会来,但是永远不能回到今天了。时间过得那么快,心里真着急。从此,看到太阳快落山了,他就下定决心:要在太阳落山之前到家。他飞快地跑起来,他常常和时间赛跑,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受益匪浅。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为作者和时间赛跑而感动,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想想我对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概念,每天放学慢慢悠悠地回家。平时做事也是磨磨蹭蹭,喜欢拖拉。时间对我来说是不经意的小东西,我忽略了它!再想想勤奋的人都在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我今后也要向林清玄们学习,珍惜时间,改掉自己浪费时间的坏习惯,让学习更进步,让生命更有价值!

小学的读后感篇十三

人的生死,到底能不能由自己主宰着?第二次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这样想。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故事里的有庆、凤霞,一个为校长献血而死,一个因大出血而死。这一切,似乎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不经意间,死神举起了自己的弯镰,将人们带走。然后是亲人的悲伤与恸哭,呐喊与抱怨,世事无常,这样的一幕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但为什么有时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春生想活时,解放战争,穿梭于炮火,命悬于一线,可他活了下来;他想死时,只是将自己的脖子挂在那个绳套上就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这印证了福贵所说的“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而福贵自己呢?输光家产、解放战争、人民公社、__-------一路走过来,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谁少,更何况还有双亲与妻儿都相继去世的心之创伤,虽然最后只剩他一个,可他毕竟是活了下来。为什么?因为他想活,所以从打仗到回家,从贫困到饥荒,他几乎是尝遍了人间的苦难,但他活着。他因为想活着,所以活着。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却能死,所以说,应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结成是-----。

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条件下,但若无天灾人祸,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所以说,我们要活着,就必须想要活着。一个健康的人若是整天为活下去没什么价值寻找论据的话,他大概不会比一个癌症晚期但勇于与病魔斗争的乐观者活得更久一些。病心,永远比病躯更加可怕。

小学的读后感篇十四

我喜欢阿狸,那只单纯的小狐狸,尤其喜欢《阿狸·永远站》。看着小狐狸去寻找、去追问永远在哪里,他听到了每个人对永远的理解、每个人对永远站的诉说,却更不知道永远在哪儿。最终,他得出了结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永远,却不知道永远站到底在哪里。永远是不可能到达的,是不存在的!”。但他回家后,妈妈对他说“我永远爱你啊!”

人们渴求着永恒赋予的美好,畏惧着时间带来的衰老。可是,永远只是,比时间多了一秒。物质往往是有期限的,但我相信感情,尤其是亲情是没有期限的,特别是父母之爱,它没有条件、没有期限、不求回报。珍惜并回报,给现在、未来的自己一份温暖。

把握已经拥有的,努力得到想要得到的,即使思念也不去懊悔已失去的,现在是最美的、最永久的,因为我们珍惜。

小学的读后感篇十五

近来研读了《聚焦小学数学》这本书,感受颇多。首先我想谈的是:

一、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提高这40分钟的有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书中斯苗儿老师做了具体的阐述。她要求我们:“强化目标意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讲解示范”。施银燕老师告诉我们:“有效是教学的价值追求”,彭传新老师阐述的:“让开放与有效相伴相生”等等,看完之后颇受启示。

我想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是6岁——12岁的儿童群体,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素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比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就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制作了几个钟面再配上不同颜色的分针和时针,来吸引孩子的眼球,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效;又如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我在教学“找规律”时,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那不断重复出现的图形、事物、生活现象再配上音乐,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堂课他们情绪高涨,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挥,效果好。

二、关于学习起点与教材预设。

书中谈到“当学生起点与教材预设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郭立军老师告诉我们: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预设。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时,因为有了加法的基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所以我调整了这节课教学重心,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看情境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及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应用题上。这样,不仅练习了减法计算,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还记得上次去杭州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在对《比较数的大蟹处理中,就充分感受到,特级教师处理细节的能力。在比较数大小环节中,教师通过适时走进来,巧妙地退出去,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课堂动态升成。“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抽出了数字9”“人家好不容易抽出了9,你们怎么说不好?”“黄河队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袋子里只有两个1,你都抽到了?”等等语言的组织,使得这堂课细节上做得非常完善。正是名师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从教育的有效性入手,巧妙地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让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三、关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书中孔企平老师认为“自主、合作、探求”与“模仿、训练”的.方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属于间接教学后者属于直接教学,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间接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带来巨大变化。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公开课外,平常我们采用较多的还是“模仿+训练”的教学方式,因为时间有限,这样好像更快捷地达到知识的彼岸,这也是我感到矛盾和困惑的地方。

数学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和人格生成最为活跃的场所,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开放、有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