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国节日的英语(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8:00:22 页码:10
2023年中国节日的英语(优质13篇)
2023-11-23 18:00:22    小编:ZTFB

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的素质,它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影响。接受反馈和批评是个人成长的重要一环。阅读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一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元宵节,因为它的习俗很特别,有看花灯、包汤圆等等……于是我从新年那一天开始,就等啊等啊,盼啊盼啊。终于等到了今天,也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当然得吃汤圆啦,我们首先来包汤圆。我先把糯米粉放到水里浸泡均匀,然后揉成一段一段的长条,再用擀面杖擀成一片一片薄薄的、扁圆形的面皮。然后把准备好的豆沙,还有红豆、绿豆等等的馅儿放到小小的、扁圆形面团皮里,再把它们包起来搓成小圆球。这样,一个漂亮的小汤圆就做好啦。你说做汤圆简不简单啊?听了我的解说,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呢?那你也快来试一试吧!

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当然还少不了看花灯啦。晚上,我和妈妈来到广场,那里人山人海,花灯各式各样,好看极了。我看得起劲的时候,妈妈突然看见了一个卖花灯的人,正在高声喊道:“快来买呀,快来买呀,漂亮的小花灯,很多很多呢。我这里什么花灯都有,你看,有小兔子的、小龙的,还有大老虎的,是不是都很漂亮呢?”妈妈也给我买了一个小兔子的花灯。真是太可爱了,我好喜欢,不知道下一个元宵节我会得到一个什么样子的花灯呢!

我喜欢元宵节,但是我更喜欢元宵节的习俗!我很期待下一个元宵节!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二

琴盒(打一成语)乐在其中。

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药名)三七。

临终遗言(打一文学名词)绝句。

正月初一(打一红楼梦人名)元春。

黑棋已输(打一水浒人名)白胜。

爱面子(打一复姓)慕容。

谜面:一加一(打一字)。

谜底:王。

谜面:春雨连绵妻独宿(打一字)。

谜底:一。

清明前夕(打传统节日一)----元宵。

闲话元宵(卷帘格,打杂志一)----夜聊。

元宵前后(打柔石小说一)----二月。

最早的一条完整的灯谜。

谜面: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打一词)。

谜底:绝妙好辞。

一个人丁(打一字)奇。

良家子一诺千金善男信女。

雁阵斜飞多变化不乏其人。

母后登基成大典堂而皇之。

年年岁岁花相似---花容依旧。

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

六神无主。

拍一个巴掌。

(打一地名)五指山。

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

不同凡响。

一年四季花如锦(打一地名)。

长春。

千年古屋(打一现代作家)。

老舍。

初一离家除夕回(猜一成语)。

满载而归。

喜上眉梢(打一字)声。

偷竹子(打一成语)。

做贼心虚。

依法离婚(打篮球术语)。

两分有效。

老来还乡(打一中药名)。

当归。

梨花片片随风舞(打一书法名词)。

飞白。

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

元宵节开社员大会(部门单位场所)。

方正集团。

赶制元宵闲不住(常言俗语)。

忙得团团转。

元宵出门赏灯(常言俗语)。

外行看热闹。

婚期定在元宵后(成语)。

喜出望外。

煤球和元宵一样(成语)。

混淆黑白。

1.目字加兩點,不作貝字猜(繁体字)賀【宋•王安石作】。

注:将“目”“加”和两个“点”合成“賀”。下句提示不能猜作“貝”字,因而避免了多底。

2.貝字欠兩點,不作目字商(繁体字)資【宋•王安石作】。

注:将“貝”“欠”和两个“点”合成“資”。下句提示不能猜作“目”字,使谜底具有唯一性。

注:“一人立”扣“亻”。“三人坐,两人小,两人大”是说明三个“人”中,放在右下部的两个是小的,放在上边的一个是大的。“其中更有一二口”,点明了“儉”字右半部中间有“一”和两个“口”。最后一句“教我如何过”是提义,意谓过日子要懂得节俭。

4.左七右七,横山倒出。(繁体字)婦【宋•王安石作】。

注:左边一个“七”,右边一个“七”,正好拼成“女”字。“山”横放是“彐”。“女”“彐”与倒过来的“出”构成谜底。

5.研犹有石,岘更无山。姜女既去,孟子不还(文具部件名)砚盖【宋•苏轼作】。

注:首句是说“研”还剩下“石”。“岘”无“山”,剩下“见”。“石”与“见”组成“砚”。“姜”字中的“女”去掉,留下上半部。“孟”字中的“子”不归还,余下“皿”。“姜”的上半部与“皿”组成“盖”字。

注:首句点明“亞”添上“口”,可变成“啞”。次句指出“惡”减去“心”,也可变成“亞”。第三句点明“亞”字中间是空的。最后一句是对“亞”字上下左右都有角的外形做了描述。

7.“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字)佯【明•徐渭作】。

注:谜面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何”字中的“可”废掉,余下“亻”。以“羊”来替换“可”,并与“亻”合为谜底“佯”。“易”作“替换”解。

8.先写了一撇,后写了一画(字)孕【明•徐渭作】。

注:先写“了”和“丿”(一撇),就有了“乃”。后写“了”和笔画“一”,就又有了“子”。“乃”“子”合成“孕”。

9.四山纵横,两日绸缪。富是他起脚,累是他起头(字)田【明•徐渭作】。

注:四个“山”纵横重合,恰好是“田”。两个“日”紧密缠合在一起,也组成“田”。第三、第四句指明“田”在“富”和“累”两个字中占据的部位。

10.玉门山气连天远(古人名)关云长【明•佚名作】。

注:“玉门”是关隘名,所以借以代“关”。“山气”是山间的雾气,气结则为“云”。“连天远”是说遥远而连到天边,会意扣“长”。此谜见明代张云龙《广社》。

11.落花满地无人扫,半夜敲门不着惊(晋代人)谢安【明•黄星周作】。

注:此谜运用分扣法。首句指“花儿凋谢”,扣合“谢”。后句意谓心安稳不会受惊,会意扣“安”。

12.金仙捧露万年长(古人)盘古【明•黄星周作】。

注:“捧露”指托盘承着露水。谜底中,“盘”作“托盘”解;“古”理解为“年代久远”之意,照应“万年长”。

13.摆齐队伍,以待暴客(春秋人)列御寇【明•黄星周作】。

注:“暴客”指强盗、盗寇。谜底别解为“列开队伍防御盗寇”。

14.汉殿班头吏部郎(唐代人)刘长卿【明•黄星周作】。

注:汉天子姓“刘”,“班头”为“长”,“吏部郎”扣“卿”。

15.丹砂染就一猪儿(战国人)朱亥【明•黄星周作】。

注:“丹砂”色为红。“猪”对应的地支是“亥”。谜底中的姓氏“朱”字作“红色”解。

16.丈二将军举鼎行(唐人)高力士【明•黄周星作】。

注:“丈二将军”显然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军人,而能够举鼎而行必是有力气。“士”泛指军人。

17.不知医药何来,忽然沉疴脱体(西汉人)霍去病【明•黄周星作】。

注:谜面意思是说能够迅速去除病魔。“霍”别解为“迅速”,“沉疴”意为“重病”。

18.弥天网里且潜身(唐代人)罗隐【明•黄星周作】。

注:“罗”别解为“罗网”,“隐”作“隐身”解。

19.自起开笼放白鹇(春秋人)展禽【明•黄星周作】。

注:“展”别解为“张开”,“白鹇”是禽鸟。

20.一声方启蛰,花发十千香(唐人)雷万春【明•黄周星作】。

注:首句指春雷响。“十千”是一万。末句会意扣合“万春”。

21.“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花名)凌霄花【清•李汝珍作】。

注:谜面出自唐•高蟾《上高侍郎》诗。“凌霄”别解为“逼近云霄”。“红杏”是一种花。

22.称人心(物品)如意【清•李汝珍作】。

注:谜底“如意”别解作“符合人的心意”。

23.亥(《西厢记》句)一时半刻【清•李汝珍作】。

注:十二生肖中的“亥”对应十二时辰中第一个时辰,因而“亥”可扣合“一时”。同时,“亥”是“刻”字结构的一半。

24.九十九(字)白【清•俞樾作】。

注:“九十九”是一百减去一,那么,“百”字中减掉“一”,恰好是“白”字。

25.先代所美(红楼人)陈也俊【清•俞樾作】。

注:“陈”别解作“陈旧”,扣合“先代”。“也”是虚词,不以实义入扣。“俊”是“美丽”之意,扣合“美”。

26.合十(中药)三七【清•俞樾作】。

注:本谜运用换算法。“三”与“七”合起来是“十”。

27.竹疏宜入画,樹少不成村(字)彭【清•俞樾作】。

注:画家写竹,叠叶作“个”,散叶作“彡”,故首句扣合“彡”。“樹”少了“村”后,余下中间部分,与“彡”合成“彭”。

28.“轻薄桃花逐水流”(汉人)朱浮【清•俞樾作】。

注:谜面出自杜甫《绝句漫兴九首》诗。桃花色为红,谜底别解为“红色(的桃花)浮在水面”。

29.此章重出(宋人名)文同【清•俞樾作】。

注:“章”意为“文”。“此章重出”是指先前的文章再次出现出现,可见,新出现的文章与先前的文章是相同的,故会意扣“文同”。

30.鑫(词牌)重叠金【清•俞樾作】。

注:“鑫”字由三个“金”字重叠组成,以此扣合谜底。

31.虞美人(字)翣【清•俞樾作】。

注:“虞美人”即“虞姬”,是秦末楚霸王项羽的爱妾,故会意为“羽妾”。“翣”字拆成“羽”“妾”照应谜面。

32.“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古籍名)离骚【清•俞樾作】。

注:谜面出自元代王实甫剧本《西厢记》。“临去”扣“离”,“骚”作“风骚、风情”解。

33.人日立春(字)三【清•俞樾作】。

注:谜面暗示,如果谜底的字中有“人”“日”存在,就会变成“春”。据此推理,谜底应是“三”。“立”在此别解为“存在”。

34.“挟泰山以越北海”(宋人)岳飞【清•俞樾作】。

注:谜面出自《孟子•齐桓景文之事》。把泰山挟在腋下以跨越北海,意味着泰山飞了起来,据此扣合“岳飞”。姓氏“岳”别解为“泰山”。

35.莫说我狂(聊目)颠道人【清•唐景崧作】。

注:既然不说自己癫狂,那么要说癫狂就应去说别人,据此会意扣合谜底“颠道人”。“颠”,古同“癫”。

36.马谡不从王平之计(京剧名)定军山【清•唐景崧作】。

注:典见《三国演义》。马谡不听王平的计谋,定军在山上。知道了故事,就不难理解此谜的扣合。

37.十分道地(繁体字)诗【清•顾震福作】。

注:“十分”为一“寸”,“道”作“言”解,“地”意即“土”。“寸”“言”“土”合成“詩”字。

38.春雨绵绵妻独宿(字)一【清•佚名作】。

注:“雨绵绵”说明没见到日,所以“春”字中要先去掉“日”。“妻独宿”即说明夫君不在,所以“春”字中要再去掉“夫”。“春”再去掉“日”“夫”后,就只余下“一”。此谜见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灯谜》。

39.衣锦还乡(明代人)归有光【清•佚名作】。

注:谜面理解为“归还故乡有荣耀”,扣合“归有光”。谜底中,姓氏“归”别解作“回归”,“光”解为“荣耀”。此谜见清代无名氏《灯谜新编》。

40.“思发在花前”(俗语)想不开【清•杨春农作】。

注:谜面出自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诗,别解为“想念是在花开之前”,也就是“想念不是在花开之时”,以此扣合谜面“想不开”。

41.“故人具鸡黍”(聊目)鬼作筵【清•杨春农作】。

注:谜面出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意思是说老朋友为款待诗人而备了饭菜。“故人”别解为“已故之人”,扣“鬼”。谜底整体解作“鬼作了宴席”。

4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诗品》句•卷帘格)落花无言【清•况周颐作】。

注:谜底依格读为“言无花落”,并顿读作“言/无花落”,以此扣合谜面。

43.“寒梅着花未”(词牌名)探芳讯【清•陈祖德作】。

注:谜面出自唐代王维《杂诗三首》,意为询问寒梅有没有开花,正面会意扣合“探芳讯”。谜底解作“探问花的音讯”。

44.丢脸(唐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清•唐毅斋作】。

注:谜面为口语,指失去体面、好感或荣誉,在此别解为“脸面丢掉了”,也就是说“人面不知何处去”了。

45.“一声声是衣宽带松”(元人名)脱脱【清•李岳瑞作】。

注:面为元代王实甫剧本《西厢记》中句。谜面别解后,意思变成叫人脱衣服,叫了两声就有两个“脱”。

46.挑灯闲看《牡丹亭》(《滕王阁序》一句)光照临川之笔【清•佚名作】。

注:“挑灯”说明有“光照”。《牡丹亭》是明代江西临川人汤显祖的戏曲作品,若以籍贯临川借代汤显祖,那么《牡丹亭》就是临川笔下的文章,故扣合“临川之笔”。

47.小舟三五傍江边(字)汾【清•佚名作】。

注:“小舟”如刀,故取“刀”。数字“三”与“五”相加为“八”。“江边”提示取“氵”。“傍”提示将“刀”“八”“氵”组成“汾”。此谜见清代企杜《龙山灯谜》。

48.面善(古人)颜良【清•葛甡作】。

注:姓氏“颜”别解为“颜面”,“良”解作“善良”。

49.屡丰年(县名)常熟【清•葛甡作】。

注:“屡丰年”就是“常常丰收”,故扣合“常熟”。

50.御驾亲征(古人)王戎【清•葛甡作】。

注:姓氏“王”别解作“君王”,“戎”作“征伐”解。

51.旬日无言(字)訇【清•葛甡作】。

注:谜面顿读为“旬日无/言”。“旬”字中的“日”没有了,就余下“勹”。“勹”和“言”组成“訇”。

moring(汉字)谭【清•张起南作】。

注:谜面英文意思为“早上”,谜底“谭”拆成“西早言”,意即西方人所说的早,以扣合谜面。

53.落照雁行斜(字)是【清•张起南作】。

注:“落照”意即“日下”。“雁”象形作“人”。“行斜”是说雁飞行的形状倾斜,用来提示“人”倾斜。“日下”和倾斜的“人”合成“是”。

54.松涛(红楼人)林如海【清•张起南作】。

注:谜底别解为“松林好像海涛一般”以扣合谜面。

55.春雨茁新苗(字)秦【清•张起南作】。

注:有雨则无日,因而“春”字要去掉“日”。“茁新苗”提示加上一个“禾”(“苗”的本义是“禾苗”)。“春”要去掉“日”后加上“禾”,就是“秦”。

56.“凭君传语报平安”(外国人名)托尔斯泰【清•张起南作】。

注:谜面出自唐•岑参《逢入京使》诗。“托”作“委托”解,“尔”意即“你”,“泰”解作“平安”。

57.“轻舟已过万重山”(《聊斋志异》篇名二)江中、快刀【清•刘玉才作】。

注:谜面出自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刀”可指“小舟”(《诗经》中有“谁谓河汉?曾不容刀”之句)。谜底别解为“长江中飞快的小舟”。

58.伏(俗语)狗仗人势【清•尚信斋作】。

注:“伏”由“亻”和“犬”组成。谜底解作“狗(犬)依仗着人的样子”。

59.不许吐痰(字)路【清•亢榕门作】。

注:“路”拆成“止”和“咯”。“不许吐痰”就是“止咯”。

60.“以古为鉴”(明代人名)史可法【清•佚名作】。

注:谜面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姓氏“史”别解为“历史”,“可法”解作“可以效法”。此谜见清代蝶蝶戏《消闲室谜选》。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三

3、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4、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凌志。

5、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棚。

6、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私。

7、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黑白显影。

8、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胭。

9、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10、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挽。

11、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12、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13、十五的月亮(打成语)——正大光明。

14、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15、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16、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17、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18、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19、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高圆圆。

2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21、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谜底:归有光。

22、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一节复一节。

23、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24、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

25、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四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相信看过这内本书的人也会对它赞不绝口。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听到这里,熟悉它的人一定已经知道它的名字了吧?对,它就是《三国演义》。

封面和封底是最先吸引我眼球的.。封面上印着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激烈场面,画面上刘、关、张三人奋力与吕布拼杀,吕布的额头淌满了汗水,可见场面有多激烈紧张。封底印着“三顾茅庐”的图片,刘备跟书童说着话,关羽、张飞则在一旁不屑地看着。翻开首页就是目录了,这本书光目录就有六七页,共120回的故事,从天下大乱到重归一统。我的这本《三国演义》是古文版的,读起来虽比较费劲,但这样既了解了历史,又学习了古文,真是一举两得呀!

最最吸引我的是内容。顾名思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以曹操为首的魏国,以刘备为首的蜀国,以孙权为首的吴国,三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文中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精巧,结构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每读到这里都让人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刘备等。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

朋友们,听了我这么多的介绍,你一定已经垂涎三尺了吧?心动不如行动哦,赶快去一饱眼福吧!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五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商店里的墙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在中国的地位变得极为重要.本文剖析了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误区,即只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而忽视中国英语和本土文化的地位.这不利于实现真正的'平等的跨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给我国对外交往造成诸多障碍.本文阐明了英语教育中引入中国英语和中国文化的教育的意义和具体实现途径.

作者:焦新平崔建粤作者单位: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74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6)分类号:h3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文化跨文化交流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七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花好月圆。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归有光。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赏光。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水袖。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观光。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花好月圆。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明月清风。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软盘。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14、十五的月亮(打成语一)答案:正大光明。

15、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答案:集体观光。

1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答案:大同。

17、中秋佳节大团圆(打电影名一)答案:喜相逢。

18、佳节团圆笑哈哈(打花名一)答案:合欢。

19、中秋赏菊(打成语一)答案:花好月圆。

20、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答案:软盘。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八

6月26日晚8时16分,中国首都北京,工人体育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在这一刻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震撼了亿万民众的心。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共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的心声。

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一个不做起,为建设绿色电网,迎接奥运,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祝福北京,祝福2008!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九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2、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3、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7、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9、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10、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11、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12、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13、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14、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15、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16、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17、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18、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19、清明暖,寒露寒(湘)。

20、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21、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22、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23、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24、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25、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26、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27、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28、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29、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30、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31、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32、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33、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34、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

35、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36、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

37、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

38、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

39、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40、“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41、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42、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43、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44、一年一度元宵明。

45、十五夜抱大猪。

46、元宵节——正月十五闹红火。

47、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

48、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

49、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50、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十

英语的句子是化零为整,中文是化整为零。

英语的句子是建楼房,中文是流水记事法。

英语的句子是一颗大树,中文的句子是竹子的节,

方法:多找些材料,合为一句。

翻译技巧:破句重组,把意思翻译过来,同时尊重对方的习惯。

注意:

英语是形式语言,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

英语必须有关联词。

在雅思考试市场中,任何作文题是考你的作文能力,而不是考你的idea.

词汇和句子结构:

词汇:词汇的宽度、词汇的难度

方法:把自己文章中可替代的词都挑出来,一个意思写几次。

句子结构:精确度、复杂性

5分:被虫咬了孔的树干。

6-7分:被虫咬了孔,带有树枝的树干。

7-8分:有树干和树枝,树枝上还有绿叶(修饰词、副词等)。

什么是好作文:

1、清晰的观点

2、有分支观点

3、词汇和句子结构

复杂性:

task 1:一般十句,复杂句约为3句。

task 2:15-17句,分支观点,点到为止,用开放式结尾,见好就收。复杂句5-7句即可。

文章若没有复杂句,不能上7分。

作文中不能用硬记的词语,后者只会得5分。

国外作文能力最重要,要写很多作业和paper.

从8个方面看一篇作文:

1、同义表达

2、词的伙伴关系

3、短语、词组

4、惯用句型

5、句子的.开头

6、复杂句

7、衔接手段

8、从宏观的角度看文章的结构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十一

英语的句子是化零为整,中文是化整为零。

英语的句子是建楼房,中文是流水记事法。

英语的句子是一颗大树,中文的句子是竹子的节,

方法:多找些材料,合为一句。

翻译技巧:破句重组,把意思翻译过来,同时尊重对方的习惯。

注意:

英语是形式语言,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

英语必须有关联词。

在雅思考试市场中,任何作文题是考你的作文能力,而不是考你的idea.

词汇和句子结构:

词汇:词汇的宽度、词汇的难度。

方法:把自己文章中可替代的词都挑出来,一个意思写几次。

句子结构:精确度、复杂性。

5分:被虫咬了孔的树干。

6-7分:被虫咬了孔,带有树枝的树干。

7-8分:有树干和树枝,树枝上还有绿叶(修饰词、副词等)。

1、清晰的观点。

2、有分支观点。

3、词汇和句子结构。

复杂性:

task1:一般十句,复杂句约为3句。

task2:15-17句,分支观点,点到为止,用开放式结尾,见好就收。复杂句5-7句即可。

文章若没有复杂句,不能上7分。

作文中不能用硬记的词语,后者只会得5分。

国外作文能力最重要,要写很多作业和paper.

1、同义表达。

2、词的伙伴关系。

3、短语、词组。

4、惯用句型。

5、句子的开头。

6、复杂句。

7、衔接手段。

8、从宏观的角度看文章的结构。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十二

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式英语是一个贬义词,它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从母语负迁移的心理理论基础及其表现形式来看,母语负迁移是中国式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从中国式英语的错误实例来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又是导致中国式英语的根本原因.另外还有学习者和教授方面的原因.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学习、掌握英语的必经阶段,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尽量缩短这个阶段.

作者:邹琼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南永州,410081刊名:湖南社会科学pku英文刊名:hunansocialsciences年,卷(期):”"(5)分类号:h01关键词:中国式英语母语负迁移英汉语言差异语言基本功

中国节日的英语篇十三

摘要:在我国,从十九世纪初到目前为止接触和使用英语的历史已有近两百年。由于西方和中方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大量的汉语词句进入英语中,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分。英语在中国已经变成一种特有的国际交流手段,这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们的重视和研究。但是,由于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以及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在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写作时,生搬硬套汉语句法和词汇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出现了汉语式英语。英语国家的人把这种不符合标准英语的变形英语称之为(chinglish),即“中国式英语”。笔者在此仅就中国英语的特征、构成、及文化意义,来分析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相互关系,并对中国式英语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中国英语;标准英语;语言负迁移。

一、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的概念最早是由葛传槊先生在1980年提出的,他说,在中国说英语和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要表达。李文中先生认为,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基础的,表达的是我国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所特有的事物,不受汉语的干扰和影响英语。是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多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汪蓉培说,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罗运芝将其简单地概括为“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谢之君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

集合以上各家观点可以看出,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基础进入英语交际,不受汉语干扰,它是另一种语言现象,是汉语与英语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中国英语会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频率,以及中国特点的不断形成,从而进一步得到扩充,进而丰富和发展英语文化和世界文化,更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

1在表达的方式上必然采用标准英语的语言规则和语言习惯。

2必须考虑到使用标准英语国家的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

3主要用于国际交流中,交流的主要对象是以英语为交流工具的人却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通常是对中国文化的输出。

4主要表达的是在标准英语中找不到现成的对应表达形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

李文中曾说,中国式英语是中国人由于受汉语影响,在交际中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因此出现的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张培成认为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并无实质区别,“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同样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使用目的中都可以,或是中国英语或是中国式英语,是在中国土地上的正确表达”。谢之君说“不管是中国英语还是中国式英语实际上都受到母语的影响”。er的理论,认为中国式英语是由于语言迁移而形成的“过渡语”。

由此可知,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受汉语语音、结构、语义及文化的影响和干扰而出现的错误。即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由于受到汉语的语言规则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和干扰,在英语交流中进行生搬硬套,因此出现了不符合标准英语规则,或者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的英语。这种英语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往往无法理解或不能接受。

许多心理学家对于学习迁移做过大量的研究,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早期的迁移研究——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培训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可以自动迁移到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比如英语的学习。学习者学习的原始材料或学习内容,与之后要学习的材料或内容在比较常见的元素上,相似的部分越多,就越容易发生迁移现象。这种相似的成分取决母语的特点,同样的,也取决于外国语言的特点,也就是说,母语要迁移到外语的学习中的条件是,这两种语言具有同样的语言结构,比如英语和法语的语言成分相似的部分很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语言之间的迁移。在语言迁移方面,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即语言间的迁移,也包含相同的语言内部迁移。

迁移是在不同的学习间进行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它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同样如此。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基于原始的学习之上,有存在意义的学习必然存在着各种迁移。母语作为已有的认知结构,它存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外语学习。也就是说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必然会受到来自汉语的语言规则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汉语作为原始的学习经验,无法避免参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对于一门新的语言的学习来说汉语是一种认知准备。研究发现,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错误里有51%来自汉语的干扰。因此中国式英语是学习者汉语知识语言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i998.

[2]葛传槊.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8,(2).

[6]陆雪晶.论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及意义[d].黑龙江,2009.

[7]谭玉梅.中国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4):87.

[8]魏旭峥.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直接影响[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