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一把盐一杯水一池水的散文 一罐盐的故事感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2:31:57 页码:13
一把盐一杯水一池水的散文 一罐盐的故事感悟(二篇)
2022-12-21 02:31:57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一把盐一杯水一池水的散文(推荐)一

一、监督检查情况

(一)抓责任履行,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纪工委督促学校党委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刻学习领会,自觉履行监督职责,主动接受监督约束。学校党委建立完善了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清单”,逐一明确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工委监督责任内容,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纪工委督促学校党委制定并印发了《中共**市**学校委员会关于开展政治谈话的工作方案》,明确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定期与班子成员和下级“一把手”谈心谈话、提示警示,班子成员负责与分管部门负责人开展谈话,做到上级“一把手”抓下级“一把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工作格局。

**月**日,学校校长和党委书记对学校各处室、专业系“一把手”、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集中谈话。按照分级负责、全面实施的原则,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分别与分管部门班子成员开展了政治谈话**次,共指出问题**个。2022年**月,学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纪工委书记**开展了集体廉政谈话,给领导干部上好“廉政第一课”,要求广大干部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观念,落实好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抓好本部门人员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教育和监督。

(二)抓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关键少数”接受监督、自我约束的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纪工委切实强化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监督,预防警惕由于党性修养放松、宗旨意识淡薄而出现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出现偏差等问题。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章以及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先后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次,组织ds学习教育、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党章学习等各类主题学习**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次、**人次,开展理论宣讲**次、**人次,督促领导干部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不断筑牢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三)抓制度执行,构建常态化监督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对贯彻执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巡视巡察、述责述廉等制度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学校纪工委督促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

一是制定了《中共****市**学校委员会关于政治谈话的方案》、《****市**学校纪工委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清单》、《市**学校纪工委关于深化专项治理严防吃喝送礼歪风变异回潮的监督工作方案》、《规范廉洁意见的通知》、《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细则》、《深入推进廉洁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印发了《****市**学校各类津贴、补贴、补助、劳务费等项目清单》,扎牢制度笼子,拧紧廉政发条,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为防范廉政风险筑牢了拒腐防变对坚固防线。

二是严格执行党委会议事规则,规范“关键少数”权力运行。****学校严格落实了《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实行了全程纪实制度。学校纪工委加强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做到监督贯穿事前酝酿、事中商量和事后执行全过程,准时觉察问题、精准纠正偏差,切实做到“一把手”权力运行风险可防可控。纪工委围绕贯彻重大决策部署、教育收费工作、教师招聘、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开展了**次专项监督检查,针对财务工作开展年度检查,发现*个方面**个具体问题,并责成立行立改,建章立制。

三是严格详实“体检”,建立完善电子廉政档案。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为全面把握领导干部有关状况提供一张详实“体检表”,让“一把手”亮出“家底”,切实增添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截至目前,学校建立完善了*名副县级、**名中层干部电子廉政档案,为精准监督提供有效载体。

(四)抓家教家风,有效覆盖八小时以外监督

不断加强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纪工委下发《关于开展廉政家访活动的通知》,通过开展廉政家访活动,发放《廉政倡议书》、开展谈心提醒、签订承诺书,进一步了解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家庭环境、思想动态和社交情况,加强家庭家教家风的引导教育,筑牢“单位+家庭”反腐双防线。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关键少数”对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关键少数”作为监督的责任主体,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作为监督的对象客体,存在排斥监督甚至抵制监督的情况。个别负责人政治站位有待提高,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有待增强,有一谈监督就推给纪工委,把自己当成旁观者的现象。二是日常监管有盲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虽然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定,但有的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把握标准、不便具体操作。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从主要领导干部抓起,带头落实“两个责任”。一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对监督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出现了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等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好民主生活会,按照要求进行对照检查,做出示范和表率。另一方面,职位越高越要严格。越是领导干部,越是主要领导干部,越要按规矩正确、谨慎、干净用权,诚心诚意接受监督帮助。

二是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抓好日常监督和延伸管理。贯彻落实好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实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用好个人事项报告监督“利器”,凡提必核,有效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监督;强化全天候、全方位的日常监督,持续开展好政治家访等加强家风家教建设的活动,建立完善政治家访情况登记备案制度等,加强深入分析和研判,做好延伸管理,对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和问责。

精选一把盐一杯水一池水的散文(推荐)二

在我国现有领导体制下,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在领导班子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如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和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已成为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最近,碧江区纪委专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六个纪工委和部分乡(镇、办事处)进行了专题调研。

绝大多数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党务和行政工作都有明确的分工:局长主持本部门行政业务工作,党组书记主持局党组全面工作,分管党风廉政、纪检监察、干部人事等工作。有的机关党委书记只分管业务,不抓党(委)组工作,甚至有的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也参与领导班子分工。针对这一点,碧江区《关于印发碧江区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碧府发〔2012〕66号)第一章总则第六条明确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律不得直接分管财务工作。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工作,行使监督权力的主动性减弱,监督力度不强,呈现的是一种“气不足、力不够”的疲软状态,尤其是对大权在握的党政“一把手”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监督。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乡(镇、办事处)严格按照《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每年报告两次,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备案;同时,要求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点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完善了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防控“一查二卡三防控四承诺”工作机制,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近几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各级党政“一把手”和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局面,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

通过调研,我区虽然普遍重视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党政“一把手”和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仍然是一个难题,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不敢监督。有些“一把手”在单位存在高人一等的思想,认为自己是“老大”,除了上级可以对自己进行监督外,别人无权监督;有些“一把手”则认为,监督主要是对副职和下级的,自己不在监督之列,常常把自己置于监督之外;甚至有些“一把手”认为对自己监督多了,会削弱领导班子乃至整个单位的威信和束缚手脚。受这些因素影响,往往导致监督不具体、不到位。

二是不便监督。尽管各纪工委、各乡(镇、办事处)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规章制度,但有的只是表面文章,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针对“一把手”在行使“三重一大”事项方面的实际权限,监督者的命运已由被监督者掌控,客观上各乡(镇、办事处)和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很难履行自身职责,难以发挥作用,对“一把手”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监督。针对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由于体制的不同,纪委毕竟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人权、财权、物权都在党委掌控之下,如果没有党委的认可,纪委往往会成为一潭“死水”。所以,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会面临诸多不便,即使发现问题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好捅破“窗户纸”。

三是不好监督。虽然当前的信息渠道比较畅通,但难于监督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如一些单位“一把手”把公车当私车甚至是自己的专车,上下班公车接送、双休日节假日公车私用,亲朋好友来了,不论公事私事,基本都是公款招待以及公款请客送礼等,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有违党纪条规的,却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此类问题,上级组织和领导一般是管不过来或者不可能管得那么具体,班子成员是敢怒不敢言,单位职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把账记在共产党身上,心里骂共产党腐败。当然,也有一些单位的副职和班子成员对“一把手”进行了监督,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到头来往往是搞得班子内部不团结、经常闹矛盾。可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其根源在哪里?谁应负主要责任?谁是谁非?都没有人来评判,没有人站出来为监督者撑腰,而一旦到了闹得不可开交时,便只能请求组织出面协调解决了。

四是不懂监督。部分乡(镇、办事处)专兼职纪检干部人员有限,干部不能做到专职专用,分工混乱的现象极为普遍。加之有些新进入纪检监察岗位的干部本身业务素质不高,执纪办案能力偏弱,存在着对一些新的政策规定掌握得不够,思路不够清晰,措施不够有力、量纪不够准确、宽严把握不当等问题,以致在监督上没法做到有的放矢,不善于抓住重点,也没有精力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五是不善监督。由于开展监督的思路和手段落后,目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致使“一把手”在班子中形成“家长制”和“一言堂”而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督和批评。党政“一把手”作为班长,也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带头作用,没有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与批评。民主生活会虽然一年比一年规范,但是领导干部讲成绩多,摆问题少,很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削弱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班子成员作为副职和助手,不能正确处理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能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而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对一把手不愿监督,不敢监督,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形成了不正常的人身依附关系,助长了“一把手”主观主义和家长制作风,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名不符实甚至名存实亡。

解决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监督意识。正确认识监督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是从严治党、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可靠保证。我们要使各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尤其是“一把手”对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自觉树立廉洁意识,有力克服和防止在监督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同时还要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深入开展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并且坚持简政放权,能纳入政务中心的审批事项一律纳入政务中心,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和暗箱操作给权力寻租提供机会。

二是改革监督体制。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制度,对人、财、物实行副职签批制,且不能只由一名副职审核把关;狠抓“一把手”队伍建设,从培养、选拔、任用、监督到管理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着力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退”的问题。同时建立“一把手”思想道德量化评分制度,对家庭不和及社会满意度评价差的予以扣分,情节严重的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年度评先选优资格,严厉惩治“一把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发生。

三是落实廉政责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的正职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加强对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乡纪委书记主抓党风廉政建设,管理监督好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

四是强化廉政教育。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积极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使其不想违纪、不敢违纪、不会违纪,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蚀,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源头反腐、开门反腐、制度反腐。

解决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监督难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监督机制。纪委副书记任职推行异地交流、定期交流并出台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机制,这样既有利于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大胆监督、有效监督,也可免除纪委书记后顾之忧,便于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和整体作用的发挥。此外,全面推行上下级纪委联动协作机制,同时由上级纪委授权,纪委可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参照司法机关“属地管理”模式进行监管(包括违纪案件的查办),以堵住过去单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监督管理存在的漏洞,从而进一步增加纪检监察机关的威慑力。

二是改革领导模式。此模式与现有的双重领导模式不同,即从原来的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调整为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特别是下级纪委的干部人事均由上级纪委提名和任命。同时,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办公设备等方面对纪委优先保障,单独安排,重点考虑。为慎重起见,可以试行乡镇纪委由县级纪委垂直管理,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全乡(镇、办事处)纪委专职人员,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并放宽专职纪委副书记的身份限制,以便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做到好中先好、优中选优。

四是注重作用发挥。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述职述廉述德、年度考核、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等环节,都应明确同级纪委委员参与并行使表决权、评判权,并试行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民主评议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对增强“一岗双责”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保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推行立体监督。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实行纪律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督模式,避免“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象,为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提供坚强后盾。特别是针对干部作风问题屡犯不止,为把干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区纪委今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30名社会监督员,对包括区四大班子成员在内的全体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进行明查暗访,开通民意“直通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一检查一通报,一问题一剖析,一案例一曝光,突出监督效果和社会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