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蝉鸣声声散文(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8:43:16 页码:13
蝉鸣声声散文(实用16篇)
2023-11-23 18:43:16    小编:ZTFB

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我们也应注意科技对我们的影响。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的词语。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蝉鸣声声散文篇一

才四月,窗外的蝉就开始叫了,勾起的不是乡魂旅思,也不能添上多少暗夜静意,只是叫人更加烦躁。

“咕嘟嘟”灌下一大杯水,但还浇不灭心上的火,沉重黏腻的空气依然附在衣服、皮肤上,比夏天的炎热更叫人窒息的,恐怕就是湿答答的清明前后了吧。

走走停停,坐卧不安。蝉还在不依不饶地鸣叫着。古人有听杜鹃悲泣而泪流的,今日就轮到我因听蝉鸣而上火。突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正要磨刀霍霍杀鸣蝉,却发现草场莽莽,无处觅踪影。仰天长鸣一声,我无力地瘫倒在沙发上。

但如果不能用军事力量征服,那就让我用政治方式取缔吧。打开网页,放上一支歌,音律之海绵延起伏。在音乐的调和下,蝉鸣居然变得有节奏起来,仿佛是某种打击乐器,将奇异的音符送人我的耳膜。

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空气也好像变得清润起来,像慢慢在口中化开的巧克力,最后就只剩下丝滑了。抿了一口水,惬意地把头往后靠去。与蝉鸣斗争的结果,就这样不了了之。而我和蝉两者,都觉得十分满意。

佛经里有一种概念,叫做“执”,执着于物,叫“物执”,执着不放,叫“我执”。我对蝉鸣的反应就是“我执”,太过计较它给我带来的感觉,却忘记这种感觉是自己油然而生的。

不过好在当下,我已经能与它们和平共处了,仿佛也能触摸到“蝉噪林逾静”的边缘。所以有时,不妨换一种方式,变一种心境,这样“迎刃”便能随之“而解”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蝉鸣声声散文篇二

窗外的蝉,一声一声地嘶鸣着,直搅得我的心中烦闷,看看时间,索性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客厅里因为空调的原因而凉爽无比,只是那棵离阳台很近的树上的蝉声依然鸣叫不绝,让我莫名的兴奋起来。

我手捧茶杯,对这滋滋啦啦的蝉鸣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悄悄走近了阳台,静静地看着树叉上那只金色的蝉,童年的画面瞬间就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起来。

小的时候,我个头不高,小小瘦瘦的,总喜欢跟在村里半桩子大的孩子身后,跟着他们下河摸鱼,上山捡柴,去村里的一座废弃木材加工厂“躲猫猫”,到村子后山上“练武术”,你当司令,我当山匪,一场场大战酣畅淋漓上演。然而,让我最为难忘的却是跟着那些孩子们在炎炎夏日里捕蝉。提起捕蝉,那是一个技术活。一要捕蝉的网子好,二要眼明手快,三要轻声慢步。当时我小,大孩子们就让我远远的站在一边,生怕我离的太近把蝉惊跑了,看着他们蹑手蹑脚,满脸兴奋的样子,我站在一旁只有羡慕的份儿。当一只蝉乖乖被抓住之后,四处的小伙伴们全都涌了过来,围绕着捕获者高兴地欢呼起来。那时但凡被捕住的蝉,都是那种叫声嘹亮的蝉。大孩子用手捏住蝉的双翅两旁,稍稍一用力,蝉便会歇斯底里地叫起来。那时,我们就这样换着你捏捏,他玩玩,一只好端端的蝉最终被玩弄得奄奄一息。现在想起来,我们小时候的物质真是太过匮乏了,不然也不至于把那些蝉逼上梁山。但在那个年代,我们一帮小家伙却对于捕蝉乐此不疲。

我稍稍长大了两岁,就嚷着父亲给我做网子,我则在一旁给父亲打下手。父亲一双粗大有力的手,用一把钳子将粗粗的铁丝握成了圈,然后细致的把网子一点一点缝扎在铁圈上,最后又把成型的网子用扎丝牢牢的固定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一杆结实的捕蝉网就做成了。我兴高采烈地领着比我小的一帮孩子,迫不及待地奔向了村子通往外界的道路两旁,学着印象里那些比我大的孩子们的动作,轻脚轻手,还不时回头向小伙伴们唏嘘着让他们小点声。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高高的槐树,寻找着蝉的身影,聆听着那美妙的鸣唱,在几次三番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能捕得声音洪亮,体型健壮的蝉。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再用挤压的方式让那些可怜的蝉发出凄惨的叫声了。我们常常会用一条母亲缝被子的白线把蝉的身体和它其中的一个小脚缠住,像遛狗一样任其在路上行走,或在半空中挣扎飞翔。年少的无知带给了蝉致命的伤痛,却满足了我们童年时光里的纯真和童趣。蝉也确确实实是伴随着我长大的伙伴,无数次的捕捉放飞,无数次的欢声笑语,把一个火红的夏日用一颗童真的心渲染得分外热情。

如今,我早就搬入了城市,融入了钢筋水泥的笼中,那蝉的叫声也似乎早就从脑海里抹去了。而今日陡然间的发现和聆听,那曼妙的乐章让我忘却了酷暑中的汗流浃背,忘却了生活里的琐碎繁杂,蝉是夏日里不折不扣的尤物,更是一种破土鸣叫蓬勃向上的精神所在。

看着那只金色的蝉,听着它好似天籁般的嘶鸣声,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我到真是该好好从蝉的身上,找出它的精髓来弥补我自身的不足呀。

蝉鸣声声散文篇三

我的老家在冀南的农村。我爱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尽管她并不肥沃;我爱那里的一草一木,尽管她并不茂密;我更爱那夏日的蝉鸣,尽管它有时吵得人难以入眠。

记得小时候,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路上行人稀少。大人们在午休,只有不知疲倦的小孩子们,尚在树下玩耍。在农家房前屋后、村边庭院等处的枣、榆、柳、槐各类树木上,透过枝叶的间隙,随处可以看到蝉们黝黑的身影,并可随时听到他们炽烈的鸣叫声。正如作家郁达夫在《故乡的秋》中所描绘的那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乡村多半的时间是沉浸在静谧祥和之中的,没有都市街道的车水马龙,没有繁华闹市的喧嚣,到了蝉鸣的时光,不知是哪一只蝉儿,不甘寂寞的先来一段序曲,紧接着无数只蝉们跟着加入了大合唱,这时整个村子就变得热闹沸腾起来。儿时的我就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是在一年年的蝉鸣声中长大的。

在我的记忆中,认为蝉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灵虫。蝉鸣是对生命的热情歌唱,是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它们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奏着乐,向被追求者抒发着心声。少数顽强者更是一直坚持到深夜,它们似乎是想要吵醒乡村农人的香梦。向人们炫耀自己三年、甚或十三年才修炼成的青春和生命的光芒。

夏日的清晨,在还闪烁着晶莹露珠的树叶间,不知是谁的一声清脆的悠鸣,又拉开了一天的帷幕。一蝉唱,百蝉和,大家呼朋引伴,似潺潺溪水流淌,让人感到清澈明净,因为有了它们才更加浓郁了乡村的气息。

到了午后,日影移动,蝉们朝着最亮、最热的方向,唱得更欢了。美妙动听的蝉吟,不断地在人们的耳边萦绕回旋,宛如正在演奏着一曲恢宏的交响乐。我常常在这样的午后,躺在树下的草苫上,观蝉听鸣。声声蝉鸣,或轻柔委婉、或低沉悲切、或高亢激越、或雄伟嘹亮。听着这丝丝的天籁之音,进入幻想之中。声声蝉鸣,时而让人欢快愉悦;时而让人感伤惆怅;时而让人别怨沉思;时而让人亢奋激昂。它就这样用着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来撩拨起你的.心灵之弦,勾起你的喜怒哀乐与之共鸣。在随风飘荡、强弱交替的蝉声中,蔬菜开花、瓜果飘香。乡村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祥和而恬静。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黄昏时,炊烟四起、暮色渐浓,仍然有蝉在低吟浅唱,只是或远或近、或大或小、似无还有。此时的蝉声虽不再高亢嘹亮,但比白天更添了几分飘渺和朦胧。

我对蝉鸣的喜爱,缘于对蝉的认识,以前不了解时,也曾对那冗长刺耳的蝉声有几分讨厌。自打读了有关蝉的书籍后,对蝉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一般的蝉,都要在黑暗的泥土里生活三年,还有的要在地下待上十三年、甚至有的蝉更要在地下生活十七年。经过这漫长艰难的苦熬,终于爬出了地面,在阳光之下羽化成虫、引吭高歌。这样快乐美好的时日,仅有一个月的光景。而蝉们这动听的歌喉,也是为了追求爱情,然后延续生命,进而转入轮回。在餐风露宿中,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为蝉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生活态度而动容,由此,也对它有了一丝敬意。

千百年来,蝉就一直这样在人们的耳边鸣叫,“知了”“知了”。仿佛在诉说它们早已知道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因此,要在时日无多的时光里,尽心、尽力、尽情地欢唱,酣畅淋漓地,宣示爱情的执着、显示生命的价值,将生命幻化成一曲壮美的千古绝唱!将生命写就成一首华丽的传世诗篇!并把她献给最美丽、最丰富的夏天。

我爱夏天,我爱夏日的蝉鸣,我爱夏日蝉鸣中的精灵!我愿在生命的尽头,幻化成一只鸣夏的蝉虫。

蝉鸣声声散文篇四

在我的眼里,蝉是夏日的精灵,它是夏天不可或缺的音符。它们,就是整个夏天的代表。如果没有了蝉,那么这个夏天肯定不是完美的夏天。你看,在乡村,房前屋后,河堰沟渠,无论是高大的杨树,粗壮的槐树,还是低矮的柳树,但凡有树的地方,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透过密密的树枝,总是能觅到它小小的黑色身影。你听,它们呼朋引伴,和弦而鸣,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婉转,此起彼伏,相映成韵,那美妙的音符,在树间萦绕回旋。它们是用歌声来诠释夏的炎热,诠释对生命的热爱。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句话概论了蝉短暂的一生: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受。是啊,或许蝉儿们知道,它们的生命和快乐,来的是那么的不容易,是那样的热烈而短暂,所以它们才会争分夺秒的鼓翼而歌,不知疲惫的用歌声给人们展示生命的存在。

几年无天日,今日方为蝉,居高歌声远,自鸣翠柳间。有时候真得佩服小小的蝉儿有着独特的机灵和智慧。它们用嘹亮的歌声,用别人无法替代的天籁之音,从众多的昆虫中脱颖而出,并且让人们记住了它们。让历代的文人墨客费尽了笔墨,为它们写出了那么多不朽的诗篇。

善感的诗人们在这个小小的蝉儿身上,注入了自己的影子和灵魂。虞世南的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诗人借蝉直抒胸臆:它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物之精华,它就是高洁的象征。人若是拥有高尚的品格,即使不借助外物的帮助,也自然能够扬名天下。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白居易借蝉道出了挥之不去的乡愁。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借助蝉,发出了苍凉而悲壮的呐喊。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则借助蝉,来暗喻自己的清高和四处漂泊,前途黯然的无奈与愤慨。只有卢仝,惬意的躺在南山的树荫下,望着阴亭的古槐,写出了泉溜溜幽咽,鸣琴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的悠闲。同是咏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和感怀。是啊,如果生活能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份悠闲,多一份惬意,纵使粗茶淡饭,粗布z衣,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对于童年,每个人都有着特殊的记忆。那时的我们,对于捉蝉,挖蝉虫,那是无师自通的,都知道什么样的洞里有,什么样的洞里没有。蝉虫一般都是下午开始出来,刚开始,地上会出现一个小小的洞口,我们拿一根树枝,插到洞里,蝉虫就会用爪子抓住树枝,然后一拉,就出来了,所以,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捉蝉虫,然后放在油里炸,那个香味,足以让你馋涎欲滴,回味半宿。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贪吃贪玩,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残忍,只知道它能满足我们近乎疯狂的食欲。

孩提的时候,对什么都会有极大的兴趣,听到蝉的叫声,就会很奇怪,那么小的东西,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声音?于是,我们就会拿来小麦,嚼成面筋,然后对着蝉的翅膀,轻轻一粘,就稳稳的把它捉住,然后拿起来看,雌的是哑的,不叫,雄的肚子上有两个像鱼鳞一样的东西,听说它的声音就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但是任凭我们怎么逗弄,它就是一声不吭。有一次大江捉了一只,放在课桌底下,没想到,蝉突然来了兴致,知了……知了的叫了起来,全班同学愣了一下,随后哄堂大笑,那天,大江在外面站了一堂课。

如果说,一个人的'悲悯之心,会在某些时候被瞬间唤醒,那么,必定是在那一刻被触动了灵魂。有一次捉到一只蝉,就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它养起来呢?于是我就拿了一个盆子,在它身上撒了一点水,然后用盆子把它罩起来,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它已经死掉了,我看着它小小的尸体躺在我的手心里,竟然很心酸。我不知道,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难道是因失去了自由,就会以死相拼么?如此短暂倔强的生命,让我震撼,同时也让我感到了一丝凄凉又悲壮。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捉过蝉。

人的贪欲,一旦被金钱所点燃,就会变得非常可怕。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安徽某地,每天晚上,都会有无数的捉蝉者,先用胶带缠在树上,等到蝉虫出来,本能的会往树上爬,就会被事先准备好的胶带粘住,然后被一网打尽。他们一个人一晚上都能卖到数百块!我看了后感到无比的惊粟,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竟然会用如此赶尽杀绝的手段!蝉虫在黑暗的地下,先后得经过大约五次的蜕变,才能从地下出来,它们的成长之路,是何其的漫长修远!还没等它们见到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就被贪婪的人类用这双残忍的手,送上了餐桌,继而成为人类的美食。人对于它们来讲,又何尝不是最残忍的动物!上帝缔造万物,都有它的合理性,任何一个物种的存在,也都会有它存在的价值。哪怕是再卑微弱小的生命,它都有权利跟我们同处一片蓝天,共享一缕阳光。

蝉鸣声声散文篇五

盛夏的乡下,最美的声音,莫过于随时可以听到的蝉鸣。

一直喜欢蝉鸣,记得小时候,常常在盛夏的中午抬头仰望家门前那棵巨大的皂角树,寻找着蝉的踪迹,聆听着蝉的叫声。也常常在傍晚,搬把躺椅坐在树下,一边听母亲讲关于蝉的故事,一边对蝉有无尽的遐想。

那时候,关于蝉,有着太多的感触。印象最深的要数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蝉》,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知道,蝉日光下的鸣叫,竟然如此来之不易,它们需要在黑暗中做四年的苦工,来换不到五个星期的鸣叫。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蝉有了一种敬畏。是的,它掘土四年,才换来漂亮的衣服、美丽的翅膀,才换来在日光下沐浴的权利。所以它才会尽情歌颂来之不易的快乐和美好。它的快乐很短暂,但它丝毫不以为意,在还拥有快乐的时候,竭尽全力鸣叫,盛放在炎夏的每一个时刻。

写到这里,我不禁打开窗子,让蝉的鸣叫声声入耳,也让我和蝉有更近距离的接触。这盛夏的乡下最淳朴、最自然的声音,让我的心底泛起柔软的情感。此刻,窗外蝉鸣正此起彼伏,像是对我关注的回应。

那么,就让我在远离城市的乡下,享受这满树蝉鸣阵阵吧。它们的鸣唱悠长如情歌,于高亢处戛然而止,如天籁不绝于耳。它们张扬如斗士,身居高处,餐风饮露,拼却短暂一生,只为唱响这盛夏光年的赞歌。

我想,生活也应该如蝉,用最真诚、最坚实的努力,换取在阳光下鸣叫的权利,只要怀着不灭的梦想,自然会有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蝉鸣声声散文篇六

儿时的夏秋季节,午休的时候,在院子里粗粗的枣树下铺上一张凉席,凉爽惬意中,听着蝉鸣入睡,那高高低低声调单一的蝉鸣,听来别样的动听。作为农村孩子,对蝉可谓记忆深刻。麦收过后不久,蝉蜕出土的时节就到了,这小小的精灵在雨后的晚上,穿着一身黄黄的铠甲,挥舞着两个钳子般的前腿,悄悄的捅开封住洞口的泥土,探头探脑的钻出来,爬到高高的树上,蜕壳羽化,一鸣惊人。

家乡人叫蝉的幼虫为知了猴。抓知了猴粘飞蝉是童年最快乐的事情。雨后夏季的夜晚,蛙鸣阵阵,风清气爽。在父亲的带领下,拿着手电筒,带上罐头瓶,一起去村外的树林中捉知了猴。那些笨笨的知了猴刚刚的爬上树,看到有光亮就松开树干,从树上“啪”的一声逃到了树下。于是,顺着声音一照,知了猴就乖乖的就擒了。大人们在树林边的.空地上聊天说话,小伙伴们在树林中大呼小叫的捉知了猴,晚上的时光就这样在快乐中度过。抓回的知了猴放到盐水里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母亲把腌好的知了猴放到油锅中一煎,香酥满口的知了猴就上桌了。流着口水的我们不等母亲说,就你一只我一只风卷残云般吃个干净。

知了猴羽化为蝉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挂蚊帐,总是趁着妈妈不注意,把知了猴放到蚊帐顶上,第二天早上一看,一只黄玉般的蝉已经羽化蜕变而成。这时候的蝉身体还是软的,刚刚伸展开的翅膀还没有力量飞翔。待到把蝉放到窗台上,阳光下晒一小会儿,蝉通体就变成了黑色,一不小心,就一飞冲天而去。

粘飞蝉更是充满了乐趣。把面粉加水揉成一个面团,然后在水中反复揉搓,面团中的淀粉去掉后,就剩下了黏性很强的面筋。拿一个长长的竹竿,绑上柔性很强的枝条,在顶端粘上面筋,一个粘杆就做成了。然后与小伙伴们各自拿着捉蝉的“武器”,到村外的小树林比赛粘蝉。高高的树上,蝉趴在枝条上吱吱的叫着,瞅准一只蝉,然后悄悄的把竹竿伸向蝉的翅膀。这时候要屏息静气,不能让竹竿晃动撞上树枝,不然蝉就会受惊飞走。待到把绑着面筋的枝条悄悄挨近了蝉,只需轻轻一抖,蝉就扑腾着翅膀被捉住了。一个上午,记忆中最多的时候会捉几十只。回到家,去掉翅膀上油一炸,就是一顿好吃食。小时候家乡不富裕,这野外自然的蛋白质,也为小小的身体增加几分营养。后来读清史,看到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也喜欢捉蝉,还成立了粘杆处,可见捉蝉也是一个传统的习俗。另一种捉蝉的方法是在晚上,在小树林的空地放下捡来的枯树枝,点上火后,就与小伙伴一起摇动周围的大树,蝉受惊有趋光性,就一起飞向了火堆,剩下的就是打着手电四处找掉在火堆周围的蝉了。找到后扔在火堆里,火灭蝉也就熟了,一起围着这残余的火堆,捡拾着吃,别有一番乐趣。对蝉的记忆,充满着乐趣的回想,这小小的生灵,充实了多少童年、少年的欢乐时光。

在民间,蝉也寓意着美好。蝉饮露不食,一生只喝清露。所以《史记屈原传》谓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初唐诗人虞世南更有诗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见古人是用蝉来喻示人品高洁,清高脱俗之志的。城市生活久了,车水马龙的声音充溢着生活的每一个空间,蝉鸣早已经不复存于生活。每每想起农村静静的午后,在浓浓的树荫下听着蝉鸣入睡,总是有些淡淡的落寞。那些高高来去树端的飞蝉,更像一个农村孩子的理想,梦想着飞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

蝉鸣声声散文篇七

夏日的林荫小道,蜜般的阳光在层层叠叠的树叶间流淌。天气越热,蝉叫得越欢,顽皮的孩童,仰起小脸瞧向树冠,想要找寻声音的来源,却被这树叶间跳动的光点刺得睁不开眼。

依我看,无蝉鸣,非夏日,至少算不得完美。笔者的家乡,蝉不仅仅是夏天的歌者,孩子们手中的玩物,它的幼虫,俗称“爬蚱”,还是一道美味珍馐。记得小时候,一到这个季节,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暮色擦天时,打着手电筒去小树林里摸爬蚱。那时树多,泥土多,爬蚱也多,不一会功夫,就能摸一小塑料瓶。将劳动成果带回家,倒进水盆里,一个个还都那么活跃。它们挥动着小爪子,拼命地蹭着盆壁,妄图逃跑。一直以来,都是妈妈处理这些活物,而我就像个小尾巴一样,围着妈妈转来转去。妈妈嫌我烦,丢我两爬蚱,打发我离开。我如得了宝贝般,捧着这两小东西去找妹妹玩。我们把爬蚱放在地板上,让它们赛跑。不知是不是离开大树太久的缘故,两个小家伙显得有些萎靡不振,它们用爪子扣着地,十分僵硬地移动着浑圆的身躯。

我注意到其中一只爬蚱的后背上,有一条裂开的缝,从缝中透出鼓鼓囊囊的灰色东西。我问爸爸它是否受伤,爸爸告诉我说这只爬蚱要脱壳了,如果它不被人从树上摘下,那么,它就可以化蝉了。化蝉,从一只笨重不堪的爬蚱到振翅高飞的蝉,多么有趣而梦幻的过程!我激动不已,找了个有盖的小盒子,垫了块小手绢,又扎了几个孔,给两个小家伙当家。我满心期待翌日再次打开盒子时,它们能够“嗖”地一声,欢快地飞出来。

可是结果并不如我所愿。第二天早上我掀开盖子,发现两只爬蚱已经奄奄一息了。最后,它们不可幸免地成了盘中餐。现在想来,当年我的无知害苦了它们。

蝉是天地间的精灵,是文人笔下餐风饮露的高洁隐士,它怎么可能憋屈在昏暗狭小的盒子里,完成它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蜕变呢?它生就有一股执着,向往着光明和自由。这小小虫儿的体内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支撑着它熬过地下漫无边际的黑暗时光。等到条件成熟,它终究会来到地面,然后寻找一棵树,慢慢地爬上去。在银色的月光中,它会蜕下坚硬的壳,展开轻软的翼,从此化身为蝉,为夏日高歌,与清风共舞。

近些年来,都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树被砍伐,泥土小道被柏油马路所替代,现代人的生活方便了许多,但是这对蝉来说,却是致命性的打击。它们的爪子再硬,也硬不过水泥地啊,有多少爬蚱打不开出路,一生不得见阳光。侥幸从马路旁的绿化带里钻出来的爬蚱又在寻找树木的过程中被过往的车辆无情地碾压。

每每蝉声响起,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多年前看到的满地“尸首”的惨状。那时我还在上中学,晚上放学回家,经过一条有绿化带的马路,昏黄的路灯下,遍地都是想要爬到对面树上,却被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踩踏、碾压得粉身裂骨的爬蚱。它们在黑暗的地下,也曾希冀有朝一日能够拥抱蓝天,能够歌唱灿阳,能够恋爱求偶、繁衍后代。但现实就是那么残酷,还没等开始,就将它们化蝉的梦想撕得粉碎。我蹲下来仔细瞧,冰冷的水泥地上,所有的爬蚱都肚肠破裂,腿脚四散,无一生还。这真的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我们每个人,有意或无意间,都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一种悲怆的情愫萦绕在我的心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道天行,万物生而平等,不能因为微小,就否认我们给它们造成的伤害。那时我就在想,可不可以在有绿化带的马路上,在爬蚱们破土而出的季节,铺上一些装置,设上一些路标,让行人多多注意脚下的小生灵,让它们能够平平安安地化蝉呢。

毕竟,我们已经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保护那些还能出土的幼虫,也算是为这个物种在地球上的延续尽一份绵力。夏天离不了蝉声,真的不希望若干年后,我们的儿孙指着古诗句问我们,蝉是什么。少了这一样自然的音符,将是人类莫大的悲哀。

蝉鸣声声散文篇八

2017年6月14日,一个前一天有,今天就晴好的日子。停车的位置恰好在高速路下方,隔离带郁郁葱葱的杨树,把高速路遮挡的严严实实,只听见呼啸而过的卡车的轰鸣,还有轿车飞驰而过的刷刷声。

百无聊赖,刷刷微信,玩玩游戏也是打发时间的消遣。

烈日当空,时间已近中午。放下手机,举目四望,活动一下疲劳的眼睛,还有僵直颈椎腰椎。

突然,一声稚嫩的蝉鸣响起。仿佛是试探,接着又是一声。继而,高一声,低一声的渐渐连贯,终于,像一个充满动力的马达一样,兴高采烈的高声歌唱了!!

好久没有听到蝉鸣了!!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城区的扩大,钢筋水泥建筑肆意蔓延,很多小路不见了,很多村居落不见了,宽阔的水泥路,新栽的各种绿化草坪和景观树,把夏蝉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改的面目全非。而我,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经脱离土地达十年之久了。

最开始的夏蝉,比正常的蝉体积要小三分之一,声音也不是很洪亮。我们当地称之为”热热,大概的寓意为这个生物出现,就是就进入热天的标志!

不久以后的蝉,就是正常大小了,就是大名鼎鼎的“知了”。等到秋天,秋蝉,也是跟现在开始的夏蝉差不多大,我们这里称之为“伏凉”,大概的意思就是伏天即将结束,天气转凉了。

再说夏蝉,我们这里的俗名叫“马吉嘹”,它的幼虫,我们称之为“吃马牛”,因为它从树根的土地下面打洞钻出来,然后慢慢的再爬上树,褪去褐色半透明的幼壳,展翅高飞,就是伴随我们一个夏天的最佳玩伴!

记得小时候,夏天放学早,玩到快傍黑的时候,就跟一群伙伴跑到村北的一条俗称“大菜园道”的土路上,两边两排比我们腰部也不细的杨树下,然后一个个围着杨树,拨开杂草,寻觅下面的小洞。拽一根草茎,剥掉叶子,然后用火柴杆粗的草茎试探小洞。如果下面是实的,就没有;如果下面是空的,哇塞,立马好几个伙伴一起围过来挖,用碎瓷碗片,用吃过冰棍舍不得扔的竹签,还有又凉又甜的雪糕吃剩下的棍,就跟医院口腔科小一号的压舌板一样的木片,热火朝天挖。

挖到了,在大家手中传来传去,骄傲的欣赏自己的战果;挖不到,立马四散去寻觅新的目标。

暮色渐深,深的都看快不见了,家里饭菜应该都做好了,再不回家,老妈的唠叨和老爸的'巴掌都极具威胁性的时候,伙伴们才恋恋不舍的往回走,还郑重的拉钩,定了第二天不见不散的三世之约......

带回家的“吃马牛”当然不能让大人们看见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自己的藏宝地,角落里或者床底下,用瓶子或者盆子,把辛苦挖出来的“吃马牛”扣上,静等第二天早上醒来,一个满身是泥的土黄色的丑八怪,变成一个黑亮的带翅膀的王子或者公主!

这个公主或者王子,陪伴我们的时间很短,有时候会被拽掉翅膀,随意丢弃;有时候被家里养的猫咪偷吃掉,或者在上学路上边走边玩,玩腻了看见路边跑着的狗儿或者猫咪,召唤过来,随手抛去,看着它们大快朵颐,吃的不亦乐乎。

最惬意的时候是暑假。中午最热的时候,吃过午饭,扛上凉席,抱着毛巾枕头,到房顶上的树荫下写暑假作业,打牌,还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粘“马吉嘹”。

我们石家庄地区的房顶,不像东北或者江南都是起脊的瓦房,而是平顶的结构,方便晾晒小麦或者玉米。这时候,躺在房顶的凉席上仰望,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树荫下凉风习习,还有就是知马吉嘹,数十只一起合奏,欢快嘹亮的《暑假进行曲》响彻云霄,让如今的我,无限怀念三十年前的美好!这里有个捣乱环节,就是粘“马吉嘹”。两根竹竿绑在一起,然后去抓一把小麦,使劲在嘴巴里嚼,嚼到最后,淀粉都咽下去了,只剩下黏黏的面筋,好了,把面筋粘在竹竿细头上,双手握住竹竿的粗头,让竹竿一点点一点点靠近“马吉嘹”,这个动作的要点就是慢,稳,还有准确性,直到距离“马吉嘹”只有几公分的时候猛的一捅,马吉嘹一声绝望的长鸣,薄薄的蝉翼被面筋糊住,再也没有了自由! 滴滴滴,喇叭声响起来,“来了,”我答应一声走向车的方向。马达轰鸣,空调散发着凉意。可是这些,都不能替代那悦耳的蝉鸣,还有蝉鸣中,阵阵徐来忽凉忽热的清风,夹杂着杨树的味道,直入我的心底。而那逐渐远去的蝉鸣,却清澈的在我耳边一遍又一遍的响起。更或许,会在我的梦里延续,直到永远......

蝉鸣声声散文篇九

立秋前两天,天空阴霾,凉风习习,姨侄儿专程接我去大山里度假,以期他亲爱的姨妈我偶染病痛的身心能够在青山绿水共为邻的优美环境里得以休整、放松和歇息。

逆河而上,傍溪而行,步步登高,远上寒山石径斜,直往那白云深处的人家去。一路迎接我的,除了清风阵阵,最热烈的,竟然是,蝉鸣。

哪儿来的那么多蝉啊!高歌不歇,声嘶力不竭———知了知了知了知了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远古时代有没有蝉,若有,远古时代的蝉肯定没有接受过孔老爹的教诲,所以才这样无知地放肆了很多很多年。心下,很是为这些小虫惭愧:天,你等怎么发声不行,偏偏要———知了知了,真的知了?知了多少!

聆听着,联想着,就到了一个海拔挺高的半山腰,我姐姐,也是我姨侄儿的家,就在这皖赣交界处叫做中畈东冲的最里厢。

姐姐正在忙着做我最爱吃的月亮粑。圆圆的白白的米粉皮包裹了精心炒制的馅,再用心地,一点点地捏,捏成半边月的形状,用煮过的竹叶一个个隔开,放进蒸笼里,沸水蒸之。

直觉心头一凛,眼眶发热,湿湿的咸咸的液体就滚过腮边到了嘴角。连忙抽身退出,装作出门洗手。

如今流水还是这么吵。更吵的,是对过,深潭的那边,密集的竹林里似乎驻扎了千军万马,那齐齐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大合唱,是蝉鸣。

有风拂过,婀娜的翠竹便随风摇摆。风劲时,翠竹弯下柔软的腰肢,半天直不起来,可是那蝉,好像并不在意,合唱的旋律与频率一点都不受影响。聪明的蝉,还真的知道些什么哩,起码它知道,大山是天然屏障,保护了它的日常生活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它尽可以安心、放心、舒心地放声歌唱。

记得小时候捕蝉,蹑手蹑脚地,差不多真的身轻如燕了,可是没等靠近大树,那鬼精灵立刻禁了声,任你傻站半天,它就是沉默不语。它不做声,你就找不到它具体的方位,你气不过,不耐烦了,挥动捕蝉的竹竿胡乱捣向树枝。它“吱溜”一声,飞了,临走不忘洒一泡尿到你头上脸上———哼,想逮我,有你好看的!

彼时,如果你正好仰着头张着嘴的话,哈哈,你就自认倒霉吧———呸呸呸,你吐出来的全是恼怒和无奈。

真是卖力呀,一声接一声,不曾偷懒半分半秒钟,仔细听去,好像也有唱跑调的,但是很快,跑调的那只立即调整了自己的声调,严丝合缝地跟上去,继续它们生生不息的吟唱。

我在流水轰鸣和竹林蝉鸣的乡村合唱声中沉沉睡去,厨间飘来浓郁的熟透的米粉粑的香气,也没有唤醒我的睡意。

蝉鸣声声散文篇十

夏日的午后,阳光像一面通体明亮的镜子,把万物映照出一片晃眼的灿烂。这样的午后竟然有风,由远处的天际掠过山林,树丛,缓缓而来。我落座在一把藤椅上,静观这山色与风声的舞动,仿佛看至情春与沧桑的轮回,便如同一位静默的老人,与他的孩子遥相凝望了。岁月就在这一刻幻作潮水,由指缝间蔓延溢出,一泻千里!

我听到了蝉儿的呜叫。

蝉的呜叫一声高过一声,带着些许午睡和童年的味道,把我的知觉与意念全部带走。依稀迷离之间,我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在家人一片酣睡的夏日午后,悄然拔闩,出户,赤足踏步在烈日烘烤过的泥巴路上,却全然不觉烫脚。一定是少不了呼朋唤友了,叫上最要好的玩伴嬉戏在田垄,荷溏,瓜果园中。那时的风必定带着一股荷花或果园的香气,更有蝉儿躲藏在茂密、硕大的梧桐树叶间,嘹亮而高亢的歌声宛若遥远而清晰的梦境。

记忆实在是个奇妙的东西,不经意间,便定格下生命中的些许断痕与偶然。很多年以后,当今日的蝉鸣与记忆的一切对接,夏季的风响仍然回荡着童年的音色。此刻,我站在书屋的窗棂前,凝望这满山翠绿,聆听蝉声如歌,那个赤足狂奔,骄阳下裸泳的孩子已经不是我,他仅属于我生命天空中,一朵记忆的云彩。

曾几何时,我的心中装满疑虑,记忆中那个顽劣的孩子,抑或今日凭窗而立,鬓发已然斑白的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也许,他们都是曾经的我,也许,我再也不会是回到他们。一个人的两只脚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生命刻度没有可能重复。而蝉声依旧嘹亮,它穿透记忆两端的我,重塑并提示着这个夏日午后的另一个真实。

有人说,蝉是一种自大的昆虫,因为它的俗名叫“知了”,而它的呜叫声也是“知了,知了……”仿佛这个世界上,就没它不知道的事情。我却更宁愿还原于事物的真相,在这蝉儿的呜叫声中,我所体味到的是一种诗情的睡意,那是一种贴近大地的声音,一种关于细小回忆的终极关怀。

蝉鸣声声散文篇十一

又逢蝉鸣,夏正浓。

蝉的歌声,是不是对这个季节的一份嘉奖,一份感激?我不知道。对我来说,夏天总是伴着蝉鸣,伴着快乐。

太阳为大地捧出了整个赤子的心,在这场炽热里,所有的生命也在回应着阳光的热情,它们挺拔着、丰满着,世界也在人们绽放的笑颜以及舞动的裙袂里精彩纷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夏天。也许,喜欢不需要理由。可是,心中荡着的喜悦,像拍岸的浪,在心头一浪高过一浪,把儿时夏的场景,推到了我的眼前。

记得儿时,夏,是我们乡下孩子的一个盛大而甜蜜的节日,乏味的课本,呆板的书桌,暂时远离了我们。取而代之是玩不完的游戏,还有那令人垂涎的酸酸甜甜的杨梅。

一放暑假,我就迫不及待地从镇上赶往奶奶家。奶奶的村庄很小,典型的江南水乡。几排黛瓦粉墙的老屋隐在重重的烟柳之中,村里人家大多还连亲带眷的,因为都是“自家人”,就很少有红脸的时候,让我不明白的是,明明与我同岁,甚至比我还小的小孩,却要我管他们叫叔或者姑。以致小小的我,常常乱了辈分,直呼其名。

小村是贫瘠的,也是宁静的。每一个早晨,我都在蝉鸣里醒来;每一个午后,我都在蝉的歌声里玩乐。

每一个夜晚,小村,简直是我的乐园。在蝉的欢歌里,劳累了一天的村人,将饭桌扛到了道地上,十几张桌子,一张挨着一张。那时候家家的饭菜都是差不多的颜色:总是绿的多,红的少。男人们咪一口成年的杨梅酒,与邻桌们大声地说着话。小男孩们因等待一场游戏的到来而兴奋着,急急地扒完饭,急急找小伙伴玩去了。我们这些女孩子,就会安静地围在奶奶身边,让她讲“鬼”的故事。等她讲完,又摇着奶奶的胳膊,央着她“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后来自己买了童话书来看,才知道奶奶讲的鬼故事,都是从《聊斋》里走出来的。也许,我现在爱看书的习惯,是受了奶奶给我的儿时的启蒙影响。

夏,也是杨梅的季节,空气里满是梅子的清香。奶奶的村庄在平原,没有杨梅可采,但是,村里人家很多将女儿嫁到了山上,因此,杨梅天天有得吃。要是谁家亲戚凑巧送来了杨梅,那真可以算得上小村的节日,家家都会分到一碗——这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吃了杨梅,我们也玩累了,听得也满足了。暑气也已消了大半,蝉音不知什么时候也滚进了草丛,找不到了。风吹在身上,已经不冒热气了,星星点起了灯,我们几个堂姐妹就会挤在一张桌子上,唱起儿歌来:火龙蚕(方言,萤火虫)夜夜船,爷爷买个西瓜来,一瓣一瓣切开来;孙子孙女来吃来。有的字我不清楚方言应该怎么写,但是,儿歌声里飘着的都是浓浓的江南的味道。

小村也安静地睡了。

多年以后,小村渐渐被城市填充,所幸的是,蝉声一直没有远离,它与我所居住的这座美丽的滨江小城一起,成了一首很有韵律的诗,平平仄仄。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是一支夏的绝唱。

蝉鸣声声散文篇十二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餐风饮露、声名远播的蝉,鸣叫高亢而嘹亮,绝对是盛夏歌坛最具实力的选手。

酷暑难当,正是万物疯长的时节。无论是正午还是傍晚,堤岸村边,绿柳碧桐的枝条上,小小的精灵,弓着身子卖力地歌唱。远处近处,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这时的世界简直成了音乐的海洋。田野里,芝麻开花,大豆露角,玉米高高地扬起红缨。蝉鸣不仅是为庄稼呐喊助威,更是对丰收的热情礼赞。岁月如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蝉鸣,终生难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八百多年前,大词人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对于蝉鸣的描写,意境亲切,如影随形。我的记忆属于白天的中原,词人的感受则是深夜的江南。我无意与词人相提并论,只是想借此强调蝉鸣一如既往,历史的回声永久荡漾。蝉鸣是天籁之音。歌唱,原生态的歌唱,从来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得央视著名主持赵忠祥曾写过一篇《风雨蝉鸣故人情》,讲述了自己在井冈山夜听蝉鸣的情景。说井冈山的蝉鸣,有惊人之处,发出的声音不同凡响。

一个声音竟有两个音部,前者低,嗡嗡然,颇像萨克斯管奏出的布鲁斯曲调,暗哑哽咽;后者高,铮铮然,像钢琴的强音,更像一支老竹管被敲击的圆润的梆梆声,洪大而高亢。我想,各地的蝉鸣固然有细微的差别,但主要原因还是人的境遇不同,感受也就有所不同。

同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因反对武则天,身陷囹圄。在狱咏蝉,触景生情,发出了“霜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感慨;李商隐纠缠于牛李党争,清贫孤高,流离辗转,难免会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遗憾。同是闻蝉而鸣,各自鸣叫的,其实都是诗人自己的愤恨与不平。

蝉,自然界的一虫;鸣,一种自然的发声。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从生物学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一个科学的答案。蝉是天生的歌唱家,它几乎是为歌唱而生,在它翼后的空腔里就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蝉又非常喜欢唱歌,为了歌唱,它仍不满足,又在原本狭小的胸部安置了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能将它们压紧到身体的最小角落里。这种为艺术而献身的境界,真是令人感佩。

“四年地下黑暗的苦工,才换来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这就是蝉的一生,也是一位科学家对蝉这种昆虫赞美的由衷表达。想想自己,当年求学,为问题得不到解答而发愁,却怨“知了知了”叫个不停。

更有甚者,据早年的报道,南京某地高考期间,竟有家长联名要求公安驱赶考场周围的蝉的事情。我们是多么幼稚和可笑。爱子心切,高考又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理解;但是,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连这种考验都难过关,那么人生的道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险又该如何?我们这种举动,对于蝉——一个幼小的精灵,是多么幼稚和可笑!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如今,住进了高楼,林子没了,山也远了。闷热的夏天,没有了“吱吱——吱吱——” 的蝉的鸣叫,该是多么的单调和寂寞啊!人声嘈杂,车水马龙,有时真让人头昏脑胀。我怀念,沙土地上炎炎烈日投射下的稀疏的柳影;我怀念,高高的枝头迎着阳光传来的阵阵蝉鸣。

思念,是你嘴角上扬的甜

那一年,柳絮纷飞的时光里遇见了你;那一年,红叶满山的季节里离开了你。这一年,飘飘渺渺的雨幕里我在思念你。

“我在南极仰望你的北极星,我等你,不信心心不相印”是歌词里的承诺,也是我们不变的信仰。

好像,离别总邀请伤感来作陪,而思念却也总是幽幽咽咽。但是,离别何尝不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思念,何尝不是对最美的时光的细细品味呢。在我看来守候,是最真的情的流露,而思念,则是你嘴角上扬的甜。

独自漫步在秋日的校园里,伴着飘飘扬扬的落叶,伴着似下非下的雨,听着曾经熟悉的歌。如今,千百度回首却再也寻不见你的眼眸;如今,心心念念的是远方的你;如今,陪伴我的只是曾经熟悉的感觉,这感觉里有最真实的喜怒哀乐……那些苦的甜的,最终都融化在你的微笑里,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曾经一起走过的四季,留下了痕迹,熟悉的感觉弥漫在特有的季节里。似乎还能嗅到春日里一起奋战高考的气息,还能瞥见夏日里奔跑在篮球场上的你的身影……因为你给过的陪伴,使每个季节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这种感觉强烈的可以使我触摸到你的气息。

初到大学,需要习惯所有的不习惯,包括习惯没有你的世界。所以,每当我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去闲逛,去海边、山上、林间。繁忙的世界,让人感到陌生、厌倦,一个人的世界里有的是平静和放松。可以卸下伪装,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梦想,任思绪自由奔放;可以静下心来和你聊聊天,谈谈你的我的生活,这时听见你的笑声是多么快乐的事。

人生总是聚少离多,但离别何尝不是为了更好的相聚。虽然每年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但我相信,终将有一天,快乐会抚平所有的苦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很难变轨或停留,但是,为了最珍贵的东西,总得放弃些什么,正如为了我们更美的将来,暂时割舍了陪伴。

最近才发现,原来彼此安全感都不多。毕竟我们没在一个地方,难免会因为一些事有误解。在我看来,之所以有矛盾,正是因为彼此被对方深深地在意着。请相信,我其实一直都在原点。心里有了牵挂的人,就不觉的孤单。因为心在,距离隔不断任何东西。

真正的爱,是累了也要在一起,是不合适也不放开彼此的手;在真爱面前,一切都不是理由。有时有小脾气,有时有小烦恼,你却兼容并包。感谢你的包容与陪伴,感谢你的珍惜与懂得,感谢你用你的青春陪伴着我的青春。在人生最美的时光里与你相遇,是多么美妙的事,期待在生命的旅程里,一直有个你。

雨后清新的味道,如你在浅浅笑,我的思念,是你嘴角上扬的甜,是天空那清明澄澈的蓝。

修养爱 感悟爱

秋日的落叶,不再泛黄。而是透明了,被绵绵的雪覆盖。终于,白色冬天来临了。

她是那么纯洁,又是那么清冷。

好像在宣告世界又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昂首挺胸的走着,风萧萧,雪飘飘。是那么闲适。

心中那过往的记忆,慢慢地化开,化成一阵清香的风,徘徊在孤独的一角。却久久不愿散去…… 来到透明的白色地带,透明的一切,透明的我。伸出几乎透明的手,感受身边的美好,却又想触碰从前那片回忆。那年我信誓旦旦地说不会忘记你,却无数次地,在街道上与你擦肩而过,脑海中还在拼命地想:那个人是谁呀?好眼熟!而“那个人”,是你承诺过永远不会忘记的小时的玩伴。四处飘散着破碎的记忆。收回手掌中的,又会是什么?经过寒风的摧残,无数的碎片,永远不会再受到记忆的召唤,变完全。我只有站在原处,茫然地看着记忆流失、消逝。看着曾快乐的青葱岁月。脸上自然流露出的笑容,是那样天真无邪。记得那时,蒲公英开满了整个校园。飘飘洒洒,调皮地落在我们的脸颊。好想回到过去,却发现,中间隔着一堵名叫时间的“墙”。蒲公英的约定就这样受不起时间的流逝。那些美好的记忆,随着风随着柳絮飘向神圣的天堂。友情,看似那么美好!

缺了角的瓷器,泛了黄的照片,断了链的儿童车……像是被时间遗弃的一段时光。

但我们却不敢去相信,某一位亲人的离世。轰鸣声远去了,笑声闹声亦如隔夜的昙花般,尽逝去了……您离开了,离愁像一挂黑幕那样沉沉地坠了下来,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尖上。心头就像有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压得喘不过气来。亲情,原本多么温暖!

美好的记忆,回忆。谁都想永远活在那里。现实的残酷,容不得我们那样做。安静地坐在窗前,凝视着白茫茫的雪。所有的人和事仿佛一切都跟我没关系。只有我一个人,在跟我的心说话。内心,湿润的地方,适合所有感情萌芽、生长。只有她,是最有耐心与我相伴的伙伴。听我诉说。她,在很认真地聆听着。我一直都在学着读懂她。在你面对她的时候,读懂她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办的事。她一直都在凝视着我。看着我的一切,一切……偶尔沉思。在我迷失了方向时,她一直微笑着为我加油。她是我内心最坚强的支撑,有了她,一切仿佛都变得不再困难。

你是那么幸福,无数优美的文章在赞颂你,无数深情的歌曲在演唱你,无数的人跌进你精心编织的牢牢的情网里。伟大的爱,多么美好。我们需要用一生去修养你,用一生去感悟你。

她就是爱,用一生去修养的爱,感悟的爱。

青花,舞戒,残年

记得那年我爱的你,爱听《青花》爱唱《青花》。记得这首歌的旋律。记得你在我记忆里帅气、搞怪的猥琐模样,爱一个你从不知道的少年,那个在我青春里最纯粹的你。此时的你,不复当年的模样,不复曾经的笑容,不复曾经的轻狂。此时的你,在我走不进的世界里,在我看不见的世界里,甚至,消失在我的世界里。然后,突然一首《青花》那些所有的,盛开在那些岁月里的青花,竟然全都开了,竟然全都苏醒了。只是苏醒的不是我对你的爱,而是我的那片青春,仅仅是一首旋律你的好便全都不期而至,所以,我醉在回忆里乱了心跳。

一枚足够圆的戒指,圈画着我的眼神。因为你我放弃了整整四年的暗恋,因为你我改变了自己的心情,因为你我放下了多少骄傲,因为你,我将青春埋葬,因为你我不愿意回想起一点关于你的过往,我们共度的只是青春,没有爱情。可是我却久久不能释然,关于你的所谓对错,可是我却久久不能忘记,那么多个黄昏里我逃避现实时奔跑的脚步,可是我却久久不能放下,受了伤却不愿照耀阳光的自己的狼狈心情,可是我却始终不愿意对自己,自私的说一句:“那么我呢?”爱别人胜过爱自己,或许不是这样的,我一直都很爱自己。

渐渐的改变,慢慢的学会太多,也是轻轻的,我开始善待自己,开始善待自己的心,善待自己的情绪,善待自己的感情。我不爱你,却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在一起。你的青花,你的舞戒,你的残年,我的爱情,即使都和我无关,哪怕是最后一个——爱情,我也不会害怕,残年已逝。就算轮回那么幸福也该转到了吧。开始变得乖巧而不是乖戾,开始变得稳重而不是跋扈,开始变得老辣而不是天真,开始变得深谙世事而不是幼稚顽皮。我不会再虐待我的心,我不会在放纵我的心情。

因为那些青花是开在梦里的,那枚舞戒是戴在小手指上的,那场残年已经远逝。一切都已经与我无关,我只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爱我的心,荒芜的过往,散了就散了。前方还有化不尽的幸福在等我!

幸福是一个延续动词,不是一朝一夕的作品不是一时一刻的贪婪拥有,它是你对未来的希望是一种回荡在心里的阳光和温暖,谢谢我爱的人,是你们让我成长,谢谢爱我的人,让我拥有化不尽的幸福可言。

蝉鸣声声散文篇十三

蝉的鸣声,分明就是蝉的歌。

夏日,听蝉的歌,蝉在独唱,蝉在合唱,时而高亢,时而舒缓,从那音节里,你会感受蝉的不倦的精神,蝉的执着的追求,你在蝉的歌声里,感受生命的活力与勃发。

冬有飞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冬;夏有蝉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夏。当我在灼热的夏日,小憩窗前,谛听那不远处槐树梢上的蝉歌,高枝绿叶间流泻出的“吱吱”的蝉鸣,虽然没有七彩旋律,却依然不失为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蝉歌里,火热的季节裹挟着许许多多沉甸甸的梦寐,行进在通往金秋的路上,有蝉歌相伴、有蝉歌萦绕,夏日因此平添几份激情和生动,几份灵气和热诚。

聆听蝉歌,敬畏夏蝉,蝉一生为歌付出长长的等待,蛰伏于地下,甘守于寂寞,一曲生命之歌,在心中谱就着。我曾亲见过蝉在树干上那艰难的脱壳,孱弱的身躯慢慢地蠕动着,娇嫩的蝉翅吃力地振颤着,那一刻,预示着它将歌声带给这个世界,唱彻每一个沉闷的角落,短短一个月生命的“春天”里,蝉用全部的身心尽情地放歌。

蝉,用它的歌,诠释生命的真谛!

蝉鸣声声散文篇十四

夏的来临,总少不了蝉鸣。蝉,夏之子,从早到晚,蝉声铺满了整个季度,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坚守那森林山野的本性,为地球的夏,增光添彩。

众说纷纭,你,一直都在。

但是个人的情感,又怎么能撼动它那生命的旋律呢?万古千秋,蝉作为夏的象征,一直都在。

含辛茹苦,仅为夏之绽放。

蝉的生命是那么的短暂,而留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的漫长。其实留心听,这此起彼伏的声律,可以让人领悟到生命的奥义。生命在于通过努力实现自己酝已久的辉煌,不是么?埋藏于地下五年之久的蝉破壳登枝,声律不洪亮激奋,那是做不到的。人不也是一样么?勾践的卧薪尝胆,只为一雪国耻,称雄春秋。姜子牙大半辈子的`垂钓,仅为遇上能一统天下的真龙天子,这样看来,小小的蝉,也有它的哲理所在啊!

在秋风中消逝。

蝉鸣声声散文篇十五

长期在城里生活,感到遗憾的是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季节的变动―――四季尽管在嬗递,我们却只能在服装上去识别,在温暖、炎热、凉爽、寒冷中去感受,不能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中去领略、欣赏,感受它的原汁原味。

蝉鸣是个例外―――城市里也有蝉鸣,告诉你现在是夏季。

现在,我就在听蝉,蝉声就是从斜对面那棵广玉兰树上飘过来的。树冠四季葱葱郁郁,让我无法仰望歌唱者的.尊容。

儿时在乡下常听到蝉鸣,从门前屋后的刺槐树、楝树、椿树和老柳树的繁枝密叶里传出,一阵阵地,把老屋灌满,小村灌满。响彻云天的蝉歌,高低缓急、长短抑扬,或合唱,或重唱,或独唱,能给人以回味和无边的遐想。

现在我听到的蝉鸣,只是一只蝉的孤单寡鸣,不是能引发几十甚至上百只也鸣叫的蝉的大合唱。相比追忆,不禁惘然若失。于是我感悟到蝉声是天籁的一分子,只有在真正的大自然的怀抱里,才能听出它的美妙之音―――城市既没有足够的树木供其栖集鸣唱,也没有乡野的清静来突出它们清越的音色。

于是,想起咏蝉的诗。

唐人有一首诗就道出了夏季农村景象:“蝉鸣声不断,农事人倍忙。邻妇饷母去,何处寻菲芳。”蝉声还被诗人用来写出静境、静趣。梁朝王籍《入若邪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充分表达了若耶溪之静、之幽。唐代姚合在《闲居》诗中写道:“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写出了作者幽静的心态。这种动中显静、以声写静的艺术手法,可谓高超。

蝉声有时被诗人赋以凄切、孤寂伤感、眷恋等性质,以深化主题。唐代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表现了诗人咏物抒怀,以蝉自比高洁,不甘屈辱的悲愤心情。

唐代李商隐在《蝉》诗中写道:“本以高难饱,徒荣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托物寓怀,以“高”与“饱”的矛盾,表明自己志行高洁而不遇时,以“梗犹泛”写出自己“举家清”的困苦生活和悲愤无告的心情。

诗中的蝉鸣,也可弥补城市中蝉声的不足吧。

蝉鸣声声散文篇十六

几十年过去了,那株龙眼树不但没有越来越高大茂密,反而变得矮小稀疏,像是已到风烛残年。

龙眼树后的那排瓦房,是什么时候倒掉的?地面上只残留一截地基,愈加显得荒凉败落。

建造瓦房时,我还只是个三四岁孩童,眼看着挑瓦的人在房下把瓦片高高地抛起,房上砌瓦的人轻巧地一一接住。

“建造瓦房时……”我对身后的人说道。

而今,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块空地。在低矮的龙眼树后面。

我曾在瓦房里睡过觉,祖父抽着烟,佝偻着身子,墙上挂着很大的松鹤图,八仙桌上供奉着香炉。房屋的角落里摆放着那只破裂了的大瓮。

瓮是被村里的一个女人砸破的,那天晚上,那家人涌进瓦房里,气势汹汹地对着我的祖父一家又吵又闹,那些大人们,像凶猛的野兽扭打在一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那个女人,在混乱中突然举起一个什么东西,砸向了那只大瓮,于是大瓮应声而破。

后来,我看到那只大瓮又完整地被摆放在屋角,周身被细心地绑上了网状的铁丝。

瓮里一年四季装着粮食,有时是带壳的花生,有时是稻谷。

那只瓮后来被我忘掉了。现在,它早已不知所终。

我的祖父,生养了十个子女,瘫痪在床的几年里,乡下的.儿媳们把他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在我祖母去世后的第四个年头,瘦成皮包骨头的他吐出了最后一口气。我祖母去世时,他躺在床上不让任何人搬动,在或真或假的哭声中,在呛人的燃烧纸钱的烟雾中沉默地看着停放在地上的祖母,坚持要陪她最后一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