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1:42:05 页码:12
2023年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精选8篇)
2023-11-12 21:42:05    小编:ZTFB

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总结一下已经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总结能够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效果。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篇一

有人跟我说从没听过我嘴里冒出什么难听的脏字,其实愤怒或者难过的时候骂几句脏话确实能改善心情,所以我用以调节的那些个脏字时不时会在心里来回过一遍。

所以我这种人才真正可怕。你说我心思太重,我也不否认。

我觉得我是个不靠谱的人。我也是个别扭的人,我也是个不懂珍惜的人,我也是个蛮糟糕的人。

这些你其实都知道吧。

后来我几乎和你断了联系,偶尔聊天寥寥几字客气又生疏。

从友人那看到一句话,不过是一起走过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怀念弄得比经过还长。

我其实是有不甘心的'。

毕竟那样矫情又天真的一起许诺要走一辈子,不互相猜疑顾忌,要一直相信彼此,都要好好的。

后来我厌恶闺蜜这个词。

跟你没关系么,怎么可能。

有些话虽然老套得被说滥了,但确实是真的。

时间能平复一切。

我也曾遇人不淑,想起来似乎也就是这样而已。

然后在心里来回过几个脏字。

我希望你能忘了那些事,那些关于我青春荒唐的事。我付出一腔热忱真心相待的感情,我矫情又荒诞的那个时期,我不堪回首的年少轻狂,我一心维护的可笑自尊,我那时相信过的一些承诺。

我希望,此后与我的人生不相干的人忘记关于我的一切。

嗯,就是这样。

我不想被你们记得,哪怕关乎名姓的一个字。

人生漫长。

抱歉,不见。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篇二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妈是个普通人。她出生于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字不识的农民。她和很多女人一样,以丈夫为天,以孩子为依。丈夫在外打拼,她就在家带孩子,生活简单却幸福。

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我有幸地加入了这个家庭。但是我从小体弱多病,上小学一年级还要每个星期还要去医院走一趟,一来二往,那里的医生护士都认识我了,而在比期间一直陪伴我的,是我的妈吗。

小时候,因为我家离小学比较远,她担心我上学不安全,要求要接送我上下学。胆子极小的她,从仓库里拿出了与爸爸结婚时,爸爸送给她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学着骑了起来。但是看的出来,妈妈还是怕上路的,她不敢骑太快,总是极力靠路边上骑,遇到行人或者过路车就立马减速避让。

记得有一次下雨,她骑自行车装着我,骑行在回家的一条较窄的乡间小路上。这条路是泥巴路,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不太好走,也不好骑。而在路旁的也不是房子,是刚收完稻的大片的光秃稻田,天色朦胧,看不到边际。雨还在下着,我也因疲倦在后座打起了盹。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对面来了个骑着老式自行车的大叔。妈妈一看见他就向右打方向避让,但是这个大叔也秉承着谦让的优良传统,向他的左方骑去。说那是那是快,两个人看见情势不对,又立马打了方向。但是晚了,两车相撞,摔了跤。我妈直接连人带车翻下了田埂。那个大叔见妆,急忙跳下去大喊:“快来人呀!”,就把我妈从田里给扶了起来。我妈却一把撇开他,在田里四处寻找,大喊我的名字。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她急切到想哭。就在这时,大叔拉住了我妈,随手指向了路边正在呆呆看着她的我。我没有被甩下去,而是掉落在了路边。妈妈看到了我,眼泪立刻就流出来了,爬上路边紧紧抱着我,抱怨我说:“叫你你都不应的,是不是要吓死我!”

后来,我也长大了,身体也因为跑步而变得好了起来,妈妈也就不再送我了。而她也因为我上学了,不用一整天照顾我,便去找了一份工作。她以前是裁缝,为此她去了服装厂上班。她喜欢这份工作,也因为这份工作交到了很多朋友。我有点嫉妒却也高兴,她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不仅只有我了。

在我上初中的.那年,我家迎来了一个新成员,那就是我弟。我弟倒没有像我一样,一生下来就是个病秧子,但是太过于吵闹。我时常看到妈妈半夜爬起来去安慰哭醒的弟弟,也看到被弟弟弄的疲惫不堪的她一大早起来还给我们弄早餐。我心痛她,却也帮不了她。之后,弟弟长牙了,在弟弟磨牙期间的时候最恐怖了,他是见人就咬。我的小手都难幸免于难,一两个被他咬出的青印,长时间都隐隐作痛。更不要提妈妈身上的伤口,数不计数。那时我就在想:这当妈太惨了,以后我做妈的时候,还是不要生小孩了。但是转念一想,妈妈的幸福也就在于孩子了。哺育孩子,教育孩子,看着孩子幸福长大,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是时候要离开家了。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我也向往着美好的大学生活。但是当我真正踏入大学的时候,我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没有帅气的学长和你搭讪,有也不是你的;也没有精彩的社团活动,有的只是你被当做免费无偿的廉价劳动力在使唤;更别提开学时说好的要在大学里有一番作为,现实取而代之的是打游戏和睡觉。你在大学里无聊,为此也更想念在家的舒适与温暖。

那天我发微信语音给我妈,说我有点想家了。我原以为我妈会发语音过来,毕竟她不识字,也不会打字,微信也是当初我教她用的。然后,现实出乎了我的意料,她居然打了一串字,虽然句子语法上有错,但是意思却能懂。我很惊讶,我妈什么时候会认字了?我立刻打了个视频电话过去,想问问她。记得那天她在镜头笑嘻嘻地说:是你弟教我的。我嘞个去,他一个还在读小学的也可以教别人?世界真是奇妙啊!

除此之外,我妈还学会了逛淘宝,微信支付买东西等。她也赶上了时代潮流。当然这个就不是我弟教的了,是她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她就是这么可爱,也是我的一生挚爱。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篇三

十月一日长假和和友人逛街归来,我看见老公和儿子在床上拼帆船的模型呢,大秋天的都光着个膀子在那忙乎呢,孩子在喊着:“我们在干了不起的工程”,我一看那菜刀都当作工具放到了床上,他们正在热烈的讨论哪一片木板改放到哪,谁更聪明,是谁想到的,谁又有新发现了。

我只有赞叹的份了,就看着船的样子渐渐的神奇呈现了,孩子在床上地下的蹦来跑去,那才叫一个雀跃呢。然后是一个穿线,一个系线,起名,和图纸对照,谈论船的历史,一直忙呼到晚9点才宣告竣工。孩子把那个称之为艺术品的大帆船小心翼翼地摆到了他的书桌上。

正巧假日老师布置了一篇说明文,原本想写客厅的大榕树了,我说写这个船吧,孩子欣然应允。可是昨天爸爸就去沈阳上班走了,孩子对着这个船没等动笔便哭了,他说想爸爸了,弄得我的心里也酸酸的,是啊,大约一周了,爸爸领他逛沈阳的超市,带他到农村摘果子,陪他去正大看书,给他做油焖尖椒,一起玩电脑游戏......

一年难得一次啊,每个月放一天两天的假总是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孩子的泪水流在脸上,我的泪水流在心里,我神情淡淡地说:“把文章写好吧,儿子”。

孩子趴在床上,在枕头上也把字写的工工整整,把船的构成写得详详细细,我想这虽然是篇说明文,但他是带着真切的思念来写的',我看他结尾写的:“我看着桌上的大帆船,就会浮想联翩,想远在沈阳的爸爸”时,还是没忍住泪水。

我们都在不断的体验中成长着,孩子知道了别离的滋味,爱父母的情浓了;我也因而意识到,父亲能给他的东西无论我做的多么周到都无法替代。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篇四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我家是独居户,比其他农户提前“单干”了,并分到了100亩山地、一头犍牛、一条老膳驴和5只羊。挨了多年饿的父母带着我们起早贪黑务农田,还把庄前屋后一些荒地开垦了,当年就打了20多石粮食。过年时家里宰了一头猪,炸了一笼油饼,酿了一缸黄酒。大年初一庄里来了几十号人,大家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好不热闹。妈妈说,这是她20多年来过得最丰盛的一个年。

我家单干的第二年全队所有农户都单干了,勤劳家披星戴月、辛勤劳作,懒惰家也不甘落后,到处是你追我赶的耕耘场面,当年老天下了好几场及时雨,凡种到地里的粮食都喜获丰收。记得我家种的糜子有一人高,麻子像小树一样。这一年下来,家家户户都吃饱了肚子,掌柜的愁眉也舒展了许多,过年过节大家都有白面馍吃了。

那时农村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好多家还买不起收音机。只因我家买了台收音机,农闲时间邻居家都会赶来听戏、听歌,有时妈妈还把爱热闹的妇女集中起来,唱唱民歌小曲、弹弹口琴,给村子里增添了不少情趣。我自小记性好,跟妈妈学唱了《十劝郎》、《表兄哥》、《割韭菜》、《珍珠倒卷帘》等民歌小曲,至今仍记忆犹新。村子里除了这些娱乐活动,很少演电影和大戏,只有过会才可看上一场,也算是一件幸事。

说起看戏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年,公社组织劳力修一条四合原通往耿湾的公路,而移动土方全靠人工和架子车,这样一修就是一个多月。工地里没有可娱乐的去处,大家闲了只有凑在一起打打扑克、谝谝干传(聊天)。那天,一小伙说耿湾过物资交流大会,提议凑几个人一块看大戏,我自然成了其中的一员。散工后大家步行20多里到了会场,各自掏了5角钱买了戏票走进了戏院,但见这里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认真看戏的、拉闲叙旧的、打情骂俏的、撩猫逗狗的可谓形态各异。猛一声《砸美案》包文拯的唱段“王朝马汉吼一声,莫呼威往后退,相爷把话说明白。见公主不比同僚辈,惊动凤驾理有亏......”将我带入了戏的世界,戏外精彩随与我无缘。3个小时过后大戏谢幕,熙熙攘攘的`人群将同伙冲得不知去向,看戏的人相继向回家或亲戚家的方向散去,会场的行人越来越少,而我就近无亲无故,到哪住宿便成了当务之急。无奈之下便到小卖部买了瓶大曲酒,再向一家打碾场借宿。

九月下旬,秋田大都上了打碾场,但见这家场上大垛、小垛堆积数十有余。为了保暖,我随拉了些粮食捆子垒成小洞钻了进去,躺在松软的禾草上,抿上一口小酒,不自觉的进入了梦乡。

这一夜值得回眸,因为它诉说了我经历的无奈和孤独,也记忆了我生活的惬意和畅快。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篇五

春节前的一天下午,去政务中心开会,碰到过去在局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因为提前到了近半个小时,恰巧我俩单位的桌签又紧挨着,所以,不经意多看了他一眼,这一看不打紧,发现他戴了一顶非常时尚的鸭舌帽,看着人年轻了许多,便调侃他:“主任,您这顶帽子很抬人呀!”他自嘲道:“唉!岁月不饶人,头发掉得厉害,得遮掩一下!”

“你不知道,前几天,碰见一个二愣子,竟嘲笑我头发少,你说气人不?想当年,哥也是浓密秀发一头。不信!你看,我是有证据的!”他心有不甘地说。

接着,打开自己的微信,翻出以前的几张旧照。那是二十几年前的他,时尚帅气,风度翩翩不说,头发果然皆是茂盛无比。尤其是时任办公室主任,在系统内举办通讯员培训班的那张彩色合影照片上,他的浓发更为显著。如今再看他,感觉那时雄狮般的秀发,竟有做假之嫌,好不真实!

但我确信,那是真的。

那张照片中也有我的身影,于是,向他索要,顺便加了微信。

他一边给我传照片,一边还恨恨不平地说:“以后谁再说我头发少,就跟他急,我有照片为证!年轻时谁没有一头浓密的秀发,敢跟我叫板?”

下班回家吃过晚饭,我和丈夫聊起了会前的小插曲,顺便斜了一眼他的大脸,揶揄道:“亲,你得注意了,鉴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目前脸盘增长的速度和掉发已经成正比了,要好自为之啊!”

“它要掉,我能有什么好办法,大不了,我也买一顶帽子戴上。”他无可奈何道。

“人家戴上,那是艺术家,倘若你这盘子脸再配上一顶鸭舌帽,我只能说‘呵呵’!”

其实,关于头发的困惑,由来已久,有时,真得很无奈。岁月的蚕食,让人到中年的我们,或许只能发出“年轻时,谁没有一头浓密的秀发”的感慨!

但,想当初……想当初,我努力地回忆。

果然,记忆中那些关于头发,以及由它衍生出的事儿,又回到了眼前……。

据母亲讲,我满月的那一天,村子里的剃头匠正巧不在,只好由父亲操刀剃头。无奈技术欠佳,剃刀之前又不敢磨得太快,伴着我不停地哭闹,小脑袋便被父亲哆哆嗦嗦地剃破了多处,据说,也因此,落下了“护头”的瞎(ha)毛病。

小时候怕梳头,大概源于此。每次看见母亲拿起梳子就想溜,其实,后来长大了,就明白了,所谓“护头”一说,是因为我天生发质细软,数量又多,不经常清洗黏在一起,梳头时被生拉硬拽,扯得头皮生疼,比较敏感而已。

60年代末,物资匮乏,家家卫生条件差强人意,哪有如今洗发液护发素之类高大上的产品。所幸,在我的老家额济纳旗,有着天然成片的胡杨林,它的“眼泪”——一种树碱,便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天然洗头剂。后来,又有了洗衣粉之类的东西。总之,这些碱性洗剂洗发的最大弊端就是静电太大,洗头后湿梳尚且能忍受,若待先前梳好的小辫,几天后再拆开干梳时,少不了拽得我们龇牙咧嘴,哭声不断。

小时候,农村卫生条件简陋,孩子们头上生虱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大人们每天为生计忙活不得休息,丢空能把女娃们的小辫子梳好,把虱子虮子篦掉,那已经是勤快和贤惠母亲的所为了。

而我,总让母亲格外头疼,几乎每一次,都是被家人围追堵截后,嚎着揪回来,在一阵斥责和打骂声中,才能完成梳头、篦头的活儿。之后,便会有人看见跑到远处的我,摆出桀骜不驯的架势,梗着脖子,扯着嗓子,恣意嚣张地还嘴:“就不梳!下次还不梳!谁让你们给我弄下‘护头’的毛病?”

直到上小学后,村里一个知青姐姐接了梳头的活计,我才得以解放。后来,自己能勉强梳头了,但不会编辫子,家人只好把头发剪短,绑成两把小刷子。上初中后,为了省事,更是直接剪成个小子头,乐得自在。如今回头,再思量过去的时光,似乎高中以前,就没有留过长发。

年少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母亲总要给我们梳小辫,麻烦还不省事。长大后,翻看儿时的照片,才发现,那时的女孩子几乎都梳小辫,许是潮流。

再后来,终于知道,其实那个年代,重点是没有橡皮筋,只有头绳。或许,只有梳小辫才能保证头发扎得更持久牢实一些,也不至于松散的头发,被家人说成是披头散发的疯子形象。也才能让忙于生计,操持一家人生活的妈妈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田间或家务劳作。

上高中后,住在姐姐家里,看着周围关系要好的女伴儿都留长发,扎马尾,我也顺理成章地留了长发。

记得一个夏日的黄昏,吃过晚饭,得空洗了头,去赶晚自习。怕时间来不及,也怕头发不干,只好散着头发,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掐着点冲进教室。本来,自以为那头被晚霞沐浴过的黑发,湿润、柔软而美丽,不料,却被某个捣蛋男生高喊一声:“快看!梅超风来了。”众同学哗然,羞得我一头钻到自己的座位上,不敢抬头。

那一年,正是83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剧如火如荼上演的季节。梅超风在我眼里,那就是一个又瞎又坏,武功高强的歹毒女人,自己被冠以这样的绰号,当时的心情有多沮丧,可想而知。

上卫校后,伴随着华姿等品牌洗发精护发素的使用,生平第一次发现,过去无数次被自个儿嫌弃的头发,竟然有人羡慕了。缘由是我那柔软而蜷曲的长发,在护发产品的`沐浴下,显得与众不同。

蓬松蜷曲的秀发中央,一道南北分界线清晰笔直的分缝,把头发均匀分成两半,再用小卡子从发际两侧各梳起一绺别在两侧,这,便是当时我的杰作。

真乃“一袭大波浪,佳人在眼前”。

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低一级的新生说的。因为二年级的时候,新生一入校,大家就各自举办了老乡会,我们阿拉善盟,总共三届的学生,合起来大概有近40人。在众多人群中,低年级的漂亮学妹只记住了我的头发,却没记住我是谁。后来,她向相熟的学姐打听我,“就是那个学生会的,一头飘逸的披肩发,卷头发的那个老乡?”

再后来,那个大个子漂亮学妹也进了校排球队,相处不久后,诗情画意的她,便送了我上述的美句,来夸赞我的鬈曲长发,让我受用无比。

也因此,我开始保留这个发型,竟长达20多年之久。

其实,婚后多年,小姑子也曾怂恿我换过发型。有一次,还向理发师推荐了山口百惠的妹妹头,无奈变换发型后,发现打理起来实在太麻烦,每次洗完头都要吹出造型,重点是要把自来卷的弯曲度吹直,还要向内扣进去,劳神又费事。所以,迫不及待地等短发蓄长后,又按原先的发型打理。

中缝,两绺,用发卡别起,真心省事。

非典的那一年我被局里借到办公室帮忙。夏日午后的一个下午上班走进大门时无意间从巨大的绿色玻璃幕镜子中瞥了一下自己的发型蓦然发现过去引以为傲的头发似乎少了一些除却两鬓不如先前那样饱满外中缝的界限也明显得比以往更清晰了。

想必这些年,我是太不关注自己了,竟然没有发现头发已在日益减少。

岁月,真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除了与日增多的皱纹,难堪的,还有日渐稀少的头发,猝不及防中,你还必须面对眼前既成的事实。

多年以来,我一直想不通,父亲直到73岁去世,都是浓发一头,间或,夹杂着几根白发,为什么我竟没有随父亲,拥有一头浓密的黑发。兄妹6人中,看来,只有妹妹得了父亲的真传,头发硬而密实,我们5人却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头发软而卷曲。

每次听到妹妹抱怨头发太多,恨不能让理发师修理头发时从中间掏着剪掉几绺子的气话,心中便愤愤不平,“都是一个妈生的,头发的差距咋就这么大?一个秋瓜蛋子,为什么只有她头发这么好?”

这几年,慢慢想通了,这是自然规律,新陈代谢的缘故,只能认命了。至少,比起那些谢顶的人,就算发量再怎么减少,自己也已经是很幸运的人了。

回想多年以前,侄女谈了一位男朋友,人虽很好,但发量不多。那一年的假期,我在师大上在职大学,刚刚结束了一门遗传学的课程。见过未来的侄女婿后,凭直觉告诉侄女:“你要注意了,将来结了婚,如果生个儿子,头发一定和他是一样一样的!”

侄女心存侥幸,说:“未必吧!结婚后我多吃点核桃,肯定能好一些。”

“别自欺欺人了,这叫限雄遗传,生了男孩,将来一定会谢顶。我同学的妈妈怀他时,吃了100多斤核桃,他现在还不是谢了顶?”

所幸,侄女生了个女儿。

前几年,她那不到四十的老公,终于和谢顶不期而遇。侄女婿很苦恼,用了很多偏方,无济于事。后来去省城出差,听人介绍,花了一大笔钱,订了一顶真发做的假发,立时旧貌换新颜,人也恢复了先前的自信。可见,头发,对一个人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前些日子,侄女和我唠嗑,说一天到晚侄女婿总爱往外瞎跑,不是健身打球,就是会狐朋狗友。

“女儿都上高中了,还这么爱跑。”说完,她神秘兮兮地问我:“姑,你知道我怎么管住他的?”

“我趁他睡觉时,把他的假发藏起来,他就不敢随便出门了。”

看她幸灾乐祸地像个孩子,我觉得好玩。但也深信头发于一个人的形象,真的至关重要,被称作“第二张脸”,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一个人,如果不打理自己的头发出门,估计就像女人未化妆蓬头垢面的出去,是一样的效果。毕竟,发型也是妆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以未雨绸缪之远见,提前在侄儿媳妇跟前预定了她那乌黑发亮的长发,预备着有一天发量稀少到对不起亲戚朋友时,用她1/4的长发就可以解我长久之患了。

人到中年,我们不再羡慕谁发了大财,买了豪宅,而是羡慕谁不怎么生病,年过六十依然年轻,脸上少添皱纹,发量不见减少,白发不见增多。

每每听到同事中,那些年轻漂亮的美眉,抱怨自己头发太多,发出“贵人不顶重发”的惆怅时,不自觉会以过来人的经历替她们惋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或者,也会像头戴鸭舌帽的主任那样感慨:“年轻时,谁没有一头浓密的秀发?”

当然,你要敢和我“叫板”,我也会说,我是有“证据”的!

生活,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明白它的珍贵。

青春如此,人生如此,头发亦如此。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篇六

春花烂漫,冬雪飘逸,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特色。人海茫茫,摩肩接踵,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是季节催生了季节里的物事,抑或是物事区别了季节的风采,是历程谱写了人性的不同,还是人性促成了各自的特点。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世界的人和物事皆都是物有物形、人有人性,然而任何人或者任何物事在有诸多的区别之外还有着好多的共同点。春天的复苏,深冬的萧索,都有其外在的影响和内在的成因。

适合的环境和条件能把鸡蛋催生成破壳的生命,强劲的外力却会把鸡蛋变成一顿供人充饥的美餐。《人生那点事儿》的付梓,莫不与这鸡蛋有着相同或者相通的境遇。也许是父辈的原因,我从小就喜欢文字,不管是儿时的读,抑或是成年的写,究其这喜欢文字的成因却都离不开读过私塾且做了一辈子教员的父亲,那些时不时就用诸如“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恩”,或者“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等诸多的令我当时绝难理解的古文箴言来教化和引导我对文字的兴趣及做人的规范。

喜欢读书,以致后来读得多了,也就有了想写点文字的欲望。然而每每写成一篇文字之后,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写的诗不成韵、文不成句的所谓“文字”竟羞于以此示人。因故从来没有拿自己的“文字”去投稿或者刊发,也从不敢以能写几个字就以文人自居。我清楚的知道,较之真正的“文字”,我写的东西只能充其量就是一种文字的堆砌,或者可以算作一篇篇稚嫩的“作文”。

许是诸多写字者都有想相互交流和验证自己文字是否成熟的欲望。我从不敢以自己粗劣的文字轻易示人到试着把文字放置于qq空间,到后来试着投稿于《红袖添香》站,期间得到了诸多网友和《红袖添香》网站编辑的肯定和鼓励。我在《红袖添香》网站发表的好多杂文和散文被全国好多报刊刊发之后,促使我对于文字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写字的动力。网友们热情的鼓励和qq空间逐渐增加的点击量,给了我坚持写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历经半年多的努力,《人生那点事儿》终于初具雏形。

梁启超说过“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于此,那些在我写字过程中鼓励和支持过我的人,不管是一句简单的点评,抑或是为了促成我能把《人生那点事儿》结集付梓的倾囊资助,我都理应负起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网友们无私的资助和鼓励,促成了我写文字的动力,为了这份感恩亦或者对资助和支持我的朋友们的一份责任,我已无退路,所以在艰难的付梓过程中当我有退缩思想滋生之时,那背后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使我颇觉不安。

一个文字爱好者最大的愿望是能把自己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感悟融进自己的文字,能够或多或少的给那些读过自己文字的人有一丁点微小的启迪和提示,这便会于作者本人来说有诸多的欣慰和快乐。我稚嫩的文字,几乎谈不上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迪,但我是用真心和真情书写了我赤诚的观点。

《人生那点事儿》与其说是人生的感悟,倒不如说是笔者一点粗浅的人生经历。一个作家的职责是写出好的作品,只有好作品才能把生活及社会存在的现象、原因、结果等诸多的令人迷茫的东西揭示出来,使阅读者能够在文字中汲取一点可以借鉴的东西,让人明心见性,少做错事和傻事。我不是作家,但我深知文字与人生的关联,在文字不太值钱的当今时代,《人生那点事儿》并没有因为没有出版而对读者保密,开放的qq空间和开放的《红袖添香》站都可以看到笔者散诸其间的本书初稿。这并非笔者标新立异,也并非笔者不懂规矩,是因为一个责任者应有的认识和职责。换钱的文字不一定是值钱的思想,如果是思想就理应让其飞翔、落地、生根、发芽,任何因为利益的原因试图禁锢文字和思想的流传,那只能是商者追求利润的技巧,而并非一个写作者对放飞思想的追求。本书即使无人问津,作为作者的我只想说“醉来白云深野水,留得清月满闲窗”,一切均由世人去评说,无需因此而煞费苦心。

《人生那点事儿》成书仓促,加之笔者才疏学浅,难免会有诸如浅薄的思想和粗陋的文笔致使文字没有深度,而且谬误颇多,恳请读者斧正。

在此,谨以此文作为本书后记并诚谢县作协主席杨天斌及对此书关注和支持过的网友、同事及朋友,愿大家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篇七

那天天气很不错,我外出办点事,因为去的地方离单位不远,就去附近的租车点租了一辆公共自行车。优哉游哉地骑出去没多远,就见前方迎面走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婀娜身影,定睛一瞧,原来是本单位的讲解员小周。小周显然也发现了骑着红彤彤的公共自行车的我,只见她下意识地用纤手捂住嘴,眼神带着惊讶声音带着笑地说:“馆长,你挺环保的啊!”

小姑娘儿的复杂神情倒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单位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怎么都那么命好,虽然工资不见得高,可生活质量都不低,开着奥迪甚至宝马上下班者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下,馆长倒反而骑个公共自行车出行,岂不让人发笑?唯有刻意矫情追求绿色环保,似乎还能成为冠冕堂皇的理由。

事实上,我倒还真没想到什么环保不环保的高度,骑个自行车嘛,无非就是求个方便、图个悠闲。老实说我也并非买不起轿车,宾利雅致兰博基尼咱消费不起,悦动捷达伊兰特总还能承受得住的。问题是,我对学车开车的确是打心眼里畏惧。你想啊,现在的城市道路,都已经被汽车堵塞成啥样了?像我这种对机械比较木讷的人,一想到随时可能在大街上与别人擦撞磕碰,耽误时间不说,还得平添许多交涉善后的事儿,头就大起来了;再加上每天回到小区,看那蜿蜒的道路边上挤满了车子,想到一旦自己开车就得在这危机四伏的羊肠小道间高难度地进出,本来就头大的脑壳,便更是要炸开了。

骑公共自行车让人发笑,开汽车又叫人抗拒,那出行咋办?近距离可以自力更生开动脚筋,远距离的出行,总还是得借助于某种靠谱一点的交通工具的吧?看报道有说,有人养起了马,每天骑马上下班,这拉风倒是拉风了,返朴也有够返朴的,只是能不能归真,还是值得打上一个问号的,毕竟对于现代化大都市来说,这种出行方式实在太过理想化,操作起来技术层面难度还是较大的.。那么换地铁吧?又快捷又方便,成本也低廉,倒是不错的出行方式,只是目前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总体来说还是画在纸上的一个大饼,尽管有一片马上要吃到嘴里了,但是要想吃到整个大饼,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如此看来,硕果仅存的方式,便是去挤公交车了。想必这也是很多人的最后选择,因此早早地做好了“站”公交车而非坐公交车的思想准备,但是亲身实践了几次之后,非常痛苦地发现,就连“站”公交车的这点儿权利,都是那么地难以争取到。一旦上下班高峰来到,各路热门公交线总是人满为患,尽管你举着两块钱巴巴而地想贡献给公交事业,它却还不一定能包容你接纳你。即便勉强让你上了车,在人挤人挤死人的车厢里,你也甭想有好好儿地“站”公交的资格。

最让人无法承受的打击,还在后头。满身燥汗地挤下公交车,迎着凉爽的微风长舒一口气,正暗自庆幸着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却蓦然发现手中提包被人划开了一道口子,里面的钱包不翼而飞!情急之中,条件反射就想赶紧拨打110报警,却震惊地发现,裤袋里的手机也不见了踪影!!

你说这公交车,还能再坐吗?罢罢罢,还是回到原点,去租用公共自行车得了!管他会不会被人取笑,只要便捷、只要安全、只要方便,面子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心理调整过来之后,便又坦然欣然地奔向公共自行车租车点。

这天夜里加班,想着晚上骑公共自行车回家,也蛮方便的。想不到赶到租车点一瞧,那满满一溜的自行车,竟几乎都是伤兵残将,不是轮胎破的,就是踏脚缺的,或者钢圈擦牢的。最后只好矮子里选长子,挑了一辆骑起来吱嘎作响但好歹还能行进的车子,颤颤巍巍骑到了家。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家附近的那个还车点里早已是车满为患,无奈只有继续向前寻找下一个还车点。真是撞了邪了,这样一路寻去,竟都是满车!大概足足又骑出了约摸五六里路,好不容易总算发现了一个有空位的还车点,不禁大喜过望,急匆匆推车入闸,刷卡还车,却沮丧地发现,这车竟然怎么也还不成功!恼怒之际,偏偏边上又走来一闲人,好奇地观察了我半晌,才一语惊醒梦中人:“都已经过了九点半,这车还能还得进么?”

天哪,这让我以后出行,该怎么办呢?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那点事儿散文范本篇八

“我们早上在被窝里开董事会,晚上睡觉前一小时开办公会,一天24小时呆在一起,我一出差,她老打电话查岗;她不查岗,我还不习惯,怎么没人关心我了……”

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义华在一次创业家论坛上的.主动吐槽,点燃了很多创业者的兴趣。

一次,环雅某位高管因个人问题工作中出了大差池,张永琪念及老员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处理时很纠结,想“和稀泥”,张晓东觉得要一碗水端平,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她认为丈夫“有时脾气太好,不像个老板,应该更强势点儿。”但张永琪不以为然:管理也要人性化嘛。类似争执时有发生。

环雅上市前,两人为是否启用金蝶的erp系统大动肝火。启用erp是个细活儿,磨人,财务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大量资源也耗在上面。公司正在冲刺上市,张永琪坐不住了,希望集中精力抓业务。张晓东坚持,上市前必须完成企业信息化。

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张晓东索性为此出差一周。期间,她不接丈夫电话,以示抗议。张永琪急了,一条接一条短信追过去。来回上百条短信,两人终于谈拢:还是做erp,“一边跑步一边系鞋带”。

张晓东爱讲排场,出门住五星级酒店,吃饭讲究饭店环境优雅,张永琪不讲究,但凡两人一起出差,他一切都听妻子的。“要不我怎么是董事长呢?”张晓东哈哈大笑。

但张晓东知进退。

就像大多数男人一样,遇到大事,张永琪很坚持,妥协的反倒是张晓东。“如果一件事我特别坚持,她最后就不说什么了。”

2xx0年11月8日,环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仅过一年,张永琪决定把环雅卖给培生集团。上半年,环雅正式成为培生的全资子公司,张永琪留任总裁,张晓东出局。

张晓东显然不适应局外人角色。“我特别热爱这个工作,突然让我离开,我真的很难过。辛苦奋斗了10多年,难道就这样什么也没有了吗?其实我一直不是特别赞同并购,有段时间我就觉得他怎么这么自私,为什么非要把公司卖掉?不卖又怎样?”

但她没有跟丈夫大吵。几番长谈,她同意了丈夫的决定,她相信培生这家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公司,会将环雅带上一个新轨道,它对员工也是很好的平台。

她到底割舍不下,每周还会去环雅转两圈,她甚至想或许哪天自己还会回来。

张永琪欣赏妻子有大局观。“我也不舍得,但我们的年龄、精力很难支撑这个企业更快速地发展。她回不来了,列车长换了,列车也已经开往不同的方向。”在他看来,即使没有并购,张晓东也会退出。“公司上市,很多事情要公之于众,夫妻矛盾也要提交董事会,原本不那么尖锐的矛盾立刻会变得非常激化,所以上市前后,夫妻要有一方退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