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4:59:00 页码:10
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实用19篇)
2023-11-17 14:59:00    小编:ZTFB

编写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良好的教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教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一

1、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6个生字。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识字法、拓展延伸法。

捡到的学习用品、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四课时。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我当小老师。

3、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5、送字宝宝回家。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戏。遮住生字卡的一半让学生猜生字。

3、找字宝宝游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正确、流利的要求组织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5、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1、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

具,三,一长横,一共8画。

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

皮,第一笔是横钩。

已,区分己和已。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一)想象训练。

3、评价、表扬鼓励。

4、失物招领会。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它们长得很像,但是不一样,请你给它们分别组个词。

丢()已()办()支()

去()己()力()皮()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二

教学过程: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谜语:“身穿破壳袍,缩头又缩脑。水里四脚划,岸上慢慢爬。”

2、对,谜底就是乌龟。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虽然只是一只毫不起眼的小乌龟,可它却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心里想有一天能飞到天上去。

所以“想”字和心理有关系,有个心字底。小朋友举起手跟我书空这个字,注意写这个字的时候,上半部分“相”要为下半部分心字底留出足够的地方。(板书:想)

谁想来读一读课题?我们一起读。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质疑:乌龟为什么想飞?飞起来了吗?谁帮助了它?它是怎样飞起来的?最后的结果怎样?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提了这么多问题,那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1、自读课文:请大家翻开书65页,借助拼音自由小声指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有读得不通顺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抽读课文,正字音:小朋友读得真认真啊,愿意读给小乌龟听吗?

1)1―6段请六个小朋友来读。

这几段的字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小朋友读得真好!

2)第七段就请1、2、3组的孩子来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

这一段的生字可真多,看,它们都穿上了红衣服,你们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吗?(出示段落红字)

叼:谁能做做叼的动作?所以叼有个口字旁。

根和棍都有木字旁,是呀,这样一根棍子是木头做的。

端:课文中带有端的是什么词语?――两端,谁来指一指这根棍子的两端。

于:干字加钩就是于。

小朋友真会学习,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词吧。

3)第八段请4、5、6组的小朋友来读。

(出示字卡“感”和“忍”)这一段有两个生字都有相同的偏旁――是心字底,都和想一样和心里的感觉有关系。

还有一个可难了,(点击野),你可以怎么记住呢?

一起读词语。

4)最后两段我们一起来读吧。

这两段中也有几个特别难的生字,你还能想到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呢?

摔:谁能用手做个摔的动作?你摔得真重呀!

重:重”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一起来书空

裂:课文中带有裂的词语是“裂纹”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吗?

3、你们学得这么好,看,这课所有的生词朋友都赶来了,一起读出他们的名字吧。

1、小乌龟说,小朋友真会学习,那你们能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

2、谁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乌龟为什么想飞?(乌龟看见小鸟要飞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也想去)

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乌龟和小鸟的对话吧。

男生读乌龟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乌龟为什么伤心呀?(它不能和小鸟一起去很美丽的地方)

很美丽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会有些什么呢?(想象)

那确实是个很美丽的地方!小鸟真的太幸福了。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小鸟的话。

听到小鸟们要去这样一个地方,乌龟会想些什么?你来读一读乌龟的话。

乌龟在急切地问小鸟呢!谁还想来读?乌龟多渴望和小鸟一起去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的话吧。

师引读:小鸟说:可你不会飞啊!乌龟听了――很伤心(板书:很伤心)

多可怜的乌龟!它多想飞上天啊!

3、那后来乌龟飞起来了吗?谁帮助了它?――小鸟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三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

【广东省湛江市第八小学 黄土娣】。

〖读诵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好诗不厌百回读”。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其独有的节奏美、韵律美使古诗更是琅琅上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朗诵,学生可以揣摩出诗句中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情境,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如教《春晓》时,教师先让学生正确地、流利地读上几遍,然后由教师范读,此时教师的语气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都务必做到标准化,再由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法反复吟读,最后达到处我吟味的境界。在自觉与不自觉的反复诵背之中,学生就会进一步领悟诗的内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盛小学校 陈 蓉】。

〖通过音乐感受诗歌意境〗。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时,可放一段《森林狂想曲》,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联想春天和风、细雨、繁花,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龙虬中心小学 李小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由于诗歌有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是有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对仗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显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读出古诗的音乐美来,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qing的语言,贯穿其间的一般是“情感”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线索。

教学《春晓》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画,耳中听到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和充满激qing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与感染,也使学生有了一种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每位学生都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广东省新会师范附属小学 黎长齐】。

〖低年级古诗教学谈·以图导读,启发想象〗。

新大纲对古诗教学要求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我体会到读固然重要,但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读熟了诗歌,也不一定读懂了诗意。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助学生感悟诗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们赞一个地方景色美,常会用上如诗如画。一首诗是一幅画,一幅画也是一首诗。教材的编者给每首古诗都配上了一幅幅生动、精美的画,这更好地配合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高鼎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乐春图”。“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一句诗里有几个词语较难理解。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流利后,我展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描述景物的特点。学生能这样描述:山坡上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我启发学生想象:小鸟一边飞一边干什么?有一学生答:“小鸟在唱歌。”另一位学生答:“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再启发:春风微微地吹来,柳条怎样呢?学生连忙加上手势抢着说:“柳条轻轻地摇摇摆摆,好像陶醉在这美丽的春色里。”我引导学生把图意连贯地说一说,理解的难点不攻而破。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韵味,体会诗意,便事半功倍。

【辽宁省沈阳市杏坛小学 李 萍】。

〖话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在教学中强调文本的意义来识记〗。

心理学家曾研究证明:孩子对有意义的记忆效果要比机械记忆要好。当出示要求背诵的文本时。我先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内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到篇,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再反复熟读成诵。

在教学一年级的高鼎的古诗《村居》中,对于一年级学生最难以弄懂诗中的:“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在背诵中也背不到这半句。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春光明媚的乡村二月美景,当画面至杨柳随风飘荡在拂堤上时,我问学生:“看到这些,这时令人觉得怎么样?”“是呀,杨柳也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有了此入情入境的感悟,学生对这句也就不难记忆了。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附小 曾秀兰】。

〖语文教学情趣化·用激疑性语言设置情景〗。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最常见的方式是提问。提问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形式。提问的设计应以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思维状态的最高境界。

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激趣问,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或思考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比如,我在教古诗的《村居》时正值春天,课刚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记住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请背给大家听听。”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你一句,他一句。背完后我转移话题:“让我们看看今天这首古诗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吧!”学生带着激qing和热望进入了对古诗《村居》的学习,教学效果十分好。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王 莉】。

〖利用多媒体,点拨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诗言志”,古诗感情深沉而内涵,古诗教学只要抓住情感这条无形的纽带,就能缩短时空的界限,缩短学生和诗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多媒体教学具有充分的优势,能渲染点拨,造就一种特定的氛围,使内涵之情外露为可以感知的内容。学生不仅被审美对象吸引,引起联想和想象,而且与审美对象发生强烈的感情交流,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和共鸣。

如:《春晓》描写了诗人孟浩然昨夜听到的各种声音,表达了对春天风光的喜爱和对春天在不知不觉中逝去的惋惜之情,读了之后感觉如同一幅生活小景。如何让学生能与诗人产生共鸣,受到陶冶呢?我采用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听声教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眠欲晓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处处闻啼鸟”是听觉形象,播放一段春天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学生顿时浮想联翩,感觉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天,欢快的春天里,到处是百鸟欢腾的景象,由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爱春之情。一段“嘀嗒、嘀嗒”的春雨声正如永不停歇的钟声,不仅回响在学生的耳边,也敲打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很容易就能产生时间不等人的感受。“花落知多少”,虽然未闻花落之声,但借声示形,滋生视觉形象,学生由风雨联想到落花纷纷的场景,体会到了诗人惜春之情。这种如梦如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潜在的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浙江省台州玉环县陈屿中心小学 卢君秋】。

〖画一画,激发兴趣〗。

研究表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不仅能够构成生活的绚丽画面,而且能够影响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如果巧妙地利用,不仅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古诗《春晓》的教学,为了使学生能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领略到春天的无限美好。我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在头脑中勾勒出古诗所描绘的图画,然后再动手把它画下来。通过画画使本来抽象的语言文字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使学生与古诗反映的生活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仿佛自己也融进那春光之中。从而较好地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税钢小学 孙兴华】。

〖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小学生多读古今优秀诗文名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仑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歌,他们多数人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又如天马行空,富有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比如高鼎的《村居》描写的是在明媚的春天,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放风筝的欢乐情景。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可以开拓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他们边背边想象诗的意境,并且用手中的彩色画笔画出诗中描写的自然美。画出在春光明媚的一天,一条小河的两边杨柳随风飘扬,绿草茵茵,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草地上放起了“大蝴蝶”,“小金鱼”,“小燕子”,“小蝌蚪”等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可使学生在动手画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形象,开创他们的创新想象能力。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教研室 邹武林】。

要写的生字共6个,其中5个是在第一首《春晓》中的。因为此诗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背诵,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面。

课题教学之后即先教课题出现的3个生字“古 诗 首”。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中心小学 汤恒宝】。

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关注的是满足学生知识、技能、品德、情感体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需要,教师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时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个种启迪,如同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如同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如在教学《古诗两首》时,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不是每一首都从头到尾分别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春晓》的方法,利用学到的方法再去学习第二首《村居》,这样很容易地掌握了这首诗。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四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1、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 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切入举偶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 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 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 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 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 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 汇报交流诗意。

5、 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 学生自由练读。

3、 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 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 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对话平台

复习

1、 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 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 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 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 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 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 指名读,读后评价。

3、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 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 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 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 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 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 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 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 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 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 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 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五

学习生字,学会认十五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生字,发展能力。

生字卡片录音带挂图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教师出示一封信,说:“小丁丁给大家写来了一封信,想读吗?”板书

二、初识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小朋友指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

4.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5。熟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读、个人读、同座读,多种形式读。

4.再读生字、组词训练、说话训练。

5.游戏识记。

四、理解课文:师:大海边什么样子?生:(天蓝蓝,海蓝蓝)师:大海边有什么?生:(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请小朋友动手画一画。

情景感知,扩展思维:看一看,有关大海的录相片。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引申联想语言训练:师:在我们祖国妈妈的怀抱里,不仅有大海、还有高山、森林、草原、城市、农村、工厂、学校你能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吗?生:森林里有许多动物。城市里有许多楼房,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

扩展练习:你能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一说,我们广饶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

生:略。

小结:大海有无限的资源和财富,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大海,绿化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课时学生写字(略)

本课在教学时,完全从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读信导课、游戏识字、动手画月亮湾、给丁丁写信等)使孩子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课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不仅完成了编者意愿的“大海里有什么”而且还扩展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如“森林里有――”“草原上有――”学生联想积极,发言踊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你愿意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说我们这儿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可爱的美丽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说出了句句非常精彩的话,可以说孩子们用天真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灵巧的小嘴唱出了一曲广饶赞歌:

我家住在广饶县,

广饶是个好地方。

广饶有蓝蓝的天,有绿绿的树。

广饶有孙子公园和百货商店。

广饶有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马路。

……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六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一多音字“教”,会用生字口头组词、扩词及选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回答课后问题。

2、能学会看上下文猜字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认识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今天的课文会给你一点启示。

2、板书课题《冬冬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用猜一猜,问一问的方法解决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及难读的句子,(让学生评价,教师读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3、再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教师巡视)

4、同桌互读课文,解决读不通的句子,(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课文,在班内展开朗读比赛(师生评议)

6、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读后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2)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让学生做“猜字”的“游戏”。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每句话读正确)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分组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是怎样鼓励他,帮助他的?

(2)他为什么这样做?

4、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集体评价)

5、全班齐读课文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学生谈收获。

2,学生自评,互评。

五,布置作业: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七

作者:张立军   文章出处: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

一、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师:谁能帮忙?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抢着答)包含!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轻快地)“两个黄鹤……”

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

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

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

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

【总评】:

张立军老师执教的这节课,40分钟学习了两首古诗,容量大,方法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张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四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张老师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张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张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八

教学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九

1、认识7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学会多音字”了“的两种读音,认识1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复习。

1、归类背韵文。

夏天的天气特征。

夏天的水果。

2、口头扩词。

夏()()()瓜()()()。

二、看图学词语。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虫“和”雨“这两个偏旁的字,读一读。

3、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生字,播放轻音乐。

三、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生字,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了新偏旁。

2.通过观察图画,能够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学习完后了解了夏季的特点,积累了词语。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2、填空。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来自本站。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一

这几句。《送元二使安西》是代诗人。

的作品,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句?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二

一年级上册练习1安排了入学新生首次接触的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学生名字是各不相同的,名字的来历、包含的意思更是丰富多彩。因此首先从“说”的角度能够确保人人有话可说。同时,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面前介绍过自己,因此从“交际”的角度出发,开发并发展生活经验,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交际是一种需要,从而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来。教材给这一口语交际作了问题性的内容提示和交流性的方法指导,配以黑板前小朋友大胆介绍、专心听讲的插图,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好奇感。

这一堂课,从交际的内容上看,应该让每位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这一语言实践活动,介绍清楚自己今年几岁、叫什么名字,这名字是谁给起的、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从交际时的表达来看,应该说话完整、通顺,引导他们学会一些交际的礼仪,能够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地介绍自己,并且力求跟别人说得不一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应该养成,就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应学会倾听,把别人的介绍听仔细、听认真,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刚入学一两个月的孩子,说上一段完整连贯的话有难度,让他们落落大方地在众人面前或不同的对象面前交流更不容易。而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交流,它属于情境语言范畴,时时处处应体现有别于“听话、说话”的“交际”特色。要突破这两个难点,首先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的成功交流置于第一位,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他们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意不明、表达不清的时候,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必要时甚至亲自示范,以此鼓励学生喜欢开口、敢于开口。其次,老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诱发他们说的欲望。教学中通过加强群体活动,恰当采用找朋友互说,小组内试说等方式,让学生动起来,保证每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灵活多元的评价激励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学生自我的、学生之间的、师生之间的适时评价,作为一种外部刺激,能在规范语言、调动积极性、养成习惯等方面起到无形内化的效果。另外,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向家人了解名字来历,教室黑板作一些主题的渲染点缀等也能为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得以落实提供帮助。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今天有一位大学问家想和你们见个面,想认识他吗?

交流并显示说话要求:自己叫什么名字?

今年几岁?

自己的名字谁给起的?

为什么给起这个名字?

以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口语交际课,在饶有趣味的与大学问家见面的过程中,自然地明白交际的内容。

2、老师先向钱爷爷作个自我介绍好吗?(媒体配音评价:很高兴认识你!)。

老师的垂范,让学生感到交际是轻松的、愉快的,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畏难情绪,充满自信地主动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

3、想让别人认识你吗?那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一定要大大方方、声音响亮有礼貌;说话要完整通顺,可以跟别的小朋友说得不一样;听的时候更要虚心认真。这样你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评出自我介绍的大大方方奖、声音响亮奖、完整通顺奖、与众不同奖和善于倾听奖,看谁得到的奖最多。

初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该规范的就应规范,该明确的就应明确,这是交际成功的前提。

1、为了把自己的情况介绍清楚,吸引人,小朋友可以先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互相提问,进行补充。(生同桌互说,师巡回帮助说话有困难的学生)。

2、能向好朋友介绍自己了,那你能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自己吗?6人小组内挨着顺序交流一下,取长补短。

3、各组推选一名介绍得比较好的小朋友上台向全班作自我介绍,师生评议。

从好朋友互说、小组内讨论到大堂交流,学生由易到难地尝试着进行交际,在提意见、取长补短、师生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规范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养成有礼貌、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等良好的习惯。

1、按8人一组自由组合,根据给定的不同场合,学生分组轮换角色练习交际。

(1)向钱钟书爷爷作自我介绍(2)向实习老师介绍自己。

(3)在父母同事面前介绍自己(4)和转来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

这一环节,注重让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张扬。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的、充满鼓励与赏识的氛围,让他们说得痛快、听得专心。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评出各奖项,把奖励标志贴胸前,五项全得的贴额头。

小小奖励是一剂兴奋良药,不仅体现为对成功的欢悦,更对以后的交往能力、习惯养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想想,还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哪些情况?

2、动手做张小名片或建个小档案。

这一设计,让学生动脑想想、动手做做,在以后的交际中灵活用用,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体现口语交际“生活化”、“实用化”的特点。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三

1、会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写句子,会把荷花、荷叶美的样子说具体。

2.能正确、流利地朗渎课文。

3.体会王冕想学画的强烈愿望。懂得做事要有恒心,贵在天天坚持。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一)初读感知。

1.自由轻声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标上序号。

2.指名读。

(二)研读品味。

1.指名读第一句。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句式训练。做课后题4。

3.自由读2-4句。思考:王冕看到了什么?怎么做?

4.什么叫"满湖通红"?为什么会满湖通红?

5. 评读第2句。

6.雨后的湖里的荷花到底有多美呢?用" ~~~~~ "划出来读一读。

按课文填空:

大雨过后,------阳光照得---------。湖里有十来枝--------,花瓣上--------,荷叶上-----------滚来滚去。

品读句子: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四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孰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班内男生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大多数学生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科普烊的读物十分感兴趣,爱读《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千百问》、《小哥白尼》等书刊。他们的知识面较宽,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识字、朗读课文

2课时

生字卡片、录音机、教学媒体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

3、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已见,预测学生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学生放飞自己的纸飞机)。

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高,多远,最后它们总是全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读懂课本上的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从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标出自然段,教师巡视。

[明确读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昨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录音范读

3、模仿录音练读,同桌为一组互读要求读正确[学生互相读,有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

4、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教师指导。

5、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的放在,他们知道了什么?

(4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再汇报)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

1、在书上圈一圈,读一读。

2、“我是小老师”用卡片考一考同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认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关于我们的一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大家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用生字扩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了解了地球爷爷的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朗读课文,学习写字。

1、卡片认读生字和词语

(学生先独立认读,最后集击掌边认读所有的词两遍)

1、自由练习

2、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准备比赛

a、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欢快二段请求有礼貌四段奇怪八段

b、练习读好小兔子的话(有礼貌6段奇怪9段)

c、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慈祥、和蔼)

d、练习读好地球爷爷的话(声音缓慢、粗壮有力)

e、表演情朗读比赛(自编自演)

分角色朗读能使学习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进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1、读读要写的字组词

2、说说字的结构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重点指导跳、刚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教师有针对性的范写,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自由想像说)

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读《古诗两首》中的《所见》。

二、简介作者: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袁枚,清代诗人,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注意不要把“枚”和“牧”混淆。

三、初读: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所见》这首诗,自己解决生字问题。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a、自己拼读;

b、指名领读;

c、生字描红;

d、交流书写注意点;

e、组词理解生字。

3、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四、品读古诗:

1、想象每一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你能想象到哪些画面呢?

学生自由地读了一遍,然后停了下来。

师:多读几遍才能想象得更丰富更具体。

学生又读了几遍,然后渐渐停了下来。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

学生举手,指名一学生读“牧童骑黄牛”。

师:读了这一句,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牧童骑着一头黄牛在向我们走来。

师:能说一说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吗?

生:这个牧童十岁左右,他戴着草帽,光着脚丫。

师:能说说是一头怎样的黄牛吗?生:是一头高大健壮的黄牛,它的肚子吃得饱饱的,全身的毛很光洁。

生:黄牛边走边甩尾巴,脚步声是哧通哧通的。

师:能把刚才想象到的内容连在一起来说一说吗?大家可以先自由地练习一下。

学生练习后,有人举手,指名学生具体地描述第一句所表现的情景。

师:接下来谁来读读第二句?

学生举手,指名一学生读“歌声振林樾”。

师:知道“林”的意思吗?

生:是树林。

师:知道“樾”的意思吗?

生:指林中成阴的地方。

生:这是一片茂密的小树林,这里有挺拔的杨树,有婀娜的柳树,有像绿色宝塔一样的水杉,有正挂着一串串白花的槐树,还有些我们说不出名字的树。

师:让我们置身于这样的小树林,感受一下,阳光怎么样?风又怎么样呢?生:这些树长在一起,枝繁叶茂。挡住了阳光,走在里面有凉快的感觉。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树叶轻轻摆动。

生:振。

师:我们一般在什么心情下唱歌?

生:高兴,愉快。

师:猜测一下,牧童因为什么而感到高兴呢?

生:他把大黄牛照顾得很好,大黄牛听他的话,所以他很高兴。

生:他在放牛的时候看到美好的景色,所以感到高兴。

生:今天要做的事情做好了,回家后可以玩了,所以他感到高兴。

生: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意欲”是什么意思?“鸣蝉”又是什么意思?

生:“意欲”是想要的意思。“鸣蝉”是正在鸣叫的蝉儿。

生:蝉儿在树上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唱着歌。

生:他从牛背上下来,把嘴巴闭得紧紧的,站到树下,等待机会。

师:你们猜,牧童能捉到蝉吗?

生:我猜牧童是个捉蝉的高手,他一定会捉到那只蝉的。

生:我觉得也有可能黄牛会发出叫声,惊动蝉,所以牧童不一定能捉到蝉。

生:……。

师:牧童停止唱歌,或者大家想象黄牛发出叫声究竟对蝉有没有影响呢?请大家课后阅读《昆虫记》的相关内容,你会找到正确答案。

学生背诵这首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假如你就是诗人,你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请读出你的愉快与喜爱之情。

3、指名诵读并点评。

五、作业:

课后请大家把《所见》一诗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教后记】。

《所见》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古诗,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学生学古诗的要求,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想象这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先进行简单的想象,然后对所想象的内容逐步进行扩展,使所想象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学生也在想象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当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绪纠缠于牛是否会发出叫声及是否会影响捕蝉的效果时,我想到了开学初布置大家读《昆虫记》的事,于是立即用《昆虫记》结束了学生的争论。由于课上的想象主要是围绕一句句诗进行的,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所以将作业设计为改写《所见》。匆忙与浮于表面是这节课最大的不足。顾校长听了我的这一节课,肯定了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向我指出:留给学生想象的时间一定要充分;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更深一层地去理解古诗。我想,不光是古诗教学如此,其他课文的教学也应该考虑这两点。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六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两课时

切入举偶: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七

3、板书课题:山村

1、读一读古诗,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诗文。

3、谁来说说,通过听别人读,你认识了哪些字?

4、这首诗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

5、要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6、出示:二、六、七、八、九、十、花等字。

7、认读生字。

8、指读课文,再互相背一背。

1、出示带田字格的一、二、三、十,让学生观察。

2、这些字有哪些笔画?(横、竖)

3、师范写。(一、二)

4、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看一看、评一评。

5、用同样的方式学写“三”“十”。

6、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上后下,先横后竖。)

7、“语文天地”中数一数,填一填。

( )条船( )只猫

( )个水桶( )条小鱼

你们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背诵古诗。

课后反思:

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诗的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认识了数字,体会到了数字的妙用,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的效果较好。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八

教学《王二小》,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学文,熟悉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王二小的事迹,激发学生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感情。为此,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2.看图说话。先指导学生逐一观察插图,说出插图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将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把故事说完整。

3.读通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找一找。引导学生先找出与四幅插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再从这些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然后分别用一个短评来概括每幅插图的内容。如:(1)边放牛边放哨;(2)叫他带路;(3)带进埋伏圈;(4)消灭敌人。

2.想一想。引导学生回想平时观看过的影视片,如《小兵张嘎》等,让他们了解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体会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并结合有关内容理解儿童团员扫荡敌人八路军等词语。

3.议一

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呢要求学生讲述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要求结合讲述用上迷了路带路装着顺从埋伏圈上了当消灭等词语。

4.写一写。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根据课文,把下列句子填写完整(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1)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王二小被敌人逼着(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范本篇十九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挂图、生字卡片、 一课时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争 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