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2:18:21 页码:13
2023年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精选8篇)
2023-11-24 02:18:21    小编:ZTFB

理解是对知识和事物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不只是匆匆忙忙地罗列观点。下面是创业导师总结的创业成功经验,对创业者非常有价值。

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篇一

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以追求考分为主要目的,是“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小学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才能使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才能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二、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改变了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已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三、音乐教育在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分别从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5]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年;

[6]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

[7]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06月;

[8]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年05月;

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篇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步伐似乎仍然还没有跟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直以来我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这个学科也一直存在偏见,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分配不均,基础建设有待完善,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选择不当,都容易使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音乐教育。不仅如此,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会相应地减退,这些都是当下音乐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育来说,素质层面上的教育始终是重中之重,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点,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具体实行素质教育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在素质教育层面上,音乐教学离不开审美,但是审美又是一个十分主观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呢?要做好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具备能够准确拿捏这方面的观念。时代在进步,我们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观念意识不落后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直学习,关注行内相关的资讯以及趋势,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因为我们都知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积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这一点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因为是初次接触音乐,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刚刚建立。其次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一直以来我们都注重同质化的教育,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是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学生正处于思维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对学生创作兴趣的培养,只有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为小学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更应该更新自身的意识观念,分清楚主次,把提升学生的创作意识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停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印象中,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去唱歌,对于学生来说,似乎三大主科的成绩才是首要的,不仅很多家长是这样认为,甚至很多老师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如果连教育者都不认真对待学生的音乐教育,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更加不会放在心上。对此我们需要改变我们一贯的看法,跳出这个思维定式,我们必须清楚,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主科成绩可以提升审美、创作水平,音乐也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所以在平时成绩考核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适当地作出调整,增加音乐、素质修养教育的比重,建立一个更完善、更全面的综合素质考核系统。而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一般都是习惯性地进行知识输出,让学生单方面被动地学习,这种任务式的教学形式是不可取的,音乐教学不仅仅属于教育范畴,更是一个引领学生释放内心情感,把自身情绪转化为艺术创作表现出来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指引学生如何释放内心的情感,如何用心去体会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潜力。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们往往是以某一个作品,作为学生完成质量的标准,但是我们要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唱歌,而不是不断地重复某一个作品,只有真正地掌握歌唱技巧,在应对以后的音乐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来说,重复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才是正确的方法,学生初步接触音乐,如果一开始兴趣爱好没能够培养起来,那么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肯定也是不利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提倡一味地追求娱乐性,因为我们所提到的娱乐,是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音乐背后的情感,让音乐具有故事性,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作无谓的娱乐,因此,作为教师,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职业意识以及专业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另外,运动、舞蹈、表演都是与音乐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以音乐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其他几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加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还充分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另外课堂是一个教学的地方,但是这不代表课堂就只是教与学,很多时候我们的观念还是停留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层面,但是实际上,教学的互动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教育的过程中,其实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创作,当学生能够沉浸在你的教学氛围中的时候,才能让他充分融入课堂,比如说同样是教唱歌,通过让学生表演,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行为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他自身的行为得到肯定的时候,他的热情便能带动他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而不让学生去参与去实践,学生得不到满足感,则会很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开展课题,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这样的效率是普通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清楚的。

不同于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音乐教学是近些年来才被大家所重视的,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受制于此前教学资源的失衡,现今各个学校在文体类活动场所的建设方面还是相对缺乏的,不仅没有相对的文娱用室,就连图书馆里关于音乐的书籍也很少,在小学,很多音乐老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的,并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培训,对乐器方面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喜欢在课余时间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学习音乐,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学校在这方面还跟不上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能够完善学校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想必对学生亦或是学生家长都是有益的。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学校的领导部门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只有领导层全力支持,才能解决最基本的资金问题。其次,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积极主动地针对学校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查漏补缺。因为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音乐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虽然也属于课堂教学,但是其内容决定了它不能像普通学科一样照本宣科,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氛围,这才是强化音乐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的目的。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乐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音乐教育薄弱的基础,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我们的思想不能再停留在以前的层面上了,如何推陈出新,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再一味地用填鸭式的方法去教学,而更为基础的是我们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从多个方面解决此前音乐教学的短板,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

[1]资利萍.对音乐新课标“音乐审美”的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xx(07).

[2]高荃荃.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j].戏剧之家,20xx(04).

[3]谢发均.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xx(39).

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篇三

童声合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小学音乐教学经常选用的形式,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童声合唱出现过两次高速发展的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和文革之后。近年来,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程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童声合唱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合唱比赛为童声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大量的小学生校园合唱团涌现出来。无论是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小学生合唱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表现为: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和英美、奥地利、匈牙利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育的水平依然不高,这些国家的小学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重视较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极为成熟。反观我国,童声合唱发展较晚,尚未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硬件条件不够发达。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集中授课的时间较少,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难以保障授课质量。

2.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校级合唱团已经十分普及,大部分童声合唱团的小学生能够掌握多声部合唱甚至无伴奏合唱的技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乐课的开设都存在困难,合唱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此,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3.合唱教学普及率不高。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小学开设合唱教学主要是为了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活动,教学重点更多的向优等生、参赛生倾斜,对日常音乐课课堂教学重视不足,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童声合同掌握较少。这种行为导致音乐课成为专业课,孩子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阻碍了大部分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4.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匮乏。

当前,我国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较少,很多歌曲定位不准,无法在孩子们心中引起共鸣,自然得不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儿童合唱团迫于演出需要,只好对承认歌曲进行改编,这一类曲目感情理解、发音技巧往往对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难度,难以形成较好的合唱效果。

当前,我国各地小学有很多优秀而敬业的童声合唱教学人才,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童声合唱水平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巨大的需求相比缺口较大,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来。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更好的开展小学合唱教学,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曲目。要充分考虑并全面衡量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音乐功底情况,确保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题教学中来。此外,小学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不同、音乐基础各异,对合唱教学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因此,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体会,选择最为恰当的合唱曲目。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基础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可以尝试在基础训练中穿插游戏,让小学生轻松越快的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发声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练唱方式要体现多样化,让练唱的过程充满乐趣。传统的单一式的学唱方法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进行齐唱,还要进行轮唱、重唱、听唱结合等练唱方式。

3.重视伴奏作用。

进行二声视唱的范唱时,两个声部的展示是首先任务,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双生部和声的概念。因此要重视钢琴的伴奏作用,即可以同时弹奏双生部,也可以突出强调一个声部。小学生进行练唱时,如果遇到跟不上某声部的情况,伴奏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追求声音统一的效果。

4.适当开展合唱比赛。

比赛是一种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提高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方式。适当的开展班级之间的合唱比赛,教师可以对班级合唱水平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也有益于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恰当的选择合唱曲目及教学方法等。开展合唱比赛还是一种加深师生对作品理解的有效途径。四、结束语面对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成绩与不足,我们应当积极向国内外好的做法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梳理教材选唱曲目,全面把握学生特点,把合唱教学作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从而确保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篇四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它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集中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的表现,并对实际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了看法。

一,音乐教育也应借助现代技术以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再者,《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的特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更应该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以作榜样。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以前只利用书本和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形式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集听、说、看于一体,使知识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课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不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必定得不到保证。也正是因为他们年纪小,阅历浅,所以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之心,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搜集世界各地的资料,如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民俗风情,各种不同乐器的图文和音效,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注意力。

二、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因为创造,音乐形式和风格具有多变性;因为创造,音乐本身具有个性,能体现创作者的独特经历和心境;因为创造,音乐变得更有内涵,更有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音乐的创造力更全面地体现出来,让学生深入体会,感悟创造,从而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三、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中,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要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自己得先熟悉和掌握相关技术。而且,在运用之前,教师不仅要精通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充分认识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好教学环境、课程内容,组织好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最优化效果。教师在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中来,已经是时代的趋势。教师在努力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注意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技术和课程内容相匹配,不能为运用技术而运用技术,不顾课程内容是否适合而盲目去操作。比如在教《欢乐颂》的时候,教师其实自己可以利用学校钢琴弹奏来辅助教学并且效果比较好的时候,就不必通过电脑的音频播放这种方法了。还有在选择现代技术形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即可。2.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教学内容为主,现代技术为辅在音乐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运用现代技术的度,不能造成为了达到用多种技术教学的目的而最后搞得时间不够、课程内容讲不完的后果,或者出现学生一节课下来除了沉浸在多种技术形式带来的新鲜感和喜悦当中却完全不知道自己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这样本末倒置的反效果。要遵循教学内容为主,现代技术为辅的原则。3.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的时候,要注意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受到自己课前设计的内容所局限,很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比如利用课件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容易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简单地罗列在课件上,然后按照既定的流程演示,没有自己的思路,不能根据实际的授课情况随机应变,最后只能导致授课回归了教师“满堂灌”的模式。学生的思维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机械式地接受所看到的知识,缺少了一个主动思维和积极思考的过程,更没有可以自由发表不同看法的机会。这样,课堂的主体还是教师自己,就与教育改革的思想背道而驰了。总之,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小学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叶.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学习(综合),20xx(8):164.[2]刘丁.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篇五

学校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音乐教师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桥梁。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内蒙古地区,民族音乐教育尤其是蒙古族民间音乐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音乐的传承带来危机。

1.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教育认识不足。由于审美价值体系的不同从而严重影响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近现代音乐教育是以西洋文化和西洋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音乐学院乃至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无论教学内容还是课程设置,基本上仍沿袭这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审美观念、音乐语言和音乐技法的掌握运用上都是西方的标准,并以此种标准来批评和轻视中国传统音乐。”由于“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长期影响,无论从学校领导、音乐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民族音乐的审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并不是能够在短时期得以解决的,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高度和危机感来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认识和责任感。

2.蒙古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材不够丰富完善、不够系统健全。我国目前的音乐史类教材,大多数都是以汉族音乐史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知识介绍的很少。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同样,中华民族的音乐历史也是由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缺一不可。作为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蒙古族民族音乐记入我国音乐史册,让中小学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族音乐在内的完整的中国音乐历史,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在中国音乐历史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及作用。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大多只有一门“民族民间音乐”,而该课程有关蒙古族的民间音乐教学内容少之又少。这种现状的产生导致音乐教师自身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没有系统、完整的学习蒙古族的音乐历史及相关的民族音乐的课程,因而音乐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势必影响和制约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加强内蒙古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蒙古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学习和课程的改进,是提高内蒙古地区广大的中小学生对蒙古族民间音乐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

1.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要注重加强蒙古族音乐知识的学习。从理论到教材的研究都需要积极的更新和完善。蒙古族的民歌除了传统长调和短调民歌以外,优秀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呼麦”和“潮尔”艺术享誉海内外,其艺术影响力和辐射力引起世界的瞩目;蒙古族的民间说唱艺术,如好来宝、乌力格尔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包含在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中;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音乐家已经对蒙古族的音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主要成果有: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李世相教授的专著《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内蒙古师范大**鲁教授的专著《蒙古族民间歌曲与说唱音乐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的《蒙古族传统音乐调查与研究》以及“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创新团队成果等。这批新的理论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蒙古族的民间音乐教材内容及理论成果加以推广和普及。

2.内蒙古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能够演唱或演奏蒙古族的音乐,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以更好地传达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精髓。身为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求能够演唱蒙古族的民歌,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将蒙古族的传统民间歌曲按照地域划分色彩区,运用蒙古族语言学习并演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汉族教师可用拼音或汉字发音来学习掌握蒙古族语言,尽量用蒙古族母语来演唱,因为传统的民歌只有运用蒙古族的母语发音才能准确表达蒙古族民歌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否则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3.要注重蒙古族民间器乐的学习。教师如果有可能,要尽量掌握一种蒙古族器乐的演奏,即使不会器乐的演奏也应该对蒙古族的传统乐器有所了解和认识。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有马头琴、四胡、三弦、雅托克、托不秀、火不思、潮尔琴等等。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马头琴的音乐艺术目前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传播和认可。如果音乐教师对蒙古族的民间器乐“一知半解”不甚了解,那学生更会是兴味索然、一无所知。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是当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和迫切任务。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仍是以听和讲授为主。黑板、钢琴和音响一直是教学的主要辅助教具和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形式比较单一陈旧。当代中小学生充满青春活力,思想活跃,这样的授课方法容易将音乐课讲成枯燥的理论课,达不到音乐课程所带来的视听结合的音乐美感体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2]显然,信息量主要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来获取的,所以要采用多媒体技术,采取“视听结合”、“听唱结合”、“听讲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以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以及身体语言多种感官的功能。试想一下,当学生们在屏幕中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空、成群的牛、马、骆驼、羊的画面,此时除了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伴以蒙古族的马头琴奏响的悠扬牧歌以外,再也没有能够与此情此景相匹配的音乐了。这种美感的情感体验会升华出学生们对草原音乐的热爱,对家乡的自豪和眷恋。

(三)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中小学音乐课课时极为有限。在有限的音乐课上,教师要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选择既具有教育意义又能够让学生喜欢且能理解的内容。比如结合蒙古族的历史故事学习蒙古族的民歌《嘎达梅林》:清朝末期,政府开垦大片草原,牧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牧场,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甚至背井离乡。嘎达梅林多次到垦务局反对开垦,被免去职。为了保护牧场,嘎达梅林于1931年4月5日组织队伍发动起义,后在战斗中被包围,最后战死。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族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这个历史故事被传唱成为蒙古族民歌、拍成了电影、电视剧。通过民歌了解蒙古族的历史,会加深学生的民族情感。而这样优秀的民歌,也应该成为内蒙古地区中小学的必学曲目。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其教育教学的特点,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特点、规律、要求和实施途径的总结,不断改进教学的思想、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热爱,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内容的传授:(1)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形成与发展,音乐与政治、历史、文化、哲学的关系,音乐与时代、地域等的联系。(2)选用恰当内容,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语言,体会蒙古族文化中丰富的哲理性以及蒙古族音乐所具有的比喻、象征、暗示等特点。(3)蒙古族音乐的形式及其传承问题。(4)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及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等。

(四)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蒙古族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蒙古族音乐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1.组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技能。如组织小型民乐队,组织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演奏蒙古族民歌;组织“民歌大赛”,让学生了解民歌、熟悉民歌;开展“蒙古族音乐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了解民族音乐知识,如蒙古族的乐器有什么?蒙古族的民歌有哪些?蒙古族的什么仪式唱什么歌?通过组织这些活动来丰富中小学的音乐生活同时传达蒙古民族的音乐知识。

2.引导学生以“亲身感受”的方式,参与蒙古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如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的传统婚礼、祭祀敖包活动,都包含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活动。

3.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指导、表演、讲座,进行蒙古族民间音乐展示,让学生受到面对面的熏陶。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对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如内蒙古财经学院于2011年9月由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主办,学院团委协办“天骄之声,唱响校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走进校园活动。活动中,艺术家以其优美的歌声向到场的学生和嘉宾展示了蕴含不同地方特色的长调,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长调与特色民族文化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活动次数较少,参与活动的学生也比较受限。但是以上情况说明,蒙古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正在引起不同层面的关注,同时也必将带来蒙古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繁荣。蒙古族音乐是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缩影。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蒙古族学生从小浸润在民族音乐的环境中,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多元音乐文化,这应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使命。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在已有的教学内容中引入蒙古族音乐内容进行传播和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和学习,合理调整课程内容设置,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传统民族音乐教育,以文化为载体拓宽中小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为学生创造了解认识民族音乐的土壤,是我们内蒙古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承担的职责。

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篇六

小学生天性就是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很难给予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偏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吸引他们学习的东西。至于兴趣主要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感兴趣。多媒体以图像、动画、声音等优势,全方位的给予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在音乐的教学中创造既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扭转了以往那种依赖教师口述、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生动和直观,也使得课堂由静态变成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做好情绪的酝酿和情感的铺垫。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老师轻松自如,首先选择一些关于“鸟语花香”,“春色满园”的录音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和联想,让他们置身于“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浓郁的花香”等情境体验之中,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歌曲的认知和情感的领会。在情境体验之后,教师在讲授此歌曲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把握它的情感和韵味了,这样自然就会提升音乐教学与学习的效果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受到年龄和阅读的限制,对于抽象性的或者复杂化的问题还不能很好的`给予全面正确的理解,所以在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对于抽象性的音乐乐理知识和理论知识要细心的讲授,最好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转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静态的授课动态化,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轻而易举的理解那些较为繁琐抽象的学习内容了。如,在学习《愉快的梦》这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时,小学生一般还没有接触和了解分声部歌曲,对于其中的技巧也没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如果采取理论的讲授,很多的学生是不可能掌握和理解的,本身就很抽象的知识,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滞后,那么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拓展了教学的路径,优化了教学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教师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这样学生就能一清二楚地了解整个演唱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方便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为了针对性地学唱歌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提升歌唱的水准,教师也可以配上歌唱的画面或者mv之类的视频,让学生有感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方面简化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授课,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音乐教学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录音机,这种设备的使用在那个时期确实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定活力,但是在当下,相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说,就显得黯然无色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非常的麻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让课堂变得简单,易掌控,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创新,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先给学生按照原速进行播放,学生听起来有些悲伤,心情变得沉重。然后我就加快播放速度,学生就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情感体验,貌似变了一首歌曲似的,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音乐节拍的变化也会导致作品的韵味变化,让学生多角度的认知音乐。多媒体教学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只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的体验与教学内容相似或者相关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多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赢得了一线教学老师的青睐,极大的方便的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和感悟知识,实现知识的完美转化,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都是传统的常规课堂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至于如何让多媒体发挥更大的优势,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

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篇七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艺术启蒙课程,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不少小学对于音乐教育还不够重视,教师也大多重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讲解和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音乐本身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教育。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快餐式音乐传播迅速,不少浮躁、流于形式的音乐大大地冲击了经典的优秀音乐的传播,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材中新加入了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对于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人文内涵关注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不少小学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还是认识不够,认为音乐就是一门副科,没有考试和成绩的压力,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不够明确。音乐的课堂教学多是按照教材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讲解和传授,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来进行模仿,学生学唱歌曲、学演奏乐器,都是一些技能型的音乐知识。教师仅仅传授给学生怎么唱歌、怎么弹奏乐器,却忽略了向学生传授音乐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乐器的诞生故事和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学生由于缺乏对音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对音乐技能型知识的学习效果也不会特别理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音乐人文内涵教育的理念和认知,在本身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下,教师的音乐教学方式和方法都相对比较刻板和单一,且没有树立音乐人文内涵教育的教学理念。

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和文化内涵对学生人格、品德和音乐审美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音乐课不仅仅应该教会学生唱歌、弹奏乐器、掌握乐理和音乐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情趣和修养,在音乐的熏陶下,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魅力。教育理念的缺乏导致音乐教学人文内涵教育的缺失。

音乐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段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不同的精神文化风貌和人文内涵。因此,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颐养性情,对于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方面有着巨大的力量。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让人对于音乐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更加深刻,音乐里所包含的深厚感情和人文精神可以感染他人、影响别人的情绪和灵魂塑造,对人的价值观形成和情感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激发听者的审美和创新意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传播方面不受国籍、语言、地域差别的影响,以音符和声音为媒介和桥梁,让人们的灵魂相通,精神受到启迪、情感得到共鸣,从而受到音乐人文内涵方面的影响。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音乐人文内涵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受到音乐丰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深刻理解音乐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感情和精神的同时,在心灵上与作者达到共鸣,在人格和品德的形成上受到积极影响,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1)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人文内涵教育从点滴做起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材中增加了弘扬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优秀音乐作品,音乐作品中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新课改强调,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更要注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师要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从音乐教学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接受音乐中丰富文化内涵的熏陶。例如在小学音乐“堂鼓、小钹和木鱼”乐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乐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历程,以及这些乐器所赋含的人类智慧和艺术价值。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引申古代乐器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各种乐器的音色的融合。让学生深入了解乐器的相关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再比如在“狮子舞绣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狮子舞绣球的历史由来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和寄予的美好希望,还可以舞绣球的种类、特点方面向学生们进行介绍,让学生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一个深入的理解,继续继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灵活、合理地选择音乐教学的内容音乐之所以可以超越语言、地域等各种差异而让人们达到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鸣,就是由于音乐本身具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音乐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音乐本身,更为受众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审美体验。小学的音乐教育在内容选择方面要注意音乐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材的编排上精心地选择了不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着多种形式和多种风格,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音乐充分感受中华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对音乐和我国的文化瑰宝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一些不适于小学生听的流行音乐传播广泛,有的对小学生的人格和品德养成有着不利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喜好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对课堂的音乐做到把控,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高雅音乐作品。

(3)重视课外的音乐教育延伸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提高音乐人文内涵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组织、安排课外的音乐欣赏和品鉴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地去欣赏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教师可以留下作业,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资料去了解音乐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想要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和情怀。例如“红星歌”的教学时,课堂上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去寻找一些与抗日、抗战期间小英雄故事相关的歌曲,并自己学着演唱,下节课的时候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唱的歌曲最多,教师会准备一些小礼品赠送。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唱歌,感受音乐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1]刘秀敏。音乐教育应挖掘音乐文化内涵。青年时代[j]。20xx年第14期。

[2]刘英坤。谈小学音乐中的人文教育。中国校外教育[j]。20xx年第36期。

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本篇八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音乐的教育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一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将小学音乐课程上成语文、数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误区,阐述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对策。

虽说小学音乐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阶段,音乐是名副其实的“副科”,而这个副科的名称,往往会使小学音乐的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往往都是应付了事,教师没有认真努力,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更有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将这些所谓的副科课程上成主科,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影响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的效果。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

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的主体地位培养,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相宜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往往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都是很随意地教学生几首歌曲,却往往忽视音乐里面更深层次的情感,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将会影响音乐教学的本身意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音乐本是一门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音乐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要求实现音乐自身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想,要求教师应当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创造人才为基本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对于音乐本身而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意义的实现,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制能力、自控能力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弱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抓住小学生的弱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重点的培育,巧妙运用音乐学科趣味性、教育性的功能,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发挥音乐的陶冶功能,让学生懂得用音乐舒缓情绪,调节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教学氛围,陶冶情操。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很多教师都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开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既定的环境中能够趣味学习,实现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美化音乐教室的方式,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座椅的排列法如环形、半圆形等变换方式,增加音乐教学的美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美丽有趣的图画,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感觉,让学生在这种美好的、潜移默化的环境感染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背景音乐、情境音乐的演绎,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得到心灵和情感上的归一,最终促进学生良好音乐学习效果的实现。

(三)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这里的主体地位培养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音乐课程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尽可能选取学生喜欢的音乐,这样方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教师的教育而言,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先有一桶水。因此,要想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师,往往能够将死气沉沉的教学上得趣味十足;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能够海阔天空让学生了解不少的知识。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总而言之,音乐是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王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