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6:11:52 页码:14
最新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优质11篇)
2023-11-23 06:11:52    小编:ZTFB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在写总结时,我们要保持客观性,不夸大自己的成绩,也不过分苛责自己的缺点。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一

后进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他们有一定的上进心,有较强的自尊心。

l、后进生比优等生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一种极普通的现象是:后进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家长的训斥,他们的精神压力往往大于一般的同学。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总认为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试想,以这样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成绩何以提高?因此,对后进生需要倍加呵护,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以激起他们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2、后进生是可挖掘潜力最大的资源。班级授课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和学习态度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起始状态上的差异需要教育予以承认,并要思考如何面对这群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教学。教育者需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结构的安排及教学难度的把握上有所策划和组织,从而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把握后进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后进生的长处;积极仔细地分析、深入探讨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化学教育成绩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的。

二、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后进生的学习自觉性。

后进生特点注重感情,而且他们的情感细腻、脆弱。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就极易将他们推到反面,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以至破罐破摔、厌学逃学,甚至变为流生。

现代中学生与以往的中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受家庭、社会的影响,交往比较广泛。但他们的交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凭感情交往,较易感情用事,对自己喜欢的教师,毕恭毕敬;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却敢顶撞挑衅。实践证明,学生对哪个教师有感情,他教的这门功课学生也学的好。如果我们对待后进生,能投入大量的情感交住,把他们视为真正的兄弟、姐妹,结成忘年之交,思想上给予引导,心理上给予疏导,学习上给予辅导,生活上给予关心,相信后进生会视你为知己,对你信赖,由此迁移到你所教的科目,对化学感兴趣。这就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应。

三、实施差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后进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均处于落后状态,要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差异教学,即分层次教学。笔者认为实施差异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安排、课堂提问的设计、作业的设置、课外的辅导、成绩的考核等。

课堂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要追求庞杂的内容:要注重教学效果,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起点、小步子。鉴于后进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充分利用教具,开展实验教学,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直观现象引入,然后形成抽象思维,使之一步一步接受知识并达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分段小结,注重复习基础内容,基本知识点,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亿,使他们对知识点能逐步形成条线,结成网络,最后形成整体效果。

巧妙的.设计课堂提问,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后进生的提问应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采用肯定式多于疑问式,然后逐步采用疑问式让其思考;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设置适当的问题台阶,通过学生的逐步深入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疏导,引导学生领会问题的核心和实质,适时进行综合和归纳。后进生在回答问题时,即使错误,也要耐心听完,然后进行讨论纠正并予以正确的评价,只要有对的部分就应予以肯定、表扬和鼓励,切忌批评讽刺。

作业的设置要有层次性。对后进生要放低要求,作业量不要太大,并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一定要使他们尝到独立完成作业并不困难的甜头。也要培养后进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后进生作业往往较潦草马虎,涂涂改改,要培养他们的一次成功率,尽量不抄错文字、符号、数字,提倡不用橡皮擦或修正液。对所布置的作业如有困难,提出抄好题目,能做一步就做一步,尽量多做下去,如确实做不下去,后面留有一些空余位置以便订正,就可上交了,这样也避免了后进生不会做就抄袭应付的环习惯。

课堂辅导的形式可多样性,可个别辅导,也可集体辅导。对于后进生的辅导仍旧要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予以提高。可充分利用实验室,先拉出少部分后进生集中辅导10-15分钟,然后再回班集体辅导,这样,他们就较易跟上整体步伐。

对后进生与优等生的期望值不应一致,更加不要用考试分数的多少来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不要企图用同一张试卷,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这样只会造成负面效应,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a、b两种不同难度的试卷来考核学生;即使是统一试卷,也可用对后进生实行暂不评分的方法,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去查阅资料自由完成。考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要达到同一效果就行了。这样,虽然教师烦了点,可学生却相对“轻松”的多,不过,在这种轻松中,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却相应提高了。

教育的任务不仅要使少数优等生得到培养,更要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普遍得到发展。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优等生具有同等价值,同样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渗透情感教育,实行分层教学,相信后进生是会得到较好的转化的,教学成绩会得到大面积的提高的。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消息和各类极端事件被媒体所曝光,并加以炒作。从20的马加爵,到204月的上海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极端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天子骄子,他们到底是怎么了?他们的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这些事情的原因究竟何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们正处于一个敏感时期,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很高,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大,而他们自身的成才欲望也很强。但是他们的心理大多尚未成熟,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及就业压力,许多学生感到力不从心,由于其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就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或心理失衡的现象。心理专家将大学生归为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的群体。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主要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际交往的问题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如何与他人沟通,不懂得交往技巧。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而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过分溺爱,没有好好地教育,使他们养成了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又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使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再加上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不少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或不愿与人交往,致使他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以至于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整日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

二、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期非常优秀,所以他们很有优越感。但进入大学后,优秀学子太多,在学习方面就不能总领先了,还有一些同学在课业的学习中,还是延续着高中时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能灵活变通,导致考试失利。由于考试失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自信心也会下降,就会产生厌学、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甚至会在考前患上“考试焦虑症”,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一到期末考试,就会心理紧张,提起笔答题,无从下手。所以,学会“学习”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步。学会学习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心理。当然,学习的苦恼一般是出现在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同学身上,而大三、大四等高年级的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是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是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十字路口徘徊。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步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理的一个结。三、情感恋爱问题恋爱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共同的集体生活、学习方向使得大学生们相互接近,再加上正值情感的萌发期,大学生之间就很容易点亮爱的火花。然而在这浪漫爱情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以失恋问题尤为尖锐。面对失恋,大学生们初尝爱情青苹果的酸涩,往往就会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明白大学里的爱情是缺乏成熟恋爱条件的:经济上不能独立,还得靠父母;地域上双方来自不同的地方,日后会有变化;以及在未来工作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不确定性。正是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才导致大学高频的失恋率,而失恋引发的心理问题自然无法回避。

四、贫困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大学校园里。一个学校里面,甚至在同一个班里面,贫富差距也很明显,有些同学花钱大手大脚;而另一些同学却总是在贫困线上挣扎,要拿学校的困难补助。而这样的贫富差距,就使得很多的贫困学生感到自卑,缺乏自信,不愿与人相处,久而久之,便积累成了心理问题。所以,金钱问题是大学生活的主要矛盾之一,也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忍耐力。面对这么多的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或如何教育呢?主要是引导大学生们自己学会适应和调节人际交往方面要加强人与人在相处当中,要学会与人交际、交往。实际上也就是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三

高三是紧张且充满挑战的一年。新高三生该如何在开学阶段就hold住数学科目,当前数学复习的重点是什么?听听上外西外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数学教研组长陆金中老师怎么说吧。

[学法指南]。

开学数学四步走。

一、梳理基础知识。

陆金中表示,以前学过的知识要全面掌握和理解,在心中建立知识网络。打好基础,首先须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法则)的复习,在理解上下功夫,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做到不打开课本,能选择适当途径将它们回忆出,它们之间的脉络框图,能在自己大脑中勾画出来。如函数可以利用框图的形式由粗到细进行回忆。

概念要抓住关键及注意点,公式及法则要理解它们的来源,要理解公式法则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即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公式。在平时学习时,不要满足于得到答案就行了,而其他的方法却不去研究,尤其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介绍处理这种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才有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通性、通法的掌握,而不是仅关注此问题特殊的、简单的方法。

二、重视三基。

高考(微博)数学学科的考试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人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因此,既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又强调能力立意,以数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陆金中强调,学生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三基。首先,是基础知识。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将基础知识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其次,是基本方法,也就是通法,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以及书本和考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方法。最后,就是基本能力。

陆金中指出,数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三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思维缜密、有理有据,步骤完整。在立体几何部分,解题时要多运用数理结合、数的运算,要有耐心。

三、注重学习策略。

陆金中强调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学考纲,即注重课前复习,看考纲数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不断巩固,适当重复,举一反三。此外,做题后的反思也很重要,学生要有意识地反思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考察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以及易错的点是什么。切忌钻难、怪、偏题,花无谓的时间,切忌题海战,要提高学习效率。

四、调整好学习心态。

陆金中还表示,在整个高三数学的学习上,良好的学习心态也尤其重要。学生要能主动学习,即让自己的学习进度、复习进度都能赶在老师授课之前;并且还能在老师安排学习计划的基础上,制订好一份自己的计划,整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按照自己的进度和目标实施。此外,还要注重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不能单打独斗,要多和同学探讨。在心态上,学生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状态、知识水平、学习进度的实施等持有正确的评价。

[学习攻略]。

科学安排好学习时间。

复习时间的安排有长期、中期和短期。长期要与老师的安排大体一致,即整体进度跟着老师走。近期安排就是以章为单位或一周为单位,可以安排每天做什么,操作性要强。计划要结合老师的近期安排,跟着老师的节奏并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第一轮复习务必要把基本概念、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等扎实掌握。

中期安排就数学而言,主要抓好几大分支: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等以及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其中函数(含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是重中之重。第一轮复习时要注意各分支之间的有机结合,综合程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普通中学的学生对综合程度高的难题,可以暂时回避,先把基础内容掌握好。立体几何近年上海卷因两种教材并行考查相对容易。

要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首先,学生要限时做好作业。给自己规定时间,像考试一样进入状态,同样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遇到难题认真思考,但一时做不出要学会放弃。提倡做后满分就是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订正,不妨准备一本错题集,记下错误原因,过段时间再回顾,争取不犯同样错误。

其次,要减少低级错误。这是有些同学分数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大都由审题失误、计算失误,考试时还会有紧张等心理因素引起。这些问题容易被以粗心的表象所掩盖,实际上经常的粗心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并努力加以克服。

学生要多做练习,但不能仅满足于得到问题的答案,做过的类似问题要放在一起及时比较总结,以更好指导自己以后的解题,再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这样可以事半功倍。针对高三考试多的特点,建议同学每次考后能针对性进行分析。分析考试中所暴露的学习盲点,对于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备考非常重要。在考后分析中,要结合错题本,及时将问题明确化、题型化。

分析后要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找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后,只有制订出具体行动计划,所作的分析才是切实有效的。针对每个问题给出具体的学习安排和调整,一定要做到问题和方案清晰量化。

[专家建议]。

优等生:要学会提炼数学思想。

陆金中提醒优等生在学数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以上的知识和方法,更要注重归纳数学思想,即把学习上升到思想的层次。多做好题、名题,比如书上的例题、高考经典好题、复习材料的例题等,要在做题过程中,从中体会、提炼数学思想,如转化、类比思想等,这些思想在许多题目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应该重点紧盯函数。

高三学生在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中,经常会犯两个误区,一是只顾埋头做题而不注重反思,有些同学在做题时,只要结果对了就不再深思做题中使用的解题方法和题目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二是只注重课堂听课效率,而不注重课后练习,这在文科生中显得尤为普遍,这往往会导致考生看到考题觉得自己会,可一做就错。因此,在数学首轮复习中,名师提出了五项建议。

一、夯实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

没有基础谈不到能力,复习要真正地回到重视基础的轨道上来。这里的基础不是指针对考试、机械重复的训练,而是指要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复习中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上。

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数学复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探究式、开放式题目的研究和学习,深刻领悟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自觉的应用,力求做到使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切实的提高。

三、讲究复习策略。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不要盲目地做题,不要急于攻难度大的综合题、探究题。复习要以中档题为主,选题要典型,要深刻理解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高考题大多数都很常规,只不过问题的情景,设问的角度改变了一下。因此,建议考生在首轮复习中,不要盲目地自己找题,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做题。

四、加强做题后的反思。

学习数学必须要做题,做题一定要独立。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的清楚的认识,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对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要深刻领会。做题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保持最佳状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良好的心态进入高考。做题后,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通过做几道相关的变式题来掌握一类题的解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总结,及时解决。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五、函数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也是数学一轮复习的重点。

函数内容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试题中占有比重最大。在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等其他试题中,如能自觉应用函数思想方法来解题也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掌握函数的基础概念,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掌握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数列等知识的交汇与综合是数学首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四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第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行政诉讼法主要以此三个条文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审判监督程序,在司法审判实践,其法律制度的设计存在如下悖论:

(一)诉权的悖论。

诉权是当事人发动诉讼的基本权利。

诉权是主动的,审判权是被动的,先有诉权,后有审判权,无诉既无审判,也就是不告不理的原则。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规定,有权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有三类:一是当事人;二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上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三是上级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这三类主体中,法院和检察院对于再审程序的启动具有“必然性”,因为“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可以直接启动,无需征求当事人的同意,而与案件的处理结果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对再审程序的启动,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仅仅是为法院提供审查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否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线索”,最终是否再审由法院决定。这种规定与诉权相悖,与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相悖,与公正中立的审判权相悖。由此产生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的申诉权与行政诉讼再审之诉的关系问题;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问题;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关系问题等。正是由于法律制度的设计上有悖诉权理论,未能厘清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从而导致连续不断地申诉事实成为我国审判监督制度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二)两审终审制的悖论。

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两审终审制。审判监督程序不具有审级性质,它只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进行再审的程序。其性质应为纠错、救济程序,该程序的设计亦必须符合纠错、救济程序的特殊要求,以区别于行政诉讼的一审、二审。行政诉讼法对该特殊的.审判监督程序仅以三个条文规定了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而对再审程序的审理与裁判未作专门规定,反而采取了“转致”的方法,即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裁判,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上级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如此转致,使再审程序的审级由原生效裁判的审级而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在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起,但各级法院院长、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再审程序的启动却无任何时间限制,只要“发现违反法规规定”的,即可启动再审程序。且再审程序无任何次数的限制,检察院可以无次数限制的抗诉,法院可以无次数限制的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如此往复,终审不终。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公定力、执行力悬置。暂且不论法律制度把具有特定质的规定性的再审程序“转致”为一审或二审程序的内在矛盾,就其现行规定亦足以使两审终审陷入终审不终的悖论之中。

(三)举证时限的悖论。

[1][2][3]。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五

今天在焦作人民中学做了关于专业写作的报告,一个小时的时间,超时了15分钟,可是会场却异常的安静,老师们也听得认真,记得认真。

关于写作,我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讲。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人,写了些文字,偶尔发表了一些文字。张硕果老师便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去成都参加新教育写作研修培训,5天的魔鬼训练,与专家面对面,思想被颠覆,又重建,进行了很多思考。我今天站在这里,只能和与会的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写作经历,以及路途中的一些故事。

我先从自己对教育写作的认识谈起,说自己每日坚持记录,哪怕是140个字的说说,我写,是因为写作是梳理思维的一个过程,它可以使得思维更清晰,更黄总要的是,很多的经历,若不把他们记下来,它就会转瞬而逝。但是,我猛地就脸红了,接到任务有半个多月了吧,刚开始一直不知从何处入手,等到开始写,再到修改,每日心思都在这个上面,总是担心会太空洞,太无聊,耽误了与会老师们的时间,这里改动一下,那里改动一点,一个多星期都没有更新日志了,甚至每天连抽几分钟写140个字的说说也没做到,这是每日坚持么?然后谈自己的写作历程,从上学到参加工作,从教语文到教数学又到教语文,之间所读的书做了梳理,突然发现自己毕业的来,前都是处于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状态,任着性子任由自己走火入魔,自言自语些文字。

真正的专业阅读写作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并且感性阅读根基太深的关系,很多专业书籍并未真正读懂、内化,却列出了不短的书单,哪一本我是真正可以罗列出它的条目,或者清晰地谈出自己的见解呢?很少。可是,我却站在这里在言说,言说自己似乎读了很多的书,写了很多的文字。越言说,越心虚,觉得自己越浅薄,读了那么一点所谓的专业书籍,写了一点文字,发表了那么一点点文字,就值得去言说么?最大的感触便是要静心,扎根教室,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又谈到行走交流在我专业写作中的影响。没有方法,只有故事。

行走路上认识的重要他人,朋友,老师,专家,编辑。每张照片都是一个个故事。我以为我会因为紧张而忘掉自己的台词,原来,不会忘记,因为他们都在我的脑子里,在我的记忆里,永远留存。仅这些故事,就够我说上一天一夜了。我说张国庆老师对我写作的帮助,说一些直言不讳的话,告诉我真正的专业写作是什么,我说薛志芳校长对我阅读的帮助,直面我的短板,说我的弊端,对我的建议,说徐文祥老师怎样和自己共同前行,讨论阅读,讨论写作,讨论课堂,讨论学生,讨论信仰,说时报杨磊主任怎么夸我,不是为了卖弄,不是为了发篇文章而沾沾自喜,而是对自己成长被人肯定的一种喜悦,是珍惜我们之间的某种情谊。或者,不会有人懂得。但是,台下的安静,老师们和我对视的'眼神,和我会心的微笑,我又觉得,他们听得懂。这与写作无关么?这是一种无形的温暖,这是行进路上前行的动力。

接着讲我的困惑,我的写作关键点,说起了《读写月报新教育》的王艳芬编辑,为了一篇文章,我的培训结业作业,因为观点不一,吵了一架,然后,又各自在qq里留言。她是编辑,她和我谈不是为了用我的稿子,而是觉得我的教育观念与她不符,她觉得他有责任有义务让我警醒,而我,却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和她争辩。我是坚持自己思想的人,即使我思想很浅薄,但是也是我自己的,我不会轻易随波逐流,我也不会因为一个编辑从文字里读出来的东西而改变自己,可是,我不固执,我会反思,所以我痛苦,我挣扎,我思考。到了最后,我们成为了朋友,她还特意寄了本书给我,是我当当里收藏了两年缺货的书。我不是个喜欢言说的人。可是,有时候,言说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走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做个总结,以使自己更好的前行。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六

【内容提要】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只能成为本罪的量刑情节,而不具有定罪层面上的意义。交通肇事罪成立的标准是,是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即他人重伤、死亡及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结果。只要交通肇事造成了重大公私财产损失,就可构成本罪,而不问肇事者是否有能力赔偿数额的多少。交通肇事罪为典型的过失犯罪,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解释》对上述问题的解释已经违背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及相关基本理论。

一、“逃逸行为”是定罪情节,还是量刑情节?

《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由此可见,只要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这一情节的',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情形之一,在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由此可知,《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六项的“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即为交通肇事罪所规定的“逃逸”行为,因此,《解释》已明确规定,“逃逸”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成为本罪的定罪情节。这样的解释到底是否具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呢?笔者认为,《解释》把原本是量刑情节的“逃逸”行为上升为本罪的构成要件的情节,修改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明显属于越权解释。其不是在解释法律,而是在创制、修改法律,违背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理由如下:

(一)《解释》为非法解释。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从该条我们可以看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标准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至于造成多少重伤、死亡,造成多少公私财产损失方可成为重大交通事故,这需要有权机关的详细解释。从该条我们还可以明显的发现,“逃逸”行为仅具有量刑层面上的意义,而不具有犯罪成立构成要件丰的作用。作为享有法律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只有权解释什么是重大交通事故,即明确界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适受重大损失”的限度,而无权修改该罪的构成要件。最高院把作为量刑情节的“逃逸”行为解释为定罪情节,明显修改了本罪的构成要件,这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严重违背。

(二)《解释》的这一规定不具有合理性。

[1][2][3][4][5]。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七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二年级上《解决问题》一课时,我选择了自己去水果店买水果,让学生帮我解决“买5斤桃子,应付多少钱?”的问题。由于此情境很生活化,又是给他们喜爱的老师解决问题,一下子便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个个变得跃跃欲试。我就是看到平日里,他们特别积极主动地帮助老师做事,不管是体力上的或脑力上的,都显得特别的有亲切感和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打开他们探求的心扉,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

二、创设冲突情境,凸显问题价值。

“水果店”展示在学生们眼前,是各种水果的价钱,让学生找到图上多个数学信息后,唯独桃子的价钱被售货员遮住了。恰巧,我又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是“买5斤桃子,应付多少钱?”“那还得知道什么信息?”,我紧接着问。几乎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桃子的价钱(单价)”。就因为创设了有障碍、有冲突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便主动产生了寻求这一信息的需要。偏偏售货员又卖了个“关子”,没有直接告诉桃子的价钱,仅仅说了句“12元买3斤桃子”。于是学生要知道桃子的价钱,必须从“12元买3斤桃子”入手,得到:12÷3=4(元),得到了桃子的单价后,解决最终的问题就简单了很多,用“单价×斤数=总价”,4×5=20(元),得出彭老师应付20元。

三、巧用策略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1、画图的策略。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地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1)、线段图。

线段图在解答分数问题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教高年级数学的时对运用线段图来解答分数问题情有独钟,但线段图在解决其它类型的问题时同样也会发挥其直观、形象的作用。例如:路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2)、连线图。

在解决诸如互相通电话、上下衣搭配、比赛场上有多少场比赛等问题时,运用连线的方法解答既直观又快捷还不容易出错,可以说是解答此类问题的最佳选择策略。我在教二年一期的《数学广角》时便让学生一定用连线法来解决组合问题,有序地连线既要做到不重复,又要不遗漏。

(3)、范围图。

在解决长方形长不变,而宽减少,面积减少,求原长方形面积;长方形长增加或宽增加,面积增加,求原长方形面积;长方形长增加,宽增加,求增加面积。可以通过画范围图,就比较直观,不容易出错。

2、列表、尝试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把它列举出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解决诸如租船、租车、购票或得分问题以及解决比较困难的鸡兔同笼问题时经常用到。

3、借助手来学习的策略。

每个人都有两只手,10个手指头,5个手指4个空(间隔),10个手指就有9个间隔,首先使学生明确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明确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后,就可以用手来解决植树、锯木头、上楼梯、钟打点等问题。例如:小红家住5楼,每层楼之间有20个台阶,从1楼到5楼要走多少个台阶?手一伸,5个手指代表5层楼,共4个间隔,4×20=80个台阶,就不会出现5×20=100个台阶的错误了。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还可以利用手指来帮助记忆口诀。用手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说是简便易行,应用广泛。

5、借助流程图推理的策略。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策略外,我们以前经常用到的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可称作逆推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可称作顺推的策略)既是过去我们经常用到的“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些方法都可以看作推理的策略。例如:在上述的有关帮我解决“买5斤桃子,应付多少钱?”的问题时,我便让学生从问题入手,画流程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应付多少钱?

斤数每斤的价钱?

12元买3斤。

学生通过流程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解决“应付多少钱?”的问题,必须先要解决“每斤的价钱”。将问题分为两步来解决便简单多了。

事实上,当一个数学问题呈现在面前时,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以上所述的几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只是平时常用的导引途径,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中注意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

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例如:我在一次练习巡视中,同桌两人就各抒己见说出了他们的解题思路。

图上有3组兔子,每组3只,问:每只吃2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周思志说:“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3×3=9(只);再算需要多少个萝卜?9×2=18(个)。”我肯定了他的想法,一种非常合情理的常规思维。张睿腾却有他的独到见解:“先算出一组兔子要吃多少个萝卜?3×2=6(个),再算出3组兔子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6×3=18(个)”。异于他人的想法,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两个孩子先通过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便同时有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为以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八

如果按照一些五四新文学作家的叙述,五四新文学靠着个别作家振臂一呼,办了一点杂志,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够转变中国的语言,这恐怕可以说是世界语言史上的奇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五四新文学,新就新在运用现代汉语。这几乎已经是常识了。我们一直认为:新文学是五四时期方才诞生的,它是五四一代作家用现代汉语创作的新型文学作品,正是这样一批新文学作品奠定了现代汉语的地位。按照胡适等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说法,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学,走的是言文分离的道路,五四白话文运动,才确立了“言文一致”的状态。

但是,一种语言的转换需要整个社会的响应与支持,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语言是整个社会交流的工具,它不大可能只由少数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支配决定。如果按照一些五四新文学作家的叙述,五四新文学靠着个别作家振臂一呼,办了一点杂志,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够转变中国的语言,这恐怕可以说是世界语言史上的奇迹。胡适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写了《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试图把新文学的白话与中国历史上的白话文本连接起来,梳理出白话文发展的历史线索,寻找出五四新文学白话文的历史依据。但是,胡适的《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没有做完,只做到宋代。在我看来,他幸好没有做下去,假如他按照这样的线索一直做到五四,那么,鸳鸯蝴蝶派就是当时白话文学的正宗,他们做的白话才是按照中国文学传统一直发展下来的白话。张恨水曾经以《三国演义》为例,说明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句式与当时一般读者的美感距离:“‘阶下有一人应声曰,某愿往,视之,乃关云长也。’这种其实不通俗的文字,看的人,他能了然。若是改为欧化体:‘我愿去’,关云长站在台阶下面,这样地应声说。文字尽管浅近,那一般通俗文运动的对象,他就觉着别扭,看不起劲。”张恨水说的其实是鸳鸯蝴蝶派代表的通俗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之间的语言差距。因此,我把按照中国文学传统发展下来的白话称作古白话,在鸳鸯蝴蝶派看来,他们才是古白话的继承者。

新文学的白话受到了古白话的影响,但是它们显然又不是鸳鸯蝴蝶派用的古白话。新文学的白话主要是一种带有欧化色彩的白话。如果说上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学与鸳鸯蝴蝶派在文学语言上有什么区别,那区别主要就在欧化的程度上。鸳鸯蝴蝶派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是它还是从古代章回小说的发展线索延续下来的,以古白话为主,并且没有改造汉语的意图。新文学则不然,它们有意引进欧化的语言来改造汉语,以扩大汉语的表现能力。我们从五四新文学家的翻译主张上,尤其可以看出这一点。如鲁迅主张的“硬译”,就是当时一种改造汉语的尝试。

那么,古白话又是何时转换为欧化白话文,欧化的白话文是何时开始问世的呢?它是在五四新文学问世时方才问世的吗?显然不是。根据我的研究,到五四时期,欧化的白话文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一个漫长的时段,至少有半个多世纪。对于欧化白话文在中国近代的存在,它们的发展线索,它们对后来国语运动的意义,我们似乎还缺乏研究,学术界也不够重视。

重新发现欧式白话文。

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古白话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欧化白话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今天看来,这些传教士的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白话文本,也是最早的新文学前驱。

中国自身的古白话是何时开始转化为欧化白话的?这要归结到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他们创作了最早的欧化白话文。西方近代来华的传教士最初所用的汉语,大都是文言。中国的士大夫由于具有儒家信仰,对于基督教的传教,往往持抵制态度。这就促使西方传教士必须更加注意发展文化水平较低、无法阅读文言的信徒,用白话传教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西方传教士最初创作白话文时运用的仍是古白话,因为这时还没有欧化白话的文本。然而,古白话那时已是一种书面语言,与当时的口语已经产生了距离。经过不断的翻译磨合,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古白话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欧化白话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今天看来,这些传教士的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白话文本,也是最早的新文学前驱。

我们先看欧化白话的白话小说。西方长篇小说最早完整译成汉语的,当推班扬的《天路历程》,翻译者为西方传教士宾威廉,时间在1853年。当时所用的翻译语言还是文言,后来因为传教的需要,又重新用白话翻译了一遍,时间在1865年。为了便于阅读,在白话译本中还增加了小注,注明见《圣经》第几章第几节。全书用断句,没有标点。因为是译本,自然带有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的白话章回小说完全不同。但是,它又受到中国白话章回小说的影响,每卷结束时,都有“诗曰”,有一首绝句,这是原作中没有的。但是小说中的语言,却已经不是章回小说所用的古白话,大体上已经是崭新的现代汉语。试看:

“世间好比旷野,我在那里行走,遇着一个地方有个坑,我在坑里睡着,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身上的衣服,十分褴褛,站在一处,脸儿背着他的屋子,手里拿着一本书,脊梁上背着重任。又瞧见他打开书来,看了这书,身上发抖,眼中流泪,自己拦挡不住,就大放悲声喊道,‘我该当怎么样才好?’……‘我应该做甚么,才可以得救。’”

这是《天路历程》开头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已经不再运用古白话的套语。为了忠实于英文原著,作者在运用白话翻译时必须保持原著的特点,忠实于原著的意思,这样的翻译也就坚持了原著的限制视角叙述,白话也就出现了新的特色,带有西方语言表述的特点,作为书面语是以前中国白话小说中罕见的,小说同时保持了西方小说的叙述特点,从而改造了中国原有的白话文学。假如把这一段与今天《天路历程》的译本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在白话语言的运用上。《天路历程》中有大量第一人称的限制叙述,这种叙述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第一人称说故事叙述不同,它是严格按照第一人称所见所闻的限制视角叙述,甚至把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和第三人称限制叙述交替进行。它是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第一人称叙述,带有很强的抒情性。这些特点都是中国传统小说很少出现的,在白话小说中更是属于创造性的发展。

最能代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体裁是诗歌,西方传教士对汉语诗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传教士要翻译基督教的赞美诗,传教的需要和他们的汉语水准都不允许他们把赞美诗的翻译格律化。于是他们翻译了大量的欧化白话诗。中国古代也有运用口语的白话诗,不过那运用的是古代的口语,不是现代的口语,如《诗经》、《乐府》等等。胡适自己认为,现代白话诗是由他发明的,其实不然。西方传教士在翻译基督教赞美诗时,为了帮助信徒快速理解,有不少传教士就把它翻译成白话诗,现从19世纪70年代的出版物中举出若干例证(原文无标点,只有句逗):

“有位朋友,别人难比,爱何等大,胜似兄弟,疼爱兄弟,爱何等大;世上朋友,有时离你,今日爱你,明日恨你,只有这位,总不误你,爱何等大!”

“早起看见轻霜薄雪,没到日中已经消灭。花开满树眼前富贵,一阵风来忽然吹卸。”

这些诗已经开始把古代白话诗的以单音节为主转变为现代白话诗的以双音节为主,不讲平仄,不讲古诗格律,它们数量众多,比起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天上飞”的“缠了足又放”的白话诗,在白话文的运用上,似乎要更加大胆,更加贴近普通老百姓。

我们可以看到,早在五四新文学问世之前,运用类似于现代汉语的欧化白话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已经存在,除了戏剧目前尚未发现外,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体都已作了颇为有益的尝试,在欧化程度上有的作品甚至超过了新文学前期的作品。这些欧化白话文作品不绝如缕,在教会出版物中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五四白话文运动。

颇有意思的是,这些作品虽然问世已经接近半个世纪,但是它们对新文学作家似乎毫无影响。新文学作家在说到自己的创作时,几乎都没有提到西方传教士的中文翻译作品对他们的影响。他们几乎都认为自己的创作主要接受的是外国小说的影响,或者是阅读外文原著或英译本,或者是阅读林纾等非西方传教士的中译本,仿佛西方传教士的欧化白话文译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甚至连许地山这样的基督徒作家都没有提及西方传教士的白话文对他的影响。对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需要作专门的分析。而这本身也许就是西方传教士的欧化白话文文本后来被历史遮蔽的主要原因。但不管怎样,正因为新文学作家也是接受外国小说的影响,用外国文学的资源来改造中国文学,所以他们所用的欧化白话与西方传教士可谓是殊途同归。

新文学作家没有提到西方传教士欧化白话文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否这一影响就不存在呢?平心而论,西方传教士的欧化白话文本,对当时的基督徒以及靠拢教会的平民不会没有影响。其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时期,并不是没有人发现五四白话文与西方传教士白话文的相似之处。周作人在19就曾经提到:“我记得从前有人反对新文学,说这些文章并不能算新,因为都是从《马太福音》出来的;当时觉得他的话很是可笑,现在想起来反要佩服他的先觉:《马太福音》的确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我又预计他与中国新文学的前途有极大极深的关系。”可见,早在1920年之前,新文学创作初起之际,就有人发现它与西方传教士所用的翻译白话之间的联系,只是当时的新文学家不愿承认罢了。这一发现其实非常重要,这说明当时有读者是因为先看到了西方传教士的欧化白话文译本,在这个基础上才接受或者反对新文学的,而对这些读者来说,新文学的欧化白话已经不是新鲜事,他们很容易就能够辨别新文学的语言。

西方传教士对于新文学的影响,不仅在于提供了最早的欧化白话文的文本;更在于在汉语的语法、词汇、语音三方面,都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建立。一般人都能看到汉语语法、词汇在近代受到的外来影响:外来新事物带来大量的新词汇,汉语最早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就是在外国语法启示下成书的。但是一般人可能会觉得,汉字的语音是中国人自己确定的,与西方传教士又有什么关系?其实,西方传教士对汉字语音的认定作出过重要贡献。汉字是表形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它不能直接读出字音。中国古代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释音”、“反切”、“四声”,这一套注音方式是为培养士大夫服务的,因为它是用汉字本身作为注音系统,用浅显的汉字来注明较难读汉字的读音,或者用前一汉字的声母加上后一汉字的韵母连读。这些方法都需要以认识相当数量的汉字作为读音的基础,假如不认识用来注音的汉字,也就无法读出被注音字的读音。但是,这套注音系统很不适合西方传教士,他们的母语所用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表音文字,用字母表音是他们的常识,但是汉语就完全不同了,它是象形文字,文字与读音之间缺少表音文字那样密切的联系。传教士晁俊秀说:“对于一个欧洲人来说,汉语的发音尤其困难,永远是个障碍,简直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要尽快学会中文,很自然地就运用母语的字母给汉字注音,明末的西方传教士提出了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晚清的传教士又继续提出各种为官话、方言注音的方案。这些方案至少有十多种。这些拼音方案进入了实践,小孩子通过几天的注音学习可以很快掌握注音方法,实现以前要花几年乃至十几年才能实现的阅读。西方传教士相信,用拼音改革汉字可以作为“一种使西方的科学和经验能够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帮助的最好贡献”。这样的一种文字,“是产生一条达到文盲心中去最直接的路”。中国最早的汉字拼音文本是19世纪产生的各种方言《圣经》,在厦门的拼音《圣经》曾经卖掉四万多部,甚至出现了完全用罗马字母拼音构成的方言报纸。后来,西方传教士用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方式给中国学者打开了思路,启发了他们,并且成为他们改革汉语文字的努力方向。但是,在西方传教士看来,既然用字母注音可以取代汉字,汉字的存留也就成了问题。这也成为后来中国语言学界的'重要争论之一。

18,裘廷梁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发轫之作,其中就提到:“耶氏之传教也,不用希语,而用阿拉密克之盖立里土白。以希语古雅,非文学士不晓也。后世传耶教者,皆深明此意,所至则以其地俗语,译《旧约》、《新约》。”晚清白话文运动的许多白话作品,也具有欧化白话的倾向。不少人也提出了汉字“拉丁化”的设想,吴稚晖、钱玄同等人甚至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从西方传教士到晚清白话文运动,再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构成了一条欧化白话文在近代的发展线索。明乎此,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五四白话文运动可以做到几个人振臂一呼,就能够群山响应。接受欧化白话文的社会基础已经酝酿了几十年了。语言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集中表现。我们寻找五四新文学的起源,应该看到西方传教士对此曾经作出过贡献。

调整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

欧化白话文改造了汉语,促使汉语精细化、明确化,扩大了汉语的表现能力,但导致了不少传统文化内涵的失落,使汉语变得“平面化”,失去了原有的厚度。

欧化白话文改造了汉语,促使汉语精细化、明确化,扩大了汉语的表现能力。但是语言是文化的表现,汉语欧化的结果,也导致了不少传统文化内涵的失落,使汉语变得“平面化”,失去了原有的厚度。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是从《马氏文通》发展而来的,陈寅恪曾经批评《马氏文通》的做法:“今日印欧语系化之文法,即《马氏文通》格义式之文法,既不宜施之于不同语系之中国语文,而与汉语同系之语言比较研究,又在草昧时期,中国语文真正文法,尚未能确立,”他认为,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摆脱西方传教士影响的中国真正文法,并没有建立起来。他担心汉语的欧化语法会导致中国文化的失落,他甚至警告当时的语言学家:“从事比较语言之学,必具一历史观念,而具有历史观念者,必不能认贼作父,自乱其宗统也。”20年代还曾经发生过十教授联名发表宣言,拒绝汉语的欧化,要求汉语恢复传统。就是在主流文学内部,也曾经出现对欧化白话文的反思。瞿秋白认为:五四白话文“造成一种风气:完全不顾口头上的中国言语的习惯,而采用许多古文文法,欧洲文的文法,日本文的文法,写成一种读不出来的所谓白话,即使读得出来,也是听不惯的所谓白话。”寒生(阳翰笙)也认为:“现在的白话文,已经欧化、日化、文言化,以至形成一种四不像的新式文言‘中国洋话’去了。”对于当时的白话受到欧化影响,他们的看法与陈寅恪以及十教授倒是一致的。只是这些抗拒欧化的努力,由于不是主流,后来被历史遮蔽了。

19世纪欧化白话文的重新发现,使得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目前的现代文学研究。

首先,现代文学研究的时段必须改变,原来的现代文学研究从19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来上推到19,甚至上推到1898年。但是欧化白话文作为新文学先驱的存在,需要我们把研究时段延伸到西方传教士的中文传教活动。正如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早就指出的:长时段的对对象的审视,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其次,我们以往的研究,把汉语书面语从文言到现代白话的转变仅仅看成是汉语内部的转变,很可能低估了近代“西化”、“全球化”的力量。如果忽视了西方传教士用中文创作翻译的作品和他们改造汉语的努力,就只能在我们中国作家内部寻找近代文学变革的因果关系。而西方传教士是外国人,他们的汉语文学活动也不能进入我们的文学史,这种做法遮蔽了我们的视野,也掩盖了近现代文学史上“中西古今”互动的某些历史真相。

第三,我们以往对现代文学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继承了胡适这批学者,以一种进化论的观念,来看待白话取代文言,这往往把历史简化了;其实其中的关系要复杂得多。晚清的文学现代化过程,有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看不到这种复杂性,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像王国维、陈寅恪这样从来就主张现代化的学者,王国维会去自杀,而陈寅恪会认为王国维的自杀是殉文化,为什么陈寅恪这时会认为中国的文化已经凋零到需要有人来殉了。研究新文学的成长,必须把它与旧文学的衰亡结合在一起研究,才能更清楚地看出历史的演变脉络。

最后,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考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文学活动,也许能够对“全球化”、“殖民化”、“帝国主义”在文化上的影响及其方式,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如果我们不把“现代化”只看作“西化”,那么我们就需要对现有的“现代化”趋势和理念作出反思。在文学史研究上,我们就应当对从西方传教士开始的欧化白话文作出新的反思,重新思考全球化和殖民主义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现代化”问题,重新思考和评价中国近代古今、中西、雅俗三大矛盾冲突的背景与结果。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九

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初高中都包括的完全高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来自市郊农民家庭以及进城务工或做生意的人员家庭,很多学生从小缺失良好家庭教育引导,对学习不够重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的英语基础很不扎实,英语成绩很一般。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就成为英语学习的困难学生,到了高中,更是对英语学习提不上兴趣,总觉得英语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就产生了厌烦心理与放弃心理。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提高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涉及到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更是与后进生本人以后发展紧密联系。下面我就自身经验浅谈一些心得与措施。

一、真正的关爱学生,让学生“爱”上你。

“想办法让学生爱上你。”这句话还是我刚上班时办公室的老教师说给我的,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它也是一句教育的至理名言。古话都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而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对教师的情感取向。当然,学生的这种情感取向是由一个老师多方面的才能及人格魅力吸引所致,而第一位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真正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或亲人一样关爱,真正地想学生所想。除了在学习上多关注帮助他们,还要在课下经常与学生聊聊天,嘘寒问暖,拉拉家常,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我们是真的关心他,让他明白老师不会因为他英语成绩方面的落后而歧视他们,而只是想帮助他们。学生的心灵有时候很脆弱,尤其是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心思细腻而稠密,遇到挫折往往就会心情低落,悲观失望,这时我们老师如果能及时关注到学生,适时扶学生一把,哪怕只是简单的询问,也会让学生感到温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关爱学生的同时促进了我们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与老师合作,从而清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会在这种气氛中不知不觉的进步。

二、树立学习目标,严格要求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学习具有规划性。对于英语后进生,合理的学习目标可以包括课堂目标、周目标及月目标等。我个人认为,对于后进生的目标要以短期目标为主,尤其注重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授,就成为他们的课堂学习目标,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及时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真诚地、欣喜地甚至适当夸张地赞扬及肯定,时时让他们有成就感。其次,在课堂组织及设置方面,要处处考虑到后进生的学习困难,降低参与难度,多多为他们创设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一来,就真正能够使得他们紧紧跟着老师的安排,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最后,对于课堂所学内容,老师要布置适量、难易适当的作业,严格要求他们及时完成,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象这样不断坚持,后进生在课堂上会越来越有自信及满足感,从而也让我们老师觉得课堂越来越有效果。

三、要有责任心,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一个人的责任心是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而一个老师对工作的责任心不仅体现了自己对工作的态度,更是对学生未来的一种担当与维护。这份责任心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而首先是一种严谨的教学态度,即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要仔细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特点,从宏观上先把握教材,把准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注重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迁移能力。其次,备好教材的同时考虑后进生的学习困难,降低难度系数,同时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其教学必然收效甚微。

四、教学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后进生的教学一定不能盲目赶进度,照本宣科,不能为了教材而教学,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只能从实际出发,针对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及知识储备,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必要时对初中的一些知识进行重新教授及训练。同时,帮助他们选取题材广泛,难度较低的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五、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后进生掌握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后进生之所以落后,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些方面,我们老师就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1、教会他们学会预习。课前预习对增强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老师,我们要给后进生的预习任务开列清单,确定其预习内容,并确定预习重点及目标,还要告知你将如何检查预习结果。

2、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课前预测内容式的提问不仅符合教学要求,同时问题的设置也可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尝试自主预习及学习。

3、作业及复习巩固。课后作业布置一定要有针对性,同时加强检查指导,并强化背诵。作业内容也要体现出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并坚持让学生重视朗诵及背诵,运用多种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积累。

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真正合格的教师。

要教出好学生,自己首先要成为好老师。这就要求我们也要象一个勤奋的好学生一样,学习理论,更新知识及创新教法。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事物,以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喜欢。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与时代同步的合格教师。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十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四、教学要求:能正确、迅速地分析和解答第二册教材中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第。

[1][2][3]。

交通问题的论文如何写篇十一

(华南农业大学人事处,广州510642)。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极其重要。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培训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在1月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包括“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七项措施;今年教育部也颁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三个层次。

笔者在高校具体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承担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的教学工作,担任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室的指导老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大学生就业能力较低。比如,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存在就业焦虑,心理素质差,等等。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

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尽早、有效地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要积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施全程就业指导,转变“就业指导”等于“职业生涯发展辅导+求职指导”的工作模式,对大一新生进行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教育,在大三学生中进行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对大四毕业生加强求职技巧培训。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对工作者都有不同的要求。个人进行职业决策时,要根据兴趣、性格等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个人的特点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反之,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低。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沦把人的职业兴趣分成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mbti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把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十六种类型,是当今全球最为权威、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

作为职业规划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就业指导老师,笔者运用上述理论,对大学生实施全程就业指导。从大一起就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mbti性格评估工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类型,积极探索工作世界和职业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找有意向进入的职业领域中的校友进行职业生涯访谈,了解从事该职业所要具备的素养,对照自身的个性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就业能力提升方案。方案包括:1)职业定位,即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当前面临的问题等;2)行动计划,即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这样,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规划好大学生活,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素养,使学生们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很多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表示,招聘到的员工符合岗位需求。

二、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尤其重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党团组织和各类协会的活动,从实践层面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创业、社会兼职、社区服务以及专业特色明显的比赛活动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华南农业大学近几年来积极开展了春运期间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服务活动,选拔学生志愿者参加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活动。在校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明晰了工作岗位要求,从而能对照自身,根据社会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建立一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实习基地,让大二、大三的学生利用暑假或寒假到单位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了解岗位和社会所需,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北京联合大学近五年来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结合起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大学生们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到与大学生专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单位建立就业基地,安排有意向去该领域工作的大学生多参加基地工作实践,(本网网)帮助大学生较早地融入了单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三、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咨询,是运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为选择职业及职业适应不良者进行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事业发展等方面启发自助的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存在奠名的恐慌,有些则灰心丧气,消极对待。而学生只有对就业充满信心,克服就业焦虑,积极地投入应聘竞争中时,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因此,要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消除学生的就业焦虑,帮助学生克服就业中的困难,使学生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就业准备及求职应聘中,增加成功的机会。

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因此,可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的问题,开展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如,针对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挑战和面对应聘挫折等情况,开展主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能振作精神,积极应对就业挫折。

此外,还可因人制宜地开展个体职业心理咨询。例如,在指导学生就业中,针对少数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谈到就业就心烦意乱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引导他们消除紧张、积极应对各种求职面试情景和职业环境。有些学生家庭关系一般,看到同学靠家庭关系找到好单位心里不平衡,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员工本人的能力,业绩是需要能力创造的;找工作关键靠自己,积极应聘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就业能力的过程”。针对有些学生不愿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不想去从事较辛苦工作的心态,积极引导学生要吃苦耐劳,自觉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和行业锻炼,接受社会昀检验,经受磨难和挑战,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先就业再择业、创业。

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劳动保障部最新开发的《ceri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职业适应性预测和诊断,通过电话咨询、专栏咨询、网上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释放就业压力,让大学生积极求职,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提高了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有些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简历制作粗糙,不能体现自身优势,缺乏求职技巧,表达能力欠佳,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很好地与单位沟通。笔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系列培训和讲座,丰富毕业生的求职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上网、找去应聘的单位的熟人了解情况,查找资料,详细了解单位情况、职业环境,深入剖析自身个性特长,归纳出自身与单位及岗位所招聘人员相匹配的素养,制作出针对性强的简历,并指导学生不断修改简历,突出自身职业优势。三是建立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特长、就业意向等,并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四足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应聘过程的指导,特别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在学生应聘前,帮助学生分析单位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出谋划策,并到招聘现场了解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面试结束后向学生指出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应聘技能。五是建立公共邮箱和就业博客,方便学生交流应聘体会和经验,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例如,农学专业的毕业生陈某来自农村,学习刻苦努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但表达能力较差,简历制作没有反映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他有意向的工作领域是农资公司。根据这一情况,我指导他多方了解农资公司的特点及岗位需求;多次修改简历,根据具体的用人单位制作不同的简历,突出自身与岗位要求相符合的素养;在面试前对具体的面试单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并鼓励他与同窗好友进行模拟招聘互练,指导他对自己在应聘面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改进。经过一次次的锻炼,他的求职应聘技能不断提高。后来,他所应聘的一家实力很强的某农资大型公司认为他表达能力强,肯吃苦耐劳,专业技能强,欣然录用了他。

总之,我们要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大力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措施积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一涉促进大学生就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