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拾荒老人范本(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2:26:22 页码:7
2023年高中拾荒老人范本(实用10篇)
2023-11-23 02:26:22    小编:ZTFB

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镜像,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世界的思索与感悟。想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要求。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借鉴。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一

时事论据:拾荒老人20xx年,有媒体将一位77岁的“拾荒老人”推至我们面前,他在杭州图书馆里读书看报,其中“看书前洗手”、“查阅医书自己医治腿疾”等细节感动了不少网友。20xx年,这位“拾荒老人”因车祸离世,而背后的故事被一一揭开。

老人真名叫韦思浩,是高中退休教师,退休后拿着5600多元的退休金,本可安心养老,却选择拾荒“补贴”生活。原来,他“补贴”的是那些寒门学子。

韦思浩是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1957级的学生。上世纪80年代,韦思浩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杭大编写组工作,1999年,韦思浩从杭州夏衍中学退休,也是从那一年,韦思浩放弃了他本来轻松的晚年生活,开始他长达十多年的“拾荒”之旅。可世事无常,老人的“拾荒”生活在20xx年11月18日突然终止。据交警介绍,当日,韦思浩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12月13日,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韦思浩二女儿韦汀向记者展示父亲的。捐赠凭据和证书: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浙江省希望工程结对救助报名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韦汀说:“他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只满足最低生活需求。把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捐资助学,捐助金额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三四百元,到现在的三四千元。”除了这些捐赠票据外,还有一张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老人的爱是多么无私,他的奉献精神是多么彻底。

社会评价20xx年,“拾荒者”韦思浩看书前洗手感动了无数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楼含松评价,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传统读书人都讲究“爱惜字纸”,可在这个时代,这种精神似乎已慢慢褪去,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读书人“爱书”、“惜书”的精神。20xx年,“教育者”韦思浩“拾荒”的背后更令人感动落泪。“他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他心存大爱,用拾荒的方式来捐资助学,而且以匿名的方式,默默地做着他的善事。”楼含松说,“韦思浩老人走了,但他的精神,不应就此逝去。”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二

泰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众多拾荒老人。这些拾荒老人每日以寻找废弃物品为生,他们经历了困苦的生活,却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本文将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探讨泰国拾荒老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泰国拾荒老人深知节约与珍惜物品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眼中,废弃的物品仍然有着宝贵的价值,他们对待每一件物品都保持着敬畏之心。这种精神促使他们不浪费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加谨慎和理智。其次,拾荒老人还明白物品的转化能力。他们能够看到一些被他人视为垃圾的物品中的潜在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物品或者以此换取一些必需品。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将不存在的资源转变为实际的收入。最后,泰国拾荒老人相信即便是最微小的行动也会有积极的影响。他们通常会对每个捡拾到的物品表示感激,这种对待每一个细节的态度不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也让他们的身边充满了乐观与希望。

第三段:精神上的心得体会。

泰国拾荒老人不仅在物质上有了心得体会,更在精神上收获了许多。首先,他们明白了生活中最珍贵的是亲情和友情。虽然他们生活简朴,但他们有着亲人或者同伴的陪伴。这种亲情和友情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幸福,也让他们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其次,拾荒老人认识到财富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衡量标准。尽管他们物质上贫乏,但他们在心灵上富有。他们欣赏自然的美,感受到生活中的平凡之处,这样的心态让他们更加满足和快乐。最后,泰国拾荒老人发现在助人中获得乐趣。尽管他们自身不富裕,但他们乐于慷慨助人,从而体会到帮助他人带来的满足感和快乐。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让他们与他人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

拾荒老人不仅活出了富有的生活态度,更展现了强大的心灵力量。他们在困境中抬头挺胸,面对生活的一切艰辛,从不轻言放弃。拾荒老人并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自怨自艾,他们用坚韧和勇敢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并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谦逊又充满希望的世界。正是这种坚强不屈的心灵力量,让他们能够承受一辈子的艰辛,依然保持着微笑和善良。

第五段:对社会的启示。

泰国拾荒老人们的心得体会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们告诉我们,物质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也不是衡量生活幸福的标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节约和珍惜,发现物品中的潜在价值。同时,他们也教会我们应该满怀感激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守护与家人和朋友的亲情和友情。此外,拾荒老人乐于助人的精神也提醒我们,尽管我们自身可能不富裕,但通过帮助他人可以让自己更加幸福。拾荒老人们的心灵力量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况,只要我们保持坚韧和乐观,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总结:泰国拾荒老人在他们贫困的生活中找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无论是物质上的节约与珍惜,还是精神上的亲情与友情,他们都向现代社会传递了深刻的信息。通过学习和借鉴拾荒老人们的经验,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态度,更好地珍惜和享受每一天。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三

一位老人拉着一辆破旧的木板车。

把城市的繁华留在了身后。

白天,他曾手脚并用地在那里淘取。

各色的城市垃圾。

是他的衣食父母。

在别人抛弃的`生活日常里。

他捡拾着他的生活日常。

车把高高翘起。

高出了他的头。

他佝偻着腰。

两手紧紧地向下拽着车把。

踽踽地向前走。

一天的收获。

零零碎碎地蜷缩在车上。

跟他一起摸着黑向前走。

2

在我家楼下。

他依然佝偻着腰。

拉着那辆破旧的木板车。

边走边用眼睛不停的搜寻。

他突然望向了西边。

那是一片废墟。

已被许多人翻检了数遍。

不会再有什么收获了。

但他还是放下车子跑了过去。

捡回来的是个破烂的本子。

可能是那个孩子扔掉的作业本。

而他却如获至宝。

高兴得呲牙咧嘴。

甚至有些手舞足蹈了。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四

周六下午的草坝街十分热闹,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了每个角落。

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在这个时间出来购物,玩耍,有的人手里拿着可乐,嘴里吃着零食,垃圾不停地从人们手里扔出来,落在地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弯腰捡起来。而是看都不看一眼就踩过去了。

在这人群中,一位老人戴着一顶红帽子,身穿红色毛衣,一条破旧的牛仔裤,一双脏兮兮的运动鞋,在人群中非常引人注目。她每当看见一个地上的垃圾就弯下腰,曲着腿捡起来扔进身后的绿色大袋子里。她每走到垃圾桶旁时,总会伸手放进垃圾桶里翻垃圾,把可回收的放进口袋里,不可回收的重新放回垃圾桶里。就这样,她每隔10米就会停下来在垃圾桶寻找,这样脏的地方有谁会去碰那里呢?恐怕也只有她了。

当我们问她这样捡垃圾累不累时,她笑着摇着手说:“不累,不累,倒是你们这群孩子不应该注意我这个老人,你们长大后一定要有出息!”她笑着,夸着我们,夸我们懂事,夸老师教得好。当我们再次问起她的家庭情况时,她的脸上有点儿悲伤,但那又恢复了原先的笑,说:“我家有个老公,儿子,家里有一大堆的债没有还,老公最近又把腿给折断了,我在外面捡点垃圾也算维持家里的生活了!”她说完又弯腰去捡地上的塑料瓶了。

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双眼好似没有了以前的精神。双腿长时间俯身显得弯曲,背变得很驼,双手脏极了,一摸就会有黑色的灰在上面,她坚持捡垃圾维生,比起那些蹲在大街上乞讨的人们好多了,因为她是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这位老奶奶用自己的双手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她的精神让我感动。

公众号:巴中小桔灯作文阅读。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五

一件让我感动既又内疚的事。厌恶·恶心打扫完宿舍的我,仍然像往常一样,提着偌大的垃圾袋,走向了令人作呕、也是我向来不最喜欢去的地方——垃圾池。

热天的时候气温回升,垃圾池内的垃圾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臭味,有点恶心。忽然有一个矮小老奶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老奶奶衣衫褴褛,满脸皱纹。可能是长期又长时间的在垃圾池里捡东西,所以脸晒的黑不溜秋。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麻袋,正笑嘻嘻的看着我,对我说“同学给我吧”。我听见她说的话后急忙的捂住了鼻子,我原封不动地把垃圾袋递了过去。大步流星了这个我不喜欢的地方。感动·内疚放晚学的我,又看见了一个蹒跚、矮小的身影,提着也是一个大大的麻袋。在蓝球场上走来走去。只见她慢慢的走到了一个同学的身旁。看着那位同学手中的空瓶子,开口问了问“同学可以,把你的空瓶子给我吗?”同学看了那位老奶奶一眼便说了一句“拿走”。她拿走了水瓶,矮小、蹒跚的背影消失在了我的视线里。

不知为何我鼻子酸酸的,自责地底下了头,眼眶却湿了,我真不应该歧视那善良的拾荒老人。从这事之后,我对这位老奶奶有了新的看法。彻底触动了我,平凡的她不辞辛劳地坚持学校给他们的工作……她的严于律已的精神是多么可贵,你是如此的伟大,永远的感动着我。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六

转眼间,就到了深夜十二点,韦思浩爷爷披了件薄薄的外衣,便提着我上路了。十二点钟的杭州街头,虽然灯火通明,但大部分人都已经入睡,只有几个青年在网吧、酒吧里欢腾。韦思浩爷爷一看见路边有什么垃圾,就把它捡起来,不一会儿,我就被装满了,紧接着,韦思浩爷爷便把垃圾倒进了垃圾桶里,接着又一丝不苟地去进行下一轮的工作,不知不觉,韦思浩爷爷的眼睛便模糊不清了,经常眯着眼。暗黄色的灯光托衬着韦思浩爷爷瘦骨如柴的身影,让人不禁心酸起来。

年末,韦思浩爷爷去世了,我被遗弃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偶然间,我看见了一堆救助卡,原来,他一直用自己的退休金救助贫困儿童,还是匿名捐赠,他一直默默地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奉献。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我们不该忘记,有一位退休教师叫韦思浩,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拾荒者,却是精神世界里的“拾荒者”!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七

英雄,何为英雄?每个时代,每个角落的背后,都有英雄。“胸怀壮志”的曹操,“忠心义烈”的文天祥,“爱护家园”的环卫工人,“为国捐躯”的防疫战士。而拾荒老人,也是个英雄!

衣衫褴褛,破烂不堪,“脏”“臭”是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这是片面的,虚假的,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理解一位拾荒老人的辛苦,他的倔强。偶然的一天,我去丢垃圾。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在垃圾堆里“翻箱倒柜”,不仔细看,甚至看不出来有个人在里面,他满头大汗,时不时用身上早已乌漆嘛黑的衣服擦擦汗,他很累,他甚至饿了就在垃圾堆里找别人扔下的坏的,吃剩下的食物吃。但他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没有能力啊,他只能靠这个生计。他满脸写着沧桑,岁月是把无情的刻刀,在他的额头间“画满伤痕”,那是他的皱纹啊,一层一层,一道一道,它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情如手足。

我以为我们再也不会再见面了,直到有一次,我和朋友们躲猫猫的时候,看见一条零零碎碎的小石块铺成的小路,出于好奇,我跟了过去,四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就是静的有点可怕,突然的,我看见上次那个拾荒的老人,原来他就住在这一块破旧的无人区里,而接下来的一幕,让我的内心猛地咯噔一下。只见他缓缓的推着一个小轮椅,而坐在上面的,也许是他的母亲吧,九十多岁的样子,白发苍苍,布满了皱纹,却让人看着很慈祥,有种很安详的感觉,老人拿着新鲜的食物在喂着他的母亲吃饭。而此刻,我激动的鸡皮疙瘩起一身,我的心继而在不断的悸动,我说不出话来,面对眼前的场景,我的脑海里不断的浮现出老人那天拾荒的样子,莫非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再看向他居住的小破屋里,废品堆积如山,也许这些是他唯一的资本了,这么多的东西,要捡多久才能达到这样的地步,而那条石子小路,又怎么不是老人一点一点铺出来,为了带母亲出来散步的。他对着母亲,像是在展示自己捡到的什么新奇小玩具,即使他也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在母亲面前,他却依然显得有股孩子气。

年近七旬,为了自己和母亲,义无反顾的去干活,拾荒,卖钱,生计,也许他自己用垃圾堆里捡来的食物应付自己饥饿的肚子,而面对母亲,他把他捡废品卖破烂的钱给母亲买上新鲜的食物,给母亲自己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这样的拾荒老人,有何不是我们时代的楷模,又怎能配不上英雄这个称号?这就是英雄!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八

要是你无事可做,就去德吉路拐弯处顿珠师傅的作坊里坐坐吧;要是你不想让自己闲下来,那就去作坊里当一名伙计。我的意思是,不管你有空儿没空儿,都可以到顿珠的皮货店里坐一坐。仅此而已。

一间不足十个平米的矮房子里,年轻的吾赞·次仁顿珠飞针走线,和他的三个徒弟睁眼做着看不出挣钱的手工皮具生意。皮匠们知道,这些东西做出来,好久没有人来看上一眼,墙上的饰件,有的已经挂在那许多年了,还在等着那个人进来,仿佛它们的主人已经在时间里走丢了,至今没有回来。

顿珠是这个祖传六代的皮匠家族中最后一位小皮匠。他十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手工皮艺,今年二十八岁,有个六岁的女儿和四岁的儿子。顿珠说,儿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当皮匠了,得让他好好念书,出去干点别的。顿珠说小时候他也不愿意做这个,父亲硬逼着他学,没办法。做皮子很累,也挣不着多少钱。他们家做了一百多年皮子,还待在这个破烂房子里,结婚都没盖一间新房子。

顿珠的父亲巴桑次仁也是十一二岁开始学手艺。那时候皮具生意要好一些,一年四季远道而来的牧民络绎不绝,父亲的师傅,也就是顿珠的祖父还为**大师打造过马鞍、马鞭和背袋。父亲络桑接掌皮店后,为**和住在宗里的贵族制作鞋帽服饰,一把剪刀一根针,养活了一家人,日子还算过得去。

他父亲说,祖宗给了我们一根针,就是让我们吃这口饭,我们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

皮匠把自己的年年月月缝进了皮子里,皮囊柔软,针细线长,穿过去,又引过来。这些看似简单却百年不变的手工活计,也许有一天,也许一念之差,便永远地在一间小屋子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顿珠说,再怎么着,也得把这个行当做到父亲那个年纪。他抚着下巴估算了一下,伸出四个手指,大概还要坚持四十年。四十年后,不知道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也不知道那时候,他是否会变得和父亲一样,即使自已当初不愿意做这个,却又逼迫着儿子接着这门拖累人的手艺。在寂寞而漫长的做活生涯里,一个人的想法保不准会渐渐变得和先人一样古怪——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世事如何繁华或者艰难,一个人总会在他一生的某一天,在一间暗淡、陈旧的屋子里,跟他远在时光那头的祖先,忽然想到了一起。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九

雨还在东一颗西一粒地下着,滴滴答答的声音像细碎的脚步,左一脚刚站在沙枣树梢上,右一步便又跃上了琉璃的屋檐。这一声急,那一声缓,这一声长,那一声短……这样的雨逢了黄昏,就像逢着一个最温款、最会拿捏火候的情人,轻纱遮面、欲说还休,把万家灯火的温暖都含在眼眸里。

她的背有些佝偻,苍老从骨子里渗出来,再一点点散发出去。我环视四周,看到草坪上有两个废弃的空瓶子,于是捡起来向她走去。她似乎没注意到我已站在她身旁,低头仍在翻找着,我轻唤了声“阿姨”,她抬头看着我,我接着说,这两个瓶子给您。未等她回答,我已将瓶子装进她身旁的塑料口袋,她对着我微微一笑,脸上的皱纹一齐扭动,像一朵盛开在秋天的葵花。她说,小姑娘,谢谢你,今天是我出来捡东西的第三天,所以还有些不好意思。我笑着说,没什么的阿姨,每一个通过自己双手劳动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在与她交谈中,我得知她的儿子在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中折断了脊椎,从此久卧病床。老两口就这一个独子,多年的积蓄都在给儿子治病的过程中消耗殆尽,无奈之下,她和老伴轮流出门捡拾废品,以获取微薄的收入。

她讲完了她的故事,跟我简单道别后,便提着袋子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我还在原地,看她离去的影子被一盏盏橘黄色的路灯拉长,而后消失在远处的暮色里。

高中拾荒老人范本篇十

相信大家对“拾荒老人”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而在一般人的眼中“拾荒老人”就是一个很穷的人,靠拾荒维生,但事实上,有些“拾荒老人”只是想要为社会大众服务而拾荒,而有些“拾荒老人”则是想要为下一代的子孙制造一个干净的环境,不管他们拾荒的理由是什么,都很值得我们敬佩。

有许多人认为“拾荒”是一件很肮脏、很不干净的事情,但是却没想到另一面,所有的拾荒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穷”,如果今天他们很有钱,就不会在拾荒了。

近代最有名的“拾荒老人”就是王贯英先生,他生于一九零六年,退伍后从四十九岁开始拾荒,他本身就没受过甚么教育,身上的钱也不多,于是他想要为贫穷家庭出生的儿童有读书的环境,后来他把拾荒所卖的钱拿来买书分赠给海内外各图书馆,据说他一生总共购买了六万多册的书籍赠送海内外一百一十多处,并且创立“贯英图书馆”,而他伟大的事迹,就因此而得到了现代武训:高风、义行的名称,成为现代的“拾荒兴学”,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过世享年九十岁,他所做的事,被政府看到了,所以将“贯英图书馆”,改名为“王贯英纪念图书馆”。在他身上,我学到了贫穷也可以行善,如果等到有钱后才行善,那就有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

在大家的眼中,垃圾是像沙子一样的那么微小,但是在拾荒老人的眼中,却是他们的经济来源,所以我们不能取笑他们穷,而是要包容他们、关怀他们,希望全天下的。拾荒老人都能够有致富的机会,这样就不用在拾荒,而且各式各样的行业都有许多意义存在,看到拾荒老人如此辛苦的工作着,却从来不曾放弃过,这样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希望我也能学习这样的态度,认真的生活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