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3:07:36 页码:8
最新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大全11篇)
2023-11-17 23:07:36    小编:ZTFB

回顾一段时间内的成长与收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写总结时,要注重形成层次清晰的结构,先总后分,先主要再次要,使得总结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读写总结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一

不知为什么,我现在总爱写与家乡味道相关联的文章,写了《大泽山的葡萄》《家乡的芹菜》《遥想邻居枣红时》《落苹果》《出姜》……这些不都是家乡的味道吗?写着,写着,不想“小巫遇见大巫”了,这不,时逢金秋十月,在收获的季风缓缓飘来的今天,“首届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在家乡开幕了,骤然开启了舌尖上的盛宴。我和妻乘兴驾车驶到了养生美食文化节现场,感受到了另一番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若想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食在平度”,这个词儿已成了媒体和家乡人的惯用语,并将它赋予了品牌内涵:“食在平度”是根植平度市深厚的饮食、食养文化,发挥平度现代农业优势,打造以“美食+食材、美食+食养、美食+旅游”为特色,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旨在为游客营造全地域、全时空、全身心的旅游体验。

家乡的味道究竟如何,媒体的朋友替我说了:“真正的养生美食需要时空的历练,需要地水的滋养,需要文化的积淀,需要人心的浸润。当一个全国性的盛会聚焦于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们知道,这里的美食已通过了历史的考验,具备了文化的内涵,并必定在这一次盛会中得以升腾。”

首届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在家乡拉开序幕后,尚街、凯莱美食街、中杰品牌餐饮和同和老街等四处美食部落同时开张,各个美食部落现场都是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精彩纷呈,处处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煞是好看。我看到,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我在想,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这场独特的盛会中,将会感受到什么是美味,什么是盛宴,什么是健康……我把目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品牌,映入眼帘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平度特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撩拨着味蕾,触动着思绪。让我又在这个宏大场面全方位体验了十八种“地标牌”家乡味道,着实过了一把瘾。

打头阵的就是“大泽山葡萄”,大泽山葡萄种植有2100多年的历史,从唐太宗李世民给赐名“狮子眼”开始,一直成为中国皇家贡品;接下来就是“平度牛肉”,它代表的战国时期流传至今的齐国人民机智勇敢的“火牛”精神成为佳话;“马家沟芹菜”也不示弱,马家沟芹菜种子曾于搭乘“神舟七号”遨游太空,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享有这一声誉的还有大黄埠樱桃、西红柿、西瓜,都打入了国内外市场。还有店子秋桃、蟠桃大姜、平度大花生、姜家埠大葱、洪兰菠菜、旧店苹果、云山大樱桃……这些家乡味道都曾飘香全国,享誉世界。观赏着、品尝着这些家乡味道,内心深处生发出无限感慨:“家乡味道真多、真浓,过去真没感受到这么多。”

在养生美食文化节现场,我还感受到了家乡“十全十美”的味道,那就是“十大名吃”和“十大名菜”。先说“十大名吃”吧,有:店子火烧、南村煎包、大田豆腐、同和巧面、腊杆子烧鸡、旧店水煮肉、新和葱花酱、开花馒头、园中方大蒜水饺、手撕牛肉。这些我过去大都吃过,却没有今天这么齐全,确实让我大饱了眼福。

“十大名菜”可就不同了,我吃过的少,没吃过的多,这更感到新鲜。有:平度热拌凉、新河开凌梭、茶山香猪、冲天牛排、花椒鸡、年猪丸子、扒猪脸、祁红熏蹄、秀水牛仔骨、养生南瓜等。这些不仅让您吃着有胃口,而且道道菜有典故。

就说那有着浓郁地道风味的家乡名菜“平度热拌凉”吧:相传朱毛古城有一孝子擅长烹调技艺,以此为业奉养母亲。眼见着老母亲日渐年老体衰,忧心如焚,整天为老母亲的身体担心。时至夏日,想到老母亲最爱吃新鲜蔬菜,就选了最新鲜的西红柿、黄瓜,加入蛋饼、凉粉卷,用麻酱拌匀又怕菜凉,伤脾胃,就炒了一些细嫩的肉丝中和菜的凉性,端给老母亲。老母亲一看这五颜六色的菜就有了食欲,便问儿子:“这是什么菜?”孝子随口说道:“热拌凉。”老母亲没听说过这个菜,知道是儿子特为自己做的,尝了尝,感到特别好吃,就叮嘱儿子说:“多做些这个菜,让更多的老人享用美味。”孝子遵母命,精心制作,上市销售,成为平度市一道畅销不衰的菜品。家乡一句俗话几乎家喻户晓,就是:“热拌凉,不用尝。”就是对这道菜的最好诠释。

“冲天牛排”更有历史的传说:战国时,燕昭王伐齐,派兵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只剩即墨、莒城未攻下。公元前279年,在攻即墨城时,即墨城守军知道田单是位足智多谋的勇士,公推他为守城大将军。田单把城里一千多头牛收集起来,给它们披上五彩龙纹衣,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牛尾上束好灌满油脂的干芦苇,再沿城墙根凿透了几十个大洞穴。田单选了一个漆黑的夜间,一声令下,将牛尾一起点燃,从凿透的洞穴中把牛放出,“五千壮士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从睡梦中惊醒,见一大群五彩怪兽,吓得四处逃窜。被“火牛”踢死的、被齐兵砍死的若干。田单又乘胜追击,全部攻下了城邑。打了胜仗后,老百姓杀了一头牛,将牛肉烤熟,放上一些佐料,送来庆贺,田单很喜欢这种做法,故取名为:“冲天牛排”,这个菜在家乡广为流传。眼里观赏着这道家乡名菜,我心里想起了多年前在家乡发生的“田单火牛阵”的故事,这道菜让我的思绪跨越了2000多年的时空,虽说“田单火牛阵”的故事已远去,家乡名菜却延续着它的历史。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家乡的味道一出名,就打造出了“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品牌,有了这张“名片”,就引来了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美味名吃,置身于养生美食文化节现场,我见到了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国内外名吃,真是见了大世面了。在这里,我观赏到了“泰国花枝烧”“澳大利亚深海章鱼脚”“印度小吃”“朝鲜打糕”“马来西亚娘惹”“意大利鲜果汁”“巴西烤肉”“欧洲薯条王”“波尼亚无淀粉烤肠”……我还观赏到了“台湾上奉茗茶”“台湾鱼豆腐”“香港十二道风味”……还有“老汤老味老北京”“天津狗不理包子”“长沙大香肠”“彩云之南桂花糕”“重庆酸辣粉”“梅城之恋”“广东水晶虾饺”“一带一路蟹黄虾球”“武汉热干面”“常熟叫化鸡”“海南屏东椰奶”……这些早已使我应接不暇。

我驻足在“巴西烤肉馆”,只见巴西小伙在娴熟地烤着肉串,我把镜头对准了他,并“哎”了一声,巴西小伙转过头来,并报以会心地微笑,我不失时机地“咔嚓、咔嚓”频频地按动着快门,接着就招徕了许多买“巴西烤肉”,使他的生意火爆起来,我也乘兴买了几串“巴西烤肉”,细细品味,烤肉鲜嫩,美味可口、口舌生香;在“朝鲜馆”前,我见一朝鲜或是中国小伙正在抡着大木锤敲打“朝鲜打糕”,我从各个不同角度拍了他在家乡敲打糕的生动画面,这是平日里所看不到的异国风采;在“常熟叫化鸡”馆前,“叫化鸡”这三个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便买了花40元钱买了一只,回家品尝味道不错,顺手拿起纸兜一看,啊?原来还是江南一绝,叫“洪七公叫化鸡”,再看一侧,还有《洪七公叫化鸡典故》,妻接过去一看,就念了起来:“南宋末年,江南名士—丐帮帮主洪七公行走江湖,饥寒交迫之际,偶得一只农家鸡,随以荷叶、黄泥裹而烧之,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去黄泥荷叶食之,奇香无比,皮酥香嫩,回味悠长,余味无穷,真乃人间美味佳肴……八百多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咀嚼着“洪七公叫化鸡”,我的思绪也是余味无穷。

参观“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归来,我在想,乘“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引来的这些品牌名吃,一旦“落户”平度,这不就使家乡的味道不断发扬光大,更多元化了,也就成了家乡的味道了,家乡的味道在变,在发展。待明年,不,待将来,家乡的味道将会更丰足、更美好!

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家乡的味道,那是与众不同的味道。而我的家乡的味道,既融进了历史,又融入了世界各地的味道,使家乡的味道味更浓,情更深。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二

很早的时候,就很想把一些记忆详细地写下来。时光匆匆而过。也常常会去想念已在记忆中远离的那些微笑,还有那些有着阳光味道的人、事或者地方。我也不知是什么,什么样的举动才能让这些记忆越来越清晰,一再地想保鲜那份温暖,担心时光中尘世的灰侵蚀灵魂的东西太多,像潮水一样,在岁月中不断地淹没和扑打。有时,会感到一种沉重的窒息,想着让自己于阳光之下,放肆呼吸。

喜欢在电视上看旅游节目——《走遍中国》,那木笛的声音,显出它独有的孤独和苍凉。空旷的沙漠,灵秀山水,还有那厚底布鞋及沉重的脚步,独行,便成了一种高大与宽厚的影子。会在镜头转换的刹那,有了一种体会,这是可以让心发凉及灼热并存的感受。

2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有一座天台山。成年后的我,已很少去了。许是缘于对故乡的一种不能割舍的情怀,那日的清晨,与友人,重踏旧地。踏入那有着几百年岁月的古道,青苔深浅处,无不透出那厚重的苍桑。

那是我们村人敬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佛地。便也想起,小时候,和曾祖母及奶奶,挑着供品,带着欣喜与雀跃,一摇一蹦,朝那村中的圣地走去。庙里供着慧真祖师。乡亲们于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或十五,都会如我们家这般,忙于向那个方向走去,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对,都祈求祖师保佑平安。

六月是热闹的,庙里伙食时时供应,无须交费。清凉的风,祥和的气氛,有些远近闻名的乡人也在这个时候相聚于此,于是,有久未见面的旧友,亲戚,便也聚于此,这里也成了相聚相见之地。也有人带着心愿来求,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旧俗“圆梦”,如若你有心愿,便可以六月在这一月的某一天,大多人选在初一和十五两天,来这里睡个小觉,眯上一小会,在要去睡之前,必在祖师面前点香说原由,求祖师赐梦。

这时,安然睡去,便会在浅睡时收获一个梦。醒来,便可找这里的和尚解梦,便是你求愿之答案,好坏皆在其中。这一旧俗,从最初一直延续至今,仍有人津津于此。小时候,我也随大家去求梦,睡一觉起来,竟无梦可解,许是山风清静,成全我一梦了无痕了。

如今,庙宇仍在,去的人越来越少了。在不久的将来,不知这里会不会被现在的文明所湮灭。与友人,一阶阶地走,喜极那种起落艰难和空洞。于临高处,高声喊起。听那脆脆的回声,也可以在寂静之外,回忆,向往。

到达山顶,走过庙宇,拜过祖师,便安心行走。在山风中沉默,山外繁华浮世,山里,却是这般寂静。世事在改变,山里的一草一木却是那么淡定长成。如今想来,有多少人,能够了安于现状淡然尘世。我亦是不能的。五月间,是这里杜鹃花盛开的时节,满山的红,满山的纯粹,它们不被打扰地开放着,那么含蓄又那般张扬。

山风吹过,微凉,整个山谷的花,在对风的方向摇晃着,这时,如果你能趕在清晨到达山顶,那么在云海之下,在云雾之中,赏杜鹃,别有一番唯美与大气之感,这种宽阔与婉约并存的.时候,是最震撼的。那是一种尘世之外的缘份的,是能把你的视角震出眼泪来的。

在我还感在为此感慨之时,便也知,眼前的美景是无法拥有的。

3

在如今离乡多年的时光中,许多的感受轮回着,从最初回到虚无。在小城里游荡时,夹在陌生人之中,体会着它繁华的气息。也会在某个休闲室里,挑一个靠窗的位置,与好友相对而栖。坐在温暖的阳光中,凝望窗外,看尘烟和风情,在这样的安静里,便似乎也是快乐的,这种感觉没有停息。时光,也在我在一想一望间慢慢更替。

也就在这个当口,想起曾祖母和奶奶,在阳光下纳鞋的场景。小时候的鞋都是大人们做的布鞋。春耕农忙,夏日炎热。这两个季节,是家里人忙于生计的时候,到了秋天,便匆忙收割。待到鸟飞尽,粮满仓时,老人们便有闲下来的时候,说休息,是谈不上的。大约在十月初开始,家里的女人们便忙碌起来,忙于做鞋,也忙于做些地瓜丝及干菜了,这时候,家中的女人们也叫着休息了,男人们便是去走家串户,喝茶或是喝点小酒。

曾祖母会在霜天晓角时,起来洗被子,还用米浆过一遍,等到太阳出来时,便晾于竹竿上。等到临近停晚时,便收起放于大大的竹筵中,这时的被单是硬而香的,曾祖母仔细铺开来,把被芯放上,再放上彩被,便这样,从一个角斜着三角缝起,四个角必是斜角相对的,才能让被子平整起来。这时,我便会躺于她刚铺好的被单子,那香味,如今依然那么清晰。

我最喜欢这个时候的家里,有着太阳的味道。清早的时候,家人们便铺开大大的笸箕,再把要晒的东西铺平。然后,母亲把不用的布头,一层层地粘起,曾祖母便用它比着鞋样,剪出大大小小的鞋帮子毛料来。奶姐便木锤子,使劲拍打它们,让其结实。就这样,一步步做着。我们小孩子,在那们时候是最快乐的。可以在阳光下,听家常,听曾祖母那细腻甜美的山歌:对面山林,一朵花哟,阿哥走路,别回头咯。唱着,听着,笑着。

阳光下,曾祖母的脚边,猫懒懒地躺着,猫的身边,便是菜干了,地瓜丝在竹架上面,从密到脆。女人们,拿起针线,纳着鞋底了。等过年时,便有了一双双新的鞋穿在我们的脚上,温暖舒适。时间就这样走着。中午的时候,母亲去准备一家人的饭菜,父亲与祖父偶尔在亲友家;在只有女人和孩子的时候,母亲也就不那么精致煮菜,端上来的只有芥菜与笋干,加上一两个蛋。我们的影子从长到短再到长,从斜到直,再到斜。到傍晚时分,母亲去煮晚饭,奶奶摘菜,曾祖母便会拿来竹框,收聚这些着有太阳味道的菜干和地瓜丝。我们便随时捧起一把地瓜丝放于口中,使劲嚼起来,嚼着它那有着太阳味道地瓜丝,嘻笑不已。

4

在每年冬天的最后日子,也会随老人们去还愿,去庙宇,去大树下。那是村头的大树石壁上,那里人们供着一尊村上古老的一个老人。人们都说,在那里求字,对于仕途和财气灵验最有神的。老人们便每年的年头必去求,为孩子亦为男人,为家里,到年底,便一个一个还愿了。

其实,那个石壁上,并没看到像,只是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姓付的人家和一个张姓人家,都去学了佛法,回来便看谁佛法精通,便也斗起法来。后来,张姓人家被付姓薰了黑脸,便气不过来,把付姓人家赶到这个林子的石壁洞,因为后来斗法,付姓输了,便不敢再出来。后来,村人便时时来祭拜,也便有神灵起来。老人虔诚膜拜,我们都在嬉笑,老人们便小声吆喝。我们便也要跪下,感谢一年来的保佑平安与发达。

这时候,我最喜欢便是这里的清静了。坐在小溪边的石头,看小鱼游过,看石螺缓动,便也会拾起几颗彩石来。带回家,放在玻璃瓶中,时时打量。

再后来的日子,大家们便忙于过年。除尘,蒸年糕,祭祖,备年货,送年礼。新衣服也在纳鞋子其间,一一做好,放整。等着正月初一那一日,我们再穿上,于是,我们便天天盼着过年,天天去看看新衣,看它们会不会长出翅膀,飞于梦中,穿于身上。

5

曾祖母喜欢苦楝,常用它煮水,然后在夏季,擦我们的身子。它对于夏日常会有一些小皮肤病的人是最好的一种疗法。即使,我们没有得什么皮肤病,曾祖母也会在适合的时候,为我们擦拭。我极喜欢这种青草那微苦更有些涩的味道。

曾祖母常常会对我们说,它欢喜温暖湿润,所以它无所不至。远离原生的南越乐土,因着本性的执着,贪婪着险象环生的燕北温湿。隆冬的一场风雨,萧了华叶,烂了虬枝,枯了柔心。

曾祖母说话是诗意的,现在想来,她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安然,亦是可以吟唱的。我想,如果她能够年轻,她会是最好的诗人了。曾祖母,执着,几乎是固执地种植苦楝,采摘苦楝,晒干,收起。用她特有的利索,把它们收藏,如今,已无人再种再摘了。

苦楝,我贪恋它那一树芳华,狂热那一树粉紫,它不惜以苦为冠来珍视一树花开后的果实。索冬枝头,苦楝丧失所有,只余一树褪却光鲜的孤果。它们不再光泽,面容憔悴,悬在枝头。四面厉风,扯开道道裂口,乌黑干皱的皮向外打卷,袒露风侵霜袭的褐黄肌肤。

它们傲然,它们不语,它们已爱上这样的纠缠,它们知道它们的期盼。春风划破浮冰的障,入土为歇,扎根发芽。即使春不再来,即使土壤不再恬沃,这处隐痛也已漫过了一季的爱恋。

自此不再侵占谁的半点春光,它自知一已的天命与操守。想象着它的茫然神伤是自然的恩慈,微渺期待是天定的宿命。它从此无意季节变迁,再不理睬春的召呼。执意蜷缩在命运的冻土,安然的遭受侵蚀、腐化、消逝。它把一丸命定的苦,栽植进土地的脉络里,以粉身碎骨的姿势,笑看谁的灿若桃花。

苦楝,落叶大乔木。春暖花开时,请微笑享用,自此,再无人侵拢。它干直立,树冠伞形。细色泽,叶绿色,花开粉紫色。冬季落叶。阳性植物。需强光。耐热、稍耐寒、耐瘠、耐风、耐碱,大树移前需断根处理。我的曾祖母,何不是如此呢。苦楝,落叶大乔木。已无人再栽种它。

6

8岁的时候,我得到一份礼物,一盆太阳花。那个夏天,金送来的时候,花开得非常艳。放在我后院的木架上。以后的日子,我便每天去看它。那个时日,放学时,便飞跑,我不知我能给太阳花什么,只是想着回去看它,一颗心在跑的时候跳得疼痛。我不分时间的给它浇水,它在我能触到的视角中,依然艳丽。我爱惜地用手轻轻抚摸,像婴儿一样,纯洁,无邪。我常常凝望着它,用我那纯粹的心。二个星期后,它突然发黄,我心慌得连忙给它更多的水。我以为,这是最有力量的方法。金对我说,你给它浇太多的水了,太阳花,不必这么细心的,随便养就是了。

我,手足无措地看着金。将信将疑。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再天天浇水,花还是慢慢枯萎,叶子渐渐干枯。金叹息一声,你是不分时间浇它的,太阳灼热时,你不能还浇呢。我才明白,这是我的罪过,这般美丽,便在我太过无知的呵护下,悄然消逝。

我把那盆花干枯的太阳花捧回金的住处,说,救活它吧。泪流满面。再不看它一眼,飞跑出去。金说,你真的不要它吗?是的,我承担不起这责任哩。还是断了好。太阳花又回到它原来的地方,我偶尔去看它。看它的花瓣慢慢飘落,叶子也随之而落。也看它在金的呵护下,悄悄长出新芽,然后,又开起花来。

金说,还送你。我摇头拒绝,她吃惊着说,你真残忍。我亦不知如何答她,现在想来,太深刻的感情,只能让我选择逃离吧。甚至以为再无更多的勇气去承担那份责任来。那时的天真与单纯,不明白,有些时候,爱一样东西并不是一味地呵护,亦不是逃离能割舍的。现在如此寂静的内心才能够明白。

人生中,我会去许多的地方,会认识更多的人。去过的地方,邂逅的人,遭遇的事,看过的风景。所有的每个细节,每个美丽的点滴,都值得我如此用心去拾起,去回忆,或完整或残缺,往事在时间里没有褪色,亦没有时间鲜活。

曾经有过的繁华和显赫,在时光中,如过眼云烟,抹掉了的酒香,亦有着它沧桑的味道。暗淡了一些失缺,也覆盖了许多尘锐。所有挣扎过的灵魂,都值得我去回忆,去尊重。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三

斗转星移,岁月转匆匆,时光宛如一双无形的手将我从童年的温梦里抛出,游荡在这色彩缤纷的世界数十载,却无法驱散那个被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童年――无尽的眷恋。

我出生在一个被自己称之为‘寒烟山庄’里,祖父是45年入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人家曾为革命立过汗马功劳,在村里可以说是德高望众。祖母那时曾做乡里的妇联工作,父亲那时在政府机关工作,母亲那时是乡村的音乐教师。家里的气氛也算是温馨详和。童年时,我与家人相处的日子不多,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对于家里的记忆不多,儿时觉得家里象个闹市,整天乱哄哄的,上至县政府的领导,下至村中的百姓都是家里的常客。乡邻里一遇到困难总是来家里找爷爷奶奶,经常看到他们哭哭涕涕的来,高高兴兴、千恩万谢的走,他们缺衣少穿时,豁达的长辈们总是用家里的粮食衣物接济他们。政府机关的领导经常来乡下视察,他们喜欢来我家,家里成了他们办公的落脚点。记忆中,童年家里很少有清净的时候,我极不喜欢家里的那份热闹。

童年时,祖父母好象不太喜欢我,因为我是家里的次女,是个女孩。爷爷奶奶特别喜欢男孩,很想要个孙子。所以我的到来很是让他们失望,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自己是个非常不受待见的人。但是还好,爸爸妈妈还是特别的爱我。

儿时的我体质很弱,爱生病,时常处在病魔的痛苦煎熬中。性格有点孤僻,不爱说话。祖父母老是觉得我一点生气都没有。记得祖父经常说:“这孩子整天一句话都没有,长大做媳妇给人家还不得受气呀。”我那时总是在心里“哼”了一声,头扬起来转身就走。其实,我也不喜欢祖父母的性格,整天是大嗓门,说话跟敲锣一样响,但乡邻还是很拥戴他们的,跟祖父母说话都是毕恭毕敬的。那时候就觉得他们特别‘怕’祖父母。后来我知道那不叫‘怕’是一种敬畏。祖父母在为人处事上还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的,这一点我不能否认。童年时我与祖父母的不和谐大概也是出自我与他们性格截然不同的缘故吧?我具有安静的性格,也喜欢宁静的生活。那时除了祖父母,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很喜欢我,他们当中有好多人曾经要我做他们的女儿,尽管父亲知道他们的条件要比我家优越得多,我跟随他们也一定会很幸福,可一向最偏爱我的父母,考虑再三终没有舍弃我。我很感激父亲的这一决定。

我真切的记得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病得很重,不得不休学,那天刚好外公来我家,看着瘦弱的我埋怨母亲,这个环境怎么能让孩子养好身体,我把她带走。那天外公真的把我带走了,没有争取家里的同意。

不久,三表姐返城工作了,家里又陷入别样的宁静。外婆常常带我到大门口,她左手拄着拐杖,右手遮在额前挡住光线,一双缠过足的小脚成外八字的站着,仰着头远眺那唯一一条归乡的羊肠小路,每当有一个人影晃动,外婆便喊我:“月儿快看!那个人是谁?”。每次当我告诉她是她的血脉亲人时,她总是表现得那样的欣喜若狂:“去,快接接去。”当我告诉她是陌生人时,,她又显得那么失望。每天陪着外婆那么迫切的‘望’已成了我的习惯,也成了我的负担,我是多么不忍心说出‘不’字啊,可是天生不会说谎的我又怎么能否定事实,圆外婆的梦啊!也只能感伤的望着外婆的表情变化。后来外婆病倒了,外婆就靠在屋子里的橱窗下张望。累了就坐在病床上为我缝毽子。我知道外婆的习惯,在心情不舒畅的时候总是喜欢踱着步在屋子里来回走动,或者忙点什么分散注意力麻痹自己的心情。现在走不动了,一方面也是用为我缝毽子来打发心里的痛吧?外婆给我缝了好多好多的毽子。外婆说:“月儿留个纪念吧,外婆的时日不多了,以后没有机会再给你做了”。外婆心灵手巧,每一个毽子做得都很漂亮,令同学们羡慕不已,我每次在校园里拿着它玩时,心里既高兴又恐惧,害怕外婆哪一天丢下我‘走了’。就在那一年暑假里,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外婆悄无声息的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了我。那天下着小雨。大概是老天也为善良的外婆落泪了。

外婆临终前她的儿女都赶回来了,但谁和她说话她都不回答,大人们说外婆神智不清了。我走过去轻轻的在外婆的耳边说:“外婆是我啊,您听到了吗?”外婆睁开眼睛微笑着看着我:“月-儿-不要哭啊”。“妈妈让我回家去”。“那你回家看看吧,以后再回来陪你的外公。”外婆最后那微弱亲切的声音连同她的微笑让我至今都无法忘怀。长辈们都很诧异,妈妈是神智不清吗?妈妈是那么喜欢这个小家伙啊!其实我那时也清楚得很,外婆并不是神智不清啊!我陪她度过那么许许多多盼望得望眼欲穿的岁月,我怎么能够不了解外婆孤寂的心呢。此时那一声声妈妈、妈妈的呼唤,外婆的心里一定很痛很痛......但我不知道此时外婆是否把那颗穿越万水千山的眼睛和一颗思儿的灵魂从遥远的他乡收将回来呢?我想长辈们是不会了解的。因为他们还不曾体会过,虽然他们经常寄钱回来,但外婆在乎的不是钱啊!钱买不了她对儿女的思念啊!

外婆带着一颗被离别的风撕碎了的心孤寂的离开了。外婆走后我的心里空荡荡的,脑海里永远留下了那段犹如石雕的外婆的记忆,仿佛外婆依然屹立在门前的风雨中眺望着那条期待不完长长的归乡路。我曾经天真的问妈妈,人为什么会死啊,外婆死后去了哪里?母亲说外婆没有死,她去了另一个世界‘天堂’里‘享福’去了。外婆去了天堂?我的脑海里划了许许多多的问号,眼睛不自觉的望向了西方的天空。那是外婆走时人们抬着她去的.方向。我曾经傻傻的企图看到天堂里外婆的身影、、、、、、。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外公一起度过,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哭,那晚外公喝了很多酒,他说外婆没有和他过多少好日子,外公十二岁就娶了外婆,外婆大他六岁,外公伤心的讲起了他们的故事。每当外公伤心时我都缠着他讲故事,什么扬家将,朱卖辰休妻等。讲完故事外公总是给我唱上一段京剧。我也时常给外公唱歌、讲故事、朗颂课文。我想办法让外公开心。外公渐渐的从悲伤中走出来,对我更是百般的呵护。

记得在炎热的夏季,有几次上课时,外公买了几块冰糕给我送来,老师见到外公手里拿着冰糕在外面等,破例让我吃。老师说:“快吃吧不然会化了”。晚上放学我总是叮嘱外公以后不要送,再送我也不吃我会扔掉。我威胁起外公来。外公说:好好不送了,以后我每天给你两元钱你自己买可以吧?我们就这样达成了协议。外公说到做到,每天给我两元钱,其实我不拿钱也可以了,每天外公都给我买很多的食品、水果之类带着,那时食品店里的食品我基本都吃过了,也吃腻了。我比较爱吃小黄瓜,他早晨会给我摘两条嫩嫩的装在我的书包里带着。严冬里外公也给我买来带着。不管吃什么我吃腻了就扔在一边不要了。外公总是说这孩子这是吃过福了。

童年里我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那一次我和同桌因为座位吵架,同桌是一个男生,坐位总是多占一半,时常挤到我,我让点他就挤过来一点。我不想让他碰到我。于是我便在坐位的中间划了一个记号,以示他以后不要过这个界限。可他总是有意过界,那一次他把我的文具盒碰到地上,我的笔都摔断了。我冲同桌喊:“你可真可恶,干什么老过界啊?快把我的文具盒给我捡起来”。“不捡,就是不给你捡。你能怎么样。”我气愤至极,拿起他的文具盒扔向窗外,把他的本子也扔到地上。同桌对我说:“我现在不理你,等放学的”。“放学又能怎么样啊?以为我会怕你?”

放学时他居然伙同几个男同学拦截我回家的路口,他们手拉手做个圆圈状把我围在中间:“喂!你是哪来的黄毛丫头敢在我们的地盘撒野?今天的事给哥们道个歉吧!不然不让你回家,看见那个池塘没有,要不然给你扔进那个池塘里喂鱼吃。”一向心高气傲的我怎么可能给他道歉。“是你错了,你该给我道歉才对。”我们对峙很久互不相让,天快黑了,我象疯了一样冲过去,在他的手上狠命的咬了一口,冲出了重围跑回家。外公问我:“去哪玩了?怎么才回来?”我委屈得一下扑到外公的怀里大哭起来,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外公带着我本想找他的家长谈谈,让他们告诉孩子不要招惹我,谁知道还没等外公张口,他竟然骂了外公一句。外公是个火暴脾气的人哪吃这个,外公当着他们家长的面打了男孩两下。晚上男孩的母亲找了来,告诉外公他的孩子有点头晕。外公说:“孩子劫道,还骂人,你们教育不好我替你们教育。我打了他的屁股几下你竟说他头晕,你想敲诈我不是?那好啊!我连你这个混蛋一起打,打死你们给你偿命去。”外公拿起扁担向她打过去。那个家长吓得一瘤烟跑了。

事后母亲知道了这事责备了我:“你以后不要谁碰一下就针扎的似的,也不要什么事都告诉外公,他的脾气不好,你不要惹事,你外公一世的声明差点毁在你手里。”是啊,外公也算是一个有名望的人,解放初期外公是一个区党委书记,外公读过私塾,为人正直善良,是一个爱憎分明、有思想有见地、敢想敢做的一个人。由于他的直性子得罪了一些人,也由于家庭成分不太好,文革期间外公被批斗,也被抄了家。屋里屋外挖地三尺。**过后还是父亲给外公平反昭雪的。

在刚解放后的那个年代外公就主张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种植果树。发展富业,他常指着家乡被树木环绕的山庄自豪的告诉我那些都是他带领百姓栽种的。某些荒山也都成了绿地。外公为家乡的建设做过很大的贡献。童年时,我听到外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眼里揉不进沙子,什么事都别想瞒过我的眼睛。”其实外公本身就是睿智,豁达的人。深得百姓的爱戴。可为了我让外公一世的英明有了一个小瑕疵。

外公说过不能忍受我受半点委屈,见不得我的眼泪。我的童年倾注着外公全部的爱。

那件事之后我再也不敢招惹外公,受了委屈也不敢告诉外公。我做错了事惹外公不高兴了,就拼命的吃饭惩罚自己。然后告诉他我吃撑了。外公看着我的吃相总是破涕一笑。因为我平时不爱吃饭、挑剔的很。吃饭总是敷衍着外公吃一点。每次我用这招都灵验。

童年时我的玩伴不多,外公家住在村子的最前面,门前是大大的草坪,周围种满了杨柳,草坪前面是沙滩,沙滩的前面有一条由西流向东的小河,河水很清也很浅,我常常在这条小河里抓鱼,但我不敢下河,我捉鱼时都是人站在岸上用一个小罩捞,累了一个人躺在沙滩的大树底下歇息一会,望望蓝天和满天的白云,一个人饶有兴趣的生活在属于我的世界里。这片小天地是外公外婆认可的,因为这片天地离不开他们的视线,他们坐在屋子里也能看到我。

外公家的附近没有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一条街上的蓉姨和后院的香姨偶尔会成为我的玩伴,她们都有智力障碍,实际他们的年龄大概和妈妈差不多大。有时和她们说说话。在我看来他们也很可爱,外公偶尔外出,蓉姨常常来给我做伴,还经常给我带一些她做的玉米饼和煮土豆给我吃,蓉姨做得还真好吃,后来蓉姨嫁人走了,我还真有点想她。我至今还想她的玉米饼和煮土豆呢。后来我让外公给我做,家里没有玉米面外公就用白面给我做,味道差极了。瞧,他们虽有智力的缺憾,却也有可爱的一面。这一点我绝对服从父亲的教导:“其实人各有优点。父亲告戒我,不要拿别人生理上的缺憾取笑、中伤他们,不要给他们残缺的心灵雪上加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你会很开心。你尊重他们,他们也同样尊重你。”与他们相处的日子让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与人交往多了一份亲和力。不管对方如何,我都能欣然接受、容纳他们。虽然我不善于交际也不喜欢交际。

就在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外公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外公安心的闭上眼睛。他的愿望是我能走出那个大山,有一份安定清净的工作,他觉得体弱多病的我不适合务农。他的愿望实现了。就在我领到第一个月的薪水时,我跑遍了这个小城的食品店为外公买他最爱喝的杨梅露,却怎么都没能买到,只好买了类似的果汁、饮料。我把这些和着余下的薪水钱一并送给外公,就匆匆的赶回单位。也不知道外公把饮料喝完了没有。喜不喜欢。就在那晚外公走了,我却没有陪在他的身边,我哭着赶回家,扑向外公,想掀起他的蒙头布看外公最后一眼。被母亲一把抱住,母亲制止了我。那一刻注定外公留给我对他太多太多的遗憾跟懊悔、、、、、、。

讲也讲不完的童年故事啊,令我此生难以忘却,如今外公、外婆虽然都早已离开了我,去了天堂,可我却时时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的爱不曾离开过我,冥冥中他们在庇护着我。而我会在月儿挂上树梢的那一刻对着月儿说:“外公外婆你们还好吗?过去我的幸福建立在你们艰辛的付出,现在你们的月儿长大了,她非常非常想念你们,很想很想偿还你们的爱!外公、外婆你们为什么不留给我机会此时,我多么多么希望苍天能给我机会!!!然一切又有可能吗?我不断的问自己。此生,我将永远无法报答外公外婆养育深恩,我将终身遗憾!!!

再见了外公外婆!!!再见了我的童年!!!我告别了他们,可我告别不了我的泪水!!!

于此。我再不想将这份童年的遗憾搁浅在记忆的沙滩折磨自己,就让这份记忆合着泪流在笔端分享与你,或许能警醒到你!岁月在轮回,我们的母亲也渐渐的老了,别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让覆辙重蹈!!!别让这样的故事变成自己!!!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四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那时候的我们天真,无邪,如今已渐渐的被成熟稳重所替代。时代的步伐,匆忙的脚步,工作的无形压力,也许会让你,无暇回忆当年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掀开童年的帷幕,回忆童年。

小时候的.快乐不是一首童年能表达清楚的,因为有太多的快乐,太多的美好。

在这里简单回忆几个童年的游戏。记得小时候喜欢玩过家家,随便找一块大石头,这就是菜板?灶台。随手采集些青草,用小刀模仿着大人的模样,切成一块块,捻起泥土和沙粒,一道美味的小菜变可以上桌。

随着一点点长大,我们不再局限,便丢弃了“饭碗”,不再玩过家家。那时候家里人都给缝制沙袋,缝制的很精致,里面放满了玉米粒。快乐延续,踢沙袋,扔沙袋。几个人围在一起,比赛看看谁踢的多,花样玩的多。扔沙袋则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的,两个站两端,有在中间左右躲闪的,沙袋击中谁,谁这一局就算输了。当时玩这个,记得汗水都湿透了衣服,也不会觉得有一点累。

木头人跟捉迷藏也是玩的比较多的。木头人,顾名思义,就是要想木头那样,不能动,不能笑,不能露出大白牙。往往我们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因为对面的伙伴,会故意逗你,让你犯规,好刮你的鼻子。捉迷藏,在我们这里叫藏猫猫。石头剪刀布最后输掉的那个,会负责去寻找藏安全的伙伴。这个游戏,有时候很简单,有的时候很难,只要你肯动脑筋,就会很容易的找到他们,反之要找很久。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掀起了两股热潮。一股是男孩子,他们都是几个人聚在一起,聚精会神的蹲在地上,要问他们在做什么。当然不是斗蛐蛐了,他们在玩玻璃球,一个个小小的玻璃球,再他们的手中放佛有了灵性。女孩子则是喜欢跳皮筋,两个女孩用腿在两边撑起,两个在中间跳,由简单到困难,层层升级就要看女孩子的身法了。

玩冰棍,不知道这个游戏大家有没有玩过。我们家附近有个集市,离我们家又比较近。集市上琳琅满目,穿的吃的用的玩的样样都有。夏天的时候集市上人来人往。天热的时候免不了要吃上一直冰棍来降暑。那时候,大人给的零花钱不多,没有多余的钱来买冰棍吃。下午放学之后,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跑到集市上去捡别人丢掉的冰棍棒。那个时候集市上一个人也没有了,捡到之后,把所有冰棍棒向上一抛,到地上之后在不碰到别的冰棍棒的前提下,再一一把他们捡起。直到最后一根冰棍棒被捡起,看看谁手里的棒子多,就是谁赢。

童年不一定重样,也许你的童年跟我的童年不一样,可我相信,我们愉快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纯真,一样的无忧无虑。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五

我过了五十几年,好像对过年还是那么向往,因为这里面有青春的记忆,还有那乡情亲情友情的过往。

回家过年,是人一年中最愉悦的时光。今年又要过年了,思乡的愁绪逐渐漫延开来,如施了肥的野草正在疯长。

据记载,过年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也许最初它真正的意义并非如此,但过年的雏形已出现却毋庸置疑。历经几千年的延续,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雄厚基础。

如果你走在街面上,人们都在攀谈着年气,诉说自己一年的生活。人们放肆的笑着,预示新年就要来了。在礼品店中人来人往,穿梭着。不时走过一个为了新年而来的外国友人,除了有一点点新奇外,感觉更多的是中国已走向了世界。不止我们为圣诞节而张灯结彩,外国人们也在体验着中国过年的氛围。

年轻时的我不了解乡愁,更没读懂过乡愁,只有那明媚,那灿烂,真是不知愁的滋味,留下的只是心中一点痕迹。“家”在高兴时或许会暂时被忘记,在遇挫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怀念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回想儿时光着脚丫奔跑在草地上,脚板亲吻大地的感觉。

近一些日子朋友见面打招呼,总是要问你回家过年么?心中便涌起另番滋味。回家如歌谣般亲切,每次回到家乡,总会踏着熟悉的小路,寻访那儿时的故事,寻觅那快乐而悠长的`童年时光。

我的家乡被青山绿水呵护。站在悬崖之上,看家乡山水,看家乡炊烟。那袅袅的炊烟,从房顶上冒出来,飘了起来,如一幅美妙的写意画。那画里,有母亲甜甜的笑靥,也有鸡狗在撒欢。踩在那光溜溜,亮亮的石级之上,说不出的兴奋与欣喜。家乡的中间是一条弯弯的清江河,河的两边,是逶迤相连群山。群山对峙,山清水秀。孩子们早早的把牛羊赶到山上,然后在一起做游戏,特别是荡秋千忽高忽低,荡荡悠悠,像鹰临空飞翔。每每除夕,鞭炮声声,群山回应。当我们听得鞭炮声响,大群孩子,追赶牛羊,一路狂奔。洒下一路欢欣,留下一路烟尘。那喜悦,如今去哪里寻找!

有时静坐山崖边,头顶蓝蓝的天空,享受那暖暖的阳光。山野的风,趟过葱郁松林,轻抚我的脸颊。家乡的房屋,就躺在我的脚下,被那青青翠竹苍松罩着。层层梯田冬天已然失去了春的忙碌,夏的喧闹,秋的成熟,不过正在积蓄着能量。小时候,那贫瘠的乡村,只能吃饭时才点个煤油灯。每当夏夜来临,人们不约而同的端着凳子,聚集在门前打谷场的平地之上。在月光下,孩子们听长辈讲那神秘而古老的神话,还有那动人的民间传说。孟姜女哭到长城的悲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婉,牛郎织女的艳遇……听得我如痴如醉。夏夜的山野吹来清凉微风,融融泄泄的月光洒满山岗。山岗似乎也沉醉在那些凄迷、温婉的故事中。

乡下老人过年期间是不喜欢出远门的,有的跟着在城里儿女过一次春节后就再不愿意去了,因为他们过惯了美丽的田园生活,在别人的地盘里,没有他们熟悉的父老乡亲。另外不习惯是现在城里人过年就上馆子,而在乡下,老少一起动手,干的热火朝天,最后大家一起品尝劳动的成果,感觉那才是过年的味道。

每年我会带些家乡觉得稀罕的东西,欢欢喜喜回老家过年。一路上遇见乡亲、朋友或家乡人,那亲切的乡情乡音,漫溢在那弯弯的乡间小路上。亲切叫上几声,攀谈几句,把幸福劲儿藏在心里,喜悦绽放在脸庞。

回家过年,那是父母心中的等待,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天天掰着手指头在算,闭上眼睛我可以感觉的到他们那渐渐舒展的皱纹,回家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过年是一场时间跨度较长的家庭盛宴。如一首正在播放的循环渐进音乐,有柔婉也有高潮。

大年三十前的几天,远在他乡的人们无论工作如何的繁忙,都会选择暂时放下,买上一张车票往故乡驶去。再到小集市上买上一些小年货,它不是山珍海味,更不是名牌,一切都在熟悉的家门前口变得举足轻重。站在家门前迎接的父母亲更是刺激了我们的眼球,尽管我们早已脱离了父母的怀抱,但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他们心肝宝贝。

大年三十是家里最忙碌的一天,送香、洗家具、杀鸡、洗菜、切肉、调好料、贴对联等等,从早晨到傍晚,年年如此,几千年的风俗吸引力,没有哪一个家庭表现出抱怨。

大年三十全家人轮流洗澡,洗掉一年来一切不幸,祈祷下一年的平安。再穿上新衣裳,有除旧迎新的意味。

大年三十晚上的家庭正式大团圆,一家人围着大方桌坐下,桌子中间放一炉木炭火锅。风趣的故事调节着席间的气氛,那是最温馨的时刻,一切的生活烦恼都消失在脑后。

或许我不知道年的故事,或年的精神,但传承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国文化在更新,中国节日与外来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人自豪的是年味依旧。

过年是丰收的节日,从西周初年开始就出现了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的照顾。或许人们今天才发现勤劳、智慧、胆识才是真正的财神。

过年是一个亲情流淌的日子。除夕,全家祀祖过后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先祖,给尊长拜年,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大年初一过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从初二开始,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佳节平添了浓郁的喜气,直到正月十五过后大年才算真正结束。

过年是怀旧的节日,回家是寻找自己生命的根,寻找过去的渴望。回家是看望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看看珍藏有你记忆中的旧房子、旧桌子、旧柜子、旧照片。怀旧还包括有你的昔日的伙伴、左邻右舍,还有那老街老巷、乡土风物与小吃。岁月苍桑,人生如梦,只有回家过年,你才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触摸到昨天与前天。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六

我喜欢环绕村庄的秋色;我喜欢炊烟袅袅的黄昏;我喜欢坐在小板凳上聆听外婆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年,我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那年,我稚嫩的小手,牵着外婆的衣角;那年,我在架车子上假装熟睡,双手环抱着外婆的脖子撒娇。

想念家乡的秋天,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遍地丰收的玉米地,还有忙忙碌碌的乡亲,风儿吹着玉米叶,哗哗作响,我跟着外婆,不紧不慢的走着,那时,外婆还是个四五十岁的小老太太,她总是做事很麻利,总在我不知道时间的情况下,忙完一大堆的事情,然后急忙忙的走进田地里,弯下腰杆,用锄头把一棵棵玉米杆放倒,然后很有规律地把玉米从枝干上掰下来,放在一堆,用箩筐一一放在架子车上。那时的我,像是个跟屁虫,不知道干活,倒还拉后腿,眼看着天要下雨了,外婆忙喊我快点走,我还故自慢悠悠的走着,没办法,外婆抱起我放在车子上一起拉着往家赶。

秋天的雨,下的快,停的'也快,但是湿漉漉的感觉还是很不爽,玉米淋湿了,于是,外公就把它全倒在房间里晾着,那时,谁家都不少玉米,串门的时候,连站脚的空隙都没有!我最害怕掰玉米粒,我小的时候,没有更好的方法,全是靠手掰,有时,手都能磨成泡!偶尔还会熬夜,困得前俯后仰的。

后院的石榴树上,结满了石榴,怎能少了我这个馋猫,时不时趁着小舅不在家,我就一个人爬上树摘下来吃,小舅爱说话,老喜欢以大欺小,我最喜欢大舅,他不说话,但很疼我;石榴被偷吃以后,小舅就在外婆那里告状,说我调皮,还没有熟透的石榴都偷吃!外婆护着我,说吃了就吃了,长了就是给影吃的!我躲在外婆的身后偷偷的乐!

隔壁太姥家的柿子树,哇!硕果累累!树干粗的比大人的腰还粗!我喜欢和小伙伴们看着太姥家没人,就使尽办法,把柿子弄下来!有的用转头扔!有的用弹弓射!还有的会爬树,直接上去吃了个饱!那时,我是在下面最着急的一个,因为树干高,我没那技术,只能在下面干着急,还好,她们对我这个外来客,总是特别的照顾,摘多了,让我帮拿着,然后大家一起分着吃!嗨嗨!最终,都逃不过,太姥的责怪,最后听说有我参与了,也就息事宁人了!外婆说我,以后不允许偷吃太姥家的柿子了,孩子们爬树很危险,万一掉下来,家里没人就麻烦了!我知道自己犯了错,也就乖乖地说以后不会了。责任村子里有很多小树林,每到中秋,树叶落满地,那时,我们都喜欢用树叶燃火做饭,这是个绝妙的好办法,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小伙伴们去树林里扫树叶,装成一袋一袋,然后倒在院子里晒干,用作烧火,外婆说我很聪明,因为树叶子比玉米杆好,烧起来不会呛人,饭熟的也快。

童年时,外公极喜欢种菜,而且还会去街上卖,外公不爱讲话,他是个抗美援朝的老兵,因为负伤回到家中。回到家后的外公,就爱上了捯饬,自己的天地里,还有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蔬菜瓜果,每到秋天,一大早,外公就在园子里忙得不亦乐乎;小时候,吃了很多外公种的西瓜,黄瓜,西红柿,反正市场上卖的,他都一一尝试着种过,而且收成很好。

外公种的小葫芦最可爱,我可是调皮,偷偷的把它摘下来,送给我要好的朋友,外公说我这是什么,“借花献佛”(*^__^*)嘻嘻……那时候的蝈蝈很多,不过蝈蝈有很多种,大人们当它是闲暇时逗乐的玩具;我喜欢蝈蝈唱歌,在安静的秋夜,听着蝈蝈的叫声,甜甜的入睡。

好多年,没有再去看望外公外婆,除了电话的问候,每一次因急事回家,也是匆匆而过;外公外婆八十多岁了,我想念他们,也想念那个我童年走过的小村庄,那个四面环水,拥有美丽秋天的故乡。

多想停下脚步,再回故乡,回到那个养我的地方,听一听秋天蝈蝈的叫声,看一看乡亲忙碌的身影,听一听那永远不改的乡音!再坐一坐外婆家的小板凳,听外婆讲那古老的故事。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七

每年过年的时候,总是听到好多人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我想,他们所说的没意思,大概是过年没有过年的味道和气氛吧。的确,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了,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犯难;吃穿用度跟过年没有什么差别;加之通讯网络发达,人们是无事不出门,即使不得已出门走亲戚,也是晚去早回,匆匆见一面,敷衍一番了事,颇有点应付差事的感觉。尤其是小孩子,宁愿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在虚拟的世界里遨游,自得其乐,也不愿去亲戚家跟人交流。有时生拉硬拽去了,也是老大的不愿意,嘴撅起老高,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手机,不到吃饭时间绝不停止!

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总是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过年的情形。那个年代,物质特别匮乏。大人小孩平日里穿的是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是包谷面馒头就是黑面馒头。人人都显得面黄肌瘦,于是我们小孩子便很盼望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好被大人领着去打一顿牙祭,可这也不是谁都能享用的——除非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过年就不同了,不但每个孩子都能穿漂亮的洋布衣服,新鞋子,白蒸馍更是能敞开肚皮吃饱!于是盼过年便成了我们小孩子最大的期盼,刚一放寒假就开始天天数日子。腊月初五,喝完“五豆”,初八吃完“腊八面”,我们便在大人的指导下,每个人手端一个小簸箕捡麦子里的石子,土坷垃,白面馒头的香味招引着我们,我们谁也不偷懒,干的特别卖力!经过几天的仔细筛选,大人们开始淘麦子,先是用井水,也就是咸水淘两遍,去掉灰尘和麦糠,之后才用窖水也就是“甜水”淘两遍,然后晾几天,到适当的干度后,由大人用架子车拉到生产队的磨坊去磨。由于磨面机的功率太小,又落后,机器从早转到晚,一个队的人家磨完,往往就到腊月二十一二。这时,大人们也不用去生产队干活,一年所挣的工分已经换成了布票,肉票,家里也分得了一二斤油。于是,忙碌了一整年的家庭主妇们更忙了,算计一家人的衣服伙食,力争使家里每个人都能穿上新衣服,用仅有的一点肉和油让家人吃好。我的母亲生性好强,又善良孝顺,平日里我们吃的饭食就与退休的爷爷不一样——爷爷常年吃的是白面馒头和最好的菜,我们则是黑面和包谷面,过年的时候更是要让爷爷多吃肉和油呀,我们姐弟四个和小姑小叔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爷爷常常把他舍不得吃的别人送的东西给姐弟吃,使我们不至于太馋。

母亲加班加点缝制好一家人的新衣后,在腊月二十六七便开始着手发面蒸白面馒头。馒头刚刚蒸到锅里,我们便迫不及待的问母亲啥时候出锅。当第一锅馒头出锅的时候,满屋便飘荡起一股香气,那是我们平日所不曾闻到过的。这时一向贪玩的我们是绝不会走出家门的,我们等着吃热腾腾,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当馒头刚一出锅,我们便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便狼吞虎咽起来。往往还没尝到馒头的味道,馒头已经到了肚子里,于是抓起第二个,也是三口两口下了肚,似乎已经吃出点味道了,当第三个馒头拿到手里后,忽然想起“油泼辣子夹馍”会更香,于是到厨房找到辣子,狠狠的咬了一大口,那叫个香啊,久久舍不得下咽。这个时候,一向家教甚严的爷爷和母亲也不多说我们,只要我们尽兴就行。

由于有初一不干活的习俗,母亲在蒸好两锅馒头,一锅包子后便开始做甜饭,炸各种面食和果子,做肉,腊月二十九赶完最后一个“穷人集”,捡点便宜东西,大年三十傍晚开始炸麻叶。这时我们小孩子是不允许到油锅跟前的,只能安分的坐在厨房隔壁的炕上,等待麻叶炸好母亲给我们端来,这往往要等到夜晚,但麻叶的香味招引着我们,我们都没有睡意。当香脆油酥的麻叶端进来的时候,我们的馋虫一下子被勾引出来,肚子咕咕直叫,于是一哄而上,洗劫一空,虽然没有解馋,但母亲也不会发善心再端一盘,这可是过年待客的吃食啊。在等待无望后,只好舔舔手上的油钻进被窝,在对大年初一穿新衣走亲戚的期待中慢慢进入了梦乡。

初一早上,天刚麻麻亮,两个弟弟便迫不及待的响起了鞭炮,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的鞭炮也已经响成了一片。我和姐姐还未及起床,伙伴们已经穿着新衣服来找我们了。我们匆忙起床,穿好新衣服,胡乱洗一把脸便出门到别的伙伴家。待大家都到齐后,大家便不顾寒冷聚集在村里的大路上,比较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鞋子漂亮。不知不觉天明了,男孩子在放完自家的.鞭炮后,又开始东奔西跑找别人没响过的零星炮,整个早上村道里都是此起彼伏的“叭叭”。我的小弟弟很顽皮,他会总是点一个小炮仗突然扔到正兴高采烈谈论的我们这些女孩堆里,听到我们因害怕而尖叫,他却带着胜利的大笑迅速跑开了。由于他年龄小,我们也只是笑着骂他一句,又继续我们的谈话,及至母亲喊我们吃饭。

按照习俗,初二开始走亲戚或者在家待客。我们家在初二这天显得特别热闹,三个姑姑姑父以及他们的孩子都来了。一大家子人谈笑打闹,其乐融融。我们姐弟四个也最喜欢这一天。这天,姑姑们不但带了白面馒头和好多糕点,而且会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一人只有一块钱,但这也足以使我们炫耀高兴好几天!这一天,我们也能跟客人们坐在桌上吃好吃的。期间,大多蔬菜我都忘记了,唯独记得一道被姑父称作“蜜饯”的菜——其实就是红薯切条后在油锅里炸的,出来后撒点白糖而已。我却感到又酥又甜,是从没吃过的美味。以至于烙在记忆深处,从此,每当吃饭时,总会想起这道“菜”,但当我工作成家后,想起来做了一大碗时,却觉得干涩难咽,再也没有了香甜的味道!

“破五”后,传统中的年虽然还没过完,但母亲所蒸的数量不多的白面馍已被我们蚕食得差不多了,剩余的是留给爷爷的。我们都知道规矩,但爷爷会把姑姑带来的他不舍得吃的糕点给我们吃。而姑姑们带来的白面大馍,母亲却藏起来了,母亲另外还藏了少许的肉和菜。这也是习俗,正月十五吃大馍,预示着吃了大馍能成大事。

日思夜想中,正月十五终于来了。正月十五是点灯笼的日子,下午吃完大白馍后,我们便盼望天快点黑吧。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和姐姐一人端一小块砖头,上边点着蜡烛——是爷爷和父亲怕蜡油留下来烧了我们的手特意做的,我们一手端蜡烛,一只手护着小心翼翼的走出家门。伙伴们已经在村道上来回行走了,有的直接用手握着蜡烛,有的打着灯笼。打灯笼的都是虚岁十三“完灯”时舅家送的。她们总是显得很得意,我们在嫉妒她们的同时,心里却暗暗期盼自己点灯笼的日子快点来吧。我的小弟弟这天晚上更顽皮了,他不点蜡烛,却点一根废三角带,边走边抡,看见谁打着灯笼,猛然就把三角带伸过去,有的孩子避让不及灯笼便被烧着了。当那个被欺负的女孩哭着回家告状时,却由于有十五烧灯笼的习俗,她的平日节俭的父母也不会骂弟弟,只是安慰孩子一番完事。

夜深了,意犹未尽的我们被家人喊回家。正月十五,年终于过完了,大人们又要开始辛勤的劳作,我们也该开学了。但过年带给我们的快乐满足和期盼却永久的烙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令人永远向往!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八

睁开眼睛看不见故乡,可闭上眼睛,故乡仿佛就在眼前,清晰、熟悉、迷人。

好些年没有触及故乡的味道了。记忆中白马啸的呼声,是儿时的向往,下游清澈的昕水河岸是妇女洗衣晾晒的天然衣架,每当夏日来临,孩童们光着腚在水中嬉戏,妇女们挽起裤腿,坐在青石板上,右手挥舞着木槌击打衣服,左手不停地翻转,脏衣在她们娴熟的一打,一搓,一揉当中恢复了原有样,宽敞的青草地和鹅卵石一时间披上花花绿绿的衣裳,这里也就成为故乡一道迷人的风景了;鬼门关地势险要,水流湍急,让人望而怯步;始建于清末年的张家民宅那是儿时捉迷藏的去处,每当夜幕降临,袅袅炊烟升起,慈母一声声的召唤,游戏才从不舍中散去;故乡那轮满月被蚂蚱声、蛙声和墙角清脆的蟋蟀声催逐着挂上了头顶了,月色是那么的柔和而明亮,儿时香甜的梦也许是在笑咯咯中沉浸的。所有与故乡有关的记忆碎片,就是在他乡的梦中一次次的勾起,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前些年曾听人议论有关故乡不利的消息,国家将黄河北干流下段,陕西省宜川和山西吉县修建古贤水利枢纽项目,届时黄河水位将要提升100多米,这就意味着,黄河水将随着昕水河支流倒入,殃及包括故乡在内的一大片土地和房屋,故乡的乡民意味着要迁徙了,这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就在前天突然接到村支书打来的电话,告知黄河拆迁指挥部的人要丈量故乡的老宅,看来故乡消失的日子真的是屈指可数了。

一大早驱车回家,熟悉的'门楼,却像风烛残年的老人,苍老地摇摇欲坠,土院墙倒塌了,院子里蒿草疯长,门窗面目全非。老宅确实老了,这种凄惨荒凉的感觉,是记忆中未没有过的。老宅何时住进一户人家,从门楼到西窑口唯有一条用脚踩出的通道,未见其人就知道他有多勤快。进入窑洞,墙面被塑料条纹布裹盖着,老家具一件都不见了踪影,土炕前端堆积着一些杂物,唯一不大的空间还铺陈两床被褥,被面是何种颜色,视力有限,我是很难分辨得出了,灶台上胡乱搁置着一些碗筷,几只悠闲的苍蝇在碗边转着圈,屋内散发出难闻窒息的气味,一个中年肥胖妇女斜着眼发话,有事吗?这让我好无语。

父母健在时,老宅从未出现过这般凄惨的光景。清晨,母亲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清扫院子,而我大概是在馒头的香味中诱惑醒的,那是一种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父亲退休后更是乐此不疲,一个人回家整理房前屋后,我和妻子曾回家探望,劝说不要太劳累,还是一家人住在城里,他笑着说:“窑洞是要靠人气养活的,人走了,窑洞也就空了,坍塌是迟早的事。趁我身子骨还行,还是多打理打理,补修补修,万一哪天你们要回家,能派上用场。”可如今老屋这般凄凉的光景,若父母健在,那该有多寒心呀!

少小离家,记忆中故乡的模样已不是很清晰了,趁着这次回家,趁着故乡还在,还是尽量多看看,不然,如若哪天故乡消失了,再想看故乡的容颜,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故土情深。故乡那熟悉的泥土味道是香甜的,故乡那孕育生命的窑洞是温馨的,故乡那浓浓的乡音和乡情是热烈的,如今一别,再要寻找这样的感觉,唯独在记忆中回味了。

故乡您的命运太浅薄了……。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九

市图书馆举办的画展已快到了闭馆时间,匆匆的,我走入了展厅。一帧水墨丹青画,两个孩子骑在水牛上嬉戏的画幅,吸引了我的目光。画面上,那水牛仰着头,骑在牛背上的孩子,披着透过绿叶筛滤的日光,色彩斑驳可爱。强烈光柱样的阳光、青翠的枝叶与嬉戏的孩子构成了一幅心灵震撼的画面。顿时,童年的记忆触电一样颤抖于心,令我跌落在旧时的光阴里。

孩提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卧床养伤那段旧时光。

小时候的我实在是太顽劣了,长大后许多小时候的玩伴再看见我的时候都会惊讶着说:“谁能想象到,长大后你会变得这样内敛稳重。简直都不敢相信这个世界曾经还有过那么淘气的孩子。”

年少时正赶上生活处于艰难年代,那时候做饭烧火没有天然气,用来生火的煤都是伴着黄土用水和着的。我清楚地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春日,太阳明媚地照耀在天空。一辆送黄土的毛驴车蹒跚在我家门前。赶车的车夫是个老头,一个精神矍铄穿着黑衣的乡下人。人坐在车辕上,手中扬着鞭儿,吆喝着那牲口。拉车的是头草白色毛驴,长长的耳朵,撅着嘴打着响鼻,不耐烦地走着。我恰好走在车前面,看见这毛驴车,那淘气的心顿时萌动了起来。驴车吃力的走在坎坷路上,遇到个土坎,车轮一下卡住了。那毛驴弯着腰,后腿蹬的绷直。老头也爬下了车,用力推着车后面的箱板,嘴里大声吆喝着。一见这情景,我也伸出稚嫩的小手,在前面使劲拽着那毛驴车。谁知毛驴车竟是纹丝不动,少年的我一时兴起,朝老头喊着:“看我的。”掏出别在腰间的弹弓,捡块路旁的小石子,还没等老头反应过来,“嗖”的一声,石子就朝那毛驴屁股射去,那疼的一声嘶叫,车呼啸着从土棱中窜了出来,我一愣神,被那车刮倒在地,车轱辘从大腿碾了过去。疼得我撕心裂肺地嚎叫着,那老头惶恐地看着倒在血泊里的我,手瑟缩颤抖着,嘴里嗫嘘不知道说着什么。

闻讯赶来的母亲看着我,心疼得直掉眼泪。看看也不怨人家老头,就把我背回了家。到医院一番折腾说是骨折,打上了石膏,躺在床上养伤。

腿伤的不是很重,只是打了石膏行走不便,整天盘桓在床上,学校也不能去了。听着窗外邻居小玩伴的嬉闹声,愈发地躺不住了,闹着母亲要出去。

二姐看着病榻上的弟弟动了恻隐之心,随之给我借了几本书:《林海雪原》、《爱丽丝梦游仙境》,还有本连环画,名字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小主人公是个叫小无知的男孩,整天遇到什么事都夸着海口,什么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做着好高骛远的梦。

最喜欢那本《林海雪原》了,儿时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是些土匪黑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晚上睡不着觉还想着那些黑话,天王是托塔李天王吗?河妖又是谁,是流沙河的沙和尚吗?很钟爱书中的203首长,年轻英俊大智大勇。名字也取得好,叫少剑波。卫生员是个梳小辫的女孩名叫白茹。总爱在203面前把麻花辨松开,变成了黑亮的瀑布。合上书在想,我班上有个女孩,她名字叫白鹭,她怎么就不叫白茹呢,可她梳的是童花头,不是马尾辫。茹和鹭就差一个音。天马行空般遐想。

早上醒来,看看枕边的书还在。生怕睡梦中,早早就上学去的二姐把我还没看完的书还给她同学。

作者写得绘声绘色,我读得如醉如痴。读到高兴处就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母亲看我读书像着了魔似的,面露喜色说:“这孩子像他舅舅,看书跟着故事情节走,表情扮相仿佛脸谱一样,或喜形于色,或黯然神伤。”据母亲讲舅舅读书的时候就是如此,每每随线索的明暗变幻而五味杂陈。

羁绊在床伤筋动骨一百天,我读了大量的书籍,让我的童年打开了视野。我知道了遥远北极有着炫目的北极光,天空翱翔的流星雨,有一颗是苏联宇宙飞船。张天翼的宝葫芦里蕴藏了多少秘密,灰姑娘的水晶鞋充满魔力,美人鱼的海底世界暗涌着对人间的渴望。

常常暗自庆幸那次错伤,它引领我走进了迷人的书籍里,闻到了清雅墨香。让我沉迷于唐风宋韵的文字里,湮灭在秦钟汉鼓的音律中,使我终生喜好读书,为之不辍。

星移斗转,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童年的老房子发生了巨大变迁。曾经去探访过那老房子,红墙灰瓦斑驳着似水流年的模糊。房前黄土堆和飒飒作响,我们小时候称之为飞刀树的绿丛,几只栖落在屋脊上的白鸽子,都随时光的消融而物是人非。

岁月流逝,童年记忆犹如一幅水墨画,随着年代久远,颜色变得浅淡,留白处烙下了泛黄的痕迹。旧时光慢慢卷起了水墨丹青画轴。记忆渐如东逝水,水墨流殇,绵延着不尽的童年迴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十

渐行渐远。

但我的脑海里总有孩时的脚印。

是一艘载着梦想的小船。

河水一般地匆匆流向。

开满鲜花蝴蝶群舞的堤岸。

妹妹的灵巧。

一根针把山乡绣成最美的水墨画面。

没有忧伤的心儿。

是星星在夏夜里的银河里眨着的眼。

童年的记忆,是亮闪闪的萤火虫。

是活蹦乱跳的蝴蝶花。

//。

记忆里总会浮现。

孩时字典里:天空的颜色瓦蓝瓦蓝。

快乐的密码是疯得没有负担。

还有小小的青蛙蹦呀跳呀。

弯弯的月儿钓着池塘的天。

开满七彩花的童话。

永远长不大的七个小矮人。

为什么雪人的'可爱。

却不愿太阳关怀。

//。

是追逐着蜻蜓长大,是小燕子的窝挂在屋檐下。

是布谷鸟唤熟的田野。

和耷着金灿灿脑袋的谷物。

蓄满庄家汉酒杯的浓浓乡情。

//。

是含苞欲放的花蕾。

一开就能一树鲜妍。

迎着阳光,呼蜂唤蝶。

//。

是一本书记录每一次经历。

是一本相册把每个精彩的瞬间留住。

是一个路口燃烧的激情把征帆鼓荡。

//。

是一只风筝带着梦想在蓝天穿越。

是一场春雨后的田野。

爬上岸的翠绿,风一样的长。

//。

夕阳映照下绿菌场上天真烂熳的欢笑。

雪花漫舞里。

狂欢中纯洁无瑕的牵手。

桂花嬉戏时。

尘香里单纯携手的追逐。

溪水翩然中飘着清澈透明的笑语。

//。

是晶莹的晨露被时光轻轻地蒸发。

如金的童年,岁月流水中悄悄地沉淀。

只有在脑海深处童年焕发着火焰。

遥遥地召唤我的眷恋。

在逝去的童年中。

偶尔闪着亮光。

《我的童年》。

作者:李治。

光着脚丫,消磨夕阳。

在牛背上甩着镰刀。

砍开夜幂的忧伤。

//。

把无边无际的幻想。

背上背兜。

深一脚浅一脚在山里攀摘寻觅。

任浪花飞逐的淘气。

向风一样沙沙作响。

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汪洋中起伏跌宕。

由漫无边际的快乐。

像风筝一样带着梦想。

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

剪揖成最美蝴蝶的翅膀。

//。

我的童年。

经饥饿守护节俭。

经勤劳爱上劳动。

经关爱烙印了慈善。

经平凡超拔得刚强。

我把熟透的梦讲给蒲公英。

让它带给井口外的天堂。

//。

我的童年滚着铁环,追逐着岁月流淌。

背着书包,挤进座无虚隙的学堂直。

到考试才知道有多少不懂的地方。

一个弹弓射走安宁的鸟窝。

村边池塘泡得身子乌黑发亮。

从老爷爷胡须里滚下的故事。

丰盈着山骨一样的脊梁。

//。

我的童年缺吃少穿,衣衫单溥。

但是快乐却丰满着时光的起伏。

稚嫩的双手扯着白云当头枕。

盖着蓝天当被子。

用露珠般闪烁的笑声留住单纯。

清风和雨滴洗尽肺腑。

我把童年的烂斓种在每一寸故土无论。

我浪迹何方。

它成了变幻我四季最美的画面。

那年的秋天现代散文篇十一

那年的炊烟,掺着淡黄的暮色,带着青青画意,掠过老屋顶的瓦片。迷蒙里,我看到了你稚嫩的双眼。和我一样年幼的你,此刻,正用脚步丈量着与夕阳的距离。天真无邪的念叨着重复的数字。你当然不曾注意,我在你的身后,正小心的为你保护被夕阳拉长的身影。

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跟夕阳商议一下,要他晚点下班,为的是让你的快乐多一些。如果他同意,我会用早上我很早起床采来的那些带着露珠的肥大的皂荚给他作为交换。如果还嫌不够的话,再加上一些我采的饱满的桑葚。那些紫色透黑的大颗桑葚是我自己舍不得吃,要留给你的。现在给太阳吧,虽然我也舍不得,可是,太阳晚一些下班,你就可以数出你与太阳到底有多远了。等到再去到那颗歪脖子的树上摘的时候,我还是会把好的留给你的。你不用不好意思,我告诉自己要让你开心的。你昨天还帮我斥责了那个欺负我的.小女生了呢,所以,我也要为你做一些事情啊。放心吧,我不会要你还给我的。

太阳要玩捉迷藏吗?你看好像那片云睡着了,它不动,就把太阳盖上了。我看我们还是回家吧,要是他们哭了,我们就回不去了。今天我的这件衣服是新的呢,对了我都没好好让你看看,回家再看吧,我还可以借给你穿呢。不过现在我想回去了,我不想我的好看的花衣裳被打湿了。妈妈说,不许我生病。要是我生病了,爸爸和妈妈就会争吵,我不想看到妈妈哭。她哭的时候,我的心也很疼,会跟她一起哭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她这么多眼泪,但知道她很伤心。你的妈妈会打人,所以你不会看到你妈妈哭的。

我们回家吧,明天再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