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范本 中秋月夜思念情人的散文(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14:56:01 页码:13
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范本 中秋月夜思念情人的散文(六篇)
2022-12-21 14:56:01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范本一

手捧清茶倚在窗前

寂寞啜饮着记忆

却是那么的低落

总想

在这个中秋节里还能看见你的身影

与你在月光下把身影拉得长长

共赏那嫦娥悄送的月糕

却发现

人依旧

翘盼那轮月光

思念

揉进清风

飘向你的方向

情感

散在河中

顺水流淌你的地方

在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里

漆黑的夜孤自独醉

期盼的心却是那么滚烫

思念的歌不再吟唱

梦回故乡

2023年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范本二

岁月无情,人心易老,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来了,沉睡许久的灵魂终于苏醒了,想到了曾经栖居过心灵的圣地,已经落满尘埃。我不再像从前一样的直言欢喜,因为我更深的懂得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含义,失散的亲人们,想见却无法相见的痛楚,流漓天涯的朋友,想见却无缘再见的伤怀,沦陷在风雨中的恋人,想念却不能相见的难言,团圆这个词是多么的沉重啊! 中秋,也许是我们感情中最深的烙印,思念,留恋,往返,尽在这一刻上演。这轮明月,不知承载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承载着多少寂寞和无奈。

从月缺等待到月圆,从分离煎熬到相聚,人人都盼望月圆人圆,然而团圆又是多么不易啊!月亮离我们如此之近,它为黑夜散放光芒,唤醒人性的柔情,为人间千古明照,夜夜独醒,在万物睡眠时,它在寂寒的夜里放尽所有的慈悲,温和的贴进我的心灵,和灵魂对白,抚平一日劳累所致的皱褶和难奈,我想用手触摸到它,想更深一层的感受它的婉约和柔情,却总不能和它聚集在一个焦点之上。我只能远远的望着它,用我多情的目光填补它的空虚,用它的温存释怀我的忧愁。想起失散在沿途的那些亲人和朋友,再也无法回到我们的身边,就好像一层蒙蒙薄纱覆盖心田,只能遥远的想象着,同赏一轮明月的机缘,可怜情深缘浅,过了今夜,月亮又会一点点残缺,便又流溢成一弯弯的思念,相逢容易,相聚总是如此之难!

想想古人们中秋夜的那份浩然情怀,"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这是多么绝妙的诗句啊!在冷清的夜间,曾有这般审美脱俗的雅趣和壮丽的情怀。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天地之大,心界无际,大得足以去幻海游弋,驾白云,乘长风,唯独自在。心海无边,可以同思绪无尽的绵延,在太空之外,人海之颠,出神入化,用尽一腔灵气换回生命的真谛。清风一缕,入心;白莲一朵,入境;静若明月,动若繁星,一动一静,组成了宇宙的生机,在黑夜里相辉相映。

在这浮躁的世俗里,梦想和现实已达不到起码的平衡度,从心理上渐渐失去了本真,我们总忘记和心灵私语,无法感知精神上的憾缺和难奈。像古人那般的风花雪月,我们很难再遇见了,但我们仍然把中秋节当成传统的节日来过,又过得是那样的奢侈,美酒佳肴、一醉方休,醉生梦死在这中秋夜里。早忘了赏月的雅趣,放眼现实,有品质的忧愁越来越少了,功名利禄的烦燥越来越重,叫我们如何去舞风弄月,以解闲愁呢?如何像古人一样毫无杂念的吟诗作画呢?

在这中秋之夜,虽然没有和亲人团圆,没有和朋友相聚,但我只愿做个月下闲人,尽情一梦。不管生活在怎样残酷的世道里,我仍然要效仿古人的那般人豁达超脱,因为我知道曾有人视诗意为天地灵气,因有了春花秋月,便有了诗的境界,可以让生命自由的吟唱,无论是快意的豪气,还是优柔的思郁,都尽在一字一句间,释放起灵魂的底气,才会成就思想的正义。诗歌是我今生最亲昵的朋友,是它为我解脱困惑,是它陪我度过寂寞时光。每当不堪生活的重负时,它就是我心中最大的救赎,在风风雨雨里陪我一起度过。

古时候只有粗茶淡饭配老酒,再邀清风明月相伴,不做神仙也胜似神仙,洗尽繁华,独对冷月,或低诉闲愁一缕,或遥寄情思万千,或乘清风驰骋天地之间,或幽居荷塘岸默言禅语。无论以何种方式消遣,都不失风趣。 古人总是在月下话凄凉,大概是冷风紧,黄花瘦,再加上月亮之上的千古神话,更能够让人体会到那种凄美的心境。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几多愁,白了少年头。 这种悲情切切又不失风雅的词句,足以触动心底的幽意。无从取舍,月难长明,情更难以久留,不知不觉今夜又沦落到宋词里去了,沦为西楼上的落寞女子,感叹嫦娥奔月的凄美,沉湎唐诗宋词的缠绵。

年年岁岁,冷秋落心间,不知又冷漠了多少情切,不知又凉薄了多少意绵,不知有多少相思流漓在红尘的尽头,又有多少亲人沦陷天涯,这月色虽美,却充满了哀愁,这月虽圆,却弥补不了残缺的情感,星星虽然皎洁 ,却照亮不了团圆的途捷。我痴迷于月光流动的温情之中,难舍难离,像是在诉说一个千古神话,用割舍不下的眷念,抒情着最美妙的那一段。梦在风里飞扬,魂在月色下迷离,月亮牵着我的思绪,一步步向远方而去,去会见久违的亲人和朋友,穿越了灯火的浮世,穿越了黑色的山峦,眼底仍旧白纱翩翩,轻揉了一地碎语,拨动骨子里的万种风情,流溢血液里的柔情似水,在千年的清梦里,久久品味秋月的淡雅和秋语的温存。

在这赏月、品月的幽境里,我用心灵对衬着这浩瀚的太空,像月亮一样,寄托着许多人的梦和念想,经历了团圆的美满,又饱尝了思念的苦涩,却无法完成文字间的尽善尽美。在这吟风咏月的情趣中,我细细地感受着生命的美妙,感受着灵魂的安暖,感受着百味人生。

放任心空自由自在,放任月光如流水,绵绵潺潺…

2023年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范本三

又别了中秋!

别了那牵魂离魄的月圆中秋!

清晨已近六点,不愿起床。轻拉窗帘,院外已是秋雨绵绵。

独拥锦被,斜依软枕。听淅沥雨点敲闲窗,望帘外冷雨绵绵,凄凄迷迷看那风飘黄叶,雨打残红,似是无尽苦涩。

欲说还休,离情又添长别意。

叹一声,情无依。人已去,良辰美景还依昔。

中秋已别去,又添伤怀酸楚。烟雨里,空留一地片片枯叶落花哭泣。

恰似那相思人儿,缕缕万千柔情浓意。这点点的离人泪,在别去中秋的清晨,天涯牵挂,低低向谁诉。

别了中秋,时光继续。也不知流走了多少个中秋无数。烟波红尘中,不知有多少相聚又离的痴情人儿,天涯相望,想眷相顾。

守候着一份不变爱的真谛,哀怨这月圆之夜,独守孤寂,空等这三生石上的相偎相依。

几多的相思情,些许的伤怀愁绪。那些布满离恨泪光的回忆,在别去月圆佳节的早上,已变的苍白无力。

有谁能知,这爱了,散了,伤了的凄迷的记忆。

满怀忧伤的我,不愿守望寂寞嫦娥那凄凉的美丽,希望月圆中秋快快离去。

别了中秋的圆月,你那千古传说的柔情恨意。不再陪你心伤涰泣。

只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寂寞广寒宫里的儿女,仙境生活继续诗情画意。虽说不上快乐还是幸福,也足已让红尘中的男女情迷千古。

天涯一方的你,在中秋月圆的夜晚,你是否也是一样守候孤寂无依。是否一样希望中秋快快离去。

别了中秋!

也许来年明月佳节,花好月圆,情爱依旧美丽永远!

2023年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范本四

年近八旬,又久居城市,时常念起儿时山乡的端午节。

家住燕北贫瘠山地,父辈们一生土里刨食,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每年的三大节——春节、端午、中秋,是孩子们的最盼。记得正月的年味一过,我就暗暗惦念起端午节了。寻常难见油腥,过节解馋嘴是第一位的;节气的花红热闹,更让孩子们乐淘淘地快活好一阵子。

闹端午,不只“单五”那一天,其实头好些天就动手了。譬如:家里门楣上挂的五彩葫芦;孩子们脖颈上戴的五彩香包;手足腕上戴的五彩线等;更不要说泡雄黄酒、泡粘米、泡枣、泡豆、泡粽叶,包粽子的准备了……

在我家,这些准备多由大姐、二姐动手。从我记事,她们已是十几岁的大姑娘了。在我眼里,她俩心灵手又巧,将白白细细的粉连纸,折叠成丫丫葫芦形状,染以红黄为主的色彩,拴在绿绿的细柳条上,提早一两天就插于门楣,任它随风摇摆。家家飘红挂绿,村街一景,怡人心扉。至于早早戴在我颈上、腕上的香包和五色线,真不知姐们啥时做的。五色线是她们绣花用的丝线合成,比较简单;做五色香包须平时积攒各色碎布,缝制成心字型的小荷包,内装雄黄、苍术等碎中药,香气扑鼻。

大姐说,小孩子戴香包栓五色线,是防五毒的,能免除蛇蝎蜈蚣等毒虫叮咬。我最怕蛇蝎,巴不得早早戴上,美滋滋地到处奔跑。粽子,更是节前就包好、煮好的,满满一大八印锅,不光是吃,亲临们互相赠送,还要用细秸秆穿绑起一些,挂在门窗上。至今,我也说不清这到底为什么。

最开心的要属节日的当天了!

头天晚上,严厉的老爹逼我早睡,为的端午能早早起炕。天还没大亮,就被爹爹喝唬起来。他要我随同邻居大哥哥们,手持镰刀,蹚着晨露,去野草茂密的小后沟割艾蒿。地点是早就选好了的,沟畔的艾蒿又嫩又高,我尽力割下够我扛的足足一大捆,快速地扛回家,不得间歇,随即挽着湿漉漉的裤腿,急奔我们庄西的伊玛吐河边,清洗眼睛。此时的河水特别清澈,春潮早已淘尽,夏季山洪尚未到来,能清晰地看见小川丁鱼河底戏游,但你不能贪玩,必须捧起河水一遍遍地洗眼,俗说能防眼病。而这一切,又必须在日出东山以前做完。否则,不仅无效,还被家人耻笑为“不可救药”。

年幼时,只知道照父母的吩咐去做;长大些了,才弄懂其中的说道。原来,晨露中去山野割艾,俗称“采百草”和“踏百草”。据古书记载:此日晨采的艾蒿或其他草药,治病或驱除毒虫最有效;而“踏百草”是男子汉成长中祛灾避祸的一种方式。清康熙年间,有《李氏族谱》称:“端午清晨,男夫赤足于草行中,尽沾露水……以祛夏秋痈痛之苦。”俗信端午露水有去毒去湿热的功效。

端午这天,我还随同父亲去亮子沟采集远志、黄芪、金银花等草药,理由自是这天采的药最有效。野刺玫叶也是我们父子必采的,要采许多,蒸熟、晒干后当茶饮,一直喝到春节。

端午节的午餐很丰盛,不只为含冤投江的屈大夫吃粽子,还要吃包子或薄饼卷鸡蛋。乡间炖炒煎炸肉菜和豆腐菜,摆满一桌。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习俗:由家庭最长者将煮熟的鸡蛋放在孩童的肚皮上滚动,说这样可免除湿寒肚痛。每每忆起儿时的肚皮滚蛋,心里总是暖暖的。

我曾想,国人的传统节日,多都源于神话或历史传说,蕴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对经年苦作的人们是一种安慰,也给平淡日子增添点色彩与情趣;现在我还要说,端午文化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种种传说、祭祀、民俗,都在体贴和温暖着人心。

2023年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范本五

行着菊的步子(中秋节)

月饼

是奶奶笑满皱纹的脸

月亮做了夜的情人

梳妆的更亮更圆

千古的结

团圆是永恒的主题

漂泊的学子

思乡泪淌成结冰的河

只有

母亲慈祥的目光

才能融化入海洋

望穿秋水的情人

裁成诗的衣裳

鼠标用尾巴提着花篮

爱的花香飘逸四方

红木的八仙桌

倾诉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思念是父亲手中的酒杯

第一杯酒永远洒到地上

父亲的父亲是心中不朽的篇章

(男)我和你,怀着同一个梦想,来到了济南

(女)我和你,有着同样的心情,迎来了中秋

(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的神州大地,皓月当空,金辉遍地

(女)不管你在哪里,明月都是你心灵的使者,为你的亲人寄去祝福和思念

(男)不管你身在何处,月饼的清香将把你带进梦幻般的中秋之夜

(女)也许,你有过这样的忧伤:那一天,你告别了父母,离别了亲人,踏上了寻梦的征途,却不想,在数月之后的中秋,明月让你想起了久别的亲人。

(男)月上西楼,清辉照人,你定会想起,曾经月光朗朗的小院,一尊圆桌,一壶清茶,和父母亲人赏月的甜美旧梦。你独自凭栏,仰望星空,飞云湖底的碧水早已化作你相思的泪。

(女)而今晚,你不必忧伤,也不要难过,我们欢聚一堂,不管你来自哪里,立可达都是你的家。

(男)今夜的济南,定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翘首凝望的人们有着共同的愿望,寄托他们乡情的唯有头顶的那轮——济南的月

(女)济南的月,升起在夕阳西下的地方,落进了离人游子的心房

(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济南的月,放纵千万里的长线,将远方的祝福和思念拉到亲人的身旁,藏在父母的泪痕里,印在爱人的心窝里

(女)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济南的月,芬芳美丽的倩影,带给你桂花的馨香;含情脉脉的双眸,送你走过美好难忘的时光

(男)共看明月莫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济南的月,是楠溪江畔一叶悠闲的扁舟,载走了你的刻骨相思

(女)济南的月,是雁荡山下那潭清冽的泉水,稀释了你的淡淡忧愁

(男)济南的月,是江心寺那口悠远的老钟,伴你在奇幻的古今世界里尽情遨游

(女)我和你,告别了天伦之乐,却收获了友爱谊情。(男)愿浓浓的乡情,(女)汩汩的友情,

(男)绵绵的师生情,(共)伴我们终身!让我们共沐明月之光,在这朗月清风下尽情欢歌!

2023年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范本六

就在中秋节的前夕,来势汹汹的莫兰蒂台风,从中国台湾南端的海上掠过。强风复以豪雨,大地景致丕变。

一根根拦腰折断的电线杆,一排排倒伏仆地的行道树,惊慑着正处风雨笼罩中的人们,也几乎声断了中秋佳节团圆赏月之梦。转移了怵目惊心的灾情画面,调整着风雨飘摇的起伏心灵,一首描写山居平静生活的〈山居秋暝〉诗篇,便轻巧地于外头风强雨骤之际,跃入眼帘。

这是一首唐朝王维的诗,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此一明月与清泉的大地视野里,感受大自然动静之间的氛围幻化,流淌雨后秋凉的山林意境,让那原本躁动不安的心思,竟然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地沉静了下来。

走进了这空山新雨的宁静境界,探访了那松林幽篁的月韵大地,古代多少有关明月的风流韵事,也就在台风呼啸而过的风雨声中,逐渐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轻轻浮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同的时空夜色,相同的古今孤寂,只不过李白是独酌于月色皎洁的花间月下,而我则系隐居于风雨弥漫的书房灯前而已。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系为五言古诗。此诗的背景为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自己,动作则系独酌,这种饮酒的场面,显然相当的单调孤寂。然而,李白却把这种寂寞的月夜花间,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透过惊人的想象力、旷达的胸襟,描写了一场以月亮和孤影为伴,酣饮歌舞的奇特幻化场景。让原本无情的“物”和有情的“我”这两者之间,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心灵交流、以及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

李白的才情自然流露,表现手法灵活自如,在他大气磅礴的诗情笔下,大自然的山、水、风、月等现象,都成为懂得诗人心情的知交朋友。此种生动的大自然取景,和宋朝苏轼〈前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心灵意境,则颇有曲韵相通之处。

然而,相对于〈月下独酌〉的场景,系属于当下时空的现在进行式,李白的〈把酒问月〉,则更是穿越时空、往来古今,在今人古月以及今月古人的历史长河映照之中,数度悠游、徜徉回旋。而那驰骋于古今的诗文内蕴气势,则显然有别于花间月下独酌时的两人对影。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这首〈把酒问月〉诗词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喻着月亮的绵长永恒,人生的幻化无常。虽然,古人不见今时月,但是古月依然照今人,以如此恢弘的心思以对,古人、今人就像是逝去的流水一般,虽然时光永远不会再行回头,但他们所曾见到的那轮明月,却是亘古如斯、毫无变易。

整首〈把酒问月〉诗中,从酒写到月,从月又回归于酒,也从空间的场景描绘,写到时间的心灵感受。它跨越了物质的制限,连结了时空的古今长河。而此一贯串永恒与变易的哲理意境,如衡之宋朝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则也颇有着一番异曲同工之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终究,对于事物的解析和看法,似乎仅系于个人的一念之间而已。

同样以明月为主题,苏轼的〈水调歌头〉,则显然另有一番绵绵的亲情境界存乎其中。词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也很明显地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因为此时的苏东坡与胞弟苏辙,已经有七年时光未得团聚了。

面对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当一轮皓月当空,遍地银辉洒落之际,此刻的苏轼的心潮起伏,于是乘着酒兴正酣之际,挥笔写就了这首传颂千古的诗词名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词的起句,苏轼沿引了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意,采用“明月几时有?”的问句,把读者引入此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之中。他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却又隐约在赞叹着中秋的美景,并且在这绵绵意境中,涵蕴着对人生意境的层层泼墨。

苏轼的〈水调歌头〉,设景清丽雄阔,心思优游于月下广袤的清寒世界,来回驰骋于天上人间的开阔视野,并且将这些所见的外在景物,与内在豁达的胸襟予以结合,体现出了苏词意境中豪放飘逸的风格。而苏轼后来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在〈前赤壁赋〉中所描绘的月下泛舟,那种飘飘欲仙的人间感觉,似乎皆与此种思维有所关联。

伴随着整天绵延不绝的强风大雨,莫兰蒂台风终于逐渐远扬。就在中秋节这一天的黎明时分,台风再度临去秋波,让高雄下起了一场超大的豪雨,只是下雨的时间不长,约仅一小时左右的光景而已。随着台风雨霁、积水渐消之后,原本阴沉黝黑的天空,终于转成淡淡的白云布敷,而那隐匿云端的太阳,竟然也于中午时分,露出了灿烂的光芒。

张九龄〈 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及许浑〈 秋霁寄远〉的“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这种对着明月传送相思的期盼,在这台风才刚刚过后的中秋夜晚,似乎显得特别的殷切。庆幸的是,月娘知人心,浮云淡如纱,在这风雨过后的高雄东方夜空,终于出现了朦胧的月亮光影,正在温柔地俯视着满目疮痍的街道树影,以及余悸犹存的市井小民。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仲秋风雨后,古月依旧照今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