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乡村笔记散文(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5:30:51 页码:8
2023年乡村笔记散文(大全10篇)
2023-11-18 05:30:51    小编:ZTFB

总结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总结中要提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经验。下面是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乡村笔记散文篇一

淡淡的风从敞开的窗溜进来,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有些许浅浅的愁绪藏在清凉之中!

这不,弹指一挥间,我被派到董棕河村委会当新农村指导员已经半年多了。半年来,我领略了春天的风,体会过夏天的雨,该是享受秋天的诗了。几场绵绵秋雨认真清洗了一切,座落在小河边的山村尤如净过身的小弥,清净而精神焕发,一尘不染地默立于明丽的秋光中!

黄昏,太阳渐渐西沉,落日的余晖绽放着最后的热情,将远远的天际染得色彩斑斓。一阵清风吹过,层层谷穗翻起了阵阵浪涛,在晚霞的映照下,随风舞动。

天色渐暗。嗷嗷待哺的小儿渐渐平息了哭闹,园子里吃撑了的鸡鸭甩着脖子,悠闲地踱着步子,向自己的窝走去。倦鸟归巢,树上的鸟窝里叽叽喳喳地闹腾着,喧闹的白天像一个洗尽铅华的演员,悄然隐退在渐渐落下的帷幕之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饭桌边,享受着一天里悠闲的时光。谈谈收成,讲讲孩子,扯扯家长里短,又或者,边看电视,边评评世事,遇上负面的消息,免不了一阵的牢骚。即便如此,朴素的农民的思想,仍然不会让他们就此沉溺在愤世嫉俗之中。时代变迁,他们早已经不再是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巴交的农民,经济时代让他们体会到了金钱的重要,头脑儿也活络了许多,眼光早就跳出了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探出了许多挣钱的门道。你看,在暮色里闪烁着明亮灯光的一栋栋房屋,已经不在是20多年前的茅草屋了。

小河里传来悦耳而有亢奋的嬉戏声,那是爱干净的年轻女子在浣洗。笑声和着水声,把乡村的夜搅得热闹非凡,充满着火热的青春气息。

打着光棍的萤火虫,提着自己的灯笼,一瘸一拐的在院子里,在野地,在田埂,寻来觅去,幻想着和温心的伴侣亲手。它那闪烁的灯笼照射在晶莹的草叶上,草叶有了光泽,秋虫的叫声有了光泽,秋虫的翅膀有了光泽,夜幕有了光泽,农忙的人们也有了光泽。

迎着秋夜的丝丝凉意,我走出村委会的大门,迈着轻缓的步子,生怕踢碎了这宁静的夜,被厚云遮盖的月光,依然朦胧。此时让我想起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脚下的`小径,弯弯曲曲的沿着河岸没落在迷蒙的夜色里不知去向,但我知道它与所有的小径一样是一条纽带,一定与田地、村庄或者某一扇屋门相连。我迎着小径走下去,齐膝的稻叶摩挲着我的裤腿,小径上突起的石头也在硌着我的脚,草丛里秋虫再一次唱响,仿佛在为我伴奏,一切是这样的原生态。它们浸润在夜色里,怡然又温馨,既诗情画意,又像是一杯浓浓的美酒,我慢慢地沉醉在其中。

夜越来越静,几颗星星眨巴着眼,陪伴着朦胧的月光洒向大地。此时,鸡鸭睡着了,猪牛睡着了,劳累一天的人们睡着了,守门的大黑狗睡着了,连大地都睡着了!我畅游在月光铺洒的田野上,迟迟的不愿回去。这乡村的秋夜,是这样的美好!

啊!乡村秋夜是那样厚实,刚毅而又不失温情,乡村秋夜孕育着收获与憧憬。“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乡村笔记散文篇二

(一)。

这要从二爷的死说起。

是二爷的死,让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同一血脉的人,聚到了一起。

那个夏天的一个夜晚,星河灿烂。火车在铁轨上长啸。呼呼的风吹过来,吹出了我记忆的涟漪。

但对我来说,二爷是个陌生人。我只晓得他曾是苦大仇深的贫农家庭的孩子,上过几年学,后来解放了还当上了村支书。除此之外,我一无所知。

不知怎的,思绪不再停留在这张苍老的脸上,而是飞到了儿时住过几年的宅子里。在那里,我曾有一个园子,园子里种着属于我的草莓和鲜花,还有几棵桃树和梨树。园子是由篱笆围着的。在园子的角落里,还生长着苜蓿和其它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后来,我来到了城市里,那个小小的园子也卖给了别人。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个种有鲜花和草莓的园子,被父母以一个极低的价钱卖给了邻居,而所得的钱还不足以买一张火车票。

也许我那园子会被它的新主人种上美丽的薰衣草,或许是种上几竿修长的瘦竹。它在我的梦里出现了千次万次,如今,我又有机会见它一面了。

火车在满天星斗的注视下前进。窗外这片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我找不出半点灯火,只有几个电线杆在铁轨两旁鬼魅似地飞一般向后奔去。

(二)。

大约过了六个小时,家乡的炊烟出现在我的眼前。

依旧是十几年前的白墙黑瓦,依旧是十几年前的泥泞小路。这里仿佛定格的画面,而只有人事代谢,显出岁月悠悠。

这一天,晴空万里,艳阳如火。

我在离二爷家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一大群人沉默着等待着什么。

二爷的儿子们,有在公安局当局长的,有在地方政府当镇长的。丧事办得这么热闹,也不足为奇。

我跪在他的灵柩前,磕头,烧香。之后,就有下一个人来重复同样的动作,一个接着一个。与我同时到达的一些人中,有几个比我小的孩子,他们在磕头烧香之后,都不约而同地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我也迷惑了,为什么要烧香磕头呢?因为这是传统,是不可改变的东西吗?

一旁的几个老太太却还在教孙子辈的孩子们如何磕好头,如何烧好香。那架势,颇为严肃。

(三)。

原本以为来了上百号人,住的问题会难以解决,但我估计错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开着车来的)在送完花圈喝几口酒之后,就匆匆离去,再加上各家都有不少空闲已久的房间,住宿也不算什么问题。

窗外,蟋蟀开始了无休无止的吟唱。

就着这蟋蟀的吟唱和皎洁的月光,几位阿婆便坐在门前的路上聊了起来,什么王家的儿子大功了啊,什么张家的媳妇被车撞了啊,什么老焦在矿难中死了,他的老婆拿了二十万啊,无所不谈,后来又来了几个老头,说起了谁家孩子考了什么学校啊,什么教育收费太高了啊,什么哪家上一回医院用了几千块啊,又是东南西北扯了个遍。

(四)。

我睡在二爷家的客房里,这里离灵堂比较远。天空中,突然闪现出一颗极为明亮的星星,也许,这颗星是代表二爷,注视着这里的吧。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他要失望了——白天这里热闹的场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死水一般的沉寂。

(五)。

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再见到我的园子时,失落的心情。那里分明只剩下葳蕤的杂草还“怒发冲冠”地骄傲挺立,昨夜的梦,以及曾经的梦,却似玻璃一般,被我的所见击碎:桃树被砍了,篱笆上多了几个“狗洞”,那些曾经有草莓和鲜花的土壤里,就只剩下蒿草了。

我听说,原来的邻居也搬到了城市里去了,大约是在搞个体食品批发。他们把这园子卖给了一对姓袁的兄弟,而这兄弟俩也只是闲时在家休息,忙时出外打工,自然是没有什么功夫来摆弄什么花花草草的。

我那园子,就这么被废弃了,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只有不远处树上的几只麻雀,还似曾相识。

(六)。

在城市,时间被压缩的很短,人们在用秒来计算时间。而在这里,人们是在用小时和天来计算时间。有时候明明只是上午八九点,却感觉像下午两点。

我随身带着梭罗的《瓦尔登湖》。只为了打发被无限拉长时间。我难以想像梭罗一个人在森林里居住时的样子。我不相信我自己可以在这里住很长时间。尽管这里有时候会很热闹,但我更多看到的是死寂,宛如凡高的《有乌鸦的麦田》里所描绘的`那样。在这里,我很看到几个年轻人,甚至于二十岁左右的人竟然屈指可数,而一多半中年人只是因为二爷的缘故才回来的。梭罗在书里说的那种劳动的充实与活力,在这里根本就看不到。田野里的庄稼在慢腾腾地生长,而老人们则常常向远方凝望。

(七)。

偶尔听乡亲们说二爷当村支书的年代,那时候开始每个人都劲头十足,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农村自然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开始改革开放的地方只有城市,在那些大城市,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早已是常态,而这,又吸引着更多的农村里的年轻人。他们渴望富足,渴望着被尊重,渴望着这样的生活,于是他们奋不顾身地纵身跳入城市的海洋,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引用庄子的“大智若愚”时,用一个十分精辟的例子来说明:一个爱尔兰人来到美国,想过富足的生活,想喝上咖啡。他的花销更多,于是他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赚取更多的钱投入到自己的花销上,他花费了大量的力气,却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他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如此,他的生活从原本的无忧无虑变成了一个时时鞭打他努力赚钱的鞭子。

生活中,这样的人还少吗?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却很少有人去避免它。莫非大智真的若愚?我回答不出来。

(八)。

二爷的骨灰,现在放在一个价值不斐的盒子里。他是上午被运送到火葬场里的。古人常说人死了不过是一掊黄土,如今人死了不过是一盒子灰。无论一个人是伟大还是渺小,他终是逃脱不了这命运的,不同的只不过是装骨灰的盒子。

(九)。

我在夕阳的照耀下睡着了,只感觉眼角流下了一滴泪……。

乡村笔记散文篇三

黄河古渡,位于老潼关城之滨,昔日是高城深沟,箭楼耸立,雄兵把守,因此乃三省咽喉要道,故雄关锁钥,千古驰名。昔日八景之一“谯楼晚照”即是对此逼真写照。笔者虽未目见古之雄关虎踞,然而也有幸观赏到“谯楼晚照”的诗意画面。

那是一幅很写意的画面:一位身着唐宋文人装束模样的文人墨客双手背后,神情肃然,站立于黄河古渡之滨,倾听风涛汹涌,凝视落日晚照下的悠悠古城。再看那雄伟的潼关古城一边依仗黄河天险,一边凭陡峭的悬崖峭壁而建,其形势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态。此幅画很易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到那古老的潼关情境之中。眼前只是古老的城墙不再,昔日雄关虎踞的诗意也不复存在,但是,正在致力于恢复老潼关城“雄关虎踞”的旅游景区正在筹建。笔者站立于黄河古渡之旁,抬头仰望,也能看到景区一角新建的潼关城墙,那高高屹立于山崖上的仿唐宋式的高城箭楼正在虎视眈眈俯视着连霍高速的车辆。看来,设计者的目光也很敏锐,地形也选择的很好,因为,在它的脚下,既是三省通衢的要道,也是万里浩荡的黄河。假以时日,在不远的将来,“谯楼晚照”的浓浓诗意又可以充分体验得到。当然,面对大河,面对沧桑历史,喜欢古代文人家国情怀的人们又可以充分展开遐想的翅膀。最后,在紧张之余,也不妨踱到充满悠悠古韵的黄河纤夫之家,在那里充分享受一下休闲的滋味。

黄河纤夫之家是人们的诗意命名,这里已建成了水上酒店。来到这里,主人会热情地招待你坐入船舱,把你像贵宾一样请入一间临窗的阁楼,然后会热情地推荐这里的特色菜品——黄河鲶鱼汤。“不喝黄河鲶鱼汤就算白到黄河古渡”,这样的说法引诱着你必须要买单——奢侈一把——品尝品尝那正宗的黄河鲶鱼汤。不了解鲶鱼习性,还以为鲶鱼是可以人工养活的,但是主人说“鲶鱼是养不活的,都是黄河上的渔夫送来的。”到底能不能养活,我没有考证,姑且就以他们所说的为真。好吧!今天就坐在船上,品尝一下黄河鲶鱼汤的美味。透过船舱窗口,一看,外面是苍茫的黄河,时值初春,加之雪后降温,黄河河面漂浮着无数的冰凌,这些冰凌与河水时而碰撞,时而融合,时而发出“擦擦”的声音,涌动的激流,宽阔的河面让你感到黄河的深不可测和浩浩荡荡。此情此景,内心里一时会涌现出很多的描写黄河的诗句,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李白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一句,因为远望,黄河看不到头,看不到边,然而它始终是那样一往无前地奔入东海,奔向我的眼前。忽然,我感到船在前进,在漂游,我忙对服务员说:“你们的船是在前进。”服务员狡黠地笑着说:“你出来看看,就知道了。”我忙走出船舱,一看,船哪里在动!船不是仍然牢牢地被拴在岸边吗?“是错觉,不对,是参照系变化了,这不正是物理上的相对观吗?”记得古人就有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这样的情景: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原来我感觉船在前进的原因是我以眼前的河水不动为参照,故而感到水不动而船在动的道理。

瞧着窗外浩荡不尽的黄河水,在温暖如春的船舱里慢慢品尝正宗黄河鲶鱼汤,体味着“船动水不动,水流船不动”的浓浓诗意,感受着“黄河入海流”的沧桑古意,我不禁迸发出“美哉!黄河古渡鲶鱼汤”的赞美心声。是啊,游览黄河古渡,眺望黄河浩荡风情,听涛声汹涌,看冰凌激荡,观洲中芦苇,品黄河鲶鱼汤,诚为人生一大趣事!

【乡镇街道范文】二。

渺无人迹的山林里,掩映着粉墙红瓦的度假村。我在这个安静的地方休养、写作,早上起来,发现外面下起了春雨。想起前番夜读的诗句:“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禁不住感慨万千。曾几何时,这里还充溢着浓厚的颓腐之气,经冬的草虫独来独往,穴洞之内偷自安生。仅几天的日月轮回,便焕然“喜泥润,燕归南浦”,天地之间“花香之气漫烟缕”了。俏丽的紫云英垂下紫韵,低矮的蒲公英探出花盘,朴实的荠菜花风中摇曳,就连无名的小米粒花,也毫不显弱地绽出花蕾,青草,碧树,新芽,玲珑剔透,令人目不暇接。

一阵清脆的鸟鸣从空而落,扰乱短暂的思绪,望着山头笼罩的雨幕,不由欣赏起这早春的雨来。一开始,雨下得很小,像天空洒下的薄霭,然而不久便洋洋洒洒起来。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早春的雨,有一点儿微凉,但并不觉得有半丝寒意,果真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人置其中,别有一种轻凉柔美的感觉。想,天气和暖,杨柳吐青、杏花盛开的时节,细雨蒙蒙,挟着杏花的芬芳,衣衫袂袂,渐沾渐湿,伴着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欣赏这杏花天影,百鸟啼啭,是何等的惬意。这原本的明眸流睇之美,如今罩上了雨雾缭绕的神秘,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莫不是出自春天的手笔。这样的一种景致,难免教人动情动心。

蒙山的雨,是花香浸润过的雨,蒙山的风,是花香浸润过的风,烟雨隐没了万壑的耸峻,空山流转着脆鸣的鸟语,使山林绿意更浓,空气更加纯净。我沐着春雨,举伞信步向山林走去。山路修葺得规整扎实,一桥一柱,一石一阶,无不曲折逶迤。沿着台阶,行至流碧桥上,依偎栏杆俯瞰桥下的深涧,一块巨型岩石形成了平展的坡面,传说八仙喝酒的场所,又说是王禅看戏的地方,名曰“戏台石”。如今,戏台石已被山溪占领,就像浮于涧中的一片荷叶,四周卷曲,边缘棱起,“荷叶”里面水波如镜。我把这里称作“莲花台”。这里没有山花的妩媚,没有瀑布的喧声,唯有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块石之上,响声悠远,婉转动听,流水打着弧状的伞花,形成水帘倒卷的自然美景,一份清泉石上流的境界。

沉浸在蒙山的雨中,我目光遍览,茫无目的,却又身心满足。一排绿影从眼前闪过,我惊讶了,原来是一蓬修竹,于雨中亭亭而立。竹为人类所喜之物,自宋代以来,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的虚心而刚直,而被看作是高洁、正直的象征。很难想象,冬季寒冷的蒙山,会有这么一片挺拔常青的修竹。竹本青翠,雨中的竹,更加葱茏,更加秀美。我在心中赞叹不止,于竹林里听风观雨,又是一番绝好的佳地。翠竹独有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山里有了翠竹,便有了精神面貌,有了生命的活力。一声吆喝,划破了湿凉的空气,我转头,听见另一面山坡的呼朋引伴。有谁比我更早地进山赏雨呢?隐隐约约的远山,但见悬崖峭立,树木更幽,有松树、杉树,还有众多说不出来的树木,皆被雨雾绕裹,就像披上一层素白飘逸的绢纱。

这茂盛的修竹,这飘逸的森林,不一会便随着身影的移动,一步步隐入了桥西桥东,隐入了另一个岩石峭陡、古木斑驳的世界。继而,画面里出现了金黄的连翘,长长的枝藤从灌木中伸展出来,一簇簇挂满了山崖,一坡连着一坡,美丽的花朵,开得金碧辉煌。蓬勃的生命,构成了山野诗般的绚丽。我知道,蒙山的春天不乏山花烂漫。这烂漫的山花,正好让绷紧的心弦,可以自如地放松下来,缓慢徜徉,浏览欣赏,获取修养身心的享受,体会它的深邃精妙之感。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话深有道理。不论山有多高,都是以人为尊。人在山上,山在脚下,方知“小鲁、小天下”。物像如此,心境亦然。

蒙山的春雨,来得悄然,走得也无声无息,就当我欣赏玉兰花树之时,一道明媚的霞光跃出云端,只剩洁白的薄纱环绕低处的山腰,形成了它唯一优美的余韵。河流变得澄明清澈,浑浊的空气被冲洗的清香怡人,阳光升腾出千万缕暖意,像一束束饱满的野花,扑啦啦开放,将天地映照得绚丽迷人。只是那雨,仿佛从没有下过,山路光洁,草地青葱,一洼积水不见。再看远处的景致,杨柳和风,山桃润红,杏花粉白,梨花胜雪,风一吹,花瓣漫天……让人想起那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淡泊,宁静,致远,悠然于天地山川草木之中。

这时的蒙山,不再是一个人的蒙山,僻静的棠梨树下,悬索桥旁,游人摩肩接踵,开始了新的攀登。当人们远离自然,涌向城市之后,寂寞的便不再是山中的风景。绿色的行动在祖国大地纵深拓展,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追求自然生态之美已深入人心。山影之中,我仿佛听见新的登山杖上,又一轮笃笃行进的跫声。

【乡镇街道范文】三。

在所有的建筑中,我独喜欢乡村的石阶小巷,无论是在江南的水乡,还是在我生活的北方,那层层叠叠的池馆水榭,飞檐斗拱,青条石板嵌就的大门宅院,以及那些古典幽深的鱼鳞瓦房,都能让我生出无声岁月的纵深之感。它清幽、静谧,就像一位安详的老人,在这里行走,会让人觉得少了一些纷扰,多了几多宁静。

当硝烟从屏幕上逐渐散尽,镜头以长焦的方式将一座村庄拉向我的面前,这时的我就已经发现,这个遍布石板小路展现在荧屏之上的陌生村庄,决非只是一个建在山脚之下的普通村庄那么简单,历史的青苔还没有完全把生活的痕迹覆盖,岁月的尘埃也还没有将原始的用具掩埋,摆在村头的那个搅水的轳辘还在,安于大门前的几个石磨石墩还在,曾经与星辰做伴,与晨鸡一同起舞的那副碾棍还在,以及在电视片的镜头一闪而过尚未确定它们身份的古老家具还在,它们以无数年无数代无数次的递进方式,一圈又一圈地圈住多少男人的目光和女人的心怀。

这是一座具有明显沂蒙特点的山区小村,与之不同的是它很有一些年岁了,每走一个天井弯过一个院门,我都会看到布在房顶上的茅草,还有沿在茅草周围的鱼鳞形状的灰瓦。有些房屋上的茅草并非专为拍摄电影而苫,鱼鳞灰瓦也不是碧瓦琉璃炫目非常,但我相信这个村庄曾经是那么显赫的,这里的人们曾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睦相处,寡语勤劳。我甚至从它递进层叠小院里看出,小院的人家曾经是那么知书达理,尊长爱幼,沂蒙山区的建筑,是我国传统的农家庭院的模式,几代人住在一起,严格地遵循着弟之规里的长幼之分,不论它延续多少年代。等到我站在它的面前时,历尽多少年代的它如今已经老了,它低矮着沉默着,沉沉的灰色充满了无语充满了沧桑。

很多年没有看见这样的鱼鳞灰瓦了,睡梦里早已忘记了听雨敲瓦到天明的忧伤,但我每当看到它,心中就会升起一缕淡淡的乡愁,乡愁着已逝的故人,乡愁着远去的村庄,乡愁着那些被岁月销蚀着的点点痕迹。我相信摆在院角的磨盘是真实的,残缺的边沿和磨浅了的凹槽告诉我,它们卸却生活的重任还没有太远。从一进院子里出来,又进入一进院子,两边的厢房空空如也,矮墙上爬满了藤蔓的根须,磨盘在院外的空地上深深地叹息。当年的使命已经卸去,再没有人于深夜里扶棍而行,一圈圈把生活碾出各种愿望各种滋味,碾成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我庆幸能够看到这村庄原型原貌地保存下来。我在挂满玉米的旧的草屋面前留影,想把伸向屋角院门的手再伸展一下,却被坚硬的石块棱角猛刮了一下。就在摄像机发出“喀嚓”之声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人们没有在日本军队的扫荡与屠杀中倒下、灭绝,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家园修葺起来,继续着平静安宁的生活,古老的村庄,却有着坚硬的风骨!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我懂得了什么是质朴什么是坚韧,什么是不可欺辱的意志和品格,而这些意志和品格,将会在未来的岁月中更显执著、坚守。

【乡镇街道范文】四。

云南省晋宁六街镇,我以前曾去过几次,而在六街的石门坎水库过火把节,并且和当地群众一起“背晌午”还是第一次。

今年的“背晌午”,正好是星期日,节日气氛就比以往更热闹了,层层叠叠的从水库边上一直到山顶都有村民在搭锅做饭、张席吃喝。仅在石门坎水库附近“背晌午”的群众就有数千人。这也是石门坎水库在一年里最热闹的一天。下午两三点钟以后,车子就进不去库区了,来晚的人只能把车子停在一两公里以外,然后背着过节的物品满头大汗的步行到达水库区。

我们今天是以做客和采风来参加节日的,市、县作协一行10余人也和六街镇的群众和游客一起早早就带着“背晌午”所需要的各种蔬菜,杀鸡、剖鱼,带上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太阳伞、炊具等家什来到水库边上,支起锅灶,烹羊烤肉,煮上一锅当地特产的野生青头菌,再炒来几盘地道的农家菜,一桌桌丰盛的晚餐就算备齐了。要是喝上几口当地酒坊酿造的老白干,话匣子也就打开了。为了这一天,不少村民前几天就开始准备过节的用品和食物。今天,人们也非常热情,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如果从别家生火做饭的地盘走过,主人就会热情的邀请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客人也会回应说:“多谢了,我们就在旁边,你走去我们那里吃嘛。”

人们谈天说地,海阔天空,不时还来上几句山歌调子,喝醉了松树下一趟,就与大地融为一体,憧憬一番未来的好日子,惬意的一天让谁都羡慕。那些没有做饭任务的大姑娘、老奶奶也会拿来影碟机放上一首首欢快的舞曲或花灯调子,随便组合踩着节拍就翩翩起舞,她们跳得那么认真,那么陶醉。跳的人忘情,看的人脚也开始痒痒,纷纷加入其中。虽然没有舞台、没有化妆,只要草地上一站、洗菜盆一敲响,又有人鼓掌助兴,节目就开始了。她们全然不顾烈日的烘烤,陶醉、欢快的舞步分明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盛大节日的庆祝和对来客的欢迎。

每年农历6月25这天,是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也是晋宁六街镇群众“背晌午”的日子。这“背晌午”的习俗在晋宁县也只有六街镇独有,其中又以六街镇大庄、新寨、王平等村最为兴盛。这天一大早,六街镇石门坎水库周边的山坡上就一派繁忙热闹景象,附近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以及在外地的亲戚朋友相约欢聚到这里。带着自家的桌椅板凳,炊具家什,杀鸡宰羊,埋锅造饭,煎炸烹炒,开心的过“背晌午”。近些年来,由于群众生活好过了,这个“背晌午”的日子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一个重大节传统日。“背晌午”这一天,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人要赶回来与家人团聚,还要请在外地的亲戚朋友一起前来助兴。这个节日也是男女青年交友恋爱、互相了解交流的好时机。

石门坎水库是晋宁的主要生产生活水源之一,属于小一型水库,储水量139万方,是晋宁最大的柴河水库的上游水库。由于火把节刚好是雨季,水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砌石大坝雄伟壮观,山清水秀,又无须像旱季那样严防山火山,所以游客可以放开手脚的野外用火,做好野餐饭菜、放心地在水边点燃火把以及燃放烟花爆竹。到了傍晚,和风徐徐,酒肉飘香,夕阳斜照,一家一家甚至于整个家族的数十人围坐在一起享用一天的劳动成果,其乐融融,笑声不断,韵味浓烈,野趣十足。

直到夜幕开始降临,星月升起,人们才意犹未尽的收拾整理吃剩的饭菜和各种用具在火把和汽车灯光的照亮下准备下山。这天,由于下山的车子太多,我们从晚上八点多下山,直到九点四十分才走完两三公里的路来到六街镇上。等回到所在的县城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

想着六街主人说的,“明年今天还在这里相聚”。我又想起美丽的石门坎水库,想起放牛孩子“背晌午”的魅力和乐趣。

【乡镇街道范文】五。

我是一名普通农民,就农村文化建设一题谈谈自己的新体验和新感受。

我们村地处吉林省长岭县,是个远离城市的村子,文化生活一直相对滞后,

从前,每到农闲季节,人们除了看看电视,大部分时间都凑到一起打麻将,如果打麻将也算文化生活的话,也就仅此而已了。

俗话说:赌场无父子。原本都是好邻居好朋友,一上赌场,渐渐地把那份纯洁的友情赌得荡然无存,更有甚者竟当场翻脸,全然忘记了昔日的和睦。

自打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由村委会主持建立了文化大院,起初,人们对这件事感到新鲜,抱着一种看风景的心态,纷纷到大院一探究竟,结果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去,前来凑热闹的人群伴随着开张鞭炮的烟雾慢慢散去,宽敞整洁的文化大院日渐门庭冷落。

突然有一天,村里的大喇叭广播一则消息:村委会举办农民歌手大奖赛,比赛规则参照央视“星光大道”的模式,请来县文化馆的老师担当嘉宾评委打分,现场观众举手表决的方式,评选出周赛、月赛、年度总决赛冠亚季军,整个过程由村里自己组织录音录像,分别把周赛、月赛、年度总结赛的比赛成绩送到县电视台播放,这一下把人们的激情点燃了,整个村子立刻活跃起来,连外村的人也来报名参赛,人们并不在意物质奖励,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释放压抑已久的艺术灵感。事实证明,农民中可谓藏龙卧虎,只是没有一个充分展示的机会。如此一来,歌手们攒足了劲,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化大院挤满了人,既当观众又当评委,就连一贯贪恋麻将桌的人也坐不住了,也想挤上去一试身手。

在此基础上,村里又发动几名乡土文人,把身边的事编写成电视短剧,请县文化馆的老师做导演,群众自己选演员,真正是农民做编剧,农民当演员,从来名不见经传的人,竟然上了电视出了镜,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如今,村里人个个都把文化看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认识到文化能改变人的灵魂,改变人的观念,直至改变物质生活。

通过唱歌、演戏,增进了人们相互间的感情,促进了和谐文明的生活氛围,村风得到极大改善,原有的低俗陋习被先进文化彻底取代,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觉得原本平凡的日子一下子被打破了,一种崭新的东西吸引着人心。

就我村的文化建设前后过程,使我深刻感悟到一个道理:凡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无论物质条件如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永远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就越高,精神生活越充实便越能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这其中,文化是这一链条的关键环节。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我们美丽中国,我们为祖国自豪,为中华文化骄傲。

乡村笔记散文篇四

年节之初的喜乐,是隐忍着的,期盼着的,待到元宵节,一场八音会震天动地,响彻山谷时,人心里憋的那股子兴奋,喜悦,才一股脑儿倾泻出,随着音乐起伏、汹涌的是,人身上那热气腾腾的折腾劲儿。

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民间吹打乐,在上党地区广为流传,至今己有多年历史。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能发出声音的材料特别多,能制成乐器的有八种“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后来人们将各种乐器称为“八音”,也是八音会的由来。

明清是八音会的鼎盛之时,这时民间己经传有各种曲谱,乐户也更加活跃。八音会是民间自发的群众组织形式,在上党地区非常普及,几乎每村都有组织。

湘峪八音会起于何时无从查考,相传明朝万历进士孙居相、孙鼎相兄弟做官后每年都要组织去龟王山进行迎神春祈活动,想必那时就已经有了八音会。八音会的特点是:吹打并重,热烈奔放,广纳兼容。

上党梆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在清代乾隆期己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上党梆子的唱腔以板腔体为主,间亦用曲牌体,板式中运用最多的是[大板]和[四六],伴奏乐器:打击乐是音响强烈的大锣、大鼓;弦乐是巨琴(头把)、二把、胡胡。

上党梆子的基础功叫[三把],它运用起来稳健大方,雄壮有力,表现手法是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强烈明快,具有粗犷、健康的艺术特色。台步、身段都有淳朴古老的特点。唱腔音乐高亢、委婉、活泼。曲牌丰富。

湘峪村的戏剧活动,老辈相传在明末清初就有了戏班。西大庙的戏台和舞楼就落成于道光丙戍年(1826年)清末我村西二宅的连小润、连小何底下院的樊守栋、樊守判值芗捌渥幼槌上钒喑莆晋东南万艺班。演出活动遍及阳城、晋城、沁水、长治一带。

农闲的时候,在大宅院的舞台上搭起了戏幕,上村下岭的就都知道湘峪要唱戏了。吃过中午饭开着三轮车、拖拉机呼朋携友的来湘峪看戏。年轻而又有办法的小伙子骑辆摩托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引来了一阵阵的羡慕的目光,八十年代的摩托简直就是泡妞神器呀!

大宅院里,用松木格栏从高到低搭起了座椅,看戏的时候还得拿报纸垫在屁股下面,要不然新买的裤子就会和松油来个亲密接触。看戏的大部分都是年纪大的,年幼的时候在他们闲聊中知道了红脸忠、白脸奸。耿直的包公黑容颜。

后来长大了,唱戏就成了我们年轻人联系感情的一种方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我们是属于感情深的,经常喝到不醉不归。当然血气方刚的时候免不了动手动脚,过后我们还是好兄弟。

也许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特色,那时候动不动就打架的我们居然成了女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我好几个朋友的媳妇就是那时候我们四处征战讨回来的,到现在也是我们得瑟的资本。

割麦。

夏日的清晨,睡梦中被妈妈喊起了床,哥哥同我一样睡眼惺忪,坐在床沿迷迷瞪瞪。被妈妈催促着,两人深一脚浅一脚朝后岭的麦地走去。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麦香,走了半个时辰,才到地头。金色的麦粒在流动的雾气中,喧响着,挣着身子想跳出来。微风拂过,麦浪翻滚,能听到那些饱满的麦穗儿,开口谈笑。我沉浸在一种臆想的美景中未曾醒来,耳畔传来妈妈的声音,傻站着干嘛,割麦子了!

妈妈一个人割两耧,我和哥哥两个人割两耧,就这样妈妈还是把我和哥哥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天渐渐热起来了,汗滴渐渐大了起来!最难受是腰,已经有了僵硬的感觉,好几次都坚持不住了,但是透过汗滴打湿的双眼,看到了妈妈和哥哥在前面镰刀挥舞着,只好咬牙坚持下来。

快中午的时候,大太阳靠近我,似乎搂住了我的'肩膀,称兄道弟。热汗淋漓,衣服完全湿透了,我实在是坚持不住,镰刀一把扔老远,把自己重重的抛在了地梗边的树荫下。平时就连走路都觉得硌脚的地梗,现在给人的感觉如皇宫金雕的玉床般舒服,哥哥也满脸汗水的坐在我身旁不想动了。

妈妈放下镰刀用怜惜的目光看着我们,完了告诉哥哥,你和弟弟休息一会慢慢割,妈妈回家给你们做饭吃!她捆了一担麦子,我和哥哥帮她挑起来,妈妈担着回去了。

正中午的山地里,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酷热,蝉儿不知疲倦的叫着,平白多了几份烦躁,缓过劲儿来,哥哥说,我们还是慢慢割吧,我说好,就这样边割边休息,等到了妈妈送饭来。

田脚下的小溪旁,桶锅里的豆角河洛散发着诱人的香,犹记得那时的狼吞虎咽,在很短的时间内吃完,溪水里的两双脚在惬意的游荡,树荫下,我们两兄弟的笑声那么悠扬。

两点的山上,已经感觉到了轻风送爽,吃饱后的我们拿起镰刀也没有了那份沉重,加上已经快割完了,镰刀上好像谁加了扶持力一样,轻快了很多!三点多的时候已经割完了,我看见还有一小块青色的麦子,就欲扑上去狂割,幸好妈妈叫住了我,你干嘛呢?这是用来捆麦子的!把青色的小麦拨起来连接成一根绳的模样,平铺开来,然后把小麦一铺一铺的抱过来,最后捆起来的时候已经傍晚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往回挑麦子。

把尖担扎进麦捆里,胳膊用力把麦捆高挑起来紧走几步看准另一个麦捆的正中央扎下去,接下来在哥哥的帮助下挑了起来,虽然沉重,但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夕阳西下,在崎岖的山路上,余晖把我们母子三人挑着麦子的身影越拉越长……。

打场。

夏季,麦子收回来了,打麦场上一片喧闹,成了艰涩生活中一个孕育希望和快乐之地。总是排队等别人家的打了以后,就赶紧见缝插针的占一块地方,把自家的麦子铺开,少的时候麦穗朝中间,麦杆朝外面,多的时候就胡乱铺开,俗称占场。

在烈日下暴晒几天后,第二天早上牵着牲口,备齐打场用的簸箕、叉、扫帚到了麦场,先给牲口戴上笼嘴,脖子上套上套布袋,用绳索拉起轱辘,在麦子上面开始转圈。

过一会,让牲口休息一下,拿铁叉把麦杆祭成一大垛,如果没有打干净,就又开始第二次的工作,俗称搪瓤,完了以后把所有的麦子拢成堆。接下来就该开始最重要、也最显水平的扬场了。

没有风的时候,男人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抽着旱烟,扯着淡话。女人们就地将扫帚坐在屁股底下,咬着耳朵说着东家长、西家短,在不经意间把眼光盯向自己中意的男人,然后在别人的荤话中慢慢涨红了脸。

风来了,男人们戴起了草帽,抓起木锨,撮起半锨麦糠扔向空中,试着风向。记忆中的扬场都是由上年纪的把式扬的,那时候还叫生产队,一个队里只有二、三个扬场把式,扬场的姿势优美如舞蹈。前腿微弓、后腿紧绷、前手高举、后手轻送,铲起一木锨,一抖膀,迎风扬起。那扔出去的粮食便均匀散开,粒粒粮食在空中翻着跟头,像雨点似的落下。而麦糠则如春天的柳絮一般,纷纷扬扬地飘走。

把式扬场的时候,女人就用长扫帚,在落下的粮食堆上捋去麦秆,只剩下带粮的麦穗。扫帚要挥洒自如,而且轻重适合,扫重了会带走部分好麦子,扫轻了麦穗扫不出去。把式锨一扬,女人扫帚扫一下。两个人要配合默契,进退自如。

最后,粮堆越积越大,堆出一个金灿灿的小山丘,其四周便是麦糠等杂物,糠麦分明,一清二楚。看着金灿灿的麦堆,老百姓憨厚的脸上满满的全是丰收的喜悦。

最后把所有的麦杆挑到一起祭起来,作为牛一冬天的口粮。而整个冬天,麦秸祭上就成了我们儿时的天堂,一帮孩子上窜下跳,村庄也被纯真的笑声感染的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也有早熟的哥哥姐姐们人约黄昏后,夕阳西下,两个人从各自的家里不约而同的到达场地的麦秸祭下面,相对执手而坐诉说着相思之情,在黄昏中两个人儿的身影慢慢的融合在了一起。

乡村笔记散文篇五

你问,阳光是什么,我笑着说,阳光是色彩,是你所喜欢的所有色彩。我说,如果阳光是轻柔的,那色彩必定是温暖的,透过你的眼,走近你的心,暖遍全身。你说,这一世,你拥有了很多,可是独却欠了一份惆怅,一份属于年夕的愁情。

惆怅,是寂寞的,是一个人的脚步,除了影子,只剩下黑夜的沉默。惆怅,是多情的,是一个人的天空,失了颜色,只剩下苍白的等待。惆怅,是孤独的',是一个人的身影,少了陪伴,只剩下无力的呻吟。惆怅,是寒冷的,是一个人的冬季,缺了温暖,只剩下垂死的挣扎。惆怅,是无助的,是一个人的沙漠,错了方向,只剩下可怕的呼啸。惆怅,像一种情,一种说不出感觉,因它的出现,原来的自己变了,变得有点奇怪,有点神经质,好像眼前的自己是陌生,可是细细想来,自己何曾熟悉过,只是记得,所谓的认识,到头来,只是虚无的回忆,模糊不清。惆怅,像一个故事,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它的出现,就像清晨的朝露,来的有点措不及防,有点心意清凉,但随着日光渐温,它的出现,倒像是多余,就连痕迹都无处安放。惆怅,如同梦中的自己,安静了,心静了,才会看清楚伪装下的真实,那是一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身影,有点熟悉,但过多的是陌生,细看,耐人寻味,久看,遥遥无期。

这一世,独欠一份惆怅,无关于他人,只关于你我,因为有你,我的心依旧,这一份惆怅,今生若无缘,来生相如故。

乡村笔记散文篇六

说它们是“三宝”,并不是因为它们价格昂贵,更不是说它们世上罕见。主要是因为城里人很少见到,更别提吃和买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过去灾荒之年,还救过不少人的命。首先是野菜,说起野菜我便不由得想起河北作家张洁的《挖野菜》。我们同出自农村,虽然不同地方的野菜种类不同,却有过相似的童年和田间奔走的热情。至今那首挖野菜的儿歌依然记忆犹新,“胡萝卜萿丢采窝,客来了盖住锅;可走了锨开锅,吸沥呼噜喝一锅”。由此可见人们对野菜的无比喜爱,可我们那里可吃的野菜除了马素菜、胡萝卜萿和面条葀与荟茴菜,基本上没什么可吃了。

春天可谓是蔬菜紧俏,这时侯的菜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品种极少。除了菠菜、蒜苗和韭菜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吃的啦,有的家庭甚至还要靠咸罗卜度日。可是在农村:除了可以挖野菜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菜备受庄户人的喜爱-----这便是榆钱和槐花。

说起榆钱,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70后以前的农村人。鲜鲜的、嫩嫩的,像一朵朵绿色的小花开满枝头,很是惹人喜爱。因为它蒸蒸菜,做菜窝窝都特别好吃。可是这几年,随着榆钱不断生病而且逐年渐少。人家把目光转移到了槐花身上;相对来说,是槐树很少生病而且近几年数量在不断增加。榆钱落后,你会发现槐枝上开始长满了一串串浅白色的花骨朵,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几天过后,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便开满枝头迎风招展。这时会引来不少的孩子们上树捋槐花,一个胳膊挎着蓝子,一个手把搭钩挂在树枝便匆匆上爬。下面还围了好多的人,好不热闹。那场景就象前几年捋榆钱一样,扣人心弦。把新鲜的槐花放嘴里嚼一嚼,一股甜甜清爽的感觉涌上心头。

槐花主要用来伴上面做蒸菜吃,属于凉性可以去火。如果想吃的时间久一些,还可以把槐花晒干;等吃的时候把槐花用水泡一泡,再配其它菜炒着吃。就这样,野菜、榆钱和槐花成了一代又一代农村人的美味佳肴,好多来到城里的乡下人依然还记得那忙碌于田野与村头的童年。每每读来这样的文章,尤其当年的故乡近在眼前。

乡村笔记散文篇七

1、渐渐雨停了,狂风走了,留下了微风。微风抚摸着受伤的小树,告诉万物们太阳要出来了。太阳露出了半个脸蛋正在向大自然笑呢!小鸟成群结队地迎接太阳。一些小鸟高兴的在空中飞来飞去,还有一些小鸟在树上放声歌唱,婉转动听的歌声在附近荡漾。

2、几场潇潇的春雨,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汩汩流动的一条溪水,愈发湍急秀丽起来。绵绵春雨把大地染绿了,软软春风把河水熨暖了。瞧,又下起雨来了。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觉不到鱼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轻滋润着大地和人心。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翠绿,菜花儿开得更金黄。在一条纵横交错的田沟里,春水淙淙地淌着。扬树,柳树在春雨中舒展着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

3、天晴了,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挂在天空上。池塘里的水满了,像明晃晃的大镜子。

4、清新的空气仿若善良的精灵,活泼地清理着人们身心里的浊气。花儿草儿们都精神地了,显出一身的青翠;鸟儿们也乐得相互打起招呼;确实,整个世界都开朗了。

5、下雨时,雨一滴一滴的滴在屋檐上,一下快、一下慢,好像在弹奏交响乐曲;天空中的乌云被风吹拂,一下在那边、一下在这边,好像在跳舞;当雨是越来越大时,所有的树枝被风吹得往另一边倾倒,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颠倒了;地上的小草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简直就像世界要毁灭一样,我真希望雨能停下来!

6、河面上波光粼粼,荷叶上盛满了水珠,在阳光下水珠闪闪发光,犹如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玉盘上荡来荡去;荷花在密密麻麻的荷叶间含苞怒放,吮吸大自然的能量;小青蛙把荷叶当作了蹦床,在上面一会儿跳一会儿叫,一会儿唱一会儿笑;小鱼儿把荷叶当作避雨伞,在水下快活地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7、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夜,到了早上雨好像也下累了,慢慢地停下了脚步,它们有的在池塘里睡大觉,有的在屋檐下玩耍,还有的在草地上捉迷藏。()草地上的蜗牛都露出头来看看这些难得一见的小不点,小不点儿好像会变魔法,它把小草变得发亮,把小树变得干干净净,把天空也变得清澈了许多,把路上的.小朋友也都加了一件外套。一场秋雨把雨后的早晨变得那么清新那么凉爽!

8、雨后,大地消除了自己的炎热,换上了一件清凉外衣,植物吮吸了充分的营养,重新绽开笑脸,这时天空中架起了一组七彩的桥梁,荷花瓣上的雨滴在玩滑滑梯-一滴一滴的滑到地上,就在这时我们有了捉鱼的好机会。

9、只有在乡村的土地上方能看出秋雨的神韵,漫步田埂,手举雨伞,听雨声淅沥在伞面上跳跃,心就会不由地想跟其舞动。斜伞仰望,那颗颗雨滴如粒粒圆滑的晶莹,饱满地从天际飘落。如果再丢掉雨伞,闭上双眼,任雨丝滑过面庞,淋漓的清凉会让每一根心弦随之颤动,迅速产生一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此时若再情不自禁的将雨伞转上一圈,雨滴会向四周飞溅,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涡轮,秋雨里便多了一些童趣和欢乐。

10、特别喜欢下雨过后的空气,带着丝丝飘香的泥土的气息。深深吸一口气从心底感到一阵凉爽,此刻我的灵魂漂浮并快乐着,因为我已把伤痛留在了昨天,今天是崭新的一天,如同被雨洗刷了心灵,已明净的一尘不染。

11、走过石桥,又是一片绿色。湖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金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太阳照得湖面闪闪发亮,波光粼粼的湖面让人的感觉是那么地舒服。偶尔有只蜻蜓点过湖面,让湖面增添了趣味。湖边,一群孩子在扔石头,溅起一簇簇的水花,是那么地惹人喜爱。

12、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在春天雨露的滋润下,桑树抽出了新芽,整个桑园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洋。

乡村笔记散文篇八

路的尽头是圆圆的落日。

那是通向天外的阶梯。

曾多少次幻想着。

通过这阶梯登上城市的天堂。

如今在喧闹的天堂。

回望家乡。

家乡的土路常萦绕在我的梦中。

我闻到了。

路上的牛粪和土香。

我听到了。

路旁的蛙鸣和蝉唱。

我看到了。

路旁的坟地、野花、池塘、高粱。

那些曾是引领我回家的标志。

我还看到了路的尽头。

土墙、草房、炊烟和晚归的牛羊。

那儿是多么的清净自然、和谐安详。

那儿才是我叶落归根的故乡。

乡村笔记散文篇九

你走了,在送我那颗戒指的当天。那么突然,那么遥远。

你走了,在我正为你挑选参加舞会的'礼服的当天,那么突然,那么遥远。

你走了,那么突然,那么遥远。

为什么你要走的这么突然?你还没有吻我的。

为什么你要走的这么遥远?你让涵辛苦的想念。

为什么你要走的这么突然,这么遥远?

你走了,带得走你的爱,带不走涵心里残留的情。

你走了,带着你的想念走了,却忘记带走涵的想念。

你走了,留涵一人看这花开花落,你走了,让涵一人想啊想,念啊念。

有谁知道你喜欢白色的衬衫?没有我在你身边。

有谁会做你喜欢的草莓奶茶?没有我在你身边。

有谁能在你练跆拳道时偷偷为你拍照?没有我在你身边。

有谁值得你半夜从城市那边跑到这边,就为送我想吃的芒果。

涵没有哭,因为你说女孩不哭。

涵没有放弃等待,因为你是我永远的承。

乡村笔记散文篇十

在宁静的乡村过夜,人仿若被一层虚无包裹着,心也空寞无依。好在有月相伴。踟蹰月下,沭浴像清洌泉水一样的清辉,心绪也就不再在空虚中盘桓,记忆的帷帘便被那皎洁的月色缓缓挑起。

这月,多么像我几十年前第一次远离家乡前一天晚上深印在脑海中的那轮明月呵!一样地纤尘不染地明亮;一样地静如处子地沉寂;一样地飞瀑流泉地泻辉。依然轻柔地摩挲万物;依然温情地铺陈大地;依然脉脉地引人遐思。不过,只是升起的时序不同。

那是在一个初冬的晚上,我即将离开父母、亲人、故乡,到千里之外去戍边,心中储满了复杂的情绪,向往、依恋、伤感。尤其是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和这方故土的依依难舍之情,久久萦绕于心。想到这些,我眼中就噙满了泪水。为不让家人看到我离别的难过心情,我只身走出户外,徘徊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看到了那轮洁白的明月,静静地挂在山头上。那不是一轮满月,但过了十五光芒没减少多少,大地被它尽情洒下的光辉照得明亮,曲带一样的路清晰可见,弯弯曲曲在月色中伸向远方。踟蹰小路上,消融在轻雾似的月色里,心绪似乎平静了一些。我任由田野上轻轻吹来的凉风,在我思绪的湖面上轻轻抚过,熨平我起伏的心情。就这样,边走边想,离愁被月光洗濯后,消减了不少,难舍亲人、故土的心情渐渐平静了许多,眼中的泪水也被月华舐去了。

第二天.一只行囊装进了父老乡亲对我的深切嘱托,装进了浓浓的乡情和那轮明月,也装进了我对未来的憧憬,被着它,我踏上了远行的道路,离开了鄱阳湖边那个低丘起伏的小村。走在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上,回望为我送行的父老乡亲和朋友,回望生我养我的故乡,回望那简陋沉寂的茅草屋,我热泪盈眶,从心底迸发出一种强烈的依恋情感,第一次体会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离别伤感。

刚到部队,只要训练停歇下来,对亲人、对故乡就刻骨地思念,缕缕思绪就像扯不断的丝线,纷繁地缠绕在心中。为摆脱这种思念的纠缠,遇上有月的夜晚,就会和老乡相约,走出营房,边走边仰望天空那轮明月。不管月是园是缺,是昏是明,只要看到它发出柔和的`光芒,只要想到这月也是家乡的那轮月,这光此刻同样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心中就会漾升起安抚心灵的亲切感,思念情愫就会被如水的月光拂去。初到部队的几个月里,只要有月的夜晚,我们都不会放过。特别是在月光营造出的如梦如幻的夜晚,听夜风摇曳树枝的响声,看大地迷离一片的朦胧,闻旷野天簌之音的嘈杂,就仿佛是走在家乡的夜色中,于是,任由这份幻觉在心中弥漫开来。在这样的情境里,思乡之情就不再强烈,孤独之心就不再空虚,受挫之后就不再颓然,痛苦之时也不再沮丧。在异地他乡,月亮就成了安抚情绪的灵丹,摧人奋进的乐曲。

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我遇到什么样的人生挫折和坎坷,只要融入如水的月色中,沐浴月的清辉,感受月的抚摸,思想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无际的月色中纷飞,心中就算有愁绪忧伤也会涣然冰释。

今夜,天,依然那么暗蓝,蓝得静谧而深邃;月,依然那么明亮,亮得清纯而皎洁;山,依然那么黛绿,绿得渺远而深奥;村,依然那么寂静,静得虚无而梦幻。然而,不知何故,面对此情此景和那轮无数次给我安抚的明月,我心却静如止水,不再起波澜,思想也近乎于麻木了。就是那些被皎月映照出的美好记忆,也只是一闪而过,很快就沉寂于心底。呵!逝者如斯,时光汤汤,荡去了人生的韶华与青春,激情与向往。是夜,虽然我能走进亘古不变的月色中,却再也走不进我的童年、青年时代!弹指间,美好年华已经和乡村的岁月一同老去,渐行渐远,只留下一幅遥远的背影,永恒不变的只是家乡那轮皎洁的月亮,无论昨天今天,它始终那样清朗,纯洁,皓白、从容、慈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