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知识创造人生如何写 知识塑造人生(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19:19:44 页码:9
知识创造人生如何写 知识塑造人生(3篇)
2022-12-21 19:19:44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关知识创造人生如何写一

活动目的与意义: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活动时间:12月17号【星期四】晚6点

活动地点:西教3-416教室

活动主办单位: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会团委

活动承办单位: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活动对象:全体大一新生【每班组成一支代表队参赛,每支代表队3人】

活动前期宣传:

1、学习部工作人员在早晚自修时间去每班班级宣传活动,详细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与意义。

2、学习部制作宣传海报1张,粘贴在学院的宣传栏处

3、学习部请人赞助本次活动,并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多处悬挂横幅

活动主持人:潘燕燕、科杰

活动邀请嘉宾:学生会团委书记郑伟俊老师、学工办陈瑾老师、王毓军老师、办公室主任吴旬初副教授、学生会主席、副主席与活动有关部门部长

活动规则: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为一支代表队,共12支代表队,采取淘汰制。活动共3轮,第一轮淘汰6支代表队,第二轮淘汰3支代表队,在最后一轮中将会剩下3支代表队,通过竞争答题,将产生冠军、亚军、季军、三支代表队。每班按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答题过程中,不得借助通讯工具或其他工具,否则按违反比赛规则处理,直接淘汰出局。当出现某两支队伍分数相同时,进行备份题抢答,抢答方式与第二轮方式相同。

计分总规则:每队基础分100分,答对在原有的基础分上加上相应的分值,答错在原有的基础分上扣掉相应的分值作为每轮结束的总分数

活动细节:主持人手持卡片,同时操作ppt的工作人员在屏幕上放映。注意参赛选手保持安静。现场气氛稍加控制。

具体活动流程:

主持人宣布“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正式开始

特邀嘉宾吴旬初副教授致开幕词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第一轮:稳扎稳答环节【必答题】

题型设计:总共5道题,分为3道选择题和2道判断题

每班基础分100分,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每班按顺序依次答题,先答选择题,再答判断题,

规定答题时间:15秒【超过规定时间将按‘答错’处理】

第一轮结束: 通过计算分数,总分数排名在前6名的队伍晋级,其他6支队伍淘汰出局,主持人谢谢他们的精彩表现。

第二轮:激流勇进环节【抢答题】

题型设计:总共10道题,简答题为主

评分标准:完全答对加20分,不完全答对加10分,回答错误扣20分每班按顺序依次在规定的时间答题。

规定答题时间:20秒

抢答方式:以投掷飞镖的方式,哪支队伍的飞镖离中心点最近就获得抢答权。飞镖落地视为弃权处理。

第二轮结束:通过计算,总分数排名在前3名的队伍晋级,其他3支队伍淘汰出局,主持人谢谢他们的精彩答题。

观众互动环节: “送祝福”

题型设计:3道题目【比较简单】

本活动不计分数

第三轮:三阳开泰环节

题型设计:总共2道大题 选择题加论述题

答题规则及评分标准:每队出一名队员答题,每次答对得分,并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回答下面的问题,答错有一次求助观众的机会,再次答错则扣本次答题的相应分值。第一题答对加10分【观众答对也可加分】,打错不扣分;第二道答对加30分【观众答对也可加15分】,打错扣20分。

规定时间答题:主持人读完题,选择题20秒内回答完毕有效,论述题80秒内回答完毕有效。

意外收获:

如果三题全部答对额外加30分作为奖励。

观众感谢奖:

求助的观众帮助选手答对,可获赠精美贺卡

第三轮结束:通过计算,总分数排名在前3名的队伍获胜,即诞生冠军、亚军、季军。

主持人宣布获胜队伍名单。

特邀嘉宾某某人为获胜队伍颁证书以及奖品。

奖项设置: 一等奖 一名

二等奖 一名

三等奖 一名

最佳选手奖 二名

邀请礼仪队余瑞兰同学等人担任本次活动的礼仪小姐。

邀请记者协会胡悦同学等人给予相关的报道。

后勤工作:活动总负责人:学习部部长叶建新 干事倪忠亮

海报负责:章利儿

前期宣传:倪忠亮、潘燕燕、林婷婷

拉赞助工作:倪忠亮、潘燕燕、章利儿

ppt制作与操作:徐新丹

活动计时员:华宇静、林婷婷

活动记分员:徐芳媚、徐红梅、胡海丽、章利儿

材料收集与整理:倪忠亮等人

摄影工作:倪忠亮

现场维持:纪玲莉、胡佳麒

经费预算:宣传稿+邀请函+证书+奖品

活动赞助:校园文体、忆君摄影、锦堂化妆品

有关知识创造人生如何写二

1. 梦想成就未来。拼搏铸就发展。

2.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3. 多看一眼,安全保险。

4. 点滴做起,慎行防危。油你油我,油万家。

5. 心系安全,出入平安。

6. 你重视,我参与,安全生产一起抓;齐努力,共谋划,生产安全靠大家。

7.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8. 人人讲安全 安全为人人

9.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10. 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11. 安全——我们永恒的旋律

12.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13. 传播安全文化 宣传安全知识

14. 防微杜渐 警钟长鸣

15.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安全是职工的生命

有关知识创造人生如何写三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秘书礼仪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日常接待礼仪。接待是秘书工作中最基本的日常事务,公司所有拜访的客户都必须经过前台才能到达被访人那里。前台秘书的主要作用是甄别客人,做到过滤与分流。让该见到上司的客人第一时间见到上司或要拜访的人,而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客气地挡在门外。前台秘书每天要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形形色色的客人,做好接待礼仪,对塑造公司良好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对今后的工作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班级为职中高一商贸班的学生,刚刚接触秘书专业,既无理论基础又无实践经验,学生对书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很大的兴趣,鉴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把这节课定位为活动课。

三、教学内容

《接待礼仪》这节课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是秘书接待的基本礼仪要求,要学生掌握接待各项礼仪工作,正确使用接待语言和迎、送、引、领技巧;二是礼仪实践部分,通过学生的模拟和演示,让学生在秘书接待情境中体验并感悟接待礼仪,做一个优雅大方得体的秘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按行为规范做好接待各项礼仪工作;正确使用接待语言和迎、送、引、领技巧;

2、能力目标:教会学生待客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积极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接待工作的各项礼仪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接待语言和迎、送、引、领技巧

2

六、教学理念

1、营造“一种氛围”——重视情景的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愉快、轻松地学习。

2、建立“一种关系”——互相学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3、达到“一个目的”——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法、礼仪示范法。

学法:实践法、体验感悟法、分析纠错法。

八、教学流程

教师:创设情境

讲解示范

礼仪实践

课堂检测

学生:体验感悟

积极参与

分析纠错

落实行动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小品——“家里来客了”

情景:小倩妈妈的朋友杨阿姨来到小倩家,找小倩的妈妈要把一样礼物交给小倩的妈妈,而小倩的爸爸妈妈因加班都不在家,小倩应如何接待杨阿姨?(请两名同学演示家里招待客人的情景,一人扮演小主人——小倩,一人扮演客人——杨阿姨)

请学生看完小品后回答问题:(情境分析,探究学习)

小倩做得好不好?指出好的和不好的地方

师生共同回顾小倩招待客人的过程,指出接待中礼仪的重要性。

前台是公司的窗口,是公司形象的代表,往来公司的客人都要经过前台,那么我们的接待秘书要如何做好接待工作呢?从而引出课题——《接待礼仪》

2、讲授新课

本部分内容做示范讲解,帮学生梳理知识点。

1)3s迎客

standup(站起来)

见到客人的第一眼,要做到3s

see(注视对方)

smile(微笑)

2)打招呼

秘书首先是问候语加自我介绍,表示欢迎;然后询问客人的身份、来意,

要拜访的人以及是否预约。比如:

3)通知被访者——可用电话

4)引领客人(边讲解边示范)

5)座次(边讲解边示范)

6)奉茶(边讲解边示范)

a、奉茶的方法:双手端茶从客人的左后侧奉上

b、奉茶的顺序:先客后主;先女后男、先长后幼

c、奉茶的禁忌:单手、左手、碰杯沿、过满

3、礼仪实践

本部分内容旨在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接待事务,有礼有节,让客户满意

礼仪实践1——引领、奉茶

礼仪实践2——接待访客

礼仪实践3——分组综合练习

4、课堂检测(作业)

播放秘书考证五级关于接待的录像——20xx年6月考题

通过观察秘书工作录像进行检测,让学生了解秘书工作实际,同时对我们的演示和工作实际进行对比。

5、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锻炼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6、教学后记

十、课时安排:1课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