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49:06 页码:11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优质8篇)
2023-11-13 07:49:06    小编:ZTFB

教案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的详细说明。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思考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篇一

本文开篇一句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一句总括全文,作者正是从“天下奇观”这一视点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可以说,“天下奇观”辐射全篇内容,而全篇描写无不映照“天下奇观”。怎样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获得真切而又生动的感受,就成教学中所必须致力解决的难点了。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海塘大堤上观潮的人;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江面上的景象。

师:课文开头是用一句话来总起下文的。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议一议。

生:我读懂了一点——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自古以来”这四个字告诉我们它历史悠久。

生:这句话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钱塘江大潮举世闻名。

师:根据何在?

生:钱塘江大潮既然是“天下奇观”,当然举世闻名啦!

师:这样理解很有道理。“天下”是什么含义?能用“天下”这个词说句话吗?

生:黄山奇石,天下闻名。

师:我们来把这一段一道读一读——

生:(齐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钱塘大潮天下奇观)

(指名一生读)

师:这段课文有几个句子是写观潮的人的?

生:“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生:他说得不全。前面还有两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学生小声议论)

师: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想到一点就谈一点。

生:“人群”“人山人海”都是形容观潮的人特别多。这么多的人来观潮,说明钱塘江大潮一定很好看。

师:很好。请继续发表意见。

生:涌潮是午后一点左右才出现的。可观潮的人一大早就涌上了海塘大堤,说明大家对来观看钱塘大潮向往已久,心情非常迫切,早点去,可以占一个好位置,能看得更清楚、更过瘾!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篇二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

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篇三

【本课时教学目标 】。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初步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2.背诵三、四自然段。

能力。

1.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个性品质。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雄伟,激发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2.大胆表达自己对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教学难点 】。

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钱塘潮录像。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一边播放录像,一边用课文的语句解说。(再一次整体感受钱塘潮的壮观,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2.学生谈观感。(自由发表见解,板书:天下奇观)。

作者为什么能用手中的笔把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的景观写下来,是怎么样写下来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学习目标。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学习课文。

二、分层达标。

(一)自读探究,感悟词句,体会大潮壮观。

1.出示学习提纲:

(1)读课文,划出描写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

(2)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内容,体会大潮的壮观。

(3)读语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读出来。

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纲,先读读课文,把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划下来。然后,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读这些语句,看自己从语句中理解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最后,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理解、感受读出来。

2.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先个体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引导精读,品味感悟。

1.汇报划出的语句。(引导注意顺序)。

2.交流理解、体会,引导精读,品味感悟。(重点引导细读课后练习2的语句;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达标,熟读成诵。)。

(1)课后练习2语句的教学。

1)在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最能够表现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哪一句?

2)学生汇报语句后,示填空,完成填空。

3)自由读语句,注意填空的部分,思考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小组合作解决。

4)交流汇报。(重点引导谈出好处:想像部分能把大潮的形、声、推进的速度写形象、具体。)。

5)小结归纳:作者在观察钱塘江大潮来到时,做到了留心周围的事物,不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用脑子想,所以课文读起来,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做个有心人,时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习惯。

(2)其它语句的教学。

1)江面很平静,……一层蒙蒙的薄雾。

2)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

3)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4)那条白线很快……白色城墙。

5)霎时,……两丈来高了。

三、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文,如同亲身观赏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深深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雄伟磅礴的气势。下一节课,我们也学着作者,展开想像,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如果大家也能像作者那样,用眼、用耳、动脑,多看、多听、多想,做到留心周围的事物,做到注意积累,就同样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板书】。

13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平静。

闷雷滚动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潮来时横贯江面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白色战马。

退潮去。

风号浪吼余波涌来。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篇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1、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老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它有个名字叫:观潮(出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2、同桌间互相检查。

3、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

『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焦急)。

『3』做解说员介绍。

3、设疑引思。

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天下奇观)。

(四)小结。

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篇五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2、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3.领悟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潮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出示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4、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出示: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指名读,注意指导“鼎、崩、沸”的读音。(2)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我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

三、

朗读体会。

1、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请你找出来!指名读课文。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

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然后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划——读)3、学生交流屏幕随机分别显示三个重点句子,预设:[第1句]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1)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怎样的?谁来学学看。指名学,全班学。(2)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3)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第2句]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假如当时你也在人群中,当你看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这种心情呢?(2)师生共设情境,演艺兴奋的情景。师:看哪,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3)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把它找出来。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1)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2)读出激动的心情。(齐读)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1)两丈多高的水墙,多么壮观!咱们能读出壮观吗?(2)大组赛读、齐读。[第3句]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喜欢这两句的举手。(学生举手)(2)(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咱们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读——学生评价)(3)你们评价得真好,读得也真不错,能让我读一读吗?(4)谢谢鼓励,又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齐读)。

四、理清顺序。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很有顺序的。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屏幕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师读生听)(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校对)。

2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板书:远----------近。

3、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师生齐读这段话)。

4、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自己准备。屏幕显示只显示括号中的词语(学生自由准备背诵——指名背)。

5、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6、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它自豪,为它(骄傲)!

五、积累运用。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2、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1)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2)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3)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4)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5)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6)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

3、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屏幕显示: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生领读,师跟读。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词句,还学着用了。你们学得真好。

七、布置作业。

2、就是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堂课我们一起讨论。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篇七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以便对大潮有初步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秦皇岛有好几千里。如果说秦皇岛的北戴河风景区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师板书:天下奇观)。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4、多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阅读提示:

a、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b、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刚才教室里可真是书生琅琅,大家读得都那么认真又那么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哦,老师随时会有可能叫到你!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确: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四、精读课文,品味探究“奇”:

1、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你认为“天下奇观”到底奇在哪里呢?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词句。读一读这些词句,说一说体会。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简短篇八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激趣导入:2分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

核心问题:

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

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

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

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一齐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老师:这句话怎么就能够看出来观潮的人很多呢?

学生1:“人山人海”就是形容人聚集的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多。从“昂首”“望”“等着”“盼着”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大家焦急的等待着,对钱塘江潮非常期待。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写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特点)。

老师: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对钱塘江潮的描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的?

学生5:

老师: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学生5:

总结归纳。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整篇文章,结合单元导读说说作者为何要写钱塘江潮?

学生:、

老师:是的,是为了写钱塘江潮给人的震撼,更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拓展延伸。

老师:其实呢,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美丽的杰作(此时,教师ppt出示各种世界奇观,最后一张上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并简单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引导同学们去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欲望)。

课后作业。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课后同学们有三个任务。

1、抄写本课生词,每个五遍,并造句。

2、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问题《观潮》。

1、潮来前:

2、潮来时:

3、潮来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