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寻找那道光散文(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0:26:43 页码:12
最新寻找那道光散文(精选11篇)
2023-11-22 20:26:43    小编:ZTFB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有关总结的范文,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助益。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一

所有的乐器中我独钟爱箫。行家说吹箫最宜月朗夜寂,沐浴更衣,在窗前燃三炷香,正身收神,待平心静气后临窗对月吹奏,单看这一过程便既雅又古。

我也藏有一支箫,只惜不通音律,吹不出一支完整的曲子,至于那雅而古的过程则更不曾试过,只怕亵渎了古人的雅意。其实即便不成曲,只要把箫音吹奏出来,也是极清幽动听的,萧音哀婉深沉最宜抒情,在我的感觉里那是个多愁善感的尤物,偏我是个极性情的人,这也许是我钟爱箫的原因吧。

时逢新年,一挚友临别送了幅画给我,画的偏左侧是一位侧身而坐微微垂首的正在吹箫的少女,她那如云的秀发轻垂于赤裸的丰肩,由于黑白分明,越发显得那清秀的脸庞和丰肩肌肤如脂,那轻举握箫的手臂冰雕玉琢一般,那按着箫孔的如叶小手,那么柔媚地带出一缕音乐的韵律,箫的一头轻搭在少女的樱唇之上,让人能感觉到她如兰的气息,再看那微闭的双眸,长长的睫毛,整个表情便如醉在箫音之中。少女穿了件白色的纱裙,右腿微屈,左腿伸展向前,那坐姿的曼妙总让人想起“此物只因天上有”的句子。

少女面前开阔而渺茫,一轮明月沉浮在烟波浩渺处,让整个画面朦胧起来,诗意起来。少女身后是几株芦苇,于是我想那少女定是临江而坐了,那洁白的苇絮似乎被风轻轻一吹,便能如雪花般飞舞满天。

对于箫成不成曲寂落时总爱吹上几句,那箫音总能象清风一样拭去我心上的浮尘,让我的心变得清清静静,那是一种绝对的空灵,绝对的享受。

自从有了这张画,我就常在画前静坐,似乎便有箫音从画面那烟波浩渺处徐徐飘来,似乎那少女是有生命有灵性的,面对那张画我常会生出许多种想象:也许那少女刚刚在江水中沐浴过,坐在江畔,望着皓月下的万里长空,思念起远夜的恋人,而把千千情结织做一曲箫音,那定是一首极缠绵幽怨的相思曲;亦或那是位流浪的江湖儿女,在月朗夜寂时望着徐徐远去的江水,和那苇絮上载满的乡愁,思念起远在天涯的故园,而吹奏的一曲低沉厚重的思乡曲;也或者她本就是江边长大的少女,夕阳西下,明月初照,望着江面的点点归帆触景生情,信手拈来的那首《渔歌唱晚》。

无论那少女所奏为何曲,她总能在寂落时给我一份暖暖的慰藉,日久了我便也在画前燃上三根香,之后静静品味那种雅意,在袅袅的香烟中,那少女便似乎灵动起来,象伸手便能触到一种真实,那箫音也就慢慢荡开来,时如夕阳西下,时如大雁飞远,时如细雨蒙蒙,时如月影斑斑,心境不同便有千万种萧音悠然而来。

与那位挚友的相识缘于那个春夜。

那夜沙沙的夜雨将我轻轻地摇醒,慢推纱窗,我便被春的气息轻拥入怀,象有一双柔若无骨的.小手抚过我心底的琴弦,那轻妙的旋律,让我感到我的脚下正生出纤细的根,我的长发正长出鹅黄的柳叶。是哪位少女擦肩而过呢?让那如兰的气息久久地停住在我的身畔。

夜风轻送的清新涤荡了朦胧的睡意,让我感到我的血液正清澈地流淌,我的脉搏正欢快地歌唱。我想飞,因为我感到我那样轻盈,轻盈得可以穿越夜障,到达一个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的所在。

夜雨送春归,我细听春的脚步,如约会我久违的情人,我在窗前轻唤她的芳名,放飞满天的思念,迎接她迟来的倩影,欲痴欲醉间,一缕细细的箫音移着舒缓的莲步翩翩而来,在我面前跳起柔曼的舞,那凄凄哀婉的旋律撩拨起无数春愁,虚掩了柳绿花红的想象,那曼舞的箫音轻舒广袖,在夜雨中延伸一条蜿蜒的小径,是去处?是归路?似有一少女的背影,以期盼的姿势淋在雨中,那是个伤春的少女?盼郎归的少女?那裙裾飘在雨中象一朵花,一朵寂落的淋在春夜雨中的小花。

轻启雨丝斜织的帘幕,远夜那不归的人正斜倚栏杆,聆听细雨斜织的乡愁,那份相思凝在檐头,当心中不能承载那份沉重时,便化作一滴晶莹的眼泪,静静地滑落。

这夜雨滋养着希望和生机,让万物摆脱冬的至酷,在细无声的轻唤中醒来,赶赴又是一年春好处的约会,这箫声却满载几多哀怨,在心头织出千千情结,任红笺小字写不尽柔肠寸断的离愁,望眼欲穿的企盼。我静立窗前,立在两种感受的夹缝中,一颗心被两种感受牵扯,牵扯出一丝深似一丝的隐痛。

你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你与箫有关也与诗有关。

说女人是诗,但诗并不与所有的女人有关。

但你是,你的美丽和你的箫!

你的秀发夜一样笼着星星一样闪亮的文字,可以让一位诗人采集一生,你的双眼秋水一样浸满忧伤的句子,可以让一位诗人延那句子一生流浪,你的箫音燃着一个七彩的题目,可以让一位诗人纯净升华。

我不是诗人,我只是一个从你身上盗诗的男人,象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我接受惩罚,任你发间的文字打伤我的血脉,任你眼中的句子抽痛我的心,任你燃着的题目一次次焚烧我的灵魂。

我只能在月夜,牵一匹瘦马,从梦的边缘起程,你住在我梦中千里外那个挂满鲜花的门楣里,你没有水晶鞋,没有头饰,你只裹一袭白裙,赤着精致的小脚舞在嫩绿的草地上,或坐在门楣里吹一根古色古香的洞箫。

我不骑马,只是牵着马慢慢地走,我用它驮我从你那盗得的诗文。我和马披一袭月光,走过叮咚吟唱的小河,走过柳丝婆娑的溪岸,走过茵茵绿草的原野,走过蜿蜒的花阶,那晶莹的露珠沾湿我的马蹄和我赤着的脚裸,在天明前我望见你的花园,听到你的箫音,你的白裙和长发,只一眼便收集了足以让瘦马承载的诗篇。

其实你只是我的画里人,流浪的是我的灵魂,借给我诗文的是画外那个像你的人。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二

南方的冬天总是湿冷的。天空昏沉,飘着毛毛细雨,路上的人很少,偶尔有几个撑着伞,裹紧衣服低着头踩着湿湿的地板在赶路。陌生人之间偶尔因自己的雨伞与别人的雨伞相碰,而抬起头看了对方一眼,然后又继续走着。仿佛这个世界除了雨声脚步声就没有别的声音一样。这个鬼地方,碰上这样的天气,连说话都成了奢侈。

又是一年的寒假,静姝拖着沉重的行李下了车,然后又拖着行李上了一辆农村公交车。车上,静姝看着窗外,路旁高大的树在快速倒退,远处的山蒙着一片云雾如仙境般。静姝低下头看了看手表,下午六点钟,回到家大概差不多七点了吧?她想。其实,对于回家,她并没有多大渴望。从两岁开始她就跟着奶奶到城里叔叔家住,直到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回到那个小村庄。在家乡读完小学,便跟着刚出来工作的姐姐到别的地方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又辗转回到家乡,到现在大学了便是去省城。离开家乡求学的日子,也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家,对于静姝来说,的确是一个港湾,但只不过是暂时的。

公车在弯弯的公路上艰难地前行着,静姝托着下巴看着外面的风景,这个虽不陌生但却不熟悉的家乡啊,该怎么向你表达我的感情呢?倘若我说在家乡却有一种异客之感,你会难过吗?她心里也随着车的前进而晃动着。

“终点站到了!”售票员的声音将静姝的思绪带了回来。她抬起手看了一下手表,六点四十五分。她赶紧下车,来到车箱时,别人的行李都拿走了,只有自己的行李孤孤单单地躺在那里,她没时间感慨,一把拖出自己的行李就走了。镇上的店铺都亮起了灯,静姝一个人拖着行李在街上走着,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给父亲,让他来接自己回村里。在等父亲的时候,她来到一家百货店门口的椅子上坐着。她环顾四周,这个小镇没多大的改变,还是那么落后。当她往百货店里看的时候,她看到店主一家正在吃晚饭。那是一家三口,孩子正大口大口地吃着,他的父母笑着看着他。多幸福的一家啊!静姝心里感慨着。突然一阵风吹过来,静姝裹紧了脖子上的围巾,呼出一口热气。她低下头,看到鞋子上溅到了泥水,她正想从口袋里抽出纸巾,就看到父亲开着摩托车来到自己的面前。

“叔,你来啦!”静姝从小管父亲叫叔,因为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因为生了三个女儿,已是超生,静姝是小女儿。

“嗯,怎么这么晚啊?”父亲停好车,接过静姝手里的行李箱,绑在了摩托车后面。

“车晚点了。”静姝捋了捋背包的带子说。

等父亲弄好行李,静姝就坐上摩托车和父亲回村了。这时,雨停了,天已经全黑了,四周的村庄隐隐约约闪着昏黄的灯。

二十分钟左右,摩托车就到了家门口。推门进去,静姝就看到了后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坐在饭桌前,等着他们。

“婶……”静姝叫了一声后母,然后就拖着行李回房间了。

“嗯,好了就快来吃饭吧,菜都要凉了。”后母一边盛饭一边对静姝说。

“好!”静姝把背包放在书桌上,拿起桌面和妈妈的照片,用手抹了抹上面的.灰,看着照片上妈妈和蔼的笑容,静姝也笑了,含着泪。

晚饭过后,静姝把碗筷收拾好之后,就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她听到父亲与后母在看电视的声音,弟弟大概是到楼上玩电脑了吧。

静姝拿出日记本,开始写日记,每天写日记是静姝很久就养成的习惯,因为有太多的话只能跟日记说。

“今天,我又回到了这个小村庄……”静姝在日记开头写道。窗外,雨后的天空带着朦胧的月色,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弥漫在空气中,偶尔北风吹过,远处山林的树木被冻的瑟瑟发抖,发出一声声哀曲。

“我不知道自己对这个小村庄是否有感情,倘若有,大概也是因为我最爱的人曾生活在这里吧?”静姝在日记最后写道,放下笔,合上日记,她看着桌面上妈妈的照片笑了笑。她拿了一本《张爱玲传》,就躺在床上看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坐车实在是太累了吧,不一会儿她就睡着了。睡梦里,她微微笑着,大概是见到了她最想见的人吧。

放假了几天,静姝都觉得十分无聊,只是偶尔会帮后母做一下家务,因为是冬天,农活也不多。而且静姝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母也很少使唤自己去干活了,难道是害怕以后我恨她,挣了钱也不养她?静姝心想,她冷笑了一下,那小时候天天看我不顺眼又是为什么?她转念又想,好像自己也整天看后母不顺眼。她笑了笑,这是嘲笑她自己。

每次回家,静姝都称之为寻找之旅,因为她想寻找自己在这个小村庄留下的痕迹,同时她也想寻找自己对于这个小村庄的感情。她想要证明自己不是冷血的人。所以有时候她就会把以前的老照片翻出来,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看看家人以前的样子;有时候她又会把自己小时候当作是宝贝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每一次的寻找之旅,都是一次回忆之旅,因为静姝是一个念旧的人,但过于念旧,往往会使她很痛苦,但是无奈的是她有改变不了自己,她也只能任由自己一边念旧一边前进了。

这天,静姝突然很想到读了六年的小学去看看,自从小学毕业后,她就再也没有回去看过了。

天还是下着冷冷的细雨,静姝撑着伞,戴上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慢慢地走在许多年前自己走过的乡村小路上。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条小路好像都没有变过,路边还是长满了杂草,要说改变的话,那应该就是小路不远处多了几间新房子,以前小路的周围都是田野。“你还认得我吗?”静姝在心里问,她是问小路,也是问路边的野草。她伸出一只手,冰冷的雨打在她的手上,但她丝毫不在意。她闭上眼睛,嘴角轻轻扬起,她在感受小路周围的气息,大概是想找回那熟悉的感觉吧,或许在那一刻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对于这个村庄的感情,不只是因为妈妈在这里生活过,也是因为自己也在这里生活过。

“梁静姝?”突然身后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静姝把耳机摘下来,缓缓回过头,看到一个高高的男生正看着自己,很多名字在脑海里出现,可静姝却对不上号,只能一脸疑惑地看着那个男生。

“真的是你啊,梁静姝,我还以为认错人了呢!”那个男生笑着向自己走来。

看到静姝茫然的脸,那个男生笑了笑,“怎么?不记得我了啊?”

静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摇了摇头,“嗯。”

“我是李雨辰啊!小时候经常跟你顶嘴的那个!”说完李雨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经常跟你吵架,我还以为我很难忘呢……”

静姝想了几秒钟,低下头笑了笑,然后抬起头看着他说:“原来是你啊,记起来了。最近只是脑子不太好使。”

“呵呵呵”李雨辰也跟着她笑了起来。

“对了,你是在a城上的大学,对吧?”李雨辰走到静姝旁边,两人就一边说一边走着。

“嗯,对啊!你呢?”静姝转过脸看他,顺手把一边的头发掖在耳后。

“我在c城。”

“哦,那挺远的哦!”

“嗯。”

紧接着,就是一阵沉默。雨还在下,沙沙沙的。远处一片云雾缭绕,一阵风吹来,静姝下意识地拉了拉脖子上的围巾。

李雨辰看着静姝,静姝没有发现。“对了,你这是去哪里?”李雨辰问。

“哦,我在家无聊,就想回小学去看看,我好久都没回去了。”静姝停下来,转过脸对他笑了笑。

“你呢?”静姝问。

“我啊?也是没事做,想随便走走,不知不觉就走到这里来了。然后就看到你,觉得你的背影很熟悉,就叫了你一声,还好没认错人。嘿嘿”

“你还记得以前教我们数学那个老师吗?”静姝又继续往前走。

李雨辰跟上去,“你是说那个很喜欢掐同学们的手臂那个老头苏老师吗?”李雨辰笑笑,眼睛看着前方,好像是在回忆。

“对啊,就是那个只要同学忘记怎么做题,就用掐手臂的方法让他想起来的老师,哈哈,好好笑,估计我们班都被他掐遍了。”说到这里静姝就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因为在她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个画面,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就在眼前。

两个老同学就这样在雨中走着,回忆着,说着以前的事,向曾经装满回忆的小学走去。

来到学校,雨就停了,静姝和李雨辰收起了雨伞。

小学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个落后的地方,就算再过多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吧,静姝心想。推开生锈的大门,大门发出一声哀鸣,只有两栋教学楼的校园显得有点孤独,学校四周老化的围墙边还长了些杂草,参差不齐的,应该是学生放假前拔过,现在又长出来了吧。看着这个自己曾经度过童年的地方,它那沧桑的样子,让静姝红了眼,她转过身去,若无其事地擦掉眼角的泪,她不想让李雨辰看到自己这样子。刚转身,静姝就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从教学楼办公室走出来。

静姝睁大了眼睛,回过头扯了扯李雨辰的衣袖,说:“李雨辰,你看,那个是不是苏老师?”

李雨辰顺着静姝的目光,看到了前面的一个老人,微驼着背。那个老人好像也在看着他们,大概是很好奇谁会来这里吧。

“嗯,好像是的,我们去看看吧。”李雨辰拉起静姝的手就向前走去。

“苏老师?”静姝和李雨辰小声地试探性地问道。

老人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眼镜,看了看他们说:“你们是?”

静姝与李雨辰对望了一眼,笑道:“我们是98届的学生,您曾经教过我们,我是梁静姝,他是李雨辰。”

李雨辰向老师笑着点了点头。

苏老师对他们笑笑说:“哦,人老了,好多学生都不记得了,你们不要介意。”

静姝看着苏老师满头的白发和微驼的背,以及写满皱纹的脸,突然眼睛又湿润了,她笑着眨了眨眼睛,上前搀着苏老师说:“老师,没关系,您教过那么多的学生,不记得我们很正常啊,我们记住您就好!”

苏老师慈祥地笑着对静姝点了点头。

“老师,您不是应该退休了吗?怎么还在学校?”李雨辰问。

李雨辰这么问,静姝也看着苏老师。

苏老师笑笑说:“我是退休了,退休好多年了。因为我家就在学校附近,所以就主动跟学校说节假日就让我来值班,让别的老师都回家去吧,反正我也是闲着没事做,孙子都到外地上学了。”

静姝和李雨辰听后没有出声,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特别是静姝,她怕自己一说话就流泪。

苏老师好像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样,又说:“我这样做我也开心啊,我对这个学校都有感情了,天天来这里转转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呵呵呵呵。”

静姝看着苏老师,微微地笑着。

后来,苏老师说这个学校很有魔力,静姝他们问为什么,苏老师说:“因为每次放假都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同学会回来走走,看看,还有一些男同学还吵着要跟我下棋呢!呵呵呵。你们都是好孩子,还会牵挂这里。”说着,静姝看到苏老师眼里闪着泪花。

告别时,静姝和李雨辰用力地向苏老师挥了挥手,并大声说道:“苏老师,下次放假我们还会回来的,您等着我们!”

另一边,苏老师笑着点点头,举起手擦了擦他眼角浑浊的泪。

冷风中,苏老师单薄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他身后的老学校也好像在跟着颤抖。苏老师的确是老了,学校也老了,而静姝他们却长大了。时间把过去的美好放在了记忆里,有时候害怕会被忘记,于是就督促着人们进行一次寻找之旅,纵使回忆过去的美好会伤感,但有时过去的美好会让我们有动力去寻找下一个美好。

在回去的路上,静姝和李雨辰都没怎么说话,静静地走着,静姝随手在路边折了一根芦苇,低着头拿在手里把玩。

李雨辰转过头看了一下一旁的静姝,问:“静姝,下次放假你还会回去看看吗?”

静姝抬了抬头,看着远处,微微笑了笑,坚定地说:“会!”她停了停,有接着说:“虽然我不知道下一次放假会是什么时候,毕竟我要毕业了,要工作了,工作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放假,但是有时间回来的话,我一定会回去看看的!”

“是啊,我们都要毕业了,要工作了。那你以后回来了,一定要跟我说,我们一起回去,一起去看苏老师,好不好?”李雨辰突然停下来看着静姝,认真地说。

静姝笑了笑,“那是自然,刚刚我们不是已经答应过苏老师的吗?”

李雨辰看着静姝点了点头,笑了。

那所小学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远,但在他们的心里越来越近了。静姝很开心能够回去看看,寻找过去的足迹,也很高兴能够遇上老同学,还有苏老师。她突然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小村庄又多了一层不舍。

很快假期就过去了,大概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吧,尤其是学生。

离开家的前一个晚上,父亲做了他拿手的豉油鸡,这也是静姝爱吃的。后母也准备一些吃的东西好让她带去学校,弟弟吃完饭也不到楼上去玩电脑了,就坐在她的旁边喋喋不休地跟她讲着哪个游戏好玩,怎么玩。静姝突然发现这个家也没有那么糟糕,虽然父亲并没有表现出不舍,也不曾叮嘱她什么,但是她知道父亲跟所有父亲都一样,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对于后母,虽然谈不上喜欢,但也不至于太过讨厌了,她有时候甚至会想,如果没有后母,这个家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井井有条了。小时候静姝经常跟后母吵得面红耳赤,但现在后母变了,静姝也变了,就算是后母对自己态度有所改变的原因是对她将来有所图,静姝也觉得没有关系了。

吃过晚饭,跟父亲他们聊了一会,看了一会电视,静姝就回房间收拾东西了,当一切都收拾好之后,静姝拿出日记本,她写道:“现在的我开始慢慢懂得,过去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已经是过去了。你经常缅怀美好的过去,它也不会再回来了;你拼命想忘记不好的过去,但它也的确发生了,并且抹不掉。所以,人是应该适当地怀念过去,却不应该沉溺于过去……”这也是静姝在这次的寻找之旅所认识到的。

夜已深,静姝放下笔,拿起桌面上妈妈的照片,笑着说了一句:“妈妈,你说对吗?”

窗外又下起雨了,大概是春天快要到了,下起了毛毛春雨,静姝站起来,来到窗前,把手伸出窗外,春雨还是冷冷的,但静姝却感觉不到一丝的寒冷。她知道这场春雨过后村里的人将要开始新的一年,播种,施肥……同时静姝也要开始新的一年,毕业,工作……这场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复苏,也给人们带来动力。

第二天,父亲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就开摩托车将静姝载到车站坐车。静姝坐在父亲身后,她回头看到小村庄离自己越来越远,直到最后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她突然间很想哭,一直以来她都无比渴望离开这个村庄,但是突然想到自己将要毕业工作,她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就觉得很伤感。她总以为自己对这个村庄没有感情,她不知道她的不舍是源于她对村庄的感情,还是村庄对于她的感情。她抬起头笑着眨了眨眼睛。

到了车站后,父亲告诉静姝他要急着回去开始播撒水稻种子,就不陪她等车了,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些钱递给静姝,说:“这些钱你先拿着,不够用再打电话回来跟我说。吃好点,别担心钱的问题。还有,注意安全。”

静姝接过钱,放在口袋里,“嗯”了一声。或许是很像父亲,静姝本来想对父亲说“好好照顾自己,少抽点烟”,但是她没有说出口,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我到了会给你打电话的。”然后就拖着行李箱走进车站,没有回头。

在候车的时候,静姝看到匆匆赶来的李雨辰。

“李雨辰!”静姝站起来向他笑着挥了挥手。

李雨辰笑着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拿着行李袋十分狼狈地向静姝走来。

“哗,李雨辰,你也今天离开啊?你这是搬家呢?”静姝指着他的行李,取笑他。

“还不是我妈,老是怕我饿着,家里能吃的都给我带来了。”李雨辰笑着说,“但也是她老人家一番心意,拿了她才会安心。”

“你妈妈真好!”静姝笑着说。

说到“妈妈”两个字,李雨辰怕静姝伤心,有点后悔了,就不出声了。

“我没事……”静姝笑笑。

“对了,刚我看到你爸在车站右转角处呢,他怎么在外面,不进来这里陪你等?”李雨辰说。

“是吗?你看错了吧?他还要赶回去干农活呢!”静姝没有当真。

“是吗?那可能是我看错了。”李雨辰也开始怀疑自己。

直到汽车开离车站,在转弯处,静姝终于看到了父亲,他把摩托车停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支烟,在看着过往的车。静姝曾很近距离看过父亲,都没有发现他头上的白发,而在那一刻,那么远,静姝却发现父亲真的老了,头发花白。泪水终于从静姝脸上滑落,打在手背上,静姝擦了擦眼泪,打开车窗,笑着向着窗外不远处的父亲喊道:“爸,我走了,好好照顾自己!你回去吧!”

静姝分明看到父亲怔了怔,没反应过来,几秒后才反应过来,木讷地跟静姝挥手。这是静姝第一次喊他爸。

当汽车转过弯那一刻,静姝看到父亲在擦眼睛。

汽车开始加速,离车站越来越远,离父亲越来越远。以前每次回来,离开都没有多大的不舍,或许静姝真的长大了,成熟了,懂得了许多。静姝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抽时间回去看看,看看老去的村庄,老去的学校,老去的老师,老去的家人,寻找老去的回忆。

车一直向前走着,静姝静静着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与回来时的心情相比,静姝的此刻虽然是不舍的,但心情是愉悦的。车在路上前进着,静姝也在人生的路上走着,这一路可能会发生很多事,但是在静姝的心里,有一份情感始终都不会改变。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三

琴瑟弦,琵琶语,高山流水觅知音,共谱一曲相思引。浅黛如水,柔眸微启,斜倚轻风里,淡看花开花落。指捻花香,步步生莲,一帘幽梦里,闲观云卷云舒。凝眸远望,望尽天涯路,等你来看细水长流,你不来,我不敢老去。

翩然纷飞,飘若弦舞疑似漫,幽思百转,暗香几缕楚楚惹人怜。婆娑月影沁人醉,一缕香,撩人月色皎洁温婉,洒下一道娴雅的清辉,烟波浩淼,轻雾缭绕,尽显妖娆。清风徐来,如丝如缎心事,一些不经意的绮念,如杨花碎影,盈盈绕绕,逶迤而来。

依一缕柔风,伴着怡人的淡墨与茶香,拨动一曲锦瑟弦音。纤指香凝弦上飞,柔情寄琴,高山流水觅知音,谁伴若雪词词醉。筝去徐徐奏出,如山涧清泉潺湲流淌,亦如一首清丽而婉转的江南丝竹,浅吟低唱,娓娓情切地将一段牵念的情调演绎的美妙而绵长,只为等候佳期,觅得知音来惜取。

烟云寂,花旖旎,绿影着林立,相逢一笑,不言不语,便也懂得。弦乐飘飘,记一场遇见。我调素琴你笙笛,幽林渌水娉婷姿,琵琶语间翩翩舞。山重水复,披星戴月,转身,以为你倾城。

如若不曾相遇,这一世人间何苦走一遭?如若无缘惜取,这一世轮回如何流转?悲欢离合戏一场,指尖下的青天,似一场只如初见。等你,我已倾尽天下,为你,万劫不复亦不惜。经世天道难得一知音,我将用尽此生柔情,来惜你,天上人间,不离不弃。

期待着,同一片天空下,平凡的你和我,相遇相知共相守。不奢求轰轰烈烈的壮志豪情,只倾心于沁人心脾的高山流水。不期望生生世世形影相随,只醉于你朴实的`温暖话语。

有风的日子,我的祈盼会随风传递;有雨的日子,我的祝愿会伴雨飘洒;有月的日子,我的馨语会如乐清灵。有你的日子,温暖相聚,即便身处天涯,亦心与心共舞。花开终有时,悠然想念,为你浅醉独吟;花落亦无声,雪语婉颜,为你倾心倾城。

我的世界,你迟到的幸福;你的世界,我等待的幸福。今夜,就让我洇一笔漫漫时光,舞一阕水墨横斜,凭窗依栏,捻一则千年的经卷,隔着月光水岸,为你,立成一株红笺。或许,那些落英缤纷,是我落了一地的期盼......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四

吆喝了近半月的“后官湖湿地公园笔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十五日这天清晨,我一如往昔,五点起床,五点半乘271路车到王家湾,又转乘地铁,到指定地点:黄金口站。

此时,才七点三十五分。

走出车站,转了几圈,一没见到接人的牌子,二也没见到一个熟人。说到熟人,也是好笑,都只在网络中打的火热,真实的人,谁又认识?映入眼帘的只有卖早点的小商贩,和麻木、摩的。无奈,我只得返回候车室,耐心等待。

仰头望天,阴云翻卷,热闹似要开场。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拿出手机,又开始完成今天的作业。

等一篇六百不到的闪小完工,时间才到八点三十五分。又是没奈何,我只得步出候车室,站在块招牌下,糟塌起烟来。

我问其他人呢?

半知书生竟沉着回答,快了,快了。过不一会儿,半知书生接完电话,去了候车室。

过了约模二十分钟,半知书生的周围已有了不少人。我连忙上前,看到了李爱林,傅炯业,吴梓谷,朴二雄,以及朴二雄带来的一个文友:纪稷,当看到水晶苑时,我竟愣住了,在我又走回候车室时,我曾见到过。只是不相识,却也无缘相认。想想倒也有些遗憾!

别看我都是奔六的人了,心中却还揣着一颗童心:网络本虚幻,又哪来的真实?

可现在,面对一个一个鲜活的人,不信也得信呀!

说来也巧,这帮文友们一现身,那漫天的阴云竟也消散,竟还出现了一抹暖色。仿佛那高高在上的老天都在抗议:网络并非虚幻。

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那天,在众多的人群中,我一眼就认出了李爱林。

这并非是我之前就认识李大姐。我们只是在网络相识、相认、相知。能一眼认出,是因为大姐曾上传了一张图片,一脸的富态。见后,甚叫人亲切。却不知何故,大姐又改换了图相,图相上的大姐年轻,活泼。但,大姐的那副富态相我已铭刻心中。

站在大姐那犹如铁塔般的身边,给人以安全,稳重。同时,也让一颗躁动的心得到了慰藉。

大姐说她已年过花甲,都六十有四了。但从大姐的脸上,却看不出来。只在那满头的青丝中,看到点点寒霜。可在湖边照相时,从大姐的动作、神态、眉眼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青春美少女!

在交流会上,大姐是最后一个发的言。大姐也谈了她的创作经历。大姐起步晚,却厚积薄发,每一篇文都令人称道。从大姐的话语中,我们得知,大姐最感激一人,那就是鸽子。也就是我们的罗银湖版主。鸽子一名,是罗版主在江山的网名。用大姐的话说,没有鸽子的悉心指点,也就没有大姐的今天。而从大姐今天的成就来看,似有超出老师的趋势,但大姐却没有因此而忘恩,而是时刻记起。都说文人相轻,但在大姐这里,却是相亲。亲近的亲,而不是轻视的轻,这一点,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大姐说,我把情都渗透在人、物、事上,让虚幻的情,变得实实在在。反观大姐的作品,也的确如此。就连那类似报道类的反映社区活动的文,都能读出浓浓的情来。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大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三、时刻挂心间。

说实在话,半知书生老师组织的这次后官湖笔会,住在武汉城区的文友们能去,并不能叫人感到意外。意外的是,连远在黄石的首版水晶苑都去了,这就更令人感到惊讶了,而不是意外。

说起来也是有趣。那天,我七点多钟就到了指定地点:黄金口地铁站。没过多会儿,就见个长得小巧的中年妇女走出了候车室。我盯着她看了多会儿,记忆中就是搜寻不出这么个影像来,于是,放弃了。

其实,我也知道首版要来,也瞪大了双眼在人群中搜索。但也不确定首版会乘地铁过来。也不确定首版会这么早就过来。而记忆中的影像,依然是首版放在版块上的那则头像:桃树丛中,一袭花衣,戴副太阳镜,笑黡如花,手持一枝桃花,正专心欣赏。

后来,半知书生来后,才与众文友相见,再与首版握手时,已是彼此唏嘘。我也不免心生愧疚,待慢了首版。

对于首版,我也很是感激。我是去年二月份上的东湖社区,发的第一篇小文叫《换》。最先看到跟帖的是瞿行健,其次是首版。在二位版主的关心下,我才能顽强地走下来。而行健老哥的离世,很是令人痛惜!承蒙首版的看重,出任版主,专事网络文学版块。我的做法也很简单,唯有日日跟帖,来报答首版的知遇之恩!

在赡仰钟子期墓,在交流会上,首版更是坦露了心迹:与众文友打成一片,繁荣我们的东湖社区,壮大我们的网络文学版块。

试想一下,一个首版,如果不把版块时刻牵挂在心上,又怎能说出这感人的话语来?这说明首版的心里唯有社区。唯有版块。而网络文学版块,也是因了首版的'这份牵挂,才愈办愈火红。上年度评为“优秀版块”倒也实至名归。相信今年依然!而我们这些文友,能为有这样的首版而娇傲!

四、人杰地灵。

说起半知书生,这里还有一段趣话。

半知书生在网络文学板块,发表长篇小说《忍冬》时,用的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一串数字。后来,我在“文人墨客”这个群里问他,那串数字,是何用意?他答,是我的社交平台号。后来,首版水晶苑说,你干脆再想一个名字,有意义些的。他答,好。

之后,半知书生这个名字闪亮登场了。

读《忍冬》,会让人觉出了沧桑,也很为作者用语的老道与沉稳叫好。我猜测,这是个四十岁以上的人。

随着深入了解,才知半知书生只二十四岁。人家说的信誓旦旦,听者却半信半疑。直到十五那天与其见面,才知所言不虚。看着他那憨态可掬,青春年少的相貌,我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半知书生并非半知。同时,也进一步领会了以前常说的,经验主义害死人!

提起这次的后官湖笔会,似可作为一段文坛佳话流传。

记得是九月份,我和罗银湖版主聊起了家乡的事情。内里涉及到了沙湖湿地公园。半知书生说,他们那里也有个湿地公园,叫后官湖湿地公园。还说,有机会邀请老师们去参观一下。我打趣说,那你先行。我那太远,什么时候成行,难说。半知书生说,好,说不定下半年就可成行。这一来一去,相谈甚欢。也没往心里去。哪知,刚进十月,半知书生就发出了这样的邀请。

后官湖笔会也就走到了众人的面前。

而那精彩的一幕,也就铭刻在了诸位参与者的脑海里。

而这一功劳,当然首推半知书生了。

就因了这次笔会,才使我的认知又一次得到了改变:网络并非虚幻,它依然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在操纵。

半知书生虽然年轻,但从说话、办事来看,都很成熟、老道。听他说话,虽显吭哧,但每说出来的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随性所为。

看来,知音故里的余荫并未耗尽,依然在庇佑着后人。地,依然灵;人,依然杰。而这一杰的代表就是半知书生。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五

做一个执着的人必将美丽,因为他曾有过目标,他曾有过奋斗!虽然他未必能将这朵美丽的花儿绽放。

执着真的很美,似兰之馨,若海棠之艳。如此美好,却不是一帆风顺!兰花香,生之幽谷;海棠艳,终身无香;司马迁执着,却受宫刑;屈原执着,落得抱憾沉江;还有人执着,总有人失望;还有人美丽,还有人未将花儿绽放。都有遗憾,都无法挽回!要伤心吗?不要!因为幽是兰之特色;无香使海棠扬名;《史记》让司马迁无悔;《离骚》将屈原留在人们心中。

执着的美只在他们身上吗?不,不是的!蚂蚁将超过自身体重的食物搬回巢穴。它要是说话,第一句便是“累”。累,为何要坚持呢?因为执着,执着搬食物,执着地找食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不后悔。

小小的三色艾米花,生长在沙漠本就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不自暴自弃,还愿意将三,五年的能量储存,只为短暂一时的绽放。或许不是执着,而是固执,但归根结的还是执着。只努力不放弃吗,成功在短暂也要加油!

寒窗数十载,说是为目标而奋斗,倒不如是为誓言而执着。因为许了诺,因为宣了誓,因为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因为君子一诺千金。所以执着,不论那结果给予人怎样的打击,但,“我”曾努力过!

十月怀胎的母亲是执着的,忍受生命之危生下我们,不计报酬,不许些许薪水。直到我们成年,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

自然,万事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有美有丑。不用说谁恶,不用说谁坏,更不用说谁丑。要知道我们都曾迟疑,我们都曾放弃过。当我们为功名利禄而追逐时,就已失去了那一份纯真;当我们从利益角度考虑友谊时,就已丢失了真挚的友情;当我们坐享其成时,就已“不进则退”。执着很美,让普通的人变得出众;让出众的人变得伟大;让伟大的人变得完美。哪怕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泪流汗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那些细节中,永远少不了执着。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六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给每个人的幻想世界都划破得千疮百孔。曾经多么向往一个美好的天国,而现实是身处惨无人睹的地囚。

有一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现实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悠悠苍穹,小鸟也会有飞不高之时;累累尘世,你我他总有时会被现实拒之门外;淙淙流水,便不会在时光梭中,任意徘徊,错过了终究错过了,为何还依恋着什么呢。

你我之间产生的.也许不是一座高山,却是万丈深渊,这一世都无法将这填满,换得同处一地平线。老天或许注定你的命运,就是居于泰山之颠;而我也可能只是处在矮矮的坟墓,春秋岁月,杂草从生,已是颓圮的痕迹。正是:残墓荒凉一色天,野草丛生伤悲地!

面对一切,我心里只“呵呵”一笑。但试问,是谁把我的青春给抹掉!又是谁在暗地里偷笑!是谁把我满头的银发带到现实中来!我颤巍巍地扶着拐杖,仰天长啸,我的一切!我的所有!我不认输!

漫漫长途,死拼搏野,骇骇惊涛,危不悚惧。现实咫尺,亦是天涯。活于如梦如幻中,还是止于现实的襁褓里!正是:漫途无实尺,骇浪不虚惊。

爱河里流淌着一种血液,你不清楚,更不会就此被征服。一种相思,两种闲愁,在你知觉上却未有一思一毫的感触。然而,我总是被拒之门外,那一刻,我感触到了。不知何时,梦神把我带入现实中来,我坦然发现这只过是梦一场。袅袅情思,涓涓细流,幻如泡影,一击而破。爱来得现实,全以亮上黄金的影子,或许把银库一挥而尽,载得情已归!正是: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处天地之悠悠,寻现实之可成。梦幻,泡影而已,可思,可忆,而不可为实。回到现实也许最好!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七

那是20xx年的事了。

那年正月初九早上,我还没起床,就听见外面好几个人在大声嚷嚷。起来一看才知道,是我家本房小叔在带着哭腔找我老爸,说是他家哑巴丢了。在场的还有我另一个叔叔。小叔一说完,我叔和我老爸就劈头盖脸地将他骂了一顿。

我小叔的爷爷和我的爷爷是兄弟,他一有事就来找我老爸,他的大哥.小叔家以前可穷了。他是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是个哑巴,还有三个妹妹。他的父亲在最小的妹妹刚出生时就去世了。娘儿几个相依为命。后来妹妹都嫁了两个,小叔才结婚,娶的是个离婚女人,还带着孩子。后来他妈去世,小妹妹出嫁,老婆也带着孩子回老家。家里就他和哑巴两个.直到,他才又娶了个女人,这时小叔家里很富裕,将家里装潢了一番,安了太阳能。本来哑巴弟弟住在正屋,小叔在厨房旁边重做了一间给他住。把正屋的房间装好当客房.

别看哑巴不会说话,可他很勤劳,一年四季忙了田里的活,就在山上放牛,砍柴。小叔后娶的女人早上爱睡懒觉,每天哑巴起来后,发现大门没开,就去打门。小叔就吼他不该那么早。大约是初七那天,哑巴早上没叫门,小叔起床后发现他不在家,就想当然地以为哑巴去了妹妹家。因为以前哑巴也经常和小叔怄气,一气之下,牛也不放了,柴也不砍,就跑到妹妹家玩了。

这次又是这样,所以小叔也不急,到初九早上给两个妹妹打电话,让哑巴回家。谁知两个妹妹都说哑巴没去她们家,小妹妹家比较远,哑巴是不会去的。这下小叔慌了,跑来找我老爸。我老爸和叔叔劈头盖脸地骂他,就是说他不该把哑巴放在偏屋里睡。

早饭后,我们本房家族的人都来了。商量怎么去找哑巴。经过回放才知道,大年初一,村里人,有个邻居赢了钱,给了哑巴五元。或许是哑巴步行去妹妹家,在路上搭车,因为不会说话,被司机带到县城了。于是大家决定,所有的摩托车都出动,每个车上带一人,到县城有三条路,每条路上都派人去。还有几个邻居也自告奋勇加入摩托车队寻找。三个妹妹也都来了。这样还不行,我们本房家族的女儿嫁的地方都打了电话,让她们留意。那时我妹妹家还在开中巴车,也让她们沿途留意。

那一天全村的人都在为哑巴担心.摩托车队一回家,村里人就到我小叔家去打听.据寻找的人说,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从不同的地方一路打听,最后在县城集合.然后这十几个人在县城进行地毯式搜索,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找.又有几个人跑到交警队,打听这几天是否有被车轧到的无名尸,交警说没有;他们又到殡仪馆打听有没有无名尸,还是没有.那至少说明哑巴目前还活着,总是万幸的.

小叔急得哭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我妈临死时再三交代,要照顾好哑巴,我妈才死几年,我就把他弄丢了,我怎么对得起我妈呀?看的人见他一个大男人在嚎啕,又好笑又同情.

初十那天,一行人按计划出门寻找.中午在县城汇合.大妹跑到一群司机中打听:各位师傅,你们哪个在初七那天早上,从岭上带过一个哑巴到县城?其中有个叫小马的师傅一定以为人家要感谢他了,忙自告奋勇地回答:是我带的!当时他指手画脚地,我让他上车,到县城向他要钱,他只给了五块,我也就算了.

大妹妹一把揪住小马:你干的好事!我家哑巴一辈子没出过门,你把他带到县城来了,又不带他回家,到现在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你马上给我找去!

倒霉的`小马被大妹妹押着去见寻找的人们,大家总算找到罪魁了,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小马:明知道是哑巴就不该带来,他身上没钱,又不会说话,带到县城怎么办?说到最后,小马也深感自己有罪,就表示要帮着去找,于是大家跑去复印部打印了几叠寻人启事,在县城通往各乡镇的路口张贴;小马出钱,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寻人启事.

正月十一,大家继续在县城寻找,哑巴的嫂子在家守电话.哑巴的小妹听说市里有个老人会掐课,就让小马开车到了市里,老人掐指一算,哑巴往东去了.不过有好人相助,活得好好的.我们这里往东去就是黄山方向,大家有的到东边的乡镇小村寻找,有的骑车往黄山方向寻找.当然丝毫线索也无.

回家后,哑巴的妹妹还不放心,又找了我们村里会掐课的人再掐,结果还是在东边.哑巴的嫂子娘家妈跑到牛王庙求签,结果是上上签,哑巴会回家的,所有这些,也不过是心理安慰而已.哑巴回家了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人也在帮着找,小叔一家觉得不过意,叫大家不要找了,他们家自己慢慢找.小马收了五元车费,花了四百多元后也不找了.小叔和他的妹妹妹夫们再细细打听,他的小妹夫开车,让认识的同行帮着留意.

过了元宵,大家都忙着砍柴准备采茶用.小叔见寻找无果,也渐渐放弃了,只是常常午夜梦回:一会说是哑巴在打门,一会说是电话响了,有线索了.

正月完了,大家都对找哑巴不抱希望.在二月初的一天,小叔突然接到小妹夫的电话:哑巴找到了!他高兴地从家里一路欢呼着到我家,告诉我老爸这天大的喜事,然后又去告诉我叔叔,一会全村都知道了.大家都互相转告,到下午,砍柴的人回家了,大家自然而然地跑到村口,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等着哑巴归来.大家更好奇的是怎么找到的.

黄昏时分,开来一辆面包车,小妹夫妇下来后,又下来一个青年,最后是形容枯槁破衣烂衫的哑巴.小叔和哑巴一见面,双双都大哭起来.围观的人也落泪!另两个妹妹也来了,兄妹几个抱在一起哭啊!

小叔背着哑巴,在全村人的簇拥下回家.然后听小妹夫说端详:原来,小妹夫的一位同行开车在县城西边的乡镇装货,那天他经过一条岔道,偶一抬头,发现一个拄着棍子的乞丐在一条岔道上.这个司机曾经和小妹夫来过哑巴家,认识哑巴,正好知道哑巴失踪了.他见到乞丐,觉得有些面熟,就停了车,赶去一看,真的是哑巴!哑巴也认识他.见到他就哭起来.他赶紧带哑巴到一家小店,买了两桶方便面泡给他吃,买矿泉水给他喝.再打电话给小妹夫的.刚才下车的青年正是那个司机.

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哑巴如何流浪,吃了多少苦,家人也许永远不会知道的.不过看他身上穿的旧呢子外套,还有一只搪瓷缸子,可以知道有很多好心人帮助过他.再看哑巴脚上的那双鞋子,是过年时小妹妹买给他的新运动鞋,如今底都磨穿了,可见哑巴一只在寻找回家的路.

小叔准备了两千元,是用来感谢提供线索的人的,现在他把这钱送给那个青年司机,那青年硬是没要.只收了他一条香烟.

回家的第二天,小叔请来医生,给哑巴挂了一瓶氨基酸补充营养.以前,哑巴也常常发火,小叔就打他.村里人说他:哑巴也可怜,他有自己的山,自己的田,又没吃你的!还给你做事!小叔就怒不可遏:我把他的山和田给你,让他去你家呆着,看你会不会打他?大约正如俗话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自从哑巴失踪后回家,小叔再也不敢打他,而哑巴吃了一番苦后,也不敢在外面乱跑,连妹妹家都不去了,几年来一只老老实实地在家种田放牛。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八

在人类黑暗的心灵里

寻找,一直寻找

/

寻找太阳无私的温度

寻找星光自由的闪烁

寻找洁白如雪的心灵

寻找温暖如春的怀抱

枕着温柔的话语呢喃入梦

/

寻找冬天冰封的河流

春天解冻的饥渴

寻找万山肃穆的寂静里

孕育春天的百花和小鸟

尽情的开放

尽情的歌唱

/

歌唱火热的爱的激情

没有物质的注脚

歌唱火热的夏的灵魂

不必担心到处潜伏的陷阱

歌唱家的温馨里

没有被遗弃或者贩卖的阴影

/

收获的季节

可以尽情的分享

大地万物的恩赐

不再有鲸吞巨噬,恶意掠夺和占有

不再要背着房奴的包袱

到处弯腰

不要漂泊流浪

四处乞讨

/

原本天赐的美物

土地,鲜花,群山,大河……

所有景色你可以放心欣赏

拥有一片洁净的天空

不必讨厌灰尘蒙眼,雾霾缭绕

不再担忧水已流淌着泪珠

不敢轻易解渴

/

哦!

黑暗的黑有几重

冤魂的冤有多深

因为严寒,有多少心已经锁闭了门窗

因为酷暑,有多少的历史

再也窥不见真相

这四季不找也罢

/

然而,那如鲠在喉的痛呢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九

一壶浊酒,一声长叹,引出一片无奈的灵感和凄绝的感叹,从而挥毫了那句使世人为之黯然神伤的诗句,“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叹气,复一摇头,挥手抛出已尽内中物的酒壶,再度走入山水之中,而将那份伤感寄予其中!

“欲将心事赴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武穆用低沉的声音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的某一时刻发出如斯感叹。于孤愤处长身而起,抛甲弃衫,对月当饮,于狂酣处再展岳家枪神威。枪头与背上同样铭刻着那四个刻骨铭心的字,精忠报国!

一份情怀,一份潇洒,一份长叹,一分落寂却只为那一生的追求,然浑浊的世间却把那份美好,那份希望化成了九份的伤感,九份的惆怅,九份的迷惘,九份的痴愿和无尽的绝望!

人生何所似?知音何所求?

或许是他们生错了朝代,所以孟浩然郁郁不得志,欲展心中才华却无用武之地;或许是从错了主,所以岳飞空有满腔报国心与神威却无法施展,最后还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亭!

秦绘也许生对了时代,所以他与宋高宗抗溺一气,狼狈为奸;严嵩跟对了主人,所以他能大权在握而为所欲为;魏忠贤也找对了人,所以他这个阉人才把持大明朝政,成为史无俱来的第一人!尽管他们危害社稷,祸国殃民,可他们仍是悠得悠得的享受着锦衣玉食,轻而易举地打击着敌人!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或许不该出生与世,因为他们不是明哲保身的追求便已经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只是他们却依旧选择了在浑浊之中逆流而上,试图以一己之力重持社稷,匡复家国!他们用身体力行彰显了忠孝节义,却悲哀地遭到昏君与奸臣的夹击!忠臣向来是最软弱的群体,即使他们手握重兵或者誉满天下,可是因为他们忠,所以他们必须听上头(皇帝)的旨意。不论是圣旨还是浑旨,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都使得他们必须去服从!于是一件件凄绝悲惨的冤狱还是千古流传了下来。

似乎俞伯牙与钟子期式的知音再也不会出现了,尽管,岳飞他们渴求的直音很简单,给自己一点支持,便可以为其出生入死!但这些,并没有人能给予,所以他们只有含恨九泉!

翻阅历史犹如穿越时空,于是在那力透纸背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那一段凄美的关于知音的传说。

俞伯牙并不是一个天赋甚高的艺人,但他却无可阻挡的爱上了鼓琴,为了练习弹奏出那美妙不可方物的乐声,他耗尽了心志,三年苦练的结果却依旧是不尽人意。所幸,他没有放弃。师傅将他带到海边,面对气势磅礴的大海和荡气回肠的潮流,他似有所悟。于山端看日升月降;立崖前观风起潮落;临海滨听鸥翔鱼游;身涉水感流水韵律。他的感知开始一点点地聚集,又是无数日日夜夜的呕心泣血,琴弦上的声音也在慢慢改变。终于,千番聚积的努力终也在黄天不负苦心人中喷发。他,成功了!

直到那一天,钟子期的出现,那一次,俞伯牙的心在那一瞬间流出最激动的泪,“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江河”这正是他琴声结合他的经历与感悟而表达出来的东西,钟子期却缔造了感应丝毫不差的神话!

千言万语纵使可以退却百万雄师,却终究难抵一句肺腑之言。然再言之肺腑也比不上彼此相融的两个字来得厚重,知音!

然在某一天,俞伯牙不得不摔琴以示气愤至极,因为钟子期竟死了。人终究难逃一死,然其死,则知音逝。知音以逝,琴声又与谁诉?摔掉才是最好的办法!俞伯牙的眼泪终也洒落了下来,并伴着钟子期已逝去的生命一同消融于黄土之中!

世上存留的仅是已断的琴身和曾经那一串不可磨灭的脚印......

钟子期的一生也算值了,因为他能成为别人的知音,俞伯牙的一生也值了,因为他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知音。孟浩然却不值,所以他只能恨无直音赏,岳飞挥手弹琴,琴音谁人解?弦断谁人听?昏君不是忠臣的知音,于是历史只能沿着它既定的方向发展,可假有一日,历史为孤独所累,那时也许他会问:“知音何存?”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十

妻妹一家去海南旅游,回来叫苦连天:全家晒伤。道:正午下海,海滩上没有几个人,曾喜欣于正好宽松。等下午玩累了往回走,看到更多游客下海。回来知道到身上脸上伤了,又黑又疼又痒。这才知道,正午不是玩海的时候。

因为不懂海的习性,就得付出代价。把大西北习惯了的思路运用到海南海边,如同桔树移植到北方成枳一般。这晒伤的,分明是枳呢。

二、找回的与找不回的。

一只剃须刀出差回来一倒腾就找不到了。整整一个月,想起来就会找一遍,直到昨天无意中才摸回来。无意间放的东西,大约也只能是无意间才能回来。世上不少事物都有这样想互照应的关系。“怎么来的怎么回去”“来得快的去的快”等等,大体都有这样的意味。

找剃须刀的时候顺便发现了早就忘记了的买来的物品,忽有欣然之感。有些东西忘记了,猛然出现是一种惊喜,有一种久别相逢的喜悦。只要存在的东西,迟早会回来的。

然而有些东西虽然想方设法,却再也不会回来。谁能复制初恋的感觉,谁能回到青春时代,谁能找回父母的爱?有些事物失去了可以淡忘,有些东西却久久留在心底,成为永生的追念。

三、差异的营造。

对于刚刚经历过夏的热,人们的看法迥然不同。我们家是一致地不喜欢。我们是这样盘算:夏的热让人无法畅快生活,热起来无处躲藏;冷当然好些,可以加热、可以活动、可以盖多些穿多些。但是我知道,事实上热的好处也很多:没有夏的热就没有水果蔬菜粮食。喜欢热的朋友的.理由到是简单:夏天可以穿好多衣服,可以让人更美;夏天有更多好吃的,可以满足口舌之馋;夏天是多彩的季节,能欣赏到五彩缤纷花枝招展……似乎她的理由更充分些。但“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保留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其实对某一样事物,站在不同角度都会有许多种可以并存的意见,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高与低、睿与愚;无论那种意见,不同的只有人的态度与情绪,而不会改变事物存在本身。

看法的偏差只说明一样,就是不同的人,对事物感触相异、认识不同,才营造出对世界万物千差万别的理解与表述。文学,正是这种理解与表述的结果。

四、大自然给予的,人只可仰视。

好多人想象艰难的事情,自然界都按其规律有条不紊地行进着;许多人力不可逮的事情,自然界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人能改变什么?太有限了。人想改变什么,不得不看自然的眼色。自然想改变的时候,简单而随意,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在这时候都必然归零。

仰视自然,顺应自然,人的快乐才是真实可靠的。

五、信仰。

有时候翻翻《圣经》,有时候看看《论语》,觉得全是引导人避恶向善的好东西,是人类思想的精典。他们之间是不应该相互排斥的。

然而在招引人们信仰的各个教派之间基本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乡下一些信某教义的乡亲一下子不管传统中的丧葬事宜,不上坟、不跪拜父母先辈了,叫大家很难适应。

传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根动了,人就变得不伦不类。当然,这都是人的认识问题。有人说,心里有爱就行。可是,你的爱如果没有适应环境的表达,只存在于空虚的信条里,那又是什么呢。

人没有信仰很空虚,人乱信仰很可怕。

寻找那道光散文篇十一

看过文友千里马的文章,简略地了解了这件不愉快的事,借文友的题目发表下自己粗略的看法。

袭之风从古至今在中国都不少见,甚至闻名中外的《史记》还未脱出这样的窠臼。司马迁左摘《左氏》、《国语》,右采《战国策》、《楚汉春秋》,终于凑成了一本浩瀚的史记,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史记,秦始皇本记》中的段落全部抄袭的贾谊的文章《过秦论》,在文末俨然署上自己的名字。要是贾谊有今人的脾气,恐怕早就把太公告上法院严肃处理了,想必贾谊的后代们也常常为祖宗打抱不平――抄袭的也能流传千古,简直是世风渐下!

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了苏轼那里成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客”,苏轼果不信因果循环的报应,在不久之后他的“青山久与船低昂”也被抄成了李思训的“孤山久与船低昂”。我们且不管李白有没有抄袭他的.前辈的,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抄袭的现象并不少见,也并没有断绝。脑袋聪明点的择句摘字变成自己的,让人无懈可击;当然也有脑袋笨点的,全篇全段抄袭别人的,非得说是自己的,让人喷饭。但相比到底前者更可恶――常怀抄袭之心却不表明。

备受关注的红楼研究者刘心武曾经也有这一大案,梦中得句。他在《新民晚报》《江湖夜雨十年灯》说自己梦中诗意膨胀,悟出“江湖夜雨十年灯”一句,左翻右想到底是没有古人和他重的,自然而然版权归了自己。以至于到后来大言不惭“黄氏的话,是以‘桃李春风一杯酒’与‘江湖夜雨十年灯’配对的,我却愿将‘江湖’一句作为上联,即下联于我,该是怎样的呢,看来只能再等巧梦了!”,更有对黄山谷“查而无此人”的丑闻。

我们很从很小的时候背诵古诗、文言,到再大点开始背成语、好句好词,为的就是有一天能敲其精髓、为我所用。我们向来喜欢“有面子”地抄袭,从不爱“没面子”的抄袭;向来爱署上极富于艺术感的签名,却从不爱署上引用之处;我们向来爱只言片语的一鸣惊人,却从不爱文章风格的自成一体。

今晨要感叹的,不是谁的文章被抄袭,要为谁打抱不平,而是伤心于文学发展到这样的功利,文人们竟然要站起来当维权的战士却不知宽容何物。它再也不是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它太浓妆艳抹以至于失却本色。偶然间看到文友那篇《橄榄绿的风流》,虽然鲜有问津,但依旧是岁月的旧痕印在一位女监狱警官心中美好的缔造品,那样的文章不怕褪色,不怕抄袭,或者根本不会有人屑于抄袭,但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样沉静缄默美好的所在。

我在此请求管理人员删除抄袭文章的同时,稍稍给“晓晓”一个道歉的空间,抄袭是古今常有的事,全文抄袭也不少见。因为文章太吸引人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所关,文人也该拿出自己的宽容大度来,何必效东怨西怒的丑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