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7:53:06 页码:13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模板14篇)
2023-11-24 07:53:06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努力和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如何解决人际冲突,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以下是一些写作指导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一

美丽的古城泰安西南方向,有山两座,与雄伟的泰山遥遥相望,山势不高亦不急,但在两山的环抱之中,却也造就出了一座秀美的小村落。闻名遐迩的万亩古梨园亦在此孕育成长,至今依旧枝繁叶茂,春花秋实,美不胜收。此处亦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

最喜家乡的春天,尤以春意浓浓地清明时节。“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之中,大概是最让人身心愉悦的一个节气了,只这二字就怎么看都格外养眼,给人以“清”新“明”亮之感。早春三月的清明,和风扑面,天地爽朗明净,空气新鲜怡人,万物复苏竟春颜。家乡的万亩古梨园的梨花更是如火如荼,漫山遍野的疯开了去。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着眼处皆如粉雕玉琢,远望如雪罩群山,一派银装素裹。随着山势的起伏高低,这片素洁便有了一种韵动,如云纱飘逸,浪花翻滚。

家乡梨园的风情在于古老,遍野的梨树,树龄大都在200岁以上,干如铁,枝若龙。然这状若虬龙,苍劲有力的枝干上,偏偏就生出如此娇俏纯净的花儿。没有人会怀疑,却觉这竟是一种绝配。百年古树因了这花便显得活力四射,青春不老;烂漫的花因了这树便也生了几分端庄,几分古朴。一株株梨树宛若一盆盆古色古香,清秀典雅的盆景,古韵悠然。

“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群山滴翠,梨花如雪。泉水叮咚,鸟鸣啾啾。更有清风扑面,花香袭人,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但这个时节,我们同样会忆起那些已经离去,却也把怀念种在尚在世之人的心田。待到草长莺飞,思念便随之滋生蔓延。“清明到,儿尽孝”,便是祖先赋予清明的另一层内涵,尤其在乡下,更是此时节最主要的风俗。

在家乡,自古来亡故之人均葬在山中,直至今日依然没有改变,因此,梨园内几乎随处可见或大或小的.坟茔。不知祖先为何选择梨园作为村人最后的栖息之地,或许是长眠在不老的梨树旁,如雪般圣洁的花海中,便能福佑子孙安康长寿,一世清白。

也不清楚祖先把原本是踏青赏春,游玩戏耍的节气,为何又赋予它这样一个严肃而伤感的内涵?虽明显冲突,然而竟也寻不出一丝破绽。每年梨花盛开之际,亦是孝子贤孙们扫墓之时。当我们跪拜在故人墓前做哀哀凄凄之状时,那些孩童却在这花海中嘻嘻哈哈,穿来钻去的撒了欢。

忽然便明白了祖先的用心,清明节的真正内涵。春天,生命的灿烂。所以此时我们慎终追远,怀想故人,便愈加珍惜眼前之人,愈加珍惜握住的时光,愈加珍惜这只有一次的生命。这亦是对春天最神圣的礼。

清明,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在素净的花海之中感悟生命,竟觉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别样的“美”。而这山这水这花更似有了温度,有了浓浓的人性,人与自然已是一体。

现在,随着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兴起,每年怒放的梨花都会引来八方游客,络绎不绝。游人无不为这壮观且醉人的景色所折服,流连忘返。而那一座座几乎抬眼便见的坟茔,也没有让他们觉得有何不妥,有人竟还心生艳羡。村人传统的扫墓风俗,更悉数装进了他们的相机。

相信,再到梨花风起,游子皆会出城。那时满山的梨花也定会以最热烈,最激情的姿态,绽放她的灿烂。而比梨花更灿烂的便是父老乡亲们最朴实,最真诚,最满足的笑容。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二

今天是清明节,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如此。

早上起床后,忙着收拾屋子。吃完早饭我们决定带孩子出去。我们穿戴整齐,骑车出发,没骑多一会儿,发现空气中似有雨丝,再看地上真是湿漉漉的一片。雨总是不愿意给人打招呼就从天而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眼中的雨是有灵性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应该认为雨是不愿意给人们打招呼就从天而降,它是来不及吧。或许是我们太高兴了,只顾赶路,没有察觉。

渐渐长大,我不再喜欢“雨打风吹”的感觉;不愿意去淌水——在路上走的时候早已对地上有积水的地方“敬而远之”,害怕鞋子进水。清明----这是一个沉重的节日,从古至今清明一直是我们怀念已逝亲人的节日。杜牧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流传千年诗句生动地勾画出古人怀念已逝亲人的`真挚感人的画面。清明虽然依附暖春,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昭显了强大的生命力,但笼罩在冥幻色彩的光环下,给人平添了不少的哀怨与愁伤,使我们自觉地以沉痛的心情怀念离去的亲人、朋友。

清明时节又是踏青的好日子,暖春四月,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古时清明节就有踏青、放风筝、蹴鞠的习俗。清明节三天假的初衷是让人们能回家扫墓、追忆怀念已经离去的亲人,忽而想起我的学生,前几天还在过西方时髦的愚人节,不知今日是否祭拜了祖先。虔诚,我们应该对传统持虔诚的态度,尊崇传统、保护传统,铭记端午节被韩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惨痛教训!

窗外,雨停。我的思绪,飞扬。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三

那是一个寂静寂静的夜,清明节的雨声,在深巷醒来。斜斜的青石板路,淡淡隐隐的梨花,从遥远的山村飘来心间。只有我听到了那春夜里开花的声音,从清清的山野潜到我的窗前,就象这样的一个春天早晨,满山都是鸟的鸣叫,透过帘帏,敲醒梨花洁白的梦。似梦非梦,那轻软的步子,象一枝幻有的梨花,只在那一个久远的童话里响起。临风而立的人,在繁花锦簇中独自远望,宝马香车绝尘而去。

如此自然的与你相望又远离,任水边盈盈的水鸟,自由的起落。你闪烁着梨花梦幻的光芒,寂寞点燃着你的眼睛。

我们的距离,似乎比春天与花朵的距离还要近。如此无望的相望,早春的寒意掩着你的荒凉,你的笑意闪烁着梨花非梦的颜色,寂寞象湛湛的春水,象冷冷的春水,我们象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星辰,只在自己的轨道生活。现在你所能拾起的微笑,都带着古老而深沉的白雪之伤。

周围尽是清凉又清凉的时间,还有看不见的馨香,于是春天死了,水鸟飞走了,在每一个轮回里,再也没有谁能见到那些花开花落,那些花影里水鸟轻轻的呢喃。从朦胧的夜色里隐去的山月,在青色的天空烙下了印痕。山野那浅浅的脚印,落满了片片的梨花。繁花满地,总有些未了的愿望,有些未了的故事。

已经很长的时间了,纷纷洒落的梨花,舍离春天,在远离阳光的地方,与阳光对峙。那些风雨不惊的快乐和离别,那些惊涛骇浪的誓言,再也不能击起心灵的火花。风雨之后,就你还手执快要消散的梨花,让我去触摸那虚幻的梦。象流水一样长的时光里,就这样萧然的漫步在尘世边缘,独自体味那深远处清凉又清凉的钟声,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响起,世外的微笑和温暖在眼前时隐时现,所有的岁月沉浸在无忧的天空。

春天是走了,梨花们是凋谢了,那些蔓延的青草,在夕阳下闪着春宵的颜色。不去企求任何一枝梨花为我开落,独坐尘世的边缘,那一个凄丽的梦,温柔的梦,也消散了它的光华。我想我还是乘着那远古的早春,穿着早春天青色的衣衫,携着温暖的手,在深巷开花的声音里,回到那一枝做梦的梨花,那一个不做梦的`春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四

你在上一个花季。

约定和我在梨树下相依。

甚至浪漫地挖了花冢。

亲手超度漫天的花雨。

我多想告诉你我更喜欢杏树。

真怕离字出口后变成谶语。

看着你一脸的幸福。

我又如何忍心。

只好在记忆里。

定格你阳光般的笑意。

转过头。

被这个约定击落的泪水。

一股股决堤。

真想就此风化成。

两尊世间最唯美的雕像。

和你苍白的唇。

永久地保持密不可分的距离。

每每在你不被病痛折磨的静夜。

千万次向上天祈求一段。

延长牵手的幸福。

任疲倦潮水般将我淹没。

强打精神不让自己睡去。

只怕你孱弱的身体。

再也承受不住。

轻如稻草般的痛苦。

于是贪心地将你微弱的呼吸。

紧紧地撰在手心里。

阴暗中魅惑的曼陀罗。

能否奢求你。

将地下所有接引的门。

暂时关闭。

就让这一对苦命的人儿。

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

将未了的心愿。

一桩桩捡起。

花瓣雨,花瓣雨。

昨夜流星已划过天际。

我在树下等你。

何日是归期。

2

乌云翻滚着。

呼唤上一次走失的雨滴。

春雷急迫地挥舞刺眼的兵器。

残忍地划开。

阴阳两隔的禁忌。

春在二月的冰面。

只滑了一个重心不稳的趔趄。

你便将我关在视线之外。

追随冬的寒冷。

悄然而去。

看不到你的房间。

就像我一下子。

被掏空了二十年积蓄的身体。

我整夜抱着你的相片。

奢望你尚未走远的气息。

再多一次拥抱。

我无力支撑的身躯。

爱呀,拥有时。

谁能虔诚地供奉失去的珍惜。

形单影只时。

才知道寻遍天涯海角。

贪欢你无心的伤害。

和因为任性促狭。

而发的小脾气。

我挡不住狗儿。

里里外外地奔跑。

不时地翻检出。

你用过的东西。

一往情深的小家伙。

动不动就拽我的裤脚。

似乎在追问。

你究竟在哪里。

园里的果树。

在四月的春风中,似乎。

也变得孤苦无依。

旁逸的枝条痴等你的呵护。

本能地把我抗拒。难道。

世界真能瞬间变成翻板。

就在你无奈地放手那一刻。

将我翻进无望的冰窟里。

花瓣雨,花瓣雨。

昨夜流星已划过天际。

我在树下等你。

何日是归期。

3

燕子回了。

背上驮着湛蓝的春光。

春光回了。

融化冰封小溪哗哗地流淌。

暖阳回了。

泥土睡醒就连门前的石头。

都已经焐热。

时光啊。

为什么偏偏你不肯倒流。

将我所爱的`人儿放回。

还我梦乡里。

再一次的春风荡漾。

谁能将三百六十五个日子。

在身上。

裹成三百六十五圈年轮。

一半在无爱的日子里干枯。

一般在泪水中疯长。

谁能在日月萦回的。

十二个时辰。

扪着肋骨敲月成歌。

左手堵好漏风的四壁。

右肩扛起家庭的重量。

弱小的身躯。

一次次在啜泣中。

将坚强编织成甲胄,纵使。

内心深处大雨倾盆。

行走世间也示人以满面春风。

花瓣雨,花瓣雨。

昨夜流星已划过天际。

我在树下等你。

何日是归期。

4

清明来了。

梨花杏花都开了。

我可否将这一天。

视作你约定的归期。

几天来一直在为你忙碌。

总想着哪一次你突然站在身后。

回过头来,撞个满怀。

嘲笑你满脸的歉意和惊喜。

于是。

我将叠了又叠的思念。

换成厚厚一沓。

跨越阴阳两世的货币。

告诉你这一年。

是谁代替你。

把我从你留下的苦海中捞起。

在你的坟头。

我还有些话要嘱咐。

并亲手交给你一套套干净利落的。

换季的春衣。

你看!梨花在枝头。

如火焰般燃烧。

连老天也愿意许我们一个。

披着白纱而来的。

聚首的花期。

恋人们纷纷在树下留影。

毫无顾忌地喊出。

内心的秘密。

蝴蝶在花香里翩飞。

像是要告诉我梁祝的悲剧。

不会再继续。

那么所爱呀,你快回来吧。

不要徒留满心欢喜的狗儿。

在春风中又一次。

和我无奈地对望。

了无生趣。

花瓣雨,花瓣雨。

昨夜流星已划过天际。

我在树下等你。

何日是归期。

我会一直。

在我们曾约定的。

梨树下等你。

等你。

一直等你。

直到花落成冢。

夕阳无力西归。请你。

告诉我吧。

何日是归期。

何日是归期。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五

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六

星期六上午,妈妈带我去参加一个祭祖活动。

祭祖的地方在新乡卫辉市“比干庙”,“比干是干什么的呀?”我问妈妈,妈妈说:“比干是一个人名,他是我国商朝的一个宰相,因为他敢于直言进谏,被商纣王剖腹挖去了心肝,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每年都举行祭祖活动。”

我们去的时候祭祖活动已经开始了,人非常多,人山人海。妈妈带我走到祭祖活动的前边,我看到很多牌子,牌子上标明有印尼代表团、韩国代表团、日本代表团,还有全国各地代表团。仪式非常的隆重。

妈妈带我去“比干墓”参观,墓前有孔子的剑刻碑。妈妈带我去看“板柏”,“板柏”象征比干的正直。又去看了“开心柏”,树干中间都裂开了,树干里有一个“心脏”的形状,好象是比干被剖腹挖去了心肝的情景。庙外新建了“比干纪念馆”,很大很大。

参加这个祭祖活动,我知道了许多历史知识。

每年的农历七月半,依照农村的风乡习俗,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烧纸钱、放鞭炮,以此来祭奠逝去的祖先。

今年的七月半,我正好赶上了这个时候,于是我便和外婆一家人一同祭祖。

一大早,外婆早早地把一堆厚厚的纸钱拿出来晾晒,炮竹也早早的买好。吃完晚饭,外婆便叫我们把晒好的纸钱收成一堆,在撕成一张一张的分出来。

等到月亮出来,大约8点多钟的时候,前面的几户人家早已响起了炮声,滚起了浓烟。于是,我们便准备开始祭祖。

舅舅用白灰画成9个白色的圈,分别放了一些碎叶枯枝,再将纸钱平均放在9个圈中。用蜡烛点燃干柴,我们便前去抖动干柴,让火烧的更旺一些。等到浓烟滚滚,九捆干柴全部点燃就开始点爆竹。

爆竹噼里啪啦响彻云霄,其它的几户人家也相继响起了炮竹。我们便开始拜奠逝去的祖人们。一直等到纸钱烧完,火熄灭才离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正是应了这首诗的意境,一连几天几乎都在下雨。我们带着雨伞、供品、蜡烛、长香等物品去爷爷奶奶的坟前祭拜。

爷爷奶奶的坟葬在半山公墓。我们走上阶梯,走到指定的牌号前,找到爷爷奶奶的坟墓。我们将一盆菊花轻轻放在坟上,又从小包里拿出祭拜的东西供上,最后点燃了蜡烛和长香。

三支长香的青烟在细雨中缭绕。站在爷爷奶奶的坟前,我思绪万千:爷爷奶奶在我出生前就已经去世了,他们生前的愿望就是能看到我,哪怕只是那一瞬间。但是老天没能保佑他们如愿以偿。想到这,我不禁悄然泪下。

爷爷奶奶的坟前有两棵茶花树。爸爸说:“它们刚种下去的时候,还只是两棵小树苗,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两棵小树苗都已长成一人多高了!”我抚摸着这两棵茶树,心里默默地想:亲爱的爷爷奶奶啊!您们在天堂感觉孤单吗?如果孤单,那就让这两棵茶树代我们陪在您们身边吧!

今天是清明节,让我想起了这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起了我内心的愁怅,我仿佛看到了这凄凄惨惨、令人断肠的情景。清明这一天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日子,一个让人思念的时刻。

今年的清明节,我跟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开车出发,在经过南山路的时候车就排起了长龙,交通也堵塞了,这样停停开开,过了好久我们才到了中村的山角下。爷爷奶奶已经在等我们了。

来到坟头,只见周围到处长满杂草,爸爸和爷爷就一人拿一把镰到,铲去杂草。奶奶便拿出祭品,摆在墓前。我一看都是阿太最喜欢吃的菜,有红烧带鱼,油闷虾,豆腐干,春笋,草莓还有酒。爷爷往杯子里倒了满满的三杯酒说:“妈妈今天大家都在,高兴你就多喝点,喝醉也没关系!”我正看的入神妈妈将一束白菊塞到我手上,说这是送给阿太的,你去放好。让阿太保佑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过我知道,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行。做完这些后,我们一行人就往回走,站在山上往下望,田里的地里泛着新绿,东一片麦田,西一片的油菜花,霎是好看。

清明节扫墓祭祖,我学到了许多人情常识,并且还知道了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一。

从我进暨阳小学到现在,今天还是第一次去祭扫革命烈士墓。前两天我们就在做各种准备了,老师还教我们折小白花,要献给先烈的。

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出发的时间定在8点半,可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了。老师说如果雨不停,就不能去扫墓了。我们都非常失望,也不甘心,都没心思学习。老师就让我们写。

作文。

要我们把真实的心情写下来并且威胁说:写不好就不准去扫墓!没多久同学们的作文都交上去了而我却还在写而且写得乱七八糟。老师很生气说我上课一定在谈天。我低头写字不敢作声。

9:30分,好不容易出了校门,我却发现小白花不见了,估计是忘在教室里了。有好事的同学告诉了老师,我又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幸亏我折了两朵,一朵给了寿梦敏,因为她的小白花实在不敢恭维。这时候,对不起了,只好收回。

没过多久,我又发现我的红领巾不在脖子上了,又有同学告诉了老师,老师对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后来,红领巾在我的裤兜里找到了,真是有惊无险啊!难得出一次门,竟然状况不断。哎,真没面子!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好不容易到了老鹰山脚,爬上几百级台阶,终于到了山顶。一座巨大的墓碑矗立在我们面前,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祭扫的烈士墓。由于刚下过雨,地上很多水,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仪式的进行。先是张校长讲话,后是三名同学演讲,接着是少先队员献花圈,然后默哀一分钟。默哀时我想: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可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啊。最后全体师生敬献小白花。扫墓结束后,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班里有些同学还跟烈士雕像合了影。

接着是午餐时间,午餐在山上吃。吃午餐的时候又出了状况,还好,这次的状况不是出在我的身上。我刚站起来向同组的阮鑫要一片暑片时,不知谁踩在了一罐掉在地上的牛奶上,而牛奶的瓶口正好朝着我们组,牛奶射了出来,我因为站着只射了一手,阮鑫旁边的斯羿铭被射了半身,阮鑫可惨了,全身都是牛奶,包括他手上的暑片。唉,暑片报废了。

最后老师为我们照了一张全班照,照片上的我们笑得非常灿烂。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早早的坐着车回了老家,买好了黄表纸和纸钱,来到了祖坟。

来的祖坟后,我发现这里的风景很美,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在祖坟前的一片片土地上,种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坟头与坟头之间的土地上长满了嫩汪汪的枸杞苗,在对面河畔上,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显得生机盎然,显示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下了河堤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坟头高高的新坟,那是我爷爷的坟,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奶奶每每提到爷爷都要大哭一场,这一次要不是答应她过几天再让她去看一看,她一定会跟着我们去,拦都拦不住。

我和爸爸先把纸和纸钱分好,然后在每一个坟上都放了一些,我和爸爸给爷爷点着了纸钱,让他知道,然后我就用铁锨把土一点一点添在爷爷的坟上,妈妈摘枸杞苗,爸爸到每一个坟上去点纸钱,一时间白烟四起。

趁着用棍子拨纸钱的空,我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我们的祖坟,发现有一些坟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添,已经差不多没有踪迹了,只有一个略微高出地面一点的小土坡表示它还存在,而爸爸现在的工作就是在给这些坟添土,希望以后谁要是来了,没有什么事情,有空闲的时间,可以给这些坟添一添土,算是积一点德。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已经摘过了枸杞苗,我一看,竟然有满满的两大袋子,这一次来,我们不仅祭祖了,而且还摘野菜了,一举两得,还欣赏了沿河美丽的风光,并且放松了心情,增长了知识,真可谓是收获颇丰,希望以后能够多到老家来几趟。

这一次来,我也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光宗耀祖,把祖坟修得又大又漂亮,让先人们为我而骄傲!

祭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我的家乡。

金华就有春节祭祖的习俗。

祭祀祖先要赶早,以示虔诚。因此,大年初一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床做准备了。祭祖要准备的东西主要包括贡品、元宝纸钱、蜡烛长香、烟花鞭炮等。贡品一般有糕点、水果、肉类,如果祭祀的是男性祖先,还可以摆放酒。在出发之前,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要放一个红包,里面装着少量的茶叶和米,用来辟邪。所有东西都准备停当,我们全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就浩浩荡荡地向墓园出发了。

墓园在郊外的山上,驱车二十几分钟便可到达。还没到墓园,就已经有鞭炮声传入耳中,公路上也排起了长长的车队,原来有人比我们来得更早。停好车,先找到祖先的墓碑,在碑上压三坨黄纸,碑前摆好贡品,两边放上两盆*花;接着点上两支蜡烛,将元宝纸钱烧了;然后大家每人手上拿三支长香,按长幼顺序依次向祖先的墓碑叩拜;最后燃放烟花爆竹,震耳的爆竹声在山谷回旋飘荡,寄托着我们对祖先的思念。下山路上,我们摘了桂花树枝带回家,意寓平安吉祥。

这就是我参加的文化年俗活动,你的呢?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了: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四月,初春时节,忆清明。大自然绿了,铺了满天满地,遍山遍野的绿。

小草抽芽了,嫩绿;杨柳爆青了,翠绿;林间新发树叶了,碧绿。梨花也是在这个时候白的。点缀了大地,为即将举行的隆重而沉重的祭祖大典渲染了白色的哀愁。

近了!近了!踏着伶仃飘落的白色花瓣,觅着悲痛、相思,远方的子孙归来。手里大捆大捆的黄纸钱,绑着红绳,带到墓前。

杀鸡、煮肉、倒酒,放碗里供奉了,两边是伫立的红烛、梵香。点起火来,一张张纸钱恭敬地放上,熊熊的火光燃烧起来。一杯白酒带着悲痛的泪花洒下,骤起冲天的哀愁。

悼念着,悼念着,炙热的火光,闪烁的泪花。为已逝的亲人献上一束纯洁的白花。愿相思顺着这仪式寄出。

此时此刻,黄帝陵也是热闹非凡,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从世界各地赶来悼念这五千年华夏的始祖。

清明,原由古代介子推逝去而兴起,家家残羹剩饭,昏暗烛火,为了悼念这位忠臣。

现在随着岁月流逝,成了全中华儿女悼念祖先的节日。每到这月这天,站起来的是巨大的一个中华的传统与民族的一种精神,它是我们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炎黄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

忆清明•祭祖,每当想起,一朵白色的梨花在风中摇曳。

中华一族,源于伏义;百家之姓,始于淮阳。正所谓水之有源,树之有根,人之有祖。水无源则歇,树无根则枯,人无族则自身从何而来。我姓李。今天早上。爸爸带我参加“金华李氏祭祖活动”。

听爸爸和同行的李叔叔说,这个墓是一个古墓,因为这是四世李氏观定的墓穴。据族谱记载:广东李氏源于浙江金华,大概由李世民时传起。三世的李太公进士出身,被派到南海郡(今广州)做官。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来到鹤山创业,死后葬在龙口中七的一座山上,那座山形似金钟,故名金钟山,这墓被人们称为“银链吊金钟”。

一路上虽然烈日当头,但秋风送爽“虽然山路崎岖难行,但行人兴致高昂。我们还未到山脚,已看到人龙从一条山路缓缓地上上下下。行走在山路上,那清新的林间空气扑鼻而来,鸟啼声不绝耳。行进间,爸爸不时个旁边的“兄弟”搭讪,不知不觉,已到了古墓前。

古墓位于山腰,虽然不在山顶,但是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远处行人和醒狮不断往这边走来,鞭炮声响不绝耳。身后的古墓香烟缭绕,祈祷声喃喃不断。我从值勤的哥哥手里接过三柱点燃了的仙香,向墓碑躬身拜了三拜,再把仙香插入潮湿而又松软的泥土里。抬头一看,墓碑上的字模糊不清,上面隐约刻着:“四世李公之墓”。

中华民族乃礼仪之帮,尊老爱幼、怀念前人是我们的传统。伟大的祖先,我们不会忘记您!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低头轻吟唐代诗人杜牧的诗的我,此时正站在我阿太的墓前。

一阵野风吹起,身边的竹叶随风飘动,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墓旁的一树梨花随风摇曳飘飞,让我想起阿太那一头开放在岁月中的.白发,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阿太生前的音容笑貌,和她对我的体贴、关心。

阿太的院子里有一棵梨树,每当梨花风起时,阿太都会把飘落在她白发上的梨花小心地拈起,仔细地贴在我的眉心,而后慈祥地笑笑。每当秋风起时,阿太特意把最大的黄澄澄的梨,藏在米缸里,有时会放到中秋节,等我回家时吃。阿太的梨,卖相没有超市里的好,味道也没有超市里的浓、酥、腻;表面总是坑坑洼洼、斑斑点点的,但吃起来香、脆、甜。我知道,那是阿太的味道,那是根的滋味!

我的思绪随着梨花飘飞,天阴沉沉的,如同我现在的心情。“为什么老天要把我的阿太夺走呢?”我悲痛地想。一声惊雷打断了我的思绪,打碎了那有点苦涩、有点伤心、有点愤怒的感觉。当我抬起头,雨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让人分不清。

睁开眼,看见爸爸正费力地用铁锹挖土。由于下雨,菜地里的土都已经被水浸湿了,走进去会弄得满脚污泥,但爸爸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把土铲起后艰难地走向阿太的坟墓,把土扣在墓头。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双手捧花把花插在那堆土上。

爸爸妈妈,神情严肃、目光哀伤,把一盘盘食物摆好,有鸡腿、清明团子,还有我特意带来的阿太最爱吃我也最爱吃的大鸭梨。我强忍住想吃的冲动,因为我知道那是给阿太的。我们一一许好愿,爸爸从一堆纸钱里拿出三个元宝放到一边,一面烧一面念念有词。三个元宝烧完后,便开始给阿太烧纸钱。我也加入了烧钱行列,一边烧一边默告:阿太,我长大了,您安息吧!

“把梨带上吧,阿太知道你的心意了!”妈妈手捧鸭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乐乐,妈妈知道你很伤心,阿太生前对你最好了,你一定也很思念她吧!清明祭祖,不仅是向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更要铭记他们持家的艰辛、抚育的劳苦,要懂得尽孝、知道感恩啊。”

妈妈的一番话,让我陷入沉思。是啊,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而我们却不知道尽孝,不知道感恩,只想着自己吃好、穿好、玩好,这是我们该做的吗?我们应该用诚挚恒久的真心去回报长辈,用永恒不变的爱心去孝敬父母。

清明,梨花风起时,手捧沉甸甸的大鸭梨,我明白,这不仅是一份厚重的亲情,更是一脉凝重的孝道的传承!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八

一夜春风来,万朵梨花开。不经意间,春风吹白了院子里的数枝梨花。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已是细雨敲窗,梨花飘散,如飞雪落满一地,像黛玉结在心头的忧伤,怎么也融化不了,如她的葬花吟在风雨中哀叹,让我徒增几分惆怅。

故乡有梨花。此刻,片片洁白在我的思绪里纷纷扬扬;故乡还有我童年的快乐老屋,它是我乡愁的发源地。屋前的梨树、桃树、李树、柿树,无疑都是我那勤劳的爷爷种下的,梨树边还有各种不知名的花草拥簇。花草是记忆的种子,长出故乡的春天。春天是岁月的镜子,时常被我掏出来照一照,我看见最多的还是爷爷的模样。爷爷的身影总是忙碌的。穿一件盘扣的白布褂,一条用布带扎着的黑色大脚裤,一双黑色布鞋,是他在我记忆中最清晰最永恒的印象。他那削瘦的肩上,荷着一把锃亮的锄头,那是庄稼地里野草的克星。野草被爷爷制得服服贴贴,不敢露头。而农事活计,也时常把爷爷整得疲惫不堪,我经常用自己的小拳头帮他捶背。爷爷总是微笑着,从未听到他喊累。有时,一根扁担挑着一对箩筐;有时,手里一根草绳,或是一把镰刀。田间地头,他成了土地的主人,庄稼的仆人。清晨,我用小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带有香气的花放进口袋,用花汁把自己的指甲涂成粉红。我笑问奶奶:“奶奶,你看我美吗?”这时我看见爷爷正忙碌着要出门,我照例问一声:“爷爷,你又出去呀!”爷爷转过身来,用他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脸,拍拍我的小脑袋,咧开嘴笑着,露出两排白牙齿。然后,他大步流星走向他心爱的庄稼地,那么坚定和自信。

太阳高高升起,奶奶念叨着爷爷该回来吃早饭了,残花已被我弄得满地。这时,我远远看见爷爷扛着锄头,从太阳出来的方向归来。我笑着跑向爷爷,他手里拿着采给我的小花。有一次,他带给我几枝食用百合的花,又美又香。我边贪婪地嗅着,边听他说:“这是百合的花,它的茎长在土里,可以做药呢!”多年以后,我每次经过花店都会挑几枝百合花,或白或粉,老板笑问:送谁?我笑而不答。她不知道,百合花于我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我不会轻易告诉任何人的,就像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即使我忍不住说出来了,那一定是在梦中。世上有种花是回忆的路径。从梨花到百合,每一个逝去亲人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梨花开了又谢。开落之间,我渐渐长大,如男孩般顽皮。父亲又在外地工作,母亲说我应该上学了。爷爷心疼我还年幼说再等一年吧,可终究拗不过我的母亲。在春天的早晨,在爷爷种的梨花树下,我坐在一把小凳子上,咿呀咿呀地读起老师教我的拼音、字词和诗句。当梨花飘落到我身上,我拈着片片梨花冲着爷爷大声朗诵:“爷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爷爷在屋前搓着草绳,笑眯眯望着我:“好好读书,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啊!”我瞪大眼睛望着爷爷,不懂得出息的意思,却隐约感觉他是希望我好。有一天,我又在花间自娱自乐,爷爷高兴地呼唤我。原来,他添置了一对新的箩筐,用桐油上了漆,要我写上他的名字,毛笔和墨汁他都买好了。爷爷从小家贫,没读过一天书,不认识字。于是,小学二年级的我,毫不推迟拿起了毛笔,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在箩筐上写下他的名字。等墨汁干了,爷爷将他的箩筐挂在堂屋墙壁上显眼的地方,带着非常满意的神情看着,仿佛在欣赏一副杰作。我也为自己能帮助爷爷而由衷高兴。爷爷的名字里有一个“清”字。后来,我读小学高年级,尴尬地发现,“清”字的右边“青”字上半部分只有三横我写了四横。我想对爷爷说改正错字可始终没有说,因为不好改了。爷爷依然骄傲地挑着他孙女写错字的箩筐进门,出门。几十年过去了,爷爷的那对箩筐,那上面的错字,清晰如昨。

记忆中的梨花树,给了我无限童年乐趣。无论是拾梨花,爬梨树,还是去摘没有长大成熟的梨子,或是去捉蜻蜓知了,还是去追蝴蝶扑萤火虫。我不知多少次弄花了自己的脸庞,又捕倦了多少个黄昏落日?记得一次和小伙伴们爬梨树比赛,从高高的梨树上毫无畏惧地跳下,“唰”的一声,母亲给我新做的裤子被树枝挂了个大口子,鲜血从膝盖上马上渗出来。奶奶吓坏了,赶紧帮我包扎,并告诉刚从田间回来的爷爷。虽然看出我膝盖上伤口没问题,爷爷还是大发雷霆了,抡起他宽大的巴掌要拍我。可高高举起的手,却始终没有落到我身上。我知道,他只是吓唬我一下,从来没打过我,他是舍不得打我的。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愤怒的她顺手拿起墙角扫帚,朝我劈来,我眼一闭,打算老老实实等待一场痛打。可扫帚没落到我身上,原来,是被爷爷挡住了。爷爷央求母亲不打我,说着我诸多的好话。后来,随父母搬家离开故乡,每当我犯错挨父母罚时,我就不由自主地面对有爷爷的方向,祈祷能躲在他身边接受他的庇护。

搬家后住的院子里也有梨树。花圃里也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总是要在它们面前停留。尤其在春天,下着小雨。我会淋着雨在它们身边漫步。见我头发淋得湿漉漉,母亲责怪我。她不知道,每一个春风拂起,春雨撒落的日子,我是那么强烈地思念爷爷奶奶,还有老屋乘载了我诸多欢乐记忆那树梨花。在高中苦读的日子里,我却不经常想起爷爷奶奶,心中也没有花草树木了。偶尔和父母回去看望他们,他们亲切呼唤我的小名,却将我当着远道而来的贵客招待了。我微笑着回应,心里却隐隐作痛。离开老屋时,爷爷奶奶双双靠在门框上,向我挥手道别:回去听爸妈的话,好好念书,考上大学。以后日子里,我依旧只顾忙着自己的事,几乎把他们彻底忘了。当再见到爷爷奶奶,是一个春雨刚过的早晨,屋前的梨树已是枝空花疏,落花成泥了。奶奶已安详地躺在那里,任凭我哭喊,用手摸她的脸,可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温柔地笑着回应我了。奶奶生前总认真问我:“亮崽,我死了,你会哭吗?”那时总不懂她为什么总是这样问我。如今,我才真正体会到生离死别的真正含义。爷爷像一桩木头坐在昏暗的房子里的床沿上,紧闭着眼睛,他不吃不喝,一句话也不说。办完奶奶丧事,空旷的老屋只留下爷爷孤身一人,我们各自奔赴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岗位。可没有奶奶陪伴的爷爷,以后怎么过日子?父母和叔叔劝说爷爷,或者搬来和我们住一起,或者和叔叔住一起。可是怎么劝说他也不肯。他是不想麻烦子女,还是不想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屋,或许两者都存在。或许还有其它什么,我一直没有读懂。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喜欢抬头仰望星空。当满天繁星在我头顶闪烁,记忆自然又回到童年的故乡。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傍晚,太阳下山,酷热已渐渐退去,母亲帮我洗过澡,将我抱到院子里凉床上,就去忙自己的了。爷爷用镰刀把院子周围的杂草割下,堆成一堆,点燃了,给我驱蚊。奶奶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用蒲扇给我扇风。躺在凉床上,我望着满天的繁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月亮里的嫦娥的故事。我认真数着星星可怎么也数不清,于是问奶奶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这么多?奶奶说世上好人太多了,他们死了就去了天上,变成了星星,在天上看着亲人。爷爷责备奶奶说:孩子不懂事,不要讲死的事情。他用蒲扇给我扇风,问我有蚊子咬没有,热不热?几乎每个晴朗的夏夜,我在炊烟旁,在数星星,听故事中,在蒲扇扇出凉风下,沉沉睡去。成年后,有时候一个人晚归走夜路,有些胆怯,只要抬头看看满天繁星,就想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哪两颗是我的爷爷奶奶化作的呢?一定是那两颗最亮的,在照耀着我前行。他们不曾离去,永远在我们身旁。

春节后,决定带儿子来看我的爷爷奶奶。屋前已然没有了梨树和其它花草的影子,爷爷奶奶也早已是一抔黄土。墓上面野草杂枝丛生,父亲忙着在一旁整理。母亲平静地对儿子说:“你姥爷爷一辈子省吃俭用,吃苦耐劳,养大了六个子女。你姥奶奶温柔贤惠,通情达理,从没让他们的孩子们挨饿受冻,还送他们每个人上学。”这些往事,母亲都是反复讲给我们听过的。爷爷服侍病重的奶奶,直到送走了奶奶,自己宁愿孤单伶仃生活,直至离世。爷爷去世前,没有给任何子女添一点麻烦。离开墓地时,我眼泪如汛期的潮水,汹涌而出。祈祷的队伍中,我一人远走在最前面,怕父母看见我在流泪。回头时,我看见父亲也在频频回头。

经常梦回故乡。梦见爷爷手捧从田野里摘来的各种小花笑着向我走来,梦见梨树下童年的自己听奶奶讲故事,梦见梨花纷纷扬扬…爷爷,如果今晚我还有梦,您和奶奶一定要在梦里。一定要告诉我,您们在那边过得很好。

本文作者:方红亮(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九

女人,不要落后。落后了,就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我有一个朋友,丈夫因为打架而下监,在监里一呆就是十八年。朋友从三十多就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小女儿从不到一岁拉扯到十八岁,上了高中。她是又当爹又当妈的,含辛茹苦。家里外头一个人,白天忙活一天,晚上独守空眠。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显得苍老了许多。平时节俭持家,错钱不敢花一个。即使如此,也没撇下丈夫。守着一个女人的本分,苦苦地等着丈夫的归来。

朋友过日子是把好手,可谓是贤妻良母。任劳任怨,从不与人争执,一说一笑的,很有人缘。众人眼里的好女人,特别是本本分分地等了丈夫十八年,更让屯里的人佩服。年前的时候,丈夫刑满释放了,本该一家人团聚,和和美美的过日子。但朋友却很不开心,总会和丈夫生气,争执,甚至有离婚的念头。以前那么平静的心情,完全被打乱了。

丈夫特别讲义气,知道妻子等自己这么多年不容易,可以说是恩重如山,自己绝不能忘恩负义。所以朋友生气时他就哄着,他想自己干出一番事业来,不再让妻子受苦受累。他也曾说过,妻子走不动了,他就背着。就这样的两个人,十八年未见,本该很幸福,可为什么矛盾重重呢?为什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呢?是朋友错了吗?不是。是朋友丈夫的错了吗?也不是。那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呢?如果就事论事,那是讲不清的。清官本来就难断家务事,何况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也无所谓谁对谁错。各说各的理,各有各的道。我也曾劝说过朋友,但不解决问题,如果能找到症结所在就好了。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短文。里面有句话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叫“精神上的门当户对”,。这让我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茅塞顿开,这正是我朋友和她丈夫的矛盾根源所在。朋友的丈夫虽然在监里呆了十八年,但思想一点都没有落后,眼界很宽,想法很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出狱以后,他并不甘于呆在家里,总想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而且他善于交朋友,有能力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重亲情讲义气。他的活动范围很大,朋友圈子很广,各行各业都有。回来之后,手机微信一点就通,就被时代落下那么一点,也很快赶上了。而我的朋友呢,很多方面跟不上丈夫的想法,拘泥于家庭琐事之中,一些事情看不开,明显有些落后。

都说家庭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一点都不假。夫妻之间更是要互相理解,包容,忍让,才能和睦相处。若是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追求,才算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倘若有一方落后了,婚姻也许就会出现裂痕。生气,打架也会随之而生。我的朋友过日子没得说,但思想还是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很多东西看不惯,不上网,脾气也是倔。一生气就不说话,思想有些保守。所以和丈夫之间就会有一个精神上的断层,意见不一致,看法不和。虽然也是由着丈夫去,但内心难免有些不平衡,有些想不通。如果把自己十八年的等待当作资本,更是委屈的很!但丈夫对一些事情从不放在心上,只是张罗外面的事,场合上的事,因此矛盾也就产生了。

就我的朋友而言,生气,打架,离婚都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得如何提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因为爱不是施舍来的,而是吸引来的。我曾建议我的朋友,你上微信吧,我教你。她说不,我说别把微信想的不堪,我们可以学习那里面好的东西,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她还是没上,女人如果不寻求进步,那只能是落后了。思想上的落后,导致你对很多东西都不理解,很多道理都不能明白。若是两个人,一个寻求进步,一个不思进取,那矛盾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伤害也是在所难免。

所以,女人不只是照顾好家就可以了,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改变自己,千万不要做个怨妇,做个黄脸婆。正视自己,读懂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多学习,独立自已的思想,不要整天纠结在家庭琐事中。思想有了一定的高度,就会看开许多事,理解很多事,也会愉悦自己。一改小家子气的毛病,变得大气。大气的女人才是美的。加上女人的善良,宽容,体贴,什么样的男人不会全心全意去爱你呢?这也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

女人还要善变,善变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进步。遇到强势的男人,女人就要柔弱一些,小鸟依人,乖巧伶俐;若是遇到软弱的男人,女人就要学着强大,有主见,做事雷厉风行,果敢的女汉子;若是遇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人,那女人可要好好提高自己了,千万不要被甩下;若是遇到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男人,女人可就要累了,不但要管教孩子,还得管教老公,让他和自己共同进步。做女人真的不容易,做一个有修养的女人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女人不要只顾做物质女,精神上的丰盈才是永久的财富。精神富有者,会愉悦自己的身心,更会影响身边的人。给身边的人带来和谐和快乐,才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上升到一定高度。只有计较的少了,收获才会多起来。像我的朋友,若是一个精神富有者,就不会把自己搞得那么郁闷,烦躁。而会自己解劝自己,看开看淡一些事。从内心里去理解包容别人,真正的体谅别人,谅解自己。读懂别人时,也就读懂了自己。一个精神的富有者,不会只纠结于家庭琐事。她会有更高尚的追求,更聪明的选择。其实一切都在凭自己的领悟,女人更是如此。

女人啊,不要把自己弄得娇滴滴,病怏怏。身体是自己的,哪个男人会宠你一辈子?唯有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任它东南西北风,自己才会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拥有了自信,才会拥有爱你的人。

女人啊,请做一个精神的富有者吧!那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女人,不要落后!希望我的朋友能及早认识到这一点。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十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答信《苏堤清明即事》。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

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十一

又是一年呵!母亲是在企盼着什么,抑或是在等待什么?是的,梨花落后清明,母亲是在期盼着我们兄弟仨人的回家。

回家,是一个生动的词,古往今来,曾赋予过回家多少美好与感动的情愫。年前,远在江南大地之上工作与生活着的两个弟弟由于工作太忙,春节不能回家陪母亲过年。母亲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口中虽说道:以工作为重!但母亲在放下电话的那一瞬间,神情还是显得有些落寞。

人老惜子。母亲老了,又长期独居乡间,固守着老屋,安享着一汪岁月的静美。但在多少个风起的夜晚或是日落的黄昏,母亲会倚在老屋门框之上,门前老梨树下,门前小路尽头的村口,满头在风中飘动的白发,迎着夕阳的余晖,极目眺望着远方。

白发亲娘,乡间岁月,宽厚而又绵长。那可是母亲的一颗心啊!在万家灯火的除夕之夜,母亲在回望,在东风夜放花开树的元宵之夜,虽然天气还是那么的寒冷,母亲依然孑立在我所居住的小城家中,阳台之上,打开窗户,默默地眺望江南,好在两个弟弟每年清明时节,必定回家。这在母亲的心中,好歹也算一种安慰。

山乡春来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但母亲仿佛对这一切都不是那么的在意。她常常凝视着门前那棵老梨树发呆,目光锁定着一树梨花的花开花落。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又是我们的归期,老屋堂前又将呈现一派欢声笑语,又是一年回家时,又是一个美好的春日。

梨花白,桃花红。四季的变化,在母亲的心中,充满着无比的怀想与期待。都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母亲常对我们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一年的期盼,一天的欢聚,短暂而又留恋的时光。

我们从故乡出发,一路行走远方,寻梦异乡。在异乡的士地之上,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向上,成就了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而我们的先人们,在光阴的流水里,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个个先后离我们而去,长眠于故乡的高岗之上,与清风明月相伴,固守着故乡大地的厚重与苍莽。

只是在每年的清明那天,我们祭祀,我们凭吊,我们发幽古之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在故乡温暖抑或清冷的大地之上行吟,梨花一枝春带雨,梨花落后清明,故乡大地,大地之上,我们无比怀念着先人们,爷爷,奶奶,父亲,他(她)们是否早在梨花开放之日,就在另一世界默默期待着我们,一如儿时,我们的放学回家。

梨花落后清明。回家,离家。归途如虹。短短一天的.时光,漫长的一年岁月,母亲孑立在老屋门前,看夕阳远山,看春去春又来,看花开花落,看草荣草枯。在春风里放歌,在冬日里怀想。梨花,洁白的梨花,雪白的梨花,落花成冢的意象与怅惘,在一夕莹莹泪光里,带我们回家!

梨花落后清明。今年清明,我们一定回家。不为别的,只为那一树梨花的固守,只为母亲那双温情的目光。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十二

清明节是祭奠祖先、缅怀先人、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传统节日。

在清明节里,我们要扫墓、插柳等。俗话说:“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清明节这一天,一般会下小雨,正所谓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走在踏青的路上,走着走着,看到农民伯伯一边耕地,嘴里一边嘀咕:“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地上的小草好像没睡醒一样,耷拉着它的小脑袋,听,它还打呼噜呢!

春雨姐姐来了,想叫醒那沉睡的小草,滴滴嗒嗒,好像在说:“小草,小草,春天来了,快看看大地有什么变化?”小草似乎听到了春雨姐姐的话,一股脑的从湿润的泥土里探出头来,它左瞧瞧。右看看,发现小花和大树都站在大地上,看着美好的风景呢!它也探索着新的春天,咦?怎么这么冷?春雨姐姐似乎看出了它的心事,说道:“马上要到清明节了,可不就冷了嘛!”小草听了,一个劲儿的往上窜,一副兴冲冲的样子。

在课本中欣赏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后,我也想来乡间田野一探究竟,轻轻的风吹拂着大地,在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绿间愈发沁人心脾。清明节又称中国人的“感恩节”,这个节日要去乡间陵园祭祀祖先、缅怀先人,透过一个个矮小的坟冢,让我认识了祖先,了解了家族,更了解了生命的始终。可不正是感恩先祖对生命的延续以及对大地的回馈吗?踏过青青的小草,感到惠风和畅;践过小小的泥坑,坦然又开心;走过一条条小道,又觉豁然开朗。

梨花风起正清明,一路上迎春花黄,杨柳树绿,微风夹香。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啊!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十三

清明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清明节国定假日,也叫做民族扫墓节。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古人对清明“三候”的说法:“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从清明开始,田野里的桐树就开始开花,一树树粉紫的小喇叭,吹响了春天的号角:春天这次是真的来了,快揉揉眼起来开花吧!

“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怎么可能变成鹌鹑呢?中国人向来有一种诗意的不求甚解,他们相信萤火虫是草变的(《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而有的虫子捕捉别的虫子是为了收养它做孩子(《诗经·小雅》: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到了清明节,干脆就连阴暗的老鼠也会长出翅膀,变成了可爱的鹌鹑!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说变成了鸽子。不管是哪一种,都是由讨厌的老鼠变成了可爱的小鸟——真是一个奇妙的节气!

“三候虹始见”。就是说阴霾的日子从此结束,风雨过后,天上开始能看到彩虹了!一场风雨之后,彩虹挂在天上,真是美丽!

清明节气,全椒除了扫墓,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插柳、吃清明螺、斗鸡等民间习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全椒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饱览春回大地、万物争荣的美景,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全椒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清明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古时全椒清明节气的夜晚,民间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以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荡秋千。秋千,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插柳是全椒民间古***俗。全椒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传说清明戴柳有辟邪功用,又象征青春之义,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吃清明螺。清明时节,全椒民间还有采食螺蛳的习俗,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斗鸡。古代清明,全椒民间还盛行斗鸡的习俗。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节气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高血压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和有伤口的人,需忌食“发物”,如羊肉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低盐清淡,多吃时令蔬菜水果,可适当饮用青茶、菊花茶。清明节之后要早睡早起,晚睡将是耗损阳气,晚起将是扼杀阳气,同时要睡子午觉。食季节蔬菜,少食肉,逐渐的向素食过渡。此季节是高血压疾病的高发期,要多参加户外运动,保持心态平稳、心情舒畅。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继承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大诗人杜甫也曾与友人于清明之日到长安郊外游春,目睹踏青扫墓的行人,诗兴大发,写下了《长安清明》一诗:

“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升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当时清明的风俗习惯、美好的自然景象、人们的衣着打扮等,都如实地反映了出来。

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在担任池州刺使之时,也于清明之日出游,并采用纯白描手法写下脍炙人口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未写清明节扫墓踏青的盛况,只是截取清明节中的一个特定场景进行描写,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情趣盎然。语言隽秀,意境俏美,情景交融,生动描绘了古代江南的清明风景,令人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诗篇意境迷蒙,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的这首《踏青》动静结合,勾画出人们游春的动人场面。而宋代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诗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美妙的景色,以及人们倾城游春的生动场景。

唐代诗人韦庄在《麟州寒食》三首中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间暖凤笙。永昼迢迢无一事,隔墙闻筑气球声。”诗中把“荡秋千”“蹴鞠”(踢球)等活动游乐的情形写得有声有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诗则别有意味。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融融春意,含蓄自然;富有情韵,意趣深长。

公众号:天府散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通用篇十四

梨花落后,已近清明,又到了杨花柳絮作雪飞的节气。从教室的窗边向下望去,太阳映在几茎小草上,草尖上的光与漏在地面上的光交相闪耀着,郁出一团的绿意。风是轻柔的,拂过耳畔有些许的痒,仿佛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我身侧倾述一个害羞的秘密。

细雨纷纷,已至清明,又到了游子踏青半出城的时令。今年的春比昔年来得早,风和日丽的时光显得格外长。因此纵使心中盘算着太多学习的计划,也经不住暖风晴日的撩拨。无人同游也无妨,踩着看起来比自己还欢快的影子,无意中在图书馆寻到一本《枕草子》,安静下来信手翻看。就好像听一位白发宫娥在讲陈年旧事,絮絮叨叨却不腻烦,细细碎碎但见风雅。风过。吹散了嘈杂人声,心是闲适亦清清寂寂的。

四月的确其气清景明,连字迹拙劣的我都忍不住拿来一张素净的纸,誊一张古人笔下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抄完这句诗会心一笑,清明又岂止是无花无酒,清明又岂只有清明?烧山时的.介子推不会想到此后年年今日家家无烟火,杜甫这位沉郁顿挫的诗人却看到了长安水边多丽人,在三月三等待着一段段男女之间投桃报李的佳话。四月的确气清景名,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伴着一场花事,一盏清茶就过去了,即使喧嚣,喧嚣中也是淡淡的。

听岁月清歌,任年华摆渡,我一向认为这样的句子扭捏又堆砌,今日却也自然而然的写出了。不是缅怀青春已逝,也非囿于离愁别绪,只是面对这春日,这清明,突然觉得这看似过也过不完的绮年锦时真的会转瞬即逝。惟愿十年后的我一如今日,阳光下做一个一脸清明的女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