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8:12:13 页码:7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优秀19篇)
2023-11-23 18:12:13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规划。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们常常考虑的问题。以上范文只是供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范文。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很关注的问题,而怎么提高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教学思路。

一、引言。

现在公认的教学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突出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思想和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缚,学习的主动性也很难发挥出来,以至于学生进入到大学接受大学教育时还是被动接受,与教学改革思路和社会、国家对大学生的期待相差甚远。大学教育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如何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如何让学习者学习到系统的知识,会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现在笔者将自己在《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当中的改革方案拿出来,供广大的教育同行指导与批评。

二、实验对象分析。

本次试验对象为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06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开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本专业的很多理论课,对于传统理论课的讲授法已经有所厌烦。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与同学协作学习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平时的小组学习大部分是敷衍了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是很高。同时,此阶段的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工具,但是不能有效应用,还不会用系统的方法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三、课程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为紧密的课程。在讲解过程中选用大量的不同模式的优秀课例来让学生学习,让学生设计出不同模式下的教学课例是以往的教学要求。尽管学生学了一学期,能够按照模版设计出不同模式的课例来,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对模版机械、简单地套用和模仿,没有创新,对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还是稀里糊涂。

四、具体改革环节的叙事。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针对这几个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过程和设计思路,并且能将所学到的设计思路应用到各行各业去,学习主题就定位为:面向行业的《教学系统设计》的运用。

在第一节课上,笔者就明确告诉学生本门课程的任务和预期达到的整体目标,告知学生本门课程和其他理论课程的上课模式有所区别,整个学习过程由电子学档记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学习内容主要通过学生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和作品。任务有以下几种: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设计出一个面向行业的培训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多媒体资源开发的方案,并在学期末根据设计方案做出作品;3.以个人为单位,自选一节课的内容,设计出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课例。具体讲到不同的部分,对这三大任务下面细化的内容进行填充。如:讲完学习者特征分析后,就要求学生分别作出面向行业的对象分析报告和开发的多媒体资源的适用对象分析,以及自己所选教学内容的学习者分析。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就会认真听讲,下课也知道该去找哪些方面的资料,该怎样用所学的知识充实哪个部分的内容。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觉得很充实、很忙碌。由于各小组的设计主题都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按照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确定,因此涉及很多领域,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面向行业的培训方案和多媒体资源的开发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移动收费员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果农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育婴师的培训,有的小组涉及的是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酒店管理和消防员的培训。而且在设计这些文案的同时有些组还开发出了相关的电子作品。如面向果农的培训方案的设计,同时还设计并制作出果农专题网站。每个学生都在尽力为自己的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每个学生电子学档中的内容都很丰富。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按时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既有过程的设计又有整体的设计还有相关的作品。还有些学生利用我们所学的学习工具完善内容,如有学生用思维导图作出结构图。

学期的最后,笔者结合设计的最终作品和平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选了两个组的设计方案做模拟演练,一个组是笔者认为表现最好的组,另一个组是相对不太好的,要求全班学生根据这两组设计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整体效果较好。其他没有被选中的小组都觉得有些遗憾,每个组都非常想现场模拟培训。

五、教学总结。

和以往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相比较,改革效果很显著。改革后学生不论是在哪种形式的课堂上,表现得都很积极,听课都很认真,课后也愿意和笔者交流课上存在的问题。讨论课也很投入,并且在课下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方案,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六、存在不足。

尽管笔者认为改革非常成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改革初期学生多多少少都呈现出了不适应性,不习惯独立探索学习,也不习惯协作学习。

2.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分组并不是按照异质分组原则来分的,所以有个别小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3.笔者在任务的设计与分配上没有和学生进行较好的沟通,造成有些小组没有理解任务,完成的程度差异性较大。

4.最后的模拟培训时间过于紧张,很多小组觉得意犹未尽,觉得没能演示很遗憾。

5.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没有利用model平台或者其他的教学平台,可以和学生及时的就各项内容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

但是从整体上看,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成功,也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一些技能。笔者希望能在未来的其他课中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希望广大的专家和同行能给笔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改进。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二

艺术设计是介于实用美术与纯美术之间,既有两者的共性又有差异性。色彩类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要根据艺术设计的服务领域来科学应对色彩教学。通常情况下,对于绘画性色彩教学多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对于设计类色彩教学则多侧重于对功能的明确,尤其是在突出受众的审美要求上,还需要从色彩的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可见,艺术设计对色彩类课程的教学,既要强化设计意识又要突出色彩境界,更要从色彩的经济性上融入色彩的构思与创新。

2.2艺术设计对设计师的色彩要求。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色彩是为了服务受众,并非单纯的抒发绘画者的情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从作品、市场、受众需求等方面,将色彩设计与产品设计相统一。一是要做到色彩的使用是为了满足需求,将产品色彩的设计与产品的功能、外观相联系,突出受众对产品色彩的审美要求,要分析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要兼顾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的协同。一味地注重艺术审美而忽视实用价值,反而“华而不实”。二是要融入情感表达,作为艺术设计同样要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要从产品的艺术性上将受众的情感进行表达,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色彩符合来表现丰富的情感。色彩本身是基于主观需求的表现,也是设计师的思想凝结,因此要从设计本质上,兼顾外在形式与色彩情感的关联性。三是要注重艺术属性对功利属性的支撑,艺术设计的服务本质为艺术性、功利性的统一,从作品的艺术性上服务于功利性,就需要从作品的情感因素转向实用层面,抓住色彩构成形式与色彩表现意图,突出色彩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色彩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定位,在进行课程重构时,应该着力从色彩的视觉表达上服务于艺术审美要求,服务于设计师的.情感诉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合。

3.1强调色彩在视觉思维上的训练。

从色彩类课程资源整合上看,首先要关注色彩思维的训练,结合不同色彩的视觉感知形式,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色彩中进行辨析。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力,特别是围绕色彩视觉表现力,将之与客观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色彩进行关联,由此来训练学生的色彩选择力与洞察力。同时,利用色彩原理,将色彩视觉与视觉艺术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色彩视觉形式差异中进行反思,理解并运用色彩视觉进行不同作品的色彩运用,并进行效果对比和评价。

3.2注重色彩语言的训练。

色彩类课程不能将色彩的教学与训练进行固定,而是要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通过对色彩语言的观察与理解,来多方面、多层次的运用色彩语言。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基本要素的学习,并从不同事物的色彩辨析中探究色彩的表现策略;通过对色彩类课程资源的整合,让学生从色彩语言中理解色彩,审视色彩视觉思维训练,特别是在实践中,将不同色彩表达方式进行阐释与分析,结合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来对色彩语言进行评价,从中来表达色彩的不同理解与判断。唯有借助于艺术设计作品的色彩分析,从学生的观点探讨与对比中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判别力,洞晓色彩表达中的不同意蕴和价值。

3.3强调色彩技法的训练与表现。

从色彩运用上要注重色彩表现技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能,尤其是对色彩的感知力,要能够从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的理解与认知中,抓住色彩语言与技法的紧密关系。色彩视觉的表现是多样的,色彩视觉体验是不断变化的。在色彩技法的训练上,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色彩工具的运用中,从手、眼、脑的协同配合上来增强色彩运用的信心。色彩类课程教学要深化学生对不同色彩表达的认识,要能够从不同的色彩及技法运用上注重学生经验和观念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熟练度。

4结语。

色彩作为视觉感知的最敏感要素,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色彩类课程的整合与重构,要突破传统色彩教学的束缚,要深入拓宽艺术设计的色彩应用范围,关注色彩的服务性、实用性、艺术性、功能性,从色彩的感知、色彩技法的训练、色彩视觉的养成上,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提炼与概括,促进学生色彩视觉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陆慧.浅谈艺术设计学科色彩类课程的优化整合[j].出版与印刷,(0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三

摘要:安装工程课程群作为培养安装工程人才,助推建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利器,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将利用bim技术从课程体系创建、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指标优化三方面对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群进行改革,以培养更多适应职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bim;安装工程;课程群;改革。

1安装工程课程群现存的问题。

通过综合多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群中课程设置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2bim技术应用于安装工程群改革的必要性。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即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最新产物,其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在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创建“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为项目各参与方以及最终用户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1]。众所周知,bim技术因具有协调性、模拟性、可视化、优化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项目建设的全寿命周期中,因此,将bim技术尽早应用于安装工程课程群中,以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行业革新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bim技术。

国家住建部及十几个省市地区已陆续发布多项bim技术应用推广文件,同时大批项目已纳入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其要求建筑工程领域包括工程造价专业在内的诸多从业者掌握一定的bim技术。安装工程作为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一大主体,涉及水、电、暖、通、消防、智能化等多项子单位工程,bim技术在安装工程方面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单个子单位工程bim模型的建立,管线的综合,动态的演示,更体现在多个子单位工程之间及与土建工程之间多个复杂节点的交叉优化,碰撞检查,可视化漫游等,其不仅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更有利于减少材料的浪费、工序的返工,极大地节约工程成本。因此利用bim技术对安装工程课程群进行改革迫在眉睫,进而提高学生的职场胜任力。

bim技术将有利于安装工程抽象知识具体化。

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群涉及识/绘图、建模、施工、造价、管理等多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其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直观知识理解易但空间想象难的困惑,因此,利用bim模型的可视化特点及bim漫游功能将有利于加快学生将安装工程抽象知识具体化。

bim技术将助推安装工程课程教学多样化。

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群中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场胜任力十分重要,然而从表1中可以看出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践部分涉及模块少,教学效果不明显。随着bim技术应用日趋广泛,行业内出现了越来越多规模各异的bim比赛,如“创新杯”bim应用设计大赛、“龙图杯”全国bim大赛等;同时诸多与bim相关的等级考试也应运而生,如bim建模师、bim应用师等。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四

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就要先对师生角色进行一定转变,在新改革之下学生应该成为教学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成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让教师从原来的为师者,变成与学生一样的平视者,站在与学生一样的学习位置上,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在探索中教授学习内容,这样学生能学习到传统知识以为的新知识,能让学生学习兴趣的到启发,学会在学习中有主动探索兴趣,拥有发现新知识的能力,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做到学生能自主学习,会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在以后生活中获得有益效果,还会伴随学生一辈子生活。

3.2培养素质教学而不是传统教学。

要能真正的.解决学生学习压力负担大的问题,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业的数量外,还要有效的进行素质教学,不把学习成绩当成教学的唯一目的,做到这点教师就要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分析,了解教学目标,在课堂省尽量让学生了解通晓学习目的,也可以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结构,而不是记住结的方法,其次还可以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预习,课后做到及时复习,这样能在很大情况下减轻学习压力负担,听课时更要注重脑力结合,不要片面死记结论。

3.3探究新方法达到兴趣教学。

对于学生在高中学习压力大,这是毋庸置疑的,高中做为人生的转折点,课程繁重是正常现象,但是如何能缓解减轻这种学习压力,这就是我们需要研究考虑的问题,教学的本质应该不在于传教,应该在于激励,唤醒,这意味着老师在课上应该多注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在课后用大量习题来对自己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信心丧失,学生取得高分的难度也就加大了,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实践教学,这样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这样不仅能在课堂中主动让学生学习,师生之间能进一步交流学习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课下作业多的问题,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后可利用时间,让学生不只在学习课本上内容花费过多时间浪费过多精力。还可以创造设立生活化情景教授数学知识,这样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只把学到的知识停留在课本上,为此教师可以使用学生喜爱的事物来进行进一步教学,例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教师就可以以电脑为基础来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计划,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这样能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还能贴合实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对数学的学习,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问题。

4结语。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究是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虽然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我们还要坚持下去,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要克服前路的困难,尽自己最大的所能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在摸索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为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最后必然会总结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坚信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究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j].数学教育学报,(2).

[2]谢杰华,邹娓.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对接的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12).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五

在远程教育艺术设计类课程市场化导向教学的专业设置、教学受及环境、课程计划、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市场化导向直接实现。不过,怎么呈现市场化需求?采用何种形式呈现?怎么对市场化导向进行有效掌握?都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遭遇的.重大难题,若无法有效的对市场化发展行情、趋势进行掌握,无法彻底掌握社会化的根本需求,那么市场化导向始终就是纸上谈兵、分文不值。

(二)难以应用市场化导向。

(三)基于实际完成市场化导向跟踪及教学修正的难度大。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六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教师单一讲授模式妨碍与具有高应用性、高实践性的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相适应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因此,如何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建立教学楔型以促进成人教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提高成人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成了当前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

1.素质教育理念。受制于“应试教育”、单一课堂讲授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理论学习构架与市场对接严重失衡,鉴于此,《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应突出素质教育之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念,以及多元化手段的应用,以保证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2.能力培养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21世纪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当代教育需要学生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发展。针对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高应用性和高实践性的特点,《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架构需要面对市场现状和需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束缚,需要从多重视角切入,注重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能力本位的中心,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能力培养。

3.专业培养理念。构建双元制教学模式,即校企合作。教学理念预期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术业有专攻,因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作为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也应注重专业属性和技术含量的把握,在理念指导下,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培养方向,注重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打造。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应以行业需要为导向、以学生本位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辅助、以实习指导为前提,积极努力构建课程教学的系统化结构和全方位指标体系。

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理论结构的设计涉及基本概况和分层论述,在传统模式的讲解和引导过程中,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结构的把握不准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传播中出现的教与学不能有效沟通。成人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受制于传统的模式,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于多种技术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整体上把握旅行社行业业态及基本运行状况,充分了解和认知行业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高应用性和高实践性的特点,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实践操作。现阶段高等院校成人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十分普遍。据笔者3月对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地调研43所高等院校,仅有26.4%的学校设置了实践操作环节。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双元制教学模式,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认知行业需要和行业从业的基本条件,对于旅行社的生存条件和发展要素作出明确的判断,以此作为刺激要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校企合作过程中,使得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以满足感官刺激的需要,从而更有效地理解理论结构中,对于实践部分的考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极为不佳,统计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流失的比例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超过了54%的毕业生会从企业中流失。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质疑。12月,部分参加在哈尔滨会展中心召开的应届毕业生大型综合招聘会的企业拒绝接收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控制能力和自制力出现了问题。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强化。面对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旅行社业对于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会普遍提高,在教学过程,应该突出学生对于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认知,以明确学生的自我定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手段、技术支持,同时需要其他环境要素,如制度环境、专业建设等。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需要在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

4.培养学生的共处能力。当前,学生群体的职业道德弱化、工作态度不积极以及共生共存能力缺失,导致学生群体适应社会、适应行业的能力总体水平偏低。这严重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平衡。

与企业需要对接,要求学生学会共处。共处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乃至所有高校毕业生都要强化的能力环节。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与传播理论知识相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共处能力作为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在教学模式改革和深化中得到体现。

解决指标体系中提出的若干问题的重要步骤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深化多元化教学模式。

1.多元化教学手段。应借助多媒体、课堂案例、实验室、校企合作实习、网络等教学手段,推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深化和教学环节立体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包括视频、声音、图片等直观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课堂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于特殊情境情景中的事件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在思考、争论、判断以及解决问题中,提升对于客观现实的认知和感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听众而无法参与的状况;通过实验室教学,模拟客观实际场景或设定实验室教学案例,在一个固化的`空间内具体地设计、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验基地教学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打开思路,注重企业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学会与人共处,寻找适合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产学研系统结构的构架就得以有效的实现;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活动,是目前新型的教学手段,改变了固化的教室对于学生的限制,也摆脱了生硬的讲解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刺激学生形成独立的、主动的、发散的思维结构。

2.多元化的教学辅助材料。传统的教育模式,指定于一本或两本教材,单一的课程结构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受到限制,在创造能力培养上表现不佳。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该摆脱传统的约束,在教材指定后,科学合理地设置辅助材料,以前沿热点问题为依托在百家之言中进行选择。为开阔学生的眼界,外文参阅文献应该予以强化。从多个角度和层面选择辅助材料会使学生更为系统和科学地学习和理解《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结构和内容。

3.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优化教师层次和结构,打造新型教学团队,对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教学团队的打造,意味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团队教师分层次、分步骤、分内容结构进行讲授,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传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兴趣.并进行深层次的专业解读。例如,旅行社的市场营销问题、旅行社的组团和接待等实际操作环节、旅行社财务问题、旅行社人力资源问题等分别由团队中的不同教师专门进行讲授,可以大大提高专业层次和专业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七

摘要: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基础,提出基于五导法的教学模式,分别阐释“导教、导学、导思、导用、导创”的含义和具体实施办法,说明如何围绕教学内容建立三维的教学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质量。

1背景。

程序设计课程群包含的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石。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递进关系。对于广大的地方高校来说,开展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就是研究这些课程知识的“教法、学法、用法、创法”。文章将从教与学着手,探讨在教学中的所用、所感、所思、所改。

2五导法。

所谓“五导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导教、导学、导思、导用、导创。

2.1导教。

2.1.1知识点化繁为简。

对于地方院校来说,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通常会先讲授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再讲授数据结构、最后讲授最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java。在这些课程中存在大量的基本语法、原理和技巧,譬如:c语言的输入输出格式控制、运算符、表达式、运算规则、赋值语句等,灵活多样;数据结构中指针的使用无处不在;java语言中包含权限的交叉融合、对象与引用的多态性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比如选择性讲授,即先讲授最常使用的知识、应用方式,且大量运用演示法、案例法,让学生在实例中逐步理解、掌握、熟悉;再逐步延伸,增加深度和广度;最后还需要有画龙点睛的总结。在c语言教学中,若只顾及语法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将会导致顾此失彼、欲速而不达的结果;若只注重算法,而轻视、忽视基本语法,将导致程序代码的编写寸步难行、错误百出。所以,要秉持语法够用的原则。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大量的教材在讲述顺序线性表时,都是直接采用动态申请连续空间的方式来存储线性表中的元素[1]。这种方式显著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什么不先讲述使用静态的数组来存储元素,再过渡到动态的存储方式呢?所以,教师讲授时要化繁为简、由易及难、逐步深入,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1.2思维的转化。

虽然程序设计的算法来源于数学,但不能照搬数学思维。譬如:三个数如何求最大值。数学思维使用的是三个单分支的if语句,且每个if语句中的表达式都是由两个与运算符连接三个关系表达式构成的;而程序设计思维使用的是一个赋值语句、两个单分支的`if语句,且每个if语句中的表达式只是一个简单的关系运算。显然,后者不仅效率高,而且运用了程序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思维,即“假设第一个数就是最大值”[2]。数学思维向程序设计思维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需要培养。在程序设计教学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程序的main函数向多个子函数的转变(即程序模块化)、过程化程序设计向对象化程序设计的转变等,这是思维的转变,也是教学的难点。

2.2导学。

2.2.1量变到质变。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经历大量的代码练习,才能保证编程水平质的提高。对于常用算法必须烂熟于心,日积月累,才能熟练生巧,才能应用,才可能有创新。

2.2.2课堂内外“三步曲”

每一门课程,教师必然对其有着深入的研究;每一节课,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然是丰富的,重点和难点必然是清晰的。因此,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只有做到了课前预习,课堂上的学习才会是有的放矢;只有做到了课后复习,才能巩固课堂知识。所以,只有真正做到了“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的课堂内外三步曲,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2.2.3“三动”学习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程序设计的初学者,在阅读自己或他人编写的程序代码时,采取的方式只是“动眼”,即用眼睛死死地盯着程序代码行中的各个符号。这样仅仅了解单个表达式、单条语句的表面意思,而不可能清楚变量值的变化、哪些语句被选择或被循环执行了,也就搞不清变量、表达式、语句的真正作用和含义,当然不能归纳出程序的功能,也得不出程序的正确结果。正确的做法是:拿出笔、摊开纸,依照程序语句的次序,认真地手工执行程序代码,把每个变量当前的值记录下来,如果存在循环,则把循环体重复执行3~5次,这样才能清晰掌握每个变量值的变化情况、每条语句的执行情况,进而推导、得出程序的功能或结果。也就是说,对于一段程序、一个算法,只有手工执行,才能理清其执行过程、功能。因此,在学习程序设计时,务必坚信不劳而获是天方夜谭,务必时刻执行勤能补拙,务必每题实践着“三动”学习法,即“动手、动脑、动眼”[3]。

2.3导思。

2.3.1思考的广度。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程序设计的原则之一。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简单的原理或者雏形。譬如:3个整数求最值、10个整数求最值、数组求最值、选择排序等。这些问题的求解包括从顺序结构到选择结构、到一重循环、到二重循环;从单一的main函数实现到使用子函数实现。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只有深刻理解求最值的雏形,才能顺利向广度推进。再譬如:使用线性表实现各种集合运算,对顺序存储来说基本操作就是元素的移动(即选择性赋值),对链式存储来说基本操作就是链的连接(即指针赋值)。

2.3.2思考的深度。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积累,随之而来的是思考的深度、广度以及维度。解答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算法,通过多维度的思考、比较、分析,才能挑选出最清晰、最高效的算法。譬如:1-2+3-4+...…-100解答这个问题有多种方法,如每次把符号位乘以-1、判断当前项的奇偶性、把奇偶项分开计算、使用模运算来确定符号位、使用位与运算来确定符号位等,关键点在于实现各项的正负相间。这些方法中最后一种方法无疑是最“高大上”的。思考是建立在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基础之上的,否则就是缘木求鱼、胡思乱想。

2.4导用。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应用。譬如:在c语言中,模运算(即%)的意思是两个整数相除,(商是整数)取余数。基本应用有奇偶数的判别、素数的判别、整数各位数字的分离等,进一步的应用有求最大公约数、数学黑洞等,高级应用有模幂运算、孙子问题(中国剩余定理)、凯撒密码等[4],这些都是模运算的经典应用。在近年广受关注的大众化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也不乏模运算应用的试题。在模运算的应用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过程中,往往是混合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应用绝对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建立在模仿、思考基础之上的。

2.5导创。

应用的升华就是创新,或者说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创新。教、学、思、用都是为创新服务的。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各级各类竞赛、创业、创新活动中,以赛代练,在活动中学习、思考、应用、创新。

3教学资源和平台。

为保证“五导法”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构建了三维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借助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成理论教学“点资源”、实践教学“线资源”、网络共享课程“面资源”的教学资源体系。在教学中推行分类教学平台,实现资源聚集;在实验教学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对接;利用幕课平台和资源,实现学分认证;利用共享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学习。多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满足和丰富了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和发展。

4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将“案例式、演示式、渐进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与实践、交流互动、成果报告和评价反馈中,达到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达到能力的提升和拓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明.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4,27.

[2]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8.

[3]熊启军.基于渐进启发式的数据结构线性表的教学[j].现代计算机,(6):34.

作者:熊启军程格平屈俊峰谷琼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八

1.课前准备工作。为了使美术课变得生动化、多样化,逐步改善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在课前要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力,通过图书馆、网路等手段搜集和整理一些相关资料,如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不同流派艺术家的画风,创作奇闻,创作手段以及一些相关的艺术品鉴,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就会针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互动起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2.课上授课内容的生动化。为了应对初中生造型能力差,审美能力比较薄弱的特点,教学者要尽量减少学生对生疏知识的畏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学情景变得生动多彩,充满情感。例如:在向学生传授线条的课程中,不要生硬地讲解线条的书面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线条感强烈的西方线条画、山水画等作品来调动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热情,让他们用上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应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以及美术作品的美,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1.去课堂以外的地方感受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学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除了课堂授课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走出课堂,用他们独到的、发现美的眼睛去大自然、博物馆、画馆等产生美的地方亲身地感受美,赞赏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创作的机会,帮助他们去了解美的内涵与真谛,用智慧的眼睛发现美,用精巧双手去创造美,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艺术修养。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改进,多媒体使教学变得日益生动、直观。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和声形相统一的特点,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有助于突破难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及美术素质。

三、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陶冶情操。

每个人对待同样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同样每个学生对待一件艺术品,一件画作也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根本要求。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但是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尚且不能完全恰当准确分辨是非美好,这时教师就要通过和学生分享一些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他们在观察、鉴别、判断、思考中主动地去探求美。

四、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定,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学生的作品是美术教学的成果,也是学生情感的表达。初中学生的美术课不是单一强调专业技能,也要普及生活性的美术知识。因此,面对学生的作品,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找出作品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师给予学生指导,使其少走弯路。教师要将创造形象生动、别致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原则变得十分重要。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五、教师角色的变换。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两者之间的交流是单方向的,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教改后,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和学生一起观察、讨论,一起交流情感,从而打破了以往教室的宁静,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美术学习资源。美术课不再是枯燥的照本宣科,气氛也不再是沉闷的,而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生动的生活型课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新的教改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学者在当前社会情况下,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身心的特点,勇于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同时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引进特色教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寓教于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热情,提高美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以及他们的作品,对美的理解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初中美术课就是一门充盈着艺术的人文学科,要求教师具备全能的素质和人文精神,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影响学生的审美力、形象力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大众重新审度初中美术课中蕴藏的智慧。因此,为了适应当前趋势,要求教学者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改变角色,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案,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作者:潘贵欣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中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九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深层次的历史知识,通过简单的记忆并不能更深地理解历史知识,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成绩。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与教学方法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说教的形式,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缺乏个人见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比较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讲的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学生所能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大部分是枯燥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2.2讲课内容不够系统。

历史这门学科很特殊,没有规律或者定律可循,只是记载了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学习起来会有些抽象。中学历史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难度,对各朝代和历史事件的描述会更详尽,对知识重点的掌握程度也会要求更高。如果历史教师自身没有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能清晰地讲出历史的发展脉络,学生学起来会更加吃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的模式普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没有系统的教学思路,学生很难理清各事件对应的朝代和各朝代的先后顺序。但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只能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又普遍会立即忘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学好历史。

2.3学生们很少自主学习中学历史。

中学历史主要是对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学习,可以说历史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十分重要,作为21世纪的人才,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必须的一门知识技能,很多同学对于中学历史不够重视,只是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英语和数学。其实中学历史是一很生活化的学科,学好这门科目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但是目前学生们对待中学历史的.普遍态度没有改观,不能够去花费一些课余时间,自主的学习中学历史。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

摘要:当前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内容与射频工程师的岗位需求相脱离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工程学生的专业射频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方法。

当前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脱离实际微波器件设计等问题。克劳雷[1]提出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面向射频工程师培养的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研究思路,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深入理解和学习工程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我国很多高校专任教师也围绕着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本课题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多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将通信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力争通过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频工程师,加强高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相互联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1教学内容研究。

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多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力争通过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频工程师,加强高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相互联系。微波通信课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类课程,通过引入高频结构仿真(highfrequencystructuresimulator,hfss)工程仿真软件,打破了原有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各自独立的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实训环节更符合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了解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具体需求。其次,分析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射频工程师岗位所欠缺的能力,深入分析信息工程学院现有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cdio教育理念,实现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微波通信课程的相关技能,构建面向射频工程师岗位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综合熟练应用微波通信类课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据东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近3年的就业情况,通信工程专业有38%的学生去到了硬件工程师和射频工程师的岗位。

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一般要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天线及射频器件的建模和仿真分析,熟悉相关的射频检测设备可以进行器件的调制和测试等工作。通过分析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要求,设计了基于hfss软件的实训实验手册。hfss仿真软件是现在很多企业主流的三维电磁仿真设计软件,其融合了有限元法,集计算电磁学、数学分析等多种方法。针对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射频类课程设计实训。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的课程中涉及的对称振子天线、微带天线和微波谐振腔等方面的知识点,在课程的教学环节只是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公式推导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实训内容主要包括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hfss仿真对称振子天线、hfss微带天线仿真设计和hfss谐振腔仿真分析等。通过hfss三维电磁仿真软件的项目式实训指导,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掌握对微波器件及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学生可以加深对天线的回波损耗、驻波比、远场辐射方向图、输入阻抗等各种参数的理解和认识,学生需要通过自学实训内容的理论知识,融合各个课程之间的理论,构建起对微波课程群的系统性认识,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直观和生动,更好地理解天线理论中的相关知识。通过hfss软件的项目式实训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企业射频类工程师所要求的电磁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天线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2教学模式研究。

以往实训环节是围绕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不同课程各自独立实训,实训的内容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先由老师讲解,再由学生完成实验。引入cdio理念后,学生按实验手册自主选择实验题目,学生每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讨论学习来积极消化知识,学生成了整个实训环节的学习主题,通过仿真完成射频元器件和天线的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架构知识体系,更贴近企业对射频工程师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择新的微波器件的hfss仿真实验,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和选择微波器件,确定实验内容和器件的性能。通过3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的查找文献和书籍自主学习,完成hfss仿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自主性实训实验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评价研究。

微波通信课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类课程,通过引入hfss工程仿真软件,打破了原有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各自独立的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实训环节更符合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通过对项目的考核打分进一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传统的实训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每个课程独立实训并评价,只能看出学生对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价单一。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个课程的实验成绩分别以一定比例计入各门课程的总成绩中。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评价,通过项目式的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对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掌握情况及hfss仿真软件的应用熟练程度。实训成绩包括3部分,各个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占80%,3人小组的自主学习情况占10%,最后的实训心得报告占10%。这样得到的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成绩单,相当于获得了微波通信课程的一个技能认定,可以用于毕业季的求职简历中,相比于传统的成绩单更有说服力。打破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独自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按不同课程各自考核的模式,构建考核学生射频仿真设计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体系,独立考核并评价学生的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最后给出微博课程群的实训成绩。

4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方法,面向企业射频工程师的实际需求,梳理并整合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把cdio教育理念应用到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微波射频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射频知识和独立完成射频工程仿真设计方面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射频类岗位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克劳雷.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2017(35):91.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一

摘要: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重要保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学院“四方三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主动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形成“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专业依托政府创办的工业设计的集聚园区,对接常州的制造业,全面深度的校企合作,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探索并实践了产品造型设计“产教结合、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并得到了政府、行业、企业的学生一致的好评。

关键词:四方三层;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

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的核心要素,当下有很多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多数院校、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依然“不来电”。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因源于体制机制的创新。规范体制,创新机制,也行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有效探索并运行了“四方三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的四方合作模式,形成由校企合作理事会、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三层”执行机构,分别承担“规划、组织、执行”三层职能[2][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学院“四方三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对接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建立专业建设合作委员议事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厂中校”和“校中厂”建设、教学实习管理、实训中心建设、订单培养,基地建设等,制定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最终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院背景下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特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开设于,从最初的学科式人才培养,到如今的项目式人才培养,不断与时俱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不断挖掘社会及内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学院“四方三层”背景下,专业主动出击,探索校企合作深度,逐渐形成“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并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一)政府搭台。

无论是国家、省还是常州市的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政策,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到《常州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思路,明确把工业设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在常州市经信委的推动下成立了武进工业设计园工业设计创新与孵化基地,以工业设计为主导,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推动力。政府为创意与制造业搭建了“戏台”,提供了智力保障与企业需要信息,工业设计作为设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立足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以常州重点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为重点,促进常州经济社会发展。

(二)行业指导。

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常州市工业设计协会”,搭建政行校企合作平台。协会涵盖了常州市各大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设计师、教育家等服务于工业设计一线的社会人才。在协会的组织机构下,大到以工业设计促产业设计的活动,细到通过协会理论,帮助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质量等方面的指导。

(三)企业参与。

(四)学院培养。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依托常州市政府设立的武进工业设计园,由学院出资成立常州卓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入驻园区,教师成立工作室来实施教学。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真实设计项目,采用“工作室+项目”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进入设计工作室,通过第一至第三学期的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再到第四、五学期进入真题真做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升项目技能,完成由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换,为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实现“零对接”。

三“对接产业、依托园区”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

围绕学院的“四方三层”以及专业依托武进工业设计园区集聚企业,对接常州装备制造产业,专业通过不断努力,在“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下深入于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并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是专业竞争力及综合办学水平。

(一)地方政府建园区,专业团队办公室,工作室里育人才。

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形式,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政府搭建的工业设计“孵化器”武进工业设计园的平台上,专业主动适应常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需求顺应政府提出“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思路,发挥专业优势,由专业创办“常州卓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进驻园区,共同参与园区建设,主动引领常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公司对接学生顶岗实习,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并将真实项目引入校内工作室,师生在工作室里企业项目设计流程,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设计项目。通过“地方政府建园区,专业团队办公室,工作室里育人才”机制,专业教师和学生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外观专利20项;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设计竞赛16项大奖,并连续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工业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中获得金奖。通过该模式,专业稳定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素质教学队伍,形成了深入内涵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项目引领,极大提升了师生用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与行业领军企业共育特色人才。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与行业领导者和最具影响力教育企业“水晶石”共育特色人才,共建“产品虚拟现实特色班”学生通过对“水晶石”最新国际、国内级项目案例的实时学习,在踏入社会前便能接受真实企业项目的强化训练,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产品虚拟现实特色班”以实训、实战、实用为教学理念,根据行业发展动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课程体系,利用学院先进设备和“水晶石”技术,在校内工作室营造“水晶石”企业文化,严格遵守企业作息时间,上下课指纹打卡,让学生提前感受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实现“作业”到“作品”升华。专业借助“水晶石”强调品牌优势,促使教学与市场紧密接轨,真正践行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提升社会美誉和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总结。

校企合作不是停留在一纸协议,校企合作在广度深度及形式的创新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学院的“四方三层、内园外站”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动出击,形成“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的立体模式,并通过4年的实践,总结出校企合作过程中体制建设与机制创新。形成自身鲜明特色,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二

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家经济的日益迫切与世界接轨的需求,产品造型设计已成为急需的热门行业.行业的高增长带来对产品造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在此背景下,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是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面向产品造型设计、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但由于我国产品造型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在很多程度上还是学术型,未能体现出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方面的区别,导致了产品造型设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顺应行业企业发展,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产品造型设计设计人才,则成为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焦点问题.但是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和枯燥化,导致很多高校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高校产品造型设计教育要使教学效果有效,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教育教学模式也是一个值得进行探讨的角度和重视的发展方向.通过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师、学生、教学硬件、教学软件等方面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将这些资源有效的利用,得到更优的教学效果.从受教的主体———学生来说,目前科学发展非常迅速,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来新颖,他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他们对知识接受的形式也要求更高了,因此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相当的重要.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跟上高科技技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教学环节的合理化设置进行一些改革,让学生在掌握传统产品造型设计专业能力的要求基础上,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和需要,掌握比较新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成为国家和企业需要的产品造型设计人才.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三

:设计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的重要技术能力,作为技术型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学生,更应具备较强的表现设计意图的操作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竞争力。因此,在涉及表现能力的相关课程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训的课时分配,要贴近实际,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注意课程的前后衔接,使所学课程构成能力培养的链接。

制图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室内设计图的基本表现手段,也是autocad软件技能的专业支撑,是学生专业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学生必须了解制图的基本原理——投影理论和制图规则,掌握室内专业制图的基本技能,能够绘制施工图,为后期autocad、室内设计等课程打下基础。

autocad软件在建筑模型及室内平面图形的应用方面具有强大的处理功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绘制二维建筑图形以及三维建筑模型的各种方法和实用技巧,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绘制室内设计施工图。教学中要压缩讲解基础工具的课时,工具、操作技巧的讲解以使用、常用为主,加大对施工图包括构造图的成套图形的操作练习,保证居住空间施工图、公共空间施工图至少可以各练习一套,也可以考虑与设计作业结合。

人体工程学是在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时,以保证人们“舒适愉悦”为前提,培养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掌控能力。学生在本门课程中要了解人体基本活动尺度、心理学及人体测量学知识,了解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体环境行为的成因,掌握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能够针对具体施工图例设置相关尺寸,理解空间与尺度之间的心理关系,并加以熟练运用。

装饰材料是关于室内与家具设计所用材料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材料学知识体系,熟悉各种材料的组成、构造、性质、规格和用途;识别与区分室内常用材料;了解构造层次体系及各层次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建立材料的标准化概念,能够合理选用和贯彻执行标准,为室内设计合理选择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讲述室内工程各部分的构造方式、施工做法等内容,涉及制图、材料、人体工学等课程的内容,学生应掌握如何使用装饰材料,能够绘制室内空间的顶棚、墙体、地面的施工图,能够根据设计师意图绘制相关节点的大样图,并确定有关细部尺度、材料规格等内容。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将施工做法以构造详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使学生可以依据不同的工程做法绘制出对应部位的节点大样,保证施工图的完整详细。而且要尽量与设计作业配合,运用制图知识由临摹到设计,完成住宅施工图、商业空间或娱乐空间施工图各一套。

透视图是效果图的底图,承接设计素描的造型能力,要使学生掌握透视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建立空间概念,能够绘制室内空间的透视图,为今后3dmax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理论讲解以简单实用为基准,主要强调动手能力,配合大量实际工程类型的作业,由简单的立体、住宅空间到相对复杂的公共空间、共享空间的透视图练习,使学生明确了解透视与效果图、室内设计的关系。尤其在后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习惯快速出图,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徒手作图能力,为室内设计课程奠定能力基础。

效果图是体现设计师思想和设计意图的有效的、直观的形式,它通过透视效果、色彩、材质表现、空间感等诸多方面,综合反映了设计空间的预期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它是设计师草图设计阶段的常用表现方式,也是后期用来与客户沟通的工具。因此,掌握绘制室内设计表现图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并能在室内设计时熟练而有效地运用,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授课时,应结合设计色彩、透视、室内设计以及材料表现技法等相关知识训练,注意强调与设计课程的顺序关系。必须从临摹效果图过渡到由平、立面图绘制效果图的阶段。加强手绘草图的训练,可以考虑利用制图作业、设计作业的成果,既能保证作业的完整性,又能使学生明确地感受到所学课程间的延续性及相关知识的相互作用。

3dmax作为绘制效果图的主要软件,教学中应用少量课时讲解基本命令、基础操作方法,用大量课时进行实例训练。尽量包括各种空间类型,在具体案例中巩固、强化工具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绘制出各类效果图。

photoshop是兼容性最强的'平面处理软件。但任何软件都是表现设计意图的工具,因此教学要着重体现在软件对专业图的处理手段上,在学生掌握基本命令后,尽可能多地运用工具处理图形,掌握与其他软件交互使用的方法。工具讲解要始终以设计图为例,压缩单一工具练习时间,留出综合运用练习的时间,考虑配合处理手绘效果图或3d效果图,有意识地强调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模型制作是依据设计图纸,通过一定的材质制作出规定的空间模型,配合表现设计师的想法,给人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示。学生掌握了模型制作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就能够制作各类常规空间的模型,既可以完善自己的设计表现技能,又可以锻炼体会设计师意图的能力。而且可以将模型制作训练成为一项单独的职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教学中尽量多一些制作练习,市场上常用模型材料会用即可。通过对室内设计专业表现类课程所涉及的职业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每门课程的主要学习目的,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作用,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课程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其学习效率,并为专业课程的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提供依据。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四

远程教育是一座没有束缚的大学,通常也被成为开放大学。这种办学模式具有界限宽、符合社会中多类学习者需求、可以输出多种多样个性化学习服务的特点。

(二)远程教育借助市场化导向让教学过程完全与教学理念契合,改善了教学水平。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按部就班的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远程教育在基于市场化为导向朝学生传授、输出专业知识时,必须依赖科学技术更高的教学方式及前沿教学理论,通过合理组合知识点、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者在远离课堂的环境中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

接接受社会检验,激发了学习者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在远程教学中,任何专业、任何课程、任何教学环节,都是以学习者为主体进行,什么时间学习,通过什么学习终端进行,学习过程中如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完全靠学习者的自我选择,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单纯的依靠考试测试是不能得出让人信服的结果的。[1]因此,远程教育借助市场化导向,通过社会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将提高测试结果信服力。其原因是“远程教育属于继续教育,学习者为了生存为学习,其主要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通过实践检验才是测量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途径;因此,远程教育借助市场化导向实现了直接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五

高等教育需要创新,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更需要创新与改革.计算机是一门发展速度快、重在实际操作的应用型基础课,通过对我国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入手,研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计算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推进高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改革.

作者:赵欣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公主岭,136100刊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19.21关键词: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六

远程教育相关教师要想有效的掌握社会化需求及市场化导向,就不能继续长久的待在教育机构当中,而是应该主动的迈出校门、进入社会与市场之内,去分析、搜集最前沿的市场化需求,掌握艺术设计行业的市场发展需求。受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成为远程开放性法学培养的力量,教师除了要实现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开放外,还应该适应市场化导向的多重变化,实现思想与知识的快速更新与创新,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积极的搜集、整理、运用市场化导向信息,通过各种通过搜罗与艺术设计行业有关的市场信息,打造全新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信息网络,从而有效的掌握市场化导向资源。

(二)教师要及时引入全新理念、改善教学技术运用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浓厚的时代性色彩,因此,教师应将时代元素有效的展现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使学习者思想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在开展远程教育时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对学习者各种各样的学习要求及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满足。教师要利用慕课技术、大数据搜索引擎等,[4]对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学习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优化、重组,从而让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互联网学习的方式,随时随地随心的进行学习。

(三)坚持不懈,大胆创新,紧随时代发展趋势。

(四)确定远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办学目标及要求。

四结论。

总之,具有师生分离教学特点的远程开放教育,在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做好市场化导向的研究与运用,才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5]张胜利.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改革新思路[j].艺术科技,2015(06):27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七

产品造型课程是一门综合用户心理学、形态设计、材料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产品造型课程主要是由理论内容、实验内容、实践内容三大部分组成.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实践环节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目前高校产品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

产品造型设计教育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教育,它是一门复杂和系统的实践性专业教育.不同于工科的教育教学体系.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那么就造成了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学生是艺术学生,理论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为薄弱,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接受力相对要好一些.通常纯理论性的知识讲授容易让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艺术生产生学习的倦怠性和消极性.反而是一些动手操作和激发他们创造动力的教学内容更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持久力和兴趣.

2.2教育教学模式较为被动化。

产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从有了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有了产品和市场.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通过产品的制造和技术的提高来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对产品设计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和加大投入.消费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也是日益产生更丰富的要求.消费者认知产品也是从市场而得到一些信息和了解的.同样,现代高校学生也是从消费市场、网络和电视从小就接触和使用产品.对产品的使用、用途和社会价值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产品如何进行设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以及提高一定企业经济效益没有主动性的认识和探求.而且教育教学也是灌输式的,以教材为主要教育手段,让学生但就产品造型被动的进行一些创造,学生无法投入一定的情感进行主动的设计和创造.

2.3教育教学模式较为理论化。

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较为理论化,讲授课程内容和考评专业水平都是通过通常的教学教学理论教授和考评模式.教育和教学的内容都是一些充斥着大量的图片教材,或者是对某些设计师进行很多的生平描述,真正能让学生得到实践性的设计锻炼课题和训练题目不多,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模式都较为理论化.如果能将理论转化为多种实践形式,那么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可以努力将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学生在校的素质教育以及职业规划结合起来.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八

以往高校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教学体系主导和主要教育角色,在课堂教育中往往是以高校教师为主要教育实施对象的.也就是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角色.试着在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作为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着重重视学生自发的参与与创作能力,学生的创作活动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那么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变.比如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中,让学生选择或者是设定一定的参与角色设定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加入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将学生角色设定为设计师、工程师、消费者、企业管理者、营销者、竞争对手等角色,那么不同角色对产品造型设计的需求和关注度就不完全一样,这样学生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也能从角色设定中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和体会.学生的审美要求、学习目的、理论基础、艺术表现形式等也不尽相同,因而其对具有艺术表现性要求比较高的产品造型设计表现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用教师作为主体来组织教学,一个模式要求学生的教学结果,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设计教学模式内容可以让他们有多种学习效果表现形式,可以兼顾到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这样教学效果会极大的提高.

3.2视听设定模式。

现在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学生在个人日常生活接触到的视觉传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对视觉感官的需求远远大于以往时代的学生.而且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需要视觉的传达才能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比如在教授产品造型设计的时候,我们讲授洗衣机的造型如何设计,那么通过一段影视视频,让企业如何生产洗衣机的生产和设计过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激发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对产品造型的设计流程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教学设定模式包括平时的教学任务基本要求,需要学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需要在学校机房、多媒体教室进行,在这样的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模块环节中,以能力培养为主,以项目教学为手段;经过视听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3.3实践设定模式。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在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的分量;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的实践部分,发挥学生的设计实践主体地位;将创意项目体系与大学学生特色素质教育体系的嵌入和融合,使得学生将设计教育学习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得到更多方位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在专业实训室里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或是为既定的设计比赛主题完成设计作品,这个环节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需要学生将早期的实验教学完成的产品造型设计的概念和构思能够在实训工作室里制作出实物,或者是根据当时的设计比赛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比赛主题设计作品.在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中增加、增强实践的环节将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个体创新精神,保证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创新原动力,加强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提高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培养出更具有创新活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产品造型设计才人不仅是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也是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应逐步深化的内容.实践设定的模式实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作业的表现形式;二是产品造型设计实践的表现,可以通过设计竞赛得到实践,通过产品造型设计实物呈现;三是通过企业合作将产品造型设计创意得到生产与推广,通过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将产品造型设计创意得到实现.

4结语。

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建立,将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个体、主体的创新精神,保证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创新原动力,加强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提高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和课程专业性.培养出更具有创新活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产品造型设计才人不仅是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也是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在以后应逐步深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昌海,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4.

〔2〕王蔚清.试论艺术教育的潜在课程及其育人功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九

1.分析任务。

首先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填报要求提供几个对应的案例,而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国际商务实训室,利用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讨论项目的基本情况,如该批货物的监管方式、商品编码、监管条件等,并分析该批货物的报关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确定任务目标。

通过分析任务,找到任务目标,即新授课程的重点内容。以“贸易方式”栏目为例,通过任务分析,确定案例中的货物为一般贸易进口货物、来料加工项下进口料件、进料加工项下出口成品、特定减免税设备进口,任务目标是如何完成这几项货物“贸易方式”栏目的填报。

3.任务实施过程。

在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间自行分配任务,根据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成员之间边讨论边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提问。完成各项任务后,每组提交纸质填报结果并汇报报关单填制思路。通过汇报,小组之间可取长补短、相互点评,最终由教师点评并公布正确答案。在完成单个栏目学习之后,学期末还会给学生安排一个专业综合实训,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训将设置8个实际案例,并提供全套业务单据,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并完成报关单中所有栏目的填制。实训除了考察报关单的填制技能,也将同时提高学生检验商品编码的查询能力以及完整汇报货物报关流程的业务能力。在实训的最后一天,每组通过抽签选取一个案例,进而汇报该案例中涉及货物的报关单填制结果、商品编码查询依据及报关流程。

二、任务型教学的注意事项。

1.任务的选取。

对于任务型教学,任务的选取是首先需要被关注的环节。无论是跟学任务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选取的任务都应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商品和具体业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设定的任务难度应从易至难地过渡。如首先设定一个内资企业投资总额外进口一般货物的案例,再设定一个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内进口一批减免税设备的案例,最后可设定一个加工贸易企业同时进口一批来料加工料件和不作价设备的案例。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既包含了一节课中所有的.知识要点,也使学生通过横向比较案例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专业技能。

2.双导师制建设。

任务型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要求较高,除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就报关专业而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妨采取“双导师制”进行专业课教学,即一门专业课除了由专业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还邀请企业的部门经理或行业精英做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配合指导专业实训。通过与企业导师的积极互动,可以使学生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3.教材的开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报关单填制课程大多采用《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进行教学,虽然该教材的理论体系比较完整,但一些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往往枯燥难懂,缺乏对任务型教学的引导和后续复习。因此,基于任务型教学《报关单填制》课程,应选择适合任务型教学的教材或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案例题库和实训指导书,根据所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难度设置循序渐进,案例内容逐年更新,甄选出更加贴近企业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的教学素材。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课程设计,在我国高职及本科教育中被普遍应用,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尽管如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的同时,也应灵活运用其他教学手段,务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