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5:24:53 页码:10
2023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精选10篇)
2023-11-18 15:24:53    小编:ZTFB

科学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总结是一个复盘自己的机会,发现问题并改进自己。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一

坐在电脑前时间过长,骨质增生的腰椎就有些受不住,眼睛也会酸涩胀痛,转身窗外,抬眼就看到了满大街过年前的繁荣和忙碌。

年近腊月,县城里一下子变得拥挤热闹,提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兄弟朴实而灿烂的笑脸,夹杂方言的诚挚的俚语问候,他们形成一股力量改变了县城的单调和乏味。

想到过年,就想到了儿时挂在嘴边的那句民谣——“有钱没钱,光光头儿过年。”也想起了小时候很多有些苦涩又回味不尽的过年往事,此时想起那些旧年往事,感觉儿时的年味别具一种风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是少年身,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那个时代的大人小孩都有“年难过,年年过,年年难过”的真切感受。那时,过年前的准备很简单,一些人家能养得起一只年猪,有些人家就只能过一个素年,也就是吃不上一点肉了;一些人家的大人小孩买不起一件新衣,缝缝补补也就把年过了。

我记忆最深的那时候最忙碌的是阿妈,年三十的白天她有很多事情要做,等到吃过年夜饭,她才会坐下来,给我们兄妹几个缝补没来得及缝补的衣裤,一直到新旧交替的夜半时分才会停下来。

过了夜半为什么就不能缝补衣物了呢?我心存疑虑。阿妈说:年三十傍晚上坟祭祖,把所有祖先请到了家里;大年三十新旧交替之时阿爸煨桑叩头,把各路神佛也请到了家里。此后再做针线活,就会把神佛、先祖们的眼睛刺伤或缝住。神佛的眼睛缝住了,他们就看不到我们,就不会保佑我们;祖先们的眼睛刺伤了,他们下辈子就会转世为瞎子,那是有罪过的。

于是我的衣裤还有小洞没有补好,我也不会怪罪阿妈。

然而,简朴的过年当中我们也有很多幸福时刻——。

大年三十早上,买来一些红纸、白纸,还有黄表纸,小孩子们就开始忙了。从村里家庙里请来了一块木板制作的钱马模板,把一些黄表纸裁成长条形,之后把墨汁抹在钱马牌上,把一张张黄表纸拓上去,一匹马背着一块圆铜钱的钱马就印出来了。那时候,哥哥和我一人涂墨汁,一人往上放裁好的黄表纸,很认真地拓出几十张。

等到太阳落山之前,先要在大门、家里门框上、柱子上贴上红对联,之后这些钱马就张贴在堂屋里中堂领袖像底下,堂屋檐下,厨房灶神神位处,牛羊圈门口,四面大墙正中位置,这样本来空寂有些荒寒的农家院里有了红对联和黄钱马的装扮,一下子就充满了喜庆的年味。要说的是,贴钱马最早要贴在大门门楣上,阿爸说大年三十有人家贴上了钱马,如果有讨债、借东西的`人来了,看到人家贴上了钱马,就回转身离去,再不会去讨债,也不会借东西。

是的,贴窗纸也是难忘的趣事之一。

家里有心灵手巧的女人,她们会剪出一些富贵牡丹、喜鹊报春等图案,贴在花格窗子的中间和四角;如果剪不出一些好看的图案也无所谓,我们把一张红纸对折几次,剪出几个正方形、三角形的图案,正方形红纸贴在花窗正中,三角形的红纸贴在四角,再用白纸把一扇窗子糊上,喜庆的感觉也会扑面而来。

年夜饭一定要吃,但想想现在年夜饭的丰盛,记得那时候有一顿白白的麦面做出的长面也是一种幸福。长面,是手工擀出来的,吃一碗长面,就说新的一年一切都会顺顺长长(畅畅),老人长寿,老小无病无灾,家道顺利,合家平安。

长面吃了,大人们喝着家酿的青稞酒守岁,我们小孩子们就眼巴巴地等着阿爸接神仪式的开始。到夜里12点,阿爸就会洗手净口,之后煨桑叩头,口中念念有词做祈祷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拿出自己存放了一腊月的几支鞭炮,你一下我一下轮流燃放,谁也不多放一支。

看看现在的小朋友们一排排、一串串燃放父母买给的一大堆鞭炮、花炮,有刺激但感觉无趣。小时候我们那么珍惜一支小鞭炮,是因为那些鞭炮来之不易。那时候,一到腊月,村里开始杀年猪,我们就会提前和这家的孩子套近乎,因为他们家杀猪,我要去拔猪鬃,把不上猪鬃,揽一把猪毛也行。

窜东家进西家几天,猪鬃和猪毛有一些了,巷子里就有走村串巷的货郎摇着拨浪鼓出现,我们就会拿着自己受冻挨冷得到的一点猪鬃和猪毛换几支鞭炮,女孩子们如果有点猪鬃之类就会换一点红头绳。

寒冷的夜,一堆桑火,一些爆炸的红纸屑,紧张而兴奋的那种感觉记忆犹新,大年夜也就有了永远难忘的回味。

是啊!大人们喝着酒聊着天守岁,小孩子们呢?长面吃了,能杀年猪的人家里的孩子们肚子里油光水滑,没条件杀年猪的家里的小孩们只能夜半时分吃几颗爷爷奶奶分发的糖果,但我们有爷爷奶奶,再不就是阿妈,其中一人就会给我们讲守岁的传说。

大年三十晚上,小孩子是不能睡觉的,因为这晚上请自己家族的祖先到家里过年,有一些孤魂野鬼也会混迹祖先当中来到家里,他们都拿着一杆秤,看到那个小孩睡着了,就会用秤称一下这个小孩的重量。过后这个小孩生病,几天后会代替这个孤魂野鬼走进阴间,而这个孤魂野鬼因为有人顶替就能转世为人。

这个故事流传了多少代不知道,儿时的我们坚信这是真的,于是我们年年都守着讲故事的人,也守着这个有些刺激有些后怕的故事不敢入睡。想想,整个儿时也就在一种贫寒和温情中过着一个个大年夜,每年的大年夜听着鬼故事,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不相信这样的传说。

守岁结束,拜年开始。跟着大人到家族里长辈家一个个叩头拜年,那时候长辈们都会准备一些糖果、核桃、红枣,一个家族的小孩子们爬满一地拜年,之后有老人就会从炕柜里,要么从怀里拿出一个布袋或塑料袋给所有小孩分发糖果核桃。转了两三家,一些心急的人就开始比谁得到的糖果多。

那时候,很少得到压岁钱,如果得到五分、二分的几个硬币,那是大发财。不像现在的孩子,得到几十元还感觉给少了,很多小孩到长辈家也不问好,也不叩头,直接开口要压岁钱。

难忘儿时的过年,记着一句“有钱没钱,光光头儿过年”,那时候过年前大人小孩都会央求村里有剃头刀的人给自己剃头,大人们都会剃个光头,小孩子们都会留一个茶壶盖。

我问爷爷年前为啥一定要剃头?

爷爷说:剃掉旧年的头发,就等于除去了旧年留下的所有烦恼,新的一年里就会少一些烦恼。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二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

但没钱,却是寸步难行的。

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

人人都喜欢钱,

人人都想有钱。

有钱又如何?没钱又能怎样?

人这一生,钱财都是身外之物。

生带不来,死也带不走。

别为了金钱,出卖朋友。

别为了金钱,昧了良心。

别为了金钱,没了亲人。

别为了金钱,丢了尊严。

钱没了还能再挣,

情没了就再也回不来。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风水也会轮流转。

别看不起人,也别小瞧人。

现在我或许你看不起,

但以后的我或许你也高攀不起。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时光不会倒流。

别把金钱当作生命,

比金钱更宝贵的就是时间和健康。

唯有时间和健康,

即使你用再多的'钱,也都买不回来。

有钱,你就低调点。

没钱,你就努力点。

有钱,未必会幸福。

没钱,也许会轻松。

人和人是没法比较的,

每个人的思想不同,环境不同,

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就不同。

所以,我们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思维。

只要不触碰底线,我们就能相处。

人,活着真的很不容易。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

一切事物的运转都离不开金钱,

对“钱”我们不要过于追求。

谁的钱都来之不易。

钱多钱少,够花就好。

没钱,就要努力去赚。

有钱,不要任意挥霍。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

人活着,钱却没花完。

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上进心。

有钱,没什么,做人还是善良厚道点好。

别为了钱,没了前途。

别为了钱,丢了尊严。

事大事小,开心就好。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三

当下,民俗渐渐地被遗忘了。我却想起了小时候年节时许多有趣的事。

说实在的,我从不回忆那些悲伤或者建国后人们一生中“与人斗”的伤心经历,这叫忘记走麦城,常想过五关斩六将,人才能长寿不老。

去年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说:

“当你老了的时候,别忘了给孩子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那时候理发店是只管剃头的。

刮胡子是传染不上艾滋病的。

白胡子不是当教授的……”

老北京管谁叫做教授,不是真正的教授,而是这人有点酸腐,也带点文邹邹的意思。

那时候,北京,确切地说是北京的大杂院有句俗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意思是无论穷富,都要把头顶上这一方天地收拾得干干净净,为的是从头开始辞旧迎新,在新年来临之前告别过去一年中的晦气和不如意。有钱人家和衙门口当差的人们,一般是讲究一点,到理发馆去,叫做‘理发’。大杂院里的人们就叫剃头。

每年腊月里面,理发成了年底的一件大事。腊月二十四,一早起来奶奶就会提醒我们男孩子:“听着剃头的,别忘了……”那时,大扫除民间在二十四。有‘官府二十三、百姓二十四、和尚道观二十五’的说法。所以,腊月二十三,官府就大扫除了,完事放假直到正月十六上班。有趣的是小偷活跃起来,说是官府放假了,没有当差的管了。

‘剃头的’,是对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的简称。所谓‘听着’,说的是听剃头的发出那招揽生意的声音。不像北京其他的小贩串街吆喝,剃头的使用一种像五官科检查耳朵听力的音叉一样的东西,不过比音叉大,有一尺来长,是由一个u形钢片和一根铁棍组成的家什,俗称唤头,剃头的用铁棍在u型音叉间从下向上猛地一挑,就发出了一种‘汪’和‘轰’混合成的声音,音域很广,清脆又深沉,传播得比较远,几进的大四合院里面也能听得见。我们院子里的男孩子们听到了以后,扔下手中的条扫等打扫卫生的工具,撒腿就跑,都想沾上头一份。

出门基本上不用细看,从闻到的味道上就能知道剃头的在胡同哪边。

说到味道,那时的剃头的都有一种共同的味道,现在想起来,好像悟出了味道的来源:就是剃头的身上因为抽旱烟或者水烟,以及‘胰子(那是对肥皂的俗称)’混合成的味道回忆起来,并不难闻。

剃头挑子,一头是一个板凳,下面有一个屉子,装着剃头梳辫的工具:几把剃刀、梳子,篦子、推子;一头是一个烧着热水的小炉子,烧木炭,上面有个圆筒形的铜锅,锅上面是个铜脸盆。给人洗头前,要先把脸盆端下来,才能从下面舀水。这另一头,还有一个支起来的架子,上面有用来围在客人身上的手巾和布单,还挂着收拾碎头发渣子的笸箩等等。

剃头师傅两只手不扶着担子,而是在不停地挑动那只唤头,嗡嗡轰轰轰……。他们在大街小巷到处地转游,有人要剃头,就歇下挑子,请顾客在他的那张凳子上坐下,问你,是剃光头呢,还是留长发?如果剃光头,就先用热水给你洗头,洗得满头肥皂沫,再拿出剃刀,三下五除二,把你的脑袋剃得锃光发亮;剃刀有好多把,刮头是一把,修脸是另一把,刮胡子还有一把。不管哪把刀,都要边用边在一块发黑也发亮的荡刀布上荡一荡,要不刀就不快;每次看剃头师傅拿着刀给人剃头,我总是捏着一把汗,生怕他一不小心失手,把人家的脑袋划破了。

剃头的大都有一手绝技: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修理胡须和头、面、颈、肩部的按摩。严格地说,剃一次头,包括上述各种的全套服务,不用你说话,约定俗成地按部就班的'进行了。小孩子剃头简单多了,太小的,怕哭,剃头的还会拿出一个小拨浪鼓给孩子玩。只有这些手艺都掌握才算是人人要叫的剃头的,一般也都有固定的街区,大都认识。因此,剃完头的人,不仅须发整齐,红光满面,头、肩各部位也都觉得舒服。可是,剃头的钱挣得并不容易,民国时,那钱叫‘金元卷’,不值钱,小孩子剃头大约五百元,相当于现在的五分钱。

现在,中国存在了近三百年的这项手艺已经消失,转变成由穿白大褂的美发师们从事的新职业了。

其实,看着那一头热的剃头挑子在大冷三九天冒着热腾腾的蒸汽,就感受天有多么冷,这剃头的不容易。实际上,做剃头的这行业可不是好受的事情。坐在凳子上先用热水给洗头,再用推子慢慢地把头发理掉,然后用热水洗净头发渣,手是受够了罪。

在当街,三九、四九天,开始的热水洗头还真觉得烫,头不停的躲着那热水冲下来。到闪着银光却冰冷的推子上了头,身上就不禁打个冷战,有时那推子还不时地把头发夹住硬生生地拔出来几根,嘴中就发出‘哎、哎’的声音。

剃头的大都只穿一件棉大褂,干活时还得挽起袖子,露出半个胳膊,头上不知是出的冷汗还是热汗,手已经冻得通红,真的不容易。

剃完头,奶奶也站在了旁边,把头调过来扒拉过去地看,有时就叫剃头的再给找抹找抹。

只要剃完头,就该盼着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吃一年才有一次的有肉的‘大餐’!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四

过年是中华大地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意义最大的节日,外出的游子在这个节日与家人团聚,家人在这个节日述说这一年的经历,放鞭炮,穿新衣,甚是有趣。可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

每一年的年末,都会上演归家的旅途,我也不列外。

二月十号,开始放假,回到自己租的房子,草草的收拾一下简单行李,真的非常简单,把两条裤子塞进背包,两件衣服塞进背包,带上一本路遥的人生,带上笔记本电脑,就算完成了,这次回家的准备。

晚上九点左右,有一同学说要来看我,欣然答应了,晚上正好有事情出去了,以前的公司的老板开年会,邀请我回去参加他的年会,与同学商量好去网吧等我,顺便他也想上上网,打打游戏。在那年会上,还是原来的老板,但是很多人都是生面孔,礼貌的问候,礼貌的祝福,滴酒不沾的我,保持着微笑,以茶代酒,祝福新年快乐。

说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家公司虽然也卖产品,也有自己的经营之道,总体感觉总像是在自卖自夸,似乎有一点点本事的人,在这里都会无限的夸大,不仅自己夸,老板还夸,可是实实在在的就仅仅像一群酒肉朋友在互相的吹捧,即便有些人是有本事的,但也是不入流的。这样的圈子是混乱的,是低级的,要在这样的圈子生存,要么够有本事,要么够污够俗。

从年会回来,已经快十点了,去网吧找我那同学,一下子被拉回了高中时代,那种感觉都历历在目。他在英雄联盟里玩的不亦乐乎,让我等着他玩完最后十几分钟,就像当时我让他等我十几分钟一样。打完游戏,结完账,拖着他的行李箱,就回住宿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回去了,从成都回乐山,一早的动车票。和以前一样,打车去了我表哥家,表哥自小就是我的尊敬的偶像,不仅冷静,睿智,处事极其的成熟,如果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榜样的话,他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

表哥是个话很少的人,但是每一句话都带着极强的亲和力,沉稳,成熟。一直待在乐山市中区到十四号,那一天已经农历的二十九,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表哥要值班,自己甚是无聊,游戏玩了一天了,便沿着熟悉的乐山市中区的步行街,慢慢的散步。四年了,这些地方都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唯一变化的是车子变多了。

来来往往的车子,可以连绵不绝很长很长,说着熟练的当地口音,都是浓浓的家乡气息。走到熟悉的文轩书店,才发现书店早早的关门,我猜多是回家过年了,毕竟现在都已经农历二十八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还会在新年将至的末尾继续上班呢,除非是不得不做的事。

这一切都是很熟悉的,哪一条街道通向哪里,那里过了是哪里,哪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清晰的出现在脑海里。逛了一圈,肚子里已经被各种好吃的,填的满满的,也算是对这次出门的馈赠。

表哥值班早上回来的,回来便收拾好行李踏上回家的路,省道蜿蜒在横断山脉,沿途的风景是美不胜收的,但这一路对于坐不惯大巴车的人来说,这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钟了。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很多,不再有疲倦,不再有防备,有的更多的是舒畅的心情。

老妈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老爸在厨房弄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也来沙发上坐着,我们的沙发非常大,抱枕都有好几个,说不上豪华,但是很舒服。

或许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便不再关心穿着,老爸穿着一件旧大衣,我猜一定是穿着旧的衣服做事情比较方便,老爸这样的习惯,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的了。

我和老妈琢磨着应该给老爸买一些新的衣服,也就断然决定了。下午老爸就带着我进城去了,老爸说要买家具,要买什么,要买什么。我们不久就分开了,过了半个小时,给他打电话,过来试试衣服,没想到,他竟溜回去了,还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要卸家具。

看到一家服装挺好的,款式也很不错,更巧的是还有一大叔,和我爸的个子差不多高,体型差不多大,活脱脱的一个模型,立马买了一件。

老爸穿上,立马精神多了,那是第一次自己挣钱给父母买衣服,虽然不是很贵,但是美滋滋的.心情,或许只有那一刻才能体会。

每年去外婆家,是家里约定俗成的习惯,初二开始一大家人都会去外婆家,所有的家人都会从外地回来,一起吃个饭,货真价实的团圆饭。

每年都是这样,但这一年似乎发生了变化。

饭桌上大家吃饭,喝酒,开玩笑,氛围非常活跃,酒过三巡,我已经早早去睡觉了,第二天醒来时,好像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在舅舅家醒来时,刚好听到昨晚的事,好像是一家人中的谁把谁打了,舅舅和舅娘会去离婚,而这一切在昨晚发生的风起云涌。利害关系分析的很到位,淋漓尽致,也很让人痛心。

家庭里的亲情已经不是亲情,儿子女儿因为母亲对他们较好,就不顾父亲的感受,完全不假思索的站在母亲的一边,仅仅是母亲给了他们生活费,给了他们一些钱。而父亲供他上大学,含辛茹苦,却完全不知道,听到他说的话,或许他的大学白读了,一个麻木的躯体,没有半点对与错的判断,其实还挺可悲的。

不知道为何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不知道思考,不明事理,一个巨婴的可悲而已。但凡有点明事理的人都不会发生如此荒谬的事吧。

年还是每年都会过,但是已经回不去曾经的氛围了,这就是经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五

只有自己知道。

春风荡漾的笑声里。

隐藏着多少无人知道的泪水。

只有自己知道。

风平浪静的生活里。

流趟过多少辛勤的'汗水。

只有自己知道。

多少个无眠的夜晚。

只能与笔墨痴缠相伴。

只有自己知道。

光鲜靓丽的背后。

付出过多少不被人知的辛苦。

只有自己知道。

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

背景离乡也心甘情愿。

只有自己知道。

打工在外的游子。

谁不期盼合家团圆。

只有自己知道。

走过风,淋过雨。

生活必需靠自己。

无论身在它乡多艰难。

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六

家里的人叫家人,有家人组成的家才叫家。”前段时间,一个玩的好的兄弟问我到底什么是家,我这样告诉他。

马上又要过年了,我很庆幸今年可以回家过年,而许多在外面打工的人却不能回家过年,不能看看那久别的家,久别的家人。

每一次过年都是喜庆的同时也是悲凉的。喜的是可以和家人团聚,一起围在一起说任何想说的话,放声的欢笑,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用巴结谁,也不用提防谁。在外面每次打电话给爸妈都觉得对不起他们,他们辛辛苦苦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我们长大了反而为了自己的工作、事业远离家乡,远离他们。

电视里有这样的说法:“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想说的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经常联系父母,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干嘛,我们现在过得好不好,我想,这是每个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关系心。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在外面忙,打电话给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说我在外面的东西他们也听不明白。其实你不用说什么很深奥的东西,你只要说:爸妈你们最近身体好吗?天气冷了你们要注意防寒?不要舍不得买东西吃,注意饮食。就这些最简单的东西,也许就是给他们内心最大的安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七

春节将至,有钱没钱回家过年。1月26号,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始了。火车站、汽车站到处都是归心似箭、急切盼望回家的人群。

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无论你身居何处,境况怎样,只要临近春节,就会想到自己的故乡,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的亲人,想到自己温暖的小床和儿时的朋友……思念的翅膀越过千山万水,无阻隔地连线到自己最丰富的情感。所以人们常说,人是为情感而活,为情感而忙碌。

刚参加工作,由于在外地施工,临近春节,都会托人买火车票,盼望着回家过年。最近这些年,工作单位和家都在太原,也就不存在回家过年的问题了,再也没有那种归心似箭回家过年的体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而言,能够回家过年,应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似乎那个遥远的故乡始终飘动着一根你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丝线,无论是浪迹天涯,还是漂洋过海,不管是腰缠万贯,还是行囊羞涩,它总是在过年的时刻坚定不移地串起游子的无限思恋,牵引着我们义无反顾地加入流动的人潮踏上回归家乡的旅途。

回家过年,一家人团圆,对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因此,每年的春运都是人流涌动,场面震撼。中国的春运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曾经有人提议:国人应该改变一下传统观念,不一定都要赶到过年回家,避开春运高峰。如果单纯从减轻春运压力考虑,也算是一种办法,恐怕执行起来难度极大。

很多人可能有一种感觉,年味淡化了,这恐怕只是对吃穿而言吧。人们生活水平确实大幅度提高,饺子、大鱼大虾,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想吃就可以吃到,甚至吃的`还可以更好。穿的用的也是什么时候看到喜欢的随手就买了,不像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大人才会给添新衣。如果只把过年的概念定位在吃穿上,给人的感觉年味的确淡化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八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节就要到了,大街小巷都挂起来红彤彤的灯笼,商场摆满了各种各种的年货,喜庆的过年歌曲也在各个角落里想起来了,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

回家过年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每逢年关,无论是漂泊在外的农民工,还是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都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归家的征途。正是因为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导致交通很紧张,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想尽办法,不惜挨饿受冻排队,不惜高价找人代买。车站里人满为患,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更是人流如潮,那一张张脸上布满了倦容,可还是能感觉到他们对家的渴望,迫切回家的新。

最近几年已经好很多了,社会在不断发展,回家的方式也多样化起来,飞机、高铁、火车、大巴,组队拼车骑车,虽然路途遥远、甚至困难重重,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大家归家似箭的步伐。

回家过年是无声的早换,是中国人不变的情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在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就过年了,回家吧,无论你的年龄有多大,无论你的事业有多忙,为了心中的那份眷恋,为了能和父母和亲人团聚,哪怕是山高水远,都不是你的借口,那个生你养你的家才是你的归属,是回家过年的终点站。

自从有了家庭后,工作和生活都忙碌了起来,回家的次数逐渐减少了,总是因为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取消回家的计划,但是每次快到过年的时候,心中总是牵挂着家乡的那一片土地,牵挂着爱我如命的老父母。

过年,是儿时最期待的时刻,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的衣裳,才能吃上一顿肉,只有过年,才能有压岁钱,买一些自己一直想玩的.烟花炮竹,也只有过年,一家人真正团聚在一起,吃到妈妈包的饺子,那时候的我是非常幸福的,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小时候那种对过年的期盼也逐渐消失,也让很多人忘记了回家的路,但是我我依然向往着能够回家过年,不管风雨,只想回到家中,享受亲情的温暖,回忆童年的美好。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九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常常让我们流连忘返,在霓虹灯闪烁中寻找自己的`未来;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间,却常常忘记自己是谁,有时站在巅峰,有时跌在谷底;忙碌的工作也曾让我们疲惫不堪,多少次拨通家中电话又挂断,不愿倾诉自己的辛酸;心里百般滋味还没来得及找人诉说,起起伏伏又过去一年。

此时,他们殷殷期盼着的只是要你回家欢聚团圆;精彩世界留着明年再来闯一番,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篇十

马上过年了,想想用不了几天,我就能回到几百公里之外的家乡,与父母和兄弟姊妹团聚,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记得去年过年时,我们兄弟姊妹五个陆陆续续从北京,银川赶回老家,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终于再次欢聚,吃吃喝喝,说说笑笑,那无比热闹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我们在父母身边还没有呆够呢,眼瞅着假期就要结束了。北京的要走,银川的要回,母亲总会很坚决地将每个儿女的行李箱都塞得满满当当,有土豆粉条,有油麻花,还有母亲亲手做的黄米年糕……马年的春节,就这样从我们欢欢喜喜地回到父母的身边开始,自我们恋恋不舍地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离开结束。我想羊年的春节,会比马年更加热闹,因为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我们这个大家族的新成员也一年比一年多。

回想以前,生活在农村的我们,对于吃肉的记忆似乎只是停留在过年那段美好的时光里。每逢过年吃肉,母亲都要均匀地分成几份,我们每人一碗,唯有母亲的碗里,不是半个鸡脖子,就是一块鱼头。每次,母亲总会笑着说她爱吃。其实,母亲的心思,我们每个孩子都懂。所以,每次吃到最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碗底留一块最好的肉,不由分说放进母亲的碗里。一句吃腻了,实在吃不下去了,几乎成了所有孩子们的说辞。

回想以前,在那些个艰苦的岁月里,因为家里孩子多,我们只能穿着城里亲戚送的旧衣服,或者父母穿过的,被母亲一针一线由大改小的“新衣服”过年,却也能乐乐呵呵地挂灯笼,放鞭炮,跟着闹社火的父亲扭秧歌,转九曲,勾灯……印象中有那么几句勾灯的唱词十分有趣:“茄子灯紫腾腾,辣子灯红楞楞,韭菜灯翠铮铮,芫荽灯香喷喷,蔓菁灯圆亨亨,那着咦哟嗨,那圪溜圪列的黄瓜灯咦哟呼嗨……”

如今,当年的小毛孩早已长大成人,而且一个个远走高飞,各自有了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年迈的父母,故土难离,依然住在老家。虽然父母早已不再忙碌,日子过得倒也清闲自在,但是,我们总能从父母打给我们的那一个又一个看似平常的电话中,感知到那份深深的牵挂和惦念。所以,我总是提醒弟弟妹妹们,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回家,多陪父母拉拉家常,聊聊近况,尤其是过年,无论你有多忙,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有钱没钱,一定要回家过年!我们欢欢喜喜,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