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5:46:41 页码:12
2023年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模板8篇)
2023-11-24 05:46:41    小编:ZTFB

思考是总结的基础,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汇。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这些范文来启发自己。

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篇一

摘要:

以“提高教学质童是高等教育的永恒的主题”和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的教育思怒为主题,不断加强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把启发式教学运用到歼外地质教学实习中。实践证明,野外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真观察,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健词:

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地质类本科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野外实习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业务素质显得尤为重要。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实习经费的匾乏,在实习学时不断减少,实习任务重的情况下,根据“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的主题”和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的教育思想,围绕着如何保证实习质量,防止教学滑坡等间题,实习队除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培养能力,制定新的实习计划和实习成绩评定系统;重视发挥野外实习自身的育人功能外,还不断加强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讨,把启发式教学运用到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野外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克服平坦直述的简单讲授,而是针对观察的地质现象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联系课堂理论,最终由学生自己说出间题的答案。实践证明,在野外教学实习中坚持启发式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意义。

一、野外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真观察。

地质科学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必须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这不仅是要求未来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千里迢迢来到实习区进行教学实习的目的所在。因此,能否在野外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影响到学生地质现象感性认识和有效信息的获得,也影响到教学实习的质量。因此,在实习前,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加强对地质现象的认真观察。然而,在教学实习中,总有部分学生把对地质现象的观察视为“软”任务,而把带队教师口授内容记录下来视为“硬”任务。实践证明,在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运用“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提高教学实习质量有效的教学方法。

野外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要求带队教师在讲授地质现象时,不能像讲解员、导游员那样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而是针对发现的地质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注意,进而引导学生对现象由表及里地观察与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课堂理论,最终由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南京汤山地区为广泛的沉积岩分布区,偶尔有少量的闪长粉岩(岩浆岩)以岩床产状侵入在沉积岩层中。当对其进行观察时,教师不是首先说出闪长粉岩的名称,而是向学生提出这是什么岩石的问题。激励学生纷纷采集标本,拿出放大镜争先对标本进行认真观察。由于岩石类型由沉积岩大类突变为岩浆岩大类,学生一时很难辨认出岩石确凿名称。带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岩石学理论对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产状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很快,由学生们说出岩石的名称—闪长粉岩。教学实习的实践充分证明,野外实习中的“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观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

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野外实习中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发现与观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要说区别,那就是两者实施教学的环境截然不同。野外实习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决定了野外实习环境的艰苦性。野外实习往往是在顶骄阳,冒酷暑,攀陡崖,穿密林的艰苦环境下实施教学。为克服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和部分学生因怕苦怕累引起的“厌战”情绪,甚至擅自离队情况的发生。因此,在野外艰苦的自然条件下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保证教学实习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组织野外实习的实践充分证明,采取“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在野外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野外“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地质现象观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间题,在教与学之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筑起一条相互联系的纽带加大了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的参与,克服了因实习环境的艰苦和教师教学方法单调而引起学生“厌战”情绪和由此导致的学生擅自离队情况的发生。其次,野外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改进了教师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平坦直述,枯燥无味的讲解员式的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学生在实习中只管记录而忽视观察的偏向,由于教学方法得当,野外实习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艰苦、单调的野外实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在野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保证教学实习的质量。

三、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间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实习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野外教学实习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对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联系课堂理论,正确找出问题的答案,既强化了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南京汤山教学实习过程中对陈家边一狼山斜断层进行观察时,教师预先没有告知学生前面有断层。而是要求学生认真测量高丽山组地层产状并沿其走向向前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高丽山组地层突然消失而面前出现的是青龙组地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问题。学生经过一番分析思考后,便异口同声回答是断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断层,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间题的实践能力,又对实习学生学好地球科学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大自然是地球科学教学偌大的天然实验室,这个天然实验室保存了数亿年以来的古海洋遗迹和各种地层,古生物化石、岩石、矿产及各种构造现象。在野外教学实习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现象,认识客观世界,进而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间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例如,在对实习区志留系、泥盆系层面上的波痕、雨痕和交错层理等层面原生构造进行观察时,教师通常不首先把“是什么”的现成答案交代于学生,而是把“有什么”和“是什么”“如何形成的”等问题交代于学生。学生通过对现象的发现、观察,联系课堂理论,很快就能说出原生构造的名称和成因。教学实践证明,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运用“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既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分析间题的思维空间,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十几年组织教学实习的实践证明,在野外教学实习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实习效率。十几年来,不但没有因实习时间的压缩而减少学生应完成的实习成果,而且为增强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学生肩负起解决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任,我们要求在学生完成的实习报告中新增加了实习区经济地质与环境地质一章,内容包括实习区的矿产、地下水和温泉地热水资源开发以及包括猿人洞、羊山碑材在内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内容。教学实习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地质学基础理论,初步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探造和今后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的主题,而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野外教学实习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对保证教学实习的质量?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方法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篇二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课堂里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三种方式,不完全归纳式,关联式和直观式通过对概率统计课程中部分知识点的讲授为例,详细阐述了这些方法的运用和实施,并对教师的要求做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不完全归纳法关联式直观式大学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大学课堂教学担当着两大使命: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研究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要做到“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教学方式首推启发式教学。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悟,有如下几点看法。

1利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启发。

通过将相关的现象或者结果罗列来,尽可能地以一定的规律呈现给学生,运用类此思维方式,做不完全归纳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一方面,通过形象来引导逻辑,另一方面,通过逻辑来解释形象/现象。

新概念的传授和学习,大多适合此法。

比如,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随机变量”的引入。可以先向学生描述试验结果与数字有关的随机现象:掷一次骰子出现的.点数,单位时间内经过某校门口的车辆数;前者是有限个数,后者是无限个数。继而提问学生思考随机试验的结果与数字无关时怎么描述。通过生活中赛场上运动员用号码来表示的启发,将随机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数字化。如,抛硬币试验中,可将“出现正面”与数字“1”对应,“出现反面”与数字“0”,对应起来。从而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论语》里的“温故而知新”实际上阐了此道理。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联系或者自然延伸来学习新的知识,这种启发式的学习,符合心理规律:“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譬如,在讲授概率统计中“事件的独立性”时可以使用关联式启发。由于在条件概率中已经指出,在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所以自然会思考是否有相等的情形出现。从而得到独立性慨念。这样,学生既接受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把握了二者的联系:

3直观启发。

直观,是科研工作者创造性思想的来源和渠道之一,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有效途径。利用直观,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而且能使学生理解深刻,所学的知识不会轻易忘掉,即使遗忘,也能推理出来。实际上,这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如同美国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所言“如果我们将学到的东西忘的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质。”

为了说明此种方法,仍以慨率统计中有关“假设检验”的知识点来阐述。对假设检验中统计量的构造,许多学生不理解。以在方差已知的条件下,检验总体的均值是否为某个定值为例。由于总体均值未知,故要估计它。直观的判断就是:若估计值等于假定值就接受元建设否则就拒绝。但是,即使真值是所假定值,但因随机因素,估计值和假定值之间通常是有差别的,如果这种差别很大,达到无法用随机影响来解释,那么就认为原来的假设不成立。所以,要选定一个恰当的临界值。而构造统计量(实际上是估计量的某个函数)就是为了方便选择这个临界值。这种直观,使学生理解了概念掌握了方法。

做好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通过科研跟踪和发展学科前沿,理清经典理论和前沿领域的联系,教师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直观启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或者新旧知识的联系给学生不完全归纳式启发,关联式启发,然后利用恰当的专业语言,给知识点作严谨的阐述。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篇三

教学是立校之本,教学工作是高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好坏,进而影响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下面是浅谈从职业心理学视角看教学秘书队伍。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是连接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上令下达,下情上报,维持日常教学、行政工作,管理档案材料等作用。因而,教学秘书在工作中要求具有较高的政策性、较强的服务性、较专的业务性。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学生人数剧增,教学秘书工作量较大,责任也更重,而由于得不到足够重视及各种历史原因,教学秘书队伍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2)缺乏服务意识,缺乏奉献精神,积极性不高;

(3)缺乏专业培训,知识结构单一。虽然也有高校引进高学历人才,却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外部原因,学校管理层和人事部门在引进人员时是否做到人职匹配,其次是内部原因,教学秘书对自身的认识和要求是否与学校达成一致。因此,本文从职业心理学中的职业兴趣维度出发,从内外两方面分析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职业兴趣,即个体力求了解某种职业或进行某项职业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有人喜欢研究理论,有人热衷事务工作。美国著名的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johnholland)提出了职业兴趣六边形模型(riasec),把职业兴趣分为六种,即现实型(realistictype,简称r)、研究型(investigativetype,简称i)、艺术型(arttype,简称a)、社会型(socialtype,简称s)、经营型(enterprisingtype,简称e)、事务型(conventionaltype,简称c)。

现实型(又译技能型),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往往身体技能及机械协调能力较强,沉浸于工具与技术的世界。稳健、务实的他们喜欢从事规则明确的活动及技术性工作,甚至热衷于亲自动手进行创造,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不善言谈,对人际交往及人员管理、监督等活动不太感兴趣。

研究型(又译调查型),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喜欢理论思维或偏爱数理统计工作,能对解决抽象问题投入极大的热情。他们通常倾向于通过思考、分析解决难题,而不一定落实到具体操作。

艺术型,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对具有创造、想象及自我表现空间的工作显示出明显偏好。他们和具有研究型倾向的个体相同之处在于创造倾向明显,对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任务及环境都不太喜欢,对机械性及程式化的工作了无兴趣。

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篇四

摘要:布鲁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美国本土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以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的教学理论及模式,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近十年的今天,不得不回过头来用理性的态度和精神重新审视和感悟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鲁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启示。

1、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概要。

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试图促进学生成长或者塑造学生的成长的活动。[1]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各种的方法帮助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它关注如何让学生以最优的方式学习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认知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认为,“成长”即认知活动的发展,也即“心智发展”,心智发展表现为多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同时应对两种不同的问题、在同一时间段内注意若干相互关联的事情、采用适宜的方式来分配时间和注意力以满足多重需要。儿童的心智发展不应该归因于逻辑,而应归因于儿童试图对每种观念进行知觉表征的那种需要的发展。

他认为,智慧的发展是连续的分阶段的,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不但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不同。包括三种方式,也可以为三个阶段:

(3)符号性表征:用词汇和语言形式建立的表征,符号表征系统的建立的基础是把经验转换为语言。

在心智发展的过程中,三种表征系统沿着各自的路劲发展着,直到人们能够完全掌握这三者的活动。布鲁纳认为,教育过程的核心应该是为教育者提供帮助和对话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将经验转化为更加强有力的符号系统和秩序系统。所以,学习者的智力发展,是教师和学习者的教育关系之中成立的,即:通过教学来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1.2内部动机教学理论。布鲁纳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内部动机,学习活动本身既是源头,又是奖励。”[2]学习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且内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内在动机是不受任何外部奖励影响的、自发的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内在”动机。

1.2.2胜任力:即适切性或是能力。“对儿童的元语言的游戏行为的最好解释莫过于在练习和形成一种全新的技能中所产生的快乐。”[1]我们一直维持着对某种活动的兴趣是因为我们对此活动具有某种程度的胜任感。

1.2.4互惠性:指人类对他人做出的回应,并且与他人共同活动以达到某个目标的深层需要。通过各种相互联系的各种角色的形成与发展,参与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社会团体的互惠,从而也使得参与者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学习是一个逐渐构建对世界的认识和期望的漫长过程。

1.3学科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每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他说:“我们的教学,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1]当每个主题是相互分离的时候,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各个主题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基本结构正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布鲁纳提到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按布鲁纳的意见,任何领域知识结构的特点可以用三种方式来概括:表象的形式,指知识结构的表象形式可以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中选择,即学科知识结构的呈现方式必须与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学习模式相适应;经济性,指把一门学科中多样化知识加以合理简约,即合理的序列;效力,指所习得的命题的生成价值,即学习的迁移。而这三种方式内部影响着任何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联系的意识,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他强调选择学科的基本结构来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掌握知识,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不是掌握零散的经验知识与个别结论。

1.4发现学习教学理论。“发现学习”是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来的,在《教学论》一书中又做了进一步的概述。之所以布鲁纳极力倡导发现学习,是由于学习与问题解决都依赖于对各种可能性的探究,教学必须促进和调整学习者的探究行为。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授人们某些学科的知识并不只是让他们把结果记忆在脑中,而是让他们参与到可能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来。我们教授一门学科并不是要在每个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学科方面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使学生自己能够以数学的方式进行思考,能够向历史学家那样考虑问题,能够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来。认知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1]在发现学习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的去猜想,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鼓励学生去质疑,他特别强调:“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2]他认为发现学习有助于开发学习者的智慧潜力,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探索的方法。

2、布鲁纳教学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因此,布鲁纳的教学理论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近十年的今天,它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样给我们的教学以启示。

2.1教师“研究性地教”。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是引导者。那么教师就必须是一位研究者,必须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精心的研究,即带着研究去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

2.1.1对教学对象的研究。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对所教的学生非常了解,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也即我们教师口中的“备学生”。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存在因材施教,不存在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些都是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尤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布鲁纳说过,人的心智发展是分阶段的,学生也具有强烈的内部动机。那么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条件及情况,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对学生的心智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是否对学生的起点水平进行过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否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外部强化。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教师的问题回答错误是很常见的,老师们也都理所当然地觉得是学生不认真或是“蠢”,也没有进行过分析。布鲁纳的观点启示我们,其实他们并没有问题,也并不差,只是他们没有正确理解问题,他们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回答的也是另一个问题的答案。这时就急需教师对学生理解问题的过程进行研究,对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如何理解问题、如何思考。

2.1.2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任教学科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风格和原有的认知水平来有效选择知识结构呈现的方式。教学应当讲求知识传授的“效力”及其迁移。课堂教学一方面要讲求教学内容的精炼性,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具体知识,更主要的是养成科学学习态度。任何一门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的程序,对学生来说有难有易,且个体差异也是广泛存在的,即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序列。新课改强调教师要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的难度,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特质,遵循“经济性”来呈现。[4]且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有一共同特征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些学习问题的设置、呈现就必须注重结构和序列性。

2.1.3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3]“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建立一种科学模式去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以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并把已形成的学习成就感转化为新的学习过程的动力。在启发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信任,是学生学习中实现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指导、启发是必要的,但绝不要限定或规定学生的思路,更不要指定学生思考的方向,老师的作用在于创设形成多种多样问题的环境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力图在分析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发现学习教学要求儿童能够认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使知识成为自己的。

2.2学生“研究性地学”。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核心是类别编码系统;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是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5]众所周知,传统的学校教育追求的是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并能够熟练地、灵活地、准确地解题,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致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愈演愈烈,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样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仅仅是教材范围或是教学规定范围,严格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布鲁纳认为儿童的最显著的内部动机就是:好奇心、胜任力、身份认同以及互惠性。而这些动机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之乐于探索研究、勤于动手动脑,进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获取这些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研究性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3]其意义不在研究的结果而在研究的过程本身,重点是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发现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尝试,去探求了解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先通过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虽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我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诸多积极的启示,值得我们去借鉴探讨,然而,在积极的背后也同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他说“一开始就应该给年幼的学习者提供机会去解决问题、进行猜测、去争论,这些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门课程的核心成分。”[1]本人认为此观点过于注重“发现”,而忽视了“发现主体”的特点,有抹杀学生认识特点之嫌疑。而且布鲁纳全盘否认“接受性学习”,他认为这是一种鹦鹉学舌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方法,是毫无价值的。众所周知,发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科的所有知识都适合于发现法,在某些学科的某些知识,用接受学习更优于发现学习,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共同促进教学的进步。因此,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深入探究其教学理论的精髓,以此借鉴并指导我们当今的课堂教学,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4.7-8.123。

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篇五

从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

自从因为中国入世而带动的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热潮渐渐引起注意以来,不少国内学者对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表了很多论著,对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具体实施起了指导作用,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学校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再三思考》(下称《王》文);四川省达州巨全双语学校张修富的《论“双语教学”》(下称《张》文);董艳的《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概念》(下称《董》文);黄冬梅的《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原则》(下称《黄》文),等。然而,一些论著虽然试图为赞成或反对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提供理论根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无法说清他们试图说清的东西,也即解决正在从事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或者即将从事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行政人员和教师经常会产生的疑问,包括“什麽是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为什麽要从事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双语教学是一回事吗?”“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课堂实践应该是怎麽样的?”等等。

发表在《双语教学研究》网站上张正东的《论双语教学》(下称《论》文),翁燕珩的《浅析浸没型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下称《浅》文),和卢丹怀的《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面临新挑战》(下称《双》文)就是这样一些典型的论著。虽然就论著本身来讲,作者们对国内外各种双语论著涉猎颇广,也引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但是,由于不明的原因,论著给人的感觉却是越讲越不清楚,到最後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答。

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双语教学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有关的理论依据和课堂实践已经是一个有共识的、非常清楚的体系。然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在面对这个非常清楚的体系的时候,却变得模糊起来,不但无法准确地把国外的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理论基础引进国内,让国内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反而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是“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与“双语教学”的概念。例如,《论》文从一开始就开始模糊,称“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手段,”这本来是对的,可是后面却马上接著说“也泛指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问题就来了,因为概念已经被偷换了,而且后面还开始把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分类来论述,这已经完全偏离“双语教学”这个主题了。

准确地来说,“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bilingualeducation)是一种通过使用学生的第一和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的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法。国外因为这个教学的目的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假如是希望以少数、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尽快掌握主流、强势语言为目的的:教师使用弱势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掌握各学科知识,同时也积极教导学生主流语言。一旦学生掌握了主流的语言,就不再通过母语来教学,所有学科全部过渡为使用主流语言教学。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称为“过渡型双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1][2][3]。

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篇六

论文摘要:由于电子专业课概念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学习障碍,最终失去学习兴趣,本文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不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创新教育,启发式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章节多,且各章节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专题,又涉及基础理论的综合应用,靠死记硬背难以奏效。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不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如何消除学生的不良反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培养成既能适应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形势,又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系统地、正确地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等方面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但知识并不等于智能,从知识转化为智能是有条件的。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到智能的发展,不仅与掌握的知识内容、掌握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克服困难的意志、愿望有密切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应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在于启发,而启发的核心是激发思维、引导思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1、直观演示启发: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例如在讲授《模拟电子技术》中关于单级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波形失真的关系时,如果单纯地在课堂里进行理论分析,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而且得出的结论也不可能长时间的保存。因此,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实验室,在单级共射电路的实验基础上,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哪些元件可以变化工作点,并通过实验观察波形的变化,自己总结工作点与波形的关系,得出结论。这样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我开展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再让学生提出问题、找出规律。

2、设疑启发:古人云:“学则须疑”。怀疑是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思考能力的前提。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启发和培养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要比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给出答案更为可贵。例如,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中有关计数译码显示电路时,可以从生活中数字钟、交通灯的计时,霓虹灯的'点亮来启示学生,通过生活中这些近在眼前的实例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问题,学生就会渴求得到答案,思维活动就会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求知识,这时候学生就会极为认真地从教师或书本上那里来寻找答案。

3、激励启发:这种方法侧重点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培养,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情绪来调控学生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多变的情绪处理,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会直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主体角色,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使学生观察敏锐、注意集中、思维活跃。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教学内容侧重于这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学生容易感觉内容抽象、枯燥,对所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极为不利。那么如何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呢?可以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目前的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广泛的现代教育技术有音像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它们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由于这些电教手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接受知识。

专业教学中投影片一般用于重点提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感性材料,既包含知识信息,又包含色彩、造型等,既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服务,又为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记忆准确而持久。

录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一般用于实验的指导,具体操作的介绍,可以把书本上静止的知识转变为运动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文字、图形、动画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它集中了电影、电视、幻灯、录象等教学媒体的优点,能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角度不同方位将信息进行传递,能对同一知识从不同的信息角度进行描述,能使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多角度的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和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更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传递。例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一开篇就讲到pn结的知识,内容涉及的是微观粒子的运动,抽象且较难理解。但是、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后,借助生动形象的示图、动化、声音等产生的直观效果,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着部分内容。

网络是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通过网络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进行学习,并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学习。学生更易感知,更能加深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要使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有用之才,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不够的,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单纯的课堂传授知识只是给学生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要成为一种技能必须通过实践。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验证某一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图的实际连接以及测量数据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将知识转变为技能,同时又能巩固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课外兴趣小组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与实验课相比要更胜一筹。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某些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动手能力。

另外,可以带领学生去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工厂、企业进行参观、调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学生在企业里工作一段时间,将实践知识与课本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学清.浅论启发式教学原则[j].《考试周刊》,第19期。

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篇七

【论文摘要】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综合调动各种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活泼、直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的集成,并直接输出。仿真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重放、模拟、仿真,如果再辅以动画技术,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生动、形象地显示出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并赋予教与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而且应用计算机网络还能跨越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知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教育技术的出现为机械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用它来辅助教学,能使教者潇洒自如,学者轻松愉快,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专业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媒体,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的晶体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小球分别代表不同位置的原子,在讲授固溶体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项目课程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对不同的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景,即所谓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化偶然为可预见,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具体如下:

(一)化不可见为可见。一些难以实现的实验。如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实验,这些实验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做这样的实验难度很大,在高校也很少做,现在则可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到这些知识,有效地突破了此类实验不易做的难点,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化静态为动态。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而且可使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比如在教学铁碳合金相图时,可制作相应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先讲特性点,根据温度的变化,金属的结晶过程和组织结构也作相应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特性的点,即特性点;再将特性点连接起来形成特性线,再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将图分成不同的区域,体现了不区域内所形成的不同的组织,将不同的区域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清楚不同区域、特性点和特性线。可见,通过动画、模拟、仿真各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体现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变抽象为形象。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及其形成,其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用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代表间隙原子和置代原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晶体结构缺陷形成过程。能生动形象地表现空位、间隙原子和置代原子等的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晶体结构缺陷的形成,更容易了解其变化的实质,理解概念。这样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就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深化了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如在讲授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时,可使用相应的课件来演示不同晶格类型晶体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深入了解到各类晶体的空间结构特征,让晶体中各种微粒的个数比等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变得简洁明了,使学生顺利地突破这些难点知识。

(五)化高投人为零消耗。充分应用仿真技术,增大信息交流量,提高《数控加工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若完全依赖数控机床进行实作训练,投入大、消耗多、成本高,既没有必要,也无力承担起此种消耗与投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越来越完善。计算机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数学描述,建模,自动编程,且在计算机中运行实现,不怕破坏,易修改,可反复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数控实训时,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和建模软件,模拟实际的数控加工过程,在计算机屏幕上将铣、车、钻等加工方法的加工路线描绘出来,并能进行错误信息反馈,使学生能预先看到制造过程,能有效预测、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数控加工轨迹和切削过程的可靠住、高效性。此外,数控加工仿真代替了试切加工传统走刀轨迹的检验方法,大大提高了数控的有效工时和使用寿命,学校通过数控仿真系统的运用,使虚拟设备与真实数控设备有机组合,建设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数控网络教学实训系统,按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掌握“参数输入――零件造型――计算机自动编程――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操作”的操作方法。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安全、经济实用,轻松化解了实训教学中高投入的问题,减轻设备、场地和消耗,教师在繁重的教学活动中得到释放,可以集中精力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由于电脑多媒体技术有信息存贮量大、省时省力、处理迅速的优势,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利用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给学生以自主权,学生通过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播,教育资源在世界的交换和共享已成为现实,打破了现有的地域界限、学科界限。因此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能随时全面多角度地获得化学课堂教学所需的大量素材。

实训教学是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习训练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果和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一)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进人课堂,有利于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代表的现代技术进人课堂,极大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奠定了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可有效解决《数控加工技术》教学中实践教学问题。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数控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传统实习中往往掌握不好关键技术,对设备和生产工艺等重要实习教学内容,只停于表面,效果很不理想。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在实习中借助现代计算机模拟、仿真了解整个实习工厂的关键技术,甚至能了解设备内部结构,在数控编程时,还可以改变工艺参数来加工不同的零件,极大地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果,能真正做到工厂即教室、教室即工厂。使学生在仿真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产生真实感,在实现了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将加工出错及事故发生率降低到了最小,避免了因操作失误造成数控机床的损坏。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巧妙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和课件的制作开发,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促进教和学的良性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必将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孔子启发式教学论文汇总篇八

摘要:初中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为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启发式;讨论式;初中物理。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一般的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

对于初中物理说,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前提,所以,将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更新观念,引导学生讨论。

观念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以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时,以往教学中,我们通常是一上课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授新课,抽象的物理知识使学生找不到探究的欲望。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鉴别外形相同的一枚纯金、一枚铜镀金”?有学生提出要比较质量;有学生提出:比较体积;还有学生提出测密度再比较等等。结合学生的不同方法,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要测量它们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等,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二、联系生活,启发由浅入深。

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电、热、光都与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启发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最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压强》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1)大头针尖的一头更容易插入。(2)坦克的履带很宽。(3)装满水的瓶子在侧壁扎一小孔水会射出。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并结合教材的内容,解决上述现象,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开放课堂,启发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开放性试题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物理的本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解决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如,给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源(电压不变)、一个定值电阻r(阻值已知)、两个开关、导线若干。你怎样测出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要求:(1)说明实验原理,画出测量所用的电路图;(2)指出需要测哪些物理量;(3)写出被测电阻rx的最后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学生在练习一些开放性试题的过程中,启发其创新意识,发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和讨论式教学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绍武。“讨论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04)。

[2]廖鑫。关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的探讨[j]。神州,(15)。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新关镇中心学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