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5:23:17 页码:7
2023年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优质10篇)
2023-11-24 05:23:17    小编:ZTFB

总结能够促使我们反思过去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请大家积极学习这些总结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一

一、通过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调查表明,在教学中教师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会给学生造成行为上的心理暗示,它对学生的思想起指导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想单纯,正式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重要时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他们的思想、行为都会受到教师的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学识学风方面,都要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实际教学中,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要敢于面对,及时反省;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

二、从学生的情感出发。

在素质教育中,要体现出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努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因此,在相关的德育教育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情感出发,以此达到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初步认知发展阶段,对道德的概念非常模糊,特别需要依靠教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想单纯善良,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进行。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亲自体会文中所描写的看见母亲艰难地提水三个儿子的各种表现,通过对帮助母亲给水的那个儿子给予肯定与赞扬,从而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亲情美德灌输给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要了解父母的辛苦,在家里尽量帮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仔细观察父母的点点滴滴,充分感受到他们的“爱”与无私的“付出”。这样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口头授教要好很多,悄无声息地将德育教育传输到学生的思想中。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阶段的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在提高语言文化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外出参观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某些学生上课爱迟到、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为学生们举办摒弃不良行为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中,言传身教地为他们讲述这些不良习惯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再通过循循善诱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端正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通过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等特殊节日确定活动主题,以针对性的方式传输给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等;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外出参观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比如,在清明节时让学生们参观烈士陵园,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风景名胜地参观,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通过体验农村生活,而知农民的艰辛不易使其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四、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性也较强。例如,人教版的《小鸭子得救了》《有礼貌》等课文内容,就是在教育学生们要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与礼貌待人的习惯,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要对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想教育,将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在教材中。

五、鼓励阅读,在课外读物中渗透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们对不同优秀课外读物的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其视野、丰富其思想,还可以完善其品格,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书有良莠之分,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正确合理的引导,可以向学生推荐符合年龄段的读物。例如,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向三年级的学生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推荐《狼王梦》《小王子》;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推荐《亲爱的土豆》等。这些优秀的书籍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它们蕴藏着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与良好的人格品质,在这些优秀读物的滋养下,学生们会从中收获许多。此外,在阅读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读后感,在加深对读物内容理解的同时将优秀的品德渗透其中!总而言之,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他是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就应当重视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2]邓颖.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之我见[j].都市家教,2017(08):132-133.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二

(一)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二)其他学科领域教学。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一)做好说服工作。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讨论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而开展的活动,因为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当问题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讨论来统一看法,还可以运用辩论的方式,或者组织主题班会,等等。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起到自我启发和教育的作用效果。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感。

情感陶冶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英雄人物。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榜样是学生身边的,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

3.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对象,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思想、品德、习惯、爱好等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是经常性的教育。因此,家长和教师要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做学生的表率,不要把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和行为传播给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们。

(四)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从而使学生判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表扬是对品德好的学生的一种肯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对个人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对集体的行为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质的一种否定,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三

数学教师应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给予改变,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数学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应将严厉及严肃的态度在课堂中出现,减少学生的自身限制及压力。数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还应在遇到问题时,敢于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进行相关干预,促使课堂秩序得以保证。引导学生养成相互帮助的风气,促进良好的学生关系的形成。

二、善于运用多种数学教学模式并给予灵活调整。

为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保证,教师应先于教学前将教学目标予以确立,并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设计,还可将数学建模思想,在课堂教学当中给予充分融入,在对总价、数量及单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学习时,通过利用乘法运算,以此达到对人民币进行理解的效果。

三、对素质教学及扩展性教学予以强化。

针对扩展性教学,数学教师应将具体的教学向生活中拓展,利用数学对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至此,不仅促使学生领悟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针对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学来讲,其在培养上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将一些具有较大难度的竞赛习题予以增加,以此达到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的目的,促使学生想象力得以锻炼。

四、运用现代化设备,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设备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够克服传统板书教学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数学教学中那些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具有形象化的事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事物发展的整体过程予以演示,以便更为通俗易懂地展示数学概念及法则,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此种方法,能够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感性认识的丰富化,并且对于学生形象思维还具有强化作用,此外,在对数学本质特征进行揭示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得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锻炼的效果。

作者:刘子玉单位吉林省汪清县春阳镇新安小学。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四

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每天接触学生最多的也是教师,因此,教师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如果没有为学生们做好行为示范,可能无形中也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基于此,身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还要以身作则,要时刻注重自己平常的言行,做到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塑造出一颗美好且纯真的心灵来。比如,教师要求小学生要尊老爱幼,首先自己也要做到尊重比一些年长的教学长辈,也要时刻爱护一些教学的晚辈。教师在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时候,教师也首先要做到对班级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偏袒班里的一些“优秀生”,漠不关心班里的一些“学困生”。教师在要求学生说话文明、待人有礼的时候,首先自己也要做到不用脏话、刻薄的话训斥学生们。教师在按时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早退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到上课及时到达教室,不要提前或者私自离开教室等等。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们,让他们都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二、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希望,要想立足,首先就要学会做人。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们都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责所在。未来最终还是这些孩子们的,他们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了优良的道德行为,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更好地拥有这个世界。德育教育在对社会和个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性,为了强化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学校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些诸如“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水资源,从点滴做起的活动,也可以“浸润经典、立德树人――践行《弟子规》”的活动等,为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提供一些保障依据。通过开展的这些活动,让广大的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真正地体会到古人的《弟子规》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再如,孩子们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父母、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等一些日常行为中也能够学会感恩。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想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要能够真正地做到思想上不歧视他们,感情上不厌倦这些后进生,态度上也不要粗暴地对待他们。要用自己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叩响这些孩子的心灵之门。教师也要及时地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那些优等生的身上,要多给后进生创造一些好的条件,多鼓励孩子们举手积极发言,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奖励,让这些后进生也都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教师也要积极给予辅导,多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

在小学阶段开展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有些学校的领导、班主任教师等并没有重视德育教育,有些教育者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给的具体任务,才在课堂授课时或者是学校校会中进行无关紧要的德育教育,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渗透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很好。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收到较好的效果呢?可以在道德品质、道德习惯以及道德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比如,学生们的道德能力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得以检验与巩固,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一些具有实际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小学生都能够在自我道德教育中向着道德标准靠近。此外,道德教育也要适时地重返生活世界,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交往或者是活动等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实效。教师也要时刻牢记:道德教育活动不能只是在嘴上说说就行了,要把德育教育理论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进行渗透,验证,让德育在学生的体验中内化,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升华。俗话说:“育人先育德。”德才兼备是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开展的德育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育者们要想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就需要对小学生进行精雕细琢,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适时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要能够保证小学生们的思想品德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为促使孩子们早日成为有用之材迈出坚实的一步。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五

1.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现在大多数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只顾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厌倦语文课,也就发挥不了德育的目的。

2.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所以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1.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地展示,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德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品德教育。

3.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把德育融入到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以丰富语文内容,还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该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总之,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语文基础知识和德育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促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达到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目的。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六

摘要:德智体美全方位教学是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宗旨,其中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它有利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品德,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开始影响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下德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要注重德育的主导方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置,笔者将对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探讨。

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国家培养的栋梁之才,尤其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它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教育。但是当前的小学德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需要发挥全体的力量将问题进行解决,因为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做好德育工作很重要。

一、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一直都是重智轻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都是重视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德育课,不仅是学校老师这样,包括家长也认为孩子的文化成绩比较重要,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教育思想偏差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2、德育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小学德育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发扬我国传统美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品质,以便于长大后为社会作贡献。学校的教育方向往往是美好的,但是缺乏与社会相联系的教育模式在现代化教育中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校的理论教育用于社会根本发挥不了很大的实际价值。

3、社会负面信息给学生成长带来了影响。网络信息的快捷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并且大众媒体上宣传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但是也有不法分子借用网络进行黄色、暴力等内容的宣传,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重,又不懂得分辨事物的好坏,他们一旦从小养成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坏习惯,长期缺乏与人沟通交流,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很容易因为不正确的价值取向而误入歧途。

二、结合新形势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小学德育教育。

1、学校坚持以德育教学为教学重点。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只有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立足于文明社会中,所以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全能型人才。因为小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受成年人的影响,所以在学校老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加大对全体教育人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会让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成长环境,然后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教学方式,还要告知家长学生的行为结果很大部分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让家长在家也重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让德育观念同实际生活的联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德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每位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个性特点,然后根据他们成长情况的不同制定符合其性格养成的教育方式。因为人们的思想都是在自然生活养成的,所以要做到从学中来到学中去,充分结合实际行为让德育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一种道德行为。例如:学校定期开展优秀少先队员升国旗奏国歌,编排黑板报或是带头打扫卫生等,在各种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在植树节期间,组织学生去户外种植植物,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在实践生活中亲身感受到农民伯伯们的辛苦,从而更加懂得热爱动植物,热爱自然,珍惜劳动成果。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还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让小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3、遏制网络的负面影响,进行创新教育。对于网络媒体上出现的一些负面信息,要加强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让他们懂得分辨事物的好坏,提升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从而抵制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社会正能量进行联系,让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还要让其学会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引导他们在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还能树立各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国家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抵制不良风气,对散播负面信息的人员进行严惩,并且加大舆论的谴责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三、结语。

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学习至关重要,不仅是学校各位教育人员,还有各学生家长都要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重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德育教育模式,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享受更好的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贾碧玉.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究[j].中华少年,(5).

[2]何立波.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11).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七

根据本人多年的初中教育教学经验和反思,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和现状,意识到制约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德育方面。道德教育应该摆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让德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可是,就现在初中生的道德教育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因此,作为教育者及组织者,我们班主任有责任更有,把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渗透在智、体、美和劳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及保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老师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树立道德榜样。

由于教师是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经常与学生联系沟通。老师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及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价值评价体系也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影响者,要时刻认识到个人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野言传重于身教冶。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现在仍处于薄弱阶段,教师要通过定期研讨和培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和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野以学生发展为本冶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和心理学相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是迈入人生的转折关键期。这时的青少年,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是,又不满足于简单说教及现成结论,因为还不太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固执及偏激。因此,简单的道德说教,很显然是不可行,也是不科学的。中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他们情绪不稳,心理多变,思想上也活跃,既轻易能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及丑恶现象的侵蚀及危害。因此,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针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及理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传授专业知识与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结合,把学生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历史方面教育及当前政治形势教育想结合,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野四有冶新人。德育工作要有灵活性,掌握运用好野无声冶和野有声冶的方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老师并不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另外,由于初中生身体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学生也把自己当成成年人了,同时,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及家长产生抵制思想,也就是所谓的野叛逆期冶。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者,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老师要成为学生的野心理咨询师冶,对于有心理挫伤的学生,老师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及时机,与学生诚恳的沟通谈心。教师要用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们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年龄的优势,体现友情和亲情的关照。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和体验到情感的归属。

三、教师家访及沟通。

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参与。但是,有很多学生极其厌烦老师作家访,怕老师野打小报告冶,也有的怕老师,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及家庭贫困。由此,教师要变换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逐步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沟通交流感化,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坦然面对现实,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加强社会生活参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老师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例如院组织学生参与募捐、到附近敬老院等。最后在每周一次班会上,组织学生们发言讨论,给出科学的德育评估,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安排下面的德育工作。每学期要组织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院走进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曰走进附近农村,接受农村劳动教育;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祭扫当地的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活动,大大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扩大了德育教育的内涵,把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紧密地联系系起来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和家庭及学校野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冶,而不应该野单打独斗冶,关键是在坚持、重点是在落实上,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而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从学生的社会道德观抓起,这样,才能达到卓有成效的教育成果。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八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作为一线在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指向课堂教学的源泉――现实生活。

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素材,只要人们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头脑。

例如,笔者在一次“美德就是幸福”的作文课上,尝试重构新的教学模式,力图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挖掘素材。笔者先简单让学生了解道德的概念及特点,继而联系个人生活明确道德的作用,懂得良好的道德是促进人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最后升华为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有道德的人。学生通过对个人生活的回味,提炼和感悟到美德的共性与个性,在与同伴群体的比较、交流讨论中体会幸福生活的真谛。学生需要触动心灵的东西来激发其灵感的火花。我向学生发问:你们觉得自己幸福与否?请说明理由?问题一出,学生立刻叽叽喳喳地展开了热烈讨论,全班共60人,只有2人表示自己觉得比较幸福,20位同学觉得不幸福,其余同学都是简单随大溜――生活得很平淡,无所谓幸福不幸福。结果一出,与我事先想象的结果大相径庭,因为我本想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展开对幸福表现及源泉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师生共享等环节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幸福内容,并进而归纳幸福的源泉及具体表现,可结果却显得令人心情有些沉重,这么多同学觉得没有幸福感,或者持无所谓态度,说明这已是带有一定典型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就成为当务之急。带着这些问题,我顺势改变原先的教学设想,尝试播放一段现实生活中名人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片段及对幸福的看法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视频中名人与普通人所谈到的幸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们的心灵之门似乎被打开了,开始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通过各抒己见甚至是激烈的辩论,感悟到物质层面的富足并不能与幸福画等号,幸福与否关键在于心态,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境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幸福并不一定轰轰烈烈,现实生活中拥有的许多东西都能使人们感到幸福,幸福其实可以有多种表现,譬如:处在和平幸福的生活环境中而不是处在战乱的颠沛流离中是一种幸福;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不是饱受病痛的折磨就是一种幸福;将掉落在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桶是一种幸福;帮助他人解决了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是一种幸福;每天骑车或步行上下班减少碳排放,为低碳生活做贡献是一种幸福;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是一种幸福;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致是一种幸福;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是一种幸福……总而言之,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包含着幸福。生活并不缺乏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见时机已到,我开始让学生重新思考自己刚才认为不幸福的原因,确认自己是否真的不幸福?如果有人真的不幸福,你打算怎样帮助他获得幸福?师生在互动讨论中深化了对幸福的认识与理解,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正确的幸福观。

三、关注动态体验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人们:生活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教学源于生活,也是为了提升生活的境界。在上面的案例中,许多同学由于认识偏差,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实自己已经拥有了幸福,真实状况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糟,自己其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极少部分同学存在学习压力大、生活贫困等具体困难,容易使他们以偏概全,误认为自己的一切都不幸福。要想使学生走出这些认识误区,就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一方面,教师必须打破“照本宣科”的固定教学套路而着眼于学生实际,针对其具体困难打开心结,正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同伴群体对话,与社会上各阶层、各行业、各群体人员对话(限于具体教学条件,教师可以适当借助播放视频、搜集材料等弥补)。这一切都突出了生活体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勇敢地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师生、生生的讨论与争鸣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达到“真理越辩越明”的效果,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动态生成。

四、引导体验回归。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学生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回归到实践中,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方式,包括生活体验式教育,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生成后,还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实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那次作文课后,人们班成立了一个“帮您幸福”社团,学生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解决生活困难、进行心理疏导等,影响力逐步扩大,效果很好。生活是课堂之源,让人们的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参考文献:

[2][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九

在现阶段的各类教学当中,素质教育都是重要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重点。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课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小学生今后学习各类理科类知识,还关乎小学生本身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融合素质教育,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当中,将人文精神、思维方式、思想品德等内容充分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存在着重知识而轻能力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经历过教育改革之后,更要学会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当中,让小学生不但学会做学问,更学会做人。

一、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一直秉承着陈旧的教学观念,将自己视作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教学方案来开展教学活动虽然能够教导学生固定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学习自主性,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素质和学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力求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小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加强和提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了学生自身的才华。

二、加强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是一门和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死板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周围事物的变化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和其中的变换规律。在这其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将素质教育融入周边事物当中,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些事物开展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将生活中的资源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在这其中,学生不但要学会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更要将生活实践当中的经验结合到数学运算当中。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使自身学到的知识变得更加实用化,并且还能反过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创造全新的数学解题方法。

素质教育还体现在小学生的创造力当中。创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当中的精华,拥有了创新能力,就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更好地生存和持续进步下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质疑,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小学生从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中找出和发展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质疑,教师自身还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在其中对学生的鼓舞与激励。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解决小学生在其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其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贯彻以人为本的新时期教育观念,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导,又加强对小学生素质能力的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素质,采用当下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作者:邓小丽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堰坪镇堰坪小学。

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通用篇十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综合素质,塑造完美人格,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的教育。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职业院校,当今人文素质教育较为薄弱,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可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对现有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营造人文校园环境等措施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加以提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既要有夯实的专业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此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既能进入专业队伍,又能从事跨学科、专业的相关工作。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65万,比增长了16万。庞大的数字显示,包括高职生在内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情势更为紧张。甘肃省因受地理状况、历史等因素影响,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基础薄弱。武威市作为甘肃省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其当地高职毕业生就业出口选择面更是有限,除了经济条件、就业观念与就业空间的障碍之外,由于毕业生所具有的人文素质断失,导致出现的普遍情况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

人文素质是指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价值观,以及其综合质量或达到的发展程度[1]。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能力培养,这其中的能力不仅仅是技术的专业化,还要有诚信、同理心、沟通能力、思考与解决能力、创造能力、自律能力、责任感、自信心、同情心、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笔者就20武威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应届高职毕业生在入职后不被用人单位认可的占百分之八十。究其主要原因是“人际交往中没有基本的礼貌”、“缺少团队精神”、“没涵养”等关于人文素养的,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反映专业知识或者技能有缺陷。某职业院校学生在北京实习单位的车间负责人反馈显示:专业技能方面,实习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不过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比如单独安排工作完成较好,但被要求与一组人员完成就热情大减;再比如不愿参加集体性培训等。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短板,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从整体程度上反映出问题不在专业技术方面,而是在文化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同理心、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方面。具体问题如下:第一,缺少沟通能力以及适应力的不足是主要方面。第二,因缺少对经典的深度阅读,所以反映出文化、礼仪素养低薄。第三,责任感缺失、自信心缺乏、低状况的心理素质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文素质教育薄弱情况原因分析。

3.1社会教育观念功利化。

急功近利的社会使得就业压力急剧增加。“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政策逐步取代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基调;由此导致众多的高职院校,以采取调整人文素质类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的代价来提升就业率。

3.2学校办学思想实用化。

就以上分析所得,实用的、功利性的大趋势势必会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体现就是强调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为了证明教育的成功、学生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成为了最有力的.筹码。但是,人文素质教育却是无法具体用指标衡量的,更遑论证书了。

3.3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源素质的影响。

众所周知,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城、小乡镇,势必生源素质就会有所下降。

4几点建议。

4.1重新认定对高职教育的理解。

以调整高职办学理念为舆论导向,让大众了解到高职教育不简单等同于就业教育,它也是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一环。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只有技能的获得,还要有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而这些都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实现的。

4.2改变人才培养观念。

在以就业为目的的观点下,短期、速成、功利化成了高职院校教育的标签,要想改变这种人才培养观念,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2.1调整课程结构。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情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整专业技能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时间。在国际上较为发达的国家,早已认识到了这点,专业技能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例高达3:7。而我国是8:2。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喜好,开设经典电影欣赏、经典作品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等必修课程。

4.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想改变这种观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变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其次是“以学促学”,比如网络公开课的学习、各学校间的相互交流。

4.2.3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人文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营造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获得内在素养的提升,也可以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可以尝试包括文化长廊、校园文化活动、广播宣传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化夷.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分析与对策――以聊城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18(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