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 霉菌报告单(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10:33:34 页码:9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 霉菌报告单(八篇)
2022-12-22 10:33:34    小编:ZTFB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一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适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个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个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实验程序ⅰ(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

实验程序ⅱ(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高倍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μm,所以可得: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镜台测微尺格数×10)/目镜测微尺格数

注意: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接物镜、接目镜、镜筒长度等)进行,而且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才可重复使用。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操作步骤

1、装目镜测微尺

2、校正目镜测微尺

3、菌丝体大小测定:将观察的黄曲霉菌丝体直接进行菌丝体大小的测定

4、测定完毕后,取出目镜测微尺用擦净纸擦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第三节微生物的显微计数

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条槽而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而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九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此大格中进行。

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的刻度网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即为16×25。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即25×16。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那种规格,其计数室的小格数总是相同的,即16×25=25×l6=400(小格)计算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计数室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求得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一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毫升菌液中的总菌数。

(1ml=1cm3=1,000mm3)

实验材料

酵母菌悬液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盖玻片,无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镜头洗液。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血盖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用10×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10×镜下计数:计数4个(或5个)中格的平均值,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计数区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液中的含菌数。

5、注意事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出芽计一半

实验程序计数步骤: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玻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静置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板的大方格网位置。寻找时光圈要缩小,光线要偏暗些,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地计数五个中格内的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毫升菌液中的含菌数量。

由于菌体细胞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故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节器,方能数到全部菌体,以免遗漏。

5、计算方法:

酵母菌细胞数/毫升=[(x1+x2+x3+x4+x5)/5]*25(或16)×10×1000×稀释倍数

6、注意事项。

计数时,为避免重复或遗漏计数,凡是遇到压在方格线上的菌体,一般以压在底线和右侧线上的菌体计入本格内,遇到有芽体的酵母时,如果芽体和母体同等大时,就按两个酵母菌体计数。

7、计数完毕后,血球计数板要立即清洗干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最后用擦镜纸擦干净并放回盒。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二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三

霉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活。环境中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水、温度、氧气、食物种类等;生长在同一块食物上的霉菌之间的相互影响则属于生物因素。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主要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以课外活动形式,由学生在家庭完成。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设计简单的表格用以记录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

3.练习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解释温度是否影响霉菌的生活。 【材料器具】

馒头2块(或面包)、干净的食品袋2个、冰箱。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2.尝试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作出假设。

你认为影响霉菌生活的是: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每个实验通常只研究一个可变因素。本实验首先探究的可变因素是: 。(温度或湿度)

4.实施实验并记录

每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两组食品表面的变化,直至最初长出的霉菌变色。要坚持每天做好观察和记录:

注意:(1)你们可以用文字或绘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现象,也可以配以照片。(2)记录应真实,并尽可能详细。

海阳中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4)请用绘图或照片的方式展示两组实验的最终结果。

5.分析实验现象

检验预期与实验结果是否完全一致,如果存在差异,你们的解释是:

你们对最终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实验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6.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讨论】

1.你们认为选用什么样的食品容易长出霉菌

2.你们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其他组的一致吗

【思考】

1.如果想要“探究不同食品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你将如何设计实验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呢

2.你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其他条件(如湿度、氧气等)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四

1.掌握配制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

1.霉菌

霉菌是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其菌丝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本实验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观察。

2.小室培养法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沿琼脂边缘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1.菌种

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penicilliumsp.),毛霉(mucorsp.)和根霉(rhizopussp.)培养48h的马铃薯琼脂(pda)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及试剂

马铃薯琼脂(pda),20%甘油(无菌),乙醇。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无菌操作台,解剖刀,镊子,无菌吸管,u型玻璃棒,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等。

1.培养基的配制

按附录所示配方称取pda各组分,先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称取20g煮沸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20min,然后先用1层纱布滤去未溶解的固体,再用6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用无菌水调至100ml,然后再加入糖及琼脂,加塞后用牛皮纸包好,准备灭菌。

2.培养基及装置的灭菌

(1)灭菌准备

准备12个平皿,在其中10个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三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后再与另外2个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纸包好;在100ml锥形瓶中用甘油配制20%的甘油,加塞包好;最后取2ml移液管两支并用牛皮纸包好。

(2)灭菌

将上述用牛皮纸包好的仪器与试剂连同配好的pda培养基一并放入灭菌锅中110℃灭菌20到30min(由于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由于高温而使糖发生糊化而变质,灭菌温度不宜过高)。

3.琼脂块制备

分别取已灭菌并溶化冷却至约50℃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6~7ml注入两个灭菌空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在两个凝固后的平板背部用记号笔画下约1x1cm的方格,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沿画下的方格线将其切成方形的琼脂块。(注:解剖刀使用前应先在酒精中浸泡,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后再进行切割操作)

4.接种

在无菌操作台上,先用镊子将载玻片放于u型玻璃管上,然后用解剖刀取一小块儿琼脂块,置于载玻片上,用接种环分别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4种菌的孢子,分别接种于培养小室中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最后用移液管在培养小室中的圆滤纸上加2ml灭菌的20%的甘油(用于保持平皿内的湿度),盖上皿盖并贴上标签,每一种菌接种两个小室(其中毛霉接种4个小室)。

5.恒温培养

将接种后的平皿正置于28℃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6.镜检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小室培养后的载玻片,用低倍镜即可较为清晰的观察到霉菌的菌丝体及孢子,根据所学的四种菌的基本特征对四种菌进行观察比较与区分,必要时可以采用高倍镜对菌进行观察。

1.四种霉菌的形态特征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毛霉、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态特征比较

2.四种霉菌的图示

图1根霉的形态(10x40)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图2黑曲霉的形态(10x10)

3黑曲霉的形态(10x40)

图4黑曲霉足细胞(10x40)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图5毛霉的形态(10x40)

分生小梗隔

图6青霉的形态(10x40)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小室培养培及马铃薯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另外,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并且有特别的关注不同霉菌的细节及不同之处,比如菌丝是否有隔,孢子囊形态等特征,细心比较各种霉菌细节状态的不同,掌握了霉菌的一些基本形态特征,扩展了视野。

1、黑曲霉和黑根霉在形态特征上有何区别?

①菌丝:根霉无隔有假根,曲霉无隔有足细胞。

②孢子梗:根霉位于假根上,曲霉由气生菌丝分化而来。

③孢子囊形态:根霉孢子囊表面平滑,曲霉表面不平滑,呈絮状。

2、如果要求对某放线菌或霉菌不同发育时期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五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六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七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适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个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个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实验程序ⅰ(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

实验程序ⅱ(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高倍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μm,所以可得: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镜台测微尺格数×10)/目镜测微尺格数

注意: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接物镜、接目镜、镜筒长度等)进行,而且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才可重复使用。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操作步骤

1、装目镜测微尺

2、校正目镜测微尺

3、菌丝体大小测定:将观察的黄曲霉菌丝体直接进行菌丝体大小的测定

4、测定完毕后,取出目镜测微尺用擦净纸擦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第三节微生物的显微计数

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条槽而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而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九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此大格中进行。

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的刻度网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即为16×25。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即25×16。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那种规格,其计数室的小格数总是相同的,即16×25=25×l6=400(小格)计算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计数室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求得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一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毫升菌液中的总菌数。

(1ml=1cm3=1,000mm3)

实验材料

酵母菌悬液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盖玻片,无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镜头洗液。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血盖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用10×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10×镜下计数:计数4个(或5个)中格的平均值,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计数区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液中的含菌数。

5、注意事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出芽计一半

实验程序计数步骤: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玻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静置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板的大方格网位置。寻找时光圈要缩小,光线要偏暗些,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地计数五个中格内的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毫升菌液中的含菌数量。

由于菌体细胞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故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节器,方能数到全部菌体,以免遗漏。

5、计算方法:

酵母菌细胞数/毫升=[(x1+x2+x3+x4+x5)/5]*25(或16)×10×1000×稀释倍数

6、注意事项。

计数时,为避免重复或遗漏计数,凡是遇到压在方格线上的菌体,一般以压在底线和右侧线上的菌体计入本格内,遇到有芽体的酵母时,如果芽体和母体同等大时,就按两个酵母菌体计数。

7、计数完毕后,血球计数板要立即清洗干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最后用擦镜纸擦干净并放回盒。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如何写八

听爸爸说:“蜗牛虽小但力气很大。”小小的蜗牛能有多大的力气?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和哥哥准备做一次实验—让蜗牛拉菇码。

一天下午,我们捉了许多蜗牛,从中挑选出3只比较健壮的,分别编了号,还给3只蜗牛称了体重:1号12克,2号11。5克,3号12克。为使实验更加精确,我们还借来了砝码。

我们先用一根细线系住一个10克重的砝码,并把它拴在1号蜗牛的壳上。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i号蜗牛。心想:这下你神气不起来了吧?可没想到,它竟拉着砝码,轻松地向前爬去。于是,我又小自地放上了一个10克重的珐码,看它仍旧毫不费力地拉来拉去,我一下子把砧码加到了100克。此时的蜗牛仍未显得吃力,直到我把砝码加到210克时,它才“面露难色”。只见它把脖子伸得老长,四根触角笔直地竖了起来,身子紧紧地贴在桌面上,我在一旁看了大声喊道:“加油哇,加油哇!“蜗牛似乎听懂了我的话,身子东摇摇西摆摆,拼命地拉。可是挣扎了半天,也未能往前爬动多少,它这才垂头丧气地把头缩了回去。于是,我们记录下1号蜗牛最后的成绩:拉动200克砝码。

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给2号、3号蜗牛做了实验。结果是2号蜗牛能拉动240克砝码,3号蜗牛能拉动260克砝码。

小小的蜗牛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拉动比自己重许多的物体,这是为什么呢?随着我知识一天天地增多.我想我今后一定会知道这个谜底的。

去年秋天.我们班买了几筒香菇种,做育菇实验。我们剥去了包在筒上的塑料膜,然后把它们放在事先砌好的长方形坑内。为了保持温度和湿度,我们把塑料膜垫在坑底和围在坑四周,坑的上面用湿布罩起来。每天中午,我们打开罩布,给它们通风半小时,并在塑料膜上洒些水。

半个月后,香菇筒由白色转为褐色。又过了半个月,香菇筒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了。接着,凸起的地方裂开了小缝,小香菇出来了,像小纽扣那么大,褐色的,有趣极了。我们每天给它们通风、洒水,不到一个星期,我们育的香菇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均匀后,香菇筒轻了,我们便用一根8号铁丝,竖着给香菇筒打二个洞。然后放在清水缸里用石块压着,浸一昼夜,再把它们取出来。我们又把它们放进坑内,照原样管理。十多天后,小香菇又出来了。

第二批收获后,我们又把菇筒浸入水里进行第三次催菇。在这期间,我们发现一筒菇种上有了深绿色的东西,而且在渐渐扩大。问了菌种厂的叔叔。才知道这叫绿霉菌,是香菇的大敌。我们按他教的方法,用清水小心翼翼地把绿霉菌清洗掉,并在患处涂上石灰,才使病情得到控制。后来,我们又收获了二批,共采香菇5。1千克。

(1)12月前后,气温最低,香菇发菇最困难,我们就在没有风的夜间,把香菇筒搬到室外挨冻,接受冷刺激。香菇筒白天在菌床里“加温”,夜里在室外“挨冻”,经过几次冷热刺激后,很快就出菇了。

(2)气温在10—200c时,香菇不仅出得多,而且氏得快。

(3)靠近窗口能照到一些阳光的菇筒,比没有阳光照射的菇筒出菇多,长得也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