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3:19:49 页码:14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通用10篇)
2023-11-23 13:19:49    小编:ZTFB

目标总结是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基础,我们需要定期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的方式和角度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总结是一个总结错失的机会、总结倒霉的经历、总结失败的原因的过程。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一

内容提要: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但现实中存在行政复议渠道不畅的问题,作者通过对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渠道不畅的办法。

关键词:行政复议渠道畅通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争议数量在我国日益增多,这是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条件下,社会各方利益诉求碰撞的必然,也是公众公民意识觉醒跟政府职能转变互动的结果。能否有效预防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意义重大,但现实中行政复议渠道不畅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一、复议渠道不畅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的调查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区市)和有行政复议职责的国务院部门合计收到行政复议申请91667件,其中受理81197件;全国共发生52792件行政诉讼应诉案件;经过行政复议的应诉案件13842件,占行政诉讼应诉案件总数52792件的26.22%,占行政复议申请数91667件的15.1%,占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数81197件的17.05%。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经过复议的行政争议,80%以上都能得到化解,有70%以上的行政纠纷未经过行政复议就直接进入了行政诉讼。前者表明,用好了行政复议这条“民告官”渠道,大量的行政争议确实是没有必要进入司法程序的;但后者也说明,老百姓放着好处多多的行政复议不用,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显示了行政复议渠道不畅的问题。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争议仍游离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法定渠道之外,给政府形象带来不利影响。不少行政机关仍陷于应付信访、忙于应对行政诉讼的被动局面。究其不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领导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

迄今为止,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复议工作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对利用行政复议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职能认识不到位。有的行政机关认为复议工作是自找麻烦;有的认为行政复议是一项软指标,可有可无;甚至还有的认为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事情。认为经济和业务工作是硬任务、依法行政是软任务,因而“欺软怕硬”,最多把行政复议工作当作一般行政事务应付。因此,行政复议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2、公众不了解,群众不信任。

广大群众对行政复议制度不了解,不知道运用这一渠道解决行政争议。并且很多公务员甚至律师都曾向笔者问询行政复议制度的一些简单问题,可见行政复议制度的社会基础是何等薄弱。而一些知道这一制度的.又不信任:一是认为行政复议是“官官相护”,不相信行政复议机关能秉公复议;二是行政相对人思想有顾虑,怕行政机关报复,宁愿吃点亏,也不愿轻易得罪行政机关;三是行政复议在实践中没有做到公正、公开、简易、高效,行政相对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愿提出行政复议。

3、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

很多地方没有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机构,有的复议办与法制科合署办公,没有专职复议人员,行政复议案件由一般行政人员兼职办理。以贵州省来看,全省9个地区88个县市,单独设有行政复议机构的仅有27个,共有行政复议人员138个,其中专职行政复议人员只有60个。与同级法院比较看,各级政府行政复议人员均远远少于法院行政庭人员。很多基层政府没有专职行政复议人员,而基层法院行政庭一般有3-4人。至20全省市县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办理的行政复议案件(5023件)与行政复议人员数(138人)相比,人均办理案件为37.4件。同时期内,全省法院系统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4414余件,与行政审判人员(247人)相比,人均办理案件17.8件,两者之比为2:1。以省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和省高级人民法院办理案件相比较,20以来省政府法制办共受理196件行政复议案件,人均办理案件是49件,而省高院行政庭共受理203件行政诉讼案件,人均办理案件是29件,两者之比为1.7:1。而法院行政庭办理案件还有立案庭、执行庭等分担部份事务,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不仅独立承办,反而还要承担其他方面的繁重工作。可见,法制工作机关工作人员配备远远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复议工作需要。

4、复议人员素质不够高。

在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复议工作人员中,却又存在着素质不高、专业化不够的尴尬问题。直到目前,我国尚没有法律法规对行政复议人员任职资格作出规定,我省虽然率先制定了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但由于工作需要和现实状况,往往无法达到要求。且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设定的时间不长,工作人员大多是新调入或新招录的,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实际办案能力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而行政复议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承担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法律知识,还需要较强的法律素养、法治理念。实践中行政复议案件种类繁多,牵扯面广,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复议工作人员如不具备很好的法律修养,很难胜任复议工作,必然制约了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

5、经费难保障,办公条件差。

实际工作中,由于经费不落实,行政复议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特别是县级政府的行政复议以农村案件为主,交通不便,工作难度很大,行政复议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制约。在贵州省的市、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中,市级政府法制机构的行政复议专项经费大部分没有落实,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落实行政复议专项经费的也仅有10个县。年全省行政复议专项经费总共仅有34万元。从办公条件来看,除贵阳市外,其他地区都只有1至2间办公室。县级政府法制办的办公条件就更差,1间办公室既要办案、又要接待,还要管理档案。有的地方没有必备电脑、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硬件的保障,行政复议工作难以开展,法治政府的构建难以推进。

6、不愿当被告,不愿惹麻烦。

行政复议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怕得罪人、怕麻烦、怕当被告的“三怕”思想,对复议工作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行政诉讼法》规定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是被告,由于复议机关不愿当被告,受理案件等于自找麻烦,无事找事,所以收到申请后,不论对或错多采取维持的办法,免当被告。并且,在人少事多的状况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免费力不讨好。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相对人在选择解决行政争议的途径时,宁愿去找关系、找信访等非法定的、柔性的救济途径而不愿求助于行政复议这一法定的、刚性的救济途径;在可诉可议的情况下,宁愿选择行政诉讼这一收费的、繁琐的法律途径而不愿选择行政复议这一免费的、简便的法律途径。长此以往,后果严重。一方面,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力度不断地削弱,行政复议工作将会停滞、萎缩,行政复议制度将形同虚设;另一方面,老百姓对行政复议的信任度降低,导致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下降,不利于我省法治政府的建设。

二、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的对策。

由于复议机关自身条件和目前现实状况的限制,日益艰巨的复议工作任务成了复议机构难以承载之重,时常显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快我省依法行政的步伐,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开创行政复议工作的新局面,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因此,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行政复议制度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心和支持行政复议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要让市民广泛深入地了解复议制度,提高行政复议的意识,并能运用行政复议手段维权,切实解决好行政管理相对人“不知告、不会告”的问题。

加强宣传的关键是对广大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宣传,实践中的问题更多是领导及机关干部不理解不重视而造成的。要使他们认识到:行政复议既是“德政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搞好行政复议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27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构建和谐贵州的客观需要,从而将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化为自觉行动。同时,建议将行政复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

2、落实办案人员,改善办案条件。

健全复议工作机构、落实复议人员,是顺利开展行政复议工作的保证。以目前我省行政复议机构和复议人员的状况,是无法有效完成这项工作的。因此,一方面,切实落实复议办案人员,特别是基层政府复议机构和复议人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结合本地本部门情况,确保复议办案有两名以上熟悉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专职人员;另一方面,各部门要依法保证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基本条件,诸如办公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复议经费等。

3、建立配套制度,规范办案行为。

为了加强对复议机关案件受理的监督,促使复议人员公正地办案,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的集体讨论、工作责任、重大案件备案、听证、和解、定期报告、行政复议意见(建议)书、考核、培训以及表彰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县行政复议工作的要求。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复议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复议涉及的领域逐渐拓宽,疑难棘手案件日益增多,对办案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亦随之提高。为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复议队伍,一是加大对全省的复议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制定培训计划,扩大培训覆盖面,讲究培训的质量,杜绝走过场,真正提高全省复议人员的办案水平。二是组织复议办案人员旁听行政案件的审判。通过旁听,使复议办案人员能熟悉庭审程序,掌握答辩技巧,提升应变能力,提高应诉水平。三是严格行政复议人员准入制度,以切实提高行政复议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以上措施,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将相当一部分行政纠纷解决在初发阶段,化解在基层,减少群众集体上访,特别是非正常上访。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解决行政争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作用。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二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经济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信息经济的核心要素――“信息”,日益成为企业、相关组织(乃至高校)在生产经营、科研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智力要素与资本要素,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而作为信息之根――“档案信息”,凭借自身特有的原始记录性、确定性、客观性等特点,尤为受到企业及社会组织(以及高校)的重视与关注。社会广泛而强烈的利用需求,不仅提升了档案信息的现实与潜在价值,而且为档案信息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客观条件。当前,我国的档案信息商品化正值萌芽阶段,而如何在现有经济体制下,采取相关举措推动我国档案信息商品化实现快速、有序与合理发展,则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一、档案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存在进入市场流通的可能。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本身蕴含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原始信息,而这些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面貌。而通过对这些原始记录信息的归纳与总结,可以从中提炼出、分析出具有规律性的信息乃至知识,为指导今后的生产、管理、决策乃至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作为必要的参考依据,档案信息凝结了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以及信息开发者的创造性劳动,因此在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档案信息市场开发、转让与交易过程中,档案信息具备商品的特殊属性[1]126。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谈及的“档案信息”,是指除国家法律规定应当严格保密、不得公开、严禁市场流通之外的档案信息。一直以来,“档案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存在于市场体系之中,其内容涉及广泛的职能领域,涵盖社会生产、管理、科研、法律、金融、文化等诸多专业主题。只是由于长期以来,社会舆论过度强化档案的公共属性,而弱化档案的'私有属性与商品属性,档案信息商品化才不被人们所理解与重视。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档案信息作为商品流通于市场必将会成为一种趋势,未来的档案信息市场体系建设也将得到逐步落实,档案信息商品的生产、转让以及市场交易也终将呈现出发展态势。

二、实现档案信息商品化,推动档案工作向信息开发利用层面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活动日趋复杂,企业及社会组织(乃至高校)日益依赖信息资源的确定性与准确性,以此作为降低市场经济风险、管理风险、教育科研风险的决策依据。为此,档案工作者应结合企业、社会组织的现实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整理、挖掘以及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生产档案信息产品,同时协助利用者获取完整、充分的决策依据。正是基于这种特定的档案信息需求以及附带的潜在经济效益,才使得有关档案人员、部门以及信息研究机构,能够主动、积极地超越档案的实体化管理范畴,向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倾注精力。这就为档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站在知识管理、知识开发的高度,深层次地挖掘档案知识关联的过程及行为,通过多元化视角将档案信息及知识,提供给不同层次的信息利用者使用,积极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三、构建档案信息商品的交易模式与服务方式。

档案信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运作。通常情况下,要保证档案信息商品化的顺利推进,建立良好的商品交易模式与提供可靠的服务方式是基本的条件。为此,有必要通过建立档案信息市场化交易场所与提供便捷化、多样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确保档案信息商品化顺利进行。

首先,针对档案信息商品的市场交易,应建立档案信息集中化交易场所。具体而言,应着手打造现代化的档案信息交易中心,为档案信息交易双方提供集中化、标准化的交易场所,并提供交易指导与参考咨询服务。实际上,由于档案信息资源交易具有量大、频繁、成交数额较大、相关程序繁杂等特点,因此有必要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商洽、规范交易与严格监管的平台。此外,打造档案信息交易中心,可以在监管交易行为、确保交易安全的同时,简化交易手续,提高交易效率。

其次,要确保档案信息商品顺利进入市场,应提供便捷、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为此,档案信息形成机构以及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对拥有所有权的、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与发布,通过多种手段揭示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内容与效用,最大化地激发现实的与潜在的利用需求,为社会档案利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如资源获取、信息咨询与信息开发等服务。此外,档案信息部门应积极采取数字化方式,如网络咨询、网页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多样与深度服务,以迅速、有效的方式,最大化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与社会利用者之间需求的契合度,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开发产品的高品质需求,并不断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效率与水平。

四、确保实现档案信息商品化的相关举措。

要确保档案信息商品化能够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档案人员积极转变观念、重视档案信息商品化建设,而且需要相应的管理部门给予制度保障,推动法律法规与市场体制的完善,并严格落实档案保密工作。具体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熟悉档案资源结构,更新档案工作理念。

档案管理者要明确本部门档案资源的种类、内容及数量,划分等级,明确不同类别档案信息的价值,通过市场调研明确不同层面的利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基于市场行情分析,对本档案信息产品的成本价格与交易价格进行初步核算与评估,通过市场经济交易方式,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加快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步伐,及时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档案信息形成部门、档案管理与服务机构、社会利用者三方共赢。

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经济体制与管理思想的影响,相关部门、档案机构形成了一种内敛、封闭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这种理念及其模式与当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悖,并导致大量档案信息资源被闲置,造成档案价值的不断流失。而在市场经济开发开放的引领下,人们逐步认识到档案信息商品的重要性,它是市场经济参与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智力要素。这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市场需求,必然会导致档案机构及其人员向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倾斜,并由此加速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增值,并不断推动档案信息产品及其服务实现商品化。

(二)制定完善的法律与市场规则,确保档案信息商品化顺利运行。

为保证档案信息商品化的正常运行,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档案信息商品化的相关政策,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档案信息商品化的各环节以及市场行为进行明确、详细的规定,确保档案信息交易的公平及相关市场行为的依法进行[2]。相关管理机关与立法机构应通过制定完整的法律与市场规则,确保档案信息商品顺利进入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例如,我国制定的《档案法》《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具体规定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方式、程度及相关标准,这为档案信息商品进入市场获利提供了法律支持[1]127。

(三)制定审核与监管制度,严格落实安全保密工作。

此外,在档案信息交易过程中,必须以国家利益与相应机构利益为前提,不得违反安全保密规定。有关部门与档案人员要严格审核档案的保管密级,明确档案信息使用范围,严格档案开放与交易的审批手续,从制度上规避相关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建立审批制度、监管制度与追查制度,依法严格落实档案信息商品化行为。

五、结语。

为了摆脱档案信息商品化的落后局面,我们要从观念、服务、市场、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加速推行我国档案信息商品化建设,不断完善、健全档案信息商品市场体系,通过档案信息商品的生产与创新,为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内生动力,为我国经济提供持久的发展活力。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行业想要屹立不倒,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是工程建筑的核心和重点,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对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乃至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提高主要是做好前期的风险防控工作,避免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1设计人员综合能力不足,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的设计人员来完成的,但是目前在很多的建筑企业中出现了设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的情况,对工程设计的安全性问题不够重视,这就会导致设计方案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果盲目的施工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及其企业形象的树立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对整个工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如建筑的朝向、建筑内设施的安装等,这都是设计工作的重点,所以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就会对建筑中基础设计的完善造成影响。另外建筑工程在设计中还要对工程材料的使用,工程技术的运用等进行详细的审查,对建筑的抗风抗震能力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就会对这些严重的忽视这些安全隐患,最终对工程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1.2对建筑抗震能力的评估不到位。

工程的防震抗震能力是工程设计工作的重点。我国许多地区处于地震活动带上,并且煤矿和油矿的开采工作也会产生严重的地震现象,所以要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进行防震测评,减少因地震引发的安全事故,降低风险损失。地震有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的地震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不同,小型地震并不能对建筑造成危害。地震多发于山区,但并不是只发于山区,这就导致很多的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忽视对防震的重视,防震减灾的政策落实不完善,所以造成企业内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忽视了对防震减灾的重视,设计人员在施工设计中也没有很好的贯彻防震的理念,导致建筑成果并没有抗震能力。另外,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并且不同的地理区域发生地震的几率也不相同,对于建筑的防震设计要求也不相同,但是目前出现了很多的设计人员并没有遵循地理区域的特征进行防震设计的现象,只是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这就导致建筑的抗震能力有限,起不到保护建筑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作用。

1.3过度的节约成本,严重的忽视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一般是由建筑企业来承担的,建筑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更加的注重成本控制,所以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设施的投入都会进行严格的控制,而严重的忽视材料和设施对建筑安全的作用。建筑的材料以钢材为主,在建筑中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减少建设成本,就会使用劣质的钢材和其它的材料,钢材对建筑具有支撑性的租用,劣质钢材的使用缩会建筑的使用寿命,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最终对建筑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2.1严格遵循相关政策,严格规范设计工作。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为了规范行业内的不合理问题,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针对于建筑施工颁布了很多的政策,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国家的政策法规具有强制性,能够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起到有力的制约作用,所以建筑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大对政策法法规的贯彻和落实,并且通过课程培训或者宣传讲座的形式,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从而规范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在建筑企业的内部,企业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要严格执行,加大惩罚力度,减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对国家制定的相关管理规范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将政策法规中的内容与自身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严格的按照规定开展设计工作。

2.2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安全意识。

设计人员是建筑工程设计的核心和重点,对建筑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前期的设计阶段,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安全意识,对建筑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工程量浩大,并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对社会的影响较大,所以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问题始终贯穿于工程建筑的每一个环节。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掌握这工程设计的命脉,直接关系着工程设计的成败,因此必须要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首先,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的技能人才对工程设计的掌握比较透彻,并且经验较为丰富,能对设计工作提出有效意见;其次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设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能够促使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有利于设计人员按照政策法规的指导开展设计工作,减少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最后,提高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设计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能够促使其在设计工作的开展中增加对安全问题的考虑,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在设计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方面,企业可以为员工组织安全宣传讲座,组织安全设计大赛等活动。

2.3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创新专业设计软件。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不断的进行创新,而专业的技术软件的出现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的效果和质量。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不断的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为设计人员组织新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的研发设计软件,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建筑企业在内部可以组建自己的研发队伍,为研发队伍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并且在研发中严格的贯彻安全性的问题,促进研发团队设计出最专业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不仅关系着工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还影响着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严格的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对设计人员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规范,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大力支持企业内部科研队伍的建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研发和创新专业的设计软件,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的提高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发展加快。土木工程建筑业也紧随时代的潮流,不断发展创新。工程材料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在不断更显换代,朝着高性能,施工便捷化,应用更广泛,更节能环保等方向提高改进。本文根据材料的类型,对新型混凝土、新型复合材料和土木工程智能材料的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新型材料;发展趋势。

1前言。

在一切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都是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整个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当代建筑业的新型建筑材料研发速度非常快,品类繁的新型材料不断被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因此,把握好新型材料的使用技术,对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合理有效利用新型材料于土木工程,必定能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效率。新型的绿色材料的使用还能降低损耗,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土木工程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2土木工程行业新材料应用概况。

土木工程的发展势头在近年来表现得十分强劲,速度惊人。其工程领域不断扩大,建设技术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参与到高层大楼、公路铁路和桥梁,以及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其中新材料的运用,提高了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满足了时代的需求。

2.1新型混凝土材料。

普通混凝土,或调整原材料比例,引入新型原料,或调整材料比例,或施以新工艺就可以形成新型混凝土,它有着节省成本、易于施工、提高强度等优点。轻质混凝土材料主要是由天然轻骨料,工业废料轻骨料,煤矸石,人造轻骨料这些原料组成的。轻质混凝土材料密度小,高施工强度高,保温效果较好,其抗冻性能表现也比较优异。其原材料使用了工业废料使得制作成本大幅降低。自密实混凝土材料不同于传统混凝土,,利用自重实现密实,不需要机械振捣。自密实混凝土材料虽然流动度很高,却能有效控制材料离析的现象。这种混凝土的现场施工无机械的振动噪音,夜间也能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影响小,对人体无害。自密实混凝土质地均匀,耐久性更强,钢筋布置较密能应用在构件体型复杂的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小现场工人劳动量。低强混凝土可以在土木工程中基础铸成和桩基浇成过程中,用作填补材料、铺垫基底、隔离材料,也可用作公路的路基以及填充路面孔洞,也可用于地下构造施工。低强混凝的混合使用可以对混凝土的相对密度进行调整、对其抗压强度调整,还能调整工作度、改变弹性模量,调整后的材料不易收缩裂缝。合理使用低强混凝土可节约工程造价。活性微粉混凝土rpc是一种超高强混凝土。它的高强度表现其远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活粉混凝土经加工过程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工艺。这种工艺处理使材料的堆积密度达到最合适的值、材料的延展性得到改善提升,其质地更均匀,并通过加压加温提高强度。

2.2新型复合材料。

新型复合材料frp指的是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按照设定的固定比例,将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混合,就形成了这种高性能型材料。它的特性质轻而硬,绝缘,机械强度高,可重复利用和耐腐蚀性好。退化时间过早和结构功能不足是土木工程结构一直以来就存在两大问题,力学性能强大的frp材料的使用,能有效解决这两大问题。frp可代替钢筋或钢管直接应用于新建的土木结构,也可以在旧有结构基础上使用frp进行加固。已有大量工程实践表明,frp复合材料能承受恶劣条件的影响,能达到现代施工技术的要求。现代工程结构正向着大跨度、超高度、高重载、高强度和轻质化方向发展。frp复合材料因其强大的属性,已逐渐被应用在桥梁建设,建筑物建设和各种地下工程结构中。

2.3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具有自诊断功能的特点,必定是土木工程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使用最广的是碳纤维机敏混凝土,它的基体是砂浆、水泥浆、或混凝土,填充相为连续的碳纤维或短切的碳纤维,将两者复合就形了纤维增强水泥。材料自身的电阻率变化与其应变和受损伤状况之间存在某方面的对应关系,对电阻率的变化进行监测,就能了解碳纤维混凝土的应变和损伤状况。碳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优秀,能很好的与混凝土结构兼容,施工简单易行,可用于监控道路交通车辆流和车辆的载重情况,亦可对大型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和结构进行健康监测。碳纤维混凝土的电热效应特性被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自适应工程。碳纤维混凝土电磁屏蔽特性常被用于抗电磁干扰的工程建设。智能材料能够对土木工程健康状况进行监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且有利于工程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研究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意义。

土木工程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关乎到整个土木工程的水平,土木工程的材料是构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基石。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减轻人工施工强度。对于工程质量而言,新型材料可以克服传统建材的许多缺点,提高耐用度,强韧度。新材料的处理方法往往比较科学,紧随时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大降低。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能较大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对资源额消耗也比较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集约发展的需求,节约使用建筑材料,保护生活环境,“绿色建材”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材料的原材料使用的多半是人们生活与生产中的废弃物,将这些废弃物循环使用,减轻对环境及的污染。绿色材料使用最新的'高科技与技术进行生产,新工艺环保度高。整个制作的过程,生产配方,不含有害物质。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的设计紧随生产生活需求,人居性契合度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绿色建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又能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传统的土木工程建筑检测方法,从外到内进行,在对内部构造检测时很难进行工作,评估结果误差的出现在所难免,这种方法很难全面检测内部构造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使用相关检测设备测量内部构造的准确率不高,工作效率总是提不上去。运用了智能材料后,管理者通过从安装在材料内部的传感器提取数据,了解工程内部构造的状况。智能材料能实时导出数据,实现对项目的实时检测评估。智能材料用于重大工程项目,诸如大型水利水电项目和桥梁等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五

水利工程在减轻洪旱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可以进一步提高防寒、抗洪、抗旱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利调控,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卫星检测技术对区域旱情、水情进行实时监控,为相关部门提供依据,预先做好抗旱、抗涝、抗洪计划,通过详细计划向蓄滞洪区进行放水,将水害转化为水利。

1.2调配水源。

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有限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在减少,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非常严峻的问题,只有通过兴建水利,科学有效的调度利用好水资源,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六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管发展,社会对公路桥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桥梁施工伸缩缝控制是体现施工工艺的关键所在.但不当的施工会给老百姓以及子孙后代们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很大不便.本文通过一座大桥的伸缩缝控制的`研究,介绍大桥线形几何尺寸的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线形较复杂的桥梁施工的测量放样方法.

作者:邱陶涛作者单位:汕头市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广东,汕头,515041刊名:城市建设英文刊名:cityconstruction年,卷(期):2010“”(10)分类号:关键词:公路桥施工伸缩缝控制复杂线形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七

1.1mm理论。

mm理论。mm理论认为在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莫顿米勒以馅饼为例解释了mm理论:把公司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比萨饼,被分成了四份。如果现在你把每一份再分成两块,那么四份就变成了八份。mm理论想要说明的是你只能得到更多的两块,而不是更多的比萨饼。

1.2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双向的。负债可以通过所得税的减税作用和减少权益代理成本来提高企业价值。与此同时,负债会产生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破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债券代理成本等,债券代理成本包括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保护性约束条款限制企业的经营,影响企业效率,导致效率损失以及监督企业实施保护性约束条款发生的直接监督成本。并且个人税对公司税的抵消作用会部分或完全抵消公司税的减税作用。因此权衡理论实质是把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看成是在税收利益与各类与负债成本相关的成本之间的均衡。

1.3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由局限于研究资本结构及收入流关系的代理成本扩展到资本结构与公司剩余控制权分配的内部制度设计上的结果。激励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现金收入和公司市场价值。如果企业负债率较高,则企业的资金依赖债权人,可使债权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企业,从而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由于债务和股票对经理提供了不同的'激励,股东将债务视为一种担保机制,这种机制促使经理努力工作。从而降低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

1.4优序筹资理论。

优序筹资理论研究的是资本结构作为一种信号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是如何影响投资,从而影响筹资顺序,而不同的筹资顺序又会对资本结构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当公司以不会被市场低估的方式筹资,那么新投资项目会被现有股东所接受。而且,即使举债提高财务风险的债务,也优于发行新股。myers把这看成是融资的“顺序”,即为新投资项目筹资时,为避免发行新股被市场认为是经理对当前股价信心不足的信号,经理被迫优先考虑内部资金,其次是举债,最后才是发行新股。这一结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美国公司筹资结构。

1.5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研究在信息不对称下,企业怎样通过适当的方法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价值的信号,以此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人比外部投资者更了解有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等的私下信息。信号模型虽然在直觉上很有吸引力,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资本结构问题。对其实证研究表明,这一模型对实际行为的预测能力很差,与其理论预测相反,杠杆作用率在差不多每个行业都与其盈利负相关。信号模型预测成长机会较多的和无形资产较多的行业比那些成熟的、固定资产比较多的行业更多地运用负债,这与我们观察到的事实正好相反。信号模型的主要缺陷还在于它虽然说明某种特定的财务工具可以被作为一项信号,但却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而不是那种财务工具。另外信号传递的实际程度以及信号模型对于解释所观察到的企业财务决策的贡献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实证研究问题。

1.6控制权理论。

尽管不同的理论对企业融资的认识视角不同,但都对负债融资形成共识:适度负债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激励理论认为负债可以激励和约束经营者;控制权理论认为负债可以阻止经营者滥用相机决策权,加强经营者的努力。纵观mm以来40多年的资本结构研究,大部分是围绕mm定理并放松其假设进行的。虽然非对称信息论的引入,考虑了个人行为动机,使资本结构理论有了一次大飞跃,但也因其缺乏来自经验的实证支持及各种解释变量之间不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等,研究难有突破而陷入停滞,至今仍不能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来解决资本结构问题。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脉络与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密切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1)资本结构概念的界定。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研究的是长期融资方式的组合,忽略了短期负债。短期负债数量不稳定并且流动性大,可能成为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有时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为偿还短期债务而筹集长期资金,改变资本结构,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变化或企业剩余控制权发生转移。

(2)公司经营目标设定的局限。企业经营目标是整个体系赖以构建的基础,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前提是,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公司的经营目标。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资本市场并不都是有效的,证券价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准确的反映公司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逐渐演变为股东利益最大化,仅从关注保护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在新型企业中决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还有不可让渡的人力资本,并且股东价值的增加可能源于侵占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除此之外,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也忽略了新老股东的差异,如在新股发行中,股票定价直接影响新老股东的利益分配,过高的发行价格将导致新股东受损,老股东受益,反之亦然。同理,公司股东也有控股股东和零散股东的区别。

(3)实际意义的局限。上述理论均肯定了负债的积极作用,并认为公司应偏好于债券融资,但我国企业对股权融资却呈现强烈偏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在我国发行股票带来的利益大于发行债券,并且发行股票的约束又弱于发行债券,发行债券条件苛刻在一定程度上抵减了债券的税盾作用,因此债券融资较少。由此研究中国企业资本结构问题,重要的并不是套用已有的理论结论或是运用中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经验数据对上述理论的实证研究,而是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形成的内因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上,发展中国的资本结构理论。

参考文献。

[3]张维迎.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改革,1995,(4).

[4]朱明秀.融资结构视角的上市公司治理[j].财经科学,.

[5]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八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体系,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课堂结构;优化;和谐课堂;师生关系。

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品德的陶冶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所以,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多年来,笔者一直注重探索初中英语教学,并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体系,使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一、研究教材,探讨教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1.课前英语强化训练。

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英语情景,营造英语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写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对知识层次较浅的初中学生来说,课前几分钟的英语会话是不可缺少的。起初,师生间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如相互问候、相互介绍或学生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报告当天的值日、出勤、日期和天气状况等。师生间既可以单个谈论,也可以以会话、对话的形式进行。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增加,谈论的题材也随之逐渐增多,如谈论自己的家庭、学校、朋友或自己的生活琐事,这样师生间的“寒暄”和同学间的语言交流,对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进入英语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实际会话能力打下了基础。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中,笔者坚持精讲多练,努力创设情景,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了多种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7)描绘人的外貌时,自己边说英语单词,边在黑板上画出人体各部位,这样重复多次,让学生明白各单词的含义。然后自己说这些单词,让学生自己画,自己边说边走动,以便观察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对于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鼓励,让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又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笔者在教室边走动,边自问自答:“whatamidoing?”“iamspeaking.”“whatareyoudoing?”“youarelisteningtome.”也可以做各种动作,如开窗户、关门、擦黑板等活动,这样使学生既感到新鲜多样,又便于理解这一语法点。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精心设计每堂课,设法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把死记硬背的单词变成活的语言,减轻学生在记忆上和理解上的困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教材,掌握所学内容。

3.分散教学难点。

英语课是门外语课,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以此来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要做到这一点,备课是关键,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实物,如图片、教学简笔画和录音机等,让学生边看边听,视听结合,逐步消化,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另外,笔者还随时讲规则,教规律,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信息反馈。

我们所研究的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但都是为同一目的,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并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教者的共同愿望。若只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教案和教法,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学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除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外,还应当备学生。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进行一番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结构来调整自己的教法。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记载当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结合起来,使教学相长、相辅相成。教师还可以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交谈,征求他们在教学中的良好意见和建议,利用他们的.这些信息反馈,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知施教,挖掘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始终认为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对于好学生用高标准要求,对基础差的、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而要正面教育、鼓励、启发,多加帮助,耐心辅导,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优美的语言、良好的行为来诱导学生,一旦发现学生有进步,无论大小、快慢都应及时地予以表扬和肯定,学生察觉到自己在进步并感觉到进步的喜悦,也就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在课后还应当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向学生嘘寒问暖,询问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家里的经济状况,尽可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外。教师也应多一些与学生志趣相同的爱好。比如打篮球、踢足球,下跳棋、象棋,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兴趣活动。这样,师生之间就毫无拘束地建立起了亲密无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中。

新课标指出:“教学内容要渗透思想道德因素,要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随着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断增长,其思想品德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不只是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育人,倘若学生在学习上特别突出,但其品行不端,心理素质不高,不但不能给社会创造财富,反而还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和爱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选择英雄人物事迹,结合学生所学过的短语、句型、语法和时态,编成浅显易懂的英语短篇文章让学生阅读,让他们尽可能用英语谈谈心得体会或未来的打算,让学生明白,人活着不只为自己,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尽责,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也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笔者在教“map”这个词时,就联想到中国的国土,让学生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向学生讲明香港、澳门现在才回归祖国,海参威为什么被沙俄侵占?英、法等国是欧洲国家,为什么在亚太等地区有殖民地?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深深懂得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建设、民族兴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己成绩的优劣不只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祖国的兴亡,关系到祖国的明天,由此而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愿望,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另外,还可以结合当堂所学的内容,适当地向学生介绍英美概况、风土人情,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这样不但对学生学英语有帮助,而且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引导他们吸其“精华”,剔其“糟粕”,通过一系列思想品德教育,就能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即使那些学习上不突出的学生,也能成为品行端正、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的有用之材,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为祖国建设各尽所能,奉献力量。

教学有法,无定法,它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辛的活动。所以,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马上完成的,它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有待于我们每个教者在实践中去做进一步的探讨、挖掘。

参考文献:

[1]韩云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绩效――课堂教学结构简析及优化途径[j].中国科技博览,2010(22).

[2]熊梅.和谐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7).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九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三是wto将服务贸易纳入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体系之内,全球服务市场自由化不断加深为服务业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服务业跨国转移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外包国际化(又叫离岸服务外包或海外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的国际化(或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总量增长迅速。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6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服务进口增长率为31%,也高于英国和美国的14%。

2.服务贸易仍集中于传统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服务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4、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外包模式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将不断对现有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法规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建立服务外包的行业标准和信用体系,形成有利于外包市场发育的商务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

[2]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世界经济2006(8)。

研究论文的类型和结构范本篇十

摘要:本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结合2010年滇黔桂三省的统计年鉴数据,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对滇黔桂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滇黔桂地区间只在三次产业部门这样的宏观层面上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在工业内部行业间相似水平大大降低。因此,滇黔桂地区产业结构间只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并且这种趋同现象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滇黔桂地区;相似系数;产业结构趋同。

一、文献综述。

滇黔桂地区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滇黔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且该经济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地方政府的关注。与近年来人们对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出现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表现出的忧虑一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滇黔桂地区是否存在类似的产业同构现象,是否存在由于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困境。

二、滇黔桂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

产业同构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间的产业组成类型、数量比例、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方面演进变化趋于一致,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目前,测度产业结构趋同的测度方法主要有:结构相似系数法,结构差异度指数法,krugman结构差异度指数法,区位商法等。本文采用了结构相似系数法。结构相似系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地区i和地区j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是i区域k行业增加值占所属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j区域k行业占所属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其中的值在0-1范围变化,系数越大,则表明两地区的产业结构越相似。当=0时,表示两地区产业结构完全不趋同,当=1时,表示两地区产业结构完全趋同。根据经验判断,一般在评价国家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时,以0.85为标准来判断相似程度的高低,然而由于一国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没有国家之间的差异大,所以在对评价时,将相似系数判断标准提升到0.90。

(二)滇黔桂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业高度和合理化程度。本文采用层面结构相似系数来考察该地区的产业同构性。把2010年滇黔桂三省统计年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代入上面的计算公式,求得滇黔桂三省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

表1:2009年滇黔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数据来源:《云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广西省2010年统计年鉴》,《贵州省2010年统计年鉴》。

从表1中三省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看,三省产值结构相似系数非常高,均高于0.99,其中云南—广西两省的相似系数最高,为0.998;贵州—广西次之,云南—贵州的最低为0.991。从产值构成角度分析,2009年滇黔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995。如果按照0.9的标准来判断,滇黔桂三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层面均存在严重的同构现象。由于是在一个非常宽泛的三次产业层面上进行的相似系数的测算,这本身会导致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因此,并不能仅此而草率地判断滇黔桂地区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结构层面进行分析,这里对单个产业深入分析其内部结构是否相似是有必要的。

(三)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相似性分析。

研究产业同构问题需要相把稳定的产业作为分析对象,由于第一产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第三产业又具有无形性、消费与生产同时性等特点,因此,一般会把工业结构作为分析区域产业同构的主要对象。本部分主要采用结构相似系数方法,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来分析滇黔桂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三、结论。

从上述研究来看,虽然滇黔桂地区在三次产业结构上存在高度相似,但仅在工业经济中,产业同构现象并不显著,尽管有些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但在多数情况下,竞争是良性的,很少存在由于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因而可以缓解人们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内部结构严重趋同给滇黔桂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资源浪费、过度竞争等严重不利影响的担忧担心和忧虑。

不少学者(王志华,2006;冯邦彦,2010;王永锋,2008)在分析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时,认为区域间的产业同构并不一定是区域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其内在必然性。同样,我们认为滇黔桂地区一定程度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和相应的政策制度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直以来,滇黔桂三省均以传统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工业的发展也主要依靠资源加工型产业的发展,因此,虽然滇黔桂地区存在一定程度上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里有经济发展和产业水平分工的必然性因素,同时也有统计分析上的原因。

从滇黔桂地区产业布局的特点看,要解决该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应突破地域分割的旧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从宏观产业布局出发,统一调整工业布局,以期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佳配置,在以后的产业布局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模式。目前滇黔桂地区产业布局的模式应该是:以昆明、南宁、贵阳为产业辐射中心,以周边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为依托,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任兆璋,王晓燕桂滇黔国有企业结构趋同合意性和非合意性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7卷第6期,2005年11月。

[2]王志华,陈圻,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与同构的关系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1)。

[3]王永锋,华怡婷,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8,(2)。

[4]冯邦彦,邵帅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