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39:02 页码:13
2023年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优质9篇)
2023-11-24 04:39:02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些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一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不断了解自我、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自主发展有两个重要条件:良好的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与文化;能及时获取各种真实有效信息,明确自己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目前,我国现有的评价制度往往缺乏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文化,教师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自身及教育对象的各类信息.

作者:边玉芳柯李尚学文作者单位:边玉芳,柯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尚学文(北京市密云县教育委员会)。

刊名:北京教育(普教版)英文刊名:beijingeducation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二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由于没有考虑青年教师的特点及个性,许多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本文分析了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以期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了主力军。在传统高校刚性管理模式中,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大多是以奖惩为最终目的的“奖惩性评价”,而不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忽视了青年教师的特点及个性,不能很好满足青年教师快速、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性教师评价正逐渐被引入教育评价实践,成为教师评价的主流。因此,如何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使发展性教师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值得共同关注的课题。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立足点,面向未来、双向参与、尊重个性化发展,以实现教师需要和学校需要的和谐统一为目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注重评价与教师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适宜性和切合性。重视发挥教师工作的内驱力,把教师的内在发展与外在压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评价,便于形成一种真诚合作的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群体,达到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高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对高校教师的个性、层次、教学和科研能力、性格及发展潜力等个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对其发展方向和发展能力进行系统评价,利用各种方式调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等素质提高的积极性,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详实的高校教师发展计划,促进高校教师不断快速、高效发展的一种以人为本的评价方法。那么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就可以定义为符合高校青年教师特点的发展性评价。

2、高校青年教师评价现状。

青年教师大多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处于摸索阶段,又必须完成学校下达的硬性指标和工作量,工作产出较低,而有些考核指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夹杂着人为的因素,使青年教师在评价中处于劣势。此外,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职称评定、申报项目、出国选拔等规定中,都过多地强化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等级等,由于资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明显处于劣势。同时,青年教师工资相对偏低,生活压力大,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再次,青年教师渴望得到良好的自我提升与发展的机遇,但缺少学校的支持与帮助,得不到相应重视。

而高校现有的教师评价大多采用以奖惩、排序为目的,面向过去,只注重结果的一种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设计和操作一套教师评价的过程,是一种控制性和选拔性的教师评价。评价标准高度统一,评价形式自上而下,评价内容机械单一,没有考虑到青年教师的个性特点,忽视了青年教师有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这必然会引起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排斥这种评价活动,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甚至流失现象发生。

管理者首先要树立评价是为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评价理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变“管理者”为“参与者”、“组织者”,变自上而下的“指示”为平等的“协商”,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工作氛围。在评价的具体操作上,既要建立远景目标,也要做好近期规划,整合校内外资源,注意操作的弹性,控制实施过程的节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实施评价的执行能力。在怎么评价上,要坚持“面向未来、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引导,不仅注重青年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更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师专业发展及自身的素质提高上,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在评价结果的反馈上,要实现两个方面反馈信息,即通过评价者向学校领导提供学校应该提供哪些帮助等有关信息;通过评价者向评价对象提供有关其工作表现方面的信息。从而激发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创新求变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个体和集体“双赢”的效果。

4、评价标准应重视教师发展中的差异性。

发展性评价是一个个性大于共性的评价。高校应根据青年教师在年龄特点、个人修养、教学经验、科研能力、职业适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允许教师之间在工作能力、教学水平上存在差别,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此外,高校青年教师有较强的上进心,在评价中就应该将上进心、积极性、主动性等工作态度设置为评价指标,这样就可以通过评价来对青年教师产生强烈的认同及激励,促进教师的发展。

5、评价方法上加强沟通和反馈。

建立一个教师评价信息系统,在这平台上建立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专栏,专门对青年教师评价方面的问题做出解释,并在通过这个系统定期组织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有关评价方面的讨论,还可以将高校青年教师的结果进行公示,学校可以了解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他们对于评价结果的想法及对于评价的建议,青年教师也可以了解学校对他们的要求,这样就能够实现评价主客体间无障碍的交流,从而有效的解决沟通和反馈不及时、客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和每位青年教师共同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并为青年教师及时提供的各个方面帮助,促进其发展。

6、结语。

兴国的教育,必有兴教的良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校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日益增强的新生力量、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成长与发展需要高校提供相对积极的政策、发展的空间和支持的举措。针对这些特点对高校青年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才能使评价达到公平性、全面性的要求,才能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引导高校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以教师为本理念的推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由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操作难度远远大于传统教师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障碍,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孙玉娟、浅谈发展性教师评价[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3、

文档为doc格式。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三

近十年来,在国际上教师评价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正在形成和完善。这种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发展性教师评价重新审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适应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发展性教师评价中包含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就是让广大教师认同评价;支持评价并积极参与评价。taylor和lyndal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评价中也同样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决定评价价值的是教师,决定理会还是不理会评价信息的也是教师。教师是其教学效果的最后仲裁人,也是通过评价期望发生改变的执行者。以上这些都说明,如果忽略教师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评价的价值和效果会大打折扣。

教师评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管理观念的影响。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是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x理论认为,被管理的人员不喜欢工作,没有抱负,他们需要被强迫、被控制和被威胁。相反,y理论认为,员工在条件适当时愿意承担责任,在实现业绩目标时有能力自我管理,对于达到目标的奖励有所回报。

x理论导向的教师评价往往造成教师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评价倾向于既定目标,统一标准,相互比较,明确结论。教师会因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感到不安和消极,抵触或逢迎是他们普遍的和无奈的选择。在评价中运用奖惩是x型管理的重要特征和必要手段。在教师评价中,将评价结果与精神或物质奖惩挂钩可能是教师在评价中处于被动或感到畏惧、抵触的最重要的原因。教师在高利害的评价中往往会感到压力、焦虑和窘迫。一项研究表明:当教师处于高利害的评价中,教师会被动地为了迎合评价而改变教学策略,即使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没有价值的,导致教师丧失了创造性和思考能力,变成“机械的、没有技能的简单操作者。

近年来,提倡教师自我评价是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典型表现。教师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自我反省、自我监控和自我促进有密切的联系。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数据,对其进行判断和反思并考虑提高和改进的途径。教师自我评价克服了同事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成绩等评价方式的一个共同缺陷,就是在教师评价中将教师排斥在外。其次,采用教师自我评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谁最了解教师,教师的工作背景是怎样的,教师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是什么,教师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只有教师本人对此了解得最清楚。

不可否认,人们对教师自我评价存在顾虑,那就是教师是否会不顾实际地提高对自我的评价。研究表明,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一致性与对什么是一个“好老师”的理解有关。同时,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对什么是好的教学有更恰当的理解,从而提高双方评价的一致性。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自我评价也只是一种评价形式,并不排斥其它评价形式。自我评价也不是教师在评价中独断专行。听取学生、同事、领导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中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和客观、明确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必要的。

教师评价主要有两种目的:业绩评价和教师发展评价。业绩评价关注于可达到的、相对短期的目标,倾向于在某个时间段内给教师的业绩和能力下一个结论,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有重要作用。一般说来,业绩评价和教师的名誉及利益是相关的。教师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反馈,改进或完善教师的教学,明确个人的发展需求和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以促进其完成目前的任务或达到将来的目标。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所经历的评价大多应是发展性评价,它应该给教师提供进步的空间和动力,允许教师存在不足和缺陷,它所关注的不是给教师当前的能力和水平下一个结论,而在于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并帮助教师改进。

近年来,教师评价发生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过去的教师评价只用于对教师进行测量和评估,现在还期望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需求和目标,希望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如寻求责任、自主、成就感、兴趣、自我挑战、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以及展示自己的才能等。教师的个人发展与业绩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在评价中往往要二者兼顾。如果说业绩目标的实现要依靠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自身发展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那么没有理由将二者分离。不可否认,个体发展和业绩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教师评价恰恰是将个体发展与业绩目标的实现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使教师在完成业绩目标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实现个体发展的过程。一个好的评价应该向教师提出职业和个人发展的建议,帮助教师将个体发展和业绩目标协调起来,明确教师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两种评价目标的整合体现在通过评价向教师提供必要的、有关他们是否达到业绩目标的信息,包括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他们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的责任、权力和决定权是什么;他们是否正在接近目标以及是否表现出要求的成就;他们怎样缩短目标和已有成就间的差距等等。此外,当评价显示教师没有达到业绩目标时,不应该只考虑教师出了什么问题,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将这些原因找出来然后对教师加以指责,而是要通过评价揭示教师为何会存在不足,反省提供给教师的条件是否恰当和适宜,所设立的业绩目标是否恰当以及怎样通过培训和改变环境促进教师发展。

三、将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个体化评价相结合。

对于“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没有一致的、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教师对评价感到困惑和不满的重要原因。一项研究发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同事评价、领导评价和学生成绩评价之间的相关非常低,这样的评价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师评价中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但对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评价在追求明确的评价标准时走入了误区,评价标准被固化、程序化和测量化。这样的评价在追求所谓“科学”、“客观”、“一致”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教学背景,用统一的、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教师。这样的标准往往都是通过测量用数据表达的,那些更多要凭主观判断,无法用工具测量而又很有价值的评价内容就会被排除在外,从评价开始就将教师限制在所谓的标准范围内,这会严重损害教师的教学创新和自身潜能的发挥。此外,这种评价方法还有可能在评价过程中限制教师的参与,标准成为高于一切的、指令性的、不容申辩的东西,教师只有默默服从和参照。

maxwell认为,评价应是“合理的”评价而不是“正确的”评价。如果评价标准不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即使在他人看来是正确的,却是不合理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关注教师个体差异,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个性化评价。

教学背景和学生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这对于任何评价都构成了挑战。评价标准必须适应多种评价背景,要考虑到学科、年级、教学风格、学生特点和教学背景等。katz和raths提出“goldilocks原则”,即如果标准太模糊或笼统,则在标准的施行、操作和保证公平性方面就会有困难,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就难以进行一致的判断。但是,如果标准的特异性太强,评价者在判断时容易形成很高的一致性,这样往往会丧失良好教学的“精华”,并有可能造成交离破碎的或“食谱”式的教学。所以,教师评价不能将教师整齐化一,相反,要根据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特点,通过评价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差异。在实践中,好的评价标准应该通过许多不断的尝试确定标准的特异性水平,并在多样的教学背景中检验其适用性。在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个性化评价之间应取得平衡。

四、加强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

在评价中倾听教师的声音,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促进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实现上述目标最直接和最具体的手段。mcgreal的研究发现,教师非常低的参与是被动的教师评价的一个明显特征。教师评价不应该是单向的,也不应该满足于得到一个评价结论。与教师没有交流的评价对评价的结果及其作用是完全没有把握的,有时甚至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评价中没有交流不但意味着侵害了教师的知情权,也是造成教师在评价中感到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评价使教师丧失了了解自己的机会,并剥夺了他们发表看法和意见、进行反思和申辩的权利。

研究发现,个体通常主动地从其他人那里(同伴、下级或上级等)去寻求而不是消极地坐等反馈信息。通过寻求反馈,个体能够获得信息进行改进以增进他们的绩效,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对230名教师的调查发现,80%的教师认为对其他教师的观察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有77%的教师欢迎其他教师观察自己的教学;60%的教师说他们会考虑外部的客观观察和反馈。所以,如果评价中的交流充分而恰当,不但可以收集到许多评价信息,及时纠正评价中的偏差,还可以通过反馈过程将评价中的有关信息告诉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通过评价中的交流,评价双方还可以探讨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所以,评价中的交流本身就是促进教师转变、达到评价目的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应该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评价者的角色转变非常重要。评价者必须从高高在上的审视者转变为与教师平等的倾听者和对话者,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使教师能够畅所欲言。评价者与教师的交流应该贯穿于评价的全过程。通过与教师的充分交流,形成个性化评价,在此过程中加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在作评价时,让教师充分地发表意见,并给教师创造机会使教师能够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宽松的气氛中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四

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历经两年多的研究,现已完成了课题任务,形成了预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分四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最重要的热点之一。这是我们课题组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课题研究方向最终定位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原因。

2、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师生互动的评价内容。

3、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模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二、确定研究的步骤及采用的方法。

1、准备阶段。

制订课题实验方案,设计各种实验表格,制订业务等级标准,成立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评价方案。

2、实验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按“学习―实践―诊断―反馈―反思―措施―再学习―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操作,使被评价者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同时积累研究资料,完善实验方案。

3、总结阶段。

进行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及各种评价工具,使之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和各种鉴定文档;请我区科研室对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召开结题会,向省规划办提请课题鉴定。

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进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完成了有关论文和评价方案的制定。教师对发展性评价有了充分的认识,克服了传统的单纯以奖惩为目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施发展性评价,是社会转型的呼唤,是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需要。

2、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学化。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科研水平,深化了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抽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被看得很重,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五

评价工作怎样与之相适应?浙江省义乌市作了积极探索。

“全面评价,注重过程,关注起点,纵向比较,通过评价引领教师的发展。”这是浙江义乌教师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义乌市首先提出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由素质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基本素质)、职责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工作状况)和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三个维度构成。教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师职责包括育人管理职责、教学及科研职责;教师绩效包括教学成绩、教学论文、公开课情况、教研情况等。这一指标的确立,旨在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杜绝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根据这一新的评价指标,苏溪镇第一小学将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方面以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强调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主要看教师能否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评价主要看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课堂策略能否激发学生兴趣、练习设计是否具有层次性。同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学效果,基本功等都成为评价的重点。这些评价指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传统教学无疑带来巨大的冲击。

为了引导教师在评价中自觉反思和改进教学,每个学期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发展目标,年中、年末进行对照检查,学校考评小组进行评议。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先自我评价,然后学校学科评价小组,根据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其结果。

大陈初中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评价改革使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对教师的评价注重分数,主要看工作量、看出勤、看是否完成了工作任务,大多是横向比较;如今,他们强调纵向比较,评“谁的进步最大”,重点看发展和变化,根据升降评档记分。重视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从备课、上课到课后反思,关注每一个环节,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获得发展,学校特别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社区人员共同参与,每周安排“教学开放日”,欢迎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教师教学表现和水平的资料。同时,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参与到评价中来,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意见,从根本上减轻评价给教师带来的不安全感,使互相信任、和谐的氛围贯穿评价的始终,在宽松的环境中促进教师主动地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改革已经起步,虽然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这种评价确实引领了教师的发展。校长黄聪兴奋地告诉记者,发展性评价确实让我们获益匪浅。学校在变化,教师在变化。发展性评价,唤醒了评价者的主体意识,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发现不足,促进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性评价架起了领导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改善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创设了和谐、宽松、合作、求真的教学氛围。

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本。

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呼之欲出,它激发了广大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崭新的评价思想,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也越来越显示出它无限的生命力。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持续的评价。因此,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关注教师日常行为表现和点滴进步,注重发展过程,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

在这里,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而是要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发展性评价的鲜明特征是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和评价方法,不是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将所有教师的表现与之相对照,判定其优劣或是否合格、称职,而是将教师的表现与原有基础比较,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发展目标和进修需求等,使教师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改进。

此外,发展性评价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达成结论时强调教师的积极参与,重视通过反馈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一般来说,要鼓励教师参与讨论修订指标体系,从而明了教师评价的具体内容;然后,让教师根据岗位职责制订书面的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使教师感觉到他的一步一步发展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学校清楚,自己也清楚,这本身就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评价时做到以教师自评为主,帮助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还提倡同行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同行评价都运用到教师评价中并发挥特定的作用,教师、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同时,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与多元,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效果与成败,与一套好的教师评价体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评价改革始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完善和发展过程,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文档为doc格式。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六

1、情感上,教师要有两个热爱:一是热爱文学;二是热爱学生。

不能想象一个不热爱文学的老师,能上好现当代文学,能感染学生学习、热爱文学的激情。现在各高校现当代文学的教师大都是博士毕业,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也不排除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讲理论头头是道,却“没有感性的艺术体验,没有感动和愉悦”。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体会到阅读作品的乐趣,不能从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怎么能想象他们评析作品时的神采挥扬、进而去感染学生?“山东大学施战军副教授给本科生开设了一门选修课《中国现当代小说文本解读》,笔者有幸去听了一次,恰巧他讲刘震云的《塔铺》,这是刘震云小说中最具情感冲击力的一篇小说,施战军老师没有用大道理分析,而是有声有色地把《塔铺》朗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解释、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对作品进行适当的生发。这是笔者听过的最具感染力、最具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一节课。”施老师上课的形式可谓简单易学,但换一个老师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原因是什么?原因就在于一般老师对于文学可能没有像施老师那样怀有深厚的情感。强烈的情感往往有感染人、打动人的力量。有一个学生告诉笔者,她小学、初中都不怎么喜欢语文课,但上了高中,因为那个语文老师非常热爱文学,经常在课堂上陶醉于文学、为文学的美所折服,经常饱含深情地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她因此受到莫大的感动,逐渐喜欢上文学了。教授现当代文学的教师就要有这种感染力。在诸多教改主张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改变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要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分组讨论、学生自己上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分组讨论也好、主题研读也罢,不是教师单方面就能开展好的,它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密切配合。此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活动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如果只有教师在作各项要求,学生不理不睬、冷漠应对,那么活动可能就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实际中又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高校扩张,一个老师要教很多班级、面对众多的学生,这些都不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只要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不愁找不到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许多方法,如凡事多和学生商量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把办公桌放在教室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等等。这些方法既要借鉴,更要尝试、修改。

很多学者对于现当代文学这门课使用的主流教材作过分析,认为这些教材往往条理清晰、便于讲述,却普遍存在割裂了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三者内在关系的流弊,有的对大陆之外的华文文学还容纳不够。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温儒敏教授曾作过中肯的分析:“这2本教材对一般低年级大学生来说,可能深了一点,也不适合那种照本宣科的讲授”。既然教材很难十全十美,那么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要,讲什么要心中有数,怎么讲、如何导要思路清晰。有多少人能如中山大学黄修已先生那样充满自信地说:“现代部分,除了鲁迅,介绍14个小说家和3个小说流派,7个诗人和两个流派,3个话剧家,6个散文家,总共不超过30个人”?做到对教学内容如数家珍、明白清楚已经很不容易,何况还要依据学生的水平、兴趣,组织恰当的教学形式,更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教改中提到的具体方法,如组织课前阅读、背景拓展、作品细读、指导撰写研究性论文、加入多媒体演示、影视作品放映等技术手段,这些在形式上都好学,但是什么时候用?用哪种?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这是个技术活,取决于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只有专业过硬的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选择教学手段。当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遇到困惑的时候,教师不能单方面指责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在解读的时候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这样会把学生吓跑。比如学生不喜欢阅读鲁迅的作品,不妨提示他们在阅读时神经不必绷得那么紧、放轻松些。甚至可以把鲁迅的《伤逝》与《步步惊心》、《甄嬛传》放在一起,一块儿打量,看看它们的爱情观有何异同、在结构安排上孰优孰劣,一番比较之后,学生对于文学的“尺子”了解更深,以后自己也可以尝试去品评其它的作品。

3、时间、精力上,教师要对教改乐于投入。

随便上一堂课很容易,上好一堂课却很难。教师在课堂的表现是上课前诸多准备的结果,上课前对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准备得越充分,课堂才会越精彩。许多一线教师可能都有这种体会:沉默、沉寂的课堂,不仅使学生、就连老师都感觉疲惫不堪;相反,活跃、有思想交锋的课堂,却使师生双方都感到精神愉悦。教师主要的工作空间就是教室、课堂,如果教师不对自己的教学多费点心思、多动点脑筋,那么课堂就容易一潭死水,就会使自己与学生深受煎熬,长此以往,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会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比如讲曹禺的《雷雨》,可讲的点非常多,如讲人物的形象:周朴园、周萍、繁漪、侍萍等,每个人物形象又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讲。只有课前多做准备,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文学经典的魅力。尤其是教师的讲解超出学生的预期之外而又合情合理、新颖巧妙时,就会引发学生对现当代这门课出自心底的热爱。当然,课前的这种准备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还需要对各种观点消化、取舍。总之,只有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才能换来精彩、生动的课堂。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七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为教师提供一种发展的动力和有用的反馈信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不断成长,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在个体的专业性发展,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发展性教学评价提倡教师自我评价,这正是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典型表现。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水平提高和专业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已逐步由校外培训为主转向在实践中的校本培训为主,教师专业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活动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之上,通过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使教师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中职教学现有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评价标准死板,分配权重不合理。

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对口高考除外),原来的评价制度来自基础教育的终结性评价,也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的终结性评价,原有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评价指标过于全面、烦琐;文化课、专业课使用同一评价指标;有的评价指标过于简单,没有二级指标等。

2。评价指标过于量化,不重视定性评价。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集合教育学、心理学及各学科知识的复杂的教与学的过程,评价指标的简单量化不能囊括教学过程的全部,量化评价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量化的结果自然不能让广大教师心服口服,量化的另一个弊端是引起一些教师的投机行为,你量化什么我就做什么,怎么评价就怎么教,引发“表演式公开课”,公开课成了表演舞台,而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差异,也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

3。评价主体领导化,忽视评价主体多元化。

许多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由学校领导,如校长、教务主任等管理人员牵头组织,他们的评价意见可能左右教师的奖惩,并影响教师职称晋升的加分,应该建立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为主体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把教师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多数中职学校的评价结果用于评优、晋升职称的加分等,忽视了评价的激励、改进、发展功能,甚至有的学校以学校领导及部分专家教师组成考评小组,通过听课、评课给教师划分等级,实行末位淘汰制,评价不合格的教师调离教师岗位,试图通过给教师施加压力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这让教师有一种焦虑、恐惧心态,从而产生不满、抵触心理,这种忽略教师内心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及专业发展)自然与管理者的初衷背道而驰,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样的评价不能促进教学的进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中职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思考。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师评价制度,关于教师评价的改革很多学校正在探索与实践中,我校也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1。学校管理部门组织对教师发展性评价。

学校管理部门的评价仍然由学校领导部门组织,但应广大教师要求,对学校原有评价方案做了重大改进,改进旧有评价的弊端,不再是简单量化,而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能量化的就量化,不能量化的则加以描述性分析,为教师提供自我价值的机会和空间,满足教师的成就感。还有一个重要的改进是减少(不是取消)学校评价对教师奖惩所占的比重。

具体做法是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示范课、优质课比赛进行听课评课,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根据评价标准,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做出恰当的评价,并从这中不断发现人才,为优秀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2。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他评)及教师自评的开展。

同行评价主要在本教研组中开展,职业学校专业不同,同专业同事的评价最有借鉴性及说服力,通过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同行的听课、评课,肯定被评教师的优点,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反馈给被评教师,被评价教师据此对教学进行改进和反思,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行评价的原则也不与教师荣誉及利益相关,这样做出的评价才能客观、合理、有价值,并且可避免教师之间的摩擦。

学生评价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学生访谈及学生座谈会的形式,教师所授课的班级的学生应成为教师评价重要的信息源。然而学生虽能收集到重要、准确的评价资料,但学生评价常与管理者评价或同行评议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况且学生年级班级规模等背景特征对学生评价也有着深远影响。此外,由于学生的发展性(即不成熟水平),学生的现实选择可能是短期目标,而教师着眼的可能是学生的长远发展,这种师生发展的分离,使得学生评价很少能广泛应用于中小学。中职学生的发展水平类似与高中阶段,只能描述教学活动进行事实判断。

教师自评主要通过教育笔记、教学反思等形式。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与外在的评价者相比,教师最了解自己,最清楚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最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把被评教师看做评价的对象(但不是被动的客体),也看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参考文献:

[2]荀玉森。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评价研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xx(12)。

[3]王斌林。教师评价方法及其适用主体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xx(0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八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由于没有考虑青年教师的特点及个性,许多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本文分析了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以期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了主力军。在传统高校刚性管理模式中,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大多是以奖惩为最终目的的“奖惩性评价”,而不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忽视了青年教师的特点及个性,不能很好满足青年教师快速、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性教师评价正逐渐被引入教育评价实践,成为教师评价的主流。因此,如何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使发展性教师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值得共同关注的课题。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立足点,面向未来、双向参与、尊重个性化发展,以实现教师需要和学校需要的和谐统一为目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注重评价与教师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适宜性和切合性。重视发挥教师工作的内驱力,把教师的内在发展与外在压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评价,便于形成一种真诚合作的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群体,达到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高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对高校教师的个性、层次、教学和科研能力、性格及发展潜力等个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对其发展方向和发展能力进行系统评价,利用各种方式调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等素质提高的积极性,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详实的高校教师发展计划,促进高校教师不断快速、高效发展的一种以人为本的评价方法。那么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就可以定义为符合高校青年教师特点的发展性评价。

2、高校青年教师评价现状。

青年教师大多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处于摸索阶段,又必须完成学校下达的硬性指标和工作量,工作产出较低,而有些考核指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夹杂着人为的因素,使青年教师在评价中处于劣势。此外,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职称评定、申报项目、出国选拔等规定中,都过多地强化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等级等,由于资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明显处于劣势。同时,青年教师工资相对偏低,生活压力大,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再次,青年教师渴望得到良好的自我提升与发展的机遇,但缺少学校的支持与帮助,得不到相应重视。

而高校现有的教师评价大多采用以奖惩、排序为目的,面向过去,只注重结果的一种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设计和操作一套教师评价的过程,是一种控制性和选拔性的教师评价。评价标准高度统一,评价形式自上而下,评价内容机械单一,没有考虑到青年教师的个性特点,忽视了青年教师有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这必然会引起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排斥这种评价活动,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甚至流失现象发生。

3、树立发展性的评价理念。

管理者首先要树立评价是为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评价理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变“管理者”为“参与者”、“组织者”,变自上而下的“指示”为平等的“协商”,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工作氛围。在评价的具体操作上,既要建立远景目标,也要做好近期规划,整合校内外资源,注意操作的弹性,控制实施过程的节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实施评价的执行能力。在怎么评价上,要坚持“面向未来、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引导,不仅注重青年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更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师专业发展及自身的素质提高上,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在评价结果的反馈上,要实现两个方面反馈信息,即通过评价者向学校领导提供学校应该提供哪些帮助等有关信息;通过评价者向评价对象提供有关其工作表现方面的信息。从而激发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创新求变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个体和集体“双赢”的效果。

4、评价标准应重视教师发展中的差异性。

发展性评价是一个个性大于共性的评价。高校应根据青年教师在年龄特点、个人修养、教学经验、科研能力、职业适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允许教师之间在工作能力、教学水平上存在差别,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此外,高校青年教师有较强的上进心,在评价中就应该将上进心、积极性、主动性等工作态度设置为评价指标,这样就可以通过评价来对青年教师产生强烈的认同及激励,促进教师的发展。

5、评价方法上加强沟通和反馈。

建立一个教师评价信息系统,在这平台上建立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专栏,专门对青年教师评价方面的问题做出解释,并在通过这个系统定期组织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有关评价方面的讨论,还可以将高校青年教师的结果进行公示,学校可以了解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他们对于评价结果的想法及对于评价的建议,青年教师也可以了解学校对他们的要求,这样就能够实现评价主客体间无障碍的交流,从而有效的解决沟通和反馈不及时、客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和每位青年教师共同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并为青年教师及时提供的各个方面帮助,促进其发展。

6、结语。

兴国的教育,必有兴教的良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校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日益增强的新生力量、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成长与发展需要高校提供相对积极的政策、发展的空间和支持的举措。针对这些特点对高校青年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才能使评价达到公平性、全面性的要求,才能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引导高校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以教师为本理念的推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由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操作难度远远大于传统教师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障碍,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论文范本篇九

[摘要]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取决于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职业内涵的新定位。“发展”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本质所在。教师发展性评价应着重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教师实施“学习服务”的真实、动态、持续的过程中。“教师发展性评价”主要包括:常规性评价、常态性评价、常模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应满足三个条件:社会的价值取向、教师的专业追求、学校的特色发展。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时,要注意突出下列几方面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社区的评价;教师自主评价。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发展性评价。

近来,笔者代表学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个教育考察团,他们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诸多的困惑,如: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应该是什么样的评价?这种评价有什么特征?它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评价,又应该满足哪些目的条件?究竟应该怎样实施?针对这些困惑,我介绍了我校的探索。现在我对我校的探索进行了理论提升,写成这篇文章,以求教于大家。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取决于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职业内涵的新定位。当前的课程改革呈现两大特征。

一是“以人为本”。课程改革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人的生命成长和人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行为已不是为学生提供传统的“教育服务”和“教学服务”,而是要满足学生生命成长和人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志趣的要求。书本的传授、课堂的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生命成长和人生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教师更多地去研究学生生命成长和人生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趋势,全心全意地为学生学习成长和人生发展服务,为学生的一生、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发展负责。

二是与“自主学习”接轨。“自主学习”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点着眼,教师的职责已不是为学生提供“即时”的、“立竿见影”的服务,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的学习素养、沉潜的学习品质、不懈的学习精神及由此形成的牢固的学习观念、严谨的学习作风、求是的学习态度、高远的学习追求等。这种“接轨”要求传统的“授课班级”成为“学习组织”,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学习服务”,指导学生“自主发现学习,发展学习能力”成为教师价值的核心。

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职业内涵的新定位,决定了“教师发展性评价”就是立足于教师专业生命发展的过程,以师生动态成长和持续发展为参照,以教师的日常学习服务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为途径,以切实提高“学习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师生共同迈向成功和走向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评价。

“过程”“动态”“持续”是教师职业特性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体现。学生是动态持续发展的生命体,无论是考试分数,还是学业成绩,都只是学生动态成长、发展历程中必须获得的学业符号,无法体现教师对学生终身影响和终身引领的潜在作用;学生的持续发展和一生的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整个学习经历中经由教师的“学习服务”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学会发展的“学习”程度,并由此形成的综合素质、精神风貌、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据此,教师发展性评价应着重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以及教师实施“学习服务”的真买、动态、持续的过程中。

“发展”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本质所在。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升学率的量化,而忽视师生生命的成长性、发展性,对师生的伤害和造成的恶果都是无可估量的。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除了师生的因素之外,还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因而,教师发展性评价应该透过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深入教师学习服务的生命发展的历程,既关注其结果和目标,又关注其过程和发展;既关注其自尊和自信,又关注其效率和质量;既关注其职业道德,又关注其专业发展;既关注其个性特长,又关注其风格魅力;既关注其职业成就,又关注其职业精神;既关注其现实成长,又关注其未来发展;等等。评价要以揭示教师发展变化的多元价值呈现,真正体现发展的教师、教师的发展,让教师在评价中获得成长。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应依据教师的职业特性和课程改革的特点,由以“学习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为中心进行的常规性评价、常态性评价和常模性评价构成。它不拘于课堂教学和校园,渗透于教师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空间之中,揭示教师发展性的真正内涵:教师的日常表现和日常追求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效果和意义。

常规性评价:主要以教师日常的思想、行为风范的“职业内在动力机制”和“学习服务的思想意识”为参照,是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崇高的师德,产生教育信仰和理想追求,促进专业成长,提高“学习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前提。“职业内在动力机制”方面的主要内容应该涵盖教育信念、教育理想、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教育理论修养、职业人生追求与职业贡献愿望等;“学习服务的思想意识”方面应该把人视为一切发展的基点、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爱护学生的天性和个性、满足学生的愿望和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性的服务等作为主要内容。

常态性评价:主要以教师在“学习服务”过程中的常态观念和行为表现为参照,评价教师在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思维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格,实现有效学习和知识、能力转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其主要内容应该包含:帮助学生确立有效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展示自我的空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问题意识;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能力转化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专业志向、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判断和高选择能力、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和他人;促使学生更有效和更有质量地学习、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实现学习的目标、使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等。

常模性评价:主要以教师在平时“常模研究”过程中的教研素养和教研能力表现为参照,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教师素质潜力和专业发展后劲的基础所在,也是教师准确把握教育发展变化和人的培养规律,提高育人质量和效率的能力源所在。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宽阔的教研视野、敏锐的教研思维、严谨的教研态度、务实的教研能力、求实的教研精神、独到的教研见解和自主发展能力等。

依据上面的评价内容描述,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容由常规性评价、常态性评价和常模性评价构成,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四级评价,学生参与相应的常态性评价,教师全程自我反思、自我监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学习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生成性评价,其生成条件由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教师生活环境构成,为此教师发展性评价应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是社会的价值取向。任何评价活动都要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现教育的本质特征,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应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需要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在价值取向。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其认识、对待这种需要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就体现了教师内在的价值取向。社会的发展需要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外在价值取向。教师服务、培养的人才是为了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即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其认识、对待这种需要的视野和情怀,就是外在价值取向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就是肯定了教师的价值认同。

第二是教师的专业追求。从生活的本质来说,教师发展性评价应该直面教师的本真生活,切实反映教师的职业特性和专业发展需要。没有教师的本真生活,就没有人才的成长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无法推进教育的改革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也就失去具体的内容和生成依据。充分反映教师的职业特性和本真生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评价,才有可能实现教师评价的目的。

第三是学校的特色发展。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一项评价,都可以说是为了彰显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特色。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更有责任、更有个性、更有效能的工作,确保学生都能充分、全面而有个性、有差异地发展,实现人的现实成长、学校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有机统一,以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作为常规、常态、常模状态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其目的不是为了对教师进行鉴别和筛选,而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更好地实施“学习服务”,达成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因而在实施评价时,要注意突出下列几方面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学生是教师实施“学习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其学习生活与教师的服务生活密切相关,教师的生活习性、知识品位、专业志趣、品格涵养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深刻、最为长远,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真实存在,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信任和激励,因而他们的评价最能体现教师lt作的过程、效果等方面的意义作用。

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评价和监督时,不能以管理手段或管理措施代替评价和监控,而是要多给教师人文关怀和工作激励;不能单纯地采取管理评价和监控评价,或单纯地把评价、监控与教师的奖惩、评优选模挂钩,而要辅以交流、探讨、建议式的对话,或结合教学研讨、经验介绍等活动进行,以达成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包容、互相认同的价值取向。

社区的评价。当教育发展和终身学习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整个学校的学习组织和教育资源都向全社会开放时,学校便成为社区教育和社区学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学习服务”也将由对学生的专门服务转变为多元的社会“学习服务”,如校际间、区域间乃至国际间的教育协作,中小学与大学、教育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教育合作所产生的“学习服务”等。面对开放、合作、多元的教育势态,面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不断发展,教师群体将全方位聚焦在社区的视野之下,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社区的评价。

教师自主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最好形式是还原教师的本真自我,尊重教师主体性和差异性、变化性和发展性,高度体现教师生命个体和专业个性的独特性和真实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评价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由被动评价变为主动评价。因为教师对于自身思想、观念、行为、态度、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情况最为清楚,最适合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

教师的自我评价应充分发挥自我反思的内省作用,把反思自省当作完善自身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内在需求,当作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毕必经之路。通过多种内容的反思(如教学思想、内容、方式、环节和效果的反思等)、多种形式的反思(如集体反思、同事反思、个人反思等),深入、全面地对日常的行为实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教师得以消除困惑,总结经验,深刻认识和接受他人的评价,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改进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工作,自觉能动地在评价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价值建构,实现自我的改进和发展,成为让学生、让家长、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此外,教师面对的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学生,其工作对象的变化性决定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与很强的适应能力。对教师心态与能力适应性的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关键问题,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