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46:55 页码:7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实用14篇)
2023-11-13 12:46:55    小编:ZTFB

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和失败,重要的是如何从中汲取教训,继续前行。如何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生活更加丰富有意义?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一

在不久之前,我步入了六年级的学习之门。

刚开学不久,我认识了一位让我又敬又怕的数学老师——谢老师。谢老师的课十分有趣,每一堂课都有笑声。谢老师教给我许多知识:园的认识、百分数应用题、圆形的变换、比的知识、统计其中圆这一内容我掌握地更好,我知道圆有三部分组成:圆心—o,半径—r,直径—d。以后,我要多看一些其他比较深奥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对于百分数应用题我还不够熟练解答,我要多做不明白的题目。

希望,在六年级我能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19世纪40年代他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听了清华大学的一位博学的数学教师的讲课。

讲课时老师提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老师还打了一个形象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宝石。”

这个引人入胜的介绍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块磁石一般强烈的吸引着他。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的宝石的艰辛历程。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稿纸就堆了足足几麻袋。

经过10多年的推算,1965年5月,陈景润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篇论文给出了至今为止最接近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结果,论文的发表受到了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它也被称为“陈氏定理”。

我们快毕业了,学习也进入了白热化。上次我们复习了数与代数。这次我们就复习式与方程。式子有几个要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0不能做除数。虽然我以前学过可我还是错了题。就有一道题让我丢了脸,刘翔的110米栏成绩约13应该是秒,可我填的分钟,这个题让我终身难忘,我一定记住这道题。另一道题就是说明了我的'单位进率还不行20xx米=kmm,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可我想的是100。所以这道题都错了。通过本周的学习我知道了错题支持着你前进。做对的题不能骄傲更能让你前进。

正反比例能让我门解决我们现实的问题。比如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成什么比例。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这道题不成比例。因为这道题的意义是加法,所以正反比例都不成立。好了,今天的知识就学习到这里,战斗一天比一天激烈,让我们共同加油吧。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一条益达口香糖13.5g、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一包旺旺小馒头50g和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120g。我一共用了2+2.6+2.2+13.5+2.3+3.2=28.6(元)。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二

首先,故事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6、7岁的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活动就逐渐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他们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在向抽向思维过渡。所以,低年级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关连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上活,创设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并有助于参与数学的、发展情感的教育情境,而创设故事情节的故事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故事教学的优势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生活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使全体学生在经验层面上达到共识。

2、吸引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趣味不能少,而故事教学正好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以小故事贯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同讲一堂课》时,讲授《图形与位置》,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大树爷爷需要同学们的帮助,让同学们在大树的上、下、左、右,贴上花、蘑菇、鸟、兔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掌握起新知――方位时也轻松、容易,且在故事中学会要帮助别人。在贴时,懂得了同学们要互相协作、团结。可以说,这种设计完全吸引了学生。

3、故事性、参与性。让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孩子们的朋友,参与数学,这样学生就真正参与进教师的教学当中。真正领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在学习《统计》这章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我们的鞋码”这样的关于统计的枯燥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上生动了,新知识接受了,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故事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选择故事时要与数学知识有关,不能单纯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如果是那样的话,不如开个故事会得了。

综上所述,一年级处于幼小衔接的特殊时期,故事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只有把握住这些去研究、去设计,我们老师才能全面调动起儿童的积极性,让内因起作用,为向高年级过渡做好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衔接。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三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但是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三、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沉浸在运算和公式中。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攻克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其底盘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五、唐僧师徒摘桃子。

六、有数学思维的煎饼侠。

咕叽开了一家美味煎饼店。

这一天,店里来了三位买饼的顾客,他们急于赶火车,限定3份煎饼的制作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

几个厨师算了算之后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至少需要10分钟(两面各需要五分钟)。

而店里的只有一口锅,一次只可以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

这时老板咕叽说话啦,他说:

“有一种方法,烙熟3个饼只要15分钟就行了。

如果谁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烙出3个饼,

那么谁就将获得煎饼侠的美誉。”

咕叽话音刚落,人群里站出一个小小少年,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

最后,厨师在他的指挥下真的只花了15分钟就烙出了3个香喷喷的饼。

三位赶火车的顾客兴高采烈的离开了咕叽的煎饼店。

咕叽为了奖励这个小少年,不但封了他“煎饼侠”的称号,并且给予他享受每日免费煎饼一个的特权。

故事完:小朋友们也快来动动脑筋吧,你知道该怎么烙吗?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四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非常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非常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非常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非常有用处。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五

数学作文六年级一:一张纸与一座山。

我忽然想到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围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2粒米,第二个格子里放4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8粒米……每一个格子里的米是上一个格子里的.米的2倍……依此类推,米最后能够堆成一座小山。

折纸的计算方式不也和这米的计算方式一样吗?我又开始算起来。折1次0.1毫米,折2次0.2毫米,折3次0.4毫米,折4次0.8毫米……折12次2分米……折22次209米……折28次13421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4500多米,真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啊!

湖南省岳阳市朝阳小学六年级石鸿华。

期末考试时,我们班上的同学被分在两个考场。()每个考场都是6排7座,42个座位。我们班共有74人,第一考场坐1至40号共40人,第二考场坐41号至74号共34人。

我们开始找自己的座位了。

胡诗豪问:“方老师,我的座位在哪里呀?”

没等方老师开口,喻哲就说话了:“胡诗豪,你怎么不一个一个地数呢?”

“数?你们不知道用除法算啊!”陈玉婷在一旁说。

一听到可以用除法计算,正在数座位的胡诗豪停下来,忙向陈玉婷请教。

“你是多少号?”陈玉婷问胡诗豪。

“37号。”

“你是37号,用37除以7等于5余2,5加1等于6,你的座位是第6排第2座。”

胡诗豪跑过去一看,课桌上果然写着37号。

我是14号,14除以7等于2,难道坐在第3排?可也没有第0座呀?对了,干脆把答案改为1余7,座位是第2排第7座。我走到座位上一看,果然如此!

第一考场的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第二考场的陈迅正在找座位。他是60号。我算了半天,也没有算明白,就和陈迅一起问方老师。

方老师说:“第二考场是从第41号开始的。所以要减去40再计算。”

陈迅是60号,应该用20除以7等于2余6,他的座位应该在第3排第6座。陈迅很怏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六

2.正比例。

3.3040。

5.94%。

6.5:2。

7.8和15。

二,1.×2.√3.×4.√。

三,1.b2.c3.c。

五,1.x=12.362.5。

六,11.44m2。

七,1.1800辆。

2.92个。

3.196km。

4.20尺。

5.72km。

6.18.84dm3。

2.正。

3.差:24.3,减数32.4。

4.10.7cm2。

5.乙。

6.28cm3。

二,1.×2.√3.×4.×。

三,1.b2.b。

四,1.2652.47.5。

五,1.19698。

3.0.375。

4.3.5。

5.4。

6.6.6。

七,1.3.43cm2。

八,1.20%。

2.10000个。

4.246t。

5.15人。

6.4.8h。

7.98.125dm2。

综合练习八。

一,1.1580400000,16亿。

2.3升40ml6.75时。

3.b,a。

4.3:2。

5.200。

二,1.√2.×3.√4.√。

三,1.c2.c3.a,b,d4.b5.c。

四,1.100002.25。

五,1.8900。

3.5.62。

7.2。

六,1.12.x=27.5。

七,375cm2。

八,1.10.2公顷。

2.4h。

3.6000t。

4.3.6h。

5.110t。

7.1.5m。

综合练习九。

2.1,3;2,4;2,3;1。

3.9cm3。

三,1.×2.×3.√4.×。

四,1.b2.b3.a,c。

五,1.212.49。

七,1.62.52.11。

八,12.44cm3。

九,1.11.1%。

2.360m。

3.184.6m。

4.0.65t。

5.480km。

6.125天。

7.42t。

8.62.8cm3。

9.800km。

综合练习十。

一,1.124008,12万。

3.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无数条。

4.6,7,8。

二,1.×2.√3.√4.×5.×。

三,1.a,b2.d3.b4.b。

四,1.15002.624。

五,1.950。

2.8。

3.6。

6.0.9。

8.6.3。

六,1.x=24.12.30。

七,12cm2。

八,1.99%。

2.120km。

4.9.42cm,7.065cm2。

5.14.4h。

6.420km。

7.105台。

8.1142.96cm2。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七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妈妈去西缘浴室洗澡,当洗完澡时我们在照镜子妈妈突然对我说:“女儿,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妈妈说:“你看到镜子里面有一面时钟吗?现在镜子里面的时钟是7:15,你能想像一下现在是下午几时几分吗?”

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不出来。”当我回头看一下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4:45。妈妈问我现在能分析一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了吗?妈妈提醒了我一下,镜子里的钟面时针与分针和挂在墙上钟面时针与分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立即反应过来了,它们是呈左右轴对称,这正是我最近学习的内容。

洗完澡回到家后,我要求妈妈再出几个给我做一下。第一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3:30,第二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9:40。我立即动手在纸上采用对称法的方法做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答案:8:30和2:20。这时候妈妈又问我每次这样做题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妈妈这时说:“再提醒一下小朋友,将镜子里钟面时间和实际时间加起来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我赶紧动手算了起来,3:30+8:30=12,9:40+2:20=12,发现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都等于12,此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将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等于12。

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妈妈笑着说“简单嘛?这说明你遇到问题要有考虑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八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笑容经久难忘,它是一个陌生残疾人的笑,这个笑就是笑对人生苦难的笑。那时我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改革开放浪潮汹涌,下海者如过江之鲫,新商号如雨后春笋,大有全民皆商之势。学校里也新开了不少商店,学校西门南侧紧邻的是空军后勤部大院的楼房,这时,有人竟打破界墙,冲着我们校园开了一个小店,小店正对着女生宿舍学9楼,经营小食品、饮料、杂货之类,还装了一部公用电话。由于这里属于学校的“西部地带”,校内原来没有商店,电话也很紧张,所以这家小店生意红火,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学生们。让外单位的人冲着自己单位的院子开店,这种现象很少见,我想,这家人肯定是有什么路子的。

这时我正上大三,在社会上做兼职,一度风风火火,业务很忙,经常上店里打电话。每当这时,透过小小的窗口,我常常看见一个男子坐在柜台前,一副自然成熟的笑容,售货、收钱,与屋里屋外的人聊着天。我想,他肯定是个干部或学者,这年代,时兴搞第二职业,这不,挺有层次的人也干起小买卖来了。

这阵子,我初涉社会,碰壁不少,自己在入党、恋爱等方面又受到挫折,身体也不太好,内心冲突很激烈,心理压力很大,有一种悲观情绪,虽然还未到抑郁的程度。老实说,大学生中各种心理问题还真不少,现在回首往事,我觉得那时自己也有心理障碍,有时是身不由己,詞不达意,做过一些傻事,错过一些好事。

有一天,我经过校门口时,发现小卖部的老板正站在校门口和门卫聊天,笑声爽朗,谈吐幽默,一脸的坦诚。但是,令我吃惊的是,我突然发现,他是一个残疾的人,架着双拐倚墙而立,轮椅就放在路边。他的下肢扭曲变形,十分消瘦,可能是小儿麻痹吧。他潇洒的笑容与他残疾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多少身体健康的人也未必有如此爽朗的笑声,不少人终日愁眉苦脸,看看他,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奇迹!我不知道关于他的更多的一些情况,甚至于连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有素养的人,他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我相信他是一个成熟的人。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九

1.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有()个面,()的面的面积相等。

2.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棱长应是()。

3.把3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5.单位换算。

5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30平方分米=()平方米。

9600立方厘米=()毫升=()升。

5立方米=()立方分米。

2.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0.8升=()毫升。

1.7立方米=()立方分米。

4平方米=()平方分米。

2.5立方米=()立方分米。

6.7升=()升()毫升。

8500立方厘米=()毫升=()升。

47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70毫升=()升=()立方分米。

4.5立方分米=()升=()毫升。

7.物体所占()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药水瓶的容积是200()。

一个仓库的占地面积是30()。

一只热水瓶容积2()。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9.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棱长总和是()。

10.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高4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那么宽是()分米。

12.有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边长12分米,高为4.2分米,将这个长方体平均截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或()。

1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4.做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在这个框架外糊一层纸,至少需()平方厘米的纸,这个纸盒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5.用三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16.把45立方分米的水倒入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的鱼缸内,水面距缸边还有()分米。

17.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两个表面积之和减少()。

18.一个长14厘米,宽9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可以分割成()块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

19.把两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减少()平方厘米。

20.把长1.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

21.把一个长方体的宽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十

很久很久以前(在学校的日子都是一日三秋啦),偶们学校轰轰烈烈地进行了期中考试,都说“考场如战场”,这一战,偶们可真是“冲锋陷阵”,“奋不顾身”了。这般拼命的结果也就俩——“呼天抢地”“痛不欲生”和“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咦,我们亲爱的老师此时的话怎么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呢,她不渴吗?终于要上战场了,我紧张得把橡皮都“五马分尸”了,可是好象没什么效果那。那时我想到一首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墨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很奇怪吧,不知怎么的就想起它来了。拿到考卷,一审题,我的眼珠子都快掉了:好——简——单——啊!!!心里那个了呦,跟中奖似的。奋笔疾书!“刷刷刷”“沙沙沙”——我写我写我写写写,即使用掉再多的草稿也再所不惜(一张,两张,三张……好多啊,我都不记得有写那么多)。

“丁零零”——该交卷了,即使再“恋恋不舍”,我们也只得“忍痛割爱”了。哎——。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十一

狐狸买葱与数学狐狸瘸着腿一拐一拐地走着,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发财。

瘸腿狐狸看见老山羊在卖大葱,走过去问:“老山羊,这大葱怎样卖法?共有多少葱啊?”

老山羊说:“1千克葱卖1元钱,共有100千克。”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问:“你这葱,葱白多少,葱叶又是多少呀?”

老山羊颇不耐烦地说:“一棵大葱,葱白占20%,其余80%都是葱叶。”

瘸腿狐狸掰着指头算了算,说:“葱白哪,1千克我给你7角钱。葱叶哪,1千克给你3角。7角加3角正好等于1元,行吗?”

老山羊想了想,觉得狐狸说得也有道理,就答应卖给他了。狐狸笑了笑,开始算钱了。

狐狸先列了个算式:

0.7×20+0.3×80=14+24=38(元),然后说:“100千克大葱,葱白占20%,就是20千克。葱白1千克7角钱,总共是14元;葱叶占80%,就是80千克,1千克3角钱,总共是24元。合在一起是38元。对不对?”

老山羊算了半天,也没算出个数来,只好说:“你算对了就行。”

“我狐狸从不蒙人!给你38元,数好啦!”狐狸把钱递给了老山羊。老山羊卖完葱往家走,总觉得这钱好像少了点,可是少在哪儿呢?想不出来。他低头看见小鼹鼠从地里钻了出来。他让小鼹鼠帮忙算算这笔帐。

小鼹鼠说:“你原来大葱是1千克卖1元。你有100千克,应该卖100元才对,瘸狐狸怎么只给你38元呢?”

老山羊点了点头,知道自己吃亏了。可是他不明白,自己是怎样吃的'亏?

鼹鼠说:“狐狸给你1千克葱白7角,1千克葱叶3角,合起来算是2千克才1元钱,这你已经吃一半亏了。”

老山羊问:“吃一半亏,我也应该得50元才对,怎么只得38元呢?”

鼹鼠写了一个算式:

(1-0.7)×20+(1-0.3)×80=6+56=62(元)。“你1千克葱白吃亏0.3元,20千克吃亏6元;1千克葱叶吃亏0.7元,80千克吃亏56元,合起来正好少卖了62元。”

老山羊掉头就往回跑,看见狐狸正在卖葱,每千克卖2元。老山羊二话没说,一低头,用羊角顶住瘸腿狐狸的后腰,一直把他顶进了水塘里。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十二

很久以前,聪明的古人就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拿曹冲称象来说吧,那时曹冲才七岁,就利用数学知识称出了大象的体重。现代虽然不再会用那么粗笨的办法了,可是人们在生活中和数学还是形影不离的。不信,我们这就去看看。

今日上午,我和爸爸一齐去卖废品。我们来到废品收购站,走进去一看,里面什么废品都有,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堆高山般的啤酒瓶,我被这么一大堆啤酒瓶吸引住了。爸爸走过来对我说:“我来考你一道题,这道题的资料就和这堆啤酒瓶有关,你听好了,这个问题就是如果按一角一个收购的话,要收购这堆啤酒瓶需要多少钱?”我一下子懵了,这么多啤酒瓶可怎样算呀?可是我慢慢回过神来,大约过了半分钟后,我脱口而出:“是127.4元。”爸爸说:“你怎样算的这么快呀?连我都还没算完,你就算出结果来了,真是令我刮目相看啊!你肯定有什么简单的算法,要不然不会算的这么快。你快给我讲讲你是怎样算的吧!让我也学习学习。”我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显得有些飘飘然了。我给爸爸说道:“因为这堆啤酒瓶摆成了一个梯形,所以我就利用梯形公式(上底+下底)*项数2=总数,数出上底、下底、项数(就是啤酒瓶的层数),然后把这些数带入这个公式就能够算出啤酒瓶的总个数,最终算出需要的钱数。”爸爸听了我的计算方法,不住的点头,恍然大悟道:“原先是这样呀!”

午时,妈妈让我自我去超市购物,这下我可甭提多高兴了,撒腿儿跑了出去。一路狂奔杀进超市,赶紧跑到我的最爱——饮料货架前,我打算买可口可乐,可此刻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瓶子,是买大瓶的可口可乐,还是小瓶的呢?这下可让我犯了难,到底该买哪一瓶呢?这时我想到了前不久刚学过的数学知识,噢!有了,这一大瓶可口可乐是1升5.5元,这一小瓶可口可乐是500毫升2.5元,1升=1000毫升,1000500=2瓶,那么这样的话买2瓶小瓶的可口可乐就相当于买一大瓶的可口可乐,2瓶小可口可乐需要花:2.5*2=5元,一大瓶要5.5元,5.5>5,我明白了,买2瓶小瓶的可口可乐比买一大瓶更合算,虽然都是1升饮料,可大瓶的可口可乐比小瓶的贵了0.5元钱!我拿了2小瓶可口可乐,付了钱,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暗自庆幸自我没买那大瓶的可口可乐!

经过这两件事,我了解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我此刻可是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十三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过了一段时间,门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种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虚假安全”。当你通过重重困难,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千万别因放松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推荐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通用篇十四

大家恐怕都知道,长方体表面积是长宽2+宽高2+长高2,正方体表面积是棱长棱长6。但是在生活中可不能就这样生搬硬套,因为书上告诉你的是一般情况,生活中不是这样,有时,可能不用六个面全算。比如,让你给教室刷漆,人们常识性的只会刷上、左右、前后五个面,而你把公式套上去后,就可能连地面也给刷了,这个要注意。下面还有一个实例。

首先,咱们得分析这道题,当然,最好的方法是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既然是游泳池,肯定要求底面积,那就用长宽求得底面积,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不铺上面呢?因为上面是水,铺上的话就不叫游泳池了。四周肯定也要铺,用宽高2+长高2就得出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砖了。

所以,其最终结果是1625平方米的地砖。还要注意地砖和游泳池面积的平方米是否一致,不一致还要换算单位。所以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只是半成品,这其中的很多情况是需要你仔细思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