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加减混合教案(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23:58 页码:10
加减混合教案(模板14篇)
2023-11-13 05:23:58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在编写教案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教案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和改进。

加减混合教案篇一

(1)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重点、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备注。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1/83/44/57/259/122/3。

1/68/157/167/3312/159/1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1、出示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出示例1。

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2)投影片反馈。

解法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又3/4-9/20+3又2/5小数化分数。

=1又15/20-9/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计算。

=4又7/10约分。

解法2: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数化小数。

=4.7。

(3)讨论比较后教师。

a、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分数能化有限小数时,通常是:

教学过程。

备注。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

(4)巩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遇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又怎么办呢?

3、出示例2。

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

(3)投影反馈。

小数化分数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讨论后: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时,要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5)巩固练习。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1、判断。

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85/6―0.42+1又1/4。

2、练一练: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馈。

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有部分学生不够,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要多提醒和训练。

加减混合教案篇二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加减混合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减、混合加减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2.判断一些连减、加减混合算式能否简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好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既快又正确。)。

二、探索新知。

出示课题:连减。

(1)按照小熊的连减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板书:一看运算符号。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算?

最后结果一样吗?好方法好在哪里?

(两个减数凑成整十数)。

为什么64-2-15用这个好方法就不行呢?(2和15不能凑成整十数)。

(1)审题: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算式?加减混合。

(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说说是怎么算的?

(4)为什么不能用刚才连减时的好方法?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数的特点,还要看清符号。

三、应用拓展。

1.计算(能用好方法的用好方法计算)。

2.下面各题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注意运算顺序,一看符号、二看数的特点,再确定能不能巧算)。

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计算结果正确是最重要的。

加减混合教案篇四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

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

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

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

(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加减混合教案篇五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图片、小棒、课件。

7+1+2=5+3+1=4+5+1=。

8-6-1=6-2-3=9-6-1=。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出示例一,你能编一道数学题,提出一个问题吗。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师板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提出学习目标:1、要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出示例二。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小结: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1、现在听老师说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怎样列式计算?

2、看算式摆小棒,7-3+2怎样摆小棒呢?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5页的做一做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出示76页第一题)。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76页第四题)。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这是老师在公路边看到的情景。你能编一道数学题吗?

谈谈收获。

加减混合教案篇六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加减混合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8+9+1=2+4-3=9+6-5=。

18-4+2=20-7-9=14-7+5=。

16+3-9=7+6-4=15+3-8=。

2、计算下面各题。

5597302658100。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

5629567556-8=48(人)。

-27+19+19–27。

————————————。

29487548。

2、练一练: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一、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三、板书设计:

5629567556-8=48(人)。

-27+19+19–27。

————————————。

29487548。

加减混合教案篇八

(二)教学例2。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生: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完成p2、做一做(略)。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

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23=85(个)。

加减混合教案篇九

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口算。

计算。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522-438=84三个月。

438+438=876960-876=84三个月。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

加减混合教案篇十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加减混合教案篇十一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1)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题)。

(1)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

(2)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1)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2)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3)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6-5+8=9-6+5=4-3+9=6+4-5=4+2+4=。

加减混合教案篇十二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加减混合教案篇十三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2、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三、练习p76做一做。

1、演示:地上有7个球,抱走3个,又抱来4个。

2、课件演示小鸭图。

3、游戏:把小动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钥匙开哪座房子吗?

加减混合教案篇十四

《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本课时在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为今后学习2步应用题计算打下基础。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后,给加减混合做了铺垫,在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上不会太难,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混合静止图片的意义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处理如下:

做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思维,让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对图面意思的理解。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他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设计上体现“教—扶—放”的原则。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而且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例2先减后加,并且也是直观地反映了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并在例1的基础上,省去了计算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自己填写。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师:课件、练习纸。

学生:10根小棒。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小朋友们,《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听说过吗?

生:听过。

师: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生:愿意。

师:谁来帮助第一只丑小鸭呢?

生:3+2+3=87-3-1=3。

师: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谁来帮助第二只呢?

生:3+4+1=89-5-4=0。

师:很好。3+4+1=8你是怎么算的?

生:3+4=77+1=8。

师:谁来帮助第三只呀?

生:4+3+2=910-0-2=8。

师:第三只丑小鸭也变成了白天鹅,还有最后有只谁愿意来帮他呢?

生:5+0+3=88-5-3=0。

师:8-5-3=0这题又是怎么算的?

生:8-5=33-3=0。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学的连加连减。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连加、连减是怎么算的呢?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氛围。这里的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指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仅是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尊重、信任、热爱,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诉说、相互激动,以及对事物的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从而使教学活动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引发学生心理震撼,促使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产生主动参与需求和热情的催化剂。而且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欢的童话激发兴趣。所以采用〈〈丑小鸭〉〉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包括孩子。这样引入新课,并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由于这节课是学习加减混合,让丑小鸭带来的题目对连加、连减进行了巩固,特别是对计算顺序的复习,给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展开思维。

教学4+3-2=5。

①引算式。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他们在天空中自由地飞啊飞,飞到了湖边,仔细看哦,原来有~~先飞来了~~接着又~~看着这一副美景,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师: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师:该怎么来解决呢?

生:4+3-2=5。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原来有4只,先飞来了3只,合起来是7只,后来飞走了2只,所以还要再减2。

师:还有谁再来说一说。

生:原来有4只,先飞来了3只,合起来是7只,后来飞走了2只,所以还要再减2。

师:说得真棒!原来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3只,所以我们把4和3合起来,又飞走了2只,所以再从合起来的数中去掉2等于5。所以要列成4+3-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