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5:32:59 页码:8
2023年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通用9篇)
2023-11-10 05:32:59    小编:ZTFB

每一次总结都是我们进步的机会,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的特点和规范,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一

出示课题:“石头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师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问题.

2、快速朗读课文,找找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

3、(显示:6个问题)(只要读引号里的对话内容)。

(显示:刨根问底)指名读读。

过渡:做学问都应该这样,下面请大家也进入“石头书”的世界去“刨”个明白,把你认为能找到“为什么叫石头书”的自然段好好读读,或者做个记号。

三、学习课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节。

交流(板书:一层一层)。

(从外形上看,书是一页一页、一册一册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很像)。

2、“你们看,……厚厚的书吗?”这是一句反问句。

叔叔这样说是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书上有字,石头上也有字(板书:字)。

2、指名读第7段,评价读书(来啊,是比较兴奋的语气)。

3、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雨痕、波痕、矿物。

这里的省略号里让你明白了什么?(矿石还有其他的颜色,说明石头书上的字也是很多的)。

4、师生分角色读6、7两节。

第九自然段。

1、找到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起立读读。

2、说说理由:书上有画,石头书上也有画(板书:画)。

3、“树叶、贝壳、小鱼”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你在前一周的恐龙化石展里看到了哪些化石?

欣赏其他化石。

4、分角色读8、9两节。

5、师引导质疑:看到了这些化石,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我们有一个问题能解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当勘探员叔叔读11节(读好“很久很久”慢些)。

(1)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石头书上的雨痕和树叶判断出这里曾经是“一片密林”;根据石头书上的波痕和贝壳、小鱼判断出后来这里变成“大海”,现在又变成高山。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

(2)联系7、9和11两节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练说。

(4)齐读11节。

十三自然段。

(1)“……”省略号说明什么?(石头书上的知识十分丰富啊,比如我们都没有见过恐龙,但恐龙骨骼和牙齿的化石是我们了解恐龙生活的主要线索。

2、从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们是多么高兴呀!

生齐读14节。

四、总结:

1、石头就是书,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书。同学们更要学会读这本身边的无字的书。

2、自己浏览各网站,把你刨到的关于石头书的知识发在网上。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二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究竟李四光家乡的那块大石头奇怪在哪里?

2、 分角色朗读3——7段。请男孩子扮演李四光,女孩子扮演老师。

3、 这里5、6、7自然段都没有写某某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呢?

(我们不光能初步判断,还要能说出个中的原因)

1、 如果要把李四光和老师的话补充得更具体些,可以加上某某说,你会吗?

2、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把对话补充得更具体吗?

请同学们先在课本旁边写写,再在小组间交流。

3、比较句子: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4、指导朗读

5、读再第5段,,你又有什么发现?(那是老师猜测还是老师肯定的回答)

谁能肯定地读读那段话?

7、 读了这一组对话,你们觉得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李四光又是个怎么样的人?

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课文一样,写几句对话吗?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片段设计理念:

1、 此文的重点部分是通过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塑造了一个勤于思考、积极提问的少年形象。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读对话的过程中,先理清对话者的身份,渗透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加深对话描写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为后面的补、品、练埋下伏笔。

2、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习作时腰写清楚、写具体是重难点,这个对话正是让学生练习补写极好的语言材料。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补写“某某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其他的方式把对话写具体,从一开始个别学生用加动作、加表情的方法过渡到大部分学生也能试着描写,这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老师功能,让好的学习经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继而影响整个班级。

3、 学生对一份阅读材料的敏感程度,也就是常说的语感的养成,大多是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起来的。这里,我推荐学生比较“恐怕、也许、一定、应该”,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读懂了稳重的老师是一种猜测式回答,李四光是一种经验式提问,从而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起人物的印象。

4、 此片段教学最后的运用训练,为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和生活架起了可迁移的桥梁。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三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去认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请同学们翻开书27页,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读了这位地质学家的事迹,你有什么感受?你说。

师:他是蒙古族人,于1919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获博士学位。他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部部长。正如同学们所谈的,我们被李四光爷爷的巨大成就深深折服。在我们感叹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换句话说,在他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今天,我们一同学习――《奇怪的.大石头》,让我们一起走近李四光,了解他、学习他。

1、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25页读一读。在读得过程中,同学们把生字从课文中标出来,用一些好办法争取把字音读准,好现在开始。

2、学习生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能读准吗?瞧,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请了出来(出示词语),同桌合作认读这些词语,有读不下来的赶快向别人请教。

学生合作认读。

3、谁来读一读难读的自然段(第10小节)谁再来读?你来。这一节中有5个生字,你能读得这么通顺,看来你预习得很认真!

读着读着,谁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时、地、人,以及事情来概括。

(放幻灯片)。

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师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板书: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

2、李四光是个爱思考的人,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请大家默读2-8节,边读边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你说。还有吗?你来出示3个问题:

师:李四光一共提出了3个问题。谁来读一读这3个问题。你来。多会提问题的孩子啊,我们先来看他的第一个问题。

3、第一个问题: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齐读。这是怎样的一块大石头呢?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划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出示句子: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1、反馈: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你说,很奇怪,孤零零。理解孤零零,平时我们看到的石头通常是怎么样的?你说。而这块石头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真是奇怪。你说,从巨石看出石头很大。

2、课文还有一处也写出了石头的大,是哪一句?出示句子: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齐读句子。

从哪儿体会到石头的大?你说,严严实实。你说,在石头的另一面也看不清。

引:这样的一块大石头,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却让李四光觉得很奇怪。齐读问题。

3、从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里,让我们感受到小时候的李四光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b你说。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你来。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

师:李四光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跑去问老师。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出示对话。

师: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四

: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写:卧、藏、旅、秦。

体会大石头怪在哪里,领会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联系紧密,步步加深的。

:领会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联系紧密,步步加深的。

一、揭题。

1、同学们已经读过《奇怪的大石头》,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谁?(板书:李四光)你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捉迷藏》。听了这个故事,你对李四光在小溪边研究石头的认真劲给他一个好词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2、我们今天来读读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你们都很想读课文,赶紧读读吧。(学生各自读课文)。

二、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1、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板书:怪疑问探究结论)。

2、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课文的第一至八段。

三、重点研究“怪”和“疑问”

1、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石头的怪?(板书:独立、庞大、时间久、大人也说不清)。

2、正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他开始是如何思考的?

3、后来,李四光先请教谁?再请教谁?他们之间是怎样回答的?(采用不同的.方式读课文)。

4、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真会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步步加深;执著的追求)。

5、我们也来看着这块大石头,学着李四光问问看?(看课件上的大石头)。

6、李四光在解决石头“怪”的时候,请教了老师和父亲,最后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了解决了疑问,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研究。

7、齐读课文第一段到第八段。

四、指导学生书写。

卧、藏。

旅、考。

同学们马上脱口而出说出了“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学生细细阅读,教师循循善诱。课堂上,我抓紧时间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仔细研究课文内容。问题的提出具有发散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边读边找。我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石头的怪?”就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细细阅读,边读边找,一点一点地找出来了。在检查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边听边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梳理,把学生概括出来的好词语板书出来,巨石的四怪就显而易见了:独立、庞大、时间久、大人也说不清。

书写生字,美观大方。写字时,我鼓励学生课余积极认字。我在教学生写“卧”字时,先让学生看看“卧”的左边是个什么字,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是“臣”,然后让学生看板书书写“臣”,再书写“卜”。有了写“卧”的基础,我再指导学生写笔画很多的“藏”字,感觉就不难了。在板书生字时,我力求字体美观大方,色彩美丽,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给学生的书写起到榜样的作用,激起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六单元课文《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激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石头书”的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并开始喜欢读科普读物。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理解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懂得“石头书”的内涵,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是教学该课时的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

实物若干;

利用科学课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了解。

说教法、学法。

一、质疑导读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可以弄清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疑难,便于随机调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便于对疹下药,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懂课文,入情入境;教师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给予点拨,或组织讨论,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深入探究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师生谈话,质疑导入。

1、生共同板书:书,问:小朋友喜欢书吗?为什么?你知道书籍有什么作用?(板书:作用)。

2、师小结,问:我们一般见到的书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书上面一般会印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字、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叫“石头书”,(师把课题板书完整)。

4、师:课文你读过了吗?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吗?(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他们初读课文后一定能知道石头书是化石。)。

5、说说你们对化石的了解好吗?(师出示化石的图片,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作简单介绍)。

6、大家再来看看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书籍的特点,让他们知道书上有字有画,以及书籍的作用,并且及时板书,再简单介绍关于化石的知识,这样就把课文的脉络给理了出来。接着,又鼓励学生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但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东西发生了冲突,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六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两课时。

课件等。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七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激发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石头书。我们读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来检查小朋友上堂课的学习情况。

出示:课文主要写了川川、磊磊通过,

了解。

指名生回答。

教师小结:那么“石头书”中到底有哪些学问呢?今天我们就和川川、磊磊一起来“刨根问底”,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看谁从“石头书”中“刨”到的知识最多。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石头中有些什么学问?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表扬有些同学会读书,一时不懂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边读边动笔)。

2、刚才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把你从文中“刨”到的知识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同学在说时我们要边听边思考,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等同学说完再谈自己的想法。

4、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石头上有字。生答师相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矿物”指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

出示幻灯片(3)请同学们看雨痕、波痕、矿物图片,了解这些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

(2)石头书上有画。生答师相机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出示幻灯片(4)请同学看树叶、贝壳、小鱼化石。这些都是化石,图纹清晰,保存得十分完整。

出示幻灯片(5)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别的化石,请同学们欣赏各种各样的化石,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化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这么多化石哪儿来的呢?上面的画又能说明什么呢?……)。

(3)出示幻灯片(9):“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也许你能从中“刨”到答案?

a、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

师小结:勘探队员根据石头上的字、画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密林、后来变成大海。

b、了解化石的形成。(有些动物或植物,由于地壳运动被埋了起来,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后,这些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就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d、指名生有感情读这段文字。

(4)读懂了石头书还有什么用呢?(找矿、了解人类的发展、生物的进化……)。

我们班哪些同学特别喜欢刨根问低,就请你们读川川、磊磊的话,爱解决问题的同学就读勘探队员的话。

1、教师引导:学到这里,老师也想和川川、磊磊一样来“刨根问低”——。

2、川川、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学问?(善于观察充满好奇不懂就问)。

3、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的知识?(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引导学生联系“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这什么。”理解。

5、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

1、今天小朋友学得这样认真,老师送大家一份礼物,这块石头采自水蜜桃之乡——无锡阳山,阳山水蜜桃驰名中外,特别好吃,据说这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朋友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吗?

2、老师向大家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浏览。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八

1、通过教师的讲述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能力。

3、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作者寄托在故事里的深意,明白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从煮石头汤中悟出付出、分享使人幸福。

1、(出示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汤?

2、揭示课题:石头汤(板书:石头汤)。

3、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提问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什么?)。

1、老师讲石头汤的故事。

2、想象说话:石头汤,石头汤请你往里加点料。(17页提问)。

石头汤,石头汤,我要往里加(。

)。(找三四个同学提问)。

3、那么,我们演的和书里写的是不是一样呢?快去书里看看吧!

1、学生回顾:这是一锅怎样的石头汤?

2、单幅图交流:

(1)交流村民热情待人的画面。

(2)交流村民冷漠自私的画面。

a、你发现了什么?

b、学生交流。

c、出示文字:村民们辛勤劳作,但从来只顾自己,可他们间相互很少来往。(齐读)。

d、为什么村里的人们会变成这样呢?

出示句子:这个村庄曾饱经苦难,饥荒、洪水和战争让村民们身心疲惫。村民们不相信陌生人,甚至会怀疑自己的邻居。

(3)交流房子的画面。

a、你们看,不仅人有表情,连房子也有表情,你发现了吗?

b、出示句式:房子(表情怎样。

),好像在说(什么。

)。

c、为什么房子会有这样的表情呢?

d、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当和尚们走到山脚下时,村民们早已躲进家中。没有人到门前来迎接。一看到和尚们走进村庄,村民们又紧紧地关上了窗。

3、多幅图交流:

预设一:(小女孩)。

(1)我发现每幅图中都有小女孩。

(2)对于这个发现你们还有补充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图片)。

(3)为什么每幅图都有小女孩呢?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4)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作者吧!(出示作者的话)。

(5)师小结。

预设二、(图片色彩的变化)。

4、回读:村民分享石头汤。

(1)石头汤终于煮好了,让我们和村民们一起分享这锅石头汤。

(2)师生共同回读村民分享石头汤时的情景。

四、话题交流。

1、此时此刻,你觉得这是一锅(。

)的石头汤?

2、分享什么是幸福。

3、齐读: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么简单!

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付出与分享(家庭和学校)。

石头汤。

石头汤教学设计范文范本篇九

未来的书会是什么样呢?

(现在的)书的身体有——书名、作者、目录、封面、封底……。

书的家庭很大,有——工具类、文学类、科技类……。

我最喜欢的书:书名是——、作者是——、我喜欢它,是因为——。

【我们一起做一本书】。

我们设计书的内容;

我们搜集文章;

我们整理文章;

我们画书的封面;

我们写书的前后记(简介书的内容);

我们编目录;

我们画插图;

我们为书做个广告;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