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8:09:54 页码:8
最新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实用12篇)
2023-11-24 08:09:54    小编:ZTFB

知识是无价的财富,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总结中,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促进自身的进步。如果您对总结范文有兴趣,不妨看看以下筛选的一些案例,或许会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一

李白(701-762),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被称作“诗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属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青莲乡。少年时博览群书,研习剑术,26岁时出蜀,开始了一个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后任翰林供奉,报国志向得不到施展,加上他蔑视权贵,放荡不羁的性格,遭到权贵的谗毁。李白对仕途失望后,离开了长安。再次南北漫游10余年,这期间结识了杜甫,成为莫逆之交。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柏蒙冤入狱,后遇赦返回。晚年漂泊异乡,762年,病逝于当涂(今安徽省境内)。

李白现存诗篇900多首,内容丰富,有的批判黑暗现实,有的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报国之志,有的表达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懑,有的吟咏自然景物。追求身心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的诗歌中的主旋律。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请欣赏)。

2、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这儿,曾用诗篇赞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齐读。

再说说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庐瀑。

相机区别。

卢爆。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三、赏析古诗。

1、谷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结合书中的注释,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点拔,评议。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这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重点品味“生”“挂”“飞”“三千尺”

相机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体会夸张的写法)。

5、指名上台朗读这首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6、总结,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瀑布尽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也不由自主想起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2、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3、《望庐山瀑布》和《瀑布》比较,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原因。

五、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紫烟--紫色的云雾。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拓展训练。

背两首古诗。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返、苔2个生字。

2.通过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句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庐山瀑布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诗仙李白写的.。

看课件,直观感受。

学生介绍作者,听。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瀑布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

5.全班齐读。

自由朗读。

朗读,评议,读准确。

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阳光照着香炉峰,香炉峰升起紫色云烟,远远望去瀑布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3)这么绚丽壮美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激流从三千尺的高空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飞落下来。)。

(2)指名反复读。读出壮观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指明读。

进入情景,感受。

自由练习。

比赛读。

反复朗读。

朗读整首古诗。

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壮丽神奇、气垫磅礴)。

3.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勒出庐山瀑布气垫磅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比赛背诵。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理由。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瀑布。

板书:简笔画。

教学小结:

泊船瓜洲。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请欣赏)。

2、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这儿,曾用诗篇赞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齐读。

再说说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庐瀑。

相机区别。

卢爆。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三、赏析古诗。

1、谷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结合书中的注释,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点拔,评议。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这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重点品味“生”“挂”“飞”“三千尺”

相机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体会夸张的写法)。

5、指名上台朗读这首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6、总结,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瀑布尽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也不由自主想起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2、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3、《望庐山瀑布》和《瀑布》比较,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原因。

五、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六

1、会认“庐”等4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瀑布吗?我来读一首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

(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暗滩,又像阵阵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你们觉得瀑布美吗?自己读读吧。

古时候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首诗共四句,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的样子和它的壮观气势描述了出来,那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随机识记“庐、炉、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泛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把握朗读古诗的节奏美。

2、请你打开书自己试着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3、谁想读给大家听?(读后学生自评)。

4、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掌握好节奏。

5、自由读。

三、精读古诗,培养美感。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评价的也很到位。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要是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其中美妙的画面那该多好啊!这就需要大家细细的去读读诗句,如果再读中遇到困难,可以参看老师给出的智慧囊。

2、出示相关词语注释,请同学读一下。

3、现在就请大家参照老师给出的智慧囊,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大胆的去学习,咱们比比看谁能把这首诗描绘得最美。

4、请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多少说多少。

5、接下来,老师来描述,你们猜老师说的是那句古诗?

7、学生个人静静思考。(培养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8、全班交流讨论,结合李白的其它诗句如:“白发三千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再读古诗,体悟美感。

1、经过大家刚才的讨论,可见诗人把这首诗写绝了,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美。请你带着这种美感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2、师生赛读。

3、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去观赏一下庐山的瀑布。

(出示多媒体)。

五、课堂小结。

学习本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伟大,而且也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不要仅限于课堂中,也要向课外延伸。给大家留一个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庐山的资料。如庐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查找资料中再一次得到美的享受。

【案例反思】。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心里总是以为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总是无法表达出来。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更不知如何把握古诗教学,因此选此一首古诗来讲,虽稍显自不量力但收获颇多。

教学中我基本沿用以下思路: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古诗教学,重在学生个体的内心体验,贵在日积月累,培养学生的诗文素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本次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古诗教学。

【评析1】。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应匆匆去也。

今天,听了陈老师讲《望庐山瀑布》一课,想到了一个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课堂导入,很精彩:用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导入,配着优美的音乐,老师诗意的朗诵,带着学生很自然而轻灵地进入了课堂的美妙气氛中。可是,朗诵一结束,学生还没有时间回味,就戛然而止,课堂迅速的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理解诗文:在学生欣赏完一段很有冲击力的视频后,让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诗文,然后交流。仅仅过了一小会儿,学生还没来得及细细把视频画面与文字的结合,老师便组织学生开始交流。没有思考的结果,交流是徒劳的。

宁静而致远,我们的课堂首先需要的是安静,学生只有学会了静静的思考,交流才会真正起到碰撞,产生火花,互相促进的作用。孩子的思维是相对简单的,可能一想到一点还没有组织好语言,就把小手举得老高,我们应该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其静静的思考一段时间,把想到的组织好。自己先说给自己听,然后把最好的说给大家听。

我的做法是:当需要一个问题做深入的思考时,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思考与组织语言的时间,是不允许举手的。当到一定的时间后,再让学生举手发言,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控制给学生时间的多少,也可以思考一段时间后,先让部分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视效果再决定是不是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总之,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静静的思考。不能因为赶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时间,赶场只会让学生产生浮躁的心理,产生浅尝辙止的思想。

【评析2】。

听完陈秀锦老师的《望庐山瀑布》,眼前不禁一亮,这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情景设置,都环环相扣,意境深远。真是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如浴春雨啊。综观其课堂,虽亮点多多,但也有不到之处,现小释如下:

1、语文课要时刻体现“大语文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可是,执教者却仅仅让孩子对诗句作了一下简单分析,对其中的一些经典诗句一点儿没有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尤其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诗人将想象、夸张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为了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致,应以此为出发点,把收集到的诗人的类似的诗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本,感悟诗人,也借此培养学生的浪漫主义情怀。

2、“三”的含义没有明确。为什么诗人经常用“三千尺”、“三千丈”去描绘瀑布,白发呢?这里虽然孩子没有明确提出疑义来,但是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三”在古诗文中含义:三、六、九在古代汉语中是虚指,并非实指,不是说瀑布真的就是三千尺,胡须的确有三千丈,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3、叶圣陶的《瀑布》很美,执教者却只是给孩子朗诵了一遍,我觉得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感悟,去领略瀑布别样的风采。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七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4)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2、过程和方法。

(1)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2)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

(2)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学生可能回答:“辞”在本诗中是“离开”的意思;“还”呢?是“返回”,为什么是返回呢?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将要回到原来的住地江陵,所以“还”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相机点拨。)。

6.诗中的重点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诗读得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读诗,体会刚才学过的字词。

7.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的字、词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8.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9.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间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会儿就到了江陵;(3)仿佛看到了小船轻快地行驶,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4)仿佛听到了长江两岸猿猴在不停地叫着。)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几个方面在一起的,或不完整的,无论怎样教师都应:

(2)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对学生的朗读,可通过评价、范读等适时指导。

3.当我们走进诗的意境时,我们已完全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谁愿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与古诗相对应的图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这美景就藏在古诗《绝句》里,只要你读懂了诗句,相信你就能感受到。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听录音朗读,听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结束课堂。

1、再次认读古诗中的生字以及要求书写的字。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翠”“窗”这两个汉字。

3、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八

1、会认“庐”等4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瀑布吗?我来读一首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

(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暗滩,又像阵阵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你们觉得瀑布美吗?自己读读吧。

古时候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首诗共四句,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的样子和它的壮观气势描述了出来,那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随机识记“庐、炉、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泛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把握朗读古诗的节奏美。

2、请你打开书自己试着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3、谁想读给大家听?(读后学生自评)。

4、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掌握好节奏。

5、自由读。

三、精读古诗,培养美感。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评价的也很到位。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要是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其中美妙的画面那该多好啊!这就需要大家细细的去读读诗句,如果再读中遇到困难,可以参看老师给出的智慧囊。

2、出示相关词语注释,请同学读一下。

3、现在就请大家参照老师给出的智慧囊,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大胆的去学习,咱们比比看谁能把这首诗描绘得最美。

4、请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多少说多少。

5、接下来,老师来描述,你们猜老师说的是那句古诗?

7、学生个人静静思考。(培养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8、全班交流讨论,结合李白的其它诗句如:“白发三千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再读古诗,体悟美感。

1、经过大家刚才的讨论,可见诗人把这首诗写绝了,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美。请你带着这种美感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2、师生赛读。

3、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去观赏一下庐山的瀑布。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九

课前透视: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4.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银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处。

[1]黄鹂:黄莺。鹭:鹭鸶。

[2]西岭:泛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冬夏积雪,千年不化。含:从窗中远看西岭白雪,所以用“含”。

东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相关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本诗大概是他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庐山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绝句四首》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这是第三首。诗人在这首七绝中写了四种景物:黄莺在青翠的柳丛中鸣叫,白鹭在万里碧空中飞翔;西岭上千年的皑皑白雪,浣花溪中停泊的万里行舟,构成了一幅明丽清新、开阔生动的图景。描写中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通篇对仗,极为工稳,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锤炼。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两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一

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导下,教学中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过去逐字逐句理解的串讲模式,充分调动手、口、脑、眼多种感官,以“想说读悟画”为主线,借助图片、影片的直观功能,领悟诗意。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发情感,指导朗读。反复朗读,以读代讲,整体感知诗作,尽量不破坏不歪曲诗人原创的本意,留下更为完整的印象,留下更多可以想象、品味和拓展的空间。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瀑,庐,炉,疑”,会写4个新字“炉,银,烟,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图文对照,体会诗意,入情入境,感悟诗人赞美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诵读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借图说话,解释课题。

欣赏庐山瀑布的风景图片,你有什么想说有什么想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问:你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庐山)。

师问:展现在面前的是什么?(瀑布)。

风光秀丽的庐山、雄奇壮观的瀑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览江西省庐山时题写的著名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释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望——远远地望去。图上画的就是诗人李白在远望庐山瀑布。

二、认读字词、读通诗句。

1、回忆古诗:这首诗有谁曾经背过,现在有谁能回忆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领读。

2、相机认读字词:香炉紫烟遥挂疑银河。

3、指名个别读,分男女朗读古诗。(配乐朗读)。

三、读画,悟画。

古诗好读易背,朗朗上口,诗仙李白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描写得何其壮美,可见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却隐藏着深刻的含义。

1、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自由汇报。

日照——阳光的照射。香炉——庐山上其中的一座山峰。

字形对比“庐——炉”。“生——升”可以调换吗?(“生”就是先产生再慢慢地升起来,把烟雾描写得更生动形象了。)。

展示图片,多美的景象啊!这时的香炉峰好像披上一层淡紫色的轻纱,山上的景物朦朦胧胧的,就像仙境一般。你想说:“”。(引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2、李白远远地望着瀑布,觉得这庐山瀑布就像什么?(自由说)。

川——大河。李白觉得瀑布像一条大河一样挂在山的前面。他说:。(引读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3、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站在山脚下,举头仰望,瀑布从那高高的山峰上飞快地直冲下来,这时你想说:“”。(引读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里哪一个字把庐山瀑布写活了(飞),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千尺——形容山峰很高很高,这样说却实有点夸张。

你能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山的高、水的长吗?

4、是呀,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像飞流一样地直泻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此情此景,难怪李白会以为是天上的'银河掉下来了。于是他也发出了这样的惊叹:“疑”。(引读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以为。九天——传说中天分为九层,就是天的最高处。

5、体会诗中名句。

全诗只有四句,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瀑布的雄奇壮观呢?(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的,这是李白留给我们后人的千古绝唱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借情入境,体验感受。

同学们,诗中有意,以诗传情,李白通过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风景,他喜欢游山玩水,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你想跟着我到山脚下,欣赏庐山的美景,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吗?(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

谈感受,你又想说什么呢?

真的闻名不如见面,让我们再一次赞美它吧!(播放影片,吟诵全诗,吟诵诗中名句。)。

五、寄画抒情。

你能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庐山瀑布吗?还可以在旁边题诗一首,或题诗一句,亦可题上一个词,一个字。

展示作品,欣赏评议。

六、指导写字。

让学生观察“炉、烟、银、流”这四个字,并交流应注意的地方。

七、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作业:

1、读一读,背一背李白的诗。

2、搜集描写美景的诗歌、短文,再读一读。

自我评析: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江西庐山风景区时,被极其壮观的景色吸引,不由得大发诗意,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首诗极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的修辞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激情洋溢,朗朗上口,好读易记。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对低段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做到反复诵读,以读代讲,激发思维,想象画面,感悟诗意,不必逐字逐句理解意思,整体感知诗意即可。所以我想通过欣赏图片、影片,直观形象地感知庐山瀑布。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激发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引导朗读,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从而实现领悟大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尾声要让学生的情感能够拓展延伸,保留各自阅读的感受,张扬个性,通过画笔描绘心中的画面,题词写诗,抒发情感,丰富了教学活动,让学习的热情高潮迭起,一浪推动一浪,绽放智慧的花朵。

最后,让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搜集课外读物,拓宽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丰富积累,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浓浓的学习热情延伸到课外。

小学语文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五、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