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14:15 页码:14
最新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汇总10篇)
2023-11-23 20:14:15    小编:ZTFB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按部就班地进行写作和修改,以提高文章的质量。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一

说实话,过节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家人呆在一起,而不是游玩。不过,架不住长假8天,呆着无事,加之外甥和他的小女朋友来玩,于是一家人携包带伞,就近选了个想来不会那么拥堵的地方“黄龙溪”去游玩。之前我做了点功课,在网上查看了黄龙溪的景况,知道这是处成都郊外新型旅游景点,保留明清时期的风格与建筑,还有特色小吃、百年大树、著名寺庙、民俗表演、青石街面、溪流清濯……于是满怀信心地冒雨走出了家门。

先说等车坐车的事。门口就有到景区的公交站点,本来是高兴地在站牌下等待着的,可是,连过几辆都“人满为患”,远远地车里就是摆手的影子。我还想坚持,儿子说看样子不行,需要到始发站去才行。僵持了会儿,我不得不跟着儿子走。到始发站才知道,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在这里,等着到黄龙溪的人还是排成了一串串的长队。性急的旅客不得不接受车站工作人员的劝导:愿意的话,就站到走,挤得车里塞不下为止。我们还算排得早些,等走了三四辆后,轮上了坐位,当然也是被挤上来的站客夹持着坐着。

一路上青山绿水。没什么山,最多算是坡。黄龙溪位于成都东南40公里,是成都双流县辖的一个传统小镇,人口两万多,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沿途所见,青翠叠绿之外,是工厂、学校的建筑,接近黄龙溪处则是连片的“无公害红提种植园”,是为农业吧。整天阴雨绵绵,我想不出这里出产的红提葡萄怎么好,与我们西北家乡的对比,是不是还有甜度?至于有没有公害,用不用农药,天知道!

终于到达黄龙溪。但见道路两边所见之处,全是停满的'大车小车。装饰一新的景区大门里人来车往。到成都以后最突出的感觉是人多,怎么这么多人,怎么这么多闲来无事的人!想着看着我们也加入进来,汇入景区的人流之中。

还没进入街面呢,迎面而来的是兜售商品的商贩。吃着煮或火烤的串串,有麻饼和丁丁牛皮糖,玩的有编制的花环和提篮,肚子有些饿加之对麻饼早有耳闻,就买了几种小吃先垫进肚子。摆脱商贩们的夹击走进人群中,才算看到了从西往东的一条小溪流飞湍而下。小溪可真是小溪,宽不过一两米吧,沿小溪南北对峙的是街道及商铺。这就是黄龙溪?或许吧。于是我们在摩肩接踵的街面一侧随着人群挪动。小溪虽小,仍然动人,似乎自然天成的小溪宽处平缓,窄处激荡。不远处就有一些用过去石磨石碾摆成的踏步或整棵大树躯杆串通两边,还有几处建筑,横跨溪流的高台小桥,便有孩子们跨上爬下地在高处桥面上摆出ps让父母拍照。两边建筑应当是复古之作,虽然差次不等,但找不出多少明清遗味。古迹这东西的味道,不是做出样子就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就像古董,鉴定家一眼就能识得真假,而我等普通人是左右看不出门道的。当然,踏在脚下的石板,却告诉我这里叫黄龙溪,是明清建筑风格的一条古街,我们是来游玩赏观的。

肚子的抗议让我们不得不选择临小溪街面上一家小食店,要了4个普通菜一桶米饭。小二使劲推荐的什么特色没敢要。几个小菜下饭,就是近百元。后悔没带些干粮,不至于到这里凑合一顿了。儿子说好了下午回去请表弟和我们吃火山石烫鱼的。

肚子安稳了接着往下走,终于抵达溪水的终点那座高大的桥边。然后左拐跟着河面再走。河水并没有溪水的清澈干净,不怎么流动的河水甚至有些浑浊。岸边高处有茶馆,有些游客坐在岸边通道处喝茶。我说咱也喝一壶吧,但大家都没停下脚步的意思。河道蜿蜒,曲折回环,有石桥连通两岸,有吊楼耸立在桥边。我当然是有楼就上,有桥就跨。河里有船摇过,似乎不是游船。在一处高大的石桥边,拴一艘亭身已歪的竹船,有年轻男女攀爬过堤边护拦上去拍照留念。再往前行是更宽阔的河面,中有小岛,岛上树木林立,还有几个像是火烧过的树桩。岸边有木栈伸进河里,有座吊桥连接着一处河中小亭子。我们在木栈边上以火烧木为背景留下了身影,到吊桥处还没上呢,有年轻顽皮的游客在桥上左摇右晃,桥顿时大摆大摇,一个在桥头开始还嬉笑的孩童,差一点就晃下桥去,见此情景,我们只好越桥而过了。

在另一个高高的石桥处,我们跨过来走上了河对岸回返的岸边。在这桥顶回望过去,景色分外美妙。桥下不远处有人穿婚纱拍照,但又不像是新郞新娘的样子。有些是小姑娘们摆动造型留下倩影。或许,向往比真实更吸引人的吧。还有些身着古装拍照。“明河共影”,倒也不错的。青春就是美好,看这些青年人,穿什么照都美。而我们这些过时的人,再怎么倒饬,也没了风采。

又回到小溪边人群里,有些渴了,就看到卖椰子的。喝过椰汁、吃过椰糖、老看人家抱着吸椰子,深以为惑。于是毫不犹豫每个15元买了两只。一吸,全然不是想象里那么甘甜;当然,滋味是尝着了。虽然没几口汁液,也不觉得亏欠,毕竟是没有见识过的东西。人判断价值的标准很主观,多是用感受而不是用实际效果下定义。这或许也是富人喜欢奢侈品而觉得特有感觉的原因吧。

走到溪流源头,才知道这里是人工制造的一处喷泉。经过一个叫西寨门的地方,一个硕大的龙口面向远方喷吐水雾。水雾下是一处凹下去的广场,圆形场壁两侧书写着铭文,龙口正面是各种纹式人物组成的浮雕故事。从这里上去,返回路上正中是一些残存的真正的古迹房屋断壁残桓,让人们离开的时候留下久远的联想。

回家再看网络资料才知道,这里过去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用兵南方时的重要后方基地,后来遭受过大火。怪不得那河中还有残存的烧了的木桩,还有离开时那似火烧过的断壁残桓呢。

在候车室里像肉搏似地等了不少于2个小时后,终于坐车离开了黄龙溪。回来还想,如果以后有时间,在不是节假日的时候再去一趟,好好看看黄龙溪,而不是被人裹胁着看人头,那应当是处非常好的地方。特别是,找一找当地出名的“一根面”,悠闲地坐在河边喝一壶茶,应当是很惬意的事情。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二

这次春节前不放假,留校补课。这则消息使我们原本就不满的心,又增添了种种抱怨,然而又无可奈何。

那天晚上第一节课,化学老师来了,他“抚尺一下”将沉醉在下课快乐气氛中的一滩“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只得恭恭敬敬听命于师了。“其实,这几个化学方程式也不难写”化学老师用手在空气中画了个圈,认真而严肃的说道。大家齐呼一声“噢——”,只要做到将化合价的关系弄明白就好办了!然而化学老师眼睛盯住了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仁兄。只见老师奋袖出臂,跨步向前轻扣了几下这位仁兄的桌子,只见这位仁兄不耐烦的说道:“别吵。”待他看清来者,心中一惊。随后这位仁兄交出其圣贤书,定睛一看《故事会》。没收书本,罚站上报老班。而我们也受灾了,化学老师气得七窍生烟,坐到讲台上,一声令下:“自习!”接着,我们便是等待,等待,再等待。等待下课铃响呀!

好不容易电铃响起了第一声,有的同学的`腿“作作索索,几欲先走。”可还没等铃声响完,又迎来了物理老师,一进门就吐出五个字“这节课考试!”“哎,多难的题啊!”我又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了。这“牛顿”和“焦耳”急得我抓耳挠腮。我与一张铅印试卷一照面,它认得我,我却不认得它。只见其他同学们无不“伸颈”“侧目”。望着巡逻的物理老师,我们既要警惕又要合作,这考试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啊!终于挨到下课铃声响起,告别了“牛顿”,我们这群“鸥鹭”便飞出教室。此时,叹息声、责怪声、怨狠声“一时齐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中间还夹杂着同学们改编的歌谣:“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人是我,休息最少的是我,挨骂最多的是我,还是我……。”

我挤在人流中,头像灌了铅一样重,想到明天还得重复“抚尺一下,满坐寂然”的无奈,不由的接着唱下去:“寒假”没自由的是我,放假关禁闭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生命,是我们所热爱的。

爱情,是我们所渴望的。

自由,却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人,生而不自由。从出生的那一秒,我们就不自由。幼时,无忧无虑的生活,是长大后怀念的自由。然而,长大后的我望着生活中的幼童,并未觉得他们是自由的。故而,也断了念旧时自由的念头。

没有人是真正自由的,我们活在这世上,无论怎样努力,都会被某些东西局限着。这些局限,越想抛开,越是紧依着自己。就像扯了一个谎,越是想圆谎,越是出漏洞。小心翼翼地活着,其实很累。可,若不小心翼翼,或许连矫情说累都会觉得是奢侈。

因而,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特别特别努力的。奋斗的汗水充斥在香甜的空气里,显得格外突兀,却又格外让人满足。那颗颗带着体温的汗珠,就像一粒粒水晶,闪烁在喜悦的丰收的梦里。

收获的那些个瞬间,心是自由而充盈的。这份充盈,却是短暂的。如同自由来到我们身边,从不会呆太久,总在不经意间悄悄离我们而去,不留下丝毫痕迹。

我们不停地追逐自由,不停地寻找自由,不停地勾勒自己最理想的自由。千千万万个人,在同一瞬间追逐着自由。而自由,有着千千万万种模样。没有谁知道,真正的自由在哪里,是怎样的。我们每个追逐自由的人,都不过是按照自己内心的需求,去寻觅着。即便真的找到了自己所渴望的追求,也不一定能够一眼认出,那就是自己所要的自由。

思想的最高境界是超然物外,超然物外的最佳状态是心怀一切。带着对这世间一切的包容,看淡红尘,心静如水,无欲无求,才是真自由吧。

……。

依然不懂,何为自由。

依然追逐,心中自由。

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只是追逐着。

哪怕,只是用来打发一下时光,也挺好。

暗香如故||广东。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四

不向往自由的鸟不是好鸟,不渴望自由的人不是人——是神。

“good!good!”笼里的鹦鹉叽叽喳喳,聒噪得很。两只黑亮的眼睛滴溜溜地盯着我,尾巴翘得老高,似在向我炫耀它新学会的一门外语。我抬头瞥了它一眼,不以为然地小声嘀咕:“姐姐学英语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呢!”

“good!good!”

“……”

“你渴望自由吗?”我又问自己。

“是的,渴望。”我记得心底的声音是那样清晰。

这一刻,身体里的细胞似乎都精力充沛,斗志高亢地挺着胸脯,手中拿着矛和盾刺向禁锢着我的枷锁,它们不停地叫嚣着:“我们沉睡了这么久,该出去活动活动了!”细小的声音在体中无限倍放大,夹杂着狂妄和反抗。

——孩子,作业写完早点休息。

——知道了知道了,别烦我。

——丫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哪怕停下一秒,就有被赶超的可能。

——你们有完没完,整天像蚊子似的哼哼。

——姐,你要好好努力啊,不然等我上初中肯定甩你百条街远。

——哎呦我去,你多大点小屁孩,说教到你姐头上了!

诸如此类的话乐此不彼地像连续剧般播放。终于,我在他们眼中慢慢变了模样,变得冷漠和拒人千里;变得不再乖巧温和;变得连他们都认不出我还是我!

毕竟,天使到恶魔的瞬间是惊吓而不是惊喜,守护到毁灭的过程是灾难而不是美好。

渐渐,他们似乎悄悄地疏离我。朋友间偶尔的四目相对,眸里的恐惧和敷衍尽收眼底;亲戚间的偶遇,眼底的轻蔑和不耐烦溢于言表;父母间深沉的目光中,那希冀的光芒日复一日的暗淡。他们对我的制约和管束松了下来。

似乎,我得到了自由?我搞举杯高呼不是吗?

可是,我的心口却像进了西藏,闷得难受。

抗拒和人交流的我只能时常和小鹦鹉说话,几个月下来,谈不上红颜,却也算半个知己。真奇怪,我和那时只会叫“皮蛋”的绿毛居然成了朋友。

那天,中午放学回到家,在院里看到爸爸打开了关押小鹦鹉的笼门。他拍拍它红配绿的头,叹了口气:“想想你来我家也有一段时间了,当初我捡到你才这么点大。”爸爸用手比划着,继续说:“鸟的寿命跟人不一样,虽然不知道你多大了,但是总归是要放你回到你原本生活的地方,去吧。”

“星星!星星!”小鹦鹉眼尖的看到我,振翅向我飞来,一改口中“皮蛋”,站在我肩上,打理它的羽毛。

它是在和我告别?

我的鼻子酸了酸,半个知己也没了。我摸摸它的头:“走吧,想我记得回来。”

它扑了扑翅膀,黑亮亮的眸子盯了我一会儿,飞走了。

我回到房间,呆呆地望着空着的鸟笼,心里一阵怅然。它长大了,有能力保护自己了,所以我才安心让它飞走了,去寻找它的自由和幸福。它没有理由一直受笼子的桎梏。

此刻,脑子里似有千百条剪不断理还乱的绳子在慢慢梳理开来。终于,我恍然大悟。

亲朋好友的直言相劝,并不是所谓的束缚,而是为你以后的自由打下基础;狂妄冷漠和不加约束,也并不一定就是自由。他们想让你得到安心的自由,却不是叛逆留下的恶果。

我期盼自由,我渴望自由,我终于懂得什么是自由。

当恶魔失去野性重新变回天使,当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我想她的内心一定很快乐。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五

有人把自由当孤独,有人把孤独当自由,安妮宝贝说:“如果一个女孩抬头看天,那并不是因为她在寻找什么,而是因为她孤独。”

走走停停一个人的风景,天很蓝,云很白,风很轻,有时候寂寞是一座森林

八月的天气里依旧潜伏着燥热,日子平淡无漪,阳光有些慵懒,院子里的花香萦绕在过往的日子里,馥郁了岁月的香甜,枝头孤单着它孤单。眼前有翠波摇曳满地的生机,却苍白她的生命的颜色。偶有小鸟的叫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抬头,望不尽,冉冉斜阳消几度,芳景犹自如故,正是人生的盛夏,好像有颗老去的秋心。

她是话少的人,即使笑也不是真正的快乐,在一大群人中间,在角落会发现她的孤单的身影,她是那么喜欢孤独,却又是那么害怕孤独。她是自由的,可她也是孤独的,孤独与寂寞有染,有时候寂寞是一座森林,荆棘密布在她周围,她不急于穿过,因为那样会受伤,而是享受这孤独滋味。

旧时的照片已模糊,记忆却不褪色,时光雕琢生命形状,却镂空了她灵魂,她已经记不清曾经的笑颜,它被遗忘在路上,难以拾起这破碎的美丽,心里的褶皱,无法用手去抚平。

别担心,总有一刻走出去,寻寻觅觅一个人的风景,和谁相遇,是否也要运气,是不是你轻声的叹息,走进了我生命又离去光线以柔美弧度在地板上跳跃,形成一缕的暖色,那一条流动的光带,在她的脸上恍惚着明媚,蛰伏在心底某些情绪正在暗滋增长,干涸的心脏衍生出大口子,总感觉怎么也填不满,她听见听见胸腔里传出的歇斯底里的冷笑,她有种坚强下麻木的哑然,那些美好的过往刺痛着身体上旧伤,疼,痛,都只是她一个人的事。

她安静的坐在电脑前,播放器的摇滚音乐在挑逗着她的每一根神经,也许这样震撼的音乐才会让内心比较的安定,现实的生活让她内心的已经如海边的沙随浪花波澜起伏,等潮退之后被赤裸裸的显现在众人面前。

好想拖着黑色的箱子,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遇见陌生的人,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声音,吃陌生的食物,唱陌生的歌,然在不经意的瞬间,她会忘记该忘记的事情,也可以幻想有一个怎样遇见,那个他是她命中的注定吗?还是只是个过客。

她知道,那些美好早已成了不可追忆的怀念,形同一场设定的剧情,她知道一些身影早在她的眼眸里慢慢淡化,于是,那些关于爱情,关于幸福,也渐渐的沉入了无边的暗黑的夜里。

那些靠药物过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远离她,她一直记得爸爸说过的一句话,相信奇迹会发生在她身上,既然不能改变宿命,也只能授受它,她会把它当成一种磨练。

七年的悲欢,所有的酸楚无法一纸诉完,生命本就是不完整,所有不幸都要她承受,于是她学着安静,学着沉默,学着隐忍不言,只剩坚强无处不在。她知道快乐可以很简单,一句关怀的话,但悲伤也可以因为一句话,那些疼痛过往会全部涌上心头,请原谅她又哭泣了,脆弱又被凄凉的月色打捞起。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六

夏,是属于荷莲的。汤山公园的风清桥畔,便是赏荷观莲的好去处。

夏日之晨,携友m君信步走上风清桥,桥下小溪中,几爿莲叶,荡漾在湖面上。几朵莲花颖出水面,亭亭玉立。细细观之,又觉这莲花与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夏莲似有不同。疑是重瓣,十分难得。更有几枝莲苞,刚露出水面。若怯若羞、含苞待放。想必满溪莲花盛开之时,一定会幽香袭人、秀色沁脾。

放眼望去,溪对岸的水沿,爬满了不知名的荆棘,把整个溪岸罩得严严实实。然而就在这几乎密不透气的棘刺丛中,有一朵莲苞正欲破棘而出。向游人展示出莲的刚毅。我心悸动了一下。看来,这莲不仅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更是迎荆棘而不畏的勇士!待来日,这莲花挣脱荆棘之囚,翘首傲放,这荆棘就成那花茎的.围脖---莲花将在桎梏上翩然起舞。又是怎样的风采呀!

小别莲苞,若有所牵。

夜读佛经教义: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想及困于荆棘之下的莲苞,又若有所思。

---不知道那莲苞在与荆棘抗争之际,是否感知疼痛,是否伤身损骨?

若有所思,竟夜不能寐。

未及数日,便迫不及待地约m君再去清风桥探望这小莲苞。小溪中莲叶成片,莲花争艳。惊喜地发现这花苞己挣脱荆棘的羁绊,兀立于棘针剌丛之上,一阵微风佛来,曳然而动。犹如戴着镣铐起舞,真有一种别样的风韵。

“凌波仙子斗新装,七窍虚心吐异香。”一句唐寅的《咏莲花》不禁脱口而出---只不过此情此景,这“斗新装”拟改为“斗荆棘”。

我真的不知道那莲苞在抗争之际,是否感知疼痛,是否伤身损骨。但我从莲苞那阿娜多姿的舞动中,分明读出了莲那争得自由的喜悦!

---我佛之教悔,是否过于消沉了。

作者简介:张锦梁,男,浙江平湖人、现居浙江杭州。杭州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学数学教师。爱文学、爱自然、爱生活!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七

起先的时候,我准备给这个文章取名叫做《周期论》,后又觉得有些不够确切。原因有二,一则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就如同恒星发出的光亮,从一个点射出却很难确定它的终点在什么地方,因此就不算一个完整的周期;二则,我对论文的格式不太熟悉,没有能力把它当作论文来完成。姑且看作是散文吧,或者是杂文也行,如果有人看完这些文字说我是在扯淡,那看官也请自便。

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不难发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实际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宏观上来讲,谁也逃脱不出一个追寻的轨迹,就是从一个点出发,向另一个点进军;而当我们到达这个点的时候,发现还有下一个点需要我们去进军。总结的说就是人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前进。而有意思的事情是在我们蓦然回首的时候很明显的能够察觉到,经过了很多的周折之后,我们似乎错过了离出发点最远的那个点,甚至是又回到了原点。

这样说似乎有些太过虚拟,太过空无,就如同无色无味的气体,抓也抓不住;看也看不见;闻也闻不到;很飘渺的东西,就如同情绪,让我们感觉到happy、tied、痛苦、绝望,可是我们却抓不住,却又确实存在。说白了,这些东西并不存在于真实的物质世界里,而是存在于一个虚幻的空间里,说得明白一点,这些都存在于人的意识空间里。

人似乎总是在两极之间游走,这样一个结论或许是我现在的意识有些虚脱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微妙的感觉,你可能不这么认为,但我给你举几个确切的例子你可能会很赞同我的话。

在我们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里,有很多充满所谓哲学、哲理的言语,然而它却是自相矛盾的,却又是很有道理的,或者说那些只是废话而已。

这样的例子当然有很多了,比如“大智若愚”,笨的人是不是终极的笨,聪明的'人也不是透顶的聪明,我们就活在于笨和聪明之间,而如果真的有人绝顶的聪明那就和笨蛋相差无几了。

再有“喜极而泣”、“乐极生悲”、“无欲则刚”、“否极泰来”、“返璞归真”……,如果不那么死磕硬碰的话,这些算是完成了一个周期,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这个周期之间,能达到极限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必太过刻意的去追求什么,追求到终极之后也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又回到了原点。相信吗?不相信不要紧,再给你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天天吃荤菜的人,荤菜就不是他们的美味了,美味是素菜;而吃多了素菜的人,如果让他们说出他感觉的美味是什么的时候,答案一点是荤菜。再比如,当我们整天在外面奔波的时候,能在家里呆着是一种幸福;而对于整天闷在家里的人来说,能出去走走就再幸福不过了。

当然,写文章还是应该紧扣主题的,我始终感觉大部分的人就如同我的题目一样在两极之间游走,任何的事情都是这样,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大概可能或许似乎也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好吧,姑且这样吧。如果看官读一遍感觉有些不知所云的话,不妨多看几遍,也可以说我是在疯言疯语,无可厚非哦,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思考而已,对于人生。嘻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八

时隔多年过去了,我经常想起外公那句颇似哲人的话:人这一辈子,总是在找自己的栖息之所,活着的时候,需找生存之所;死的时候,寻找归宿之所。

每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都会想起老爷子坐在他的藤椅上,听着老曲儿,享受着自己的静谧时光,安享自己的晚年。

我们这一家子:爸、妈、姐、奶奶、外婆还有我。外公、爷爷十多年前就相继去世了,唯独留下伴随他们大半辈子的老伴。在我印象中我大抵现在却也不怎么记得外公的模样了,只是依然记得他挺高的、瘦瘦的,晚年的他最喜欢躺在摇椅上听收音机这是外公最闲适的时候。外公生在上世纪代,到我那时出生时,在农村收音机也不怎么普及,更不要说是电视机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刚好有一年年姨妈参加了工作,带外公去她那小住了几天,外公上街随便逛逛的时候他杵在一个买收音机的柜台前停住了脚步,好像一块磁铁吸住了他不得动,像一个小孩禁不住糖果的诱惑。外公固然不是小孩子,人老了,总是需要需找一个寄托,闲暇之余的栖息之所。外公这一辈子经历过多少风雨,无人知晓,但是从那爬满皱纹的脸,我仿佛看到了他的每一段过往。姨妈假期出差回来,给外公带回来一个物件,姨妈很懂得父亲的心思,外公虽说没有像小孩子那样哭哭闹闹的要求买一部收音机,作为女儿的姨妈怎会不懂父亲,对于自己喜欢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无论是谁,心理活动总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不一样,从外公的眼神中,姨妈知道外公早已想要一部收音机。这次回来带给外公一部收音机算是圆了他老晚年的意见心愿吧。跟外公在一起的时光,我记不怎么的了。那时的我也只有四五岁的样子,还不曾记事,但和他在一起的感觉确实永远不会忘的,很快乐,很满足。

一个饱经风雨的人,岁月留给了他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淡然,我认为是极其在理的话。外公一生在颠颇坎坷,摸爬打滚中匆匆年少,走过青春,度过青春,转眼老年,面对死亡,他显得很平静,就像他经常说的,每个人都在寻找栖息之所,没有间断,在另一个世界,有我的栖息之所。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外公死的时候依然躺在他那光黝黝的藤椅上,安祥的去到另一个天国。外公死的时候想念70岁,在我们当地人来看,也算不错(60岁以下算是短命鬼),死去的时候也不是很痛苦,与其说不痛苦,到不如说是外公在岁月积淀下来的顽强乐观的态度和生命观让我们这些子孙不想过多悲痛。外公患的是肺结核,也就是俗称的“痨病”,痨病在文学里被用来也经常用来描绘那些命运悲惨的人,在鲁迅的《药》华小栓得得就是肺痨,一个被封建社会残害的少年,即将含苞待放的青春被封建社会无情的摧残。外公是吃苦长大的,却终究没有成为人上人。那些话只是鼓励那些在苦难面前腿脚发软的胆小鬼罢了。在得知他患病的时候已是垂垂完矣,已是晚期。对于自己的身体我想外公是心知肚明,早已知晓什么状况的,先前也突发过肺病的症状——咳得时候就会吐血。家人都劝他去大医院检查检查,姨妈在市里照顾他也挺方便的。但是外公总是搪塞说,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他是知道,只是过于不考虑亲人的感受了。拖着拖着,这病只能是这样拖下去,与时间比赛了,看谁熬得久。

外公的死对于小小年纪的我是一次阵痛,那是身边第一位亲人离我而去。都说孙子儿女,长辈都是喜欢最小的。我是外公最喜欢的外孙子,在爷爷和外公之间我和外公最为亲密,老爷子很疼爱关心他的孙辈,从心底里,而且很懂得于孙辈们相处,至今我从爸妈姨妈们的口中只要一提到外公,这些话总是会如影随想。或许这就是我更喜欢亲近外公的原因吧。我和外公的那些片段,大都被时间无情的冲涮的寥寥无几。外公死前,我陪伴在外公身边,一个小顽童,还不晓死生的年纪。只是望着躺在病榻的外公——痉挛突起,脸色发白。我从未见过这般的外公。那时的我,竟然做出了让父母都为我感到欣慰的言行。跪在外公的床凳上,亲切的叫着外公,说道:“外公,我也有生病的时候,脸色也是白白的,不过吃完药打完针过几天就好了。”瞬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童,给了外公些许安慰,这小外孙没有白疼。完了晚上,外公听着收音机,继续去寻找他的栖息之所。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四岁那年,那个懵懂少儿,见证了死亡,这么一个沉重的人生不可避免之痛。死去人已无法追回,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外公那安祥平静的生命观,鼓励激励着我们这些朝气的生命。

这次回来老家,旧屋子里还能看到在那个杂乱无章昏暗的角落里,那把藤椅,已是腐朽难看,尘封许久。那人那时那事,撞击着大脑,一幅幅画面从眼前闪过,黑白底色。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九

普通的.我看不到如作者杨柳公那么深远的天地、众生与自我,我也看不到如女主角蓝天那么坚韧的自信与乐观,我也看不到男主角杨那么无所畏俱的在生与死间搏斗自由我看到了蓝天意外后与杨的对话,去他妈的命运,意外时看到了只有她见到的独特的冈仁波齐的星空,还有意外后生活上的冲击,她也有崩溃的一面,不是么?自由与代价,代价有多少人能承担得了杨在羌唐的独人之旅,看到他遇见野狼的狼狈不堪,困在野狼里的恐慌无助,最后躺在帐篷里任由野狼进出帐篷,最终能战胜一切困难,引领他走出困境的是蓝天的话语与微笑,杨在电影里有一段自白,大概意思是在现实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历经这次险境,回去好好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种生与死的较量,这种美景与现实搏斗的场景,冲击着自由与规则的矛盾,又或是自由与规则的和谐!就是这么复杂多变就是这么矛盾简单!

每个人在这去他妈的命运里经历了什么?在无法把控生与死的人生之初,我们已经万幸的历经各种不可预测的危险因素存活下来,或无病痛或有病痛或遇无法言语的痛苦或不痛不痒长到如今的时刻,此刻或历经煎熬想走出过往的痛苦,或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而抑郁不振,或因为得不到的情或物而怨恨不止你的内心是不是正在进行穿越羌唐之旅,你看到了当下的美景么?抑或只全心息在和野狼作战,这些野狼犹如过往留下的记忆撕咬着你的灵魂,选择不选择,你会像杨一样知道前方无路,选择放弃而北上昆仑山么,去遇另一路的风景?肉体在行走,灵魂在摆渡,灵魂探索的旅途如你正在穿越羌塘,你或是在起点,或是在途中,或是在终点,或者已经穿越成功,这便是人世间百态,或活出自我或活不出自我,已勇气选择这趟旅程的,都是英雄!

在生命的轮回里,愿我们在各自的羌塘之旅中活出自己?

让心自由的栖息散文篇十

人要诗意的栖息在这个世界上。此时此地此境,月到波心,风生袖底,灯火阑珊。也只有这个时候这个地方才能寻觅到一份久违的宁静。

什么都不想,静静站着对月临风;什么都不做,静静看着月移花影,自然是一份闲适安逸的幽然情怀,也是沉淀思想,小憩心灵的天时地利。

整天在校园中来来往往,竟不曾稍稍驻足细看一处盛开的花朵,也不曾款款俯身嗅闻一缕馥郁的花香,更不曾静静默坐倾听一泓泉泉的流水。生活中并不缺少如诗如画的风景,晓风残月,天际征鸿,落日长空等好景常来常往,只是缺少一份难得的雅兴和一颗闲适的心。

要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求一处宁静的处所,古人的离群索居隐逸山林不能效仿,但总得从紧锣密鼓的生活节奏中撕扯出一小片,用来感受天地造化的钟灵敏秀,沉淀待人接物的`处世哲学,让心灵获得片刻的宁静,让生活增添一点诗意。

梭罗的《瓦尔登湖》让人心向往之,瓦尔登湖旁边的竹篱茅舍更让人心驰神往。简单的生活,却能远离丝竹乱耳,远离车马喧腾,安静闲适看湖光山色,淡泊宁静悟人生真谛,随心随性写华美篇章。这样的生活,不问“何陋之有”但问何处有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