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民族器乐欣赏论文(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36:52 页码:11
2023年民族器乐欣赏论文(实用11篇)
2023-11-18 09:36:52    小编:ZTFB

总结是把一段时间内的点滴汇聚为有价值的经验。对于那些与常规不同但又无法用已有分类描述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掌握一些优秀的总结范例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一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形态,多样性思想来源,全球化信息与文化交融背景,声乐理论学科建设,审美标准几个方面讨论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认为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的特征,做到多元化发展又认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审美特征基础之上。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民族声乐,广泛地讲,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说唱、戏曲演唱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由于大众媒体交流传播的影响,现在一般所说的中国民族声乐主要是指民族新唱法。

1、从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形态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文化悠久,民族众多,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多民族音乐传统使中国民族声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在中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歌,大多数民族具有自己的歌舞、说唱、戏剧。据统计,在中国众多表演艺术形式中有演唱形式的有三百多种,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现手段。中国民族声乐总的来说形成了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乐曲体裁、表演形态。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必须要看到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特征,充分利用中国原生态声乐音乐资源。

2、从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思想来源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有着丰富的传统理论资源。中国传统文献中专门的声乐论著,或涉及声乐理论的著作多不胜举,比如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明代,王骥德《曲律》、魏良辅《曲律》等等。这些著作是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

从上世纪初,中国社会形态急剧变化,中国民族声乐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文化开放性、稳定性特征使中国在当时就自觉在用“拿来主义”精神,以彼之长为已所用。在对西方声乐艺术的借鉴过程中,中国近现代的一批批作曲家、歌唱家、理论家都做出了贡献。比如赵元任、青主、黄自等都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富有中国韵味的声乐艺术作品,改编了大量中国民歌,使许多中国民歌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在演唱上,周小燕、沈湘等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西方声乐理念的借鉴使中国民族声乐在歌曲创作上、演唱方法上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个继承传统和借鉴西方的双向过程。中国民族声乐,甚至中国艺术的发展都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借鉴中华民族以外的思想、知识,是把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发扬光大。从这个角度来讲,进一步开发中国传统声乐论著中的思想并真正将其落实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实践已迫不容缓。

3、从全球化信息与文化交融背景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当今世界处在全球信息共享、文化交融的时代,这一时代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媒体对人类行为、意识的引导作用。全球一体化,是全球各种文化多样性的统一,绝对不是全球西化,这早已成为共识。在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中,音乐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国际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交融互通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应该打破演唱与创作理念上的局限,要“引进来,走出去”。在唱法上,除了向西方美声唱法借鉴外,可以向通俗唱法吸取经验,向全世界各民族的声乐艺术吸取营养。有人主张让世界民族音乐走进声乐教学的课堂,这是非常值得认可的想法。在大众传媒的时代里,中国民族声乐在表演形式上更应该丰富多样,打破中国民族声乐仍以独唱为主的表演形式,扶植中国民族歌剧、歌舞剧的发展。中国民族器乐组合形式上的创新,比如女子十二乐坊的探索就是中国民族声乐值得借鉴的对象。总之,在这个全球信息交流的时代,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

4、从声乐理论学科建设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也必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改变声乐教学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加强声乐理论学科的建设。声乐理论学科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是声乐学科建设完成的重要标志。首先建立众如声乐生理学,声乐心理学,声乐美学,声乐史学,声乐艺术学等等声乐理论学科,让学生在演唱上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解声乐艺术的古今中外,来龙去脉,开阔学生视野。其次,加强各类声乐分支学科教材的编写,编写《歌曲选》之类以外的专门理论教材。声乐理论学科建设还包括促进学生真正向声乐学科以外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与修养,这也是目前中国声乐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音乐院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是很低的,很多声乐学生没有读过一本书,没有写过篇专业论文,也就是说对自己专业还没有形成初步的理论上的认识。声乐学生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未来,可是从众多声乐比赛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考验中,选手的表现实在是今人不容乐观。

5、从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呈现多样性的特征,要求多元化地发展,但并不是人云亦云,或盘散沙式地分道扬镳。从演唱者来讲,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科学的,又合于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规律的演唱方法;从听众评介者角度来说,要形成适合于中国民族声乐本身的审美标准。我们可以用“声情并茂”四个字来说明中国民族声乐的基本审美准则。“声情并茂”首先要求以“情”为核心,以正确而自然地表现中国华民族多样性情感内容为首要目的。其次,中国民族声乐是与中国语言紧密相连的艺术,中国民族声乐应选择与中国语言特点相合的明亮,集中,清脆的音响效果,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体现语言美与音乐美的统一。第三方面,中国文化“中正和平”的审美取向又决定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表情与形体动作要求自然大方,不花哨,恰到好处地诠释作品。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的特征,做到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又必须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审美特征基础上的发展。如果取消了中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的独特性,也就等于取消了中国民族声乐,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二

摘要:中国的民族器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之后,中国经典器乐艺术作品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的名族器乐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着中国的历史文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学习民族器乐。人们在对名族器乐作品欣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名族器乐的认识,同时也陶冶了自身的情操。但是,人们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艺术指导,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全面学习民族器乐的知识。文章分析了当前民族器乐艺术指导的作用,探析了民族器乐艺术指导的方法。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三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学地图又是地图家族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本文着重探讨它的重要作用。

一、直观的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

二、利用地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教学地图也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四、利用地图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就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在讲到等高线时,就仿照军事中的沙盘的制作,通过等高线图来制作沙盘,通过沙盘来划等高线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开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地图是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最有效、最重要的媒体。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全面发展,除了培养学生综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德育教育。

运用教学地图对学生进行地理德育教育,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克服单纯说教的缺点,可以直接引导学生的行为,其导向功能比语言文字更明显。

七、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说图等活动,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交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启发引导:

1.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读图,从图中获取感性素材,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智力活动,可以使观察所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探究出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

2.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揭示概念之间的异同,寻找知识的相互联系,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是一条途径,它是一切思维的基石。在地图教学中通过同一地区同一类不同内容的图像进行对照,进行纵向比较,就能弄清楚演变过程,研究其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同一类型同一内容的地图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

3.综合分析法:综合和分析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对思维逆向过程。分析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连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探究如何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地图在当今社会中正受到日益空前的重视和最广泛的运用。不仅军事、交通、旅游运用地图,政治、商业、科研等也要运用地图,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

给予这样的一种理念和实际情况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以图为载体的题目,甚至可以说几乎无图不成题了。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不仅只是从中获取地理信息,而重在提高学生的运用地图的能力,着眼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四

(一)采用小组教学模式进行课上教学。

很多人不理解器乐的学习课程中如何开展小组模式,其实小组教学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模式,能够在交流中将思想相互融合,让组内成员更加的进步,小组教育的模式可以采用内个组的成员的器乐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合奏的时候可以各有所长,在日常的学习中每个组都可以有一个“指导员”,对于组内成员的基础知识和动作进行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前接触教师这个角色,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素质和技能进行一个初步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分组要把握一个度,更要全面的了解组内成员的动向和发展情况,如果成员间发生一定的矛盾一定要及时的调解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吸收能力调整教学计划,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主要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途径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也是三个维度。从小组教学方法出发,能够将三个维度更好的进行链接,及时的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团队之间定期开展组会,也能够通过开会过程中分析的问题来改进下一阶段的目标,对于目标的制定是这个小组短期发展的动力,也是对于长期发展的一个规划,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学习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突破。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利用小组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定期组织评比可以让组内成员按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这样的规划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品质。小组的模式下可以采用取长补短的形式,让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发展自身的长处并不断的改进缺点和不足,小组内讨论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化,对于某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角色转化建立更高效的课堂模式[2]。

(二)自主学习模式是当代音乐课堂选择的一个发展模式。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将重难点提点过后,对于基础知识和一些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更多的考验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现代青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基础知识点不仅仅要从书本上获取,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对于工作或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要及时的想到解决方法,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各种资源在学生上课之前提供相关资料来指导学生学习,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师也可以逐步的引导学生练习自主寻找资源的能力,现阶段网络发展迅速,因此对于网络资源的应用和开发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网络上对于器乐的方法指导和发声的训练动作都能够检索到,因为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轮流值班制度和轮流组长制度,发展学生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对于基础知识要及时的进行应用,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竞赛,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音乐谱子提前的在网上搜索并进行聆听,音乐是需要手与耳的配合,就是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前期对于乐器的手感进行摸索,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的了解自主学习的概念,进而培养和引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可以以日常“拍皮球”为例来对于架子鼓敲打的频率进行初步的练习,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表现良好的,教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来激发其继续探究的积极性,维持其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的动力。

(三)开展实践训练是对于音乐器乐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

学习器乐就是能够打击相关的乐器让他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发出具有美感的声音,能够通过手和脑之间的配合碰撞出音乐的火花,在音乐殿堂的大门前需要打开音乐的大门,音乐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创新技能的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教师以更加贴近生活的训练作为教学计划,直到这一学年或者半学年的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培养以及对于音乐基本兴趣点的寻找。现阶段很多院校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经济成本的考虑而硬性的规定,让学生实践某几种或一种乐器,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应该对于学生有兴趣的器乐统一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让学生选择,让学生了解自己对于有一种或者某几种乐器的学习是能够进行下一步发展的,不实践就不能达到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也不能够说明自己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音乐能力的考量具有一定标准,让学生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能够了解自己,才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才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学习模式下的探究方向才能够进一步的进行明确。

三结语。

高职音乐教育中关于器乐教学模式的探究对于今后的音乐课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发展要重点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及时的制定计划和目标,对于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发展,对于学生的三观进行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素质观念,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全面发展的模式。高职院校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可以将小组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和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全面分析,将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模式进行推广,对于各地区的音乐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推进,基础进程的推进让音乐教育的发展逐步向前。

参考文献。

[2]张琳.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五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一、学生在思品课上不说真话的原因分析。

1.学生道德标准的确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

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育、体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智育、体育所传授的知识与一般社会认识是一致的,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生一般不会怀疑其正确性。而思想品德教育就不同了,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道德也就存在着多重标准。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的认识处于矛盾之中。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播、电视的普及,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小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社会信息,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必然要影响学生,甚至使他们对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

再说智育和体育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由无知到有知,学生接受新知时心理障碍较少,而思想品行教育传授道德认识时,学生往往已有所知,如果所知的是错误的,接受新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心理障碍就较大,心理认同就难。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加以剖析,学生就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所授的正确道德认识,就会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

那么,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呢?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同。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是书上写的,教师讲的,若不按此回答必然得不到认同,甚至要挨批评,关系到道德品质的评价。如果说了真话,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2.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局限与社会实践多样性、复杂性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其它认识水平一样有一个从个别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逐步发展的过程。而社会道德现象却是综合的、复杂的、多样的。学生用所学的道德认识很难去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弄不好就会得出错误结论,甚至怀疑所学道德认识的正确性。例如有的学生把同学尊敬老师的行为看作是“拍马屁”,有的把帮助同学隐瞒错误看作是“友谊”,把向老师报告情况看成是“叛变”等等。他们分析问题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行为不看动机,抓不住主流和本质。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加以辨析,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是顺着教学要求发表意见,以免受到批评、指责。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依然存在,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二、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

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但学生又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例如在上《腾飞吧,祖国》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社会主义制度既然那么好,为什么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比,我们还这么穷?”针对学生的困惑,我不回避我们国家经济上的落后和还比较贫穷的实际,查阅大量资料,在课堂上既进行纵向比较,又进行横向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看到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年平均递增率远远高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事实,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国家还不够发达富裕,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样,学生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基本观点就能较好地接受,较全面地理解了。

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如在上《要诚实》一课时,学生发表了“做老实人吃亏”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学生中带有普遍性。我不回避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辨析。让学生认识到,做老实人,有时表面吃亏,但实际得利,眼前吃亏,长远得利。社会需要老实人,做合格公民应该做老实人。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3.评价思想品德主要观其行。

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我在上《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课时,由于课文中典型人物形象高大,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想法。有的认为那是将来长大以后的事,有的认为做轰轰烈烈大事的人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等。针对这些认识,在教学中,我指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中的“做”,对我们小学生来讲是“学做”的意思。接着,我又补充了一些典型事例,说明做平凡工作的人也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生要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后,班上做好事的学生明显增多。这样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了言行一致。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六

内容摘要: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独立地掌握知识和技术,充实美学和音乐历史知识,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在加深理解作曲家的情绪和内心世界的基础上,用他们的最高表演水平,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演奏技巧达到“先会后巧”,最终达到“知其神韵”的境界。

关键词:器乐教学表演手段。

当前,如何能快速提高器乐学生的演奏技巧及表演能力,是器乐表演教学中的焦点问题。一个缺乏表情的演奏,不会产生感染力,更不会给人美的感受。因此,我们的器乐教师要调整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表情训练开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使器乐表演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达到当代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一、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器乐学生应尊重作曲家的意图、尊重那些在音乐作品中所固有的客观因素和不变的部分。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正确’表演,常常忘记了表演应因他们所教的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性和形象性而决定。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和解释艺术的本质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重要,墨守陈规地追求所谓的“正确”表演很容易走向教条,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创新精神。认为自己对某些艺术问题的结论是唯一正确的,甚至认为完全理解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或柴科夫斯基作品的创作意图的老师,是不能担任艺术的指导者和音乐的教育者的。如果这样的教师真的无所不能,他的学生会认为无需再作探求,掌握老师所知道的就足够了,不可能再去追求创新。实际上,学生需要的不是那些自以为是“什么都懂”的教师,而是能传授探索创造方法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他们自身的想象力。

用广博的知识来武装器乐学生和让他们掌握音乐语言逻辑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必须让学生掌握历史和现代的文化知识。学生的创作个性都是从知识、文化和生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的。这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他们主要去影响学生的感情(这当然是很重要的),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直觉上,但这是一种失败的艺术教学。

教师必须要教学生怎样去创造并认识创造被解释的形象的规律,但不要忘记,教条式的“改正”和“精确”在艺术中跟无政府状态的专断是同样危险的。世界上伟大的艺术家们从来就不是规律的奴隶,但都清楚地知道约束他的艺术的那些规律。

一位古代哲学家曾经这样说到:“学生不是待装知识的船只,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话很有哲理性。学生的火把要靠教师点燃,燃料就是知识和文化,就是教师调动学生创造能力的艺术。所有明智的教师在教授技能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各方面知识都能够得到补充。这才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二、正确的引导与示范是提高表演能力的关键。

掌握基本的技术、技巧对演奏乐器来说很重要,但表演音乐的根本基础是耳音训练,你能一开始就演奏器乐吗?因为手必须服从耳朵和脑子,因此,首先要提高聆听能力,能理解音乐要素,如:旋律、和声、多声部进行等。

在音乐表演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发展他们的“表情手段”和他们的领会能力,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独立性和共同创造的能力。如:能够系统地了解和分析一个作品,领会它的各个方面和彼此联系,并能予以概括;我们可以教学生从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作品,必要的话,可以重新安排表达手段。

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处理好这个作品,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才能使一个作品趋于完善,从而发展学生创新的能力。当然训练和练习在音乐表演教育中也是必须的,但训练和练习必须包括新颖的因素,如:提供社会艺术实践的舞台,给学生一个创造自我和展示艺术的机会,这对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无休止的重复和无创新的训练方法会使思想停滞,是非常有害的。

在表演教学中,教师要多示范演奏,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感当中,展示演奏技巧及乐曲情感的魅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人说教师示范会造成学生不加思考地模仿,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我认为模仿用得恰当是促进耳音和节奏感觉及灵敏度的有效手段,可以激活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器乐表演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帮助学生独立地运用知识和技术。总之,器乐教学应将个性教育和音乐技巧指导密切地结合起来。

三、注重培养音乐学生的赏析和理性认识音乐的能力。

人们对音乐的认识,是在欣赏与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的。音乐艺术作为人类高级文明的产物,既以独特、客观的感性形式存在,又常常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因此,音乐仅仅被大概、模糊地感知是不够的,重赏轻析或只是满足于模糊的感性认识的教学,会使学生时常陷入“听不懂”的境地。所以加强对理性因素的注意和把握,才能真正认识音乐,这对提高和培养器乐演奏人员技术、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音乐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音乐本身所固有的特点需要器乐演奏者做更多更深的了解。如: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的基本音响特性,旋律、音阶等基本结构形态,在音响效果方面如纵横起伏的旋律,音响在引导、过渡、交接等细节上的'具体特点等等。只有让学生对这些进行理性的学习,才能具备良好的感知音乐作品的能力。

理性的学习是为了帮助感性认识的提高,认识音乐的能力和效率,了解和分析音乐艺术使用的特定材料,遵循艺术规律及其审美追求,能使器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条理化,进而更能领会音乐作品的结构、思想以及手段的内涵。

对于作品的赏析过程还需要器乐演奏者具有厚重的文化艺术修养,在学习和掌握技巧的同时,更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美学和音乐历史知识,造就一种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是提高音乐作品进行正确赏析的前提,它能帮助器乐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确定音乐的主题,对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了解,还可以加深理解作者的情绪和内心世界,从而使器乐表演者的演奏技巧达到“先会后巧”最终达到“知其神韵’的境界,努力使我们的器乐学生在器乐表演过程中,用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最高的演奏水平,来表现出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之,器乐表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器乐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解释和反映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的技能,形体变化和表情变化来展现音乐作品的全部内涵,给人们以最美好的享受。因此,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调整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创新能力,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器乐表演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当代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七

高职音乐的教育模式需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器乐方面的学习,有些同学是具有基础的,但是更多的同学的基础比较薄弱,或者仅仅对于一两种的器乐能够操作,但是音乐是思想的学习,器乐更是对于方法的学习,学会核心的方法就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对于不同器乐的内涵进行解读,找到不同的方法来破解并且能够熟练应用,高职的音乐课程主要分为课前教师发放资料,对于课程进行提前规划,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和预习,在课堂上对于重难点问题进行突出解答,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宣传合作共赢的理念,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模式来加深感情并且互相提升技术[1]。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八

我国的民族器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世界上较早的发展音乐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音乐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这些音乐大多来自于人民的生活以及劳动,每样民族器乐都具有自己典型的曲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热情以及生活特点。因此,学习民族器乐可以在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当时民族文化的特点,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1]。在进行民族乐器教学指导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精神和内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民族乐器的艺术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来培养自身的音乐内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拓宽学生的事业,让学生了解我国多种民族乐器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在学习民族乐器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民族乐器的'曲目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了解音乐魅力。

二、当前我国民族器乐艺术指导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的功利性太强。

学习民族器乐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趣味。但是,当前民族器乐的学习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开展的,多数家长强制学生学习器乐,从而能够为自己加大竞争的砝码。但是,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功利的目的,对民族器乐缺乏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被生活所束缚,无法真正地融入到民族器乐的学习当中。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对民族器乐感兴趣,深入到民族器乐的学习当中,感受名族器乐的魅力,从而能够在民族器乐领域中学习知识,并且不断地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教学者不负责。

正是由于学生功利性学习的目的,教学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功利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民族乐器进行专业的指导[2],其教学课程主要集中在考试技巧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学。有些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过于简单,缺乏专业的教师精神,其指导的范围集中在考试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并且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

(一)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影响教学水平的直接人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从事民族乐器指导时,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民族器乐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民族器乐水平。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民族乐器在不断地发展,并与现代化科技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了更加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巧。因此,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先进的音乐知识以及创新的方式,从而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素质传递给学生,让其掌握民族乐器的最基本的内涵。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且领悟到民族乐器的内涵以及精神,从而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培养艺术家。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不同的民族器乐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不同的学员音乐能力不同,对音乐的感知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导。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了解教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而能够对其基础知识进行教育,并且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专业能力。

(三)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展现艺术教学的方式。科学技术与民族器乐之间的结合,可以体现现代的特点,也可以将民族器乐的传统特征全面展现出来。教师在进行器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通过最新的3d立体音效,将传统的民族期曲目转换成现代化的音乐。因此,为了展现民族器乐的艺术特征,教师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科技将民族器乐的特征更加立体地展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供帮助,同时学生在欣赏民族器乐的同时可以感受民族器乐与现代化结合的特征,对民族传统的乐器进行传承和创新。

四、结语。

传统民族器乐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对文化进行传承发扬,从而能够使得民族器乐与时代进行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因此,教师作为民族器乐的教学者,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内涵和精神。

[参考文献]。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九

摘要:文章论述了从1953年成立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到如今,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的研究历程。阐述了20世纪50年代零星搜集与整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初步调查与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全面收录与研究阶段、本世纪以来重点研究与回顾,论述了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特色。

关键词: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历程;成果;特色。

执笔者简介:胡军(1966~),男,史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中国道教音乐研究中心主任(武汉430060)。

以1953年成立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作为建校起点,武汉音乐学院历经了六十年的办学历程。六十年来,学院的几代学人秉承优良的学术传统,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各种学术力量与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武汉音乐学院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音乐教育历史传承与学科特色,其中的道教音乐研究,伴随学院的发展迄今也近六十春秋,且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谓六十年来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中一个缩影和亮点。以下,对武汉音乐学院的道教音乐研究历程、成果、特色和影响作一回顾。

一、道教音乐的研究历程。

1953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音乐部分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武汉音乐学院前身),武汉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从建校初始就体现出多源汇流、兼融并蓄的特点。这一时期,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民族音乐学科的建设通过各种融合也得到发展,并于1956年成立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民族音乐研究室”。

(一)零星搜集与整理(20世纪50年代)。

图1《苏州道教艺术集》(1957年油印本)。

1956年,武当山道士及周边火居道士曾组成古乐队参加湖北省的文艺汇演活动,活动期间曾应邀到中南音乐专科学校进行座谈和录音,这为以后武汉音乐学院组织教师参与武当山道教音乐的研究,开了先河。

(二)初步调查与研究(20世纪60年代)。

1962年8月,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的部分教师,参加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组成的武当山道乐调查组。调查组通过对武当山及周边房县、谷城地区道教音乐的调查,撰写了《武当山道教音乐考查报告》(油印本)。由于这一时期的道教音乐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再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还有许多研究工作未能全面展开,正如该调查组在报告中指出:“道教音乐主要在于它比较完整、系统,对研究工作才有价值,因此挖掘搜集工作必须全面、系统。这样,动员的人数比较多……,这不是音协一个单位的人力和经济力量可以解决的”。尽管如此,对于武当山道乐所进行的初步调查,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武当山道教音乐的珍贵资料,也为学院后来系统的道教音乐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

图2《武当山道教音乐调查报告》(1962年油印本)。

(三)全面收录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十

对于民族乐器来说,我国民族乐器与民族戏曲之间已经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它和民族戏曲同属于民族艺术的范畴,并且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演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我们可以在理论层次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解读。

对于民族乐器而言,其在戏曲舞台演出过程中具有指挥整个舞台演出的作用,同时也能指挥整个演出的节奏,这是其重要作用的第一个层面。演出时需要鼓师的指挥,鼓师也称之为“打鼓佬”,是戏曲乐队中的一个主要成员,他要根据戏曲剧情,配合演员表演,对整个乐队演奏进行指挥。鼓师主要用左手敲檀板,右手则使用鼓签对单皮鼓进行击打,有时也需要两个手都持鼓签,左手右手进行交替击鼓。打击乐以及管弦乐的快慢、轻重、起住,主要以鼓板动作和姿势为准。在乐队中,鼓师不仅对整个乐队演奏进行指挥,也对戏剧的节奏掌握和演员的表演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的`鼓师有时也被称为乐队指挥。

二、具有伴奏全部唱腔的演唱作用。

对于民族乐器来说,在戏曲舞台上进行演出的过程中也具有伴奏全部唱腔演唱作用,这是重要作用的第二个层面。戏曲演出时唱功居于首要位置,民族乐器在戏曲演员唱腔演唱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伴奏作用。可以说,一个成功的戏曲唱段是演员的演唱以及乐器伴奏二者共同带来的效果,并且两者的作用是等同的。所以,在很多戏曲表演中,每一位戏曲表演大师都需要鼓师和琴师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比如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其主要鼓师是白登云,他不仅为梅兰芳大师一人司鼓,同时也为谭小培、李玉茹以及赵燕侠等京剧名家司鼓。

戏曲演出时,不仅鼓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很多乐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京胡是京剧唱腔伴奏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乐器,它和月琴以及三弦被合称为京剧伴奏的“三大件”;板胡是评剧以及豫剧等一些戏曲唱腔中伴奏的主要乐器;而笛子为昆曲唱腔中的主要伴奏乐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民族乐器在唱腔伴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琴师甚至成为戏曲流派唱腔创作的参与人员,比如梅兰芳大师的琴师徐兰沅、马连良大师的琴师李慕良等名家,都分别为“梅派”以及“马派”等唱腔创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配合演员舞台表演。

民族乐器配合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是其重要作用的第三个层面。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鼓师指导下以两种方式来实现。

(一)打击乐演奏不同的“锣鼓经”。对锣鼓经而言,其打法的不同也会存在着不同的功能以及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配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都是在打击乐伴奏下完成的,特别是进行动作表演时,主要凭借打击乐对节奏进行有效掌控。比如:在锣鼓经中,“旦角”上场时,是由单皮鼓以及檀板领奏的,以小锣配合,节奏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并且其效果也较为沉静,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出雅致清幽的气质。二是对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气氛进行有效的烘托。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锣鼓经演奏衬托舞台上的气氛。比如:“九锤半”能够对滑稽匆忙的气氛进行合理衬托。

(二)全乐队会演奏出不同的“曲牌”。由于曲牌的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一是对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进行配合。比如:“小开门”对剧中人物的更衣以及拜贺等动作进行积极配合;“大开门”还被称之为“水龙吟”,主要对人物升堂以及升帐等动作进行配合。二是对演员在表演中的气氛进行有效烘托。比如:“朝天子”对宫廷庙堂的庄严气氛进行烘托。

四、演奏间奏曲。

对于民族器乐而言,在戏曲舞台的演出过程中演奏间奏曲,是其重要作用的第四个层面。间奏曲是在两幕之间或者是两场之间进行演奏的一种小型器乐曲,它不仅能对观众情绪进行有效的安抚、缓解,同时还起能到填补空白的作用。

五、总结。

我国的民族乐器与民族戏曲之间已经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同时,我国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的演出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民族乐器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诠释了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作用,希望能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篇十一

摘要:音乐教育中关于器乐类的教育十分重要,高职教师应对于现阶段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模式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学生对于器乐的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兴趣,因此就兴趣的植入方面扩宽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从根本的思想上将音乐融入生活。教学模式包括对于现阶段的学习情况的分析和融入一定内容的教学板块,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将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将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日常的教学输出给学生,方法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是长时间的工作,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综合素养发展模式,方法可以分为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等,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可以高效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应学生的对于基础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