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树之歌教学设计(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13:39 页码:10
2023年树之歌教学设计(汇总19篇)
2023-11-13 12:13:39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是写好总结的关键,我们应该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用简练的语言来传达我们的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

3.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播放一段雨声,感受雨中的美好境界。

师:听,这是来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滋润万物,它有时多情而缠绵,有时狂野而奔放,有时哀怨而伤感,有时飘逸且清高,这就是雨。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下关于“雨”的诗句: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朱自清笔下温柔的雨,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一学生配乐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雨,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雨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文章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描绘雨?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雨。雨,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是云彩和田野的传情的信使)。有了雨,千山万壑将会更加美丽;有了雨,大地万物将会充满生机;有了雨,花草树木将会绽开笑脸;有了雨,云彩和田野成了一对情侣。这些都说明雨是一个美好的事物,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表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3.全班再次朗诵诗歌。

过渡:

前面我们与诗人笔下的雨已有一次心灵上的亲密接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他赋予了雨以活的生命,在诗人的笔下,雨富有灵气,有个性,它滋润万物,奉献自我,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吧。

四、品味赏析——品一品,谈一谈。

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备案:

(1).“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其实是在描写奉献者的形象化,写雨以自己的”哭“换来山河、花草的欢乐(昂起,挺起可见雨水的润物之功)。

(3).“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迷人。”把雨写成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除了同学所讲的外,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此句教师稍作点拨:“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在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形成的循环过程(海水被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就形成降雨,这雨滋润了万物)这如同生活,爱情,也同样会充满叹息、泪水、微笑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5)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人生也像雨一样,到来时雷声隆隆,在物质世界里喧嚣一世,或许为了生活奔波、或许为了功名利禄争夺,但生命结束时也是一无所有,悄无声息,埋葬在泥土里。

过渡:这篇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手法的借鉴,诗人为何能够把一个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次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来美化雨,利用了比喻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才塑造成了这丰富而多情的雨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你也来试一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种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写句式: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范例:

a、我(希望)是迷途中的一屡炊烟,是雾海中的一座灯塔,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b、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c、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d、我(雪)是朵朵微笑的棉花,尽情绽放着,以我温暖的胸怀,拥抱裸露的大地。

六、作业:

将课堂上的仿写加以整理写在练习本。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二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学习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长江之歌》的音频背景下开始上课。(音乐声渐低)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热情洋溢的歌曲名叫《长江之歌》,它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这也是一首现代诗。

二、读通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做到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字词。

学生交流理解词语。

四、初学课文。

简要了解诗的结构。设问:诗的上下两段分别从什么方面写长江的?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写好本课生字:哺、涤、溉。

第二课时。

板块一:披文入情,品读“永恒”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反复,是歌词创作的一种常见的手法,找一找,歌词中的那一句出现了两次。

学生找。教师指名回答。

2.自读思考:联系具体诗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学生自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3.教师指名在全班交流。

4.在学生充分地表达后,教师相机引导:千万年来,长江日夜奔流。不知有多少的文人墨客歌咏过奔腾的长江。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留下的精彩诗句。出示古典诗词中描写长江奔流的诗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教师出示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话:“我觉得,与站在大海之滨相比,站在大河之畔更能感受到‘永恒’二字的涵义。”自由读。加深对诗句内含的体会。

板块二:展开联想,感悟“母爱”

1.诗中也写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联想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读好有关句子。

板块三:把握形式,牢记诗句。

1.同学们默读一下歌词,看有哪些句式是反复运用的。再读一读,读出气势来。生找出反复的句式并交流,朗读。

2.教师出示反复出现的句式,让学生来填一填。

3.作者对长江的称呼,用了一个“你”字,而不用“她”,真谓独具匠心。不信大家把文中的“你”换成“她”来读一读,一定有所发现。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三

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这首歌曲,能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聆听、学唱及小组合作,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

【重点】。

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

三、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句话是谁说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

总结。

:这句话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说的,并且这句话被镌刻在了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边的石壁上。

2.教师朗读闻一多先生的诗《七子之歌——澳门》,并顺势引入新课《七子之歌》。

(二)感知歌曲。

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并提问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深的爱国情怀。)。

2.带领学生初步聆听歌曲,并请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优美、抒情)。

(2)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中速)。

3.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且在听的过程中依据旋律进行和歌词的句逗号对这首歌的音乐结构进行分句。最后请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单二部曲式)。

(三)深入学习。

1.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曲谱,并引导学生体会呼吸的变化以及二声部的演唱形式。

2.学生经过认真学唱后提出呼吸把我的困难。教师总结,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把一句话唱完整,中间不能呼吸,所以要做到一口气吸到底,像闻花一样。

3.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二声部的演唱方式,加以巩固练习。教师总结(二声部是有两个声部组成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4.带领学生练习呼吸技巧,并纠错。

5.有感情的带节奏朗读歌词。并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师生共同总结(表达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6.填词演唱歌曲,并分声部演唱,女生唱高音声部男生唱低音声部,并加以鼓励性评价。

(四)巩固提升。

1.分小组自由选择方式为歌曲创编。

(1)选择节奏型,使用课堂乐器或者竖笛,为歌曲伴奏。

(2)为歌曲编创合适的、简单的舞蹈动作。

(3)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评价方向:节奏型选编、课堂乐器的编配是否合适、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舞蹈动作是否符合歌曲的主题、能否表现音乐的情绪)。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子之歌》,了解了歌曲的背景,让学生对合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其他热爱祖国的歌曲,来进行欣赏。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诗歌读正确、流利,并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正确书写本课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出示杨树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树吗?

3、师简介杨树:这种树的名字叫大叶杨,它是杨树的一种。大叶杨树叶茂盛,为人们遮风挡雨,特别在夏天,是人们乘凉、游戏的好地方。(板:大叶杨)。

4、导入:你们听过大叶杨唱歌吗?你们想知道它在唱什么吗?就让大叶杨自己来告诉我们吧!

二、正确认读生字词,读准、读通诗歌。

1、(课件播放朗读录音):请大家打开书21页,认真听录音。

2、请大家自己读读诗歌,边读边把生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

3、同学们,你们都找出了哪些生字词呢?

(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提醒难音,指名带读-----齐读。

4、(课件出示生字)。

我们来开火车,看谁认读得又快又准。

5、大家能正确认读生字词了,相信能把诗歌读得更准、更通顺。

同桌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6、分大组比赛读诗歌。

三、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教材及学情分析: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以“植树”为主题中的一首诗歌,这首小诗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形象地描述了杨树歌唱时的欢乐,赞美了杨树及像杨树一样虽然普通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品质。诗歌意境美,韵律强,琅琅上口。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诗歌内容难度不大。可如何通过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把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出来,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弦,使“爱绿护绿”的思想随同文字渗入其内心深处,自然就成了本节课要攻破的教学重难点。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自身特点,我摒弃逐句逐段讲解的作法,而是注重从整体入手,注重以读为本,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成天”、“欢快”、“响亮”、“悠闲”等重点词来品析、体会诗歌内容;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让学生借助插图,通过角色置换“如果你是大叶杨,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感受杨树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关爱。我还在教学内容的开放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即将学生的学习知识由课本延伸到课本外。课文虽写杨树,但不拘泥于只谈杨树,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像杨树那样为人们提供方便、带来快乐的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和创编歌词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从而感情朗读,并背诵下来。

2、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赞美所有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3、指导书写剩下的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检查诗歌朗读情况。

二、细读感悟,感情朗读。

(一)感知诗歌内容。

1、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歌,想想诗歌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2、班级交流。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们从哪里看出大叶杨喜欢唱歌呢?

2、(出示第一节)怎么说大叶杨“成天”喜欢唱歌?(演示重点词“成天”)。

3、生答后,师边讲述边引读:大叶杨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就是没有风雨时它也------------悄悄地唱。(演示“欢快、响亮、悄悄”)。

4、大叶杨就是这样唱个不停,多么活泼可爱,多么快乐呀!谁来读一读这一节诗歌?

5、我们也来当这快乐的大叶杨,一起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三节。

1、同学们,学了第一节,我们知道了大叶杨成天喜欢唱歌,

2、班级交流:大叶杨唱给谁听?

3、学习第二节。

(2)(结合看图)描述图意:在大叶杨下,学步的小宝宝和蝴蝶捉迷藏,老爷爷专心地下着棋,白发的老奶奶聊着家常,看了这个画面,你觉得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快乐、幸福、自由自在------)。

(3)课文的哪个词写出了人们生活得快乐、自由自在?(演示“悠闲”)师:是呀,人们生活得很悠闲。

(3)师引读:看着人们在树下悠闲地生活着,大叶杨快乐地唱起了歌,

4、学习第三节。

5、(出示二三节诗歌)指导朗读:同学们,大叶杨把歌送给树下的人们,还用歌声唱出了对太阳的感谢,多懂事可爱。喜欢大叶杨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

(四)创编歌词。

2、你还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行人、太阳说什么?除了他们外,你还会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象拓展)。

3、班级交流。(鼓励大家回家写下来。)。

(五)朗读全文。

2、男女生赛读。

3、试着背诵下来。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生自由发言)你能具体说说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

2、师小结:是呀,我们应该感谢树,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乐趣,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四、指导书写剩下的生字。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会歌唱这首歌。

两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

你一定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吧?指名学生说说。

对,这就是《长江之歌》(板书课题)这歌好听吗?想学这首歌吗?好,今天我来教你们。

2.介绍:这首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

3.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1.在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同桌互说某些词语的意思。

2.交流自学效果。

a.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2)指导写字。重点为灌、溉、哺、挽、涤、埃、乳。

(3)当堂书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遍,教师巡视指导。

b.课文朗读情况。

(1)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c.课文初读的感受。

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六

教材分析:

《杨树之歌》是以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诗句赞美杨树,赞美了杨树的优美、普通、活泼、欢快。它歌颂了树木为人类提供美好环境做出的贡献,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其中也蕴涵着颂扬奉献精神,并表明“为他人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自身也是欢乐的”深刻意义。插图中高大挺拔的杨树也给孩子们以正直、伟岸的“杨树性格”的直感。诗歌意境美,韵律强,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悟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2、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字。

3、在感悟诗意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会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会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示标。

1、同学们大自然中处处有歌声,你听过谁的歌唱呢?杨树也会唱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树之歌》。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从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学习目标:

1.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背诵诗歌。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一)初读课文。

1、孩子们把书轻轻翻到25页。自由读课文一遍。金钥匙提醒大家: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掉字。

2、能读下来吗?同桌两人互相读课文,读正确的夸夸他,读不好的帮帮他。得到夸奖的请举手,你们真了不起!

3、老师想请三位小朋友接读课文,谁是自信勇敢的孩子?

(二)认读生字。

1、听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好,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呢,自己先拼读绿色通道的生字。

2、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认识吗?(两生)。

3、开开小火车吧,哪列火车愿意开?这列火车开起来。(两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4、词语宝宝也想和大家交朋友呢。(课件) 。

聊家常 陪伴 悠闲 翠绿 蝴蝶 感谢 染上。

a一起读。  b谁想读?你再读。  c老师指哪个大家一起读哪个。

我们已经和生字、词语交上了朋友,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

【点评:通过拼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生字。】。

三、细读课文,领悟感情。

(一)师生品读第一节。

1.请小朋友捧起书自己读第一小节,你从这一小节中知道了什么?

a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有收获。请你读。

多么挺拔的大叶杨!  多自豪!  多响亮!

喜欢  不够喜欢  哗啦啦  不够响   再大些。

b刮风时  下雨时  这棵杨树很欢快    一起读。

c悄悄地  声大了  在轻些 。

2、大叶杨为什么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因为风儿来了,大叶杨的叶子一摇一摆的,像在跳舞一样,显得特别欢快。

雨打在叶子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声音格外响亮。

同学们说得太棒了,想象力可真丰富!

3、谁来有感情读第一节?   。

孩子们,你们就是一棵棵快乐的白杨树,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多么欢快响亮的歌声呀!大叶杨会把歌唱给谁听呢?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1、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回答。

2、看图画,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谁来说? 。

(板书:游戏 聊家常 下棋 快乐 悠闲)。

3、朗读指导: 读得开心  再快乐些   多悠闲啊      。

在大叶杨的绿荫下,在哗啦啦的歌声中,小宝宝游戏,老奶奶聊天,

老爷爷下棋,人们的生活多么快乐悠闲自在呀!一起读第二节。

4、创编诗句。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大叶杨还会把歌唱给谁呢?会怎样唱呢?

(我会填) 唱给上学的小朋友,伴他一起读书写字。

唱给水中的小鱼儿,陪它自由自在玩耍。

5、看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节。

【点评:让学生观察书上彩图,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达到创编诗歌。】。

(三)学习第三节。

1、大叶杨还把唱给谁了呢?轻声读第三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    大叶杨为什么要感谢太阳?

(生:因为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为我们染上今黄。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有了阳光,杨树才能茁壮成长。)。

3、请大家起立带上自己的动作读一读。

4、一起欣赏。

5、把心中的喜爱送入课文再读第三节。

【点评:让学生动一动,摆摆手鼓鼓掌再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背诵课文。

1、这么美的诗一定要背下来。运用自己好方法练习背诵。

2、齐背    三人背。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大家可真了不起。自己鼓励自己!

喜欢唱歌。

生活快乐。

感谢太阳。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七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八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它气势宏大,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情景,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1、正确认识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1、通过学生搜集长江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长江。

2、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收获和感受。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长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长江,体会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感受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课文中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例如“磅礴”“灌溉”等比较难写,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留意这些字词,并能通过查字词典理解字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等多种形式进行美读,并及时指导背诵,由此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件、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效果才会让人满意。

以长江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前、课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充分的体现了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们所获得的感受、理解、体会等,必将实在、亲切、自然。所以,教学诗歌,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通过组织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等,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的共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本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应有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九

2、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想像能力;能仿写。

3、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了解那些虽然普通,但是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唱首歌)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你们知道吗,大杨树也会唱歌,它唱什么歌呢?打开课本。

二、预习检测。

1.有感情地流利的朗读课文。

2.大杨树怎么唱歌?

三.交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同学们,“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只要多读书,就可以找出答案。

2.学习第一节。

(1)同学们捧起书本,认真地朗读第一小节,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把你们的感受讲给我们听听。开始吧!

生1:我知道了杨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唱歌。

生2:我知道了杨树是哗啦啦地唱歌。

生3:我感受到了杨树唱歌时心情很欢快。

(2)生朗读、评价:

过渡:白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没有风雨时,他们也在唱,唱给谁听呢?我们快来读一读吧。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1:我弄明白了原来大叶杨把歌唱给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听。

生2:我想知道大叶杨唱的是什么?

(2)对,叶杨成天哗啦啦地歌唱,它会对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唱些什么呢?

(3)你们想想杨树还会在什么地方把歌唱给谁听呢?模仿第二节说几句。

生1:唱给可爱的小朋友,伴他读书真快乐!

生2:唱给辛苦的清洁工,伴他劳动真轻松。

生3:唱给我们的老师,祝她幸福又美丽!

小结:在它的歌声中,小宝宝快乐地捉迷藏,在它的歌声中,老奶奶快乐地聊家常,在它的歌声中,老爷爷悠闲地度时光。

过渡:大叶杨不但会唱优美的歌儿,而且还有更大的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第三小节。

(5)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把第三节读给我们听。

生读,质疑:大叶杨怎么也会拉手?怎么也会鼓掌?为什么要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6)大叶杨越长越大,春天来了,枝繁叶茂,枝连着枝,叶连着叶,就像我们手拉着手,春风吹来,大叶杨在春风中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原来是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是太阳让大地有了四季的变化,使大叶杨春天发芽长叶,秋天落叶。

(7)再次朗读体会:感谢大叶杨为我们送来了一片凉爽。

(8)多美的一首诗歌呀,要是想永远把他留在记忆里,你应该怎么做?对,把他背下来,开始吧!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材分析:《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一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8个生字。

2、会写“桐、枫”2个生字。

借助图片认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四种树的名称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树的名称及其主要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认识五种树的名称及其主要特点。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思维导图法、讲授法。

学法:观察、讨论、合作交流。

课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像伞不是伞,整天土里站。(树)。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这首歌里就藏着许多树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初学儿歌。

思考:你从音频中听到了哪几种树的名称?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交流识字方法。

4.课件出示要写的字。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它们的?

三、巩固练习。

1、摘星星。

2、读一读。

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

四、精讲实练。

1.课件分别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图片。

2.说说这些树有什么特点,你是根据什么来认出这是哪一种树的?师相机板书小结。

3.请同学们看着黑板尝试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前两句。

4.口头练习。

杨树(),榕树(),梧桐树叶像()。

枫树秋天叶儿(),松柏四季披()。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及其它们的特点,希望以后同学们在生活中见了它们,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六、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桐树)(梧桐)梧桐——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枫树)(枫叶)枫叶——秋天到了,枫叶红了。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一.情境导入。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生生互动,激发情感。

1、同学们课前已经观察了周围环境中自己喜欢的树木,老师还希望你们画一画喜欢的树木,你们的画带来了吗?当然搜集有关树木的图片也可以。

1、小组内交流:我喜欢的一课树。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树:杨树。板课题:杨树之歌,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例如:树怎么会唱歌?它会唱什么歌?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同桌相互展示,纠正字音。

三、表情朗读,体验意境。

(一)师生品赏第一小节。

1、杨树高大挺拔,多么有精神,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唱边笑的动画形象。

读读第一节,读出杨树快乐的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引导: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对个别词语的个性化处理。

(二)小组合作,品赏第二、三小节。

2、小组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第三小节时,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美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把这种美表达出来。

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结合看图,朗读理解“聊家常、悠闲”的意思之后再自由练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想象: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他们默默的为人类贡献关爱和快乐。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诗歌,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热爱之情吧。

2、配乐朗读。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五

1、利用汉之星平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请自读第二句,说说你的发现。

(2)指名朗读,交流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习第三句。

(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习第四句。

(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接下来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3)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交流后适当补充。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习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六

1、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

2、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丰收之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进行简单的创编实践活动。

3、在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懂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1、学会唱歌曲。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互动。

2、理解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1、让学生熟悉节奏型,可以熟练的打出节奏。

2、能够按节奏型熟练地朗诵歌词。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多媒体、ppt课件

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丰收喜悦。

师:上课之前老师说出四种颜色请同学们判别初、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大家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力求学生用颜色去充分的感受季节的变迁)师:同学们非常棒!播放视频

1、视频播放结束了,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画面?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

2、学生回答,教师综述: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田野到村庄丰收的景象,去看那丰收的秋天。

4、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二、新课学习。

1、播放《丰收之歌》音乐。

2、师:同学们初步聆听了《丰收之歌》大家能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吗?生:欢快、热情。

2、按节奏诵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师:你觉得怎样唱才能表现人们喜获丰收的情绪?

2、再次播放视频:学生再次听赏歌曲《丰收之歌》,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升华:知道果实是农民经过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对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3、教师教唱,一句一句教授学生方法:多次演唱,拍打节奏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演唱。 (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3、游戏:

1、画画

2、猜谜语

大家来猜猜吧。(出示谜语)一个老汉尺把长,胡子长在头顶上,身穿几层单衣裳,巧把珍珠衣内藏。(打一农作物)

生:是玉米。

4、法律知识点播

四、课堂小结。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与人分享快乐、分享劳动成果的季节。农民伯伯经过自己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获得了物质上的大丰收,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上的大丰收。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演唱着《丰收之歌》结束今天的课堂吧。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七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

3.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听,这是来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滋润万物,它有时多情而缠绵,有时狂野而奔放,有时哀怨而伤感,有时飘逸且清高,这就是雨。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下关于“雨”的诗句: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朱自清笔下温柔的雨,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1.请一学生配乐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雨,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雨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小组讨论:

1.文章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描绘雨?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雨。雨,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是云彩和田野的传情的信使)。有了雨,千山万壑将会更加美丽;有了雨,大地万物将会充满生机;有了雨,花草树木将会绽开笑脸;有了雨,云彩和田野成了一对情侣。这些都说明雨是一个美好的事物,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表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3.全班再次朗诵诗歌。

过渡:

前面我们与诗人笔下的雨已有一次心灵上的亲密接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他赋予了雨以活的生命,在诗人的笔下,雨富有灵气,有个性,它滋润万物,奉献自我,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吧。

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1).“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其实是在描写奉献者的形象化,写雨以自己的”哭“换来山河、花草的欢乐(昂起,挺起可见雨水的润物之功)。

(3).“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迷人。”把雨写成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除了同学所讲的外,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此句教师稍作点拨:“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在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形成的循环过程(海水被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就形成降雨,这雨滋润了万物)这如同生活,爱情,也同样会充满叹息、泪水、微笑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5)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人生也像雨一样,到来时雷声隆隆,在物质世界里喧嚣一世,或许为了生活奔波、或许为了功名利禄争夺,但生命结束时也是一无所有,悄无声息,埋葬在泥土里。

过渡:这篇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手法的借鉴,诗人为何能够把一个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次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来美化雨,利用了比喻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才塑造成了这丰富而多情的雨的形象。

你也来试一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种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a、我(希望)是迷途中的一屡炊烟,是雾海中的一座灯塔,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b、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c、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d、我(雪)是朵朵微笑的棉花,尽情绽放着,以我温暖的胸怀,拥抱裸露的大地。

将课堂上的仿写加以整理写在练习本。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八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十九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3. 欣赏文章精妙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听一听雨打万物的声音,你听到雨对你说些了什么?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用所学过的诗句来传递心语。(多媒体播放下雨的声音)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这是清新之雨。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这是喜悦之雨。

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这是相思之雨。

师:雨自古以来就倍受青睐,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王维就对雨一往情深,吟咏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班齐读这首诗)(多媒体播放这首诗)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诗人纪伯伦用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演奏的《雨之歌》。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作者简介?

生:纪伯伦,黎巴嫩哲理诗人,代表作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组歌《浪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

师:这位同学的吐字准确,声音响亮。

师:看投影上的生字,看看应该怎样来读,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投影显示生字)

生:天穹 千山万壑 璀璨 镶嵌 行程中了 翱翔 盛气凌人 纤细 心扉 酷肖

生:惟妙惟肖。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还记得这个成语。

(配乐朗读《雨之歌》)

生:第一位同学声音比较响亮,语速比较缓慢,语气比较轻柔。

师:但是第一位同学的在读第三段时“昂”“挺”“绽开”应该加重语气来读,读出雨水滋润花草的功力。

生:第二位同学读第5段时,“隆隆”“鸣锣开道”加重的语气,读出了大雨来临之前那中隆重的气势。

师:这位同学从重音上评价,抓住了朗读时的技巧。

生:第三位同学读第8段排比句时,声音层层递进,读得柔美动听。

师:但是这位同学在读第7段“轻轻地”时,语气还应再轻柔一些,这样纤细的手指敲击窗户的动作就会自然呈现出来。

师:通过倾听,你听到了一首什么样的雨之歌呢?用文中的话来说说。

生:这是一首欢乐的雨之歌,因为雨给大地以滋润。

生:我听到是一首奉献之歌。

生:我听到的是一首爱情之歌,因为雨给云彩和田野传情。

师:从这几位同学的感悟中,我们体会到雨是一位传情的使者和奉献者的形象。(板书使者和奉献者)

师: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诗中美的形象描绘,也源于诗人优美的语言和感受,有人说这首诗歌美在诗人用词之妙,美在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美在语句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更美在诗中散发着哲理性的光辉。(投影:慧心赏雨)

小组合作,选取一段或者几段,进行赏析诗词佳句。小组派代表,一人朗读所选择的段落,一人进行诗歌赏析,。

生:我们赏析的是第一段,这一段用了比喻,拟人修辞,写出了雨丝闪亮细密的特点。

师:这个小组抓住雨丝细密的特点进行赏析,晋朝张协在《杂诗十首》中说:“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形象地写出了雨丝密集如丝线的景象。我们以前学过的朱自清《春》描写春雨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全班齐背描写春雨细密的句子)

生:我们组赏析第二段,这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雨的形态如珍珠,晶莹剔透,“偷”字写出其珍贵,滋养着万事万物。

师:这个小组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板书语言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样的雨别有风韵地滋润着天地万物。

生:我们分析第三段,这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雨滋润万物的能力,雨的哭泣坠落促成了万物的欢乐,这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滋润之雨哪个能不喜欢呢?

生:第四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在这里雨成了传情的使者,为云彩和田野送去浓浓的爱意。

生:云彩会对雨说:“下去告诉田野,我在天上天天注视着你,我很想你”。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出了云彩的相思之苦。

生:云的一生是从雷声开始的,以彩虹挂晴天终结。人的一生和雨的开始结束有着相似之处,人出来到人间时,周围是热热闹闹的景象,在物质世界中人们追名逐利,但是在离开之时,还是一无所有。

师:是的!雨的.一生是从隆隆的雷声开始,它的开始时隆重的,盛大的,绚烂的。它的结束以彩虹挂青天终结。可以说它的结束是静美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轰轰烈烈地活,完美而盛大地活,活出自己绚丽的风采,然后像落叶一样安静美丽却义无反顾地扑向大地的怀抱。

生:第六段运用了拟人,把雨写成了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了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师:分析得真好!

生:是柔弱的女人形象。敲击的是忧伤的乐曲。敏感之人才有的心扉。

生:我认为是母亲的形象。

师:敏感的心扉是多愁善感之人拥有的,作者有,中国也有这样的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雨滋润着万物,启迪我们很多很多,爱生活,爱亲人,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个阶段。

生:第八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雨水的循环。但是我们组不大明白为什么爱情和雨水有相似之处。

师:雨的循环滋润万物,生生不息。爱情在人类世界中也是一个循环过程,它也是从感情的建立开始,成熟于彼此的了解,最后获得心有灵犀的默契,这是甜蜜而幸福的感觉。同样它也滋润了生命,传递了生命的力量,使之生生不息。这么解释明白了吧!

师:美丽的雨之歌让我们都有所感悟,你也来试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事物,如花、草、彩虹、雨雪等,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进行仿写。

生:读自己创作的句子。

师:点评。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雨的柔情似水,希望同学们也能用一颗敏感的心感受万事万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