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报告(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09:24:31 页码:9
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报告(7篇)
2022-12-23 09:24:31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推荐)一

多用户多方式随机交通分配模型的优化

(2008级经管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刘金行)

1. 摘要:

为了实现交通网络混合交通流随机平衡分配,分析了广义费用下多用户多方式的路径选择机理与网络平衡条件及信息条件下多用户多方式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特征,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建立了基于信息条件的随机混合交通平衡分配模型,并证明了模型解的等价性与唯一性。

自1956年backman提出等价的交通流分配模型以后,对交通网络平衡模型的深入研究就越来越成为交通网络平衡配流的热点,所建立的模型也越来越客观。传统的路径选择行为假设网络上只有一种车种,或认为网络上所有出行者在选择路径时所遵守的准则是一样的;而现实中的交通网络是一个高度混合的网络,不仅有着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存在,对于每个出行者,其出行路径选择的依据也不一样。如有的出行者由于安装有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其能够很准确地知道网络上的交通阻抗,这些用户在选择路径时始终是选择最短的出行路径;而对于没有使用atis的用户,其是按照经验随机地进行路径选择的。当考虑实际交通网络上存在多种交通方式情况时,交通网络平衡状态必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中的交通网络。文献分析了在信息条件下两种准则的配流问题,其中的核心假设就是认为使用atis的用户按照确定的用户最优配流原则分配流量,而未使用atis的用户按照随机配流原则分配流量。本文认为无论是网络上的用户使用atis还是未使用atis,他们都不能够准确地知道网络上的交通状况。当然使用atis的用户对网络交通信息的掌握程度比未使用atis的用户高,其在路径选择时也会更加精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将网络上的用户种类分成两种类型,并且进一步考虑这两种用户分别使用公共交通方式与使用私人交通方式时的情形,建立相应的随机混合交通配流模型。

2. 关键词:交通网络;信息条件;多用户多方式;交通分配

key words:traf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onditions; multi-user and multi-mode; trafficassignmen

3. 检索过程及路径:

概念的界定:交通信息系统、交通方式、随机分配

3.1 书库查询:

1.王英杰等编著《交通gis及其在its中的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10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w432

2、 邵春福主编《交通规划原理》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4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s325

3.毛保华等编著《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0301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3

4.陆化普编著《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3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l844

5.陆化普, 石京编著《交通规划习题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44/l844

6.王殿海主编《交通流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8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w142

7.高自友, 任华玲著《城市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g218

8.朱顺应《交通流参数及交通事件》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5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z878

3.2中文数据库检索:

3.2.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2009):

篇名/关键词/摘要: 交通信息系统,命中408篇;

交通方式,命中254篇;

随机分配,命中47篇。

(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kns4.0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3.2.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2009):

篇名/关键词/摘要:交通信息系统,命中112篇;

交通方式,命中427篇;

随机分配,命中83篇。(维普资讯)

3.2.3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2009):

中文题名:交通信息系统,命中118篇;

交通方式,命中28篇;

随机分配,命中3篇。

3.2.4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2009):

中文题名、关键词:交通信息系统,命中2篇;

交通方式,命中1篇;

随机分配,命中2篇。

3.2.5部分检索文献(论文):

优秀硕士论文:

1、 浅谈交通方式构成与交通衔接设施规划的关系王蓉蓉; 袁振洲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6-07-05

2.巢式logit模型在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中的应用刘振; 周溪召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10-24

3.基于生态交通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研究管菊香武汉理工大学2008-05-14

博士学位论文:

1、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李海峰东南大学2007-03-06

2、 多信息融合的城市交通监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曾锐利天津大学2008-11-19

报刊文章:

1、 周华,陶志兴 从交通方式结构探讨福州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福州市规划院交通所;2008-07-16

2.葛亮,王炜,邓卫,王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2004,(08)

3.李亚军,杨忠振。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方式结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4.陆化普,殷亚峰。 规划理论的非集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 1996,(01)

5.李军,朱顺应,王红,李安勋,严新平。 基于rp/sp联合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应用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01)

6.项贻强,王福建,朱兴一。 生态交通的理念及策略研究[j]华东公路, 2005,(04)

7.贾洪飞,隽志才,张枭雄,倪安宁。 高速公路后评价油耗指标的确定与对比[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02)

8.吕慎,田锋,李旭宏。 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发展模式研究——应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组合评判法[j]土木工程学报, 2003,(01)

9.王正,刘安,郑萍。 广义logit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3)

10陆化普,王建伟,张鹏。 基于能源消耗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3.3 外文查询:

3.3.1网络google学术 搜索:

标题、英语、pdf――

traffic network:英文 网页中,约有 8,770 项符合 在标题: traffic network 的查询结果

information conditions:英文 网页中,约有 1,830 项符合 在标题: information conditions 的查询结果

multi-user and multi-mode:约有 724 项符合 multi-user and multi-mode 的查询结果

3.3.2数据库springer link搜索:

关键词(期刊文章以及图书章节)——

traffic network:共 24,481 条

information conditions:共 436,059 条

multi-user and multi-mode:共 38 条

3.3.3部分期刊论文:

1.enabling components for multi-standard software radio base stations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volume 13, numbers 1-2 / 2000年5月

2.project-drive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support for virtual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volume 17, number/ 2006年12月

3.challenges of higher speed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ahmad bahaithe international series in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wireless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ies

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推荐)二

文献检索综合实习报告

课题名称:微博与营销

班级:09营销1班

姓名:刘冰琪

学号:0920010110

二 0 一二 年 五 月

检索范围:

1、

时间:20010—2012

2、

文种:中、英

3、

文献类型:期刊、专利、标准、会议论文

4、

检索词:微博(microblog)、广告(advertisement)、营销(marketing)

检索工具:

1、

维普数据库

2、

清华数据库

3、万方数据库

4、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5、

springer

6、

ebsco

7、

ei

8、

检索结果

一、维普数据库

(题名=微博

文摘=营销)

1、 网络水军:微博营销中的“灰色阴影”

张筱筠 连娜

新闻界-2012年1期

2、 浅析微博的经济效益与盈利模式

贾若曦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6期 3. 谈微博的影响及对策

付志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6期 4. 微博营销的盈利模式探析

尹蓓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1年10期 5. 微博与商业

生意通-2011年12期

二、清华数据库

(关键词=微博

并且包含=营销)

1、 2. 3. 4. 微博广告传播的议程设置效果分析

方潇

大众文艺 2011/16 社交网站广告与微博广告比较优势分析

汤涛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1/05 新浪微博“钱”景如何——新浪微博盈利模式探析 赵美涵 新闻传播 2011/03 刍议微博盈利模式

贺佳莹,吕廷杰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2/02

三、万方数据库

1、 期刊(全选)

(微博营销)

1)微博营销:网络时代的图书营销新体验

刘涛

高健 2)微博营销的病毒特征及应用策略分析

祝映莲

3)浅析国内微博营销面临的挑战 孙擎

2、 标准(全选)

(标准名称=微博

关键词=营销)

无相关文献

3、 会议论文(全选)

(标题=微博

关键词=营销)

1)微博营销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四、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标题=微博

关键词=营销

正文=广告)

1、微博营销——数字时代旅游景区(点)营销的新途径

张树萍/王西荣/孙贤斌

五、springer (microblog and marketing)

1) a review of microblogging marketing based on the complex network theory

rui wang, yongsheng jin and feng li 2) corporate tweeting: analysing the use of twitter as a marketing tool by uk trade publishers

anne thoring 3) a weighted multi-factor algorithm for microblog search

lulin zhao, yi zeng and ning zhong 4) mining tribe-leaders based on the frequent pattern of propagation

zhaoyun ding, yan jia, bin zhou and yi han

六、ebsco (microblog and marketing and advertisement)

1、 marketers suit up with twitter and facebook for social

bowl (cover story)

steinberg, brian schultz, e. j. 2. for morgan stanley, tweets are preapproved static text available hosford, christopher. 3. winners & text available

tobias, conan. 4. logging off of job text available

frauenheim, 5. for super bowl xliv advertisers, synergy is the name of the only available

elliott, stuart

七、ei (microblog and marketing )

1、 the study of microblog marketing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zeng, weishi 2. the potential marketing power of microblog

sui, yue 3. towards social recommend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from microblogs chang, pei-shan 4.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llowers number and influence of microblogging

wang, rui 5. twitter power: tweets as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jansen, bernard j.

八、

(微博营销

论文)

1、“戴尔”的微博营销

杨宇

2、浅谈“微博”的兴起与网络营销价值

张阳 黄峻磊

3、浅谈微博的价值与营销策略

廖信伟

谢云天 4.微博营销:网络时代的图书营销新体验

刘涛 高健

学习心得

这门课程给我带来了不少收获。文献检索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文献检索教育是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我们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各种文献或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是信息素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作为我国高校情报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和外语、计算机等一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对我们来说,文献检索十分有必要。而且我们必须好好掌握这样一门课程。

文献检课程从第七周开始,到十周结束,在这期间,通过网络学习,我们对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中文数据库检索、专利基础知识及专利数据库检索、常用英文数据库检索等检索知识和方法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上机实验,我们经过实际操作,对清华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springer数据库、ei village 2 数据库等各类中英文数据库都加深了印象。同时,学习了具体的文献检索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也很有帮助,例如,当我们需要查询专业课程的相关文献用以学习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些文献检索数据库来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论文和书籍。另外,在必要的时候,为了方便搜索,我们还可以在网上申请个人图书馆,专门查询一些自己所需的不易随便下载的文献。

学习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我才发现,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然,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很有用,可是要学好也不是很容易,我们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感谢同学们的热心指导,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了这门课程,并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推荐)三

参考文献的标注引用如下文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

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

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

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具爽!

以上就是我用word中的尾注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请高手们不要见笑。

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

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

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如果不容易只选定交叉引用编号,请连同周围的文字一起选定,然后按 f9 键。

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推荐)四

word菜单选择“格式”激活“样式和格式”→新样式

在“属性”各选项输入,在“格式”各选项选择(针对参考文献字体非编号),可参考下图:

激活上图“格式”→“编号”,出现“项目符号和编号”选项卡,选择“编号”→“自定义”

在“自定义编号列表”对话框中输入或选择,其中“编号格式”下对应的输入框里可以为编号添加各种括号,可参考下图:

激活上图“字体”,出现编号“字体”对话框,根据论文要求选择即可。

到此参考文献样式设置完成,点击“确定”即可。

写论文时,其实最先做的就是论文模板的制作,按照论文要求制作word模板。像参考文献样式之类的均在制作word模板完成,有了一个通用模板后,以后写论文,大体都可以按照模板来编写,各种论文要求不一样的话,就稍微按照新要求修改模板即可。

在论文编写过程中,遇到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时,首先光标定位于文档末尾,点击“样式和格式”里的“[1] 参考文献”样式。现在就可以输入引用的参考文献了。以后需要输入新的参考文献时,光标只需定位到上次输入文献的末尾,回车后再输入新参考文献即可。

如何引用参考文献呢?

在需要引用文献的地方,如果引用需要设置为上标显示,则按住“ctrl+shift+=”。点击word菜单“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交叉引用”对话框。具体参照下图操作,在“引用哪一个编号项”里选择你所需引用的文献编号。最后“插入”即可。

注意:当有新的参考文献出现时,如果此文献必须位于第一参考位置,那么在原先第一参考位置上边空出一行,则只需要重新点击“格式和样式”选择“[1] 参考文献”样式即可(或者用格式刷也可)。先前的参考文献会自动重新编号。论文中的引用不会自动更新,这时只需要ctrl+a选中全文,再按f9即可。

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推荐)五

文献标注格式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推荐)六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体裁类型

文献的体裁,大体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可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文献形式方面的体裁,又可分为文书、档案、总集、别集、类书、政书、表谱、图示、丛书、方志等十多类。本章仅就其中与文字文献有关的常见体裁,予以论述。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文学创作样式,乃文学专门研究的内容,不属文献体裁研究的范畴,特予略去,不加论列。

第一节 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

我国古典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是指写书的内容来源不同,过去一般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凡属前无所承,而是个人创造,才可称为“作”,或“著”、或“著作”;凡属前有所承,即个人凭藉前人的成果,只是据以提炼制作,编次整理,称为“述”,或“编述”;凡是集合纷杂的文献资料,加以分类排比编集的,称为“纂”,也称“论纂”、或“抄纂”。三者虽同为书籍,但其体裁形式和价值作用,则各不相同。

一、著作。属创造性的,价值高,作用大。如五经中的《周易》,诸子的老、庄、孟、荀、申、韩,史部的《史通》等,都属此类。

相传孔子曾经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整理过六经,他自己一再声称是“述而不作”。司马迁作《史记》,而他自己却不承认是创造,只认为是做了“编述”的工作,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所谓‘述’故事,整齐世传,非所谓‘作’也。‛东汉大思想家王充写作《论衡》,别人称颂他的书是著作,他却明确回答:‚非作也,亦非述也,论也。论者,述之次也(《论衡〃对作篇》)。‛“论”,是集合很多简策加以排比辑录的意思。可见王充是把《论衡》当作抄纂看待的。当然,这里有自谦之意,而我们还是应结合书籍,实事求是地做出评定。

二、编述。属改造性的,价值有高有低,作用有大有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五经中的《尚书》、《春秋》,诸子里的杂家,史部的《左传》,都属此类。我国古代文献,此类最多,作用最大,尤其是鸿篇巨制,在一定时期内,将庞杂的文献资料,作总结性整理,删繁撷要,复古通今,以新旧体例整理编写成通俗适用的另一种书,对人们接受、传播文化遗产和进行学术研究,其作用是很大的。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派学说思想横溢,散见各书,难以遍读,秦国吕不韦便利用门客的智力,将先秦诸子的学说思想,整理改编成《吕氏春秋》;此外,还有刘向的《说苑》,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两汉的传注、六朝的义疏、历代的史部群书,都是这类体裁的重要文献。

三、抄纂。属资料性的,价值作用虽然有限,但其时代年限愈早,作用则愈大。经部如《论语》、《尔雅》,子部如《晏子春秋》,史部如《世本》等,都属此类。

抄纂是将过去繁杂的文献资料,按一定的性质分别抄出,汇合分类编为一书,力求尽量客观,摘录原文,不掺入抄纂者的主观意见,即不增减改动,遇有疑难,只能附加按语,并且标明材料出处。自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文字传播日益广泛,抄纂的书也就日益增多,如唐代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宋代李昉等奉敕编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明代解缙等奉敕编的《永乐大典》,清代蒋廷锡等奉敕编的《古今图书集成》等类书,都是这类抄纂体裁的文献。

以上三类,从反映体裁发展的时代上看,大致汉代以前,著作居多,编述较甚;唐代以后,则抄纂占了上风。

第二节 编纂形式的体裁

一、总集。系统汇集多人的单篇诗文为一书,称为总集,与别集相对而言。它包括众人的一种体裁或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著作集。我国古代文献典籍采用“四部分类法”,其第四大类称为集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序》说:‚集部之目,楚辞最古,别集次之,诗文评又晚了,词曲则其闰余也。‛

这种体裁产生很早,春秋时代的《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刘向辑录的《楚辞》也是较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小序》中说:‚《三百篇》既列为经,王逸所辑,又仅《楚辞》一家,故体例所成,以挚虞《流别》为始‛。这说明纪昀也认为《诗经》、《楚辞》应为先秦时代的总集;而不能视为总集,则另有原因。所以确定总集始于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李充的《翰林集》、刘义庆的《集林》,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但均已亡佚,今天所能见到的现存最早的总集,就是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

总集按编辑体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罗一个时代的全集,如《全辽文》、《全宋词》;一类是经过择优选精的选本,如《古文观止》、《古诗源》等。

总集按时代编排,又可分为通代和断代的两种:通代的是指汇集几个相连历史朝代诗文总集,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上起上古,下迄隋代;断代的是指汇集一个朝代的诗文总集,如《唐文粹》,收录唐代诗文。

总集作品体裁编排,又可分为:一是专辑历代同一体裁的文字作品总集,如《历代赋汇》,收录先秦至明代的赋,是按集历代赋体作品最完善的总集;二是专辑一代某一体裁的文学作品总集,如《全唐诗》;三是汇纂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总集,如《文苑英华》等。

以上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对总集进行划分,难免互相交叉重复,当涉及到某一具体总集时,则只能以一种标准来进行划分界定。

总集的作用,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序》中说得很清楚:‚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就是说,总集既可把散佚的、零星的作品集起来,又可做一些鉴别删选的工作,去其芜杂,取其精华,使它成为一个文章的总汇。由于一些大型的总集搜罗材料比较完备,有的成书较早,因此保存了大量的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字文献,甚至不少是后来亡佚的材料,这对古代文学文献的辑录和校勘,有很大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二、别集。汇集个人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称为别集,与总集相对而言。多数别集都是汇集文学作品,有的别集则还包括论说、奏议、序跋、书信、语录、传记等,内容较为宽泛。

别集一般认为起源于东汉。《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小序》说:

‚集始于东汉,荀况诸集,后人追题也,其自制名者,则始于张融《玉海集》,其区分部帙,则江淹有前集,有后集;梁武帝有诗集、有文集、有别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谢朓有集、有逸集,与王筠之一官一集,沈约之正集百卷,又别选集略三十卷者,其体例均始于齐梁,盖集之盛,自是始也。唐宋以后,名目益繁。‛

纪昀也说别集始于东汉,盛于齐梁。

别集和总集一样,也有全集和选本之分。汇集一人全部作品的别集,如唐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收录一人部分作品的选本别集,如晚唐皮日休的《皮子文薮》等。

传世的古代别集,多为后人所编,经过传抄,内容常有出入。唐人诗集,大都不分类,也不分体。宋人编定唐人别集时,喜欢分类,明代刊行时,又喜欢分体。所以,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些唐人别集,已经不是其原来面貌。

别集系统、完备地收录了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或大部分作品,这为研究一个作家的生平思想、风格,以及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等,提供了第一手的基本材料。别集对保存作家的作品,具有重要价值。别集也是编辑总集的基础和主要依据。总集在收录作品时,往往有遗漏和错讹,因而别集又可用来校补总集的遗漏,订正总集的错讹。

集部书还包括文学批评部分,如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均是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此外还有诗话、词话。我国古籍中,集部书,特别是别集相当庞大,据《清史稿·艺文志》与《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载录,共收别集类书目4575部。另据有关资料载,曾有学者检索国内各大图书馆收藏的书目卡片,得清人诗文别集目录约13000余种。

三、类书。是指汇抄古籍中的史料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俪词骈语,按照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检索的书。《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小序》说:‚类事之书,虽兼收四部,而类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何类可归。‛由此可见,类书收集的资料甚为广泛。正由于类书内容广泛,规模宏大,因而有人把它视为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事实上,它与现代百科全书,仍有很大差别。类书只是汇集资料,述而不作,即采辑前人著作中的单词、只句、片段、零篇,以至整本书籍,加以编排而成,而现代百科全书则是知识的总汇,每一条目,都是按一定观点写成的完整文章,是述而有作;类书都是汇抄以往陈旧的材料,现代百科全书则要求反映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类书分章摘句,汇集成书,只是词句的堆砌,往往不相连续,不成片段;而现代百科全书中的一些条目,则可作为小册子或专书单独出版,并附有参考书目,所以类书和现代百科全书并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

我国类书产生很早,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诸儒编成《皇览》,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类书,只可惜,唐代以前的类书都已亡佚。现存类书,最著名的有唐代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

类书大体可分为综合性类书和专科性类书两大类。综合性类书,即百科性类书,内容广博,各科均收,如《艺文类聚》、《古今图书集成》等;专科性类书,亦称专门性类书,只收一类或几类的专门类书,如专收小说的《太平广记》等。

类书除少量的按韵部编排外,大多按类别编排。其分类体系,历代大致相同,不外是“天、地、人、事、物”五大部类。现在看来,这种知识分类体系是很不科学,较为紊乱的,但是只要我们熟悉其分类方法和标准,还是可以很快掌握利用的。

类书编纂的目的,原来主要是,为满足封建帝王、贵族子弟临事检索、熟习典故的需要,也有专供文人学士写作诗文,参与科举考试之用。而类书流传到今天,则还有以下几种功能:

1、搜集和查找古代文献资料;

2、查找诗文典故的出处;

3、考证事物的起源;

4、辑录佚文;

5、校勘古籍。

四、丛书。汇集多种单独著作,冠以总名编成的书,称为丛书。又称汇刻、合刻、丛刻、丛刊、丛搁、丛编、类编、全书等。凡收入丛书的著作,仍保留其原书的作者、书名及体例,被称为丛书子目,多的可达数千种,少的却只有寥寥几种。

丛书,一般认为起源于南宋俞鼎孙、俞经编的《儒学警悟》。此书辑成于宋嘉泰元年,直至宋1922年武进陶湘始为刊行,刊刻前,一向只有抄本流传,从辑录年代看,应为我国辑成最早的丛书。而左圭的《百川学海》,刻于宋咸淳九年(1273),晚《儒学警悟》72年,却是我国刻印最早的丛书。宋元所刻丛书,已极为罕见。丛书刊刻之风,自明代才悄然兴起,至清代而臻极盛,所刻丛书,颇具特点。①有以收集罕见之书著称者:明代的如《古今说海》、《范氏二十一种奇书》、《今献汇言》、《稗海》、《宝颜堂秘籍》、《汉魏丛书》等。清代前期的,首推鲍廷埔《知不足斋丛书》,择取有价值的传抄本、未刊稿本,以及行业久远旧版散亡的刻本,经校入集,传世较多的书一概不收。嘉庆时,顾修刻《读画斋丛书》,所刊均为知不足斋所未收者。此外,曾先后今鲍氏丛书之例的还有蒋光煦《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潘仕成《海山仙馆丛书》,伍崇耀《粤雅堂丛书》等。②有以校勘精审著称者如干隆时卢文绍的《抱经堂丛书》、毕沅的《经训堂丛书》、卢见曾的《雅雨堂丛书》,嘉庆时吴骞的《拜经楼丛书》、孙星衍的《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以及阮元的《文选楼丛书》等。③有以广罗旧籍著称者:明代的如《顾氏文房小说》、吴官的《古今逸史》,明末毛晋的《津逮秘书》,清初曹溶的《学海类编》,干隆时所辑《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嘉庆时张海鹏据《津逮秘书》增为《学津讨原》,并另编《墨海金壶》,道光时都松年的《宜稼堂丛书》,咸丰间胡廷的《琳琅秘室丛书》,光绪间陆心源的《十万卷楼丛书》、黄丕烈的《士礼居丛书》,黎庶昌的《古逸丛书》,蒋凤藻的《铁华馆丛书》等。

丛书种类,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类。综合性的丛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专科性丛书,如《古今说海》、《疆村丛书》、《晚清文学丛钞》等。

丛书数量较多,规模宏大,一般都搜罗了大量古典文献,而且还汇刊了不少罕见的文献,对古典文献的保护和研究,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丛书是校勘、考证古典文献的重要依据,因此,整理古典文献时,常要查考有关丛书。

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数据库功能的应用介绍论文(推荐)七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简单地说就是在参考一系列的参考文献后,对文献进行相关的整理融合,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融会贯通,进而分析评价,形成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与一般性的研究论文存在明显的差别。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体,与一般性的研究性论文不同,格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的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文献综述与研究性论文相比,更多地介绍地是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资料、进展、展望及评价。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与研究性的论文相比,更为多样化,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可以结合这四个部分的要求和规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进而根据提纲进行相关的写作任务。

前言,前言就是要用相关的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写作目的和写作的必要性进行叙述,并概括相关的概念性内容,提及研究的范围和领域,阐述问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动态,对于目前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讨论也要进行概括。前言部分以概括性为主,一般200-300字就可以了,最多不要超过500字,简练精悍即可。

正文,正文是文献综述写作的重点内容,写法上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太固定的格式标准,但是需要准确地表达出想要表现的内容,形式上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进行创造性地改革。正文部分,需要包括论据和论证,提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需要对前人的观点和看法及相关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建议从背景,研究现状,发展方向进行详细了解分析。正文部分不是要求大段地写,可以根据内容的层次性分为若干个小标题进行论述。

结论,结论是对正文部分内容的整体性总结,根据所参考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认识。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参考文献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领域,还能够很大程度上体现作者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参考文献以近几年的文献为主,过早的过老的参考文献一般没有添加的必要。

1.文献综述,大多数院校都要求学生在开题之前交上来,以便选题报告有可靠的依据;

2.文献综述的写作中,参考相关的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研究生而言,需要阅读的文献至少不少于30篇,这些文献要全面,要可靠,要客观;

3.文献综述中,作者要将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个领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整体的发展走势有一个详细的说明,中间要掺杂自己的观点;

4.文献综述写作,要保证条理清晰性,文字通顺性,语言的凝练性;

5.文献综述的写作中,文献资料的运用要恰当,文献资料的参考要合理,这些资料一定要与文章主题相关;

6.文献综述中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是极为必要的,自己的观点要与参考文献的观点分开,以鼓励学生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文献综述的写作字数也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3000字以上。

1.参考文献要全面

所参考的文献资料一定要全面,这是文献综述写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随便的文献资料的拼接会对后期的文献综述的写作带来麻烦和困扰;

⒉ 参考文献要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决定参考文献必须可靠,必须科学,错误的观点会使整篇论文的写作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极为注意;

⒊引用参考文献的同时要忠于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可混淆,更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参考文献的观点进行修改,此外,还要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恰当,是否正确。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部分科研论文可以省略参考文献,但是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是绝对不能省的,在写参考文献部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文献一定在是文章中引用过的,能够反映作者阅读范围的。

5.文献综述需要注意篇幅的控制

文献综述的篇幅和字数有一定的要求,切忌空话,虚话,这样会造成文献综述的重点不突出,主题不集中,很多同学误以为文献综述就是参考文献的罗列,其实不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作者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归纳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