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文献检索课的收获与心得范文 文献检索课程体会(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3:56:38 页码:11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文献检索课的收获与心得范文 文献检索课程体会(2篇)
2023-01-03 03:56:38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文献检索课的收获与心得范文(推荐)一

浅析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 的影响

姓名:关雪飞 学号:124981063 专业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摘要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国内企业众多,但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影响的一种体现,对企业管理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它影响着企业绩效管理的制定,员工情绪以及员工工作态度的考量。本文通过简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影响来阐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告知企业管理者,制定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成长的基础。 关键字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管理者 1 企业文化及其研究 1.1概念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

沃特曼・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指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坐标观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迈克尔・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一书中这样写到:“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给定的组织在其应对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体化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发现和发展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正确地认识、思考和感觉上述问题的基本假定”。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企业文化再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2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研究

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中提出的。

汪凤桂(2009)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表明,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化为员工的行为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行为能力,进而对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作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王德胜、辛杰(2009)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契合度。 陈光(2010)《陈光.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的实证研究证明我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八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5年,造成我们企业寿命如此之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3 企业文化对绩效影响的研究

朱瑜等人(2007)以19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及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官僚型文化对结构资本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对人力资本具有正面影响,而关系资本仅受到支持型文化影响。

niki hynes(2009)用新的复杂关系建模方法研究企业文化、战略定位与企业绩效,这种复杂的生化模型作为管理结构建模的替代方法,可将其纳入到组织内部结构改变中。

刘志雄、张其仔(2009)从公司层面、员工层面、社会层面界定文化强度,发现企业文化对公司盈利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影响,即与文化弱势企业相比,文化强势企业通常拥有较高资产回报率;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与成长性指标与公司盈利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朱兵等人(2010)选择江苏、安徽、浙江三省182家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企业文化、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官僚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直接显著影响,也不通过利用式学习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支持型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而且还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分别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同时还通过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间接影响;组织学习包含的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直接影响。 4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梅强,孙旭雅(2010)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前人对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影响的理论研究指导下,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路径,提出了凭借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相应对策,即:(1)从观念上提高员工企业文化意识,树立正确人才观;(2)从制度上完善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3)从实践中培养中小企业特色文化。

闫庆收,孙福田(2010)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引导和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的作用、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及对职工凝聚激励的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员招聘、人才培养与开发、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留人方面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靠企业文化来指导,而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5 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和兴趣,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出现在《管理世界》权威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织文化”的译文(wilkins&ochi)揭开了企业文化在我国研究的新乐章。它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及其关系,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传统和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十分有助于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陈正南、黄文宏的《成功企业之企业文化类型》,刊载在“中国文化与企业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联恩、赖国茂的《企业文化属性与企业绩效———权变观点》、占德干、张炳林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对四个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与分析》刊载在“管理世界”等等。

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占德干、张炳林采用《中国价值倾向调查表》进行了关于中国企业文化构建的一项实证性研究,发现这些变量的综合作用对企业文化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琪在《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中指出,中西人士对msnagment一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中国人来说重在“掌管”;而对西方人来说重在“授权”,因此,在权力距离、思维方式、沟通习惯、法制观念、企业组织与员工关系、领导方式上存在着广泛的差异。 林娜的《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差异的社会文化渊源》在管理思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以及管理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重点分析了东西方文化对群体和个体、人际关系、物质利益的不同看法以及不同的时间哲学。

胡晓清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1998)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在文化上,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是自我实现,而我国的企业正是缺乏这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既定目标的自我意识”。他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这种没有主流文化的过渡性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整个外部文化环境方面遇到较大的困扰。

王利平(2000年)在宏观意义上对中国管理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并对中国的“单位”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黎红雷(1999年)指出,适应“知识社会”管理的需要,取代以往的“政治人”、“经济人”假设,必须确立“人是文化动物”的认识,并在管理历史、管理文化、管理精神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变化”为管理的前提,以“创新”为管理的动力,以“整体”为管理的模式,以“和谐”为管理的形态,从而推进人类管理的进步。

仲伟周等(2000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化的企业人格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影像,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运用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办法,在企业内产生一种最为完全的激励和认同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手段的补充和替代,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好途径。因为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等是一种全体员工可以共同拥有的非排他的公共产品,这种激励可以遍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而不需要太高的成本,这就是企业文化最深刻的经济学底蕴”。 6 总结

根据以上内容的叙述,我认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方面都有联系,如何制定一个好的、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论如何,企业中都不能缺少企业文化这个模块,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积极推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革新企业观念,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文献检索课的收获与心得范文(推荐)二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姓名:曾小平 学号:08423202班级:08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摘要】中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都受到严峻的威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非 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所以,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小企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在大企业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当前在激烈的市场容缓,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强大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资料和研究进行归类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 导言

中小企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说它是一个世界性的 课题,是因为不论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中 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是如何界定的呢?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一方面它有决定自身本质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也有量的界线。确定企业规模。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范围的弹性,避免僵化,选用双指标较为合理。目前主要以企业资本金和从业人员数为准,只要任何一个指标符合规定划分标准,即可认定为中小企业。小企业标准为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3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8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2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标准: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10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5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突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部分,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二 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动态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

美国加州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1984)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仪式以及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

海能(2006)认为:“企业文化是有关企业的、通过象征传播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观念可以成为催化剂,使人类的潜能发挥出来。”(王荣成,2000)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认为:“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重轻的因素。同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文化的哺育(((国家的穷与富)))。(罗长海,200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和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因此,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必须建立信用文化。”(刘光明,1999)

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从国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的研究来看,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由于国情和发展基础不同,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这些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很大,

进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

.2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

郝镇华(2000)等主编的《企业文化论》一书写道:“不同于某些理论问题抑或具体实践问题的地方在于,企业文化研究本身把映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它所揭示的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问题,体现的是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作为企业管理理论中组织、管理文化的形态出现和存在的,具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

罗长海(2001)编著的《企业文化学》认为,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的文化现象”。但“企业文化现象”又是各具特色的。因此,企业文化的第一个研究任务,就是把文化建设中,将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将更加受到关注;企业文化的独特性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和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陈耀,1995)

王勇(2003)等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使得企业文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人性文化、创新文化、速度文化、学习文化、团队文化等 观念文化以及扁平化、分权化、重性化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唯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其生命活力。(((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陈传明(2005)认为:在新世纪,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势:在理念文化方面, 被动性借鉴理念将逐渐为主动性创新理念所取代;在管理文化方面,将由传统的管理向知识化管理转变;就经营文化而言,竞争合作型模式将取代恶性竞争状况;在服务文化方面,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服务品质将成为每个企业努力的目标;在形象文化方面,专注于企业形象对外功能的局面将被打破,对内的功能会日益强化;在营销文化方面,将逐渐挣脱“营销+文化”的单一方式而展现营销行为本身的文化底蕴;

刘思强(2002)在《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初探》一文中指出传统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特点:没有体现出人本思想,大多表现为个人权威、英雄主义;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市场上往往背离顾客;讲形式,但忽视内容;讲文化,但不服务管理。他指出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要摆脱事务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创造以经营灵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要突破短期目标管理思想与硬约束、硬规范的管理方式,转而实现在长期目标的指导下,注重以塑造为主体的管理行为;要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小企业立业之本。

刘强(2007)等人认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 特色的精神文化,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能为绝大多数员工信守的 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和经营战略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

三 结论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抓住目前有利时机。对外开放,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国际、国内的竞争环境,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经济利益的自主追求成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吸收传统企业文化精华,应正确地处理好“义”与“利”之间的关系;信奉“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的信念;遵守价实、货真、量足、守义的中小企业伦理道德;福好行德,周济贫民,吸纳古代丰富的中小企业经营哲学。借鉴西方

先进中小企业文化,应树立自尊、自信、自主的主体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树立开放意识;树立忧患意识。同时,应抓形象,树品牌,培育企业精神、建塑企业共有价值观。总的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1 中小企业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2要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并且要培训员工。塑造优秀的团队。3要有企业的标识,表达出企业的远景、使命、核心价值观。4 要有自己的品牌,注重质量,诚信经营。

四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2〕周培红.浅析21世纪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2

〔3〕(美)威廉·大内.2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李庆善著.企业动力资源—企业文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王成荣.企业文化.北京,中央广括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6〕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8〕刘思强等.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初探.湖南社会科学.2002.5

〔9〕郝明道等主编.中国企业文化概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10〕王成荣编著.企业文化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陈耀主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

〔12〕秦梦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建方略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3.

〔13〕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3〕郭向祥.浅谈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科学文摘2000年第2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