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合作精神简短(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8:07:35 页码:13
最新合作精神简短(大全9篇)
2023-11-10 08:07:35    小编:ZTFB

执行力是指有效地规划和实施任务,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些范文虽然仅供参考,但是它们展示了一个良好总结的形式和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合作精神简短篇一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群居动物,所有人的食、衣、住、行都环环相扣。不管是以血缘地缘,抑或是志同道合的群体,最需要的就是“分工合作”的精神,即所谓:团结力量大!举凡组成家庭、参与社会、支持国家,都需要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己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此才能使家庭和乐融融,社会安康和谐,国家国泰民安。倘若越来越多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独善其身而对众人事漠不关心,那对团体的伤害也会越来越大,更加不容忽视。

反之,不分工合作像一两根筷子轻易折断,但是累积多双筷子就没有那么容易折断的道理,浅显易懂。有句俗话说得好:“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如果每个人都存心自私自利,连举手之劳的事也要“拔一毛以利而不为”,推三阻四,那很多事也将变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下场。最有名的历史例正莫如战国时期六国不能同心,都想保留自己的实力,又怀疑对方不利自己,各怀私欲,不愿“连横”“合纵”来抵抗秦国的侵略,最终导致逐一灭亡。

总而言之,我们要向大自然以及历史借镜学习,体认到“分工”即是“合作”,当每个人都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并且大公无私的“分工合作”,天底下就没有一件事会难倒我们的事了!

合作精神简短篇二

唐代是诗的时代,那时候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就是在那个时代,出现了许多律诗。无论那人是文坛大家还是无名小卒,只要他是唐代诗人,便很有可能写过律诗。唐代的律诗尤其多,王绩的《野望》、崔颢的《黄鹤楼》、王维的.《使至塞上》……五言、七言的律诗多到数都数不过来。

律诗虽然五有言和七言,字数不同,但句数却都差不多,大多都是八句的,少数律诗会超过八句,他们就被称为长律或者叫做排律。老师们应当都讲过,律诗的前两句是首联,三、四句是颔联,五、六句是颈联,最后两句是尾联。其中,无论是哪一首律诗,它们的颔联和颈联必定是对仗的。至于韵脚,即使从未了解过,只要细心观察几首律诗。就能发现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它们的韵脚。

律诗除了被分为四联之外,还可以分成起、承、转、合,说的再清楚一点,就是平启、顺承、跳转、妙和,而这四个词刚好一个词对应一联。《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起承转合,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首尾呼应,而承与转则兼顾起合,上下勾连,一脉相承。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

中华上下五千年,古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细细研究。

合作精神简短篇三

有时候,合作可以把事情做好。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合作也是一种技能,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只要一个人不努力,合作是不可能的。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劳动技术中心。我们不是第一次去劳动技术中心,但是还是有点激动。

很快,我们到了劳动技术中心,老师说:“现在开始找自己的小组开展活动。”我们冲向自己的小组。边万春、尚玉阁等人被分成一组——个特色披萨。小的特殊披萨组的老师把我们分成三组,每组十个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合作做好吃的披萨。”十个人配合!我们很惊讶之前去的团体都是自己做的作品。这一次,我们还得和十个人合作。

每个小组也选了组长,我们小组的成员选我当组长,所以我想听听老师说的所有要求。

接下来老师开始讲怎么做披萨。我们仔细听着,生怕漏了一步,尤其是我的组长。最后,我们必须这么做。老师给我们送来了一些面粉和必要的配料。让我们根据老师刚才说的来拌面粉。我让一些男生把需要撒在披萨上的洋葱胡萝卜等材料切成小块。同事,自己和一些女生一起做了面。在面粉中加入一个打好的鸡蛋,加入一些糖、盐、黄油和天使酵母粉,然后加水搅拌。我们轮流用筷子做面条,直到面条变成硬度适中的面团。经过20分钟的发酵,然后是内薄外厚的面包,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然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在烤好的面包上涂上西红柿、胡萝卜和洋葱。老师把三组披萨都放进烤箱烤了30到40分钟,我们的`披萨就做好了。看着一起做的披萨,闻着它的香味,我们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老师帮我们把披萨分成十份,分给我们每个人。我拿了一角披萨,咬了一口。好香!而且,这个披萨里还蕴含着我们十个人的合作力量。即使没有做好,也是我们眼中最香的。

这次来劳动技术中心,我们受益匪浅。

合作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团结,我们也可以在合作中感受到很多快乐和幸福。

合作精神简短篇四

周末,我们一家人去爬山。到了山腰,我有点累了,坐在路边歇息。呀!山崖上的草丛里有一朵娇艳的花。我曾在一本杂志的封面上见到过这种艳丽而又不失清雅的花———百合花。我想挖下来,无奈山崖太高太陡了,仰望许久,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从此,每次随父母爬山,我都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寻找百合花。有幸找到了几次,可是我发现,百合都是生长在山崖上,很难挖。这也难怪,这么美的'东西在平坦的地方怎么能够留住?它只能借山崖上贫瘠的沙土繁衍生息。

终于,有一次,我竟然在一个矮崖上接近了一株百合,我用颤抖的手将它挖了出来,虔诚地去闻它的芳香,竟然是一股臭味!我又闻了闻,还是那股臭味,怎么回事呢?最终,我还是把它小心翼翼地带回家,栽在小花盆里。

有一次,同学来玩,我便把野百合的故事说给他听。没想到,熟知花儿的同学却说:“野百合花不会没有芳香的,要不蜜蜂怎么会俯在它的花蕊里采蜜呢?世界上最香的果实是什么?榴莲。但是,它却臭气难闻,为什么?因为它的香味太浓了,浓得发臭了。或许,野百合也是如此。大概不是野百合缺少芳香,而是我们缺少蜜蜂那灵敏的嗅觉吧!”

听了这一番话,我茅塞顿开,忙把百合摆放在了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合作精神简短篇五

什么是合作?就是两个人再一起作好同一件事情。我们从小到大都不可以缺少合作精神。有了合作精神,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个下午,老师说:“我们要组装航模飞机,我把同学们分成7个组,这7个组一共要做7架飞机,希望你们要有合作精神。”老师给我们分好组以后,我们就开始做飞机了。我负责剪机身。我剪的时候,不小心用力过猛,一下子把机身给锯裂了。我气得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好友赵心关照得对我说:“不要紧,咱们俩一起合作吧!”我听了点点头。然后,我们又和老师要了一份材料,我们又开始做了。这一次,我很小心,慢慢的,小心翼翼,终于把机身给锯好了。我扭头看了看赵心,她正在认真的画机翼呢!她画好了以后,把她画好的机翼拿了出来,对我说:“来,给你来锯。”我连忙推辞说:“不行,我太马虎,再锯坏了怎么办?还是你来吧!”赵心皱起了眉头,对我说:“人要有合作精神吗!你锯机翼,我还要画机尾呢!来吧,你锯好了,我也画好了,我们的飞机就可以上天了!”我被她的话感动了。

我连忙那来小刀,认真的锯。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我锯得很好,不一会儿,就锯好了。赵心也把机尾画好了。有了上一次的成功,我再也不怕我锯坏了。我开始认真得锯起机尾来。不一会,我就锯好了。我们的飞机就差组装了。我们俩认真的组装起来。过了好长时间,我们才安装好。我们对老师说:“老师,我们的飞机组装好了,我们能上操场上去试飞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我们连蹦带跳得到了操场。我把飞机往天上一扔,飞机的尾部发出“轰轰”的声音,飞机起飞了!我和赵心高兴得都不知到说什么好了。

通过这一件事情,我彻底的明白了,人是要有合作精神的。

总之,团队精神就是新时期团结力和凝聚力的所在。我们珍惜集体的荣誉,珍视集体的利益,以单位为家的忘我的工作作风就是团队精神的再现,我们提出的志同道合的口号就是团队精神的具体表现,没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一切都很难实现,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就是团队精神,在我们工作中离不开团队精神的指引,团队离不开统一的指挥,才能保证团队的顺利工作和工作成绩的取得,这就是团队精神的巨大作用,在我们不同的历史时期,团队精神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有一点是可以值得大家重视的就是,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团队精神的心得体会我们总结了一下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组织的凝聚力的所在。团队精神要想在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影响,离不开团队价值趋向的定义,离不开团队荣誉的拥有力和团队成员的战斗力,离不开团队精神要靠一个统一正确的领导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团队精神是一个单位产生强大凝聚力的所在。

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就拿我们的班级来说吧,在全校可算出了名。因为调皮捣蛋的同学特别多,所以每月总要被扣好多分,自然就与文明班级与无缘了。以前,教室里就连起码的卫生都不能保证,纸屑随处可见,讲台上乱七八糟……我总认为是值日的同学心中没有集体,不负责任的表现。虽然我是一名三好生,但从没有想过去整理一下讲台,拖一下地面。学了《学会合作》这篇课文,再加上老师与我的谈心,我终于明白,责任并不在个别人身上,而在于我们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这些三好生。如果我们有合作的精神,就应该想着集体,有一点自我牺牲的精神。于是,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会拿起拖把,把教室的里里外外拖个干净;课间休息时,我会拿起抹布,擦一下饮水机……慢慢的在教室里忙碌的身影多起来了。今天,如果你走进我们六(4)班教室,你会看到整洁的学习环境,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会有更大的进步。

同学们,学会合作吧!

有时候,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而且合作也是一项技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只要有一个人不去努力,合作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劳技中心活动。劳技中心我们不是第一次去,但还是不免有些兴奋。

特色比萨组的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三个大组,每组十个人,“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合作做出美味的比萨。”十个人合作啊!我们十分惊讶,以前去的组都是自己做作品,这次不但要合作,还要十个人合作。

各组还选了组长,我们组的成员们选了我做组长,所以我要听清老师说的一切要求。

接下来老师开始讲做比萨的方法,我们认真地听,生怕漏掉一个步骤,尤其是我这个组长。终于,要开始做了,老师发给我们一些面粉和需要的配料,让我们根据刚才老师讲的来和面。我先让几个男生把需要撒在比萨饼上的洋葱,胡萝卜等材料切成小块,同事,自己和几个女生一起和面。在面粉里加一个打好的鸡蛋,再加入适量的糖、盐、黄油,和安琪酵母粉,然后加水搅拌。我们轮流用筷子和面,直至面和成一个软硬适中的面团。在经过二十分钟的发酵,然后赶成里薄外厚的面饼,准备工作就做完了。

然后,我们精心的把西红柿、胡萝卜、洋葱铺在赶好的面饼上。老师把三个组的比萨饼都放进烤箱里烤三十到四十分钟,我们的比萨饼就做好了。看着一起合作做出来的比萨饼,闻着它散发出来的香气,我们馋得连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老师帮我们把比萨饼平均分成十分,分给我们每个人。我接过一角比萨饼,咬了一口,真香啊!而且这比萨饼里还蕴含着我们十个人合作的力量,就算做的不太好,在我们眼中,也是最香的。

这次来劳技中心,我们受益匪浅。

合作可以让我们学会团结,在合作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许多快乐和幸福。

合作精神简短篇六

合作,什么是合作?合作是团结,是信任,是荣辱与共。合作,带着智慧,发出耀眼的光芒。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团结就是力量”故事吧!一个人就不了的事,几个人结合起来就能把它完成,俗话说得好:“一人难挑千介担,众人能移万座山”所以说人应该团结友爱,才能战胜眼前的种种困难。

“一股合作的精神”是侨声中学十个一要求之一。所以侨声中学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连心,手拉手,团结起来,把侨声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团结合作,要坚定这样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实现理想。

合作精神简短篇七

有话说得好,“成功在于合作”。今年暑假期间,我和我的哥哥王程的一次快乐厨艺合作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回忆。

一个风和日丽下午,我和哥哥疯玩后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一进门什么也顾不上,到处找东西吃,犒劳一下一直在“咕咕”叫的肚子。可是打开我的小吃库一看,傻了眼:里面只剩下几颗磨牙齿的爪子了。打开了冰箱伸头一瞧,冰箱里也是空无一食。没有办法,我们四处寻找奶奶,可找得满头大汗还没找到,奶奶也不在家。我们饿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怎么办呢?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食其力!”,刚想对哥哥说不如我们自己做饭,哥哥也对我说出了这个想法,真是不谋而合啊。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就开始了分工“你洗菜,我切肉。”我拿起了肉放在菜板上,小心翼翼地拿起了菜刀,大块的肉被我切成了许多个四方小块,心里想还好奶奶教过我怎么做菜,还真派上了用场。我把肥肉和瘦肉分开,切成一条条小肉丝。哥哥也没停着,洗完了青辣椒也左一刀右一刀地认真切了起来。“开气”“倒油”一会,锅里就“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油花四溅,像一颗颗金色的小精灵。烧开了油锅我们把肉放时锅里,用铲子来来回回不断的翻着,哥哥则拿来了盐和辣椒放进锅里,最后放入味精。一道美味的辣椒炒肉做好了。

我们俩争先恐后地拿起筷子吃了起来,太好吃了,我们开心的给它取名为“合作肉”。这次厨艺合作让我至今难忘。

合作精神简短篇八

8月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比赛,是中国女排对美国女排的那一战。在那场万众瞩目的比赛中,一开始,中国队凭借队员们精湛的球技,先下两局,遥遥领先美国队。但接下来的三局比赛,中国队因为队友间合作方面出现的'问题,导致比赛失利,把原本认为是囊中之物的胜利拱手让给了美国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队及时做了调整,加强了队友间的合作,最终战胜了意大利队,赢得铜牌。我认为,中国队这场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在团队合作方面出现了问题。团体合作精神,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会城象山放风筝。我们一到山顶,就开始放起了风筝。其实,我们都是第一次玩,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风筝放上天。一开始,我和妈妈让爸爸一个人放,因为缺少经验,照爸爸的土办法虽然能让风筝飞上天,但离地面很低,风筝怎么放也飞不高。后来,我发现山上很多人放风筝的方法和爸爸的不一样——一个人在前面拽着风筝举过头顶,另外一个人拉紧线,拽风筝的人把风筝向天空一扔,拉线的人就立刻跑起来,这时风筝就一下子飞起来了,一会就飞得老高。于是我和爸爸也仿效他们,但风筝还是飞得不好。虽然风筝飞高了,但很快就直线掉下来,像飞机坠落一样。我和爸爸不停地试了好多遍,但还是不理想,每次不是马上掉下来,就是飞不起来。时间过得很快,妈妈开始催着我们回家。到家后,我还是念念不忘刚才的“失败”,想了很久。最后我终于明白了,因为我和爸爸的配合不够好,动作总是不协调,不是他风筝扔得太快,就是我拉线拉得太慢,结果我们的风筝怎么也飞不好。

合作精神简短篇九

石涛生活在明末清初,一个**的年代。这种大环境下文人志士们害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多寄情于诗文书画中,来逃避现实。这种状况阻碍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自由发展,扼杀了中国文人的创新精神。明末清初,以董其昌和以“四王”为首的“师古派”崇尚摹古,他们强调基于前人技法上来为自己再利用,以此为“正宗”。在清政府的鼓励下,“重现古法”的风气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一种画法。一味的“师古法”,作品即便形象逼真,却少了鲜活的气息,显得客套死板,也因而无法摆脱前人的创作束缚,限制了绘画艺术的发展。石涛独树一帜,反对摹古仿古,倡导应该“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其迹”,“具古以化”而不要“泥古不化”。石涛作品取材大多是亲眼见到的景象,来源于生活所见,创作的手法和创新性的思想是和当时社会所对立的,从而体现了他超乎时代的艺术水平。

2、技法:挥洒中得心源。

传统的山水画技法石涛归纳为“三叠”(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与“两段”(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而石涛不同,多年居于深山老林,便于观察山景,章法上突破传统,远近景浑然一体,这种画是从生活中来,从心境中来,从灵感中来,若不是丰富的生活经历,很难画出这种画来。石涛把自己的章法总结为“蹊径六则”(1、对景不对山,2、对山不对景,3、倒景,4、借景,5、截断,6、险峻)。他不愿受约束于成法,随心挥洒、笔墨进行创作,抒发心中情怀,他们以一种超凡脱俗、清新自然的作画风格出现在清代的画坛上,有别于当时流行的仿古复古绘画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石涛向古人学习绘画技巧,不为古人的经验所束缚,活学活用,注重向大自然学习,在“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古法,大胆的表达心境,为后世所学习。

3、心境:僧俗两界显高远。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对于传统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儒家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也已内化成为了传统中国人的一种人文思想。作为文人画家,石涛身上也同样具有深深地儒家传统文化烙印。作为一名佛门弟子,他秉承佛家淡泊名利的思想,长期居于深山老林之中,衣食起居,皆“以天为盖地为炉”。因此即便当他陷入逆境时,(和当时的画坛主流思想相抵触),他不曾消极沉沦,而是依然坚持自我,勇敢的承担起推进中国山水画向前发展的社会责任,突破陈旧的`传统束缚,大胆的革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二、石涛绘画创新精神的根源。

明末董其昌以其“南北宗”文人画理论为旨,和清初画坛影响最大的“四王”一起,致力于摹古,崇尚元四家,注重笔墨,以能灵活的运用古人的笔墨技法为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四王吴恽的山水画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誉,被视为“正统派”。他们的绘画注重临摹,重笔墨,轻写生,轻创作,力求一草一木皆以古画为本,画风僵硬,作品呈现出程序化的感觉。

石涛的绘画风格变化同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他是明朝宗室,明朝灭亡时还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由于生活所迫,选择了出家,顺治十八年,石涛在松江拜名僧旅庵为师。旅庵对石涛曾有指点:“谓余八极游放宽,局促一卷隘还陋。”指出石涛还年轻,需要瞻仰天下的名山名寺,丰富自己,不可孤陋寡闻,居于一隅。旅庵指点的不仅是佛法之路,也是艺术之路。康熙五年,石涛来到宣城,在宣城的这段时期,石涛结实了不少当地文化名流,与他们在绘画上相互交流,又曾数次与友人游黄山,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继而形成了其书画艺术的基本风格和面貌。他一生游历过广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北京等地,自然界的真山真水赋予他深厚的绘画素养和基础,他对于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积极的探索并吸收前人技法长处,相互融会,使之更进一步强调“师法自然”。石涛提出的“一画”论,通俗地说就是他常说的“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黄山是我师”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前提条件就是要深入生活,要有生活依据,这种观念在现在看来属于常识,可在当时就是有悖于“正统”的了。石涛的“黄山是我师”他针对的是当时的权威王时敏明确指出的只有古人才是我师,“黄山是我师”不等于消极的模拟自然,要有法。有变。“我是黄山友”,用石涛的话说,就是“黄山是我师”是“神迹”我对黄山的理解便是“迹化”。“神迹而遇迹化”便能诞生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三、石涛绘画的创新精神的当代意义。

1、石涛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石涛之于山水画,有自己的理论观点,有许多敢于向当时的权威挑战的见解,他的艺术理论着作《画语录》,其中谈到中国画的构成特点、画家的审美心态和画家艺术实践与素养等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他提出“一画”论,即客观世界――主观感受――艺术作品三点一线的理论,“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这十个字做了最好的诠释。石涛能够在清代画坛有所成就,就是在尊崇古法,师承古法的前提下,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适当改革,“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其迹”,“具古以化”而不要“泥古不化”。因此,中国山水画要想不断得到快速发展进步,必须要学会在结合时代背景对绘画进行创新。石涛的绘画艺术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一方面在于他敢于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在画坛出现“家家子久,人人大痴”的时期,敢于打破画坛的寂寞,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特点,这是值得称赞的。而另一方面,他“搜尽奇峰打草稿”将绘画付诸于实践之中,以真实生活为基础,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分析,用最真实的思想情感进行创作,在“师古人”、“师造化”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情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魅力,使阅者耳目一新。

2、石涛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启示。

(1)在生活中发现美。

在石涛的绘画中,多以取材于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但在创作过程中突破画家传统的绘画思想,带有较强的石涛本人的主观色彩。追求创新,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美学规范。石涛注重向前人学习,注重传统,但是“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其迹”,“具古以化”而不要“泥古不化”。在古人优秀作品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和个人主观思想,突破传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绘画技法风格。

(2)在生活中创造美。

石涛绘画以独特和个性的风格作品,逐步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标准,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改变了当时画坛死气沉沉、一成不变的现状。当今画坛,需要学习石涛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更需要画家利用自己高超的技法水平,更具现实社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潮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3)在生活中弘扬美。

中国画的产生和发展依托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启发当今艺术家们不为世俗生活所迫,坚持住自己的创作理念与画风,如实反映社会问题,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反省现实生活问题。坚持艺术与生活结合,保持作品在艺术原创性的基础上不断地追求着自身的突破,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兼具时代特色,针对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特定的艺术语境的作品,创造艺术家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与时俱进,更新艺术的时代性,促进艺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共同打造中国画坛最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俞剑华着.中国绘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2]殷玉琴.石涛宣城时期绘画之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3]薛永年.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刘晓枫.略论中国山水画的布置[d].西安美术学院20xx.

[5]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6]何炳谕.清初黄山画派研究[d].青岛大学20x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