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4:32:39 页码:11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优秀19篇)
2023-11-23 14:32:39    小编:ZTFB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总结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如何通过观看电影和电视剧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对于这个话题,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供大家了解和分析。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一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一旦离开了家乡,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坡一岭,一沟一谷,一树一木,一朝一暮,一春一秋,一夏一冬都值得深情的回望。

我的家乡在大山深处,路弯弯,水清清,树绿绿,花红红,远远地望去,如同家乡七月挂在天空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

回望是一种回归,是一种归属,是一种回味,是一种留恋,落叶归根,从哪里走出来回到哪里去,人在他乡,魂故里,情在故里。

这些年,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在外奔波几分艰难几分失落 ,每当月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格外想家了,家乡的父母,家乡的兄弟,家乡的老师,家乡的同学,家乡的伙伴一一从我的眼前飘过。

这时候,家乡的回味望像一壶包谷烧老酒让我慢慢去品尝,就像家乡的弯弯月亮让我去凝望,就像家乡的高山让我去攀登,就像家乡的山泉让我去喝个够。

我就在家乡的田坝子走一走,波光粼粼一球接一丘,家乡人一个接着一个从寨子里走出来,男的扛着犁扛着耙赶着牛,女的紧跟随后去犁田去种地去播谷。

家乡人说,人的一辈子还不如山里一棵草,不如地下一只虫,头一年的草枯了第二年还会长起来,绿油油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头一年的虫冬眠了,它们要去地底下熬过一个漫长的冬天,第二年醒来,青蛙们叫了,燕子也飞回来了,家乡的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春景。

回望家乡,我仿佛站在家乡村口的古树下,这棵老树有了一大把年纪,春夏秋冬,日升月落,阴阴卿晴,风风雨雨,家乡的父辈们早早就守望在村口,他们在等望远走高飞的儿女们走回来,在外的日子再艰难,再艰苦,再失意,回到家乡,就如同回到父了母的怀抱,父母的怀抱就是一个宁静的港湾,人一下就体会到躺在妈妈轻轻摇动的竹摇篮里,妈妈手不停脚不停在纺着议价古老的纺车,待到摇篮里的孩子进入甜蜜的梦乡,随着一纺的纺车妈妈就想起了她的童年时代,想到了她小时候放牛放羊的坡上,想起了她天真烂漫的笑容,想起了她头一次赶边边场的含羞,想起了她路边草丛中的初恋,想起了她嫁出去坐花花娇的风光,想起了她从女儿到妻子到母亲的转变,就像一幅画一首歌别人看不懂听不懂只有她看得懂听得懂,她脱口告诉晚辈们,儿女都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血,不当家不晓得钱迷=米贵,不养儿不晓得父母苦。

家乡的老古树一年四季不落叶,远远地看,就像一把大雨伞。一丝丝的太阳光从绿叶间射下来,父辈们就在古树下聚拢来,古树的青石板亮幽幽,他们朝远处望去,路直通往山外和天边,路有多远他们的情就有多远,有朝一日他们跟着儿女离开了山里,在外奔波是为了生活,尽管走到天涯海角,就像老古树一样根就扎在这里,春夏秋冬。年年岁岁秋天叶子落了,第二年绿绿的叶子又长起来,展现的是顽强拼搏的毅力。

家乡的父辈们说:好多年前栽下一棵树,就给晚一辈留下绿荫,前人栽树后人歇凉,就是一笔厚实的财富。

回味家乡,我仿佛沉醉在传统古老的“四月八”隆重得节日里,到了这一天,家乡的野樱桃熟了,青年那男女女早早起来,梳装打扮,穿上漂亮的衣服,成群结队往前走去。

回望家乡,我仿佛回到了父辈们身边,我就想起了一句谚语: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这些年,我在外奔波,才明白父母的厚爱倾注在细小的情节里,小时候的'我弱不禁风,早上父母把我带上山,给我穿上一身厚厚的衣服,到了中午,太阳当顶热量滚滚,父母就把我身上的厚厚衣服解下,我就想一只出笼的小鸟展开翅膀飞起来,到了太阳西下,一阵阵凉风吹过来,父母忙着地里的活顾不上给我穿上原先厚厚的衣服,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在睡着,回到家,父母吃完晚饭后,端起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来喂我,酣睡中的摇来摇去摇不醒,他们往我头上一模,滚烫滚烫的发着高烧,他们才知道,我病了,那时的医院近在乡里,远在县里,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他们就近把家乡的土医师请来,给我掐血脉喂草药,然后母亲就把我紧紧抱在怀里,让我的心合着母亲的心一起跳,母亲身上的热温给我战胜病魔的动力,朦胧中我好像有一个人要把带走,母亲就紧紧抓住我的小手不放,母亲很明白带走了就带走了她的全部,就是拼了命也不哪个让带走,他们的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不能出什么闪失,固留在他们的身边享受温暖的亲情。

第二天,公鸡报晓,天边的鱼肚白渐渐明朗起来,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山升起来的时候,我高烧退了,一张小脸蛋现出了浅浅的酒窝,父母一夜不睡的疲惫一下抛到了九霄云外。

后来,父母们对我总是千般的厚爱,苦的往他们嘴里咽,甜的往我的嘴里喂,拧在手里怕碎,含在嘴里怕溶,多少个日日夜夜,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养大。这样的父母亲情就是拥有再多的钱也是买不了买不回的。

回味家乡,我仿佛一下长上了丰满的翅膀,从我现在住的小县城起飞,飞过山山水水,飞过坡坡岭岭,飞过沟沟谷谷,回到了父老乡亲们身边。

这些年,随着我在外视野的开阔和心胸的坦荡,我时时在提醒自己,过去在家乡的日子,难免和乡亲们碰撞过磕磕绊绊的火花,纠结过恩恩怨怨的疙瘩,回过头来,自己是不是该主动去化解和解开了。其实,在我离开家乡之后,那些磕磕绊绊那些恩恩怨怨乡亲们早已化解得无影无踪了,是因为乡亲们都拥有坦荡与豁达的心胸,明净与开阔的心境,高远而厚实的目光,深厚而奔放的情感,洒脱而固执的专注。

回到乡亲们的身边,他们就会为我准备一桌丰盛的晚宴,为我炒上几盘我儿时最喜欢吃山里菜,鸡蛋炒香椿,香葱炒鸭蛋,干辣椒炒豆子,韭菜拌豆腐,糯米菜拌竹笋,地耳拌酸包谷粉粉,很亮眼,散发香喷喷的美味,乡亲们一个接着一个往我的碗里夹菜。乡亲们告诉我,多吃山里的野菜,可以美容美颜,滋阴壮阳,让人长出一付强硬的骨架,一个强硬的身躯,一双粗壮的手脚,一对晶亮的眼睛,一道浓密的眉毛,拥有这些,就可以从山里走出来,到山外去闯多彩的大世界。

回望家乡,我仿佛走进了一处长有绿绿青草的茅草地,一个个凸起的土堆就是父辈们归属的地方,一个凸起的土堆就是安葬父辈的墓地,他们很讲究墓地的选择,前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后面左右形成撮箕似的回环,左有白龙,右有白虎,坐西朝东,坐南朝北,父辈们走要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在人前不在人后不在人左不在人右,风风光光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不自卑不低头不萎缩不后退不悲观不失望不抛弃不放弃,朝着自己认定的路走下去。

回望家乡,我仿佛听到父辈们在告诉我:山里人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山外有山,强中更有强中手,有钱能买鬼推磨,无钱寸步难行,钱多多用钱少少用,把钱看得太重,人情就淡如一碗清水。

回望家乡,我仿佛听到了乡亲们打来电话,收到了乡亲们发给我短信微信,情真意切,不求我办什么事,只是在彼此都闲下来的时候,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聊聊儿时伙伴的童年往事,聊聊家乡的变化,聊聊在外奔波的艰辛,聊聊自己的人生感悟。

一听到乡亲们打来的电话一看到乡亲们发来短信微信,我就深切地感受到,我和他们虽隔山山水水,但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他们言淡举止,音容笑貌活灵活现在眼前浮现。他们打来的电话口气好粗鲁,发来的短信微信还有不少的错别字,但很实在,很温馨。

回望家乡,在我的灵魂深处萌发了强大的自信心和产生了无形的动力,乡里乡亲乡情亲情在提醒我,凭着我多年在外的人缘朋友关系,走单位跑部门求求人,为家乡争取些项目与资金,就是为家乡修一条路,修一口水井,建一座凉亭,铺一段石板,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小事一桩,而在乡亲们的心目中就是一桩留名千古的大好事。

回望家乡,我明白了,在外工作再忙,逢年过节更要挤出时间回到家乡,看看家乡的守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不需要你钱再多官再大,过年过节回到他们的身边,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厚爱,他们就感到自足了。他们就是世界最幸福的人。

回望家乡,就要多回到家乡去看看。

回望家乡,我有一腔悠悠的家乡情。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二

记忆流淌成河,此去便若东逝水。

十年成幽梦,春风拂柳间,恍见伊人如昨。明眸皓齿,已是黯然隐伤。昔年执手,相约待白头,而今已然成空梦。彼此天涯成两岸,不意今朝复相逢。盈盈眸间水,脉脉不得语。此生缘尽,不宜复相逢;黯然心殇,无奈负汝情。山盟锦书,虽在难托。吾离汝嫁,情不知归处,奈何无以安置。

东风薄情,桃花夭夭,无奈空落随水流。一怀愁绪,人已空瘦,几年离索念及汝。复相逢,难诉言,情深和泪把人残。久立无言,匆匆一瞥作别离。汝归去,恍然如梦,留吾百味。

游园,已不知去往何处。蓦然回望,闲池阁,红袖低眉。苦笑,良人伴汝,吾复何求。转身,不觉泪流。此后,恐不复相见。也便不见,忆在江湖。

此情此恨成天涯,回望心川,逝者如斯,难舍昼夜。回望,莫若心殇。当时只道寻常,至此已是惘然。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三

父亲从青石板上路过,脚一滑,不经意摔了一跤,当我闻声跑到青石板前,父亲爬了起来,我拉着父亲的双手,搀扶父亲的时候,分明感觉父亲老了。再回望那块被流水长期冲刷过的青石板,除却被水冲刷过显得格外光滑,和先前的青石板别无两样。

青石板在老家屋旁的小溪当中,是我家出入邻里的唯一小道,每逢下雨涨水,总要小心奕奕地从青石板一步一步的稳实才得以经过,不下雨的时候,青石板就成了难得的晒场。小时的记忆中,在这里晒得最多的要算洋芋片(又称土豆片)了,每到五月,母亲总要将挖回的洋芋摘出挖破了的,在溪沟里淘洗干净,然后在青石板上切成薄片,在锅里用开水一烫,就让我们(当然是我和父亲)背着还在滴水的洋芋片到青石板上铺晒,经过一天的太阳晒掠,到了傍晚,我和父亲又去将晒干的洋芋片收回,到了冬天,就拿到市场上去卖,变卖后将钱留下置办年货。在变卖洋芋片的时候,母亲当然要留下些许好过年用菜油炸熟以后父亲下酒。

后来,母亲因病过逝,父亲的精神彻底奔溃,一度时期时常做完家务事后,夜半总要晗一代旱烟,在青石板上一坐就是半夜,那时,青石板象显得格外沉重。

以后和父亲相依为命的日子,去的'最多的地方仍然要算青石板了。在青石板上,父亲给我讲故事,教我怎样做人。直到了上学的年纪,才真正懂得父亲所讲的道理。后来,我上了学,参加了工作拿薪资以后就很少关顾青石板。

静静地站在青石板上,凝望着从青石板上悠悠流淌的溪水,仿佛随溪水漂流的不仅仅是光阴,还有许许多多的童稚和讲不完的故事。

青石板,记录着家乡的变化和父亲走过的历程,同时凝结我阔别家乡的记忆。

青石板,象是一本记载家乡亲人、亲情的书。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四

从前,书信很远,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现在,感情很淡,思绪很乱,一生能有几回真。

在这个纷扰的年代,动荡的何止是我们的生活,还有我们最初的心,那个没有浮躁,没有物质,更没有利益的心,我们因为讨厌而讨厌,因为喜欢而喜欢,因为爱而爱。

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吃饭,因为关系比较好,就聊到感情这块,他讲述了和女生相亲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奇葩又很无奈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我从来没有想过,第一次见面就很直白的问男士:你在北京有房吗?你开的是什么车?或者是:你现在有多少存款?你做什么工作的?薪资多少?在这种开场白的情况下一起吃饭应该蛮尴尬的。听完朋友的讲述,其实我也蛮想知道男士会不会问女生一些很奇葩的问题,因为我本身没有相亲这样的.经历,所以很好奇。

通过以上一个短短的谈话,透露出现在社会普遍的现象,搞定一个老婆,标配有车有房有存款,还要有一个收入可观的工作,最重要的还要搞定丈母娘。在没有和朋友谈他相亲经历的时候,网上也会有这样的段子。总觉的这些都是被夸张了而已,没有那么严重。没想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家好像都比较习惯了。我一直的宗旨,爱就是纯粹的爱,不要有任何物质的上交集,随心就好。活着本来就不易,为何还要在不易上面添堵?生活呢?越简单越好,有你,有我,一日三餐,有哭,有笑,没烦恼。

我很羡慕老一辈的婚姻,一台缝纫机,一辆自行车,几床被子,一张结婚证书,一亩三分地,就这样搭伙过日子了。然后一家几个孩子,白天耕地,晚上看斜阳,享受着最本质的快乐。记得有次我问我妈妈。你和我爸爸怎么认识的?她说那时候是别人介绍的,远远的看了一眼,就认定是他了。我说你千里眼啊!我妈妈白了我一眼,然后说:其实之前她有偷偷去看过我爸爸,觉得人还不错,所以就同意了。我说你同意了不代表我爸同意啊!他怎么也同意了,难道一见钟情吗?妈妈说:因为我漂亮啊!现在我明白了,我这谜一般的自信应该就是遗传她。妈妈说:那时候很多人要给她介绍对象,不知道为什么就看上我爸了,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吧。那时候的婚礼很简单,不像现在有各式各样的结婚照,各种花式婚礼现场。他们那时只有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我好奇心突发问:那有人闹洞房吗?哈哈哈。然后她让我出去,出去!现在想想:虽然平时他们也会小吵小闹,但终归谁也离不开谁。这也许就是最平淡的幸福,很凭感觉的一辈子。

我们经常说不要回首从前,要享受现在,展望未来。但也不要丢了本质,不要丢了爱的本能。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五

一、定西素描。

虽然同属甘肃,但较之兰州、天水、武威等市而言,定西的名气确实相对要小。我约略估计,设若马不停蹄,骑单车一般速度三十分钟就可绕市一周,这且包括在建的新城区。尽管如此,却也丝毫掩不住这座现代化城市独具的魅力。定西,就如开在池塘里的一朵夏荷,在少人关注的晚风中散发着淡淡幽香。

定西四周山上少树,除人工绿化种植的松、柏、黄杉等适应本地生长的树种外,山上其他野生树木极是少见。即使盛夏,疯长的野草也遮不住遍山黄土的肤色。那一片片点缀于千沟万壑间的苍翠诗意参嵯,层次的繁杂常是让我不由暗羡起画家的妙笔。我常是沿小路去山上走走,于一种巍峨与空灵中寻一份心情的自由。

在我眼里,定西处处美不胜收:宽阔的河床上虽然多半淌着的是一弯几欲断流的瘦水,但沿岸精美的白玉栏杆足以怡你心情;崇山峻岭间纵使少树,然夏秋两季那无数的奇花异草定能养了你的眼睛。我在那里的时候,新城区在建,到处都是塔吊和建造中的大楼,但这又绝对不会让你产生杂乱的感觉。临时围墙外,那早已铺好的柏油马路每天都有环卫工人精心守护,所以无论你何时出行,一路走来,莫说纸屑,就是落叶也难得一见……除此之外,玉湖公园的文天祥纪念馆,体育公园的明代将领徐达点将台,西岩山自然公园里的牡丹园,还有定西公园内近百亩的那泓碧水……我常想,一座城市若不吝誊出几片地方做绿地,就必将增添其无尽的秀气与生机。这也许就是定西能让我时时记起的原因吧。

二、邻家女孩。

说是邻家女孩儿,其实我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邻家,她也已不是个女孩儿,而是女孩儿的妈妈了。但在定西的日子我们又的确是住过隔壁,所以现在这样子叫法似乎也于理不悖。权且如此吧,一个称谓而已。

女孩儿中等身材,大概二十六、七岁的样子,圆脸,稍胖,齐耳短发加上一付终日如影随行的近视镜,显得文文气气。

隔壁是工区小食堂,项目部十多名领导在此就餐。女孩负责做饭。

女孩很勤快,每天陀螺样转着,从早到晚从未见她有过闲暇。洗菜做饭,刷碗洗碟,并且隔三差五门口的晾衣架上便挂满她的衣服。但她很快乐,因为我们有时候能听见她在隔壁扫地也或抹桌子时愉悦地轻唱。

定西的天气进入十月以后就滴水成冰。两场大雪过后,我们房前檐下的冰便再也不会融化,厚厚的铺满整个院子。那天女孩儿去储藏室取菜,轻快的从门口走过,可能是走得太快了些,不小心竟一跤摔倒了。

那时节她走过我们的门口后我刚好端一盆热水出来,所以她并不知道我看到了她的`跌倒。我当时没有赶过去扶她,一是相距有些远,二是我觉得人跌跤实属正常,起身就是了,你冒然上前,特别是女孩子,她反倒会感觉难为情。就这样闪身门口并不同向的房屋后面开始洗头,意思是:我什么也没看见。

是的,人生本来就是有笑和哭组成的,但是哭着的时候,你能一如既往地操持日子吗?邻家的女孩儿,她能。

这是一种坚韧的美。

三、古堡残雪。

那条小黄狗终是肯和我亲近了。

在定西的日子,我们是在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宝兰客专小碱沟隧道段做工,属三工区。我们七、八个人专一负责在工棚里焊接拱架。倘若哪天隧道遇到特殊情况进度慢了,刚好我们加工出来的成品又多,就可以放假休息一天。所以闲余时间的富足让我逛遍附近的风景后,不免有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好奇心了。比如平时上班时从工棚里向西望,总影影绰绰看见远山上有建筑,开始我猜想是储水池,再后来越看越觉得像一堵围墙。是古寺院?也或现代大型养殖场?浮想联篇,却不知其所。

这是一座占地面积约两亩的古垛,方方正正,高约六米。朝东有门但城土滑落已涌其成洞。沿古堡一周,发现西墙坍塌。拾步而入,见里面北墙有一洞,足可供十余人同时休息。由此断定,这也许是古时一个烽火台吧。

站在这荒废的古堡上,回望定西,却是满目烟岚……。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六

记忆中,那些美好的笑脸已经模糊了。但六年时间所发生的事件仍依稀可见。从前那个内向、坚强、喜欢疯狂的女孩已经变了,但记忆不会变。

如今的我,说来也可笑,我从小就害怕黑。因为在黑暗中我会害怕,会寂寞,会恐惧……所以我喜欢热闹,喜欢疯,喜欢自由。

在六年时光中,我懂得了不少。最让我珍惜的是小学三年级。但,最让我失望的也是小学三年级。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也许吧,我把这件事说出来,你们可别笑我无知。

开学了,说来也倒霉,开学第一天我就迟到了。但我旁边的女孩也跟我一样。我认识她,她姓张,名字我就不透露了。老师来了,叫我们进去,我们两个是硬着头皮进的。很巧,我,她,还有弟弟是同桌,而我后面坐的则是杨东海、张忠。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

慢慢熟悉彼此后,一天下课,我将张彤彤从教室里拉出来。对她说:我们结拜吧!我已经忘记我当时是用什么心情对她说的。我本以为她会说:你开玩笑吧!但她没有,她只是说好。我所说的我们指:张彤彤、张忠、杨东海、弟弟。

我和她对他们说了情况,让我惊讶的`是他们都同意了。下午,我们还买了气球做庆祝。不得不说,那天我们都很快乐。

第二天,我们都没提此事,之后也没有提,但我们都还是快乐的在一起玩耍,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难过……三年级过后,迎来的是四年级。从四年级开始,我们几个从没一班过。弟弟留了级,我们几个又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当然,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淡,甚至没有联系。后来在六年级时,我听说张彤彤转了学,我为此感到伤心。之后我与其他人也见过,但之间也只是笑笑。

我和弟弟比较重感情,一直没有忘记此事。偶尔提提,有的也只是遗憾。不知道他们忘记了没有。如今,我已经七年级了,但仍然没有忘记这件事。有一次在上学时,有个女孩喊我,当时我觉的声音有点熟悉,又觉得有可能是同学吧!但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震惊。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张彤彤。是啊!事隔几年,我即认不出她。我对她笑笑,她说拜拜了,我上学了,我又笑笑。其他人我至今没有见过。

哎!见过又怎样,我们终回不去从前,我只能回忆。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七

小序:日月轮回,岁序更新,又到了元宵节,初夜抒怀,写意以寄之。

年近半百,我已步入人生的初秋。回望岁月之途,依稀看到自己人生每个驿站的身影:或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或是忧郁踌躇,左顾右盼;亦或是充满希望,斗志昂扬。一路走来,道路蜿蜒,风光迤逦:有阳光露,亦有风霜雨雪;有鸟语花香,也有朝霞晓月。曾走过羊肠小径,也曾迈步通衢大道。见过了无数的人,经历了许多的事,人生况味尽尝。

秋天应是成熟的季节,也是天高云淡的季节。步入人生秋季的我,也如这季节般,沉稳安静了许多,一种成熟之美正大大方方的.挂在人生季节的枝头。

立于高天厚土之间的我,感念上苍赐予生命之德,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社会培养造就之功。

曾经的岁月如烟般的散去。眺望未来,我祈祷上苍:赐稳稳的幸福,平平淡淡的日子,平平安安的生活。赐健康。平安和喜乐。

祈祷上苍祝福我的家人,祝福我的亲人,祝福我的后代。

祈祷上苍:赐给我智慧,开通天道路,让我心想事遂,功成名就,不枉此生。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八

风过落叶,留恋无限忧伤。

短暂信念,不是我有意把遗憾流淌。

放弃,是坚定的苟且,也可以叫成长。

已经的思绪,美好再现也只在梦乡。

流年美丽的.曾经,已送岁月做了嫁妆。

远嫁逝水,那岸,美丽的新娘。

风微凉,心难忘,年少轻狂。

美好的回忆,是伤。

诉心伤,忧愁能忘?

犯过的错,浪费的时光。

伤了翅膀,还在飞翔,梦在远方。

抬头天狼遗落,迷茫处,不知哪落场。

话凄凉,同命人,分释两行的哀伤,可知?

风过,起层层黄沙,漫夜。

还未来得及那一场天光。

又掩埋深深处成过往,那般美好。

忧伤,静成尘埃,生出缕缕惆怅。

一个人的风,总吹起在身后,缠绵。

心底的凄凉……。

错季,过了花雨芬芳,

未来,择一帆迷失高调起航!

年华,无知一路的风,辛苦的鼓帆,它方。

这往事的伤,任性,天真,又梦回那场。

青春不容再去挥霍,

孩子,已不再属于我。

理想,演绎同样不会是擦肩而过,

前方,目标还在轩昂:勇往直前,不伤!

或许,多年之后,再回望,

脑海中激起的,必定是希望在张扬。

梦想,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缘分,在转角处意外的绽放。

一起携手,追逐共同的梦想。

经年之后,幸得一儿一女,

一个安心小窝,一点欢笑。

喧嚣世界,满了天涯,

日出,日落,返家……。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九

裕溪河像个艺娴而又风流的交际舞师,一出城郊就环落沈圩向东甩出一大弧步,旋即一把搂起扑面而来的清溪河,翻花转身又往长江飘然滑去。身后相拥处,滚落成一片滩涂,滩涂间有条名唤虹河的支流往北射向亚父山麓。姨妈家的老屋就坐落在濒临滩涂的虹河堤坝上。

举目细瞅,老屋既非青砖黛瓦,也非红楼紫阁,而是道道地地的草庐。宅式呈“口”字型,前后八间自成院落。墙体用石块垒成半人高,上端清一色土坯叠砌,再分别复以石灰勾缝,泥浆粉刷;屋面覆盖着厚厚的荒草,这种取自山野的荒草纤长柔坚,耐腐禁烂,一层一层苫拍,齐整如衾;比较考究的当属房屋的构架,梁柱檩椽一应俱是上等松木精制。整座草庐看上去,简朴敦实,庄重静穆,幽幽散发着一种自然原始的气息,远非当年西蜀浣花溪畔那所伤心的“秋风茅屋”所能比肩。

据母亲早年说,当年姨妈姨父积攒半生心血,耗去几十石稻米,方才筑成如此皇皇显赫的草屋,这在那个战争频仍、穷布天下的日子里,可算是惹人羡慕的庄户人家。只是,所以建造草屋而非另类,乃是虑及圩区风多雨勤,兼之经济实用之故,更为住在这样的草屋里,感觉如同依偎在老祖母的怀抱,冬天有如拥拢着暖烘烘的火钵,夏日却又仿佛挥摇着芭蕉扇习习生凉。

倘说草庐淡淡地透出几许典雅韵致,那么周边展现着的却是一派独特的水乡风光。独特所在,先是水多。屋后紧临的虹河流着水,行走船只,戏着鹅鸭,潜过鱼鹰;门前连串的池塘蓄着水,或莲伞张举,或菱花飞白,或鱼幡招展;堤下交卧的沟汊汪着水,野性芦苇勃发,天然茭菰竞生,簇展丛开,年复兴替;远处绵延的圩田浸着水,春赶翠浪涌,秋推金波流,而到翌年初华,盛开的紫云英又染红半边天地。水多则滋养柳盛。河流两岸,柳像宽宽的护腰;沟旁塘边,柳似布岗的哨兵;就连村里人家房前屋后,也复柳荫如篷,绿光荧荧。柳多又发旺蝉虫。蝉鸣状若对歌,东唱西和,满村交响,余音裹着炊烟飘飘逸逸。这真是一脉生命的链,一帘灵动的景,草庐置其间平添几分灵秀之气,而人临其境得以浸染,慢慢也会在心灵深处撑开一片碧水蓝天。

这样的所在委实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儿。姨妈老两口一辈子就生息在画儿里,每一个流淌的日子都注满淡泊、恬静与安详。尽管寓居城里的表哥们无数次劝说,老人眷守老屋的初衷终不动摇,直到耄耋之秋双双像柳絮一样飞去,带走河流的浅吟、泥土的芬芳。

岁月恍若白驹过隙。时隔三十年,我再访故地,重拾遗梦。但见姨妈家的老屋披风历雨,昂然如昨。唯叹物是人非,如今屋里住着晚辈的亲戚,或许正是他们的呵护,方才得以一保原貌。只是在村里一幢幢白色的新楼映衬下,草庐仿佛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古朴且沧桑,陈旧而时尚。而那传承久远的声声蝉鸣,我已分明听出新时代的歌唱。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

秋风瑟瑟,摇落一树的思念;思念滚滚,惊动觅食的大雁;大雁南飞,触动游子的思绪。

——题记

家乡,就像一亩田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曾广身赤脚地莳弄我们的童年。土地上的棵苗,是泪在成长;土地上的稗草,是笑在荡漾。我想这片贫瘠的土地本是装不下我们甜美的梦的,可我们焉然于此地种下我们快乐的童年。我们不是不曾把自己的想象于这片土地上衡量,只是从不知怎样把忧虑锁上眉头。每天我们都在家乡的土地上奔跑,跑进黄昏、跑进黑夜、跑进梦里。这无知造就的开始注定会以快乐为结局。其实每天我们都在吞吐快乐,却从未曾咀嚼出快乐的味道。这幼稚的年代我们看的到自己的弱小,所以我们都渴望长大,像大人一样肩负起自己人生的重担。拥有那眉间的烦恼、悒郁的眼神,懂得欣赏、懂得品味。只是在这幼稚当理智的年代,在这希望渺茫的年代,是家乡,挺起胸膛,将我们的理想牢牢守望。我们总在哭声中发现自己忽然间长大,总在笑声中把我们犯下的过错遗忘。生命在这金灿的年纪豪洒出一片片阳光的香味,这是家乡在我们幼稚的心上磨刻出的成熟味道。那年幼无知的孩子啊,卧在家乡的怀抱将童年的光阴纵情挥洒,遗落下的一曲曲飘扬的歌,却成了家乡母亲用来装点心窗的甜蜜花什。

如今搭上青春快车的我渐渐明白,我的欢声笑语曾滋润了这片土地,家乡的雨雪风霜亦打磨过我那青涩稚嫩的心。时间不曾将我的感恩回馈给家乡,却将家乡的清香气深深镌刻在我的灵魂之中。现在我要走了,我要去另一片土地寻找我的未来。我多次这样把自己安慰:带走了自己既是带走了家乡。可我依然跑到荒野,对这一土一石仔细叮咛:我了解你那贫瘠的土壤再也满足不了我饕餮的私壑,但我真诚地希望未来的一天你能从我身上挖掘出你金黄的未来。土地,我了解你的不易,父辈们一遍又一遍地用铲用犁压榨你本就缺少油脂的躯体,你虽无怨言,我却惭愧。父辈们如此辛劳只是为装点我人生的行囊,其实充实的行囊早已装不下他们的热情,于是他们又把金钱挂上背包,他们是愿意去相信他们所给予的金钱是可以买到他们温情的呵护的。只是我理解他们,他们的思想早已在太阳的暴晒下焦枯,此刻他们已然不求他们的爱能有多广,只求他们的爱能有多深。他们看见了自己已然再无力及得上我人生的步伐,可他们却是不想就此在我人生的舞台上消失身影,于是便把自己变成牛马,一遍又一遍的在你身上耕耘,只求为我的人生补打花边。

土地想你已然了解,你默默无闻的奉予带走了我无穷无尽的牵念。土地在你的身上我能够闻到父辈们汗水的味道,这酸楚的滋味是父辈们种下的希望,是用来呵护我的成长。土地,幼稚的我无法领悟你的深沉,但我能看见父辈的希望在你无言的豪迈下成熟。在这父辈拼打的地方,我可以从那深一脚浅一脚的印迹中丈量出我童年的无知、少年的青涩。我是带着土地的呵护在父辈的怀中摸滚长大的,快乐无忧、恣肆无愁。在家乡的荫蔽下看天空的自由、理想的奔放,看纯洁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看洁净的灵魂在这片土地上游荡,看淳朴无华的眼中浮映着她万般的好。家乡的风曾梳理我的发,家乡的水曾濯洗我的足,家乡曾在我的梦中絮叨她的美。现在,我走了,带着父辈的殷切希望,带着家乡的美好未来,踏出这片土地。

再走出乡门之前,我无数次地描绘外界的美丑善恶,发现我总有坚强的理由,顶得住诱惑,受得了打击。于是我经常看见功成名就后的笑容,荣归故里时的得意。只是自己从未料到家乡在这一场场想象中的`分量。当真正面迎困难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总给我孤独的困压,进而发现自己竟没有抵御这场灾愆的底气。我的坚强与坚毅似乎是带有家乡气味的果子,于这外乡之地品咂总有青涩之感。然而,我总不能因此就在心中摹画回乡的路。我知道父辈目光的殷切,渴望证明自己的心的跳动,诺言的灯光在心田的闪耀,所有的这些由不得我回去。于是便让稚嫩的心在这沙石地上磨滚,直到滚出老茧。

多年的摸爬滚打,我已然熟知了这片天空的定律,这块土地的规则。每天早晚须在局促的时间刃上走过,每天早晚需在喧嚷的生活汕头翻过,心灵似乎从不曾有过安歇——我们从不清楚自己该如何享受现始的生活,也不曾静下心来回味生活中的点滴快乐,更不会去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时下的环境,纷扰的城里,我们只顾低头在只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游走。其实我们不是不想停下脚步去欣赏、去忆恋,只是城里的生活节奏容不得我们停下脚步。纵使有过休憩,亦只是用一刻的心情来品咂生活那一瞬间的美。我们是很难抛下所有去潇洒去恣肆的,去拾起遗落在道途中的豪言,去寻找往昔生活的无忧步调,去和父辈打捞明灭的乡村往事。这里我植下的嫩苗仍需呵护,这里我的道途悠悠漫长。人生无定,若能安顺地走完这一程,将是我人生的大幸运。

当生命的步履走向中途,我们应已卸下了掮在肩上的人生重担。我们不在为追逐富裕的生活而奔忙,亦无力为儿孙的未来操心。生命已然需要我们停下脚步,学会欣赏。看孙儿光亮灿烂的笑容,无忧无虑的神情,我们会发出出自内心的微笑:这些无忧无虑的花儿,就让这片土地成为你快乐的守护天使,让你在无知无觉中接纳她土色土香的情调韵味。可这是否也触动了你,让你想起童年,想起过往,想起家门前的池塘和小树。只是时间如流水,你早已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家乡是否还会是原来的家乡!只是父辈的记忆早已埋葬在时间的沙土里,少了亲情的系念,家乡已然沦为一座生活过的城,虽然那里演绎过我的童年,但与这里更是承载了我人生的一切。只是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纵然踏上这片土地,萧索的记忆也难在孤寂的心上绽放华彩。只是那年幼的豪言,现在想起心中难免局促。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一

我和妻都在乡下一所中学里教书,整日在教室、办公室、微机室和住室内转来转去。

妻总说,学校的生活太单调,没品位,没意思。我说,那我们出去走走,陶醉一下田园风光吧。妻却又说,学校周围有什么看头,除了村庄就是庄稼,没一点韵味,你看后面的远山,苍苍葱葱,嗡嗡郁郁,多伟大,多烂漫,多刺激!一面说着,一面眺望学校后面的青山。我笑说,傻样儿,抽时间我带你亲自去看看。

“真的?”妻像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一样,“一言为定!”

我不好反悔,便答应了妻的要求。

“好啊,太有诗意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明天我们早点去!”

出发前,我换上了闲了多日的休闲鞋,并对妻说,换双平跟鞋吧,妻白了我一眼,“土,你真是土老冒,我穿上高跟鞋,立到大青石上,再拍一张青石美女照,兴许还会上杂志封面呢!”

我们带了饮料、速食,当太阳刚露头的时候,我们已到山根了,妻在前,我在后,妻子上山时兴致勃勃,她不时扭头卖能,“看,笨熊,高跟鞋的用途出来了吧!”接着,她学着蒋大为唱了起来,“敢问山在何方,山在脚下!”我们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内衣被汗浸湿了,经山风一吹,爽凉爽凉的,偶尔见一两只野兔,或看见一只小松鼠,妻惊叫之后,便是一通感慨,她是教语文的,词汇很丰富,随口就来。

我们到了一个小山顶,看到的是山地里侏儒型的庄稼、无精打采的蒿草和瘦骨嶙峋的刺槐,我劝妻说,咱回吧!妻喘着粗气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看看其他山头,依然是苍苍葱葱,风景美如画。于是我们又朝更远的'山头爬去,遇到陡峭的地方,我还要回过头来拉妻一把。

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又到了山顶,这里没了庄稼,除了一片扭东歪西的小树外,到处是干干巴巴的山草、没有一点精神气的刺蓬,我们看远山,依然苍翠黛绿,我说,咱再向那个山头爬去吧,妻却有气无力地说,算了吧,到处都一样,我以为她还要长篇大论地大发一通感慨,哪知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只呆呆地望着天空。

我掏出像机,问妻,“你选一块石头,让我为你拍一张青石美女图。”

妻费力地站到一块大黑石上,我选了好多角度,但都不令人满意,不是光线太强,就是妻子表情不自然,我们只好又换了一个地方,费了好长时间,我才按下了快门。

打开一看,妻仿佛一刹那间老了十岁!她哭笑不得,慌忙朝我命令道,“删了,快删了!”

下山的时候,我们狼狈得难以形容。妻一步一挪,羊肠小道上我扶又扶不成,拉又不好拉,尤其在陡坡处,高跟鞋更让妻走路失去了平衡,几次险些跌倒。

“熊,换双鞋吧,反正前后没人,我受不了了。”

我想打赤脚,看到路上满是石子、草刺,只好别别扭扭地和妻换了鞋,好则我脚不大。

我首次穿上妻的鞋,说不上来是无奈还是激动,心里甜甜的,也酸酸的,妻则好受了不少,走到了我的前面。

半山腰上,我们坐在石头上休息。向下看,我们的学校掩映在绿树碧波之间,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田野成了绿色的海洋,随风掀起了绿色的波浪,远处河流像一条少女的白色玉带,曲曲弯弯,熠熠闪辉,村子周围的树木生机盎然,精神焕发……好一派田园风光,好一幅令人动心的山水画!

我和妻惊呆了!原来风景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想着远处的风光而忽视了我们身边的精彩!眼前有好多好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因为太熟悉了,根本没有唤起我们的注意,没去体味这些精品的内在美,而一味千辛万苦去追逐远方外表的浪漫,回过头来才知道,舍近求远得来的还不如我们曾经拥有的!

美景就在我们身边,美丽就在我的脚下,但是,穿着高跟鞋下山的滋味实在无法赞美,几次趔趄,险些跌倒。各中风情,大概妻比我感受最深:上山是一种情调,下山是一种刺激,一种令人难忘的刺激!平时我们放眼一望,高跟鞋的世界别有风味,令人心动,但今天下山的体会却使人又有了新感觉:美是要付出代价的!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二

当你出生那刻起,你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你仿佛就踏上了一条世俗的不归路,你哭泣着来到这个世上,不知道未来将要面对什么,而冥冥之中,又仿佛注定了什么。

之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那时的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无所畏惧,隐约中明白了是与非。

渐渐地,你好像明白了,又好像不解,父母开始凶你了,而不是一味的去庇护;那是因为你有了把世间一切事物放入记忆里的能力,这时你开始拥有真正的心了,懂得了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悲伤。

又渐渐地,你的.脑海里有了更多的情绪,失望,沮丧,着急。这时的你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个性,有些小脾气。

你又要困惑了,父母为什么把你送到一个叫学校的地方,父母把你从独自玩耍的世界里拉到了一个有许多陌生人的世界。刚开始,你哭,你闹你为这世间一切不如意的事而感到生气,你在疑问为什么就连父母都不能完全理解我。

后来,你有了自己的小空间,每次伤心难过而又苦于没人理解的时候,你总是在给自己加锁,心中的锁越来越重,眼泪也越来越重,你很想将这些沉重无比的心事与父母交谈,要么就是你解不开你自己上的锁,要么就是他们以种种借口推脱。

接着,你年少无知,笑这世间万物,但在父母的劝说下,你要为了你的将来而学习,心中的压力又增加了,人们仿佛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学习的机器,任心中有万般的寂寞与空虚,无人可诉。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三

我喜欢在我每到一处的地方抬头看看天空,寻找着故乡天空的颜色。

我的故乡不是灯红酒绿的城市,没有车水马龙的大道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没有日夜的喧哗。有的是乡间小径,有的是树木花草的红和绿点缀的世界,有的是昼夜更替明显的日子,有的是花语虫鸣的自然。

绿的是原野,黄的是丘陵,水光相间的是梯田,一片黑色的是刚被大火席卷的山林,那一簇簇的灰白黑的方块是小村庄。长得像山又不是山的丘陵就像一位智者,底下下零星的分布着村庄,那些村庄就像一群群纯真的孩子们坐在广阔的田野上听着山的老人讲述着古老而悠远的故事。

故乡的天空很蓝,蓝得沁人心脾。望着湛蓝的天,还有偶尔飘过的白云,似乎感觉整个人都沉淀下来,一种平静祥和,惬意之感萦绕着心间。坐在上学路上的陡坡那里往下看,那种万物皆尽收眼底的感觉很奇妙。那时就想化作一只蝴蝶,翩飞于蓝与绿的世界中。

故乡的的水是清澈的,甘甜的。到现在我们居住的村子里还没有没有装上自来水,日常的饮用水都是山泉。这水是甘的,因为有植被的气息,这水是甜的,因为有土地的味道。离我家百来米远的地方有一口井,它一年四季都冒水,满满的,清澈见底。在干旱的年月里是它维持着整个村庄的人的活计,每每在傍晚时分,村中的男人女人挑着一对对红的绿的水桶到那里担水,还有一些在那里洗菜的女人们。

故乡的黄昏是美丽的,故乡的夕阳喜欢半遮半掩地挂在山头,用余晖把天边的云朵染红,用光影把树的影子拉长,还有妈妈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呼声,这都勾画出宁静和谐的夕景。太阳褪去白天的聒噪,显示着温柔的姿态,最终还是被月儿的朦胧占据了这个半球。这时西边天际便有一颗明亮的星,哥哥告诉我那是火星,那时的它便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点缀着这个有点深邃的天。

故乡的夜是寂静的,听得清虫鸣蛙唱,还有树叶的莎莎声。每当夜里和奶奶坐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她总给我讲故事。屋檐下的摇椅摇曳着奶奶的许多心事,月光下那爬满鬓额的银发与周围的夜发生妙曼的融合,嘴中响起了在耄耋之年还可以发出的笑声。蟋蟀弹个不停,天上的北斗星和北极星都一闪一闪,一个像音乐家,另一个则像指挥家。

故乡的'人是勤奋、淳朴的。当太阳的第一缕光照射到大地的时候,故乡的男人们早已赶着牛到田头犁地,或是挑着一大担的青草去牛棚,女人们也早已把大桶大桶的衣服晒起,然后叫醒整个村庄。在这里,没有朝九晚五的生活,也许他们的耕作很辛苦,但收获季节时绽开在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把一切都融化了。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黝黑的肤色却难以掩盖住他们内心的淳朴与欢乐。

故乡那弯弯的黄土小道有我们结伴上学的背影欢笑。那时的我们比着谁走得快,在那六十度的陡坡之后我们却坐在那里说起了年少的心事。那时的我们会在放学后去学校小卖部买一根辣条或一包结了冰的豆浆,这样也可以吃四十五分钟。回头看看那荒散的小脚印,却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

望着这里的天,望着那飘落的树叶,在这有雨的日子最能撩人心绪,回忆起故乡的一点一滴,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思绪。

我爱故乡的蓝天,故乡的山和水,故乡的黄昏,故乡的原野,还有在门前张望的奶奶……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四

年过完了,春天来临了。回望岁月,年味犹在眼前。

——题记。

【一】除尘。

腊月十八,终于考完试,不用批卷,总算可以消受一个惬意的寒假了。我和女儿相互击掌,祝贺这个一年之中第二个最长的假期来临。

依照惯例,小年的这天是要除尘的,说什么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西天,人们希望灶王爷去天庭的时候多向玉帝说人间的好话,所以就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要恭敬地准备了贡品把灶王爷送上天。灶王爷,无疑是掌管人间吃食和烟火的,而民以食为天,灶王爷是除玉帝外,人们年节时唯一单独请出来供奉的神仙。所以人们除了要供奉玉帝这位最大的神灵外,最重要的还要敬灶王爷。而在我的记忆中,这天总是要打扫卫生的,也就是除尘。即使象征性地打扫一下也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习俗,意喻除旧迎新的。

每到小年这天,父亲总是找来一根长竹竿,把自己收获的或者买来的扫把绑在竹竿上,制成一个简易的长扫把,把房梁屋顶上的蛛丝和土墙面上的尘土都扫下来,打扫的时候还要闪出屋子里的家具什么的。大件的家具还要罩上一块塑料布,这样的话家具物么即使不小心蒙尘也不要紧。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积攒了一年的尘垢除去,我和哥哥也常常在旁边帮忙。

据说打扫蜘蛛网也是有讲究的,常听父亲说:“待要穷,拧成绳;待要富,织成布。”这句话是说蜘蛛网如果是丝状的就象征穷,应当除去;如果网上积的灰尘多,成了布的形状,就象征着富,可以不必打扫了,继续纳富。虽然这毫无科学道理,但也寄托着人们希望日子越过越好的愿望吧?父亲虽然如此说着,却常常把所有的蜘蛛网都扫去,而我总是祈求父亲不要把布状的蛛网除去,因为我那么虔诚地希望我们家可以过得更加富裕幸福。

北方的年节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洗涮家具和衣服等冻得拿不出手。怎么办呢?我生活的村子中有一条碧水悠悠的大河,而河流的东岸有一条温暖的小溪流汇入,这条溪流的源头有一座仙姑庙——闫奶奶庙,那水就是庙里的一眼泉水冒出来的,所以那股水越到冬天越清澈和温暖。十里八乡的村民一进入腊月就肩挑胳膊挎地成群结队地来河里洗衣服。还有一些路远的人骑着自行车来,偶尔还有骑着摩托车的男女。

从早到晚,无论你什么时候从河边走,老老小小、红红绿绿的都是在河里洗刷的人们。于是那条河成为了冬季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快过年的时候,一天不知道要接纳多少来洗衣洗菜刷挑子篮子簸箕的。

从腊月十五我放寒假之后,每隔几天我都要去河里洗刷东西,不是洗衣服就是刷鞋子,甚至还要把所有盛粮食的大缸小瓮上的盖子都刷干净。原来人们盖缸和瓮的盖子都是村人自制的,是用高粱秸最头上那节梃子密布,分横竖两层钉在一起的,叫做盖顶。大概每家都有十多个盖顶吧,而还有去压碾时用来盛粮食的柳编的能挎在胳膊上的篮子等用具。总之所有的家具物什都要洗刷一遍。村民甚至连平日坐的板凳都拿来河里刷。

【二】赶年集。

想起小时候除尘的往事,真是有趣极了。不觉间又会想起我和哥哥跟着父亲赶年集的情形来。

通常在腊月十五之后我们放寒假,寒假里我和哥哥总要跟着父亲到20里以外的镇上赶年集。赶年集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因为我可以收到过新年的礼物。比如扯布做新衣服、新鞋子等。

那时候的集市可真大,全镇只有镇政府所在地设有集市,要五天一轮的。我们的镇处在三县的交界地,好几个县的人都来赶集,所以集市的规模很大,交流的物资也算是比较多的。而赶年集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我和哥哥要一直拉着父亲的手,否则就怕走丢了。

在集市上,青菜、干菜、山货、牛羊、海鲜(当然主要是鱼和虾等普通海产品)等应有尽有,还有一些小商品市场和哄小孩的玩具市场等。在这样的年集上,即使不买任何东西,也能过过眼瘾,见识一下各种物资货品,也算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整个集市大得拿我的小小的眼界和身高无法丈量,我并不知道人们都在交易一些什么东西?但是我知道有些人身上并没有几毛钱,他们需要牵着一头牛或者几只羊,卖了钱再去买一些自己需要的过年的东西。

当然他们如何买卖都与我无关,和我有关的只有花衣服和好看的头饰以及可爱的玩具。在我的印象里,我特别希望过年的时候可以拥有一对大红的或者粉红的蝴蝶结扎在小辫子上,让它们飞上飞下的,一定特别漂亮;或者买一个洋气一点的白色发卡戴在头上;当然拥有一条大红的小围巾也是很不错的。

只不过,那时候大多数人家都是囊中羞涩,量入为出的。不像现在,小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所以我和哥哥跟着父亲去赶集,也不敢要什么东西的。虽然我和哥哥从来不主动要,但因为我们学习成绩好的缘故,父亲总会奖赏我们的,每人一身新衣服是必须的。那时候,很少有人买成品衣服,因为很少有卖的。大家都是扯几尺布找裁缝做。把扯来的布交给裁缝师傅量了尺寸,下个集的时候来拿。总之别耽误了过年穿就行。

当我们解决了新衣服的问题之后,我最喜欢去买年画了。父亲喜欢伟人的年画,总要买一张四大伟人的中堂画;母亲喜欢代表富贵的牡丹,那就再买一张花开富贵的年画;哥哥喜欢小动物的图画,那就买上几张小猫小狗在花间玩耍的年画;而我则喜欢美女的年画,那就买了四大美人的年画,年画中还带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呢。于是父亲就掂量自己腰包中的钱,买差不多将客厅墙面和卧铺床头贴满为止。

于是等回家之后,我和哥哥会指挥父亲把那些买来的年画都贴在墙上,如果稍有一点不正也通不过。除了买年画还要买门神和灶王爷,还要买红纸,让五叔写过年的对联。五叔是村里出了名的有学问的人,全村几乎一半的人家请五叔写对联,他们会买了红纸和墨水来,到时候只管来拿成品的对联。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五叔每年都收对联,写对联,我和哥哥也帮了他好多年。只是可惜了,竟然没有好好跟五叔学学写毛笔字。

后来,有专门卖对联的,大家图省劲,不再找五叔写对联了。五叔也写够了,自己家也贴现成的对联。其实现在想来,在省了劲的同时,其实也缺少了一份书写和创作的乐趣。记得小时候,我帮五叔写对联的时候,也即兴创作过对联的呢!

【三】备年货。

不过后来这种纯家庭式的给自足的摊煎饼也逐渐被机械化所代替了,但是在老家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吃自己摊的煎饼,那些农村的女人们依然用三条腿的鏊子摊煎饼。

我常常忆起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奶奶有九个孩子,七男二女。我最小的姑姑和两个小叔叔几乎每天都要推磨,奶奶和大姑姑每天都要在鏊子上摊煎饼。

对于推磨我还想着一个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故事呢。我是爷爷大儿子的女儿,而长我两岁的自然是我的哥哥。我和哥哥是这个大家族中的长孙女和长孙子。我和哥哥出生几年了,叔叔家的孩子还没出生呢。所以我和哥哥在这个家族的孙子辈中的`地位是得天独厚的,我们得到的疼爱最多。我比小叔叔仅仅小12岁,所以当小叔叔作为主力在推磨的年龄时,我大概六七岁的样子,我看到叔叔和姑姑在家里的石磨上一圈一圈推,感觉到好玩极了。于是我就哭着喊着要推磨,可是我的身高根本够不到磨棍的。怎么办呢?姑姑心疼我,怕我哭个没完,就想办法满足我。于是在我的磨棍上套了磨系带着我走。姑姑和叔叔都是大人,我哪里赶上趟呢?走了不到五圈,我早就累坏了,但是我却咬着牙,就不说累,因为我怕姑姑责怪我。我告诉自己:是自愿的,我就要坚持。结果最后,我有点晕,摔倒了。就因为这,奶奶还打了姑姑一巴掌呢。从此,我再不愿意推磨。

时代使然,在冬季,农村妇女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磨和摊煎饼,要摊下至少吃三个月的,因为在春天的时候忙着春耕,没工夫摊煎饼了。

而年节的时候,不光要摊煎饼,还要杀鸡杀猪宰羊,甚至还要炸丸子、做腊肉等等,当然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平时大人们根本不舍得吃荤,当然想吃也没有!那时候每家每户在春天的时候,买来一头小猪,喂了整整一年,就等着年节,杀猪过年呢!即使杀了猪,也只有很小的孩子和生病的老人才得到一点照顾和优待,只能吃一点点,解解馋罢了。

记得从前,家家户户都有用荆条或者柳子编制的提篮或者筐子之类的生活用具,大人们把炸的丸子和一些稀罕的年货放在篮子里,吊在房梁上,小孩子根本就够不到。有比较馋的小孩子,会找来竹竿顶篮子,但也不敢太用力,否则弄垮了篮子,会被家长打死的。如此轻轻地顶篮子,有时候会有个把好吃的东西掉下来,他们顾不得那东西掉在泥地上又沾在其上面的尘土,捡起来就兴奋地打打牙祭。如果被父母发现那一定是完了,有时候会被痛打一顿的。可是许多馋小孩还是宁愿冒险。

小时候,我最喜欢和父母一起炸丸子了。通常情况下,我家每年都要炸丸子的。炸得最多的是萝卜丸子,炸萝卜丸子要放豇豆面、葱花、姜,炸出来可香了。还要炸鸡肉丸子、猪肉丸子、鱼肉丸子、豆腐丸子等。

我家基本是在腊月二十九才炸,因为这样不但过年时吃起来新鲜,而且不容易被偷吃了。当然我和哥哥很少会“偷吃”。炸丸子的时候,常常是父亲负责劈柴烧火,母亲负责收拾馅子与和面,我和哥哥则负责从油锅里往外捞炸好的丸子。经常是这样,在炸丸子的过程中,我和哥哥可以随便吃,看着哪个好就捡着哪个吃,愿意吃多少都行。所以我和哥哥特别喜欢炸丸子。

最后,只见爷爷把肉放在盆子里,把肉汤也倒在盆子里,最后一盆猪头冻就做好了。年前年后,等到有客人来了就切上一盘,实在是美味极了!

煮肉的汤汁还可以放入白菜、萝卜、豆芽、芸豆皮子等做成一大锅大杂烩,美其名曰:烂菜。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全家人每天就吃这个当主打菜。吃着吃着,春天就来了!

说实话,我小时候是很挑食的。我从来不喜欢吃这种烂菜,也不喜欢吃菜豆沫和玉米麦子糊糊什么的,所以我小时候长得特别清瘦。我被认为是家里的馋丫头,但是奶奶从不怪我馋,她总是对说我:“黄毛毛几根根,吃一辈子好东西!我们家馋丫头可有福呢!”

奶奶还时常背着小叔小姑给我一两个爷爷要泡酒的大红枣呢。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时代,连枣子都比现在的要甜上多少倍!

【四】过大年。

盼着过年的日子也扣动心灵,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日历,所有的日子都是大人们用脑子记着。小小的我弄不清楚昨天今天明天的概念,每到临近过年的时节,总要一遍遍问母亲还有几天过年,有时候竟然问:“妈妈,是不是前天过年?”

母亲这时候就笑着对我说:“傻孩子,前天早就过了,是后天过年?”

“后天,是哪天呢?”我又问。

“后天,就是过了明天!”妈妈自然地回答。

“明天,又是哪天呢?”我还是不明白。

“孩子,还有一天,或者说还要过两个晚上!”母亲还是微笑着说。我弄不清楚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妈妈一点都不着急。

如此,我觉得过一天好漫长!

终于等到大年三十了,年终于在我盼了一年后到来了!

过年的这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贴春联。等到稍大的时候,我和哥哥就包了贴春联的差事。因为我和哥哥都是上学学得最好的孩子。我很小就知道如何读对联,因为经常帮助五叔写对联的缘故。每到过年的这天,我和哥哥总是起得特别早,因为我们头天晚上根本就睡不着觉。

等我们简单吃过早饭后,母亲就拿一个铁锅烧了开水,然后把用凉水搅拌均匀的面粉糊倒进锅里,再继续搅拌,最后就自制成了浆糊。我和哥哥就把去年贴的对联撕下来,重新贴上新的。我们家几乎每年都是村里最早贴好对联的。只要春联贴在门上,院子里,还要在大门外贴一张出门见喜,这样家家户户就显得特别喜庆和新鲜,而那随风飘舞的萝卜签更显得煞是好看。有的人家还喜欢剪窗花贴在门窗的玻璃上,那就更好看了。

而我的母亲却是扎花的能手,她会自己制作好看的匾额。每隔一两年,她就会请五叔在一张大红纸上写下几个象征富贵吉祥的大字,比如“福如东海、花开富贵、国泰民安、如意吉祥……”在匾额的周围糊上花边,还要扎几朵好看的大花在四个角和上下两个长边的中间,挂在屋子客厅的中堂最上部,下面就张贴我们买的年画。

继续说贴对联,我和哥哥贴完了我家的对联,就赶紧去爷爷家,把爷爷家四合院中所有的门窗都打扮一番,等贴完了就像欣赏艺术品一样看上半天,甚至学着孔夫子的强调读几副春联,感觉也特别有韵味。而此时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们都在收拾做年夜饭,并没有谁顾得上我们抑扬顿挫地吟唱对联。而叔叔和姑姑也都有活要干。

过大年这天,每家每户都要收拾好自己门口和巷子的卫生。那时候家家门前要么是土路,要么是石头路,没有几家是水泥路的。所以无论是土路还是石头路的巷子,在过年时也要呈现出一片井然有序,干干净净的样子。那个时候过新年,似乎需要每个村庄,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都要是崭新的。

那时候,不但没有多少蔬菜,水果更是没有。稍微富裕点的家庭能够用诸如糖瓜、糖葫芦和点心供奉祖先就是很奢侈的了。

每当开年夜饭的时候,家家都要放炮仗,村民们还要争先恐后地抢先吃年夜饭,也是寄予抢早的良好愿望吧。每家都要在院子中摆上一个供桌,供奉玉帝和各路神仙们酒食。当放过吃饭的鞭炮后,每家就都在大门口和各个屋子门前放上拦门棒,直到年初五才撤去。据说过年的时候,家族中已经去世的祖辈先人们都会回家过年的,因此要把他们留住,不能放他们走了。当然这些都是迷信,但是我们还是喜欢遵从这样的习俗。

每当这时候,我们品尝着母亲精湛的厨艺,每个人都要说几句祝愿和吉祥的话。对于这道程序我是不愁的,因为我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过年的吉祥话。我们每个人还要吃一碗父亲亲自蒸的大米红枣干饭的。

饭后,每个家族的小孩都会相约在大年夜拜访长辈们,无论天再冷,夜再黑,小孩子们都不怕,跑遍了村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给爷爷奶奶辈和叔叔婶婶辈请安。等到玩累了,就回到各自家中,母亲也就下了水饺,在声声鞭炮中开始了年夜里的发纸码(祭天)活动了,给玉皇大帝和各位神灵磕过头之后,才满足地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小伙伴们很早就都起来了,每个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要不怎么叫做过新年呢?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年之中大概只有大年初一是最俊俏的。几乎无一例外,这天他们都是最花枝招展的。

不等吃完饭,孩子们就赶紧去给长辈们拜新年,这时候如果运气好会收到长辈们的几毛钱的压岁钱,那就可以攒着卖笔和本子了。而最坏也能收到每家每户的几块糖糖,攒在挎兜里舍不得吃。最后比比谁拜年拜的糖糖多,等到终于忍不住吃了糖糖,留下糖纸叠自己喜欢的纸鹤或者小玩意,也是很好的美事呢!

从年初二开始,人们就会走亲访友。一直到正月十六,走亲访友的队伍络绎不绝。走在朝阳和夕阳下的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行和回家的人们。他们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手推车,还有的用背背着包袱,前后跟着妻儿,情形十分壮观。

在我的记忆中,我是很喜欢走亲戚的,也喜欢亲戚来家里。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优秀,而走亲戚总是会有大人提到小孩学习成绩怎样,所以我总是觉得特别骄傲。

等到正月十六,终于又到开学,我们又可以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寒假生活了,于是我们又在期盼着下一个新年快点到来。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五

记忆中,我的童年并没有像现在报纸新闻中看到的偏远农村孩子的那种苦哈哈,在我们农村,每家每户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家家无外乎就那几样,要么稀饭就馒头要么面条就馒头,不同之处也不过张家的稀饭中米粒多一些,而李家的花卷馍中白面比黑面多一些,仅此而已。正是这种心有灵犀,让人与人之间少了“人比人气死人”的尴尬,也就没有了为争一雌雄而拼个你死我活的艰辛,邻里乡亲相处的是那么的融洽。

对生产队的印象也仅有几个小片断储存在记忆里,而每天晚上拿着记分本去队里记工分这件事倒是终身不忘。不知因为我在姐弟中排行老二还是其它原因,我至今也没想明白,可父母就是把记工分这一任务交给我,而且是无条件的服从。我的双腿看似又金贵,总不愿意接这个差使,为此不知挨了老父多少扫帚的打。而到了瓜熟的时候,一听说要分瓜了,我就比任何一个人跑的都快,总能在第一时间提着萝筐跑到地头。那时分瓜是按人头分,一家一堆,瓜堆旁边的地上写着户主的名字,家里有老人的,生产队也会顾及到,总有几个我们称作“老面瓜”的大甜瓜放在瓜堆旁边。老面瓜无需用牙咬,进了嘴就等于水到渠成。如今,对那时的瓜味也只能在回忆中体味了,不知是现在的嘴刁了还是瓜变了味,总之那种吃在口中甜到灵魂的感受再也找不回。

当记忆到了冬天,敲击键盘的手就再也停不下来,太多的深刻印象争先恐后地涌出,唯恐被遗忘。现在也时不时从电视上看到老家哪里哪里又下雪了。从播报的镜头中,怎么也震憾不了我的灵魂,因为儿时的漫天飞雪,已覆盖了我所有对雪的记忆,那没膝的大雪,也是足够热情,让你无l顾及记忆之外的其它印象。记忆之中,雪总是在不经意间,一觉醒来整个世界已是银装素裹了,雪落得很轻,在它的感染下,大自然的一切也变得安静起来。那种白茫茫真的是“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而首先来开拓空间的,当然还是那些大人们,他们总是用一把铲子,把屋与屋之间,房与房之间铲出一条条小路来。古人说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事在我对儿时雪的记忆中是查寻不到的。铲出的多余的雪,也会在他们的妙手之中三下五去二垒出一个雪人来,而雪人的帽子,鼻子眼等的搭配,自然而然就落在我们这群孩子身上,没有模型,没有条条框框,我们随心所欲地发辉着想象力,雪人的美与丑完全由我们操纵,那种由心的欢笑,总时不时抖洒树上的落雪。打雪仗的.呐喊声,也彻底撕毁了曾经的那份宁静,那童稚未褪的笑声,说他是天籁之音也不为过,因为父母的眼神中早已泄露了答案。

下雪的时候,最难过的应该就是那群小麻雀了。大雪封了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它们在雪地上飞来飞去,只为解决温饱,并力争扛过这个冬季。孰不知,顽皮的我们,已开始对它们虎视眈眈,一个计划很快就制定了出来。我们找来一个大的竹子编的锅盖放在空旷的雪地上,罩在用绳子绑的小木桩上,并在锅盖下的雪地上撒下麦子。而我们则躲在屋里,把门虚掩,留不大不小的门缝供我们观察外面的动静。一切的喧哗嘎然而止,只能听到外面麻雀吱吱喳喳的叫声。当然,麻雀也不是等闲之辈,它们先飞进一只探个虚实,接着会两只三只地挺进,而我们屏心静气,心态也是如此地淡定。手中的绳子一动不动,它们小小的伎俩又怎能骗得了我们,我们的聪明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待它们试探告一段落,成群的麻雀从树上一跃而下,很快占领了锅盖下那不大的地盘,这时的我们只需猛拉绳子,当然是要迅速的,那一群麻雀也就会被一网打尽。一顿丰富的美餐当然也就是后话了。

在农村是春种秋收,冬天是比较闲的了,这就催生出了农村的戏团。一到冬天,准会在村头搭个戏台,唱那么几天,而戏子也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本村人,生旦净末丑也真被他们演绎的鲜活。台上人疯癫,台下人痴傻,或哭或笑,真的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听久了,几个经典的片段也被我唱的有声有色,为这,我还被二叔带着客串了“卷席筒”里的一个小角色,也就是这个客串,成了我一生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

说我年少轻狂也好,不懂天高也罢,然而也就是故乡这一片小天地,让我有太多的欢乐可寻。几十年过去,也习惯了城里的喧嚣,习惯了小车不倒一直推的革命热情。当把生活过得自认为象个生活的时候,也拥有了曾经想拥有的那些物质时,稍一松弛,却蓦然发现,心的一半还在故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那些故乡的记忆里,是故乡投我的影子到无尽远处。走了这么久,记忆也被岁月拉长,竟然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岁月一起穿行了。

回望过去,记忆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纯静,那么的缩微精致。那戏曲的调子对我们农村人来讲永远是平仄的,我也时常感慨:曾经是那么的向往大海,如今与大海朝夕相伴了。才发现记忆中的故乡虽没有大海的色彩,但它的色彩比大海的更纯粹,纯粹的近乎原始,也正是这原始的风貌。才时时刻刻诱惑着我,让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寄托在哪里,丰满的生命又来自何方!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六

站在高楼顶,任风吹送!

这块地方,曾留存着我年少时多少美好的记忆。这座耸立于大山的高楼,古朴,气势恢宏!据说造价是几千万!是高档的宾馆。里面的设施设备也堪称一流!

而我却无意地观之受之。我默默地爬上了顶楼,站在了楼顶的露天阳台上。

大山的景色尽收眼底,是的,我默默地看着,不由的思绪翻飞——。

这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这是曾留下我与小伙伴们多少快乐的地方,这是我此生都无法忘却的地方,这地方,就是我启蒙的地方,我的小学所在地!

当年的教室所在地,正是我此时站的这座楼的地方。那楼下宽敞的停车场,就是我们以前的操场!

随行的人都在热闹地品茶聊天斗地主,而我却悄然上了楼顶!

风中,那一幕幕往事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从记忆深处鲜活地跳出来!

教室是几间简单的木板房,曾是村上的打玉米粉打干猪草的`机房,后来村村建学校,才改成了教室,而教室前面的操场,还是老师与我们一起不知用了多少天才整出来的。那个辛苦,常人无从知晓,那是一块斜斜的长坡,要把上半的土一锄一锄挖起,再抬到下方添上。你可以想像,除了几个老师是大人,其余都是几岁十来岁的孩子呀。可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干得十分欢畅!这不,十几天过去,一块平平的大大的操场就成了我们的快乐的地方。

这可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哟。

那学校背后的山坡也是我们的乐园,春吃野樱桃,夏有刺果儿,那是一种像现在市上卖的草莓一样的果实,但那味比草莓味更好,秋有酸枣,冬天当然那上面没什么可吃的,可仍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放学了,去捡上些枯枝,烧起老玉米,葫豆来,更有甚者,从家偷切出一小截腊肉,那更是我们欢呼庆悦的节日了!

一晃在此度过六载!

今回再来,已时过境迁!地犹在,只是成了一叫温泉度假的山庄。良师,已不知所踪。佳朋,也已消失无信。

时过境迁!你爱的人,有多少与草木为伍,爱你的人,有多少也飞升玉琼。

茫茫然。任风吹!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七

从前,人们普遍都穿过打补丁的衣裤,现在的年轻人谁见过那种衣服裤子,但是本溪的青年,告诉你,那情景就像现在本溪的马路,经常看到马路上打着一块块的`补丁,为啥不全铺上新的沥青,没钱呗,跟当年老百姓补衣服裤子一个道理。

现在的小青年衣服也破,那是特意的,牛仔裤的某个部位弄出来几个窟窿,据说是很酷!从前,有种生意挺普遍,修鞋,街头旮旯常见到修鞋匠坐在那里,围着一个大围裙,手里忙活着修鞋,经常周围有一帮人在排队等待修鞋。现在,你清早走过哪个垃圾堆旁有时会看到一双八成新的鞋放在那里,半天没人捡起它。从前(改革开放初期)走街串巷的修鞋匠,短短的小扁担挑着一个扎鞋的机器和修鞋的工具,这些人据说多半是浙江温州人,没几年他们一下子都消失了,原来都回温州用修鞋挣的钱开起了制鞋厂,修鞋匠一夜间变成了鞋厂的老板。从前,还有种职业,修理雨伞。“修一一理一一雨伞!”一个人穿街过巷高声喊着,现在,一把便宜的雨伞十块八块钱,谁还修理它?现在,满街跑着三轮摩托,用喇叭反复放着“手冰响,彩点,惹谁器,围剥路,久点脑,匪痛匪铁拿来缓浅!”我怀疑他们这声音都是一个河南人录音后批发给他们的。这边收着旧的,商场那边新的家电送货上门都卖不出去,你说怪不?还有一种职业,收头发。多半是唐山口音在喊“手一一透发!”据说他收的头发回去加工成假发老值钱了,还能出口换外汇呢!因为欧美人喜欢亚洲人的纯粹黑发。可我们街头经常看到小青年把黑发染成了黄发,褐发,灰发甚至染成白发,你说你,要白发着急个啥,等个几十年不用染头发自然就白了。消失得更早是市场里这种叫卖声:“虱子药,耗子药,三道年,糖糖啊!”现在谁还见过虱子?谁肚子里还有蛔虫?咱们穿的人造纤维破坏了虱子的生态环境,加上农药,虱子绝种了。我们吃的转基因粮食和各种有毒添加剂,蛔虫也不适应,纷纷退出人类肠道,也奇怪,中国人不死,果真命大!蟑螂命更大,所以,早市上卖蟑螂药的推个小车,手里打着竹板,一个显著的广告牌写着“蟑螂不死我死”,其实,蟑螂不死,死了还用给它吃毒药啊?卖蟑螂药的更不死,他还要靠着蟑螂药活着呢!

最近邻居有个老王头死了,有病死的,总爱生气得病了,死了。所以,看官,你千万记住,乐观向上,知足无争,你保证健康长寿!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八

当初以幸福的名义相恋,辗转历时812天的爱情长跑,最没有想到会在一起的拼命地路上败退。而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四季总是有一次凋零,结果就真的凋零了。

分手,我们是有多愚蠢而那时候的我们又是有多渴望,我们是有多执迷不悟那时候的我们又是有多空空荡荡,渴望着形单影只而后却是踉踉跄跄,面对分手彼此笑得有多牵强,哭的又是多么悲伤。现在想想,那些日子也算是安然无恙。

现在常有人说:“只要能够让彼此优秀,这场恋爱就没有白谈。”想想我们都没有白谈,让彼此优秀的日子里,亦或是每天彼此深夜互道晚安,就为了高考;亦或是放假彼此相约kfc写作业,只谈学习;亦或是每天狂跑后就为了那几分钟的电话粥,只为学习计划……每每想到自己的高考成绩,都迟迟不可忘怀。而这些,没有你,我相信无论是学习还是个人成长,都无法自己到达的高度。

有些事情就是上天给我们开的玩笑,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的。都想着大学要么在一个学校,要么在一个城市,看着同学、朋友很多都是从高中到现在一直在一个学校,即是他们互相吵架,而我看来都是羡慕。因为我们连在一起吵架的机会都没有,如果在给我一次高考报志愿的机会,我会毫无保留并且不听从任何人的全都选在北京,不是谁辜负谁,而是一些总该面对,而想到的一切也只是“如果”而已。人生他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分手后的日子对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而咱们都算是比较孤傲的那两个吧!都为了不想彼此,不停地学习、工作,或许你在大一拿到会计证还有去年学会韩语就得感谢我了。高傲的说,没有我你韩语还是学不会,会计证考下来但不会辣么快(是不是想抽我的冲动,因为我都感觉太不要脸了,哈哈)。

我只知道别人的爱情都输给了现实、理想、误会、孤单……我们的还好,我们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输给了“承诺”。你也曾说过,当爱情变为生活后,最怕没有感觉。而感觉都是新鲜感造就出来的,而后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再回到从前,我相信我还会选择“在一起”,而不同的是:永远不会那么承诺了,无论多么相信未来。或许,正像李尚龙说的:“只要不承诺,每天都是惊喜;一旦承诺了,每天都是约定。”

不要问我们为什么,结局为什么还算美好。因为我们的爱情来得慢并且经历的多,这就是不同,正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爱情是渗透到生活里去的,就像你察觉不到血液的流淌,但你一定知道它在全身流淌。”也许,我们真的就是在彼此的全世界路过了一次,没有什么遗憾也没有什么对不起。

回望老作坊散文范本篇十九

印象中关于故乡的一切都是慢的。

小时候站在任河对岸看这座山城,在有雾的冬天里,像座神仙居住的岛。此话不假。小城的人们活得神仙般悠哉,日子过舒坦了再谈现代化罢。十几年过去,站在文笔山上看过去,高楼也没几座,怕是对不起小重庆的美名。任河的水也流得慢,江上偶尔泛起的涟漪,定是伴随着渡船的汽笛声荡漾开来,和着嘹亮的船歌。

回去的火车也慢。清早从安康出发,坐上老旧的绿皮火车,到家都准备吃午饭了。往返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回去时归心似箭,离开时依依不舍。火车老是晚点,大夏天站在月台上能等出一身汗。车来了,小不点的我享受特殊的上车待遇:绿皮车的窗子可以打开,我就被大人抱起来往窗子上递。每次都很幸运,车里有好心人接住我,抱进火车,让我安稳坐下,顺便给大人们占几个空座。开心归开心,终究还是不舍。缓解的办法是数隧道,直到现在还清晰记得,从紫阳到安康要经过三十六个隧道。后来绿皮火车被淘汰了,回紫阳走高速公路一小时就能到。硬硬的绿色座椅、布满灰尘的吊扇、混合着泡面味和汗臭的空气,成了再也找不回的`昨天。

作为紫阳的招牌,蒸盆子和绿茶也讲究慢。蒸盆子的原料得样样精心准备,特别是鸡蛋饺子,老妈拿只汤勺在蜂窝煤炉子前制作蛋皮,一坐就是小半天。下好食材和调味料,慢火细炖,小小的我也知道,莲菜软糯与否,可以检验蒸盆子炖到位没。品茶更是要慢了,不多泡几次着实对不住反复的制茶工序。老人家的一天,数杯茶而已矣。

在县城只上到小学一年级就搬去安康了,短暂的记忆里倒是留下了几个身影。上学的路上总会经过王家商店,习惯了和门口坐着的老人打招呼;院子里当孩子王,手下有个心似顽童的老爷爷;最快乐的还是和小学女同桌打闹的时光,以为可以永远一起玩耍。后来,商店门口坐着的变成了老人的儿子,没能去参加老顽童爷爷的葬礼,女同桌的笑容和名字一起,像蒲公英飘散而去,很慢,却抓不住。

二零一零年的暑假,在紫阳外婆家熬夜看世界杯。比赛结束,天还没亮,肚子的叫声催我去觅食。河对岸依旧点着灯光,街上没有行人。惊喜的是,闻到了街边早点铺的豆浆香味,遂等至开门,一碗豆浆两个油饼下肚,爽快淋漓。农机厂开始喧闹,路过常去的油糍铺,已经有人在排队。转念想,一般这个点我还在睡懒觉,外婆正在把热腾腾的油糍套装带回家,佝偻着背,一步一顿。

如今已经很少回紫阳。外婆已在外公身边长眠,那段上坟的盘山小径很快就能走完。教育局家属院和广场下面的家门,连同着绿皮火车、旧教室、油糍铺一起上了锁。时光从回忆的门缝偷偷跑出来,慢慢散开,像极了那天早上的豆浆香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