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动物农场读后感(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6:29:58 页码:13
最新动物农场读后感(优质12篇)
2023-11-13 06:29:58    小编:ZTFB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观点和体验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话和交流。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书籍,全面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其次,在写读后感时,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此外,读后感可以包含对书籍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评价和思考。不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还可以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展示个人独特的思维和见解。最后,在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和引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一

《动物农场》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伪社会主义者。

本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故事开头以一只猪思想觉醒,不满被制压在人类的统治下,开启了以猪为领导的革命,一起反抗赶走了农庄主史密斯.农庄奉行一律平等的原则,动物们开始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动物的权利的得到了保障。

可惜好景不长,属于领导阶层的两头猪拿破仑和雪球开始争夺政治权利,拿破仑为了赢得胜利,把一群刚出生的小奶狗培养成为私人武装力量,赶走了雪球,开启了在庄园的统治.以拿破仑为首的统治者滥用权利,导致动物们的权利被损坏,动物们的日子又回到了以前的状况,甚至更差,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我认为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动物们虽然在思想上是觉醒了,但是却有藏在骨子里的软弱,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只知默默忍受剥削,不懂得反抗。由于权利没有有效的制约,拿破仑拥有至上的权利,与动物们渐渐脱离,变得自私自利起来。

其次,动物们一直渴望获得平等,人生自由,却不懂得独立自主地思考,这样容易随波逐流,导致权力再次被剥夺。

最后,胜利的果实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权者的腐化是肯定的。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二

《动物庄园》和《1984》均为奥威尔的代表之作,但是这两本书区别最大的是接受和反抗。我想作者之所以用动物和人类两种生物来分别作为两本书的主角,大致因为人类作为高等动物,所以在1984中对当时的执政者的统治行为作出了自己的反抗,而在动物庄园里却仅仅是没有思想的遵从。

《动物庄园》呈现的是一群动物在两只猪的发动下,掀起了一场反抗人类压迫的战争,却最终又被束缚在猪的统治下。这个故事讽刺性极强的揭露了在共同利益下的联盟,一旦当权者得到了权利后,就会忘记最初的目的,为获取更多的私欲而放纵自我,压榨同类,从而创设了“特权”。这让我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最典型的莫过于秦始皇,在统一六朝之后的短短数年内就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这就是在自我权利和群众权益的抗衡中,迷失了最初的为民服务的目的的后果。

《动物庄园》中的那些影射的'动物形象,不仅仅存在于奥威尔的时代,更在如今,乃至未来的政治背景中都将存在,到底该如何平衡政府的权利和人民的权益,将是执政者,更是每个人民需要考虑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三

终于得空,说说动物庄园吧。语言幽默诙谐,读完却一点也不轻松呢。与其说政治是肮脏的,不如说,玩政治的群体是肮脏的。而且,在小说中,当然现实中也是如此,不同的群体特性组成了不同的阶级差别也有了不同的命运。当权者必须是狡猾自私且独裁的人最终可以取得胜利,虽然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他们总是会巧妙地制造矛盾,转移视线,巧妙利用舆论等等一切方式颠倒黑白,为其所用。而且,变化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就像七戒,不知不觉中就变化了,还让人哑口无言。

书中所说的,何止是一个国家呢?每个部门里面其实不也都充斥着这一现象吗?所以,真的是寓言一般的小说,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的理想国,要么在脑海,要么在远方,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的。

有政治参与的地方高效但是残酷,无政治参与的地方低效但是愉悦。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政治影响最小的。那就是爱情。所以人人都渴望美好的爱情,从而组建家庭,就是为了对抗政治的残忍,否则,终其一生劳碌只是成为统治阶级谋取利益的工具,那是多么悲哀啊。有了爱情和家庭,要么为了利益自愿接受统治阶级的要求,要么降低了自身痛苦的感受,不管是什么,都是自己自主的事情,是政治管不了的。

所以说这类作品虽然写得不错,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纯粹的反乌托邦与纯粹的乌托邦是一样的。这个先说观点,明天再论证。

先简单说一下,不知道能不能说透,或许,也用不着说透,我能说到哪里就到哪里,你能感受到哪里就到哪里,如果仅仅为了说透而说透,那就和他们(作者)一样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过于纯粹。

为什么我这里反复提到纯粹呢?可能就是直觉吧,这里说的纯粹从另一方面说就是单边或者说狭隘吧。世界是丰富的,所以,也是平庸的。就像西瓜是圆的,也是平庸的。只有尖刀下去的刹那,西瓜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一个西瓜是不能切开另一个西瓜的,可以切割的东西都必须是尖锐且强硬的。所以,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动物庄园也不例外。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四

在孙老师的推荐下,这几天读完了奥威尔的《动物农场》这本书。书中用童话故事的方法讲述了一场动物起义的背景、兴起直至衰落,间接讽刺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引人深思。不得不说,以童话的口吻记叙是整本书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它更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容易让读者深入到作者的童话世界中去,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成功。就连奥威尔后来在总结自己的写作时也说“过去的全部十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很明显他做到了。

书的开篇先是以一头公猪――也就是老少校――开头,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把动物们家都聚起来给他们灌输了一种革命的思想,为之后动物们推翻了压迫动物的“人类”农场“庄园农场”,然后建立了“动物农场”做了铺垫。其实革命的一开始还是很有成就的,几只聪明的猪一直坚持着他们的指导思想“动物主义”,不仅带领动物们推翻了农场主琼斯先生的压迫统治,而且还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自由自制,充分自由的动物帝国,并抵御了琼斯等人的反攻。但是中国有句话叫“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表面上动物们欣欣向荣的生活暗地里却暗流涌动,一场浩劫正向这个农场袭来。

雪球为代表。拿破仑是一只比较有心计的猪,他以“教育要从小抓起”的借口把一群小狗崽子单独封闭饲养,最终培养教育成了只听从他的命令的恶狗队。雪球虽然比较聪明且语言能力强,十分有领导人头脑,在他的领导下农场生产力提高,经济愈加繁荣,但最终却在恶狗队的迫害下被赶出农场,最后这场政治斗争还是以拿破仑的获胜告终。从拿破仑的心机重重再加上恶狗队的帮助,后面的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雪球被定为罪人,凡是跟拿破仑有异议的动物都会惨死在恶狗队的口下,就这样,拿破仑的专制统治开始了。而这样的专制统治演变到了最后,就变成“要想分清哪张脸是猪的,哪张脸是人的,已经不可能了”,最初动物们想象的那个乌托邦式的“动物农场”,最终又演变成了猪们经营统治下的“庄园农场”。

在农场的所有动物中,要数那匹高大有力的马拳击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了。这匹老马时刻都以“我会努力工作”为自己的毕生信念,他见证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动物革命,也见证了动物农场慢慢开始腐败变质,但他到死都没有明白农场的问题所在,他一直生活在在猪的谎言中却没有发现,我想即便是最终他因劳累过度倒下后被屠马场的车拉走屠宰时他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为农场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却最终换来的是被宰杀的悲惨命运,不过应该不仅仅是拳击手他自己,动物农场中的绝大多数动物们应该都想不到。这些愚昧无知的动物们一直愚忠于那所谓的伟大领袖拿破仑,真的让人痛心又无奈。

很不幸的是,作为一部讽刺小说,一切都不幸被它言中,近一百年来世界史上却屡屡出现“动物农场”的影子。无论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还是那些昙花一现的政权,无一不是由于权利的无限扩大、无人监督约束而导致的独裁专治而最终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全民素素质,让每个公民都参与到权力的监管之中来,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确保我们的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大步走在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上!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五

平等不是通往极权的借口。当“七大戒律”变为了“所有的动物生而平等,但是一些动物生来就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时”,极权到达了顶峰。人类常用的政治手段,暴力革命、诋毁事实、鼓动宣传、操控舆论等等被统治者猪们运用的淋漓尽致。“拿破仑”放逐“斯诺鲍尔”争夺权力和对九条小狗的奴化教育;“斯奎勒”利用宣传掩盖真相笼络人心;“博克塞”愚忠一生压榨至死等等,都是打着平等的旗号、借助未来的蓝图帮助统治者一步步走向极权,迎来一个不敢说话、不敢唱歌的时代。暗示着政治和人心是最为恐怖的东西。

我认为政治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尽管牵扯到权力、地位和物质基础,但是本质上还是为了为人民获得更好的幸福,但是绝对不能少了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作为个人而言,在面对巨大的政治机器面前,我们最好的就是做到像老驴“本杰明”一样,睁大双眼保持自己的立场,不做那墙头草的绵羊们或者是一心愚忠的“博克塞”,不能让人成了猪。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六

这一周,我又看了一遍一部意味深长的小说――《动物农场》。它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作者和社会评论家,这部小说应该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农场里的一群动物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赶出了农场。起初,他们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一头名叫“拿破仑”为首的公猪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了一个更加独裁的统治者。

看了这篇小说,我有点沮丧,却感受深刻:乔治・奥威尔这篇小说不就代表这对自由的向往吗?动物们的领袖“拿破仑”引用了十九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的风格,似乎描绘出了一幅贯穿历史的蓝图,激发我们对自由的向往。这本书,有着童话的外表:动物们识字、造风车,甚至敢于人类斗争!却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在本书的结尾,作者并没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明,给了我们一个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我在书上看到有评论家这样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七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1903-50)在1945年,二战刚结束那段时间,写下了短篇小说《动物农场》(animalfarm),并且以小说的方式呈现了1917年俄国革命,当时沙皇专制被推翻,布尔什维克上台,革命在统治者约瑟夫·斯大林(josephstalin,1879-1953)的领导下逐渐背叛了当时的支持者。

这部小说以列宁(有人说是马克思或列宁-马克思的组合)、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为开头,分别以老少校(农场里年龄最长的猪,所有动物的老大)、雪球和拿破仑(老少校逝世后接管老少校的角色的猪)为角色。在农场里饲养的动物被用来生产(如母鸡)、劳动(如马车)和育肥以备之后宰杀(如猪)。老少校在临死前召集所有农场里的动物,做了一个反抗“人类的统治”的演讲。而俄罗斯革命被讽刺为琼斯先生(农场的主人)和他的动物之间的矛盾。

我认为并没有。

切,并把它传给了其他动物。”无论是收割干草还是在采石场取石头,拳手都比任何其他动物都努力工作。它经常会在太阳还没升起之前就开始艰苦的工作,但他每时每刻仍然奉行“我会更加努力工作”的座右铭。事实上,他这样无私地为自己服务,以至于他工作得接近死亡。在这一点上,拿破仑虽然提到要把他送到医院,但还是私下把他卖给了屠宰场,然后用卖了尸体的钱为农场的猪买威士忌。是的,在推翻农场主的统治不久后,猪的行为变得不可理喻,它们开始霸占人类的床、地毯以及其它私人用品。它们也逐渐开始学习人类的作息时间,以及运用人类使用的工具。没有任何一头猪展现劳动能力,它们只在不停的给别的农场动物分配工作。

这部小说在剧情的发展下一直强调了永远不要对一场被背叛的革命失去信心。例如,当动物们参加牛棚之战时,他们见证了雪球因与琼斯的战斗中出了很大一份力而被奉为为“动物英雄,头等动物”。但拿破仑后来用矛盾的细节修改了历史,宣布雪球实际上与农场主肩并肩对抗动物。当动物们抗拒这个新故事时,猪让他们相信他们的记忆是错误的。这种修正主义以及动物们的盲目信任,在奥威尔看来,显示了当时社会上百姓的悲剧,他们放弃了更好的判断,任由极权主义的主宰编造现实。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八

十多天的时间听了《动物农场》,其实有点不求甚解,每天晚上抓紧时间听的,边听边看原文。如果时间足够,我会愿意只听,不看原著,然后根据听到的来猜测词汇,但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想简单的听和读总比因为追求完美的感觉而干脆没有做完或者不做了更好。

这里说几点自己有些体会的地方:

oldmajor,生前的思维觉醒,很美好,很有建设性,革命/起义,争取动物的平等和自由。他死后,农场的动物一度做到了这一点,尽管很短暂。

1)在他们最美好的时代,生产率大幅提高,说明只有当劳动者在完全自由自愿的条件下才能最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最积极和最有创造力。

2)曾经动物们是有过机会的(是的',曾经有一份真诚的教育机会摆在大家面前。

),如果大家都普及了教育会怎样?很可惜,并没有。愚蠢者不愿接受教育,从而使其和不断接受教育者相比更加的愚蠢,这为之后的专制和暴政埋下了伏笔,因为已经开始有了土壤,不能独立思考者,只能盲从,只能被统领,当他们遇到napoleon,结局简直是一定的。

在随后的文章中我们就会发现,之前不学习/无学习能力者开始受到惩罚了,当他不能读写,不能认识,甚至不能记住,只能看到眼前被篡改的所谓”事实”,并笃定的信以为真,并自己说服自己去接受更悲惨的生活。果然,如果你不努力/吃苦的学习,以后吃苦的日子就没有止尽了,终其一生只能被人利用和蛊惑。

3)当第一次牛奶消失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很可怕,因为给了错误生产和壮大的时间和机会。当错误加上领导者的权利之后,人们对权威的盲从感,就会容忍错误,并再次加剧错误的增长。

4)驴子,我理解为知识分子的不作为,但我也想,如果他作为了,会有改观吗?

5)政权的维护是需要实力的,而不能仅仅靠拥护者的忠心,还需要他们的恐惧和惧怕。

6)任何组织都需要一个发言人(他最好有颠倒黑白的本领)。

文档为doc格式。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九

原本我以为动物的世界里只有单纯的需求,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但凡是这大千世界中的一员都会在进化的过程中有各种的纠葛,无论是感情的,地位的甚至利益的。这本书中便阐明了利益、地位纠葛的不断产生以及对最终善良本性的抛弃。

故事的开始,是人类在管理着农场,而后是动物的“自治”。人类无疑是被利益纠缠甚至掌控的,但动物本性是善良的,及至最后,都有动物在努力工作,但他们却相信了猪的谎言,相信着与人类同是利益追求者的猪带来的不切实际的希望,才会导致最后农场又一次被人类利益侵蚀。

农场中的动物们经历的统治从不平等到不平等,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物种因欲望而不断聚拢地位,食物,金钱从而形成一个独裁局面打压敌对势力的相同结局。若不是受到了猪的迷惑,善良的动物们早就会揭竿而起了。不过我觉得在未来一定有一天会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并告知大家,夺回本来应当属于大家的生活。

顺应民心,本就是一个领导者的责任,而他统领的一切是由无数的人民构成的。任何的国家只要有一个明智的领导者,便会水涨船高,越发繁荣。(关多金)。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十

农场农场的动物,整日为着人类东家琼斯先生工作,过着劳累的生活,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读后感。一日,一只老公猪在梦中受到了启示,发出了推翻人类暴政的号召。终于,机会来临,动物们凭着革命的理想和积累许久的怨气,把琼斯先生和他的帮工赶出了农场。它们将农场名字改为动物农场,一个在全英格兰,乃至全世界唯一的由动物当家作主的农场。怀揣着动物皆平等的伟大理想,动物们的建设农场的热情极其高涨。尽管琼斯先生组织过反击,但很快,就被动物们所挫败。

主要领导者是两头公猪,一位叫雪球,一位叫拿破仑。雪球对农场的未来有着美妙的设想,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建一个风车;拿破仑则相当不以为然。就是在建风车的问题上,二者的矛盾爆发,拿破仑通过强硬手段,放逐了雪球。拿破仑的统治开始了。在它一次次的"你们难道希望琼斯回来吗"的话语中,动物们却发现,自己的活还是那么重,肚子也总是吃不饱,一切和他们的人类东家在时没什么变化,甚至更糟。没有哪个动物敢提出意见——提出意见的动物已经被处死了。最终,拿破仑以农场主的身份,与人类们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并将农场的名字,改回成农场农场。

故事中人类一方对待这个农场的态度,颇值得玩味。一开始只是嗤之以鼻,认为动物根本无法运转整个农场,反抗只是自取灭亡罢了;在整个农场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时,人们却不由得慌了神儿,开始担心其它动物会不会也一起造反。自拿破仑掌权之后,表面上人类敌对态度依旧,对动物农场进行各种攻击,但其时机之巧,似乎是在配合拿破仑的行动一样。直到最后,才大概明白,人类与拿破仑形成的同盟关系,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人类不愧是人类,公猪的小伎俩,还有意图和本质,果然是太简单了。虽然人类面对动物的反抗,确实是很心虚的;但只要和动物的领袖搞好关系,就根本不会受到这群乌合之众的威胁。还是一位老兄概括得精彩:"你们有你们的低等动物要对付,我们有我们的下层阶级要摆平!"。

故事平实而深刻,童话的外表下是惊心动魄的情节。无需讳言,这是一部政治寓言,对象直指某些国家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没有什么主义之分,没有什么路线之别,但形象所指,简直呼之欲出。故事中有一匹叫拳击手的雄马,力大无比,战斗时奋勇当先,工作时尽心尽力。它的座右铭是"我会更努力工作"和"拿破仑统治永远是对的"。它对动物农场来说,不可谓不劳苦功高。就是这么一位值得尊敬的农场成员,在年老力衰,病倒之后,竟落得一个被送去屠宰场的下场,此等做法,实在是令作为人类的读者都感到心寒。这一角色的命运,深刻揭示了革命的变质:统治者愚弄下层人民,利用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等到统治者觉得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就榨干人民最后的一点血肉,然后就把他们像旧抹布一样扔掉。现实正如故事中的一头毛驴本杰明所言,生活过去很糟,现在很糟,将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个故事,进一步揭示的是自下而上革命的根本弱点:领导者。如果领导者只是利己主义分子,就必然走向极权主义的道路,对于这一点,所谓人民雪亮的眼睛根本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接受剥削。如果人民连基本生活也是无望的,更不能奢谈什么文化素养,什么民主自由。就这一点而言,已经有了历史教训。

这个故事还有许多深刻之处,在此也难以一一列举。本书意义,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多一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十一

《动物农场》是乔治·奥威尔的著名中篇小说,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高中历史书里,被其简介所迷,一直想看但都因自己懒惰加上被很多外国文学书的文风影响,对外国文学一向是敬而远之,以至于几年过去了仍和《动物农场》缘悭一面。

今年开了外国文学课,要交读书笔记,可怜我只看了半部《儿子与情人》、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五分之一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十分之一的《堂吉诃德》、几十页的《飘》,真的是写不出来什么读书笔记,想来想去,唯一看过的一本全本的外国文学书便要算初中时看的《鲁宾逊漂流记》了,但那时只是看热闹,并不明白书中的勇于冒险、奋斗不屈的精神,而且隔了这么多年,情节也早就忘的七七八八了,要拿这本书写的话还真个是无从下笔。不得已只好找一本书来看,全当是应付差事,哎,希望老师不要鄙夷我这种行径,我真的是对外国文学没多大的热情。

虽然是抱着应付的心思,当初也对老师要交读书笔记一事颇有微词,但是现在看来,老师这个举措无疑是好的,虽然“逼”我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但幸好有《动物农场》,找了好久外国文学书,经过一番筛选,终于定下这本,看完之后深觉不虚此看,心里小小的感谢了一下老师,如果不是她的要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十年或许来我都不会读到这本书了,那这就真是个遗憾了。

书中的故事并不复杂,在一个名叫曼纳的庄园里,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一天晚上,在动物里颇具威望的老雄猪麦哲召集所有动物开会,宣扬它的革命思想,号召所有动物进行反抗,以改变动物们被奴役、被宰杀的命运,动物不能再遭受剥削,要奋起驱逐人类,过上自己当家作主的幸福自由的生活。老麦哲给动物们讲了一个它才做过的梦,那是一个动物消灭了人类并且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梦,它还教会了动物们一首失传已久的歌《英格兰兽》,以激发动物们的革命热情和革命信心。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十二

权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它把良心吞噬,只留下贪婪。拿破仑也因为权力,从为动物着想,变成了欺压动物,剥夺动物的粮食。其实动物农场正是二战时的苏联,拿破仑正是当时的斯大林。斯大林用百万士兵的鲜血和生命击退了敌军,但自己却因为权力,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到自己的名下。他在人们眼中既是英雄也是恶魔!

在我们的历史中,也有许多被权力熏瞎眼的人。例如刘邦,他将项羽打败后,封了许多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但是他为不让人瓜分自己的权力,接连杀了许多功臣,完全没了当年的宽容和大度。

乔治。奥威尔写出了《动物农场》这本书,不就是在警告我们不要被权力所迷惑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