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8:06:36 页码:13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优质20篇)
2023-11-12 08:06:36    小编:ZTFB

教案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教案范文的分享,希望能够激发你的教学创意和教学改进的思考。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一

创意说明:学做研究性学习卡片是本设计的特点,《竹影》教学设计。本文在叙写童稚童趣中,夹杂了许多中国画理和西洋画理方面的知识,围绕这一难点,做一点研究性学习,既能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又能促进课文的学习。

教学步骤:

一、分组研究。以5—7人为一个小组,通过去图书馆、书店,找美术老师、上网等途径,围绕以下问题,收集资料,并做简单的研究:

搜集资料:

1、丰子恺生平资料。2、丰子恺绘画资料。

2、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风景、人物画各一幅。

3、齐白石的花鸟画2—3幅、徐悲鸿的骏马图1幅。

4、郑板桥、吴昌硕的竹画各1幅。

5、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比较常识。

问题研究:

1、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主要区别。

2、中国画的精髓是什么,请结合以上画家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研究成果展示。

三、课文研究。

1、作者是如何借画竹影的游戏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

2、文章最精彩的描写在那里?(不强调标准答案)。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童趣(摘自网上)。

留白。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竹影》教学设计》。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使用建议:选文与课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点正好相反,所揭示的话题也同中有异。若将两篇文章以及同学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放在一起,仔细探究,定然会发现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4.了解农家少年高尚纯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围绕中心选材。

2.刻画人物形象。

3.景物描写与中心的联系。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及在全文的作用。

教学过程:

本文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在充分备好课,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尽量把课上得生动。

课前提示:

阅读课文,查阅《新华字典》,给生字词注音。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一课时。

侧重点:

1.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2.记叙的详略。

过程:

1.简介作品时代。(因对鲁迅的有关常识已有所了解,讲此课时可让同学们回忆,重温,以求加强巩固)。

2.朗读课文。(本文为文学的精品。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看戏前后的一些事情,鲁迅把这些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因此第一次接触课文,一定要强调朗读效果,或教师范读课文,或找朗读程度好的同学来读。可播放录音。)。

3.从情节入手,理清本文结构。

作者用笔讲究浓淡疏密,即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老师可引导学生体会,巧妙设题,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看戏全过程(包括看戏前的风波),按着事情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几层?

5.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你喜欢哪一处,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与表现中心的关系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侧重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结尾一段的理解。

过程:

4.归纳中心思想。

5.围绕中心选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选材进行比较。)。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三

一、: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二、:

初中阶段,学生陆续进入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这些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充满了好奇,总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自我的成长,关注着他人和社会。一方面,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独立,渴望成熟;另一方,又异常渴望同龄人之间的友情,渴望理解、信任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对一些问题往往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如取笑同学间的生理变化,对男女同学间的关系过于敏感,产生逆反心理等。影响自我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困惑,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是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

青春期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其基本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抓住这个道德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深入地思考,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三、: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知道青春的意义,把握青春的内涵;知道男女同学之间如何正常交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

全面了解青春的意义及内涵。

引导学生消除会计人员和行为上的误区,共享美好的青春时光。

4、:听、思、议、悟。

5、:讲解、点拨、启发、情境教学法。

6、:

四、:

多层面展示了“以学定教”,开发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特定情境中,直面困惑,师生平等对话、参与、理解、反思、分享、体验、提升。灵活使用多媒体手段,课堂信息量大、素材库因材施教,超越教材文本,突显教师个性化的理解、感悟!

五、:

辨析:真正的独立是任何事情都由自己做主,大人完全不能干涉。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四

1、知识与技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像对比,探究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通过计算和数据分析,寻找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南丰北缺。

教学难点。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某种意义上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由干涸的土地图片获得心灵的冲击,并猜测这么缺水的地方在哪里。

通过身边事物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将珠江充盈的江水和甘肃某地干涸土地进行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产生感性认识。

展示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提问: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呢?能联系之前学过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解释一下吗?(课件相应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同学们觉得我国什么地方缺水最为严重?为什么?展示全国、南方、北方、华北、东北等地的人均水资源数据。

提问:华北年降水量并没有像西北那么少,为什么人均水资源量这么低呢?展示中国人口密度图,让学生解释原因。

通过读图,归纳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解释其原因。

通过数据和人口密度图,探究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而且原因并不相同。

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同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真实感受一下,北方由于缺水,生活是多么艰难。观看视频。

加强学生对北方缺水地区境况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提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方法。

将学生之前积聚的对北方缺水忧虑的情感体验释放出来,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献计献策。

展示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提问:

1、从哪条江调的水?

2、调水线路主要有哪三条?分别把水调到哪里去?

读图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展示南水北调各地开工图片,表明南水北调这项跨世纪大工程已经开工了。完工后将很大程度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欣赏图片。

加强时代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地理课能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

承转:除了跨流域调水,还有哪些方式能缓解北方的水危机呢?

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除了调水,解决水资源短缺还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我们南方地区是否就没有缺水的烦恼了呢?你知道吗?由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我们南方的某些农村在少雨季节也出现了严重的干旱,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在某些地方由于水污染严重,甚至“守着大江没水喝”,还好我们闽江水质目前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

酝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五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体验游戏的方法:

跷跷板游戏。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砖块上,作成简易的跷跷板,请一位同学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分别让体重差别很大的两位同学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较实验结果。

2、让体重大的同学站在跷跷板一侧靠近支点的中间位置,让体重很小的同学站在跷跷板的另一侧最远端。发现体重大的同学被翘起来了。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杠杆,意识到杠杆的平衡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时为后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好铺垫。

在实验时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好本课的动力。

实验探究二: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3.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六

(一)本课地位:

本课的内容选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对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

本课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立:

(一)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学生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和地理学科整合。(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二)重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三)难点分析: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根据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

(设计意图)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在此当中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评价、作品与交流。

(设计意图)如何有效的评价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为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作品与交流区可以是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重要天地,也是自我才能展示的舞台。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下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

首先在任务中安排的这四个任务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本课重难点设计的。

1、张骞出使西域,此目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课前的预习已基本可以解决。所以出使过程简化,重点放在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和他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上。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张骞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启迪,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思想。

2、对于丝绸之路的处理,它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应当花较多时间来探讨。

这里主要从丝绸之路的由来、路线、作用、衰落、启示五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

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不仅仅是通过老师或学生的演示,而是要求每一个同学自己动手绘制,然后展示评比。

(设计意图)可以弥补初一学生历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同时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动手能力。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为了提高效率,对此我把学生分成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四个组。

(设计意图)这样一方面为学生指出了方向,另外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在某一个方面能更深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中原和边疆,中国和西方文明的交流与渗透。

丝绸之路到5世纪时逐渐衰落,你能寻找它衰落的原因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进行引导。主要原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阻碍,中原王朝的盛衰,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当时的世界形势,土耳其帝国当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环境的变迁和地理因素等。主要材料如楼兰古国,罗布泊等历史遗迹。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扩展,更有利于理解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意义,如国力、内外形势、环境、自然条件等。

六、练习反馈: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把改革开放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你有金点子可提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并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以史为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对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出点子,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的安排层层推进,分解进行,学生在自然当中就会作出一些理性思考。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七

一、教材分析:

难点是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其次,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四)、作业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五)、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

(注:教材分析主要来源于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实际情况有改动)。

二.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第一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高山流水》录音。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给出词语“高山流水”,师生共同读词引入课文。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生读指导生读准“弦”

[设计意图:。

2.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解题:课题“伯牙绝弦”,怎么理解?围绕课题,学生质疑?(如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为谁而绝弦?)。

3、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师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导学生发现:“善”,一字多义。

(3)欣赏音乐,拓展语言:

必得之。

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带着理解读出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

(4)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默读背景故事回顾重点句子,体会知音难得(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到底有没有知音?谁是伯牙的知音?当他志在高山时,钟子期会赞曰,当他志在流水时,钟子期会赞曰,正是闻弦歌而知雅意,钟子期听的是琴声,懂的是志向,是胸怀,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师生感情朗读《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此时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伯牙此时还有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齐读最后一句,理解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以及知音离散的痛苦和悲愤。

5、升华文心,熟读成诵。

“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布置作业: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赞同伯牙的选择吗?

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点什么?

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布下课。

书:

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八

1.树立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观念,体验尊重他人的快乐。

2.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尊重他人。

3.懂得什么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重点】

懂得什么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难点】

树立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观念,体验尊重他人的快乐。

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叔本华的名言: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运用这句话导入今天的新课《尊重从我做起》。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活动一:看图析理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想一想: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前后桌组成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人与人需要相互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

2.缺乏尊重的危害

活动二:故事析理

多媒体展示下列故事:

有一天,王丽去上学,在学校的楼梯上,她遇到了她们班的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于是她就走上前,说:“我扶你吧。”“谢谢你。”当她们走进教室时,看到两个调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样子,那位同学伤心地哭了。王丽非常生气,上前阻止他们说:“你们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尊重别人了。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残疾,还受到这样的嘲弄,会有什么感受呢?”那两个男生被说得哑口无言。

想一想:结合上述案例,思考一下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彼此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的交往氛围。

3.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活动三:说一说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从旁正确引导。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

(1)尊重的人说:

请原谅

对不起

这是个有趣的见解

冒犯了,真抱歉

我明白你的感受不同

我并不是有意要打断的

我并不想侵犯你的隐私

借用一下,行吗?

(2)尊重的人做:

等别人说完后再开口

为女士或老人开门

不顶嘴、不发牢骚、不说无理的话

爱护环境

听话时,不打断别人说话

真心诚意倾听别人意见

注意到别人需要隐私

小心爱护别人的物品

能耐心体贴得对待老人和残疾人

环节三:巩固提高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真正地去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播放《爱的奉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缺乏尊重的危害;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课下写一篇小论文《如何尊重他人》。

尊重从我做起

1.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2.缺乏尊重的危害

3.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九

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改革旨在发展,目的是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方面有所收获,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认识到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意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点”,即结合点、生命点、兴奋点和情感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应当说,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学好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较好地分析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就会把思想政治课讲成纯理论条条,变成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很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的问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实际存在的问题包罗万象,无可胜数,如果信手拈来,势必会浪费时间与精力,因而,科学寻找“结合点”,选择实际问题极为重要。我想,教师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有目的、有重点的分析说明,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确保让学生感兴趣。例如,讲授“按规律办事”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足球、篮球比赛不能缺少规则等,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是不能没有秩序的,进而用类比方法让同学明确自然界、人类社会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必须遵守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确定不移的秩序,即规律。讲授“普遍联系”观点时,可针对“美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同学围绕“xxx被抓住之后,国际社会会出现哪些反映?”的主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立场、利益的不同,各国的反映也会不同的”这一结论,最后达到“事明理喻”,即明确联系是普遍的观点,等。可以说,这种紧扣社会问题与学生现实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既能促使课堂教学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轻松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可见,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就是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比如,在教学中可运用“读、议、讲、练”教学方式,通过情景设置,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与互动交流,让教学成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最优化结合的过程。“读”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指导看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能自己领悟理论知识,发现问题,质疑释疑;“议”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用基本原理作指导,同时联系实际地进行讨论,不能脱离教材想当然地乱讨论。“讲”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解答学生自学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在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更加明确、更加系统。“练”就是在自学、讨论、讲解的基础上,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进行练习,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学习上的漏洞和教师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得到弥补。如在讲《学会交往》中“人际关系”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课下自学两点:一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二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接着,着重对后一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讲自己的看法或做法,而教师则重点讲解调节人际关系的几种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全体学生每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中完成的。这样,不仅学得印象深刻,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指导了自己的行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做好“疑”字文章,也就是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提疑”、“质疑”和教师“答疑”、“解疑”有机融合的、互动式的教学。这里,提疑、质疑是前提,讲疑、答疑是关键,解疑是目的。面对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要加以归纳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例如,属于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清楚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采取集中讲解、答疑的方法解决;属于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清楚的,而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但又比较重要,可利用每节课前或结合新课,进行分散答疑;若是不属于讲课内容,或有些还未讲到的问题,则可采取个别答疑的方法,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调动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

寓言故事在世界艺术的园林里,既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着现实主义的精髓。寓言用细致精巧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描述着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家喻户晓的`成语,有的是朗朗上口的谚语,有的是名人名事的格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政治教学中加入寓言教学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氛围,升华政治课程的主题,让政治课摆脱以往的枯燥与乏味。

1、以情教学,激起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概念较多且抽象的学科,课堂内容枯燥,虽然与社会接轨,但是和社会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对这门课程就缺乏兴趣。所以就需要在称城中融入情感,用真情实感来引得学生的共鸣。在上课时,创设合理情境,做好感情铺垫,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识。

2、多变方法,巩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暂时性的,当过了新鲜感,气氛又会回到以前。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政治课堂保持长久的兴趣。

3、转变观念,落实素质教育

当前的教育进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将升学率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只看中学生对知识点、考点的把握程度,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要转变大当前的教育观念,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政治课程不仅仅是对思想政治概念的介绍学习,更是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落实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费更更多的精力,转变教学观念,教政治教学知识化为学生实在的只适合能力。

寓言故事的广泛传播和以浅喻深的特性在正式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例如:在部编版政治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引入“杀龙妙技”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朱评漫的人,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去拜一位叫支离益得人为师,学习杀龙的本事,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技术。转瞬间数年过去了,他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些什么?他一边讲述一边展示学到的杀龙技术。大家就问他“什么地方有龙?”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他的本领是白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自然界的事物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村。

再比如:部编版政治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在开章之前引入“治驼背术”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很久以前,在山东平原城中,有一位大夫能善治一切驼背,且方法简单,价钱公道。一个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得人,听说了这个神医,准备厚礼来求治疗。大夫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驼背叫道:“你要杀死我啊!”这位大夫说:“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从整体把握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看到片面部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应该从世界整体格局来分析。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一

当前,正处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知识经济正向我们扑面而来,中小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教学方法正在不断的转变和更新,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注重素质教育,笔者在政治课上尝试开设时政小演讲,溶时政教学于政治课堂之中,收到良好效果。

时政小演讲,即在课堂上让学生用3——5分钟时间,以演讲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发布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事件,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简单扼要交待事件的背景情节,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或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加以评述。实行时政小演讲可以一举多得。

时政演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思想政治课教育、时事政策教育、以及日常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这三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政治课上用时政小演讲把时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也改革了课堂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是课堂结构创新的一个尝试。

时政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思想政治课上开设时政小演讲,未增加课时,溶时政教育于政治课教学之中,既充实了课堂又活跃了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一改传统政治课课上一本书,教师“满堂灌”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被动听,记的疲惫不堪。在政治课前用3——5分钟的时政小演讲,形式新颖,课前明确一人主讲,并准备查找资料,全班同学都来帮助提供信息和资料整理,这样一人演讲多人相助,全班受益、资源共享,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之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实效。

时政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时政小演讲,一开始就以它特有的灵活性、时效性被学生接受,它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形式开放活泼,易满足当代中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表演欲。过去课过于脱离学生实际,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效率,实施小演讲,可以促使学生关心我们周围的事,关心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激发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或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

政小演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他们知识面宽,兴趣爱好广泛,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渴望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在感到困惑时,希望能在老师的点拨下获得理性的认识和提高。时政小演讲就是一个小舞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探知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展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日积月累可以更加激发其学习书本知识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教学原则。

时政小演讲既培养了学生关心时政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去不少学生认为读报看新闻是成年人的事,天下大事与我何干?自己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即使中、高考考时政,也是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击一背而已,实施小演讲后,学生改变了这一认识,看新闻成为看电视节目的首选,不少学生还养成了读报听广播的习惯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不少同学自己订阅了《时事》、《环球时报》等刊物,价廉物美的《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更是人手一份,不少同学还养成了剪报、贴报、集报的习惯。在时政小演讲中还有意外的收获,不少性格内向的同学,过去课堂发言有胆怯心理或声音很小,或羞于讲话,或言不达意,参加演讲锻炼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都有明显提高,答题也明显有条理多了,回顾实施小演讲以来学生大致经过四个阶段“怕演讲——想演讲——争演讲——比演讲”现在实施时政小演讲已是我校政治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时政小演讲只是时政教学和提高政治课堂效率、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小尝试,还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演讲要适时点评,不能偏离方向;二要克服三种错误做法:第一种是偏离时政的演讲,变成口头小作文,跟时政不着边;第二种是读报纸,漫无目的的应付式;第三种罗列几个干巴巴的小新闻读读了事,不加整理和评析,只要能克服上述几种错误倾向,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提高和创新,政治课一定会成为学生喜爱的兴趣课。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二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二)能用线条或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通过参观音乐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课,复习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从歌曲中的乐器引出箫的介绍。

(二)新歌教学:

1介绍吹管乐器箫并聆听箫的音色,引出歌曲《箫》。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含义。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

4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难点乐句。

5解决歌曲的难点,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决音准节奏问题。

6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吹箫的动作随音乐节奏律动,体会歌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7学生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从乐器箫导入介绍单簧管。

2初听乐曲片段,说说情绪特点,然后引出乐曲名称并简介波尔卡。

3分段欣赏,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乐段,听后用线条和动作表现两个主题乐段的音乐特点。

4完整欣赏乐曲,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特点。

5以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波尔卡舞蹈欢快跳跃的特性。

(四)主题拓展。

以参观器乐收藏室的形式,介绍各种中外乐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

(五)小结下课。

课堂小结。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三

1、面向学生:中学三年级。

2、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学科:化学。

4、课时:1课时。

二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课题的知识,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学生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归纳延伸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气体的制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2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利用设计的装置只取二氧化碳,通过探究实验室只取二氧化碳认识实验室知趣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确定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及实践制取。

教学难点: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规律。

1学生课前准备:

(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方法和简单装置。

(2)复习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2.教具准备:

仪器:集气瓶、试管、锥形瓶、烧杯、长颈漏斗、导管(单孔和双孔)、铁架台、水槽等。

药品:稀盐酸、大理石、碳酸钠、稀硫酸。

(一)导入。

让同学们先来猜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请同学们猜这是什么物质?同学们都能猜到是二氧化碳,并且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和用途。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要利用它首先要学会如何制取它。

(二)想要制取气体,首先要确定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的原理,其次要选择正确的反应装置,然后开始实验,制取并收集气体,最后对气体进行检验。明确步骤之后开始实验。

1.首先选择药品。在实验室中很多物质相互反应都能得到二氧化碳,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演示实验: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提示:请同学们观察反应是否生成气体,反应的速率如何。归纳:三个反应都有气泡生成,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速度非常快,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了,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而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速度适中,气泡连续均匀,便于收集。

2.选择仪器并组成合理的装置。

先共同回忆氧气的制取方法,回忆制取气体的装置有哪几部分组成,并且总结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归纳: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收集装置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3.确定制取和收集装置。

制取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所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检查气密性。(2)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3)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部。(4)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

5.简单介绍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小结:请同学们归纳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改进意见,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最后教师补充学生不足的地方。

本节课是上的公开课,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的方案实施,教学效果比较理想。首先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确实验的步骤,其次通过回忆氧气制取的方法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让学生对于制取气体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让学生选择仪器设计装置这一部分,学生非常积极,想出了很多种合理的装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打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再在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同学的实验都很成功。由于有很多老师听课,因此有点紧张,导致在时间的把握上后还不够恰当。通过这一节课备课上课的过程,我有很大的收获,我认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手让她们去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害怕他们犯错就减少动手操作的次数,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因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四

上这节课时,这先让学生欣赏冬天的雪景与梅花,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出铃铛的`声音――叮叮当,当然,这次的铃铛声与乐曲中的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可以很快使学生想到顿音和渐强极好的加入,二则可以创设简单的二声部,使后面歌曲的表现更为丰富。但是,由于在一开始欣赏环节中,运用的与歌曲背景所不符的西方小屋,很多学生想到的都是“圣诞节”,给学生的直观意境感受有所偏离。正因为如此,这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就有点多了。

在歌曲教唱环节,我又以“铃铛声”入手,让学生找一找歌中的铃铛声与刚刚导入部分唱的有何不同。先进行第二部分的学习,并与导入部分的铃铛声形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既增强了趣味性,丰富了歌曲,又为后面完整地表现歌曲做准备。接着,我又把歌曲分成了“描述”与“抒情”两个部分,分别教唱,在教唱时,我也着重让学生比较休止符的不同,因此,对于歌曲的难点,后八分音符起这个节奏虽然没有单独练习,学生却掌握的很好。在情感的引导上,我从歌词入手,引导学生慢慢品味歌曲的韵味。但是,在这一环节,由于我讲的比较多,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如果在这一环节多设计些问题,与学生多一点互动与交流,学生也许更感兴趣,课堂也将更有效。

在本堂课中,教学的语言及提问还是值得我思考的,如果语言和提问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将更上一个台阶,这也是我以后将不断思考和探索的。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五

通形象计。

卡设。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是对卡通情有独钟。“卡通文化”已经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无数的儿童书,画册、作业本、书包、铅笔盒、衣帽服饰、贴纸等等到处都是卡通形象。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卡通片,引导学生欣赏卡通作品,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卡通画的特点和形式,以编一个有趣的卡通故事为题启发同学们的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vcd卡通片图片若干张动物人物表情场景。

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卡通图片颜色等。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任务一:请你尝试着用笔墨,画出粗细不同的线,任务二:用笔墨画出浓淡不同的线和点。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效果如何?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然后我在刚才实践的基础上组织挑战赛,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小组的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动规则以后,出示了挑战题目:首先,分别在每组的宣纸上任意画相同的一大笔,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一笔引发的联想,选出最有创意的答案,确定出本组的绘画主题,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本组的联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各组确定主题,第一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组:一片树林;第三组:一个插满花朵的花瓶;第四组:一组高高低低的楼房。学生们挥笔作画,用小小画笔把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美术作品,相同的笔墨在每个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换了不同的人来添画,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张桂铭的《觅》,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学案例,我有以下收获:

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

2、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案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偶然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并非凭空想象。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案例的设计,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在传统教学中,过分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复制”的被动型学习。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相互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他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

5、运用了综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理念的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作业,而对于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像与不像”来实现的。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花卉装饰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教学过程:234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六

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贯彻县教育局双高目标精神,以学习求发展,质量求生存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教学规范达标、精品百课设计和校本教研活动,以全面提高社会品德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等为工作重点,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精讲多练,以实现教学过程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静态备课与动态备课的有机统一,强化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工作。同时,注意学生学能差异,抓好后20%学生的补差工作,以全面推进整体教学水平。

1、学习:积极开展读书年活动。在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实际,重温社会品德新课标,经常对照,加以改进。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平时,个人多阅读、学习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与其它同学科教师研究一些课例,促进自己的教研水平的提高。

2、备课:第一周完成教学进度表的制定,在隔周五集中备课的时间前,及时准备活动主要内容。每次活动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及时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根据每单元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空课再集体讨论、商量。自己也能独立思考、研究,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尽量写好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成为真正的学习反思型教师。

3、作业:坚决落实学校的减负措施,布置精要适当的作业。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及做题的规范化。认真做好作业的及时完成检查工作,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批自改。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七

任务型教学是以话题为主线,在执行任务前,我们首先要围绕各单元的话题来设计不同的任务。《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的话题非常丰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这么多话题为我们设计不同的任务创造了条件。

1、任务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且具有实际意义。

《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基本上都是通过每个单元的标题体现出来。设计的任务要从目标出发,要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用上所学的知识,但要避免单纯地为了表现任务而去设计任务。另外,设计的任务一定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提高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

2、任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任务的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际,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及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能够参与。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而不仅是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与。在农村中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活动设计得有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并顺利完成任务。

4、任务的内容形式要灵活多变,具有趣味性和激励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更好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增强他们在课堂上的互动行为,且不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任务的内容形式应灵活多变,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期待中迎来每一节英语课。

1、开始实施任务前要讲清操作过程。

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在由学生实践之前,教师要帮他们分好组,找好搭档,讲清完成任务的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各阶段需要分别达到什么目的才算完成任务,最后要求各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否则,课堂就会乱哄哄,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2、任务实施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应是学生的益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该是任务实施前的`设计者,任务实施中的指导者,起到媒介、桥梁的作用,是学生生活的伙伴。同时教师应组织和控制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教师要把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

3、任务中应注意时间的分配。

向45分钟要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地调控时间。有时一节课要完成几个任务,另外还要完成其他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预先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在实施任务中,又要灵活调控时间。否则,要么前松后紧,要么前紧后松,要么时间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过程,只有让知识不断地内化和外化,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形成自己的一种知识体系。学生完成任务后,如不及时进行总结,就会处于一片茫然、朦胧的状态,说下课就下课,完成任务的知识也就“下课”了。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错误有可能在下一个任务中又出现,也无法发现别的同学的好方法、好经验,学生收获甚微。

任务型课外作业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课外作业的焦点,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巩固、运用知识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它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课外作业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例如,制作姓名卡片、地址簿,给朋友或教师用英语打电话,自制有英文的贺卡,模仿课文或对话并录音,编英语报,给笔友发e—mail等。

总之,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注意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八

1.“体验”——学生在我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理性克制、原谅释怀、以德报怨等不同层面的宽容心态。

2.“认同”——学生能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形成和谐氛围的重要品质;自己的健康成长需要宽容大度的胸怀。

3.“渴望”——学生渴望拥有宽容的美德,也渴望拥有宽容的社会环境。

(二)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宽容”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从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看待“宽容”问题,及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宽容”心态下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宽容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表现、意义;知道怎样做到宽容。

2.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和心态。

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

活动一:“小宽的寝室”

一位叫小宽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二,被批准可以住宿,今天的问题就发生在小宽身上。我们和小宽一起走进这个寝室,看看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宿舍有这样5位室友:

小华:直言快语,心里装不住事,丢三落四。

小阳:爱好运动,爱熬夜,有时睡懒觉。

小东:特别爱整洁,不喜欢别人随便动东西。

小童:不太爱说话,怕吵,爱好文学。

小宇:成绩优异,出口成章,说话爱引经据典。

1.提问:假如你就是小宽,在这些人里,你最喜欢谁?

2.提问:前面同学选择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3.提问:和谁相处起来可能有困难?

5.提问: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彼此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在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首先遇到的就是面对彼此差异。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彼此差异。

1.通过学生表达自己面对差异的喜好,考察学生的原始经验。

2.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使世界丰富多彩,差异帮助我们学习并提高自己。差异既不能消除,也不应消除。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面对人与人差异的宽容心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在差异中发展自己等。

活动结论: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尊重、欣赏;在差异中成长。

二、面对生活冲突

——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活动二:“合唱节风波”

本校举行合唱比赛快要到了。周一下午5:00放学后,班主任让小宽带领班级排练合唱。

小宽精心选取了《蜗牛》《相信爱》《真心英雄》三首候选歌曲,但由于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每首歌曲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小宽一时难以最终确定。时间过了6:30,一些同学们发起牢骚??这时,小华瞪了小宽一眼:“还让不让人休息,都几点了?”小阳也说:“你行不行,不行就换别人!”说完拂袖而去。班长拍着桌子:“吵什么,有能耐你们去找班主任!”小东义愤填膺地说:“阿宽别干了,谁爱干就让谁干!”

后面的事态会怎样发展呢?完成这个故事。

结论:是学生权衡冷静和冲突的利弊。

小宽回到寝室,心里很不舒服,当着那么多同学面被指责还是头一回。小宽不想再和小华、小阳说话了。于是小宽开始和他俩儿冷战。一连几天,小宽没和他们说过一句话。

1.你支持小宽冷战吗?

2.给小宽出个主意。

3.用双手给老师搭一个“人”字,体会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

在自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冲突。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生活冲突。

1.通过“小宽受指责”,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首先表现为理性克制。冲动的头脑不会产生智慧,胜利属于临危不乱者。理性克制既是一种宽容的美德,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2.通过“小宽冷战”,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不仅需要理性克制,更需要原谅释怀。只有真正原谅了别人,才能使自己释怀、快乐。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通过“手搭人字”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的可贵品质。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原谅别人,释怀自己。

活动结论:面对生活冲突: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活动三:“伟大的母亲”

刚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死亡,年仅26岁,正值结婚前夕。

母亲面对杀死儿子的被告,在法庭上会向法官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播放视频:

母亲请求从轻处罚。

母亲为什么原谅了杀死儿子的凶手?

宋小明会有怎样的反映呢?

播放视频:宋小明感化。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母亲。

2.母亲在情感上原谅了宋小明,是否法律会宽恕他,免除追求责任呢?

3.这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母亲角度、宋小明角度、法律角度)

设计意图:

在自己与他人关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他人带来的严重伤害。面对伤害,宽容对方是一种更具人格力量的高尚选择。

1.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以德报怨的伟大精神力量。

2.通过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宽容涉及到心理、道德、法律多个层面,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

3.帮助学生树立面对严重伤害的宽容心态,在维护社会正义的前提下,以德报怨更能彰显人格魅力,赢得他人。

活动结论:面对严重伤害:以德报怨,大爱无疆

四、总结请同学为本课加一个题目。

设计意图:

1.在课堂三大教学环节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对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宽容心态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生成课堂核心观念。

2.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活动结论: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和谐幸福的生活需要宽容。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十九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

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

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1.教法:教法依据诵读法。

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2.学法:学法。

依据。

预习法。

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这也是我学法指导之一,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刘显国老师说过:“开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从而奠定感情基调,还未真正进入文本就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情境导入。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通过思考问题理清全文线索,感知行文脉络,从而解决教学重点。问题的设定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并且,我将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其中,鼓励学生即兴创造,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学习观也强调学生的“协作性”,他们认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为了更好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

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运用色彩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学反思】(略)。

初中教案设计汇总篇二十

网上学习了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设计主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时,传统设计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是: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依据教材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准确表达;用实例论证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习题;复习和综合练习。按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能从字面上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能用课本语言准确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但学生对“为什么中国搞了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日本等国搞资本主义只有40年就恢复了元气,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等问题难以理解,说明不少学生并没有在思想深处接受和认同教学内容。为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尝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概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并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根据教材,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概念的准确表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知识解答。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得到统一,这是政治课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前者容易使学生感到结论是现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后者却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使用第二种教学设计时,我初步分析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各种态度、观点和认识,准备好合情合理的答案去解释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探究热情高,谈了许多有趣认识。教学后检测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表示理解,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有所认识。

比较两种教学的设计,我们显然还不能说第一种“知识传授型”教学设计完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肯定第二种的“探索研讨型”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第一种教学程序设计却反映出传统教学的深层思想,认为教师和教材是知识源泉,急于用语言把知识告诉学生,使他们“相信”它,“接受”它。第二种教学程序设计试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观察、思索和探求,教师与教材的作用只是引导、帮助、调控学生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种通过自身探究得来的知识,比被动地接受教师单一传授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深刻得多。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能得到较好体现。

作者:邓华(初中思品。

16:12:34。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要成功教学,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先很难预想的情况,能否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正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成功教学,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机智,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随着教学事项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变化策略。然而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这就使得教学事项的变化呈现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机智应变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上星期,我上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部分时,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要求各活动小组各派三名代表上台表演“时间”、“地位”、“金钱”的争吵,学生自己主持,我站在教室的后面观看,当表演到第三组时,突然发觉第五组的两位同学在讲话,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我顿时火了,走过去一把拿起该学生的课本,啪的就打了一下他的背,该生吓了一跳,回过神后,脸色非常难看,小声的辩解了一句,“我们不是在讲话,而是在背台词。”我一听,立即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粗暴。当这次活动结束后,我对活动进行了。

总结。

紧接着我说:“刚刚在表演的时候我拍了一位学生现在我为我刚才粗暴的行为向这位同学道歉并面向这位同学鞠了一躬同学们看到我的表现后报以我热烈的掌声那位同学也主动站起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认真观看表演无论做什么都是对表演者的不尊重。

有一次我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时,我板书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两句话,这时下边的同学满脸的疑惑,但没人吭声,看到学生的这种表情,我也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但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学生肯定有什么想法,于是我直接点了一位学生询问,他站起来说:老师,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应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您的少了“全国”两个字。这时我才恍然明白,为了化解尴尬,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直接表达这是自己的失误,而是说这是自己故意写错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并且表扬了这位同学很细心、很认真,就此分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这不仅巧妙的化解了我的尴尬,让学生认为这是老师故意设下的一个陷阱,也加深了学生对全国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认识。

教学机智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娴熟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要做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懂得运用教学机智来化解课堂矛盾,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将突然出现的突发事件加以利用,变成不曾预约的课程资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顺利进行了,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