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03:54 页码:10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优质11篇)
2023-11-23 20:03:54    小编:ZTFB

阅读是启发智慧、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我们需要从观察、思考和表达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以下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一

我这是第二次登岳阳楼。上一次来岳阳楼是,当时送儿子去湖南上大学路过,顺便看了看岳阳楼和洞庭湖。但是那一次正赶上旅游旺季,游客太多,登岳阳楼和下饺子锅差不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进了岳阳楼里还没看清什么让就给挤了出来。这次去天气不好,正好人也不多,好好看了看岳阳楼,好好看了看《岳阳楼记》。

按现在话讲,这岳阳楼就是当时巴陵郡守滕子京的一个政绩工程或者说是一个形象工程。当年滕子京被贬巴陵,第二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阳楼,并且请哥们好友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铭刻在岳阳楼上,以名扬天下流传千古。这和我们现在很多领导人喜欢搞政绩工程一样,为官一任为给子孙后代留点纪念,大兴土木兴师动众搞点纪念碑性质的东西,然后再找那个名人大家给写点文章墨点印迹。滕子京应该也是这么想来着,执政巴陵,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盛世修庙;我也把那个破烂不堪的岳阳楼修修,让子孙后代记住我的辛苦和功劳。

我感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还另有目的,借此乘机发泄委屈和示威不满的成份。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守,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空有报国之志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巴陵一番作为,整得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我重修岳阳楼,让朝廷让看看我的水平和能力,让上级看看你们把我这样一个人才降职远离,你们都瞎了眼是多么的愚蠢?从《岳阳楼记》开篇就能看出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明显把那个“谪”显赫地刻在那儿,不言自明,任谁看都回味无穷。敢于把自己的不满委屈发泄张扬于天下,滕子京也算是条汉子!

其实,范仲淹也没有要求人们做到那样,连他自己也做不到;好像他也没打算那样去做,他也只是面对现实一声叹息。在那个时代,那么博大宽广胸怀的人也没有,他也是从他的古代前人里面凭空想象的在寻找。范仲淹当时也是被贬下放降职远离,和滕子京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也只能用用一些虚无缥缈云山雾罩的话来劝说好友滕子京,让他往前看想开点拿得起放得下。听导游讲,让我吃惊不小,原来范仲淹并没有来过岳阳,更没有登上岳阳楼;而是看着滕子京托人送来的洞庭湖图写的《岳阳楼记》,呵呵,看着画浮想联翩写出来的《岳阳楼记》?让我忽然想到赵本山的小品,这忽悠的功夫和能力也不小。坦率的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没有那么博大宽广的胸怀,我做不到;活了一辈子了,我也没见过谁能做到。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照检查自己,我怎么总是离这些伟大相差如此甚远?居庙堂之高忧其民这点我不能自我评价,不管那庙堂高与不高还是做过一些事情,也尽心了尽力了,扪心自问没有遗憾。让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呵呵,这个太难我想我根本做不到,我不傻,没有任何能够说服我的理由让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此次我看《岳阳楼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我也以为这才应该是《岳阳楼记》被广为流传并被人接受成为人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精髓所在,比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在多了。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我想这点我能做到,也是我从来坚持和固守的观点和理念,不管发生什么不管风云变幻,学会坦然学会面对学会顺其自然学会随遇而安,改变不了世界但是能够改变自己。

做好自己,与人为善,热爱生活,踏踏实实,把每一天流逝的时间认认真真的当成日子过,足矣!天下太大,不是我等之辈能够装得下的。装的多了吃不了兜着走自寻烦恼,想的多了好高骛远杞人忧天睡不着觉。俗话说,怎么过也是一辈子,可能我天生目光短浅鼠目寸光没有志存高远,命里注定一生平凡,不过感觉挺好,优哉优哉。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何必?我不会如此感叹。生活是个人的,人生是自己的,最终支撑你的还是自己的那双手;活个明白活出自己活出一份自得其乐的精彩也挺好。“然则何时而乐耶?”,快乐将会陪伴你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二

昨日晚饭后,天气闷热,本想开一下空调,但想到今年武汉市正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于是从书桌抽屉找出一把折扇降温。此扇是1992年5月8日到湖南参观岳阳楼时岳阳市政协所赠。该折扇一面印有岳阳楼,一面印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再读中国文学经典之作《岳阳楼记》,又一次深深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所感动。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三

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因记述重修岳阳楼一事,向人们倾诉了他的政治抱负。他批评那些因环境的好坏而悲喜的人,批评了他们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相比之下,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他受贬后还积极从政,短时间内就是巴陵郡“百废俱兴”。就范仲淹本人来说,他的一生是忧天下的一生,不论是日食两餐冷粥,还是做参知政事,他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来说,尽管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章的主旨却是很值得后人继续发扬光大的。文章中表露出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于律己,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是很值得借鉴的。想来,在当时的社会中,范仲淹能够提出那些见解,是在是难能可贵!

由此,我想到现在,一个人不论其岗位如何,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关心国家大事,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为榜样。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从小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志向。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吧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今我们要赋予它更新的时代意义,继承发扬广大!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四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这篇记带给我们怎样的感悟?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范仲淹写的,名字叫做——岳阳楼记。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描写出了登上岳阳楼,端着酒杯对着风,在观赏美景中,心胸开阔,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精神愉悦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的美和神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我感受到了范仲淹心中的忧愁。

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心情。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五

《岳阳楼记》是我国著名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代表作,此篇讲述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所以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来到了洞庭湖,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浩瀚千古的大作——《岳阳楼记》。

在范仲淹的眼里,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幽静,天气景象变化多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此一聚,显得那样迷人。然而,岳阳楼还是一个会友抒情的好地方,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诗人,大都在这里汇聚,他们用诗词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想。

文档为doc格式。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六

《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说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已身困厄而悲。这反映出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而怀忧丧志,丧失豪情。作者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的时候,人们心情是喜悦的;当乌云密布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悲伤的。

前不见古人,使我们怆然涕下。自古文客骚人多会于岳阳楼。我们无法在现当年的景象,但可以用心去体会。人们只因环境的变化而让心情改变,丝毫没有把国家的安危放在眼里。如果人们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保家卫国,一个国家没有了民众,还有什么意义。就如我们学习一样,如果只学习而不努力还不是无意义。学习也是一样。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人是感性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的事而怨天尤人。欧阳修曾经说过“能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一直努力,不怨天尤人的结果。

一般人确实难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至少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官”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志士们不妨有这样的要求。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处之泰然,不为眼前的富贵而有所动摇,要不要因为身处逆境而有所改变。

圣人和我们凡人就是不一样。如果当我面对“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景象时,我肯定会像“迁客骚人”一样情绪低落,面对“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则肯定会像他们一样心旷神怡。我无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异于“二者之为”,修炼不成“古人人”。

《岳阳楼记》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努力学习,把学习放在首位,先把学习搞好,在说其他,只有先把学习搞好,才能玩的开心。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七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平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八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描写出了登上岳阳楼,端着酒杯对着风,在观赏美景中,心胸开阔,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精神愉悦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的美和神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我感受到了范仲淹心中的忧愁。

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心情。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九

昨日晚饭后,天气闷热,本想开一下空调,但想到今年武汉市正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于是从书桌抽屉找出一把折扇降温。此扇是1992年5月8日到湖南参观岳阳楼时岳阳市政协所赠。该折扇一面印有岳阳楼,一面印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再读中国文学经典之作《岳阳楼记》,又一次深深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所感动。

今天,我们吟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就是要以人为本,发扬以天下为先,以人民为先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联想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范美忠,他作为北大历史系的毕业生,想必一定读过《岳阳楼记》,而他在地震中却不管学生,先学生之跑而跑,毫无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学生之忧而忧的精神,其所作所为,其言其行,实在是愧对范氏先人。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十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如何写篇十一

深秋的一天,我慕名来到位于洛阳以南四十公里万安山下的范仲淹墓,凭吊这位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望着松柏掩映的石碑古冢,穿越千年变幻的历史风云,一种莫名的感慨油然而生。

我没有到过岳阳楼,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早已使我心向往之。透过《岳阳楼记》酣畅淋漓的文笔,那临江的春色,秀美的风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欢愉,彷佛尽收眼底,如临其境。“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我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正是自然界万类霜天竞自由,天人合一的和谐欢畅,是荣辱皆忘的博爱与奉献,是社稷民生的繁荣与平和。看如今,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更加重视环境建设与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终坚持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为黎民百姓谋福祉。他为官清政廉洁,体恤民生疾苦,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不改青云之志。个人的荣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虽穷困潦倒,其心系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洒脱,忧国忧民的情操,像一面镜子,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令人敬仰。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范仲淹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崇高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神圣的使命感与荣辱观,如今已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无价之宝。理想,是一面旗帜,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久久地凝视着范仲淹墓碑上那渐渐模糊的字迹,咀嚼范公留给我们的《岳阳楼记》,一任自己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我想,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