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西湖的散文(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0:20:44 页码:14
2023年西湖的散文(实用9篇)
2023-11-10 10:20:44    小编:ZTFB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写总结时应注重文字的流畅和逻辑的连贯性。总结范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适合的范本。

西湖的散文篇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人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幸中之幸,品味过睛湖、月湖、雨湖后,只有雪湖让我留下些许遗憾…….,不论是晴湖的清灵隽秀、还是月湖的淡泊柔美,亦或是雨湖的旖旎朦胧,都让人如痴如醉,留恋忘返,品西湖就象品一幅江南风情的水墨画,让人无限遐想。

晴湖漫步,听拍岸微澜,看如镜湖面,猜断桥邂逅,赏花港鱼情,品江南水乡的优雅,一丝一页、一滴一木、一灯一景、一砖一桥,骨子里透着江南的雅致和灵秀。那一池的湖水就是江南几千年的文化和缩影。

月湖漫步,抛却城市的喧嚣,听蟋蟀鸣响,看湖畔咖啡店烛光摇曳,猜雷锋塔下的相思成灾,赏平湖夏月的皓魄,品曲院风荷的绿盖红衣,一线一衣、一杯一烛、一瓦一塔,一花一木都流露着江南的.故事和心情,那一池湖水就是江南的精髓。

雨湖漫步,别具风情。听雨打湖面的微澜、看双堤的枯叶残荷、猜水漫金山的悲壮,赏烟雨朦朦,雨湖更多了一分空灵俊秀,就象蒙上面纱的仙子,更让人敬慕。原先湖边那清晰可见的雷锋塔在雨雾中惹隐惹现,更增加了西湖的幽郁之情。雾凇源砀,天于云于山于水,上下一白。我想王母的瑶池也不过如此了。那一池的湖水更加浓缩了千年的浪漫和文明。

中国古典最凄美的爱情大都发生在杭州,这样一个本身就充满了诗意的城市由于西湖的存在成为了许多恋人心中的永恒。西湖的美景,惹出了世间男女的痴缠?还是因为人世风月,使得西湖历经千年妩媚依然?只有这片湖水,沉默着见证了无数的爱恨离别。长桥的十八里相送,断桥相遇,在悠远的传说中,隐藏着西湖美丽的全部秘密。

不论是先古传说的龙飞凤舞、还是白娘子传奇、或是**济公、梁祝化蝶、明月照三潭,都更让西湖增添了无穷无尽的神秘魅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三月的杭州烟雨蒙蒙、安逸、恬淡、让人最能感受烟雨江南的韵味。睛湖秀美、月湖浪漫、雨湖旖旎……难怪有人说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当属杭州,和相恋之人牵手于湖边,风拂玉面,不得不说乃人生之幸!

西湖的散文篇二

西湖,其实最先给我记忆,应该是母亲的白娘子传说。白素贞舍弃千年道行,也要沉溺进去的古城。这样的城市,怕是也最适合知己相聚的地方。

平是我们的初中同学,高高的个子,我和云来杭州便是投奔他来的。毕业后,平靠着努力,在杭州占了一席之地,他现在是一家4s车行的大经理。人到中年,功成名就的他,正是春风得意时。早在去年年底,平就对我们说,来吧,杭州,召唤你们。

翌日清早,平践行他的诺言,开车陪我们逛杭州。

一路走来,满街都是绽放的蔷薇花。粉的,嫩黄的,堆锦簇绣。风疏香气微微透,风定素花静静开。“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到罗衣到死香。”蔷薇花盛开,叫人心里柔软的,散发柔和的光。

平坐在驾驶室里,安静地开着车。云和我或许想着与杭州安静地亲密接触吧,所以一路上,我们谁也不说话,静静地凝望着车外的一切景致。杭州以一种秘不示人的风情,暗暗地释放着幽香。我的心,莫名地就被她,不可遏制地击中了。

西湖,我们来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子湖里的荷花,热烈地迎接我们。我和云,牵着手站在荷花旁,闻着荷叶与荷花的清香,心里如同初恋见了端倪的欢喜。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像小时候去看人家结婚,无关乎自己的,照样内心充满天大的喜悦。

积淀了几百年的风情,西湖款款而来。湖水一圈圈荡漾着,泛舟在湖中,宛如一笺小诗,穿越过唐朝的风,涉过宋时的雨,平仄而温婉。孔子登临泰山,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诗意;李白有了敬亭山,在飞鸟尽处“相看两不厌”。而我呢,沉溺在西子湖畔,两两不忘。

瘦瘦的湖风里,酝酿着无限的绵密。白墙灰瓦,静谧而简朴。廊前的苔痕,绿一层,暗一层。

我和云像个小女孩般一边躲闪着七月的骄阳,一边掩饰不住的欢喜。而平一直默默地跟随着我们,任由我们指东走西。他一会儿被我们遣走买水,一会儿忙着抱着一堆的物品帮着拍照。

游完西湖,我们意兴阑珊。平坐在前面突然说;绍兴离这里不远,我们去找霞吧。

“你能确定找到霞吗?”后座的云和我异口同声地问道。

“几个大活人,还怕找不到一个活人。”平在前面轻描淡写地回答。

哦,霞,有多久没见了?十年,还是更久些呢?

中学时代,我和霞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被同学们封为“三剑客”。霞,胖胖的,坐在我的后排。霞当时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她的数学极好,语文却是平平常常。而我当时虽然是英语课代表,语文却是最好的。那时的我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喜欢大侃武侠故事。霞那时就是我的忠实粉丝。

初中毕业后,霞考上卫校,被招聘到了绍兴工作。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胖胖的霞变了模样没?

西湖的散文篇三

在杭州武林广场,我拦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坐稳,对司机师傅说一句:“到柳岸闻莺公园”。司机师傅先怔一下,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开车驶入主道。路上车多、也堵,路口还要等红灯,坐车时间长了,自然和司机师傅攀谈起来。

司机师傅是杭州本地人,大概四十多岁,普通话里掺杂着苏浙方言,大致也能听懂,聊过一阵儿,和他就熟络了。“知道吗?刚才你说错话了”司机师傅扭头看我一眼,一本正经的说,“刚上车,你说去柳岸闻莺,错了,应该是柳浪闻莺”。

司机师傅太较真儿,错一个字,能听得懂就行,我说“柳岸闻莺”,他不也没理解错误,走错方向吗?司机师傅看出我的不屑,接着说:“杭州十景,都是有来历的,每个景点名字,都是有讲究的,错一个字,意思就变了,意境也没了”。

这一字之差的丁点小事儿,我是不以为然,在司机师傅这里,成了必须及时纠正的谬误,没想到,来杭州第一天,就上了一课,纠正一直自认为无误的词汇。杭州出租车司机,更让人钦佩,对景点名称错一字,表现出来的不容忍和及时纠正,是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历史渊源的尊崇。

经历过这个插曲,身心稳定下来,随之即来的游览,自己也会带着谦恭的态度。成片的柳树,秋风佛动,似浪涛翻滚,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燕莺,啁啾啼转,很是动听,名符其实的“柳浪闻莺”!

沿着西湖边,自“柳浪闻莺”起步,徒步走到“断桥残雪”,大致湖畔全长的四分之一。十年前来过一次西湖,那次跟着旅行团,导游带着我们匆匆走过“苏堤”,时间短没有停留,只能算是走马观花。这次到西湖,没有约束,时间不是问题,体力允许的话,可以绕西湖走上一圈,也可以找间茶舍,临窗坐下,陶醉在西湖美景和龙井茶香里。

对于西湖,我不想着太多笔墨,西湖的韵味、身临其境的感受,只有来过的人才能体会到,文字有局限性,也不能完全、细腻的表述,即便表述出来,也不会被所有人认同,而且季节不同,天气差异,西湖呈现出来的`也会有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庐山如此,游西湖也一样。

西湖现在是完全开放的景点,任何人都可以毫无阻隔的亲近,西湖位于杭州,属于全世界,这体现出杭州这座城市的大度、自信、开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切美好的东西,不会被束缚住,都会冲破牢笼,蓬勃发展,园子里的春色尚且管不住,更何况一碧万顷、烟波浩渺的西湖美景。

西湖的散文篇四

冬风劲吹,近岸大片的芦苇便有节凑地摇摆,麦浪一般起伏跌宕。

阳光柔然,只在飘忽的芦苇间跳跃。有近及远,是绿草一片,早日干旱,近来水淹了大片。再远是隐约可见的草,在水中起起落落,那是过夏疯长后的成果,如今,水中长城一般一组组,叫人想到宁夏银川的沙湖,只是风景如画,在收缩于水面一点点。千岛湖的手笔,星罗棋布于水面之上。再远是浩淼无垠的水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涟漪重叠着堆雍着,不是吹皱一池春水的诗人寄情,不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赣江水流,却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同样寒意来袭的冬季平西湖。沙岛已经退缩了战线,收缩在一边,回望湖面碧水连天的景致。再远的南岸黑黑的一线,不为洪水羁绊。最远的南山悠然自现,如果不是今天的风儿劲吹,迷雾吹散,何以得见碧水蓝天、湖光山色。

杭州西湖的山比较靠近湖水,而我们的山却离湖水很远。不是南山没有胸怀拥抱湖水,而是因为湖水没有热情,大约在冬季仍完全没有能摆脱干旱。水都到哪里去了?平西湖!我们看得见你减肥后的干枯和瘦弱,焦虑不安。而今,水流渐满,却真心希望看到你早日丰沛的水面。眼光落在远处的山,想那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感觉水到山前必有鲁。因为,鲁山的南山可能会是你终究有一天的南岸。

沧海桑田,我们不一定看到,但透过历史,可以想见。此时此刻,风把头脑吹醒,湖面金光闪闪,太阳在午后露出了热力无限的一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湖北,看那平西湖风景如画。

西湖的散文篇五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这是古今许多游人品游西湖的感慨。

而我在一个“晴方艳潋”的秋日黄昏来亲近这江南绝佳的一泓碧水,却领略到另一番情致。

其时,白灼的阳光变得温婉柔和,如织的游人渐渐退潮,嘈杂喧嚣归于宁静。西湖悠然呈现出一派空灵虚渺的意境。置身其中,使人产生一种“半梦半醒”的飘忽感,很是怡神。

此刻,夕阳正寸寸西坠。那日头白日里泼辣得让人不敢直视,眼下却一如羞赧的新嫁娘,满面彤红润亮,娇艳至极。夕照下的雷峰塔,耸立在山峦上一簇茂林修木之中。彩铜雕铸的巍峨塔身和八角塔顶,在暮色里交相辉映出靛青、褐黄、赤金、古紫等各色异彩,把一座人造的宝塔闪烁成诱人的仙楼琼阁!

黄昏中的斜阳以它的神来之笔,在湖面上抹出一道长长的朱红色光练。那光练随着水波的摇曳浮光跃金,将色彩向四周渲染。悄无声息中,浩浩湖面全被浸润了一抹若有若无、时明时暗的胭脂色。

那绵延6里、横贯湖面的苏堤,披拂的垂柳、虬曲的桃树、繁茂的香樟在深秋里交织成一条黛绿色的长龙,静卧堤岸。逆光看去,“龙”身光斑闪闪,犹如镶了无数的金鳞甲片。那“青龙”油然平添了几多神威,似乎抖擞了精神,要跃然入水去!

湖中央的三潭映月岛,本来是赏月的佳境。但在夕照之下,也炫出另一派风景:水中三座石塔的每一个小圆孔,这时都成了夕辉的通道,一任其流光溢彩。塔身内那本应在中秋月夜由船工点亮的烛灯,此时似乎也经不住夕光的挑逗,自燃一般折射出一团团橙红色的光晕。

西湖的散文篇六

人常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二十几年前就游玩过,但却不曾游玩杭州,以至朋友很惊讶的问我怎么连杭州都没去过。是的,象我们这种工作性质,足迹早已经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唯独留下了这杭州。这关乎青年时的一个梦想,刚参加工作那会,同事们的婚宴都是大摆特摆,动辄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收入微薄的我甚至有些恐惧婚姻,那时便萌生了要结婚就旅游结婚的梦想,而我心中的理想之地就是杭州。

当然,也先后两次到过杭州,却不曾游玩,一次是实习,在杭州站前一个小站和师傅一起漏乘,两人从小站沿铁路走到杭州站,然后坐客车追车,师傅当时就问我反正我们的车回广州,不如住一宿第二天带我在杭州西湖游玩一天再追车,为了给心中隐藏的那个梦想更多些神秘感,我愣是拒绝了师傅的好意;第二次是到杭州喝喜酒,家里老板的外甥结婚,我是受她的委派参加婚宴的,婚宴定在星期天,所以我星期六坐火车去,星期天喝完喜酒,晚上紧跟着坐火车赶回来星期一上班,又一次来去匆匆。这次倒着实品尝了一次地地道道的杭州美食,婚宴刚开始先是上了瓜子,杏仁,开心果,核桃仁等十几种干果糖饼,紧接着上了二、三十道菜,堆得满满的一桌子象座小山似的,有些菜还没来得及品尝已经被压到下面了,菜式主要体现鲜活嫩,以鱼、虾、蟹、时令蔬菜为主,突出本味,口味清鲜,当然少不了杭州代表性美食西湖醋鱼,东坡肘子,清炖甲鱼,宋嫂鱼羹等。然而,这一次又与杭州西湖擦肩而过。

后来,在一个“三合一”(朋友聚会、乔迁新居、结婚)的仪式上完成了婚礼,由于各种无奈,结婚旅游的事也就搁在了一边,但它也像一块石头一样深深地搁在了家里领导的心头上,女人的心事细腻而不外露,可是我还是在她的一言一行里察觉到了她的焦虑,因为那毕竟是我梦想不多中的一个需要共同完成梦想,所以得知我元旦连休三天,她立即请假、定机票、整理行囊。

飞机一出跑道,只见家里领导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心情平静的我见此也不免有些紧张、焦虑和期盼,就像久别的游子迈开回家的第一步,也像是即将见到失联多年的老朋友,激动的心仿佛在喉咙里跳动,拼命呼吸,那怕明知道隔着机窗也想第一时间嗅到钱塘江的潮汐。

一下飞机我们就直奔西湖,在龙翔桥出地铁后随人流走,过两个路口,西湖便映现在眼帘,人头攒动中眼前是一片败絮的荷花,叶梗和花梗矗立在平静的水面,顶上偶尔见一两个莲蓬,宛如国画大师笔下的残荷图。极眼望去,连绵的宝石山把蔚蓝一分为二,让你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偶尔游船驶过,恍惚中像是童话中的飞船在眼前飘过。

我们在南岸沿西湖边从东往西走,途径集贤亭、晚香亭、御碑亭、钱王祠码头、柳莺宾馆、西子宾馆,然后到达雷峰塔风景区。这时使我想起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文章,鲁迅先生没见过倒了的雷峰塔,我们见的却是新塔,这塔毕竟压断了许仙和白娘子的一段姻缘,总觉得预头不好,不适合我们这趟旅游,所以绕开了直到苏堤,这时恰好夕阳西下,从苏堤远眺雷峰塔在湖光山色间褶褶生辉,这就是所谓的“雷峰夕照”了吧。

缓步苏堤,湖两岸柳条依依,身边是万顷碧波,寒风徐来,家里领导把手揣进我口袋,头紧紧靠住我肩膀,看到她洋溢着幸福的脸庞,心里不免感叹,人生幸福不过如此,老了老了有人相依相伴而已。因为是元旦,游人特别多,有骑单车穿行的,有携手漫步的,有湖边小坐的,都是闲散自得。向西望去,西里湖在夕阳的映照下泛起层层金波,我四顾这湖光山色,心生赞叹,城市中有这样的风景真是难得,这种特有的江南风韵凭借的是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善意,这里风光自然恬静。

西湖的散文篇七

曾对,我无数在文字中搜索关于你的只言片语,在脑海中描摩你水草丰美的形象。

七月,火一样红的日子,我穿梭在湖边,你用美丽放大了我的瞳孔,红莲朵朵,千般柔依,含情脉脉。

此刻,我脑海中划过你的影子,拉长了记忆。你在船头,我在船尾,像极了白素贞与许仙。

千年的爱情故事呵!刺痛我的心脉。我站在风中回味无数,情感沸腾不已,向往爱情。

天边的云彩,将塔影镌刻在心海深处,血红的夕阳将我的'眷恋拉得无比瘦长。我无言地注视着那只远飞的乌鸦,虽然远在天边,却分明带着沉静的忧伤,还没来得急仔细看,它一下便离开我的视线。

夜色里,我的迷恋越来越深,所有的情感都辗转反复,沉浸在西湖的美景里,迷失在西湖的梦里,不能自拔。

看到雷峰塔,仿佛又回到那段古老的爱情故事里,不知白素贞孱弱的躯体,是如何熬过千年的风霜和寂寞。

我不敢靠近,只能站在远处仰望,我怕在靠近的脚步里,情感再次迷失。

我想我是属于雷峰塔的,愿化作塔边的松柏,用一颗心守侯,坚持与固守,兀自喜欢。

我想我是属于雷峰塔的,愿化着塔尖上的那只小鸟,用心聆听千年的爱情故事,在与爱的对话中,丰满灵魂。

从此,我在心中找到那寸属于自己的爱情圣地,我在塔下,独自行吟。

一座断桥,为何让我如此眷恋。

我与断桥相互痴情凝视,任凭南来北往的腔调扰乱我的灵感,我还是很小心将自己放进角落。

我是凡人,无法穿越千年的时光,难道与白素贞在断桥边相遇的许仙,是今生的我么?我不敢断定,但我的行囊中,装满了关于他们的诗句。

雪,飘成一幅完美的画,定格了我的思绪。

或许,生生世世,我都一直在断桥边等待,最终,幻化成一片雪花。

西湖的散文篇八

早在十年前,当我初读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这本书时,就对西湖风光旖旎的人间仙境和书中记载的人文典故心生神往。一直以来,畅游西湖成为心头一个魂牵梦绕的情愫。当我真的走进西湖,徜徉于空蒙的湖光山色时,欣喜之余,不能不惊叹西湖的美的确是人间少有的极品。

三月的西湖桃红柳绿,浓妆艳抹。时时微风和煦、游人如织。断桥横卧,勾连白堤,如秀腰锦带;亭台阁宇,烟绕云浮,似琼楼玉宇;湖心水波潋滟,游船点点;孤山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西湖的美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秀外慧中,汇聚了江南女子的婉约与灵秀,艳丽而不媚俗,深沉而不沧桑。不同于帝王之都的威严与霸气,亦有别于巨贾庄园的富贵与奢靡,她没有特权与阶层的印记,让人倍感亲切。我想,西湖之所以在众多的美景中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并不仅仅在于她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西湖的每一寸土地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西湖的每一处景观都诉说着与历史的联系。自古至今,名人与西湖的结合,则丰富了西湖的内涵。世界上哪一处景观自古至今能够受到这么多来自于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喜爱。在西湖留下足迹的有谪居的政客、隐逸的文人、多情的女性、豪壮的英雄……西湖之美,美在湖光山色,美在人文历史。置身西湖,恍若与仙境的新密接触。游历西湖,犹如品尝龙井,宜慢慢品味,顺着历史的陈迹去聆听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找寻梦的世界。

西湖的确是一个梦的所在。女人的痴情、文人的隐逸、政客的酸楚,无一不诉说着与西湖割舍不断的缘分。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苏小小,命途多舛的多情女子,半世青春留在了西湖,西湖的花间柳下曾影印过她如花的笑颜。提及她,人们更倾注于她的多情多艺,为其与阮郁的爱情悲剧嘘唏哀叹。“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对仗极工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苏小小的一生遭遇。是真实故事,还是后人杜撰,今人已无从考证。但在杭州人心目中,她是是真实存在的,杭州人早已接纳她,把她作为他们中之一员。时至今日,后人凭吊者仍络绎不绝。苏小小墓的'存在并没有大煞风景,反而增加了西湖的看点。历代文人似乎格外垂青她,李贺、杜牧、元遗山、徐渭、袁宏道、张岱、朱彝尊等名流以多情之笔对其进行了热情讴歌。人们多不愿提及她的身份,因为她早已幻化为美的化身,她更是历代文人雅士心目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梦。才子佳人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最佳组合,何况又是一位富有才情的女子,即便是梦,人们也不忍去击碎它,情愿生活在梦之中。

断桥,亦称“段桥”,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断桥残雪”在南宋时就已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是欣赏西湖美景的一个好地方,伫立桥上,湖光山色尽入眼帘。桃红柳绿的季节,“残雪”之景固不可见,但却很容易使人想起许仙与白娘子断桥上那惊鸿一瞥的美丽邂逅,以及水漫金山后他们再次相见所萌生的生生死死的爱情坚守。悲惨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感到揪心痛惜,也因此赚尽了世人同情的眼泪。白素贞这一形象更是被赵雅芝这一不老女神演绎的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尽管只是民间传说,但国人却宁愿相信那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因为白娘子的形象已成为国人心目中一个永恒的审美追求。正如《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与罗丝,艺术形象化作生活的真实,成为精神世界的不竭源泉,凄美的爱情最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不知是西湖如真似幻的仙境吸引了文人雅士,还是文人雅士结缘西湖孕育了西湖的灵气。总之,文人慕名而来,林逋就是其中一典型。据宋史文载,林逋“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林逋应是一真正隐士,他后半生隐居西湖,寄情山水、高洁出尘,驾一叶扁舟遍游西湖,访名僧谈佛理,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生不仕不妻,把文人隐逸做到了极致,绝非假隐逸,沽名钓誉之徒。“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鹤纵飞即有客来,隐而不寂,与名士唱游,这情节使人想起东坡《放鹤亭记》中的情景:“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西山不可以久留,但西湖却是可以久留的,西湖也永远留住了林逋。

但西湖却没有留住苏东坡。因为他身居庙堂,心不由己。宦海沉浮的东坡来到西湖,应是杭州人一大造化。浑身才气的苏东坡把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造福了杭州人,亦创造了东坡遗迹。历史的阴差阳错好捉弄人,往往带有点戏谑的味道。如果没有当初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如果没有东坡的旷古才华,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惜才,又怎会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和“苏堤春晓”的政绩、美景?又怎会有今日的西湖品牌?所以,我们当学会感谢,感谢历史的巧妙安排。

很是羡慕杭州人的幸运,面湖而居,惠山水之泽,与文化相随,而我却只能偶尔有幸窥其一角。我想,我之于西湖,只是一匆匆过客,西湖之于我,永远是一个梦想。所以,当我有幸游览西湖,在华灯初上之时,我依然独自漫步于西湖的林荫小道上,去探索西湖的陈迹。

西湖,我会再去的,因为,那是一个梦交织的地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湖的散文篇九

乡中有湖,名曰西湖。此湖非彼湖,却因与杭州西湖名讳相同而令人闻之不忘,在蜀中颇具盛名。春秋宜人时节,不乏有三两慕名而至的旅客湖边漫步,佳茗闲品或是留张影像。

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乡处川西南,属丘陵地貌。城依水建,水为沱江。江自九华山穿过成都平原,经内江涌入县境。却被城廓周遭起伏山峦阻挡,似勒缰骏马,收缩成一束急流,自东向西勾成一弯弧形,半个县城便被拥在怀里。而恰是这弯江水在岁月的漫漶中,历经沧海桑田,不经意遗落下一座天然湖泊处于城中,那便是富顺西湖。

杭州西子湖,取古代四美西施称谓。将一潭清幽碧水比作妙女子,水是眼波,山是眉峰,微风过处,水若雪肌,闻其名便令人浮想联翩,骋驰思绪。而富顺西湖,名字由来却简单,即方位命名。《富顺县治》记载,古时城廓周边有四湖:东湖、西湖、南湖与北湖。经历代屯湖造田,四湖中的三个湖泊业已黄鹤缈影,仅在地标注名与百姓口传相诵中得知大概方位。即便西湖幸免,亦是屡遭瘦身,昔时风韵难觅,只可面对波光敛影、水淼山幽寻找到过往的点滴记忆。

天赐一湖清凉地,可令城市鲜活起来。在充斥着强烈时代气息的今天,富顺西湖无疑是给县城注入一缕暗香,在欣赏绝妙风景同时,令人感受这方水土浓厚的人文历史底韵。自隋因盐兴县,富顺千年走来文风颇盛,四百余名举人、进士就是从这里怀揣着一抔乡井土,踉踉跄跄步出秀壤蜀天,散入历史的宦海浮沉。

而恰是这班儒家学子在骨子里尚流淌着的晋唐之风,在半城山水半城湖的读易洞求学之时,便把陶渊明心中那株千年清馨的荷莲植在西湖当中。在朝晚诵读《子曰》疲乏时,略微仰头,面对那田田荷莲,便可净心养目,若茶香啧口,萦脾怡心,稍收思绪又沉浸于书中自有车簇簇的苦读。“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面对清末政权的风雨飘飖,在夙夜忧叹中,许是故乡那笼烟月给予他一丝慰藉,让他在客旅京城的寓所中写道:“县有湖山高蜀国,梦随烟月落杭州。两峰苍翠一孤艇,五里荷花十二楼。”如今荷莲依旧,似衣袂扬拂的凌波仙子,回眸一瞥玉生香,未曾沾惹世俗半点尘烟。而那斯人却已湮没于岁月无,在纸墨间只遗下马蹄声远、塔影锁江与文字间透露出的一份茕孑落寞。

西湖形似葫芦,紧束处筑有石拱桥一座,桥身两侧各镂雕龙凤,栩栩欲飞,故曰龙凤桥。湖内建有湖心亭,陆亭间以曲折便桥相连。春光时节,湖若止水,光洁如镜,仅湖岸柳树催春色,纷纷吐芽抽绿。待初夏时分,苏醒的荷叶才争相探出水面,层层叠叠的托起翠色玉盘,那粉色的`荷花便点缀其间,在微风摇曳中送出一股幽淡香味,给予炎热以清凉,浮躁以净心。那湖中觅食的锦鲤与金鱼,在沉寂了一个冬季后,亦三三两两悠闲地浮游在荷莲间那清澈的水中,即便是树叶跌落水面的惊扰,也会令它胆小地卷起一丝涟漪深潜水底。湖植荷莲本为观赏,并不采食。故江南水乡采莲景象在湖中不见,但那中国传统鱼戏荷叶间的水墨画,许就取材于这般景致,惹来不断遐想,勾起心隅几分诗情画意。

湖光映山色,方构绝妙画图。湖水东依五府,西倚钟秀,北拥玛瑙,三山林木茂郁绿意盎然,环衔而耸峙,将西湖紧紧地裹挟于腹隅。拾阶而登五府山,烈士陵园就座落在苍松翠柏之中,刘光第先生的坟冢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迁移至此。看淡生死的英雄与英雄作伴,每日里共听湖水拍岸的琴音,似是历史刻意安排,不由令人忆得青山有幸的句子。玛瑙山,山色似玛瑙,依山建有一寺,名千佛寺。唐时佛教盛行,不知哪位行脚僧人远游至此,不经意被这一池湖水羁绊,便歇住欲去的屐履,选中玛瑙山巨大的岩石,八方结善缘,成就工匠的梦想,用一凿一钎在岁月漶漫中将虔诚镂刻成慈悲的雕像。而千年的晨钟与低缓诵经声业已令这座千年古县习惯于每日里梵呗缭绕,净化芸芸众生。湖若深闺少女,掩窗遮面。若赏湖全景,则须登临钟秀山。沿青石所砌小径,伴着泉音鸟呜,穿梭于草蔓与柯枝盘旋而上,伫立峰巅纵目,一轴绝妙画幅便呈现眼底,虽无五百里滇池之壮观,却有云蒸霞蔚波烟浩渺之感觉。令人不禁幻想租借一舟或憩坐苇丛亭中,持壶浊酒,摊卷诗文,将剩余岁月付与清幽湖水,湖面月波,波中山色。

一池荷莲添雅韵,三分月色溢清香。这顷湖水,不再是简单的水。更多的是标记富顺印象,承载游子故乡。那些闯荡天南地北或是远走域外的乡人,每当提及故乡景致,大多脱口便指西湖。是的,那不仅意含对富顺西湖景色的眷恋,更多的许是西湖曾经作伴自己一路成长。城市拓展,湖居城中,走读城内学校皆要沿绕湖堤,年年柳绿,岁岁荷开,人亦伴着亘古未变的青山与绿水,在岁月的疯长中亦步亦趋迈向未知的广袤。美不美,乡中水。而这水,便是游子心底深处那一汪浅绿的西湖水,在夜深人寂涌上心坎,勾起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而我,便是那离乡游子中的一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