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死亡之歌散文(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7:36:00 页码:9
死亡之歌散文(模板13篇)
2023-11-24 07:36:0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次回顾,是人生中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总结要包含个人观点和感悟,突出自己的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死亡之歌散文篇一

秋天,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季节。无论怎样来描述、表达,都不能真正的感受到秋的魅力,秋的沉稳,秋的清凉。秋的意境与姿态,这些给秋蒙上了一面纱。秋总是让人看不饱、尝不透、赏不足。我爱秋天,爱秋天繁华背后的沉稳,爱秋天这片片金黄的从生。

秋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它少去了春的年轻,夏的浮躁,冬的冷漠,更多些秋叶飘零逢绵中那缕透着阳光的温暖,片片落叶向大地诉说着秋的遥梦,月光照在秋日的树林,多了几分秋的沉思,清晨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在树枝间走向美妙的乐声,跳着那让人兴奋的舞蹈轻松愉快的飘落于大地之上给大地母亲带来惊喜。这是落叶之歌,绝不是离别的眼泪。因秋的精神之歌是宁静,是智慧,是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清爽的微风发出赞美。

秋何常不像我们的现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亲,希望与回忆相间。

我们带着秋的精神勤劳奋斗着,犹如秋日的树林,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反。

我爱秋天,爱这片片落叶细语。爱这金黄的希望,爱这秋之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死亡之歌散文篇二

你漫步于春天,或花丛或林间,沉醉于百花烂漫、鸟儿啁啾时,可曾想过,终有一天,寒风会像噩梦一样来临,带走所有繁华,徒留一片荒芜。这是本真的世界吗?一切如梦之幻灭。当美好的事物在岁月中消失,直至遥不可及,我们会和生生灭灭的虫鱼鸟兽一样直面死亡。

成年的我曾亲眼目睹人死时的情景:邻家堂叔病死时,眼睛睁得很大,瞳孔里已经没有了光彩。他胸脯起伏,一阵急一喘,那白发苍苍的母亲抱住他的头,怜惜他死得如此艰难,我站在一边也不忍看下去了,转身离开。不知过了多久,堂叔才咽下了这口气。于是,屋里就传出了哭声。死没有想象得那样神秘,像油灯油将燃尽,火苗忽闪几下的瞬间。

在寂寞的夜里,曾经不停吟唱我称之为“死亡之歌”的奥玛开俨的诗:

啊,在我们零落为泥之前,

岂能辜负这一生的`娱欢?

物化为泥,永寐于黄泉之下,

没酒、没弦、没歌伎,

而且没有明天。

我深深地知道,面对死亡,我们最终会如云烟般消逝在尘世间。

窗外是暗夜,天幕上群星是我们在黑暗中孤独着的影子。谁有幸能如一颗流星划破长空?是你是他还是我?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有限的生命放射爱的光亮,让我们的灵魂在夜空中照亮彼此,成为璀璨的风景!

泰戈尔说:“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成为人们憧憬生命的理想。鲜活的生命是朝霞、是晨露、是透明的呼吸……可是,时间催促着我们向前疯跑,我们无法停下来,只是努力争取着时间而又享用着时间。朋友们,热爱生命吧,爱周围的一草一木,爱世上的虫鱼鸟兽,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甚至爱我们的冤家……更不要忘了,爱自己!

当寒风再次袭来,我会挺一直腰身,迈开坚毅的步伐,让热情融化坚冰,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当死神的脚步由远而近,就让我们高唱死亡之歌,直面死亡--热爱生命!

死亡之歌散文篇三

已经习惯,一次一次又一次将自己冷却。受不住温暖,只会变得更加坚固。时间是药,能让人心静,不在悬吊。

面对每天的清晨,我总是伤感的。特别是那太阳,是我永远触不到的',也无法言语的无奈。或许有些沧桑,或许有些乏力。就让自己软弱一次吧!将自己化成冰水泼倒在头顶,待激情消失,再次成冰吧!只可惜到头来还是凉的。

我终于到达,但却更悲伤。你总说时间还很多,你可以等我。以前我不懂得,未必明天就有以后。遗憾是会呼吸的痛!它在血液中来回滚动!

有的人眼里我是经过我强大的,有的人眼里我是冷酷无情的。的确,我像冰,冰如我。

――但是,原本冰的样子是水。

我要,要坚强!

给我施加压力,我会更有动力;把我双手紧固,我不会放弃挣扎;就算折断我梦想的翅膀,我也要努力飞翔!

死亡之歌散文篇四

有人问星云大师:您对死亡有什么看法?星云大师回答:我觉得死很美,没有想到死亡有什么别扭,该来就来了。我觉得人每一刻都很美。

看到“死亡很美”的这一刻,心豁然间,开阔无比,明亮无比,温暖无比,一股内在的喜悦,从心内,缓缓地弥漫开来,伴随着融融的暖意,在整个身体,蔓延,蔓延。

是的,很温暖很明亮的感觉。很温暖很明亮的感觉。

死亡很美。每一刻都很美。

曾经,我觉得死亡很可怕。很小的时候,我就看到,一个人死去,很多人哭泣。死亡是让人悲伤痛苦的一件事情。我所受过的教育,我从电影电视中接受到的死亡,我亲身经历的亲友的死亡,都无一例外地教导我,死亡是悲伤痛苦的。

上班的.路上,有一家出卖殡葬用品的商店,每次看到门口那象征意义的花圈,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收紧。有时走在路上,看到一堆烧过的黑纸灰,想到又有一个人过世了,心内就不免生出一份凄凉。而平时,听说认识的人过世了,那种悲凉的感觉,也会在瞬间,淹没自己的心。

所有这些感觉,只是因为,我害怕死亡,我觉得死亡很可怕。

死亡真的很可怕吗?

印度禅宗大师奥修曾说过,“死亡是花朵,生命只不过是树木。当树木开花,它应该感到快乐,它应该跳舞。”

奥修大师告诉我们的同样是——“死亡很美,像花儿一样美。”

著名作家史铁生过世时,让参加他葬礼的亲友,穿上最美丽的衣衫,为他的离去欢歌。

史铁生告诉我们,死亡,其实是一场美丽的别离啊。

星云大师说,他将生老病死,改成老病死生,人老了,生病了,死去了,然后,再出生。死了,又有另外一个希望和未来。

死亡,是另一个出生的开始啊。

死亡很美。每一刻都很美。当我们真的能够感受到死亡的美丽时,我们的内心,就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向前的向上的生命的力量。

死亡很美。每一刻都很美。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比美丽的世界里。

死亡之歌散文篇五

我知道死亡是绝对的,但这样绝对的事实用绝结的方法告诉自己的孩子显然是不对的。可是有哪一个孩子在天真烂漫的时候会说我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吗?他们不知道,认为那不过是睡着了而已。

女儿五岁时,在我给她洗澡时被问到:“妈妈,你会老吗?”我老实地回答,当然会。现在不得不承认当时我的不假思索的答案对女儿的伤害有多大。她委屈地含着两眼泪水,为什么,妈妈,你变老了我怎么办?我不想要那样一个像奶奶一样的妈妈。

我想人的衰老是一个过程,对于衰老,女儿都这样,有必要和她谈谈生与死的问题。当时她已经开始换牙了,豁着几个洞的牙齿让她说话也有点走风漏气。我说就像证明你在生长一样,妈妈也在一天天变老,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然有一天妈妈也必定会离开你去一个永久的地方。我没想到女儿竟然知道那就是死亡。但我的“死亡”没有像衰老那样给她的打击大。她只是“噢”了一声。我于是加重语气说,妈妈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女儿还是平淡地回应我说:我知道,妈妈闭着眼谁叫都不应,我哭着叫你,你才会看我一眼,然后就睡着了。

显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不就是睡觉吗?她不怕我死,但怕我老。盖因是她见过一个老人的样子,不仅不好看,还言语罗索,尤其做不了多少事,更要命的是步履蹒跚,喜欢摆老姿态,不顺着孩子的意思来,所以不讨孩子喜欢。但死亡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是天方夜谭,是根本不存在东西,于是她反应不激烈。

但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不是绝对的,唯有死才是唯一绝对的事物。在有生之年,我们可能迎来很多生命,同时也送去了不少长者。我的三大爷在我还在他家玩的`时候,三妈的一声嚎啕大哭告诉了我:三大爷走了。我当时并不感到害怕,只是觉得应该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父亲。于是跑回家跟我父亲说,三大爷死了。我想我是跑得太急了,话也出口太快,总之父亲当时家里有客人,他只是“噢”了地声就和客人继续谈话。而我的奶奶死时,我却不在她的身边,总之好像知道是她死了。我非常害怕,怕她夜里把我拉了去做鬼,虽然据父母说奶奶喜欢的是妹妹,但我总疑心她会带我走。在她还没有出殡的时候,做了一个至今还没忘记的梦,她追我至房梁、至耳房、至草房、至羊圈,我的逃脱惊险而曲折,富于艺术色彩。虽然逃脱了,总算没被奶奶拉走,却至今让我感觉心尺肉跳,做梦的原因却至今不明。

我对于死亡却是在感觉的。有时细细品味一番,也并不是怕自己死亡,而是对于亲人离去的恐惧反而让我感觉更甚。怕亲人的不打招呼的离去,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竟是更强烈一些。无数次想过妈妈的离去会让我受不了。于是想起一位年届七十的老人在刚刚失去老母时,他竟不避羞涩地当着我流下思念忘母的泪水,同时说了一句:我想我妈!

我也身同感受,年龄愈大反而愈是离不开自己的双亲。于是听到父母身体不舒服的事,就如惊弓之鸟一般做个恶梦。我在预演双亲离我而去,大概是怕到时受不了失去双亲的打击吧。总是自私地想,如果可以让我一生都有父母爱护,或者在双亲的有生之年让我先走了吧。我这样想就是因为太想父母能陪着我走过这一生了,而且真的是受不了他们离我而去的苦。最怕到时连眼泪也哭不出来,让我肝肠寸断。

人会不会是越大才会越能感到死亡的威胁?或者怕得都不是自己的离世,而是亲人的离开?或者是两者兼有呢?幸而上天佑我,双亲都还健在,身体尚好,在我最脆弱不堪的时候父母还是我最强有力的支柱,他们还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天佑我的双亲吧!

死亡之歌散文篇六

这一段时间,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在这万物本该勃发的季节。只因为,一枚过早凋零的叶片,在春风初起的时刻,翩然飘逝了。

寂静的黎明,我独自行走在一个人的旅程。放眼展望这初春的大地,山,仍然矗立在那儿,依然肃穆无语。流水,迈着亘古不变的步伐,自顾暗哑无语。心中聚集了诸多的沉重与壅塞无处诉说。唯有三月的杨柳,披上了一身烟翠,兀自摇曳在风中,却只是静默无语。

死亡,多么沉重的话题。以我的生命历程及浅陋的见解,我知道我终无法诠释。但是,关于死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却成了盘亘在我心底的话题。或许,这是源于生命的历程,源于生命的四季最为必然的规律吧。犹如一片春叶,在时光的晕染下,终会披上腐熟的色彩。

随着岁月的逝去,身边的亲人,友人不断地离世,就更加重了心中一份对于死亡的面对与思考。从最初幼时相继送走姥爷和姥姥,那时面对死亡,心中除却一分懵懂着的悲伤外,觉得死亡的概念及意识距离自己尚且遥远。再后来就是适逢我的青年时期,奶奶的病逝消息传来,心底的哀伤犹如雪上加霜。望着年迈的爷爷,那一刻,我无语凝噎,只留下单纯的想法,告知我年幼的弟弟妹妹们,把我们所有的爱全留给爷爷吧。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的离世,让我终于走出对于生命的懵懂无知,懂得了生命的有限与可贵。无论我们心怀多少亲情,多少不舍,最终每一个人都无一例外地要离去。无论离去的那一刻是痛苦还是解脱。

刚刚平息的一份心情,却又因了公公的离世,再次悲从中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至亲,也要离我们而去了。那悲伤如同决堤的海,汹涌而至。我不敢想象,只是一任自己再次陷入痛苦的沼泽而难以自拔。短短的七日,办理公公的后事。我依然觉得如身处五里云雾中,难以置信。但透过这死亡沉重的阴影,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哭着接受了这稚弱的肉身,重复着祖先的历史,从爬行开始,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婴孩,历经岁月的洗礼磨练,最后将这已是伤痕累累的肉身交还与沉默的土地,而我们也就走完了这一生。除却将无尽的哀伤留给了亲人,再无他物。那么这一生我们为什么而来?这期间最为重要的'又是什么?我在不断的行走中也不停的思考着。

以我粗浅的认知,我以为最为重要的应该便是这生命的过程了吧。

在我们生命的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安于本身的位置,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关爱身边的亲人,尽情的享受人间天伦,当哭时哭,当笑时笑。

在属于我们的短暂的生命四季里,我们当如一片春叶,深爱这自然,在时光的润泽下,安静的享受四季的馈赠,并从容的走过四季。静待下一世的轮回。

死亡之歌散文篇七

水是我的'来源,我是大地与海洋的馈赠,是他们赠送给蓝天的衣裳。天空是我的朋友,我使他不再苍茫,让他变得灵动,充满生机。

我是天空中的繁花,绽放在苍蓝的天空之上,盛放的朵朵洁白,是我与阳光的约定。

我是仙女遗落的羽衣,收藏飘丝成缕的落寞,然后转悲为喜,随风飘散。

我是天使用天鹅绒编织成的绒花,我是大海泪水凝成的精华,我是织女最完美的杰作;我是雨的化身,我是水的灵魂,我是雪的魂魄。

雨儿来临之前,我会被渲染成黑色;雨儿来临之时,我会同小伙伴们一起下凡来到人间;雨过天晴之后,我会被太阳公公照射成金黄色,黄灿灿的,美极了!

我在蓝天中飘浮,使天空充满生机;我在清风中舞蹈,是清风别具特色。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春天,我会化成甘露,去安慰那些将要枯死的草儿,亲吻那些快要垂死的花儿,让他们复苏绽放,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直到在天空中化尽我最后的精气,慢慢烟消云散,我的使命才完成......

死亡之歌散文篇八

数字首先是从数字开始的,那我们就来论论数字。

“2”想像美丽的白天鹅一样,所以便有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点点宣染,有了“燕子飞时,绿水绕人家”的田园景色。

“3”像一只耳朵,倾听开心的笑声,情听各种悲伤,倾听着人世间的各种喜怒哀乐。

“4”像一把快刀,是豪放。于是,便有了豪情壮志,有了豪迈胸襟,有了豪言壮语。

“8“是情谊深深难怪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人诗句。

同学们,光这些数字就那么有趣,我们还不快去探锁这充满趣味的数学世界?

死亡之歌散文篇九

青春是一首欢快的歌,每个音符都跳动着年轻的气息;坚韧是一首痛苦的歌,奏着震撼大地的悲怆;秋天是一首瑟瑟的歌,树叶的飘落震人心魄;人生是一首多彩的歌,拥有过就不会再有。也许,星星的闪烁那是一首哭泣的歌,海水的涌动那是一首起伏的歌,厚实的一对肩膀,那是一首友谊的歌。

记得那是上周二的事情了。

那天,体育课上的奋力蛙跳使人痛不欲生,两条腿像没有那样,但是,我还是确定我正在用那条发软的腿行走,只是不同于以前的是:从前,它拖着我行走,而现在,我拖着它行走。回到教室后,坐到座位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此刻,你摔几百万到我面前,我也会毫不犹豫的视而不见。就在此刻,化学老师叫我到5楼找化学卷。我心里那两个小怪物打过架后,那只白色的小天使驱使我站了起来。可那只小魔鬼却感叹到:当男生难,当学生的男生难,当课代表的男生难,当化学课代表的男生难上加难!

死亡之歌散文篇十

死亡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从古至今,无人例外。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人能逃得出这一宿命的安排,也让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产生深深的害怕情绪,从而在脑海深处刻上重重的敬畏感。

莎士比亚在他的经典名著《哈姆雷特》里给主人公安排了一句深刻的对白——“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不知道是莎士比亚的名望让“活着还是死去”成为了问题,还是活着与死去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反正,“死亡”至此便被中外文人植入大脑时刻进行着思考,并因此而“文学,时尚”了一回。不过,直到今天也没有几个人可以给出让众人信服的答案,这反而使得这句名言变得更加艺术、更加高深。只是,现实中的死亡一直从未停止过,或者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它根本不是问题,也不用去费神苦思,唯一引起我关注的就是每个人真正面对死亡时候的心境,或者不惧死亡的原因。

很多人都品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对于文中那些慷慨赴死的英雄人物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明知会死还泰然处之的人物,比如及时雨宋江,他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文学人物。宋江虽然身染刑罚被逼上了梁山,但至始至终都没有放弃报效国家(朝廷)的宏愿。尽管当时的宋帝昏庸无能,宋江还是不惜捉、放大奸臣高俅,寻求各种机会带着弟兄们走“王道”,然而,功成名就却被一伙奸佞小人假借宋帝之名赐毒酒迫害身亡。用我这般粗浅的认识来考虑,宋江完全可以不接受毒酒,就算再次揭竿而起把宋帝赶下台自己坐龙椅也不无可能,退一万步讲如果他不想死,潜逃并隐姓埋名也无不可。而宋江却能够毅然直面死亡,其原因大抵就是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所谓的愚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也是他倾其一生追求的人生最高价值;当宋帝当朝给他和弟兄们分官加爵之后,宋江心中最崇高的人生观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满足,哪怕死了也有脸面去阴曹地府向他的列祖列宗汇报佳绩;也许,还有一丝无奈和不愿意,但是,与已经取得的辉煌业绩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因此宋江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而毫不退缩。

倘若宋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一代枭雄,那么像关羽、赵子龙、张飞等一批三国人物,就不得不称之为“英雄”。相同的是,他们也都死了,这种死亡同样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战死疆场。就关羽而言,他不仅仅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还是忠心不二的大将。关羽一生跟随蜀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先后帮助刘备镇守荆州,建立蜀国,北伐曹操,立下战功无数。让人遗憾和痛心的是关羽被大军围困,败走麦城,最后身首异处。关羽的凛然的正气和英勇的战斗故事世代传诵,被人们尊为“关公”,享受人间袅袅香火。关羽的慷慨赴死不难理解,一个字“忠”,忠于他们的桃园三结义的誓言,忠于他奉行的侠肝义胆的正义思想……如若他不是誓死追随刘备而选择接受曹操的邀请,或许,他就不会战死,还会封疆裂土,一样名留青史。不过,假若关羽真的投靠了曹操,很可能会封侯拜相、高寿而终,但也很可能就不会受百姓爱戴,因为这样的行为会突破人们对于“忠义”传统观念的底线。话说回来,关羽的忠是其成就“关公”美誉的首要和必要条件,这也是他的可爱和可敬之处。他的死亡是性格和环境双重作用下的必然,而死亡对于关羽来说是用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价值的体现。

与这些历史人物相比,占人类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或许就没有那么淡然和坚定了。前几天听一位好友讲,他的父亲被确诊肝癌晚期,诊断报告一出来家人都难以接受,他的父亲年龄不大,只有五十多岁,在这之前身体看起来比较健硕,用农村人的话说“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的意思)”。我们身在农村的亲友都有一个习惯——遇病死扛,一般的头疼脑热要么不吃药,要么就去村里的医疗室买几片止疼片一吃完事,除非是病重躺在炕头起不了身,这才会产生去医院的念头。他们也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方面勤俭惯了,怕花钱;另一方面认为农村人没有那么娇气,随便吃点药就会康复。这样一来,农村人不住院还好,一住院就是大病重病,很多时候让亲友淬不及防。好友的父亲也不例外,一经发现就来不及动手术,在省城各大医院都进行过治疗,三个月后没有办法,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回了所在的县级医院。医院的主治大夫多次跟好友的亲友商量,说是病人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已经没有啥好办法医治,现在就是靠氧气、吊针和各种机器支撑着,建议他们放弃治疗,这样病人也少受些痛苦。可是,当他的`叔伯姑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这个消息告知父亲时,得到了极力的抗议,一股求生欲望在父亲的眼里闪着光亮,父亲坚持要进行治疗到底。我想,好友和所有亲友们没有一个人想眼睁睁地看着他的父亲死,在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多么艰难而心痛不已的,纵然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他们都改变不了这个悲惨的事实,他们身心憔悴……而好友的父亲,曾经品尝了多少人间的艰辛和困苦,翻过多少座山,耕过多么亩地,铲坏了多少把铁锨,挖坏了多少把镢头,背着他们一家人的希望,从贫穷走到温饱,从温饱再走进富裕,一路跋涉是何等的坚韧和勇敢,而今天,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父亲的生命却也走到了尽头,这是多么残忍的现实。作为一个平常人,好友的父亲直面死亡内心是孤苦的、难言的、挣扎的,他恐惧突如其来的死亡,害怕死神就这么带走了他,害怕一闭眼就再也睁不开,他不甘就这么死了,他还想多活几年,想多看一看他亲手创作的幸福生活,想多享受一番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有错吗?回答是肯定的,没错!

我想说的是,也许每个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希望亲友能够拉自己一把,让生命再延长一点,现实中,一些人在“让病人少受点痛苦”的建议下放弃了,他们也许终生心留遗憾;一些人在“不离不弃,坚持到底”的精神鼓励下延伸着生命,并续写着奇迹,他们都没有错,也都深沉地爱着自己的亲人,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希望,只是希望人们能够用炙热的亲情陪伴亲人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照亮生命的最后一秒,哪怕死亡就在下一刻,也要紧握住亲人的手,让灵魂不孤单。

不管是那些慷慨赴死的英雄人物,抑或是畏惧死亡的平常百姓,生命对于人类来说就只有一次,如果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解救危难,那么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好好珍惜,让死亡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吧。

死亡之歌散文篇十一

天同圆,地同方,心同爱,情同怀,五大洲的爱,四大洋的情,约会在龙的故乡。20xx年8月8日8时8分,随着中国国歌的缓缓奏响,中国国旗也在”鸟巢”中冉冉升。为了这一天人们多久,然而着一天终于到来了人们一起欢呼,人们一起欢呼,一起雀越。为的就是我们盼了四年的这一天。

死亡之歌散文篇十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题记。

秦军压境,危在旦夕,你担起重任;

于期首级,督亢之图,你胸有成竹;

利首淬药,武阳随之,你从容真的……。

古老的易水桥,还唱着那忧伤的歌谣,当年的白冠相送,注定了必死的结局……。

作别太子丹,踏上秦国路,太子丹的嘱托,樊于期的信任,燕国百姓的希望,荆轲啊,这就是你的责任!

太子丹的'浮躁多疑,秦武阳的外强中干,这条路,永无归期。

秦王殿上,你威武壮烈,倚柱笑骂,视死如归。

荆轲啊,你可曾想过,天下终将统一,若秦王归天,这天下谁主沉浮?

我看到了,看到了你的眼里那颗迷离的泪珠……。

终于,你还是给了他逃生的机会,是啊,天下的黎民百姓与太子丹的仇恨孰轻孰重,你心中自有分晓。

仰天长啸。

背后的寂寥,又有谁能懂。

易水桥边,依旧飘着那忧伤的歌谣……。

死亡之歌散文篇十三

有人的地方,有树;没人的地方,也一样有树。有水的地方,有树;有时间的地方,有树,当然没有时间从中流淌而过的地方,也同样有树。树,以荫护或驻守的绿意盎然,成为超越生命局限,注定留下的足迹或时间的遗址。树,会成为时空之中无所不入的游客,趁着热闹或冷寂、流动或固定、行止不定的缝隙,无不沿着注定的轨迹和固定的时空,完成一份悬挂着生命的寂静而独立出现的记录。

树的生命历程,堪比一只动物生命的成长过程,而且更带有哲学意义的偶然性,甚至会变得更为繁复庞杂而充满着细枝末节。所有生长在野地里不经人工种植而生长的树,或是源于一粒树籽,在承受鸟喙的啄食之后落下枝头,或是缘于被啄食后,留下的种籽随风吹去,落入泥土适宜的某处。或许经过一段时间,会在风的摇摆推移之下,没入某处干燥荒凉的土地之中,以埋藏的方式保留着自我,等待一场大雨或暴雪的到来。从人类的眼中来看,树的种子是大自然里极少的一类自行杂交而生的珍物,不像人类需要在交配之后才能产生生命的成果。这些树的种籽,在无水的季节或偶然的泥土中,只需一粒,仅仅一粒,就能完成生命的最终储备。最后,某棵树的某一枚种籽,会独自穿过季节的考验和人类的践踏,选择在冬天的雪地里、以沉默的尘土般的耐心等待着。有时,这些微小的种籽,更像一头充满人性的微步轻漫的小走兽小动物,趴着、坐着、躺着,把一份细细的时光,揣拥在怀抱里一遍遍地温暖着梦想。生命其实就是一份梦想的结晶,是自我的梦想之树结出的一堆果实。

第二年的春天,泥土里的种籽渐渐湿润起来,破绽着坚硬的壳、吮吸着四周水汽,慢慢露出一枝新嫩的芽,终于把头伸到有阳光铺敷的地面。之后,渐渐地它长成一棵树苗,然后是一棵小树,最后才成为一棵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树。感谢这个世界吧,是慈善的时间和季节的沧海,养育出来能够吐绿的枝条和叶片,然后充满义务地把一棵一棵的树送给风,送给雨水,送给更远的泥土,送给时间之外的某个神秘世界。

树来自生物界中,是唯一的一种愿意与人亲近,并被栽种、砍伐利用的植物。我常常怀有这种不着边际的想法,就像我总在期冀明天那样。我所认识的树,我看不见的那些树,是不是在充满着规律的大自然里,成为监督人类、帮助人类,却最后能见证人类的神灵呢?我不是一个泛神论者,更不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萨满教信徒。但是,我相信:在树与人和平共处的数亿年间,树能见证的历史,树对人类的旁观者认识,肯定比人类记在纸片上或刻在石头上的要深刻的多,柔软或坚硬的多。

不论是一地,还是一株,甚至是一山一岸,树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人类的历史。包括谁也看不见的播种孕育,不被旁观和关注的悄然成长,甚至还有健壮、衰老、挣扎和让人清醒的死亡;历经的过往,早已显现在平视的目光里,历历在目,睹物伤情。一棵树有能力站出历史的一角,就必定会将一页纸涂满时光纵横的痕迹,它们会让苍老的呼吸,健康地看完身前背后的道路。坐在树荫遮盖的院落,你会成为一座拥有绿色的围城,在一代代生命的延续中,完成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更迭交替和见证。

令人可惜的是,我们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正在一天天减少,身边的、远山的、看不见的地方,每时每刻正被有力的胳膊兴奋地砍伐着。树,随着人类需要的形状和功能,一天天地成为人类的附属,或者成为道路街边可以随意改变的色彩或状态,或者成为被送进机器碾压或火焰燃烧的材料。然而,树,并未因为如此的遭遇,从而放弃对生存的权力,更不会因为对于将来的失望,从而放弃对生存的向往,这是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地方。

对于树,人类根本不会像食草动物那样,在敬畏的同时,包含着一种敌手般的强烈占有心理。不论路途多远,多么高大的树,只要被石片、被雪亮的铁刃、被锋利的锯齿、被贪婪的心,被一星火光遇到和逮住,树就一定会以干枯的躯体,带着一声灵魂的哀叹,成为一座冷清的宫殿,一辆辕木构架的马车,一片冲天的火光、一把肮脏的钞票,甚至于成为一把能向树自己劈来的斧柄。

对于树,我始终坚信这一种信条,与人相比,树的灵性可能更加柔软和温暖,包括树的死亡和涅槃重生,同样充满着极赋人情的灵性,它们在和缓的风中摇曳生辉。

除去人类的戗戮行为,绝大多数的树木,是被一种叫时间的东西杀死的。那是一位它们无法看见的无形杀手,藏躲在沉闷的厚厚层层的包裹里,隐形中寻找着对手的弱点和软处在哪里。树,始终冲不出对手的包围和堵截;于是,便以固定守护的姿态,用树叶和枝条间的娓娓对话,完成着生命的最后交代。树,把一部分的空间让给种籽或枝条,又把根须交给土地,最终却把梦想交给天空,这是一种多么充满浪漫气味的生活。当然,有许多让人类望而生畏的'陷阱,布满在时间之外的空地上,如存活为期千年的胡杨树,才能有充裕的时间,从各种不同的包围里突破而出,骨骼的强壮,会成为一副钢性,又成就一种血性,完成一种自我选择的高耸站立或俯地仆卧,拥有着属于时间之外的生命;这种被称为胡杨的树,也就唯一的成为一种自己的树,成为与时间反复博斗中唯一的胜利者,造就出一旦自由就等同于死亡的象征。

泪水让树的眼角,透明地渗透着柔软的面孔。你见过千年不老的树吗?如果见过,你就会发现,在老树的每条裂缝间,溢漾而出的凝固水珠,趁着阳光,透着潮湿,正表达着一份细腻透彻的感情,像生命对于爱情的肯定。树,其实和人一样,也是由一层层的物质包裹起来的生命体,就像被一层层时间凝固着,就像被一次次生命的冲破之后,仍然以损耗的代价留在在大地上的坍塌围墙。因此,我豁然而悟,树的生命既然是一层层增添出来的,它的死亡也是一层层开始的,从内中的核芯开始,腐烂、朽落、麻木,然后一层层地剥落而去。

树与人的对立,不是树对人的压迫,而是因为树极不情愿顺从人类的愿望,不愿意变成人的思维固定出来的形状,这是引发对立的原因和理由。树被一道道砍伐的时候,不是离去生命的悲伤,而是换上一种新的形式继续活下去的开始。在人类的眼中,树更多的终结,是因为生命的终止,面对倾倒地底的树木,人只会在无奈之中,陡然地发出一声长叹而已。

树最多的意义,是在等待中寂寞的生长,是在孤独中欢乐的死亡。树的每一种残疾,皆为岁月的见证。树能留下来的所有内容,都是人类精神里最为需要却始终无法把握的温暖。

我常想,树木的一生,如同身为楚霸王的项羽,一身之中,既有着儿女情长无比纠结的动人之处,也有悲壮气绝令人抚掌长叹的英雄风范。英雄是怎样死去的,树木就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跟着而去。人生之中最大的愿望,是不愿意壮年之际的遗憾离世。树也一样,它以一身日月星光的伤疤疮痍,让人类有一份更加悲壮的敬佩。同时也记录和充盈着对自我数十年人生历程的无尽沧桑。

走进树的世界,每一棵树的皱纹里,都一样让我们的内心,流淌着英雄的泪水,涟涟雾气、层层跌宕,宛如一条无声无息滚滚向前的河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