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08:51 页码:12
2023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2023-11-24 04:08:51    小编:ZTFB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提高个人能力。怎样运用恰当的语言,使总结更加精炼有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激发你在总结和概括方面的创作灵感。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变化。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态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家书备受关注。家庭教育家书通过文字记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和教育观念,深受广大父母的喜爱。但是,如何写一本令人信服并让人有所启发的家庭教育家书呢?通过阅读并总结众多家庭教育家书,我深感写作家书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总结自己的心得。

首先,家庭教育家书要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家书应该是真实的,反映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这些记录可以是关于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也可以是孩子的成长和变化。通过真实记录,家庭教育家书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示家庭教育的过程,给读者以启发和反思。因此,当我写作家书时,我会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记录,力求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家庭教育家书要传递积极的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家书中,父母可以传递自己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些观念。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写作家书时,我会将教育观念融入其中,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述这些观念,让读者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力量。

第三,家庭教育家书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亲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写作家书时,我会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真挚的情感来触动读者的内心。我会通过描述与孩子的亲密互动、共同的经历和困难,让读者感受到家庭教育的深情厚意。

第四,家庭教育家书要注重启发读者的思考。一本好的家庭教育家书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父母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启发。在写作家书时,我会通过对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激发读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改进。我会引用一些经典的教育名言和观点,以激发读者思考的兴趣,使家庭教育家书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最后,家庭教育家书要鼓励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个别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因此,在写作家书时,我会鼓励家长们多想一想自己对家庭教育的期许,并努力将这些期许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我会鼓励家长们与子女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确保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家庭教育家书是一种很好的记录和传承家庭教育理念的方式。通过写作家书,父母们可以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子女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在写作家书时,我会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传递积极的教育观念,注重情感的表达,启发读者的思考,鼓励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写出一本令人信服并让人有所启发的家庭教育家书,为更多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9月,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分为四个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了解一些比较肤浅的知识,经过此次的学习,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曹廷华教授在“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中说到:国学是从明初到晚清这一段时期所提出的虚拟性概念。是相对于“西学”而提出来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大师翟鸿曾经说过:“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拖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这话对我们教师来说,说得太对了。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有信仰,要有追求。对学生付出了爱心,你就会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就会感受到学生对你的爱。鲁迅曾经说过,不读《道德经》就不知道人生的真谛。学习了《国学经典与教育》,我心中不断提醒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像曹教授说的,对学生就要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他们百般呵护,关心有佳。真正做到“大爱无疆”。

看完熊笃老师所讲的国学经典与教育艺术,使我懂得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教学过程中,不搞题海战术,学习要和丰富的课间活动相结合。劳逸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之中,就能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的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总是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

现在年轻人,漠视礼仪,不尊重长辈老师前辈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会、工作岗位、吃到了苦头才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校园中有些出口成“脏”的同学是否也该引起重视,把逞一时口快的坏习惯给改改,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国学中有许多的标准就算是在现代看来也还是绝不失色的。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家庭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关注的重点。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名为《中国家庭教育家书》的著作,深受启发。本文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这本书以家庭教育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分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家庭教育的要点,提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下面将分别从亲子关系、价值观教育、情商培养、学习方法和自主性养成等五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第二段:亲子关系的重要性(200字)。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本书通过讲述父母在亲子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强调了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书中提到,父母应重视亲子沟通,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深切感受到,亲子关系的良好建立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因此,我们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孩子的交流中,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用爱与理解关怀他们的成长。

第三段: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在书中,作者着重强调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社会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公德心的公民。书中的故事和案例让我认识到,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建立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段:情商培养的重要性(200字)。

情商是一个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家庭教育家书中,作者提到了情商培养的重要性。情商不仅关乎人际交往,还关系到个人情感的处理和应对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情商,让他们具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等能力。通过培养情商,我们能够帮助孩子适应社会环境,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同时,家庭是培养孩子情商的最佳场所,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情感的交流和情景化的教育,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与人际关系。

第五段:学习方法和自主性养成的重要性(200字)。

在家庭教育中,学习方法和自主性的养成也是关键因素。中国家庭教育家书中提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注重自主性的培养。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家庭是孩子学习的基地,我们可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自主权,帮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学习安排和自主性的培养,我们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

结尾(200字)。

总而言之,从亲子关系、价值观教育、情商培养、学习方法和自主性养成等方面来看,中国家庭教育家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过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更多家长和教育者,共同促进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四

中国家庭教育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教育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在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我从事家庭教育多年后,我意识到中国家庭教育的实践心得体会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段: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中国家庭教育实践中,我发现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对于家庭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为其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引导他们发挥才华。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了解他们的情绪和内心世界,为其提供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段: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

中国家庭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父母应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际教育案例,为孩子提供有趣的学习方式。此外,我们还需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帮助其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第三段: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需要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中国家庭教育实践中,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珍惜学习机会,并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

第四段:倡导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父母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榜样的力量,帮助孩子培养出勤奋努力、自律、自信和诚实的良好品质。

第五段:促进家庭教育的继续创新。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继续创新。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应该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倡导不断的学习和创新。通过全面的思考,组织孩子的课外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在父母的成长过程中促进其自我完善和成长。

结论:总的来说,中国家庭教育的实践心得体会是综合性的,它涵盖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虽然不同的家庭和孩子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难题,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五

中国家庭教育法是我国为了加强家庭教育管理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该法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教育法的实施对于改善我国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家庭教育法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首先,家庭教育应遵循科学、规范、和谐的原则,倡导爱心、尊重和公平。其次,家庭教育责任人应当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此外,该法规定了家庭教育的禁止行为,如虐待、遗弃、歧视未成年人等,对违法行为也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值得强调的是,该法还规定了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合作。总之,这些法律条文的出台为家庭教育的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并强调了家庭教育的社会责任和重要性。

中国家庭教育法的实施对于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该法的实施引起了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更多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能力,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该法的实施对于遏制不良家庭教育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减少了虐待、遗弃、歧视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该法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第四段:家庭教育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00字)。

然而,在实施家庭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法的理解和执行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法律的执行和监督也面临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执行机制和加强监督力度。同时,家庭教育法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家庭教育法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教育法的实施为我国家庭教育管理带来了良性的变革。作为家长,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学习和了解家庭教育法,我更加明确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我将尽力履行好作为家庭教育责任人的职责,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能力。同时,我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教育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六

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竞争,出现了许多学霸。然而,学霸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一名中国学霸,我深知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体会,希望能给其他家庭以一些启示和建议。

第二段:重视教育与学业。

在我的家庭中,教育一直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的父母总是给予我很大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我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术态度。他们鼓励我展示自己的才能,但也注重培养我的品格和价值观。另外,他们与我的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我在学业上遇到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给我一个真正的未来。

第三段:鼓励多元发展。

尽管在学业上有严格的要求,我的父母也十分注重我的多元发展。他们鼓励我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音乐、绘画等。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可以培养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我的综合素质。同时,他们也教导我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业和兴趣爱好的平衡。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使我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还能在其他领域拥有出色的表现。

第四段: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家庭教育还培养了我独立自主的能力。我的父母经常鼓励我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他人。他们相信,这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的重要途径。他们让我尝试去解决自己的难题,在我面临困难时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而不是简单地为我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使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父母的榜样作用。

在我的家庭中,我的父母始终是我的榜样。他们努力工作,同时也十分注重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导我勤奋、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他们的榜样影响了我,使我明白成功需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进取。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我在学业上有了显著的成绩,也让我在心智上不断成长。

总结: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重视教育与学业、鼓励多元发展、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和父母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因素相互配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一代代学霸。作为一名中国学霸,我深感宠幸和感激,同时也希望其他家庭能从这些经验和体会中汲取灵感,并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七

有时家长们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嘛?”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同学,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买什么东西,以物质刺激为动力,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不是为良好的自我观念而学,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因为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爸爸妈妈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8、不要纵容孩子。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让孩子做事做人有规矩可循,照着规矩做就可以了,不要觉得事事不知所措。

10、不要订立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对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父母教育子女十个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水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八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在关注和找寻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与流程。然而,一个多甲子过去了,中国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尚没有在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方式与基本特征上凝聚出共识。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遇到一位研究古汉字多年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认为:其实,中国的象形字就是最好的老师,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好书。顺着老人家提供的思路,在《说文解字》中找到了许慎对象形文字的精解:“象形文字,先象后形”。接着,又在老子《道德经》中找到了三处关于“象”的阐解,如第21章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第35章的“执大象,天下往”;第41章的“大象无形”。仔细揣摩许慎与老子所言,人们也许会问,许慎和老子所说的“象”指的是什么?华夏古人在始创汉字时是否真的看到了宇宙自然的“象”?几千年前的古人对“象”的认知是否真的超过了今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创新思维、创新潜能与华夏古人的象思维是否有所关联呢?下面就对上述几个问题谈谈微浅看法。

中国的一位艺术史学家认为:许慎与老子在谈及“象”时虽不是针对美学问题所言,但这些话却是华夏古人审视人与自然过程中获得的特殊体验。在绘画艺术或美术创作中,中国古代的艺术大师们之所以能在“象与非象”、“形与非形”中得到超越,正是在于他们在观察人与自然的诸多的“形”时获得了“象”的灵感。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美学教授指出:“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思维的共同的表现方式。而所谓的象思维,其实就是处于老子‘惚兮恍兮’状态的人或特异功能者的一种超常感知”。近代中国画坛泰斗齐白石认为:“画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的弟子中国写意绘画大师李苦禅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将齐白石的“似与不似”提高到了“生与死”的高度,彰显了艺术大师们将褒“象”贬“形”作为艺术创作之魂的教学主旨。峨嵋山的一位参研老子《道德经》多年的道长指出:“中国象形字中有很多字,如巫字、靈字、魂字、隂字等字的构思与华夏先人的超常感知有关,而他们在超常感知中所感应到的‘象’并不在我们肉眼视觉之内”。

其实,东方人通过超常感知而看到“象”,并通过“象”来构成思维的流程,这在西方早有先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中曾用象思维描述宇宙。他说:“宇宙由纯净的‘以太’组成的月上世界和由不纯的‘地、水、火、风’组成的月下世界两部分构成”(下称双月世界说)。艺术巨匠达芬奇在15世纪看到太阳“象”后,推出日转一周为26.4天[一个世纪后,伽利略才知道日转一周约26天;而五个世纪后,美国射电天文望远镜证实,日转一周为26.4天]。也许有人会说,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聪明过人。事实上,再聪明的人,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的能力再强的人,若没有超常感知,不可能早于伽利略1知道太阳在自转,更不可能知道其自转周期的天数与五个世纪后射电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天数完全一致;达芬奇还曾被他周围的很多人(包括教皇)视为异端或疯子,但他能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这也许与他的象思维与超常感知有关。史载,达芬奇曾说过一句出令爱因斯坦深受震撼的名言:“在这个世界上,数学描述的是事物的量,而艺术描述的是事物的质(下称数学艺术说)”。

人们常说,科学家用的是“形思维”,而艺术家用的是“象思维”。其实,象思维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科学家在他们的发明创造中也常常用到象思维。如物理学中很多象思维的模型(如电力线、磁力线、原子结构等的图示)都是象思维的产物。史载,爱因斯坦也是一个极具象思维能力的大师,他所构思的多种理想化实验,运用的就是象思维。一个典型例子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就源于一个自由落体的“象”[一天,他正坐在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会感觉不到他的体重的]。爱因斯坦说:“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对我影响至深,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论”。还有,爱因斯坦遇到难题时,会与普朗克、哈恩等人举行音乐聚会(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哈恩伴唱)。也许,正是古典音乐里的特殊音符启动了爱因斯坦象思维的特殊程序,而超常感知又使的爱因斯坦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象”:这个世界既可由数学公式组成,也可以由音符组成(下称数学音符说)”。

从上可知,以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源头的人类象思维与超常感知,在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史中所呈现的跨越时空的意义已有目共睹。尽管在科学史上,从未有人否定过老子的“负陰抱陽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双月世界说”,也从未有人肯定过达芬奇的“数学艺术说”和爱因斯坦的“数学音符说”。但正由于今人还未能像古人那样在超常感知中将象思维与形思维融会贯通,因此,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体科学研究者试图揭示人体科学的奥秘而探索人类的超常感知时,竟遭遇到来自不同层面人士的非议与质疑。而这些非议与质疑,不但形成了对今人探寻科学发现、推进科学发展、凝聚科学共识的干扰,还阻抑着人们推敲与摸索老子惚恍状态中的超常感知。虽说高新技术可使人类飞离地球,但高新技术并未能回答上述“四说”的任何一说(至少现在还不能)。因此,进入了21世纪的人类,仍有必要继续参研中国象形文字中的象思维与华夏古哲的超常感知,仍有必要将华夏古人的象思维与现代人的形思维纳入到老子“万物负陰而抱陽”的哲学框架中去,或将中国太极图中的本质精华提纯出来。若能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将会被极大地激发与应用。此后,当人们再去比较古今人类的象思维与超常感知的能力时,也许就不会轻易地否定“今不如昔”或盲目地肯定“厚今薄古”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