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精选两个睿儿散文(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8:07:52 页码:14
2023年精选两个睿儿散文(大全10篇)
2023-11-23 18:07:52    小编:ZTFB

总结工作心得,发现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突破口。总结不仅要总结自身,还要学会关注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可以发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一

是的,伤悲一直存在于我的身体里。偶也在南方的日光里,我晾晒身体,却意外收获了另几种感觉,譬如:活力。有些时候,我面对大海,读读普希金的诗集。单是清新的海风,便足以让我忘却悲伤的烦忧。

日子一天天走过,我吃饭、喝酒、散步,用新钢笔写我新虚构的小说。然后,就在某一瞬间,我心里闪过了一个念头,就好像我的思绪突然朝前迈了一大步。这时,我身体里的悲伤之海止息了,我身体内的一切知觉也跟着消失了。我突然感到恐慌。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这两个自己,也许素不相识。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如若选择畅饮生命,那便去深拥另一个自己。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二

风华学院开学了,徐风坏笑着搜索了附近的好友,女。很多好友出现在列表中,看看哪个比较感兴趣。这样,选择了游落儿,然后就是添加成功。

风华学院是所三本院校,坐落在本市著名的风华大学里,远远就可以看到,特别是雨后的风华,真是风华正茂呢,当徐风坐在阶梯教室听课时,游落儿回复了,也只是简单打了声招呼。徐风随意翻看了她的空间,竟有些被吸引,是什么呢?他自己也不知道。雨下了一整夜,我躺在宿舍,雨点滴滴答答落在窗边,我仔细听雨,恍惚中感觉雨她在听我。听着听着,睡着了。夜,醒来。看到游落儿的一条说说,最爱烟雨蒙蒙中的风华,我却是个被遗忘的人。

那夜,我静静地和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孩聊天。那大概就是心灵的对话吧。一次买了一种糖果,觉得挺好吃。突然有了想把它送给游落儿的想法,反正都在一个学校,又不远。第一次要送过去时,她在上课,只好作罢。第二次我站在风华学院正门在qq给了她消息,那时天已经黑,她只是说那我去拿吧,有时候,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当你觉得你很幸福时,厄运偏会找上你。

由于已经初冬,所以我穿着袄,但为什么是红色呢?大概是因为红色会交好运吧。我站着等,突然后面有人拍了我一下,我会意的笑了笑,把糖递给了她,然后一路交谈。操场,有跑步的,有谈恋爱的,也有失恋哭泣的,而我们在做什么?只是……走走而已,徐风觉得有好多话要说,但又什么也说不出,之后的每天徐风都回到她的空间里写点文字。

或许因为这次小小的活动让他们关系密切了。游落儿告诉徐风说,她是一个习惯遗忘的'人,喜欢孤独,是个孤独患者,没有梦,更没有追梦的心。徐风说他是个小太阳,要发光温暖她,给点希望就欢乐的小孩。徐风的话就像一阵大风在游落儿心里刮了起来。那个男孩又再给游落儿打电话,她没有接。即使接了电话,又该说什么呢?游落儿心里很难过,她希望在南京的那个男孩可以永远不离开她,所以友情不会。

而世界上的爱情是不可信的,爱情会变质,游落儿心里总是这样认为。“游落儿。等寒假我们一起放烟花好不好啊,”再加上一个大大的坏笑,当游落儿看到时,淡淡的回复了一个好。那个男孩,游落儿在某天的一个下午,在看台边告诉了徐风。徐风摸摸头,告诉她这么专一的男孩不好找。然后咳嗽不断,大概是感冒了吧。一天,徐风跑到游落儿的教室给了她很多向日葵种子,然后告诉她下午有羽毛球赛,希望她去看看。游落儿白了白眼。说到,有空就去。然后低头做作业,然后听到咳嗽声远去。

下午,游落儿没有去看,直到徐风输完最后一个球时游落儿也没有来。徐风猜,大概是作业太多。有时候,美丽的故事刚刚开始就会华华丽丽的结束,让人感觉到很陌生。一个星期过去了,游落儿的空间里没有留言,也没见活泼的徐风。

难道没去看他,生气了?知道徐风得了白血病是从他舍友那里知道的。也不知道为什么,眼泪一直在落。游落儿拨通了电话,徐风那头还是活泼的回应着,完全不像生病。说到一半游落儿把手机挂掉了。她很害怕,她在想,今年寒假。还可以一起放烟花吗?你的向日葵种子还会开花吗?还会有你的明天吗?两天后,徐风的头像还是没有亮起,只是昵称变成了游落儿。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三

当我收到那两个字时、心也不由一震心变得隐隐的疼、我的身体像是扒光了衣服一样羞涩的站立在哪里、两个字像一击耳光重重的打落在我的脸上、脸也由紫变青变红。早已无地自容。心已偏离轨道但嘴还在逞强、在不经意间自己已经被安逸的生活所累、并随着它的轨迹前行,迷失自己的心却找不到方向,要不就在这两个字上毁灭,、要不就会在这两个字中重生,扪心自问你在这两个字里得到什么、索取什么、追求什么、懂得什么、失去什么、总是感觉在它的身影中被麻痹沉迷、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的真实、真实的自己、总是感觉没有自主的知觉,任由它支配、在它的脚步下蔓延生长、心也不是自己的心、心已支离破碎,总是认为自己不可能驾驭的痛,没想到居然最终被它驾驭。

这两个字把心敲的很疼很疼……也该悔悟找回自己的时候了,心也已经隐约敲响警钟-告知、没有一点写作的灵感,我好害怕失去灵感的日子、只有肉身没魂的日子、你叫我怎么过、怎么活、找回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我活出自己的色、自己的彩、自己生活的精彩。

把我的灵、我的魂、我的肉身一起置身于心路之上。一起前往梦想与向往的天堂。

找到自己的错、割舍自己的疼、承认自己的痛、改之自己的过、在意自己的失、、、

--啦嗦。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四

一大清早,就发现qq里有人加我。点开资料一看,小水泡,杭州,11岁。奇怪了,从来没有这么小的小女孩加过我,而且,我在杭州应该不会有什么熟人吧。

我对网上的一切都不太戒备。资料里,我把自己的情况说得很明白,一般人不会轻易加我。出于好奇,我同意了,想看看小小女孩是哪一位。

我觉得应该不会真的是个小女孩,碰到过不少百岁高龄,实际上全是花样年华,还有一些,喜欢把自己说成0岁。

上午,qq消息,小水泡上来了。主动打了招呼,你是哪位?

足足过了一刻钟,那边回话,我是莺莺。

莺莺?至少有不见了的莺莺?见到故友,自然开心,笑问,你怎么才11岁?

这回莺莺反应极快,我用女儿的qq。

于是,别后种种,不一而足。直到她有事要忙,才匆匆话别。

午后刚开电脑,看到qq里有人给我留言,睿儿。睿儿问我,你认识一个叫莺莺的人吗?

真有意思,上午莺莺刚联系上,睿儿这么快就向我打听了。

认识啊,怎么了?我问。

上午我猜了半天,问了好几个,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后来想想,你肯定认识,果真。

我很好奇地说,你怎么想到问她。

睿儿发过来一个笑脸,然后告诉我,是莺莺加了她,并附言说,睿儿姐,我是莺莺。

睿儿又说,我不认识她,从来都不认识一个叫莺莺的人。

我明白了,莺莺准是把你当成另一个睿儿了。

我的`朋友中,有好多重名的,不完全统计,名字中带萍字的有11人,带霞的9人,带燕的5人,带红的6位……还有几位,虽不同姓却完全同名,甚至有两位干脆同名同姓。两位睿儿就属于同名不同姓的一对儿,她俩年龄也相仿佛,只差了一岁。两位睿儿通过我相识,一直是朋友.

我告诉睿儿,其实你应该知道莺莺的,她妹妹是蓉蓉,只不过,莺莺在杭州工作,不太回诸暨,所以大家都很少碰到。

原来这样,睿儿恍然大悟。过了一会儿,睿儿又问我,我还是搞不明白,莺莺怎么知道qq号码。

第二天,见莺莺上了线,我跟她打过招呼,便说到了睿儿。

原来,莺莺在蓉蓉的qq空间看到我,又进了我的空间,发现了睿儿的足迹。十几年前,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她与那一位睿儿非常亲近,跟亲姐妹一样,后来去了外地工作,多年没有联系。突然发现了睿儿的消息,她哪能不高兴不激动。

网上可以发生许多奇迹,我对此深信不疑,看来莺莺也一样。

然而,我不得不告诉莺莺,你加的那位是另外一个睿儿。

我这番曲曲弯弯的说明,让莺莺多少有点失望,空欢喜一场。

我马上安慰莺莺,没关系,我替你马上联系睿儿,马上。

拨通睿儿的电话,可惜没人接听。

我告诉莺莺,我会尽快找到睿儿的,她一定也会非常高兴。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五

女人,她给了我生命,

我却带着它远行。

女人,她给了我黑色的瞳孔,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女人,他给了我鼓动的心跳,

我却把你放在心中。

一个给了我生命,

一个给了我爱情。

我用生命追求爱情,

爱情却耗尽我的生命。

我辜负了给我生命的母亲,

我失去了让我追求的恋人。

我是前者的.所有,

却成了后者的人生。

孕育我的让我放松,

牵挂我的让我心痛。

牵我手的让我牵挂,

伴我走的让我归家。

一种牵挂,两种想法。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六

繁花似锦,逝水流年。记忆搁浅在时光的隧道里,慢慢寻找通向黎明的出口。街角的步履蜿蜒着人群的足迹,天空的灰线掩映在暗淡的云朵里。一睹深冬的手法,艺术之下倒还多了点迷情。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个季节,失去生活的温暖只是暂时的,一种令人不太执着的处境。

习惯了面对文字,即使有时候让旁人觉得自己有点冷漠。冷漠倒不是最真实的自己,只是面对文字和旁人,我固执地选择前者。前者在我的面前是一种世界,值得去面对和注视的世界,更是值得去思考的世界。后者在我的面前很多时候只不是闯进彼此生活的世俗羁绊,在人与人的世界里总是有太多的不舍、牵挂,甚至恩怨,这些只会让灵魂走向纷烦。

昔世攘攘,心意难平。

文字的世界是安静的,没有喧闹和争吵,没有离别和再见,存在便是最美的约定!

或许很久以前我就开始在寻找伴侣,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伴侣”。在我看来,我所需要的伴侣是属于那种能够理解彼此的、能够走进对方内心的“心灵伴侣”。我们能够真诚的.互相理解对方,即使没有语言、没有肢体,但我们有思想。思想不仅是人类创造历史的手段,还是灵魂之间交流的宝贵财富。思想通过文字传递到“志同道合”的灵魂,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从智慧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即使有过曲折的过往,面对的依旧是最真实的东西,来源于思想的灵魂,或者说是,来源于灵魂的思想。

相遇是前世的约定,再见是今生的承诺。

看过了很多文字性的东西,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笔者静态的思想,更多的是一份理解和支持。在文字的世界很少遇见一无是处的独白,哪怕是最粗浅的笔法,依然饱含创作者历史般的依据和情怀。

很多时候我在文字里看见的不仅仅是笔者滞留在字面的想法,更多的时候,我看到的是自己。遇见“另一个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于是开始饱含激情。看日出必定经受黑暗,看文字必定看到自己。一个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人生总会出奇般的巧合,于是,便和文字作了朋友,寄希于和笔者在文字的世界也能够交上朋友。

三月已初,接连几天的下雨也总算停了下来。看着天空高挂的太阳,晒得满身都是温暖,不觉风轻云淡、温阳正好。仰望着蔚蓝的天空,领略着芬香的文字,面对着眼前的“两个世界”,面对着两种人生。真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这样就可以多一点时间去体验生命里的这两个世界,两个不同的世界!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七

一个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物质的自己属于社会,也属于家庭。精神的自己只属于个人。

物质的你打拼在社会中,事业是你生存之本,立足之根。你没有理由推卸它强加于你的责任,你只能唯命是从,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

物质的你处在家庭中,父母有养育之恩,兄弟有手足之情,姐妹有相顾之爱,贤妻子女有朝夕相伴之乐,亲戚朋友有无法割舍之缘。你不能退居于家庭之外而怡然自乐。

物质的你在事业上要想生存,就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业绩来证明你有实力,用人缘来站稳脚跟,方能从容自如,立足不败之地。

物质的你身在家庭中,要想风平浪静,和睦融融,上对父母,要以孝为先,下对子女要宽严相济。夫妻之间,要想相敬如宾必须以信任为重,容忍为尺。要想恩爱和气,必须体贴有加,细微处见经营,呵护处显真情。要想相安无事,必须少一点男儿主义,多一些心平气和。至于亲朋好友,只要大度有方,礼尚往来,方可赢得理解信任,只要坦诚相待,方能人脉不断。

物质的你,奔波周旋于事业之中,责任和压力消磨了你的青春;物质的你操持于家里家外,在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中碌碌终日,不可开交;在夫妻间的“床头吵架床尾和”中风雨兼程、云开日出;在子女的成长教育中绞尽脑汁、喜忧参半。物质的你应酬于亲朋好友之间,不觉那份真情越显弥足珍贵。

剥离了物质的外壳,剩下的就是另一个自己—精神的你。精神,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强大支柱,一个人若精神垮了,就只能是形同僵尸,空有躯壳。足见精神的价值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精神是源于思想和心灵的内在的神秘物,有的人活的坦然潇洒,从容飘逸,是因为其精神氧气充足、心理健康。有的人活的沉重压抑、自暴自弃,完全源于其精神萎靡、怨气过重。因此,精神的你自己,完全在于你自己如何调控自己,怎样看待自己。

精神的你,要学会超脱自己,让自己多一份自信,少一分自卑;精神的你要学会善待自己,不要折磨自己,更不要放纵自己;精神的你要学会看开自己,不能让自己耽于空想,让自己陷入自设的死胡同而不得解脱。

精神的你完全属于自己,他不像物质的自己更多时候由不得自己。精神的你是完完整整属于自己的,它不受外力干预,那份明志和致远的境界只有你自己在淡泊和宁静中去寻求,那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闲适只有你自己在恬淡的性情中去提炼,那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自在只有你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升华!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八

玉儿的丈夫今天走了。整个叉车都翻了过去,他的生命也随之陨落。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心好像猛地被人紧紧揪了一把,半饷都说不出话来。

我急急忙忙地给她发消息、打语音电话,打了两次,没有人接。拨电话的时候,我有片刻的茫然:就算接了,能怎么样呢?我如何能对她所经历的这些感同身受,又该拿什么去安慰她。不过又生生地戳中了她的痛处,让她更加难受罢了。所以,最终我还是挂断了电话。但我还是想这个时候我能站在她身边,很想很想。我只想抱一抱她,也不说什么。因为我知道,我从来都不能够去承担她的半分痛苦,一直都是。

去年六月,玉儿结婚。十二月,她生下儿子。今年三月,丈夫去世。不到一年的幸福,就在一次意外中终止了。我还以为,离开那个所谓的家,她就能快乐了。生活有的时候真像一场幻想,一个笑话。

我从小和玉儿一块长大,她比我大五个月,是我的.亲堂姐。我们都是从亲生父母那抱过来养的,理由也都是相似的。出生在农村,重男轻女,那时候大部分家庭都很贫穷,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供养那么多孩子。我长大后,妈妈跟我说:“你的亲生妈妈生了六个女孩,最后一个才是男孩。”玉儿也大概如此,她的亲姐姐留下了,自己被别人抱了去养。养母也当她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倒也疼她。谁知后来,养母无生育能力被逐出家门。继母入门后,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也就从那之后,她失去了一个正常孩子应该享有的爱。

她要锄地,拔草,割稻,挑水,浇菜,喂鸡喂鸭……四年级的时候,我在菜地见了她一次,肩上压了两桶满满的水,一颠一颠地快步走着。我常和她一起去上学,便会看见她脖子上有一道一道的发红的勒痕。她的手指指节凸得十分明显,指尖是扁平扁平的,被压过一样,指甲缝里塞满了褐色的泥巴。牵她手的时候,总感觉刺刺的,一层层的茧子结在那里,还有些发黄。

偶尔去她家里吃饭,每次都见玉儿低头小心翼翼地扒自己碗里的饭,菜也吃得很少,拿了筷子就只夹眼前的那盘。等所有的人都吃完了后,再规规矩矩地收了盘子去洗。有次她忘了给锅里添水,就烧干了锅底。继母拿起草垛里的棍子就对着她打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骂。谁要是闻了声去劝,或者玉儿辨白了几句。她就打得更凶。只要玉儿活干得让继母不满意,便要挨一顿打。她身上的伤痕越来越多,她告诉我,她已经习惯了,已经不觉得疼了。

玉儿的性情变得越来越暴躁。一生了气就在阿公的屋里摔东西,对人大声吼骂。阿婆让她多穿衣服,多吃点,她便对着阿婆喊:“不要你管。去死吧!”等阿婆又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时,她又会忘了一切,笑嘻嘻地凑到桌子前去,狼吞虎咽一顿,一边开心地对阿婆说:“这个好好吃!”反反复复。就是在学校里,她读不进去书,又经常顶撞老师,一个朋友也没有,都嫌弃她脾气冲成绩又差。读初二后,她实在撑不下去就辍学了。在家具厂上了两年班,不久后就结了婚。丈夫待她不错,我也为她暗暗松了口气,她终于可以过得更开心了,终于有人愿意疼惜她了。

大家都不喜欢玉儿,都说她不知好歹,不懂事。可是却都忘了,她背负了多少她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担子,她的心就算再硬再倔,都是一个孩子。还没有好好地做一回受父母呵护的小孩,她便已经成为了母亲。她订婚的时候,我去了,看到他丈夫待人和气礼貌,真心觉得高兴,这里面也掺了一点点的失落,我依然还记着少时和她约定以后要同时踏进礼堂,没成想这么快她便成了家。

后来,因为要上学,我和她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地我们也没有了什么共同的话题,只说了一两句话也就沉默了。我上了大学每次回家时,她也会抱了孩子来我家找我。我竟不知能跟她聊些什么,我们之前,好像有了一面墙隔着,好像幼时的玉儿,离我很远了。她也会在微信上给我发消息,问些细碎的琐事,只一味用“哦”、“嗯”还有些夸张的表情包这些来回答我。其实,我能感觉她在有意找我问候我,就是未免有些生硬勉强了。

我如何想像这样的噩耗对她来说是多沉重的打击。更不忍想像她今后的生活又会如何。还在襁褓里的孩子,这么小就失去了父亲。玉儿是爱自己的丈夫的,我能看得出来。从小就缺乏关爱的她,必是死死握住了这份爱情,如今却已经熄了心里那盏灯。

“谢谢你。”

“我只能说我的命太苦了。”

“我现在只想把我的儿子养大,其它的什么都不想了。”

玉儿回了我这几句,就没再说话。

生命很鲜活,却又无比脆弱。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临。而那些曾经亲昵携手共同走过的朋友,尽管时间会改变他们的模样,却撼动不了原本就纯粹善良的心。如果你也被爱,请好好珍惜,永远都不要把刀子插进爱你的人心里。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的玉儿,一定要好好地过下去,把那些命运给的巴掌,都狠狠地甩回去!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九

在我的生命里,有两个父亲,我的生父和我的公公。这两个像大山一样的男人,稳稳地扶着我这艘风雨中的小船,在人生的颠簸中,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和无私的大爱。

我是父亲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就朦胧记得,父亲常常以我为自豪,因为我好像心性悟性都比别的孩子强,而且长得俊,这是我在别的大人们的议论中感知到的,一直都知道,父亲对我寄予了厚望。用父亲的话说,即使考不上大学,凭着咱的相貌,也能找一个城里的婆家,一辈子不用干活……他哪里预知到,我偏偏就是超出他预想的生活着,他的心疼,他的揪心,他的挂念……我知道,我让父亲操碎了心!

我又是公公的第一个儿媳妇,公婆没有女儿,三弟就是他们盼女儿而生下的又一个儿子,怎天想着要一个女儿,看到别人家的女孩,公公都要忍不住逗引,那种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那么多欢乐,我也一直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陶醉着。尽管生活贫困,农活脏累,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以及公公对我胜过女儿般的疼爱,都让我觉得,我比别人幸福的多。

及至我四十多岁的时候,这两个父亲,只要看到我在地里干活,还是会把我当成小孩子:“你不行,我来吧!”是的,在哪一个父亲面前,我永远都是一个小孩子,直到现在,他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真真的老了,我看得出,他们不再在我面前“逞强”了,他们的变化,让我心疼,让我心酸,让我想永远留在他们的身边,为他们干活,让他们休息。

可是,我依然为了自己的生计,不得不离开他们。电话里,他们只报平安,但我知道,他们已是把药当成了饭。支撑着浑身的不适,他们依然托着自己的大家庭,倾心爱惜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父亲,我一直不会表达,只想用行动来回报您们的爱,但是,我一直也没有做到让自己满意,尽管您们好像很满意!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老父亲,我真怕叫出这个称呼,我不愿意相信您们已经老了,您们在我的心里,永远是在健康的中年,永远!

父亲,时值今天这个父亲节,我敲下这几行文字,为您们,我敬爱的父亲,祝福节日,祝福您们身体永远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精选两个睿儿散文篇十

如果不出意外我都是两个星期回一次娘家,自己也说不出为啥对家门口那片无奇的绿意那么深情。就那么几方没被房屋、田地及路面占据的黄土,长着些许葱茏的草木。只是她们较城市的绿化带更为随意,大有恣意横生的味道。那里面也有几棵是父亲觉得荒着土地可惜,早年种下的梧桐、白杨及柳树,却也并不打理,树木儿成才与否全凭天的意思了。

乡间五月,清晨有着薄薄的晨雾。槐花儿枝头正香,白花花略带点微微的鹅黄,热闹地挤满老槐树的枝头。新生的槐叶在微风中蝶儿般不停地翻飞,越发显得清透,弄得阳光也仿佛动了起来,一时间光影迷离,晃得那看的人眼晕。而此时的老榆树却已是脱了熟透发白的榆钱儿,地面随处可见榆钱儿散在的身形。有时我觉得老槐树心儿真狠,怎么就舍得那么扬扬洒洒地把榆钱儿撒得那么随意,让他们自生自灭了呢。大路边、河沟里、池塘面,都或堆、或浮积着白花花的干榆钱。但落地的榆钱儿却一丁点也不忧郁,总见缝插针地在草丛边、河沟沿、田地里乃至人家的花盆里落地生根。

新生的榆芽儿只是米粒般大小两片小叶,被绣花针般细瘦红而微紫的小茎托着。起初我没认出它们是榆芽。以往在一堆乱草中认出它们,都是齐整整张着榆叶的幼苗了。只因为父亲养了十几年的铁树,在去年因了换土和维护不力的缘故没有发芽,所以这个春天,我格外地注意他的花盆。可巧,我就看见了半盆新生的嫩芽。起初我以为是什么杂草长了出来,刚要动手去拔,却见今年这草与往年不太一样,个别的小芽还东倒西歪地顶着一片旧纸。再看那纸还都是圆形的,及至伸出手去,小心地分出那纸来,我才恍悟,这不是榆钱么,那芽芽不用说就是榆芽了。

五月的风雨早已不是初春时的绵细,我亲见那生猛的风是如何一口气就把我心爱的伞儿吹折,更亲见疾风骤雨后麦田的狼藉,吹歪了的麦子匍匐着、挣扎着晃动。但榆芽儿似乎并不怕这些许,尽管柔嫩,尽管初生时一如草芽般纤细,却仍旧执着地生发,执着地扎根,不多久就长成张着榆叶的幼苗。这时候它们就彻底不怕风雨了,它们更加柔韧,风过时只见它们东倒西歪地摇晃,九十度甚至更弯,但风过后,它们又直直地立了起来,它们是真正的不倒翁。

榆苗儿的根长得很快,似乎知道只要根在,一切磨难都是纸老虎。乡间,小孩子的破坏力极强,就是榆苗儿这样不起眼的幼树,有时也难逃他们的小手。当然,那毁坏并不是有意的。小孩子看见一撮绿苗,多半是好奇地观察一下,而后摆弄摆弄叶子,这时倘若有别的事情把他吸引走,一切也会归于平静,倘若小孩子无聊得很,那榆苗多半是要遭殃的,那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使出蛮力来拔了榆苗儿。如果土地不是很是湿,榆苗大多拔不出来的。多半是拔的人手掌儿从根部滑到顶端,将那仅有的'几片叶子都掳了去。经这一场磨难,榆苗儿就只剩苗杆了。但用不几天,就会有新生的榆叶萌发出来。

榆苗儿长到两尺来高时根系就十分发达了,就是成年的人,也很难将它们拔出来。屋基处一般少有杂草,因为那里的土往往混着水泥,不好扎根。春天风多,落地的榆钱儿总会在障碍物前扎堆,屋基处就更不例外,所以那里的榆苗儿往往更集中。起初人们并不注意,等那一簇簇的绿苗长到两尺来高,就分外地惹眼了。屋基处一般不允许长树,因为它们的生长会缩短房屋的寿命。于是房主人就会想方设法把它们除去。用手拔,只能掳下一把叶子,用铁锨却又挖不动当初盖房时散落下来的水泥。末了就只好折中,用镰刀将它们贴着地面削去。但榆苗并不会真正死去,而是在来年再抽出新生的枝条。

也有些幸运的榆钱落地后,被一块小石头或者一个土疙瘩拦住而扎下根来。它们不靠墙,不占地,恰恰是在一处无人问津的地皮上生发。像我家门口的那片土地就是这样,就是小孩子也不去光顾那片蓬勃的荒芜。榆苗儿就可劲地长啊,两三年后就已经是两米来高的幼树了。倘若被路过的人儿发现,那人又觉得有块空地刚好缺树,且不想再买树苗,就会把它移到那顺风顺水的好地方。也有不被人注意的,荒草一如芦苇也能长到一两米高,那小榆树也就不会惹眼,不几年就会长成一棵大树。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轰轰烈烈的农村规划曾经砍光大片的林子和散在的老树。有心的人家就会为着小孩子贪吃特意保留棵枣树,而榆树这样平常的树木就几乎不会被谁刻意地保留。倘若哪棵幸运的榆树长到八面不碍事的地方,农村人也不会将它伐去。既然不碍事,就留着遮荫吧。

后来的村庄大多会种些经济性很强的树木。院子里是少有树的,因为怕雨天家里泥泞,多数人家的院子都会硬化,就算有块预留的土地,也多半是种棵枣树呀、香椿呀或者就是种菜,小时候乡村惯见的老树大多都不见了踪影。至少苦楝是这样,槐树除了早年长在外围留下来的几棵也是这样,就是毛白杨也被速生杨给替代了。

但榆树儿却没有退出乡村。相反,十几年后,它们又成为乡里常见的绿树了。它们不靠谁去手植,不择什么向阳与否,更无论土地的肥沃贫瘠。在老榆树将榆钱儿抛开的那一刹那,它们就奋不顾身地扑向地面,任风吹,任雨打,更无论将来能否碰到好的运气。只是一味执着地生发、倔强地生根,争先恐后地拼命生长。尽一棵种子最大的努力,直到自己由小草样无奇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它们就会像老榆树那样,在每年的暮春抛洒出万千如旧的榆钱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