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3:11:41 页码:7
最新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优质8篇)
2023-11-10 13:11:41    小编:ZTFB

分析是对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总结必须客观、准确地描述我们的工作和成果。在写总结之前,先参考一下以下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相信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篇一

最近处于一种完全正常的生活状态,吃喝玩乐,睡得安心,吃得也舒畅,对于过年还没多少感觉,新的一年就来到了,终于明白时光飞逝的含义。

其实对于过年自己并不太热衷,要不是每天的鞭炮响个不停,我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时间的概念了,有婆婆和先生在准备年货,我自己也提前准备了一些,大家分工合作,反正也没机会在家实际操作,过年都在大哥家,一切由他家负责承办,我们就心安理得地享福。

为了让婆婆开心,我也在努力地表现出做一个好儿媳妇的状态。

平时基本不做家务事的我,到了过年时候,我却忙开了。反正去大哥家吃饭,主要的菜由他们做,一些打杂的事情都是我的任务,家里的女人也不多,怎么轮都有我的份,而先生平时喜欢做饭,过年了他就当起了少爷,基本就是闲着吃喝,充分继承着他作为纳西族大男子主义的优良传统。

天还不亮,我起来做早点,一一请他们吃,平时起得很早的婆婆也不习惯那么早的吃早点,我告诉她赶紧吃了要去烧香拜佛,晚了人太多,挤得没办法,早去早回,白天还可以多玩一阵,而早起去爬山,也能呼吸一些新鲜空气。

先生对我的表现很满意,一起来就见我穿着围裙,他自然开心地表扬我,我居然会表现得比他想象中还要好。而此时的我,也觉得穿着围裙,围着锅台的女人应该是最美的,因为,穿着围裙流露出来的那份柔情都可以让家人享受不一样的温馨。

吃完早点,来到山脚下,天也刚亮了不久,其实比我们早的人也多,他们已经带着斋饭下山了。

买好香、蜡烛和金元宝,就把需要填好的名字整齐地写好,然后在每一个可以磕头的地方烧香拜佛,表达自己对菩萨的敬意。做完一切,就可以吃斋饭了,寺庙的饭菜看起来也还干净可口,为我的父母打好两份饭菜,他们基本都在吃斋念佛,虽然他们无法爬上那么高的山,但对于菩萨的那种虔诚却一直在,而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在初一这天为他们带一些斋饭回去。我们几个慢慢地下山,一边照相,走走停停,也顺便休息。

六库的冬天暖和而美丽,在灵山寺正好可以把整个六库尽收眼底,怒江完全暴露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怒江水清澈而美丽,怒江也平静自然,而寺庙的方向正好对着我们住的方向,平时从来不喜欢照相的先生,也主动说要照几张做紀念,还鼓动婆婆照相。

今年婆婆也算比较开心地过了一个春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玩麻将、喝酒、谈心,都很热闹,而平时如果她输钱,也是我一人承担,保她只赢不输,因此,只要我邀请她打麻将,她都非常乐意。

有时想想,人老了,总有一些孤独和寂寞,因此,一向比较喜欢唠叨的婆婆也在过年这几天可以和好几个人说话,反正她的几个儿子也基本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才能聚集在一起,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谁也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

虽然现在过年不像以前小时候那样盼望新衣服,但我也像女儿一样,对新衣服情有独钟。我在网上为她买了一套,就是那套紫红色的'耐克,她不敢整套的穿,自己重新搭配,新衣服配了旧裤子,她奶奶还夸她会搭配。我也喜欢臭美,自然也给自己买了新衣服,过年了也一定会拿出来秀秀,以便搭配自己新作的发型。

新衣服自然很漂亮,只是最近几年我也长胖了不少。以前定做的合身的衣服基本套不上去,虽然中年妇女发福也是一种福气,但我还是希望有一个好身材,随时能穿戴自己喜欢的漂亮服饰。

为了实现减肥计划,吃的时候是难以控制,反正我喜欢吃的东西就一定会吃得很饱,而我也不喜欢挑食,什么食物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因此,对于营养的吸收也稍微好些。不过,这也并不影响我自己的安排,比如平时尽量走路,少坐车,然后有时间还陪女儿打羽毛球,只是过年了,好吃的东西太多,自己也禁不住诱惑,因此,可能减肥计划要成功,还需要努力。

当我跪在菩萨面前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基本放下了很多东西,我觉得很多东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温暖,自己也能不去计较很多得失,而我也能让自己回归到一种最本真的状态,因此,心灵和生活都能回归到一种简单的状态,人简单了,心情也平和了,自然也就幸福快乐了。

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篇二

一种味道静悄悄地浮在空中。

矮我的父亲还没贴门上的对联。

等待这最后的风。

捎我回家。

看见村子。

暮色之中归来。

走在乡间路上,不远处是咸旬高速。

二只黑鸟蹲在电线上。

我静静地伫立了好一会。

深夜走进家乡。

从四面八方归来的儿伴。

踩着青青的麦苗,跨过果园。

去看望坟墓里的爷爷奶奶。

点着灯笼、烧着纸钱,走进孤独。

年夜饭。

弟弟带着老婆和儿子从陕北高原下来。

我们也从沟壑回到在一个叫杨家村的小地方。

与父母吃饭、喝酒,打电话给上海的妹妹。

很远,又很近。

夜谈。

和母亲说着话。

新年的钟声便从电视里响开。

父亲还没从村子转回来。

我们很少言语,肩并肩迎风走。

大年初一。

阴冷从天空投下来。

我带朵朵在熟悉的小路上。

漫步。把肺叶交给绿树红花。

争取换一片鲜活的.空间。

朵朵说。

晨起,朵朵拉着妈妈的手说。

雪把路都下坏了。

要怎么去。

看外婆。

杨老汉。

土炕热烘烘的。

炉子上的水壶盖跳了又跳。

炕头掀花花、桌上打麻将,老少中青。

杨老汉不再孤独,还收了火钱。

相亲。

妻子的弟弟带着不多的薪水从江南归来。

在亲朋的驱使下,七天内见了两个女人。

一个说了两句就走,一个当场哭了。

这是他从未预料到的。

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篇三

1972年冬,我早就对家人说过,单位腊月二十八放假,我要回家过大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二十九日,老天突然变脸,寒风呼啸,白雪飞扬,诚然,亲人们都相信我不会失信的,仍然按照老规矩,早已分居另住的三四代人全集中到我母亲那里过年。然而,直到夜幕降临,风雪仍然肆掠未减,儿孙辈都认为我不会回去了;但老人们并没有失望,仍然等着我去团年。

当我顶风冒雪、一身泥水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仿佛天外来客,不禁令亲人们惊喜之中夹杂着诸多同情和些许嗔怪。73岁的妈妈抚摸着我的手说:“幺儿,来不倒呢,就不要来了嘛,看你冷成这样子!”嫂子们和我开着玩笑,妻子让我快去洗个热水脸。

当我打开包袱,一样二样地取出一斤白糖、一条肥皂、一条香烟、两斤猪肉、一斤菜油、5斤白酒之时,亲人们的情绪一下沸腾了,一个个不禁为有这样一个在县革委机关工作的我而脸上泛起几分骄傲的神色。我虽然佯装高兴,脸上却不禁凸显出几分苦恼人的笑来。

我为什么会拖到那时候才回家?说来话长。为了买到这一点点过年料子,我曾低三下四去求人,还要抹下脸来开后门,占了别人的便宜。

虽然当时已经不像1960年回农村过年,吃饭需带粮票,还得附上持票人所在单位的证明书方能在家乡粮管所买到口粮那样了。但是,诸如糖、油之类的副食品,则只能由非农业人口的户口所在地供应,农民是没有供应的。要吃到油肉之类的食物,就得从工作地点带回家。

家人对干部、职工回家过年的物质期望值很高,不在吃多少而在于炫耀。我又难得回家一次,为不因物质太少而尴尬万端,年前我便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钻头觅缝找食品。如捅点包谷供应指标去兑换几斤白酒呀,将不足1斤供应的白糖、菜油等买足1斤呀,将半条(3包“蓝雁”两包“朝阳桥”)香烟转换为一条“蓝雁”烟呀……都得先到相关管理单位找票,才能到销售单位购物。这种曲线买东西,每次大约要花十天半月的时间,其中还要用热脸去贴了一些人的冷屁股,昧着良心去占了一些人的便宜,内心实在恼火,但有什么办法?我那2斤猪肉一直等到大年三十的中午,其他顾客走完了,我才从屠夫的后门里拿出来,所以,直到晚上才赶回家!

说来也可怜,到处托人情,钻空子,花精力,耗时间,陪笑脸弄到的食品,自己一点不敢尝,什么味道也不知道,原封不动带回家,自己只觉一味苦:购买苦,保管苦,途中携带更是苦。那时机关无车辆,公共汽车极少,能够搭乘一辆货车已属身份不凡,拖拉机也要有点“小星宿”的人才搭得上,大多数职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徒步背包,长途跋涉回故乡。

记得某一年,时逢数九严寒,天寒地冻,车辆停开,我就步行回乡过大年。途中走得口干舌燥,也只能找口山泉水解渴,包袱中的酒是定要背回家去,待到大年三十夜吃团年饭时,用以贡菩萨、敬祖宗之后,全家人才能共享。那年,我“人托人”的买到3瓶简装白酒(那时精装酒十分罕见)回家,想看妻子愁何在,肩挎酒包喜若狂。谁知“麻雀子欢喜打破蛋”,途中休息时,挎包未放稳,落到石坎下打破一瓶,有同路人不愿让那酒白白流掉,而又流酒难收,急中无计,便用嘴在包外接喝。那帆布包已年久失洗,滤出的酒又苦又脏,可那接饮人硬是一不怕苦,二不怕脏,三不怕醉,以能一饱口福为得。皆因一失手丢一瓶酒,让我迄今未能忘。

在那商品匮乏之年代,人格远比商品低!友人告诉我:某君从黑龙江畔,辗转万里,带着60多斤白糖、黄豆、白酒之类的年货去到天涯海角,一路艰辛难以言表,而今青年人一定会说他冒傻气。可当时他带回家中,惹得全村人人眼谗,他也成了家人炫耀的资本。堪称只以食物喜,不以人格悲。

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篇四

我们家不是本村的坐地户。父亲弟兄三个,早在解放前就流浪到东冶头村了。祖父母下世早,家里自然穷,爹十几岁就开始出门谋生啦。他给大户人家做长工,大叔给人家放牛,做小活,小叔的童年是在爹住的长工房度过的。土改时,爹和大叔都入了农会,因为他们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属于赤贫,农会就决定把地主家比较好点的土地和房屋,还有柜子什么的,分给他们。但是听别人讲,爹固执地认为那是不义之财,坚决不要。他的脾气很犟,谁也说服不了他。他的理由是受苦人干活吃饭,东家也没有慢待了他,长工房还容他弟弟长大呢!我上学后学了土改那段历史,就不解地问他:“爹呀——你当时不要土改的果实,没有房子住,在哪里娶的妈,生的我?”他说:“原来的长工房呀。生了你,就退还人家啦。新社会了,天无绝人之路。你不是也长大了吗?”爹还说,“那时候你大叔也成了家,弟兄们之间都不好意思说分家,所以就在你还吃奶时,我就带着你妈和你小叔外出谋生啦”。但他离开东冶头村后并没有发了财。就在妈又一次怀孕后,为了趁村里的外婆伺候坐月,只好又回到了东冶头村。

回到东冶头村之后,爹妈没有房子,只好租别人家的住。没有土地,爹就刨坡地开荒。没有牲口,就通过换工(给有牲口的人家干活)换别人家的用。生活的拮据,让爹的性格更加刚强。节衣缩食,慢慢地才有了几亩地并买下了一头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爹没有在大年初一休息过,总在干活。不干地里的活,就在家里干手艺活。大概在解放初期,农民受的罪,爹妈都受过啦。尽管我有新衣服穿,还能够上学,可爹妈心灵深处的苦痛,在我幼小时还是难以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还是慢慢地觉察到了一些。他们不开心的原因一是因为不是本地人,少依无靠,二是因为缺少钱财。平时过日子无所谓,可一到过年就难了,还房租,访亲友,待客人,都得花钱,对于不富裕的爹妈来说,实在是过年如过关。而更让他们揪心的是因为自己没有男孩,在世俗的人前,似乎就得矮人一头。在孤独和压抑中,我逐步理解了爹妈的不易。不过,妈留下的话最有哲理:“难过岁月,好(容易)过年。一年三百六十五个白日黑夜,大年初一才一天。再穷,也没有过不去的年。”妈的话至今还一直铭记在我的心头。

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篇五

七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如今的李家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堂弟彦明是我们村有名的勤快人和受人称道的大孝子,我的父母和大叔大婶都是在他们夫妇的尽心照顾下养老送终的。他的两个儿子都是致富能手,女儿大学毕业后也成家立业了。他的孙子有的大学毕业,有的还在求学。至于我,读书改变了命运,婚姻抚慰了爹妈的晚年,我和彦明之间不是同胞胜似同胞的姐弟情谊,更弥补了爹妈没有男孩的缺憾。家兄的厚道,姐弟的团结,爹妈晚年的安逸,很让村人羡慕。

所以每当过年,就难免回忆起童年的孤独来。而且觉得童年的孤独,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也不全是消极的心理体验。也许正是童年过年的孤独,催生和磨炼了我刚强和自立的脾气性格,也成就了我的人生,佑助了我的命运。过年了,写了这一篇勉励成长中的的孩子们。

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篇六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大年初一是和孤独伴随在一起的。因为我是女孩,父母从不让我到别人家玩。

大年初一的清早,天还很黑,彦明弟就来给家谱磕头啦。因此,大年的早上,我是万不敢起晚的。然后,父母给我们几个压岁钱,就让堂弟放鞭炮了。我知道,父母的鞭炮是专给他买的,他是男孩,他有放的权利,我是女孩,只有看的份。吃了饺子,堂弟就又回他们家了。因此,我从小就认为只有我们姐弟俩是亲人,可又常不在一起,所以从小就感到孤独无助。特别是当看到大户人家的老老少少相跟着一群一伙地给他们的长辈拜年,心中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觉得他们有点炫耀,让我们这飘门小户羡慕和敬畏。随着年龄的增大,那种过年的孤独近于自闭。到了大年初一,堂弟彦明不来,我就连门也不出了,独自一个人在家看书。

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篇七

小时候说过年是过大年,多么愉快的词---大年!眼巴巴的盼着过年穿新衣裳,吃糕点,走亲戚,看着娘亲忙里忙外的`打年货,真是很兴奋的事。

我忙乱的当口,均儿一再问我,几时炸圆子?几时包蛋饺子?唉...明天明天,后天后天。再问:圆子炸多少个?蛋饺多少个?我的天啦,遇到一个能吃的儿子真是我前世修来的。

均儿说是今天下午去领成绩单,趴在电脑前坚持到最后一刻离开,背着书包去学校,转悠一圈回来,说:是早上领成绩单的,他听错了,以为下午...一班60多同学,就他听到下午去,这什么耳朵?然后四处打电话、上qq找同学问老师的手机号,打过去,手机停机了...这什么老师啊?早上才放假的,下午就停机,怕同学们去拜年啊?这下好了,都放心了,成绩单没看到,年过的更起劲了,有什么郁闷的事情都带到新年以后!领不到成绩单这个办法不错,可以一试。

过大年,过大年,歌谣唱的好:

一元复始新年到,

二龙戏珠春意闹,

三阳开泰恭喜你,

四季发财赚钞票,

五福临门快进来,

六六大顺步步高,

七星捧月就是你,

八面威风志向高,

九霄云外是烦恼,

十全十美最最好,

百折不挠祝福你,

千言万语都嫌少,

万紫千红春光美,

你在花丛眯眯笑。

句句都是吉祥话,真好!

窗外是忙碌的红尘,去买年货,准备过大年,出发!

潇洒回家过大年散文篇八

以家的名义,我居住在这座城市已有十五个年头了,而回家过年一直是我和先生从未动摇过的理念。每到年底,我们总是赶着把自家里里外外的大小事办完,只等除夕那天,怀着唯一的心情,走向回家过年的路。

春节是中国人眼里的大节,要寻找传统中浓厚的年味,我一直觉得,乡下农村更是个好去处。每到腊月底,我总是再忙也抽出一天时间,给父母送去一些备置的年货。说来也怪,别看这匆匆的赶脚,却一年一度地唤醒我记忆里少儿时对年节激动不已的心情。记忆深处最能撩动我的,一直是腊月里那些稀稀拉拉的鞭炮声。村里调皮的小男孩们总是背着爹娘,偷偷地从买来的鞭炮中拆下三两个,跑到街上去过把瘾。一声清脆的声响,像是一个村庄面向苍穹发出的信号:年近了!年近了!大家赶紧准备吧。听到鞭炮的声音,我总是莫名地激动,好似即将要冲进年的阵地。多年之后,当我一路风尘掠过沿途的小村庄时,一个小小鞭炮的点燃,就足以使我涌起过年的心情。

虽与先生家仅隔一座山岭,过年的风俗,却异曲同工又各有千秋。我这外来的媳妇没几年也很快入乡随俗的适应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小孩子们最爱勤快的活就是挂年画、贴春联。五颜六色的过门笺被搭配到门框上迎风舞动,安静地喧闹着每一个门口。在大门口的两侧,还要各插一小簇松柏,传说有辟邪之意。院子的中央,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挑上一个大红色的灯笼,彰显着一片喜庆与祥和。厨房里盛水的瓮中,都能见到漂浮着几颗翠绿的菠菜,像几条顽皮的游鱼,一次次逃过主人的取水,据说取其有长青之意。如果你去打开一口大锅,里面一定会放着豆腐、面鱼、大饼等不同的干粮,象征着日子天天有余粮。

先生家是一个大家,人口多,虽然公婆都走了,但兄弟们一直不改回家过年的习惯,兄弟四个,加上各自的孩子以及孙女等,共有十八九个人,凑在一起,实属热闹。男的一桌,女的一桌,男桌上天南海北高谈阔论,女桌上婆婆妈妈家长里短。小辈分的是一杯一杯敬,长辈们被敬得是一阵一阵迷糊。恰到好处时,二哥总是在醉意中高歌几曲,小孙女随歌翩翩起舞忘乎所以,用尽幼儿园所学的武艺。年轻一派那《常回家看看》的组唱掀起最后的高潮。这样的气氛,我总是忘记了春晚。饭后,大家又去家后大队院广场放上五六箱礼花。这些年,在北京工作的大侄总是带回十几箱礼花,成为除夕夜村里唯一一家放礼花的人家。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要数最重要的“讲究”,就在午夜新旧更替的时分。家家户户的天井里,都会搭起一个天地棚子,用毛笔在一张叠好的黄表纸上写着“天地三界”做成神仙牌位。桌上放有香炉、各种贡品等供奉天地众神灵。每年的这一刻,我都与嫂嫂们一起,无比虔诚地磕下三个头,祈求上苍给乡亲们年年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收成,祈祷我的父母及亲人的家庭和睦美满健康平安的幸福。四合院里所有的神灵都要面面俱到的分给一些纸钱,都保佑全家。忙完这一系列,大约凌晨两三点钟了。稍作休息一觉儿,待六七点钟,老人孩子换上新衣,开门迎接或者到长辈们家拜年。大年初一见面都是吉利话,村庄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来来往往,笑脸相迎,见面问好,高度的文明礼貌竟与拂面的春风相媲美。

要讲起吃来,老家的年货更为丰富。自制米酒、小米煎饼、豆腐、年糕、肉皮冻、各种肉丸、素丸、焖藕、酥鱼等等,乡亲们用了大半个冬天的时间,把自家的土特产,亲手做成了食品,热情好客地招待着亲朋好友,让我们这些回家过年的人,大饱口福,意犹未尽,真是年年吃了年年馋。

到故乡去,回家过年,让疲惫的心洗尽铅华,忘掉都市那奢华和烦躁,抛开俗世的功利和喧嚣,把心寄寓民俗当中,在古老传统的文化里,浓郁的年意,一个转身沾满心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