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0:26:23 页码:10
2023年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通用12篇)
2023-11-19 10:26:23    小编:ZTFB

逐步完善自己的总结能力,将会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成效。总结的目的是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总结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一

园林的景观效果好坏取决于空间布局恰当与否,看重景观之间的重组、配合与协调。

4.1.1连续的空间序列园林的空间序列可以归纳为:开始部分-引导部分-高潮部分-尾声部分,靠合理组织游览路线形成。同时,园林的布置和构造也会随游览路线的组织而更迭。随着园林规模由小到大,其观赏路线必然由简单到复杂。

4.1.2巧妙的空间变换空间变换的方法很多,可通过换用不同材料的铺装或改变铺装样式来表现空间的分割,达到在心理上提示游人已进入另一个空间,含蓄而富有艺术性,同时丰富了景观效果。

4.1.3看与被看的关系两词仅顺序颠倒,而含义却完然不同。被欣赏的事物即可称景观,而欣赏的动作就是观景。景点与景点间要有良好的过渡空间,空间通透性要好,不能只是营造一个个封闭的空间而无良好视角观赏。

4.2构景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充分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营造出藏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园林景观,其精髓还是在于巧妙地分隔与组合园林空间。

4.2.1借景在造景时,根据取景的需要将视线所及范围的美景引入园内,使在园内可赏园外之景,以丰富景致。借景时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因地而借等。此外,声景也可借入园中。由此可见,借景能丰富园林可观之景,扩大园林有限的空间,达到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

4.2.2隔景与障景这两种造景手法造就了中国园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通过在景物与观赏者间设置实体或虚幻屏障来实现。障景,常放于大门口,欲进园须绕之而见园景,这便先增强了人们的好奇心。而障景自身也具美感,人们被障景吸引的同时也会幻想园内有何美景,更加剧了神秘感;隔景,分实隔与虚隔,可以将园林空间进行有效划分,建筑实体多为实隔,水池或湖面则多为虚隔。

4.2.3漏景与框景漏景常指通过漏窗、隔扇、栅栏等虚隔之物来赏景的造景手法,采用若隐若现的形式引起游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因而漏景体现的是朦胧隐约之美;框景则通过布置类似画框样式的景观结构,使观赏者可从某角度透过画框来赏景,在欣赏实景图画时产生奇妙感。除以上几种方式外,还有影景、色景等数十种构景手法。

4.3叠石理水。

4.3.1山水关系园林中山水相依相存,密不可分,山与水的布局形成不同风格类型的园林景观。有些偏重水的成型,有些偏重山的塑造,而有山无水、有水无山的园林形式均不可取,即“山水相得,优于全山全水”。

4.3.2叠山“山无定形,而有定理”。叠石成景,须要使成景之型与山的自然之形相近,即要模拟自然界的真山形,使假山具真山意味。成景类型有峰、岭、洞、悬崖、峭壁等。最后则要注意宾主分明、层次深远、呼应顾盼、起伏曲折、疏密虚实、轻重四凸。

4.3.3理水理水主要分为自然式水景和规整式水景的处理。在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水具有组织游览、丰富空间、增添景观效果的作用。(1)游览导向功能,各景点把不同的形状、大小的水体连接起来形成统一整体,游人就可沿着水系流动方向进行游览;(2)水体还能使景观更富于变幻,采用分景、隔景手法分隔水体,形成许多大小各异的水面空间,增加空间层次感,使整个园林因多个水面的存在而更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感,增添审美意趣。(3)水体还能改善局部小环境,增加湿度,调节气温,所以夏天天气炎热时滨水空间更加舒适。

4.4花木配置。

新中式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同于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也有所差别。首先,整体风格上新中式园林中使用的植物有明快的空间感,与古典园林有明显差异;其次,植物层次结构上新中式园林抛弃古典园林复杂的植物层次结构,选择自然式植物或者修剪整齐的规则式植物造型划分空间,通常是乔、灌、草、地被结合的配置形式;在植物选择上,西方园林通常较重视植物的颜色搭配和造型修剪,而新中式园林主要以自然式植物为主,点缀修剪形植物;而植物色彩以国槐绿为主,再配以其他花色,总体上传承了较浓厚的古典氛围。

5结语。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作为景观设计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任务,望本文能为传统园林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李斌.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文化的回归[j].艺术教育,2010,(11):158.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二

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即应用审美学、生态学等相关原理,对景观的结构、形态进行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是对视觉景观的二次塑造。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在对居住区进行选择时,往往会选择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的区域。因此,对居民区进行设计与建设时,相关建设单位应该逐步对建设观念进行转变,加大对园林景观的重视程度,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为居民创建一个更适宜居住、舒适的环境,实现现代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赢。

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园林进行进行合理设计,具有多个方面的作用,不但能够实现环境的生态效益,对居民区环境进行改善,对生态的平衡性进行维持,而且能够使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促进环境保护观念的觉醒[1]。但在实际的情况中,居民区景观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存在,致使园林景观难以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2.1未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我国,打着“生态化”旗号的现代化居住区并不少见,此类居住区对相应的现代化设施进行了配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的要求,但在景观方面,却缺乏人性化的设置。例如,部分居住区旁的公园过度追求绿地面积,将绿地作为隔离带,这影响了人们的步行的方便性;部分居住区忽视了无障碍道路、盲道等设置,未对残疾人的行动进行考虑;有的居住区为了对绿地进行保护,应用较高的围栏将绿地围住,使人们无法与绿地亲近,致使绿地难以充分发挥出功能。

2.2忽视了整体性的原则。

在城市居民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公共绿地是主要的内容之一,公共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体性的景观建设水平[2]。但在目前,在对居民区绿地进行规划时,部分建设单位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单一地注重居住中心的绿地建设,忽视了路边、居民边缘区、房前屋后的绿地建设,严重影响着居民区景观的整体美感。

2.3未对景观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在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植物是重要的材料,配景植物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的美感。现阶段,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同时,植物生存范围越来越广泛,植物跨区域的移植不断实现。但植物对生存条件仍然有较高的要求,而部分建设者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进行选择时,单一地追求美观,盲目对植物进行移植,移植过来后未进行有效养护,植物发育不良、死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对园林景观视觉效果造成了破坏,而且对植物资源造成了浪费。

3.1注重以人为本原则的遵循。

目前,对居民区园林进行设计时,“以景为本”是普遍存在的误区,过于注重亭台、喷水池进行建设,背离了人性化的理念。因此,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遵循,合理对绿地进行规划与设,为人们营造出充满自然性的居住环境,使现代化城市建设与自然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尽量对原本的地形、植物进行利用,在对道路、小广场进行设计时,在满足人们对出行、休闲便捷性需求的基础上,还需对突发事件出现后人员的疏散通道进行考虑。

3.2对配景与建筑物之间的搭配进行完善。

从视觉感官的角度看来,现代居民区的主要的景观是高大的建筑物,植物、相关休闲设施只是配景,起点缀作用[3]。因此,在对配景进行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在充分考虑实用性、视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以提升搭配的合理性。一方面,在对配景的相关植物进行选择时,应该以植物生长习性、地域特色、居民区建设风格等为依据,合理进行搭配。如,绿地区对一些高大的植物进行移植后,对配套的亭廊进行建设,并在周围对相关绿地植物进行布置,让人们在夏季可到此处乘凉,为人们提供休憩、下棋等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在绿地周围的空地上,可对健身器材进行设置,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的场所。

3.3对配景植物进行合理选择。

(1)将原有植被保留下来,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原有的植被常被忽视,砍伐原有植物、大量移植新植物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生态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注重原有植被的保留,在全面分析原有植物生长情况、位置、景观价值等基础上,对原有的植被进行合理筛选,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原生植物,应该尽量保留。(2)注重植物多样性的.考虑,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科学搭配:第一,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对树种、花草进行选择,既要考虑本土树种,又要注重外来树种的引进;第二,注重乔木、灌木、花草的合理搭配,建立具有自然性的植物群落,以实现良好绿化效果;第三,对居民区中的植物种植位置进行合理确定,例如,在老年人活动区,可优先选择较为高大的乔木,为其休憩、晨练提供良好环境,在儿童活动区,尽量选择色彩丰富、无刺、少飞絮、健壮的植物,在为其提供玩耍场地的同时,保证玩耍的安全性。

4.设计案例。

某小区总占地面积是809567m2,此小区为公寓区,在充分对其空间、功能等进行考虑的基础上,某景观设计单位对其园林景观进行了如下设计:(1)立意主要为“回归自然”,以创造出人性化、生态化的居住环境,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开放性进行了强调,以促进邻里间的交流。(2)总体规划,对住宅旁的绿地进行设计时,对建筑物的朝向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不将高大的乔木种植到窗口旁,将高大的阔叶乔木种植到建筑物的西边,以实现夏季降温效果,在儿童活动的区域对不会遮挡视线的植物进行种植,以便于儿童的看护,减少扬花、落叶植物的种植量,以减轻清扫工作。采用了三条绿化轴线,对视线通廊进行了保留,使居住区外景与内景之间实现交融。在对入口区的景观进行设计时,配置了开放性的草坪、经过精心修剪的灌木、四季开放的鲜花,使居民进入居住区时能够感受到亲切感与归属感。(3)种植设计,第一,宅间的植物群落:主干树种的是香樟树、银杏树、乐昌含笑等,中小型的乔木选择的是红枫、樱花、海棠、石榴树等,球灌类选择的是红花继木、金丝桃、红叶石楠等,小的灌木选择的是栀子花、春鹃、茶梅等。第二,中心区的植物群落:主干数主要为日本早樱、垂丝海棠,小的灌木主要是鸢尾、草坪。第三,宅间绿化轴上的植物群落:主干树为朴树、广玉兰,中小型的乔木主要为桂花、海棠、红枫,球灌类主要为南天竹、火棘、毛娟,小的灌木主要为栀子花、茶梅、春鹃。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居民区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对现代化居民区中的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对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设计出生态性、审美性、功能性共存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马儒雪.浅谈现代园林景观的作用及其设计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14):3237.

[2]孙清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6,(16):236.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三

2.1园林水景开发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在园林水景建设中,主要采用的建设方式为人工河湖、水渠的开挖。作为园林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水景工程建设可有效改善园林的绿化条件,对园林中的水体予以科学调节。在水景工程建设中,需注意科学应用水土保持技术,帮助实现对水体的全面化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水体边缘处的护坡、驳岸均是重要部分,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湖岸稳固及水面地面面积比调节作用。如果湖岸呈现斜坡,为了更好地减少风浪侵蚀,避免出现滑坡现象,就需采用各类采用实行针对斜坡的全面化保护。而在驳岸减少中,对于材料并没有什么特殊高要求,木头、条石和毛竹均可应用。但是应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何种材料,驳岸与正常水位相比均需较高,两者之间的距离应超过30cm,以此避免出现风浪将水带至岸外的状况。另外,在水土保持技术应用中,对于驳岸纵向坡度无需追求完全平整,仅确保整体美观即可,实现其与园林景观的协调。

2.2园林养护管理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水土保持技术的核心在于有效提升园林用水的有效率,科学地运用水资源促进园林的良好发展。在园林工程中,其内部树木种类多样,草坪大面积种植,极易导致出现地表水缺乏状况。一到干旱时期,园林管理者就不得不运用大量自来水完成树木、草坪的浇灌,水资源浪费问题突显。在园林管理中,科学利用水土保持技术,将喷灌、灌溉技术应用于园林工程之中,采用地埋式的喷头,便可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还可积极鼓励依照天气气候的变化及植物生长土壤需求,对灌溉用水量予以科学调节。

2.3园林植物种植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2.3.1积极遵循艺术性原则与一般的水土保持技术不同的是,园林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需注意遵循艺术性原则。在园林工程中,可多栽种一些极具艺术性的水土保持植物。在植物栽种中,需做到对植物的科学布局,确保其富有艺术层次感及园林规划。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之上遵循艺术性原则,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植物种植需与园林工程风格相符。确保栽种植物可完美融入至园林中,避免出现过于突兀问题,实现园林艺术境界的良好创造。第二,植物自身需具有地域特色。在植物栽种中,需充分考量当地气候和环境因素,选取一些区域性的植物,让观园者充分领略到极为浓厚的区域特色及异国风情,确保艺术性。

2.3.2积极遵循生态性原则在充分遵循生态性原则基础之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在园林植物选取中,需确保其可在当地环境中良好生长,确保植物存活率,形成优良景观效果。对园林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实现植物的大范围重视,以此实现园林绿化效益的有效提升。第二,注意植物群落混交技术的科学应用。植物自身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对其实行科学化的群类布局,也是一种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3结语。

近年来,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越发受人关注。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科学应用水土保持技术,可帮助达到有效提升园林工程质量的目的,促进绿色生态城市的良好建设发展。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四

2.1应用的整体性。

建设一个居住小区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建设,同样,整体中的园林景观也应该满足整个建筑的风格,如果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整个现代住宅小区,就很难使人们体会到绿化的存在感,突兀的设计会让园林景观显得十分陌生。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融入整个建筑物的风格中,建立独特的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成品才算得上是优秀。

2.2元素合理配设。

在园林设计中,少不了元素的搭配,应该将园林景观中需要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传统的中国元素往往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所以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将这些寓意美好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放置在最合理的地方,才能够给居民带来一种喜气扑面的感觉。

2.3材料适用。

建筑和设计小区园林景观的目的就是要环保节约,所以在使用的材料上,同样应该实现环保的理念。一般来说,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设计材料会有很大的不同,古典的设计材料偏向稳重和单调,只用黑白灰就将整个园林打造出比较庄重的感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就用到比较多的现代材料,可以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进行改变。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2.4配套小设施。

一般来说,园林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古典园林中,笼统分为园林小品和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比如厅、堂、楼、阁等可以算得上是大型的建筑,所以,应该将大型和小型建筑进行合理的搭配。一些配套的小设施是整个园林之中的点睛之笔。有些时候,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才体现整个设计的精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是这样的,只有将与设计配套的小设施进行合理的摆设和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观赏价值。因此,在设计园林时,要重视小设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充分的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也是我们设计人员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3.2社会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3.3经济价值。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4.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满足功能要求根据居民各种活动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组景园路应当既利于游览观赏,又方便交通。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有利于改善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4.2宅旁绿地。

结合住宅的类型、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道路等因素,布置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住宅区旁的绿地上高矮植物的搭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同时将私人空间同公共空间区分开来。

4.3道路绿地。

住宅区道路绿地是住宅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它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可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布置。靠近主干道的绿地以草坪为主,适当种植一些热带树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亦起到了遮荫的效果。

5发展趋势。

5.1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住宅区相比,现代住宅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5.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要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5.3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住宅区景观是住宅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环境设计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把居住小区建设得既方便、舒适,又美丽、迷人,是每个居民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奋斗的目标。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五

引言:。

现代园林景观,在其设计中,常用到的手法是轴线控制,这种手法广范地应用着。轴线控制法有着有多的优势,一是能很好地表现空间的规则性,二是能很好地表现空间的控制性,三是,这种控制手法既蕴含了西方传统设计,又蕴含了古典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1园林景观与外围环境的关系。

1.1园林与城市轴线和谐统一。

在城市景观中,园林景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如何设计园林景观,对城市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设计园林布局时,要以周围的环境为基础,其秩序对园林的布局是有影响的,因为园林景观的设计的最终目的,园林空间要向城市空间扩展,要使其与城市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它的设计布局最终目的就是要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一条轴线,将整个建筑与自然形成一体。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内的北部,从北京市市区的轴线上看,它处于其北面。在北京市这条中轴线上,著名的建筑不止一个,如天安门广场、钟鼓楼、天坛,这条轴线还是文化、历史、政治的轴线,在整个布局中,以紫禁城为中心,从东西南北把一座城市连接起来,在世界城市建筑物中,有很多伟大的中轴线,而它,则是其中之一。奥林匹克公园拓宽了这座城市的中轴线,中轴线的北端是森林公园,从整体布局上看,中轴线和自然景观已经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展现给世人的是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色,而它也成了中轴线的终点。

园林用地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无限的延展,在设计中,既要使园林达到美观,又不能超越边界线,这样就要从多方面考虑,所要设计的园林景观的轴线,要与以下因素联系在一起,景观外围场的重要建筑物,周围一些关键性的标志物的对景线,周围自然景观的山脊线,通过这些关联因素,把轴线结构和景观内外空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如果想把外部景观和中轴线进行统一,所采取的方法有借景色、对景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内外部景观融合到一起,从而改变了固有的场地在空间上的限制,这样就使整个园林的面积得到了拓展。

“层次”指不同事物间可联系的层级秩序。一个体系由多个元素组成,但每个元素的用途和其关键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就形成了突出的层次结构。一个空间因形态、质感、功能的不同,而等级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有效的组织空间结构是必须的,由此才能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但每个空间都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融合,比如覆盖、并列、渗透、穿插,从感觉上让人感到是丰富多样的。

2.1.1并置关系。

空间在变化和重复上如果能恰到好处,就把统一性突出出来,使空间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想要使空间扩展,轴线是最好的利用工具,通过它可以将多个空间单元进行串联,这就达到了扩展空间的目的,从而也使序列的秩序感得到提升。

2.1.2主从关系。

在空间序列中如果要把某个景观要点表现出来,或要展示空间的关键性、特定性,通常会把它的形态与位置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让观赏者从视觉上感到新颖和突出。如果要凸显轴线的控制性,就需要有影响的端点。比较突出的层次关系能够增加空间序列的秩序感。

空间序列在原理上对传统视觉很重视,把重点放在了空间动态组合上,把单个的空间组织形成空间群落,其根据是空间形态特点,组建时要按不同比例,其空间群落要有规律变化。观赏者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景观,在绝对不会是同一个,观赏者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空间转换,空间会秩序地进行连续性的变换,这就能形成有规律的序列,而轴线的设计理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空间序列能够体现出轴线的设计理念,连续性空间元素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轴线,轴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方向性很强,通过轴线,让观赏者变化视觉就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

3视线的引导。

3.1外景引人。

通过轴线,能让观赏者的视线来到一个指定的地方,通过“借景”这种方式把外部景观引进到园林内,如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标志性的物体,或者假山等,从而使园林内的景观更加丰富了。外景引人的方法是,运用了某一植物景观,且它是线性形态,从而使轴线的方向感得到了增强,通过这种方法,又能够把园林内的景观引到园林外面来。

3.2主景导向。

轴线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通过轴线,能够把观赏者的视觉从园林的这个区域转向另外一个区域,从而在视线上形成了一个交点。通常情况下,这个交点所在的位置就是园林景观中的中心区域,园林内的很多重点景观基本都位于处于这个中心位置之上,比如一尊雕像、有代表意义的建筑物等。多轴的轴线体系在通常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同样的交点,例如主轴线与次轴线之间的交点等。

3.3渲染环境氛围改变观赏者情感。

从园林设计理念上讲,采用营造景观和空间的方式,从而达到渲染环境的目的,由此,使观赏者的情感和心情得到改变,从中让人们体会到设计理念。所以,在营造园林景观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这两方面体验上,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可以提高园林设计景观的表现力,使环境的感染力更加突出,从而使园林景观环境在效果上表现更加突出。轴线在构图形式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特征更加的鲜明和清晰明了。构图形式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和感受是不同的,如果构图比较严谨,在感觉上,就会给人以严肃、稳重的感觉,序列空间在层次上又比较鲜明,这就能把人们的情绪逐渐引发起来,有最初的序曲、开端,进人到发展,达到高潮,然后到尾声,人们的思绪也会按照这些顺序逐渐开来。

结语:。

现代化园林景观在其设计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人们的审美观、生活方式等,轴线控制这种应用手法随之而变得多样、自由化了。对轴线控制手法的研究,能够把这种控制手法的潜力进行挖掘和发挥,从而营造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六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不仅对城市的建筑质量,同时对城市的景观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人类在满足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为此城市的发展中不断涌现出造型各异的园林景观,这些景观集合了居民的需求也呈现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中式园林景观在经历了传承和创新后再次成为了主流的设计方案。

现阶段是传统中式园林景观与创新的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初级阶段,随处可见的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包含了很多现代化的时尚内容,更有些大胆的创意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特色元素融入到了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更加特别的韵味。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中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主旋律中体现了儒雅大方、细致内敛、别具匠心的特点,而现代化的时尚元素中,则充满奔放热烈抽象的内容,可以说与传统的中式园林景观元素相互冲突,但是当2种冲突的元素被设计师充分利用后,呈现出了更加鲜明而独具特色的效果,这就是新中式园林景观所展现的魅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第一元素就是色彩。色彩的搭配是艺术呈现时的重要元素,在中国建筑中从古至今都对用色有着特别的讲究,色彩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不仅仅是美观的呈现者,还是阶级地位的象征。因此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用色十分讲究,对于色彩的搭配也由于阶级地位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总体来讲这些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以色彩鲜明为主。尤其是阶级地位较高的皇亲贵族,使用的颜色都是十分鲜明的红色或者黄色,而普通民宅则以十分质朴低调的颜色为主。另外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琉璃是一种建筑中色彩独树一帜的建筑材料,受到了建筑设计师的喜爱,位居其次的是象牙白和黑色,以其独特的质感成为很多园林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颜色。还有一种重要的颜色就是国槐绿色,在这种颜色的衬托下,整体颜色将呈现出大气沉稳的基调。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原木色也逐渐成为潮流色彩,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中。第二个元素是园林景观的形式。传统的园林景观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印象十分深刻,现代化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将人们印象中的传统景观形象再次呈现给大家,能够十分清晰地辨识出其中包含的中国风。另外从整体布局上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庭院布局,呈现一种逐渐过渡的形式,再加上建筑特点上突出传统中国建筑元素的琉璃瓦片等,将色彩和结构的构建达到一个十分完美的结合。

3.1花木配置实施策略。

绿植作为新中式园林景观不可或缺的元素自然成为了设计中的重头戏,通过绿植的巧妙使用可以达到整体效果的简洁明朗,又能够完整体现出中国元素的特色。在层次上追求简洁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特色,因此为了能够与建筑结构相匹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绿植的设计也将作为总体设计的一部分。在进行绿植设计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景观特点,尤其是与流水、假山等的相互呼应。

3.2空间布局的实施策略。

在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优秀的就是呈现在眼前的园林景观像一幅画,人融入画中不突兀,园林景观就像是立体的画卷充满美感和艺术感。因此在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十分重要,就像是画画之前需要整体把握画面,这个布局将决定下一步的细节设计。一般是根据园林的游览顺序进行空间设计,就像是一个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浏览的过程就将整个故事读完,让人在游园的过程中还体验了心灵的愉悦。另外园林景观的空间变换过程应该是十分隐蔽的过渡,不能十分生硬地进行风格的转变。

3.3景观层叠实施策略。

园林中景观多种多样,但是统一在一起又体现着同一个主旨,如何合理布局这些景观的彼此位置十分重要,景观的合理布局可以达到彼此呼应衬托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充分吸引游览者的目光,能够不断被展现的景观所吸引,不会因为看到前几个景观就失去了游览的兴趣。可以通过漏景和框景来吸引游客的注意,激发游客的好奇心理。

4结论。

通过本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在进行新中式园林的景观设计时应该给予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进行传承和创新应用,结合现代化建筑设计的特点,融入新时代背景下的时尚元素,这样就可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新中式园林景观,在充分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能够为城市增添一处十分传统又现代的景观,也能够发扬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七

挖穴的质量对植株的移植与后期生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必须按照既定的标准执行,确保挖穴的质量。在具体施工中,可以先确定穴径再画圆,接着沿着圆进行挖掘,不断修正穴壁,使得种植穴的深度与宽度符合植株的种植需求。挖掘时需要将底层土与表层土分别放置于不同的位置,需要确保种植穴的底部与上口大小一致,不可以挖成明显的锥形或锅底形状。不然的话,种植踩实时会损害植株的根系,并造成上翘或劈裂等,不利于植株生长。在建筑道路或粘土道路上挖穴时,尽量挖成倒梯形,使种植穴底部略大。

1绿化施工前的技术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受到天气、季节以及市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施工技术、时间的合理选择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园林绿化施工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组织好施工人员。园林绿化施工是一项复杂的项目,施工参与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园林绿化工程的工期跨度大,耗时较长,并且时常发生设计变更。只有具有一定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才能够胜任园林绿化施工,所以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选用施工人员,尽量选用优秀的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提升整个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其次,选择好施工材料。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所用的施工机械和相关材料的质量,确保各项施工材料符合施工要求。特别是在甄别、选择植物材料时,必须认真对待。在全面评估整个施工场地环境后,再确定绿化施工所用的植物材料。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配合监理人员全面管理与监控绿化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整个施工流程。加强监督和现场检查,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在施工时,确保施工人员全面了解施工任务和相关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管理中,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和指导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就需要及时的返工、整改。在大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并认真落实施工计划。根据施工计划和分工,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施工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均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3绿化施工后的技术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对园林绿化施工进行后续的技术管理。因为植物的成活率是园林施工质量验收的主要标准,所以必须重视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注重采取恰当的技术开展植株、草坪等的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工程后期技术管理中,需要加强水分、养料、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工作。此外,还需要加强定期检查工作,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防治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确保植株、苗木的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狠抓定点放线和挖穴种植等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做好关键环节的技术管理,确保技术管理工作切合施工实际。在绿化施工前,需要组织好施工人员,选择好施工材料。在绿化施工中,需要加强现场监管,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在绿化施工后期,需要做好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开展植株的养护管理,提高植株的成活率。通过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施工的水平,确保绿化施工各个环节有序开展,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整体质量。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八

新中式园林中的建筑,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多赋以复古元素。这样的中式建筑一般出现在大的景观庭院规划或总体建筑布局中,同时还特别注重建筑的细部装饰和植物植栽等,这是其主要特点,也是中式韵味的所在。如采用筒瓦来装饰屋脊以显古朴;再如山墙、影壁以及游廊、别墅的中庭等,都是中式建筑里常见的符号。此外,建筑还要注重布局主次分明、色彩搭配有中国韵味、装饰纹理多样等特色。

3.2山水环境。

中国园林讲求模拟自然的山水环境,营造富有灵性的山水环境也是新中式园林的一大原则。新中式园林中的山石一般以简洁的造型出现,更能与新中式风格的景观空间融为一体。在现代造园理念的影响下,新中式园林形成一种抽象的山水环境。

3.3植物。

新中式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同于一般的现代园林,选材时多用中国传统植物种类而少用外来种;传统园林植物被赋予许多寓意,如松柏多代表坚贞、傲骨的品质,竹则寓意坚挺、有气节的品格等。寓意丰富的植物素材,为营造文化内涵深厚的中式园林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受西方理念影响,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常采用自然形植物和修剪形植物结合的手法,以国槐绿为基调,运用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植物素材,使景观富有文化氛围.

3.4景观色彩。

3.4.1中国红和琉璃黄红色调是热情欢乐的,让人联想到如结婚节日庆典之类的喜事。如过年时挂灯笼、帖春联窗花;结婚时帖喜字、盖红盖头等,以红色表达美好祝福。而黄色调则是权利的象征,巍巍京城,金光闪闪;龙袍披身,皇权至上;金銮殿上,百官朝拜。

3.4.2象牙白和黑色白色是简练纯粹的,给人干净的视觉感受。白色的石材如大理石、雨花石等,做成栏杆、铺地等;黑色则常用于园路铺装、景观小品、亭子等,以渲染出内敛沉稳的氛围。

3.4.3国槐绿色国槐绿也是中国色的代表之一,在新中式园林景观中,主要以绿色作为主色进行铺垫,同时也会用开花植物进行细部点缀,给人清新放松的感受。

3.4.4木原色与灰色木原色是天然木材的木色,质朴典雅,是人们在现代钢铁森林中渴望见到不经雕琢的自然之色;灰色是中国的山水泼墨画,与天地浑然一体,淡而悠远。

3.5传统符号。

正如古典园林中常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反应传统文化,营建园林意境,新中式园林中也常采用抽象演化的手法塑造景观符号来表达传统文化内涵。

3.5.1传统的宝相植物自魏晋以来西域人将佛的概念传入中国后,便结缘中国园林,其装潢修饰的特色花样也逐渐融入到中国园林中。因此,景观设计用到这些植物时,一般都是象征富贵、吉祥、平安之意。

3.5.2传统的吉祥物园林中的吉样图案多出现在门雕和窗雕上,如龙、凤、龟、麒麟、貔貅、双鱼、蝙蝠等,如蝙蝠形状图案常寓意祈福,应用到铺地的花纹与样式上等。

3.5.3富于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传统元素中图案的应用包罗万象,如动植物、花鸟、神兽和人类创造的文字或图案等,常用生肖、祥云、中国结、福禄寿禧、阴阳五行等。图案元素多以雕刻形式表现,或与传统灯饰小品结合出现。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九

提及园林景观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园林景观既具有自然属性的一般特点,它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能够轻易的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又具有社会属性的一般功能,它往往包含了社会文化内涵与功能,能引发人们情感上的交流。而在认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特点的同时,还应坚持发挥现代园林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分联系有所认识。

一、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联系。

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园林景观的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都是崇高的存在,其特殊地位是不容忽略的,它是传统文化指导下的结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具有独特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传统园林的默默付出,就没有现代园林的发展壮大。事实上,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与现代园林景观有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自然文化发展脉络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古人对自然文化的理解常常拘泥于形式上的表现,他们往往因为缺乏对生态功能和山水成因的认识,忽视自然景观的功能。因而,园林景观多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艺术再现,这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象形联想或象征意义。相反的,现代园林则更多地表达了其文化上的属性,展现了自然元素本身的价值和担当。现代园林往往采用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与传统园林模仿自然的概念不同,旨在实现将原始自然与营造的自然完美契合。即便中国传统园林在对自然的认识过于表面化,但是这种质朴的自然观念和气氛仍旧给现代园林以启发。现代园林应在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发展。

现代园林是从传统园林发展而来,除了具有传统园林的一般特点,也逐渐发展出彰显时代特色的品质。认识、分析现代园林景观的特色是对其发展过程中最为概括的总结,这也有利于实现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而从当前园林景观的现状来看,其特色的表达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首先,不得不提的特色就是园林景观的流畅布局,这样的表达完全是从传统园林景观继承而来。总的来说,整个园林的技术、文化、内容和形式等融合为一体,既使得景观移步异景,又对场地的缺陷进行很好的补充,整体表现与“起、承、转、合”的章法无异。其次,现代园林的一大特色就是精巧灵动的细节。由于现代工艺水平的进步,园林景观往往能够实现一些细致入微的刻画,这也使得景观能够更生动的表现。现代园林在局部求精的同时,往往能够集零为整,进而表现出园林设计的独具匠心。再有,现代园林的一大功能就是实现空间的含蓄划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空间领域的意识较为强烈,不同性质的空间常常表达不同的含义。而园林的存在就是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渐展开,用空间渗透、对比的手段,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分割,展现出不同景致的层次感。最后,我们应该明白任何有形的创造都具有无形的表达,中国园林更是将这种表达凸显到极致。表面上,现代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一种自然流露的情趣。实际上,这是在创造一种吧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相协调起来的至真至美之境。由此可见现代中国园林的特色涵盖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园林的特色也会发展的更加深刻、夺目。

三、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1.不同发展背景下的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传统园林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而它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是时代赋予传统园林的特殊魅力,而它也并不局限于此,转而苛求更为深远的表达。现代园林亦是如此,它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如此,不同的背景也使得现代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2.现代园林在传统园林基础上的更新。

传统园林按园林基址的选择以及开发的方式,分为自然山水园林和人工山水园林,具体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等。现代园林基本上继承了传统园林的分类方法,传统的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仅仅作为景点保留下来,自然山水园林在现代也称为风景名胜,传统的公共园林逐渐发展成公园,成为现代园林的主流。

在现代园林中,最常见的园林表现形式就是混合式布局。现代公园中使用这种表现方式,既实现了人口分布现状有条不紊,又与现代社会的预期是相契合的。这样现代园林的表现方式,在继承了传统园林山水文化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实现现代园林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4.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古便受到人们的推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更、推陈出新,已然成为经典文化的代表。现代园林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传统园林文化的熏陶,在园林景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园林文化对其推动作用,我们所要明确的就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园林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它开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然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这也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当我们感叹现代园林景观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多都是盲目的模仿,这些仅凭模仿而设计的园林往往丧失了园林设计最初的美感,这也造成了很多资源上的浪费。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园林的设计都是欠缺考虑的,往往忽略了园林本身的形式美法则,这就造成对于园林景观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园林设计不都是合理的,而错误园林资源的放置,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总之,现代园林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而对待现代园林的总体规划上,既应当继承传统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又要有所创新。当我们以发展性的眼光去认识现代园林景观,自然会汲取世界先进园林艺术,以促进现代园林艺术民族的进程。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十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大部分居住区都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现在有一部分景观设计师常常花费很大精力去追求作品的形式,他们的最大追求目标是注重建成后的作品形象而忽视或不重视研究居民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甚至有的还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小区园林景观和绿化建设不合理[1]。

1.2景观设计的盲目性。

现代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存在着诸多的盲目性。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视野更开阔了,可共享的资源也就更多元化,由于对优秀案例的学习借鉴,对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于是很多作品都具有相似之感[2]。也有不少的国内景观设计师不结合国内实际盲目追求“欧美之风”不切实际的“崇拜”之风导致不断出现似曾相识的景观设计方案。使得原本崇尚自由、个性、多元化的设计精神变的颓废无味。结果令居民望景生叹丧失兴致[3]。

1.3软质、硬质景观比例失调。

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花卉植物是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凭借独特的色彩、姿态、香味以及层次感,花卉植物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态环境,装饰了居民们的生活,增加了其对环境的美化意识,对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实中许多园林景观设计者人员缺乏合理的植物造景意识。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不强调植物造景,而是生硬地增设亭台楼阁或者是假山叠石等要素,影响了景观实际作用的发挥。该种做法,没有考虑实际环境,纯粹为做景观而做景观。久而久之,软质景观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而硬质景观则相应地增加,两种景观之间的比例失衡,增加了小区景观的.违和感,同时也降低了其观赏价值。

1.4景观要素违背了居住风格、人文环境。

现阶段,部分居住区所开展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未考虑居住楼风格和地方人文环境。有些甚至盲目坚持“什么时尚造什么,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则。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这让整个小区环境更加杂乱,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损害了现代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4]。

2.1居住区景观应贴近生活,注重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承载着居民休息、锻炼、社交等多项功能。基于此,小区园林应创设生活气息浓厚的环境氛围,充分赋予小区园林人情味,真正做到景为人用。例如,儿童活动区内可栽种多样化、色彩明快的树种、树型,且比例需适中。通常,可选择生长茂盛、无病虫害、无毒性、无针刺的常见树种。而针对老人活动区,则需以高大乔木为主,便于休息遮荫,同时也为老人晨练或散步提供和谐的意境。

2.2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尤为关键。在分析和把握小区的整体风貌前提下,应将其使用功能作为着手点,认真部署园林景观,让它成为相对完整、齐全的园林景观系统;应使其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绿化需求。园林规划时,设计人员应始终坚持“人性化、自然化、生态化”的根本原则,从而有效提升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美观度,增加实用性。

2.3因地制宜,倡导人性化。

中国园林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适地造林和借景寓情”的内涵、精华,也就是因地制宜,倡导人生化。例如:充分运用现有的地形地貌,避免扩增土方,较好地保留小区的原有树种;应将乡土植物作为选择重点,并酌情增加观赏度高、生命力强的外来植物,从而有效优化居住区的植物结构,保持植物的多样性。

2.4坚持层次性、协调性进行植物配置。

居住小区内,植物配置应重视层次协调,借助乔灌木和地被协调配置由高到低的各个层次。搭配层次时,乔木和灌木树种的比例应为1:3,草皮面积应小于绿化面积的30%。此外,还应适当考虑引进其他种类,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能开花的植物搭配,应注重季节性特征,真正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应恰当好处地利用草本花卉,修补木本的漏出;根据小区植物的花型、色泽、树冠以及高度等,进行有效组合,实现互相协调。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逐渐成为现代人高品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地产界的经营理念也正随应发生改变。营销以较多地关注人文环境代替了单纯的售楼形式。与以往相比,今天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第一,重视景观合理性。建立合理有序的现代化小区景观设计的配置方案。第二,增强绿色“生态”理念。第三,注重地方特色。第四,注重材料的选用。因此,未来对景观设计材料的选用主要趋向于低碳、便捷、体现地方特色及diy等材料。

4结束语。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环节,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设计中,应认真分析和评估园林景观设计带来的社会、生态效益。为促进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规范化,让它成为居民休憩、生活的优良场所。本文粗略地分析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几项原则,旨在促进城市居住区景观的合理化设计,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和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完善现实设计过程中的不足,需要更进一步的去探索。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十一

中式园林讲究空间围合感,心理学上认为活动是有明确目的,并具有一定社会职能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或者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的总和。在景观设计构成中,人的各种活动首当其冲地成为景观场所构成的主要内容。新中式可参考这种围合感。很多的中外艺术家喜欢把中国的新式园林景观设计看做是一件艺术品来欣赏,其主要是因为中国新式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融入了设计的要素,而且也融入了心理学的要素,在实际的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把人们在欣赏景观时的心理感受和视觉冲击等考虑进去,以此来设计整个建筑物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其中大多数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都遵循:开始、引导、高潮和尾声四个基本部分,层层深入、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这样既不会使欣赏者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且也会使得整个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变得更专业,另外一个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空间布局上的突破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了空间转换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融入到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就使得整个建筑更有艺术气息,为景观增添了更多的美感。

2.2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就是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借助周围的风景提升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构景手法有:首先就是借景,借景顾名思义就是借助周围的环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景都是可以借的,而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借助有利的景观,目的是提升现有设计景观的美观程度,其次就是隔景和障景,这主要是指在现有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如果有不被需要,同时又影响美观程度的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对其进行隔断等,避免给正常的景观设计带来影响,最后就是色彩配置,色彩是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对视觉冲击力最大的一个自然景观,同时也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人们的欣赏路径来确定色彩搭配,最好是在欣赏着最有欣赏兴趣的时候搭配最鲜艳的颜色,对视觉造成冲击,刺激他们的神经,提高其对景观的欣赏程度。例如,苏州园林风情青砖砌半露天餐厅装修设计的很有味道,古色古香的江南气息迎面而来,竹子式的顶棚设计的与众不同,很有韵味,墙壁的设计很有韵味,桌子的设计很有浓郁的古典气息,地板采用的是米色,给人的感觉很舒心美好,再加上壁画的设计很自然美好,周围绿植的设计很清新自然,使人眼前一亮,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整体的设计很有味道,给人的感觉也很好,带给你美丽的心情。总之根据实际的需求来构景是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素。

2.3花木配置。

花木配置就像是房间里的鲜花一样,恰到好处的配置可以提升房间的美观程度,但是如果过多或者不合时宜的配置反而会适得其反,产生相反的效果,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也是如此,花木配置是一个基本的要素,但是同时也是在配置时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和素养的技术,在对花木进行配置时需要考虑到鲜花的种类、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是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依据的,否则随意的摆放和配置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则可能会影响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合适、恰当的花木配置能够使得整个园林景观设计锦上添花,增加其整个工程美观程度。

3结束语。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我们的居住环境,大至我们的国家建筑风格,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离不开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也离不开艺术家的努力改革和不断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在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必须要坚持在继承优秀的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技术的前提下不断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设计经验,努力完善我们现有的园林景观设计技术和理论,努力开发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式园林景观设计方式。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篇十二

摘要:新时期,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园林景观建设领域的节能施工技术,得到了更多人的广泛认可与不断推进。正是由于大众对节能设计发展更加重视,所以推动了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上不断地出新与进步。在能源危机面前,在园林工程中融入节能技术其实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园林工程的发展、节约经济成本、实现园林可持续发展,也为园林自生态提供了有效的循环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1引言。

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在园林景观建设领域,节能施工技术得到了业界进一步的认可,推进速度不断加强。现在,很多优质项目上,要求在确保风景园林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功能的施工技术,这有利于降低风景园林项目的施工和检修维护成本,也是未来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园林的节能主要可以从材料、施工、设计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节能的效果和效益。

2园林节能概念的界定。

建筑节能概念的深入,逐渐延伸到节能型园林领域,节能型园林是在保证园林绿地预期生态和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与设计,以最合理的物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作用,以满足人们合理的需求,甚至超越理想的预期需求。园林节能,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消耗,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微观环境的生态持续发展。园林节能主要从材料、工艺、维护、成活率等方面着手。节能型园林,并不是要减少资金与资源投入,而是让资金与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能型园林也并不是只讲低造价、低成本,而不顾品质和效果,一味以缩减园林绿化面积、降低材料档次的做法,不利于节能型园林。节能型园林通过合理规划布局现有园林绿地,符合实际地减少水资源、电能源的消耗,同时,在保证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运用先进的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来组织资源、优化技术,进而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

3.1通过节能工艺节约建材。园林建筑施工过程中,节约建材显得尤为重要。节约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地节约建筑能源,而且对于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也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引水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管改造,有效利用循环水,对于耗水量较大的园林施工而言,更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因此,在园林建筑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筑施工的新工艺,可能更有效地节省建筑材料,提高建材的使用率,是我们园林施工过程中应当注重并且积极引用的。

3.2优化园林的自动化灌溉技术。灌溉是园林绿化的一个常见活动,但不科学的浇灌会使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也会导致树木烂根、死亡。自动化灌溉技术,是改用具有节能作用的喷灌、微喷灌方法,很大程度上能降低灌溉水资源的用量。a.喷灌、微喷灌。不仅可以精确计算浇灌量、减少水资源浪费,还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现阶段,一些园林项目上的灌溉节能技术,专门在园林内的绿化带、植物带及草坪的.两侧位置,设置、安装喷灌的管道设施,不仅不影响植物生长、能及时向植物提供生长所需水分,还能增加植物附近空气的湿度,减少因大面积浇灌的水分蒸发。b.滴灌。是在植物底部设置滴灌,直接把水分灌入到植物的根部,给其供给、补充所需的水分。这在一些反季节种植、大树移植、名贵花木移栽上,也有节能推广的价值。

3.3充分利用生活污水,为园林提供充足水源。城市用水紧张,水资源处于短缺状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如洗菜水),直接将生活污水排放到下水道中,这部分可利用的水资源就白白浪费了。为了改变园林中大量使用自来水的现状,循环利用雨水、污水,经由专门的管道和设备进行处理,二次流出应用于园林灌溉,可以为园林施工、养护提供充足水源。这对耗水量比较大的园林工程来说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重视。再比如,夏季小区内游泳池的水隔天是要换的,可用池水来浇灌园内植物。在提倡低碳的今天,实现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园林施工与养护的节能性,不仅是一种概念,而且也是未来的方向。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污水循环利用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4将太阳能技术用于园林施工。太阳能是洁净能源,不消耗燃料、无污染,是一种真正的绿色环保能源。在园林工程上,将太阳能辐射热能转变为电能,并由蓄电池组对其进行储存,来满足平日维护设备及园林景观照明系统的用电需求,进而使电力的能耗降低,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园林节能的途径和思路。例如:在常规的园林施工中,一些机械设备需用电力来启动,可以通过仪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供应机械设备运转,降低原有电能的损耗,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总之,在园林后期维护中,要对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或措施进行积极的面对和摸索,科学应用推广,才能最大限度上节约各类资源和降低能耗。在园林施工中,应用节能型技术,可以有效节约各种能源资源,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生态风景园林建设项目是城市基础建设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节能型风景园林,不仅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宇婷.如何创建节能型风景园林施工[j].民营科技,(5).

[2]王精.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科技,2014(14).

[3]李东源.园林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13).

[4]王桂琴.浅谈园林施工中节能型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0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