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7:56:40 页码:10
最新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优秀9篇)
2023-11-18 07:56:40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成长。完美的总结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成长。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写总结的技巧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一

班级是学校中基层团体,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往,得到认同并被别人接受,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得到发展。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可能会被认为是成绩差或是调皮的孩子,来到班级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心理情绪。学生学会了什么,并不是教育者有意识地给他们传授了什么东西,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怎样的条件下生活,也包括在学校中过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是什么呢?就是“文化”即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是软文化,它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标志之一。教育者建设好学校精神文化、班级文化成为必然。班级文化是一种产生于班级管理中的文化,是为了达到管理班级目标而产生的管理手段。班级文化应以一种价值、心理等精神文化为导向,对班级特定的教书育人的目标产生的比较温和的管理手段。

要创建优秀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好的的班集体,首先要制定班级的共同目标。它是班级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时刻都为实现目标共同努力。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找到突破口,根据这个点切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抓住学生为集体进步而努力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集体的力量,使他们的集体意识逐渐增强。目标制定后,作为班主任,不应朝令夕改,要狠抓落实。依据本班特色开展班级教育活动,鼓励每一位班级成员协作精神,让全体班级成员意识到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班级整体目标,这样一些小矛盾就会消失于无形,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就容易形成了。要创建优秀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好的的班集体,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班规——即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共同参与和遵守的行动准则。班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每个准则都应充分考虑对人的本性的尊重,应顺其自然的引导利用学生的某些行为。班规还应考虑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群体活动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再次要进行班风建设。班风的建设包括学生的行动、言论、情绪风貌等各方面,是一个班集体大多数学生体现出来的共同的倾向。

建立一个好的班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研究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基础。班主任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潜力,因材施教,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第二,班主任要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本职工作,这是建立良好班风的保证。教师自己热爱工作、乐于奉献无形中会给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每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有爱的师生关系,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共同完成班级目标。第三培养班级核心团队,这是班风建设的关键。选出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班干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风建设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好的班级核心团队,愿意为集体服务,在班级中有威信,有影响力,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第四,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这是班风建设的途径。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举行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班级趣味运动会等,也可举行优秀宿舍评选、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把优良的作风统一到班级作风上来。最后,要进行学风建设。学风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纪律及学习方法、效果等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有好的学风能为班级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良性竞争和创新。

建立良好的学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请同学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定出一个目标,记在心里或贴在桌上,时时激励自己。第二,要培养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仅指对课程知识学习的认知和使用,同时也包括对待生活的态度等问题,作为班主任应积极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通过学习、生活等经验的交流,可以使同学增强信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可以促进学风的建设。第四,关注重点学生,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学困生、贫困生及一些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要积极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和状况,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发现有思想波动时及时谈心,帮助他们改变不良学习习惯,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中悬挂激励的名言警句、学生活动剪影、优秀宿舍照片、教师风采秀等,通过对教室的精心布置,使各个角落充满文化气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师生产生良好的情绪,起到育人的作用。经营班级文化,触动学生心灵,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教育工作者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喻斌.浅议班级管理[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xx年.

[3]刘春侠.旬邑县职田中学英语组.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n].咸阳日报,20xx年.

文档为doc格式。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二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因此,在中小学中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至关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性结构中,音乐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审美情操,也能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自主的人文环境。音乐社团活动是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多种多样,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特长的平台。但音乐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将探索这些问题产生原因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的可行路径,进一步探讨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音乐成绩在中小学的期末考评以及升学考试中不计入考评范围,音乐成绩的高低对于中小学的升学率也没有任何影响。因此,音乐学科从自始至终属于副科。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于音乐学科不够重视,音乐社团的建设发展也就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

1.排练问题。中小学音乐社团的组织活动中不能按照教学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活动。例如社团每次有演出任务时,在演出时间接近前才开始进行短期的强度排练,最后达到演出效果,只重视完成演出任务,忽视平时的排练活动。长此以往,一方面,音乐社团的文化精髓并不会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紧张的学习之余,身心得不到放松。音乐社团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本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以及各种音乐社团,其宗旨是能够让学生在校园中拥有一个通往音乐之路的平台,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积月累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后,校园文化也就在无形中建立起来。相反,如果音乐活动只重于演出形式,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存在价值。

2.学校制度问题。一个井然有序的校园制度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前面提到的音乐学科作为副科,导致大部分学校领导对其不重视,因此在管理制度中存在着现实问题。例如,现今大部分中小学课业繁重,音乐社团活动一般在学生晚上放学后进行,而学生除了要参加活动还要完成课外作业,因此,学生并不能愉悦身心,反之更能感到课业繁重。在学校人事管理制度中,作为副科的音乐老师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老师地位薄弱,音乐老师不需要批改作业,也不需要定期的考核,因此,在校领导及其他老师看来工作轻松,但他们忽略了音乐老师在组织排练演出时所承受的压力,在这种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工作压力大,学校地位不高的现状下,大多数音乐老师对工作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的前景不乐观。3.师资问题。音乐社团多种多样,而音乐老师针对性较强,这就使得教师资源严重匮乏。更有一些学校对音乐不重视,在音乐老师完成基本的音乐课程之后,安排音乐老师兼职教其他科目。这样不仅显得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不到位,也让学生及老师都能感觉到音乐学科可有可无,学生及老师的态度慢慢也会随着转变。

通过上述分析,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部分将探讨一些解决路径,旨在改善音乐社团活动中出现的日常排练不到位、学校制度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师资不足等问题。

1.针对日常排练不到位,音乐社团活动只注重演出,越来越形式化的问题。作为负责日常排练的主管老师应从自身做起,将学生的积极性作为重点,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排练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中来。其次,学校领导应重视音乐社团活动,而不是为了树立学校门面而做形式活动,音乐社团只有“活动”起来,才能慢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

2.对于学校的制度问题,可以尝试改善并实施一些计划,争取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比如规定周内的某天下午提前放学两个课时,将那一天作为社团活动日,任课教师可以布置少量的作业,让学生们劳逸结合,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学习时间。对于音乐教师,应针对教师的专长对其充分利用,挖掘教师的才能,重视教师擅长课程的发展,鼓励教师多去发现教材,将设计的课程活动融入人文精神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老师的才能,又能让音乐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也能让学生体验到高质量的音乐课程,学生、老师、学校都可以从中受益。

3.面对师资缺乏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应该提起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从制度上落实到位,尽量扩充音乐教师的编制,保证教学质量,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资助在职音乐教师去进行培训、交流,提高专业素质,从而提升音乐社团活动的质量。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音乐社团迎合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在中小学中开展音乐社团,不仅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创造和谐、自主、人文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文化品位的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音乐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音乐社团为他们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学习和发挥的环境,例如:合唱、管乐团、民乐团、音乐剧、舞蹈队等等。在这些乐团中,学生的精神、情感、生活、学习要求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学习生活不再单一。音乐社团活动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竞技性,在中小学中开展这些音乐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

2.促进校园文化的社会性。校园文化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能够“请进来,走出去”。音乐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内开展,也可以走出校门进行交流演出、学习。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老师、学生能够扩充眼界,学习其他学校或社会团体的精华和长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高实践性和社会交际能力。校园音乐社团活动,在学校中就是各个有相同兴趣的同学聚在一起,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走出校园后,交际面更加广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社会中,得到在学校课堂中学不到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促进校园文化的互动性。音乐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音乐社团的发展和形成可以促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优质的校园文化也会熏陶和提升音乐社团的发展。不仅如此,学生在这种良性循环的影响下,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音乐欣赏水平。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在音乐社团活动中增加了交流互动,可以相互学习,增进感情,建立同学间的友情。例如,在民乐团的学生在排练时,要求他们演奏的乐曲音响效果要达到平衡,这就需要不同声部间强弱分明并且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为校园文化的互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4.促进校园文化的渗透性。校园文化作用于学校发展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慢慢渗透其中,根植于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音乐社团活动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带动学校整体的文化水平提高。因此,音乐社团也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性。

5.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性。中小学校园文化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个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和谐共处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形成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个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其自身才能的摇篮,为学生的才艺发挥提供了表演舞台。同时,音乐社团活动又让学生得到在课堂中学不到的实践经验、社会阅历、交际能力这些很实用的知识。在音乐社团开展的这个过程中,每一届学生都能有不同的经历,相同的是这些学习经历具有连续性、时代性、鲜活性,不同程度的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因此,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让这些校园文化不断地延续、发展并随着活动的开展得以传承。

中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向前的灵魂支柱,也是社会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门涵括情感、听觉、表现、创新等艺术于一身的文化,音乐教育承载着这些艺术元素,对中小学生展开全面的素质教育,以建立音乐社团活动的这种教育方式,试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方向,让学生和老师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最终共同建立起一个具有良好校规、学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音乐社团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每个学校的现实情况各有特点,因此也会存在大大小小的不同问题。一方面,列举了三种音乐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典型的问题,并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探讨了音乐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旨在推动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校园文化涵义的内容十分广泛,笔者因时间不足以及能力有限,只列举了中小学中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于本课题的研究缺乏深入性和全面性,今后将继续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1]马健生.学校赢在文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2]李宜芳.音乐教育融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思考[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3]刘丽娟.浅谈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8).

[4]刘纪元.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5]温滇.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三

现代组织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文化。本文以组织文化的特点、结构,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的文化价值趋向等为方向,论述了现代组织文化建设的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现代组织对组织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组织的文化与组织定位、发展战略、制度确立越来越紧密。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也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英国学者泰勒对文化的解释至今为世人认同。他认为“文化或文明,从一般民族学的意义上看,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的每一分子所获得的一切技能和习性。”这个定义阐述了文化包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是一个复合体。

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组织总目标服务。在21世纪,组织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同事之间将按新的规则来处理各种关系,即如何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如何在信任的基础上达成承诺,尊重员工的个性,如何在自主的基础上达到有效的管理。这主要要靠组织文化来实现。

组织文化在组织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功能:

协调功能,组织文化能够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

约束功能,也称规范功能,组织文化对成员的行为具有一种强烈的规范约束作用;

激励功能,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四

学院在办学规模与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自身需要进行不断的适应与调整,学院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

学院文化广义上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学院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制度和环境建设主要依托学校,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通过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传承性、地域性、学科性的文化氛围。创造的主体是学院师生和管理人员,载体是育人文化活动,目的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当前学院文化建设一般由学院管理层主导,自上而下的进行硬件和环境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院和谐快速的发展。文化活动本身的质量,与学生成才的适合度,师生的自主参与度都不太理想。比如,学校经常请专家开展学术报告,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因为要点名被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却得不到必要的安排与指导,产生了“放羊式”的'空白区。管理层组织的这些文化活动,与“文化”原本以文化人的目标产生一定的错位。

当前学院文化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学院文化本来就是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存在接收、适应和创新的过程。“但校园文化又具有时代性、超前性、纯洁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是以塑造大学精神、净化文化意境、完善主体人格为目标的特殊文化。”而当前高校学习诚信度低、后街商业文化繁荣、寝室卫生状况差、网络游戏成风等现象比比皆是,学校中迷漫着功利、拜金、官僚、虚无等社会庸俗之气。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深入的影响,给学院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当前高校还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行政力量主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院系设置、学科布局、人员组织易动性大。学术及学者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学术文化也处在弱势的位置,文化建设同样受到影响。

学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所有的“学院人”,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因为高校规模扩张,很多学院都是新建或新组建的,缺少传统文化,各学科文化之间的融合度较低,缺少资深的教授把握文化阵地。特别是学院建设之初,在师资严重缺口的情况下建设的教师队伍,自身存在一个适应、流动和发展的过程。队伍流动性大,学科基层组织松散,学科带头人缺位或易动频繁,造成学科内外交流少、研究方向松散,学科文化活动影响力小、参与率低的情况。学院文化建设主体性缺失表现在“学院人”主体意识不强,学院文化缺乏积累,学科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等。

学院文化建设要在大学文化的统领下,科学定位、开拓路径,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突出学科文化的基石作用。

在复杂多变的、充满竞争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建立以大学整体文化建设目标为统领的二级学院特色文化,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学院改革发展的目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二级学院文化格局。”以院训和办学理念建设为载体,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两个中心,加强学院环境、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凝练学院文化内涵。把文化建设纳入学院的发展战略之中,把环境、制度与精神文化建设放在同一层面上,保持学院建设的均衡和谐发展。学院文化不能等同于学校文化,造成学校文化的扁平化,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地域环境培育特色文化,突显办学实力,让学院的环境布置、制度建设和文化活动散发独特的文化内涵,使校园文化百花齐放。

以学院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环境、制度和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学院立体文化平台。以学科文化建设为基点,加强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传承和创新学院文化。以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化建设为例,学院凝练了以“德学兼修,中外会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现中外文化融合、西为中用的办学思想。在学科文化建设上依托农林优势学科,建立了一批以“生态文明”和《茶人三部曲》、《茶经》译著为主的科研项目,服务并传播优势学科科研成果,传承和创新学院文化。学院以世界知名高校为主要背景布置办公和学习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师生出国进修、交流、交换学习的规章制度。开展语言文化节和外语专业晚会一系列文化活动,加强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断拓展学院文化建设的路径。

(三)发挥师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院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师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学院在环境和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师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学院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育人水平,保证教学中心地位。只有高水平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才能与时俱进,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学院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满足学生求知与发展的诉求。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丰富文化活的形式,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抓手。“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参与率。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五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整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刻影响,如果企业文化不能从思想上实现由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结构性根本转变,那么其原有的思想方式必将成为文化建设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正如美国学者英格尔斯(inkels)所尖锐指出的:“再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里变成废纸一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思想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现代化的首要内容,主要包括:(i)自主创新意识;(2)现代信息意识;(3)民主开放意识;(4)计划时效意识;(5)法律制度意识;(6)市场竞争意识。

在以市场经济为先导的社会现代化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将发生冲突和变革。如果依据计划经济时代的既定价值观念出发来评断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新变化,是不可能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的。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必须走向现代化,特别是从市场经济新的利益关系中,从变革的社会生活实际中来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大致包括(1)充分肯定个人欲望的合理性,坚持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2)强调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培养自由竞争意识,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4)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坚持追求现实利益与维护公平公正相结合;(5)关注生命个体存在,坚持关心自我与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相结合;(6)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义利兼顾与义高于利相结合;(7)形成知识的价值观念,坚持反对封建迷信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8)重视培养个人理想,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要求打破传统以培训、岗位、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的组织结构,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开放性的多维网络结构,这样,企业文化建设与家庭、社会就会有效连接起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进而形成强大的文化建设教育合力。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出自我封闭状态,而成为真实社会的一部分,避免了企业文化培养的片面化、畸形化,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怎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张扬人的个性,激发人的主体意识成为文化建设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往往强调以管理者为中心,维护领导尊严,实施专制式的文化建设模式。它要求员工对领导的服从,轻视员工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定员工的个性发展,这种模式很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而又迫切的需要。因此,建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民主式的现代文化建设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平等对话式的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抛弃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充分肯定员工作为人的存在价值,提倡人的个性张扬,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客观需要,重视每个员工个体潜能、思维创造、自主创新等各方面的充分自由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指采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特别是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整体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期,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企业人事教育部门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手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准确识别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对象、条件等方面的诸多变化,灵活机变地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六

目的通过本文叙述为药剂科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结合我院药剂科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分析文化建设对于科室建设的重要性。结果我院药剂科重视并加强文化建设后,科室管理及职工凝聚力得以提高。结论药剂科的发展需要重视并加强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整个医院强大的精神支柱。伴随着医院文化的不断充实和丰满,我们体会到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管理离不开文化,因此科室文化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1~2]。医院科室是医院的细胞单位,科室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科室文化建设是医院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所在[3~4]。科室文化是科室的灵魂。药剂科是按照相关法规,负责医院药品采购、保管、分发、调剂、质量监测以及临床用药管理和药学服务等的综合性部门。本文从内涵素质和外在形象等方面阐述药剂科科室文化建设所开展的相关工作。

1.1完善药剂科相关制度,规范各岗位操作规程。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规矩”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规章、制度。一个团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指导。“制度治院是我院管理的重要一环”,全院坚持以技术进步为主导、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质量方针,完善、健全了药剂科从药品采购、保存、供应到调配各项规章制度和各岗位的sop,使科室每一位职工都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久而久之,将成为每一位职工的自觉行动。

1.2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医疗质量。

药物是人类防止疾病,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武器,药剂科作为医院药品采购、保管、分发、调剂的技术性部门,其首要工作就是确保用到患者身上的药品安全、有效。药剂科建立了相关制度:如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处方点评分析制度。从药品入库验收到调剂发放均以“质量与安全”这一工作重点作为行动准则,并时刻谨记;同时建立了药品验收管理制度、药品养护制度、效期月盘点制度、过期、破损药品处理制度等。药品调剂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加强药品发药复核,最大限度的保证药品调剂质量。

1.3注重科室职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药剂科努力建设学习型科室。科室深刻领会“人才强院”的办院宗旨和院训“博及医源、精勤不倦”,制定了专门的职工教育和培训制度,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职工培训后要求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科室将其收集装订成册,分发到各组进行传阅,促进了科室职工之间的交流与知识分享。科室组建了学习小组,要求科室职工每月轮流在科室内进行内容丰富的讲座,包括专业知识、生活常识、保健养生、子女家庭教育等等。

1.4科室职工相处:相互尊重,互资相长。

作为中医医院的药剂科,我们不断践行着中医药文化“以人为本,调和致中”的理念。科室从主任到职工相互尊重、一体同道,建立了和谐的同事关系与工作环境。科室秉承人性化的管理,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充分激发职工的热情和进取心,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科室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科室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1微笑服务、高质量服务。

药剂科是窗口服务性科室,科室让药学人员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每位员工意识到患者满意是评价药学部门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笔者深知:医疗市场的竞争其核心是服务质量的竞争,优质的服务方能取得更多患者的认可[5]。因此科室要求每一位职工铭记:“患者永远是对的”,尽量避免争执,微笑着面对患者;“严格按操作流程工作”保证药品调配准确无误。同时我院按月发放患者及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表,深入临床开展服务满意度走访;于20xx年组建临床药学室提升药学服务内涵。

2.2统一着装。

除了按照医院规定统一着装外,科室为女职工发放了统一颜色、款式的职业盘发夹,要求女职工上班期间一律盘发。同时科室为每一位职工发放了统一款式的水杯,使工作间看上去更加整洁。统一,使大家共同点多了起来,让职工从外表的统一从而内心深刻意识到:我们是一个整体,科室的发展与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

3协助完成医院各种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了科室的文化内涵。

3.1协助完成在院植物挂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药园。从医院不同植物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片漂亮的人工树叶,上面记录了该种植物的名称、药用部位、功能主治等,充分展现出中医医院的特色。作为中医人,通过挂牌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中草药常识,同时对中医、中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3.2建立中药饮片样品室,作为科室培训中药知识的窗口,提升技术文化理念。科室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三基培训,形象、直观的将陈列的中药饮片标本及部分饮片伪品作为示教素材,便于学习者记忆、掌握。

3.3“药剂科之家”qq群的建立。通过建立“药剂科之家”qq群,实现资源共享。大家把学习资料、个人学习心得等放到qq群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促进职工间友谊,同时可以节约复印资料所需的大量纸张,降低了运行成本。经过几年来药剂科文化建设的实践,科室管理走上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科室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工作,需要全科一起努力,药剂科的文化建设才能很好的发展。加强药剂科文化建设的探索,对药剂科的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药剂科通过组织文化建设,使科室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七

学校德育工作涵盖工作量较大,工作开展情况无法硬性测评,需要学生内心构建进行自我教育的道德标准。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德育收效欠佳。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精神风貌与文化氛围相统一的“场”,恰恰可以成为实施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优质的文化建设,不但可以展现校园的整体面貌,还可以提升学校的品味,从而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身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言行,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人的教育依赖于环境,而环境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清洁高雅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对规范学生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优雅朴素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心绪宁静、轻松舒适,为学生开辟一方安静的天空,给予学生正能量,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地投入生活和学习之中;二是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舒适清爽,干净的地面,谁也不想弄脏,洁白的墙壁,谁又忍心留下脚印,明亮的玻璃,谁都希望保存完好,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形成定期打扫校园卫生,为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做出自己的努力;三是文明礼貌的校园环境可以规范学生言行,让学生懂得对与错,是与非,从而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逐步养成举止文明、言语得体的良好习惯。

春雨润无声,具有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的信息接收量与日俱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是一些低俗和非理性的信息也充斥了学生的试听,影响小学生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的形成。而校园文化建设如一场春雨,悄然无声间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学生心中根植下理想的种子,学校围墙、楼梯走廊中那些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富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时刻警醒自己奋发有为,立志成才,对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二是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生积极进取,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韧的品格,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从而让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与德育管理工作实现无缝连接。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改革的主要目标。然而,日常德育管理中往往关注学生共性品质的培养,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缺乏关注,导致人格塑造单一化现象严重,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给德育管理工作带来压力。而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空间,满足学生的精神渴望,使那些具有特长的学生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间,通过文化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取别人的认可,从而树立自信,并激发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促使他们跳出自己营造的心理怪圈,以博大而宽广的胸怀悦纳别人,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而个性的成长。

作为学校领导、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借文化建设“一臂之力”助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八

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宿舍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共同的作息和学习时间,共同创造和维持宿舍优美环境的决心和行动,从而利于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另外,宿舍也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同一宿舍内,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会带动其它同学学习,也会成为其它同学学习的典范,可以带动室友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成员相互之间便于并乐于讨论各种学习问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培养。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形态,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及人格塑造等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宿舍闲聊,“卧谈会”中,他们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学会忍耐和宽容,学会彼此尊重。另外,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协助精神,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意识。

3、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宿舍文化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时代精神,道德规范、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等。个体的思想道德素养受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的引导。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致性。从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塑造教育,是价值与规范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宿舍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同属于文化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宿舍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在宿舍,同学可以“针砭时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或为某些敏感话题展开争辩,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明辨真伪,区分善恶,认识真理,有助于他们政治识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4、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个洁净、文明的宿舍物质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而且可以调适人的情绪,使学生心情舒畅,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使学生更具归属感,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系统。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感到被人理解和接纳,感到安全,有价值。同时,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信。网络文化和恋爱文化的健康发展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保障。宿舍内的讨论会引导其成员的追求目标,实践内容和形式。精神文化是整个宿舍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能够体现宿舍的整体价值取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可以激发成员的潜能和活力,有利于心理的成熟发展。

现在高校大学生多为9后,他们总体上表现出追求个性化生活,自我意识较强,热衷网络文化,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带来了新的问题。

1、大学生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很少关心他人,集体观念淡薄,抗挫折能力差。他们刚刚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生活上有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喜欢抱怨,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思想认知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明显。据有关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学生由于与室友生活习惯不合、学习和休息氛围欠佳以及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原因,出现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和心里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2、因住宿安排不当产生管理问题。

一方面,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和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比如,本科生较专科生课程多,艺术类和高年级的学生习惯晚睡晚起等,如果将他们安排在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宿舍,会为宿舍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因宿舍紧张,将同年级、同专业甚至同一辅导员所带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宿舍楼,这也给辅导员走访宿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便。

3、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

目前多数高校的管理体系是专职楼管员重点负责宿舍楼来访登记,楼内安全、基础设施维护、保洁等工作,由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由于楼管员对宿舍楼内的学生具体情况不了解,文化素质偏低,管理方法简单,缺乏交流技巧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从而导致“管教分离”。

4、网络文化的冲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多数学生注重的是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功能,加上网络安全观念淡薄,价值观不够成熟等原因,导致被一些坏的思想所侵染。另外,对网络的依赖让不少人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德育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轮流入住宿舍,加强和完善宿舍管理。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生宿舍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新要求,配合学校的整体学生工作,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学生宿舍楼都设有辅导员值班室,所有专兼职辅导员轮流在值班室办公。他们经常深入宿舍,除了例行检查宿舍安全、卫生状况、学生晚归情况和解决突发性事件外,更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树立“管理即服务”的工作理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辅导员会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同学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定期开展宿舍长、班委和学生党员培训,引导教育学生干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着整个宿舍共同进步。此外,在学校层面上,学生处定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比如宿舍间的篮球赛,拔河赛,开展星级(卫生星,纪律星,文明星,学习星)宿舍评比活动等,定期检查辅导员进出宿舍的记录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座谈会,及时解决宿舍管理中的问题,尽一切可能支持宿舍文化建设,做到“对学生最负责任”。

2、学生积极参与民主自我管理,构建宿舍育人新模式。

学生组织进宿舍,对于充分调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发挥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管理双方的信息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团委和宿管科的指导下,组织成立学生楼管会,其成员多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先进分子(校卫队员)组成。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学生楼管总会,各宿舍楼成立楼管分会和层楼管会,坚持“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协助楼管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宿舍管理和例行检查统计等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3、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共创和谐宿舍。

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校园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优化学生宿舍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使同学们树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共创“安全、卫生、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氛围,共创和谐宿舍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年的十一月份,a学院会例行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活动分教育类、文化类、竞赛类三大类,包括宿舍安全知识图片展、宿舍文化月巡礼影片展播、“我眼中的宿舍”摄影大赛、板报设计大赛、“我的宿舍铭”评选、“我的宿舍我的家”征文比赛、叠被子大赛等活动项目。此活动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良好的实效。

总之,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开展丰富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外,更应积极探索适合新时期学生宿舍建设的模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渗透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汇总篇九

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形势的现状分析,了解到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提高煤矿产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

煤矿企业;安全形势;文化建设;策略探讨。

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煤炭企业加大了安全投入、加强了安全管理,但事故还经常发生,损失严重。其原因有两方面:(1)采矿的地形复杂,不利于开采工作开展,我国煤矿的开采技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有待提升,我国存在的许多小煤窑其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都低于国内平均水平;(2)因为矿区的环境艰苦,工作危险性大,许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矿区工作,这就导致了矿工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利于开采工作高效进行。

煤矿安全文化就是煤矿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它包括:煤矿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的煤矿安全物质,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所体现的煤矿安全制度、文化以及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的煤矿安全精神文化。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营造安全的开采工作环境,稳定人心,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因素是煤矿安全意识要提高,煤矿安全设备要完善,主观和客观因素都能改善。

3.1结合行业特点,培育特色安全文化(1)建立煤矿安全文化形态体系。观念、行为等都属于形态,安全观念文化需要与安全物态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相结合,也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和制度方面共同作用,形成安全文化形态体系;(2)建立煤矿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煤矿安全与企业的各级领导、企业全体员工、企业法人代表等都有密切联系。对于不同的联系者,要根据其自身不同的文化程度进行改革;(3)建立煤矿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包括企业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两者都要保证完善才能建立好的煤矿安全文化体系。3.2一手抓本质,一手抓载体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企业的文化本质是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企业的品质、企业建设,企业的文化载体是企业的环境、外在形象。企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安全文化的载体,同时,没有企业安全文化本质,载体也不能发挥作用。本质和载体必须共同作用,相互结合,才能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基础,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3.3搞好“三基”工程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三基”工程上,严抓基层,完善安全文化体系,整顿企业的安全文化作风。可以组成学习组,组中的成员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进步,在工作的同时学习,完善技能提升自己。通过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保证生产的安全,也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这种有特色的管理方法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1加强职工安全理念教育职工的安全认识是企业发展的思想基础。通过加强职工安全理念教育,对职工的思想正确的引导,以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制定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方案,鼓励职工工作之余学习煤矿安全知识,并通过安全知识宣传、定期员工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4.2加强宣传引导宣传引导对帮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显著的效用。煤矿可以设立报刊,将想要传达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刊登在报刊上,或者建立安全宣传网站,发布安全知识教育视频、图片、漫画等直观的传播安全信息的资源。实施一些创新的措施,领导鼓励、奖励制度、温情寄语等,能吸引职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形成一个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宣传相结合的教育体系。4.3加强案例反思教育煤矿每个安全事故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需要改进学习的地方,企业应该对每次出现的事故进行透彻地分析,发现煤矿产业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到解决措施努力改善。组织开展事故案例分析会、安全隐患交流会、完善安全文化方案征集会,要求所有职工和领导者参加,不限职位级别,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改善,才能形成好的企业安全文化。

5.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技能应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增加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技能。通过对本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了解,根据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安全素质水平,找到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分类培训,定期对培训结果进行检验,将员工的培训成果与工作绩效结合起来评估,能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将培训的效果发挥到最大。5.2强化职工安全行为培养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工作中时时刻刻遵守安全规定。要制定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的计划方案,培养员工在自身安全、安全隐患排查、安全设施使用、防灾避灾、迅速解决安全问题等方面都能形成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当安全行为成为习惯时,就能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5.3建立安全先进典型选树制度充分发挥优秀带头人对职工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典范能够成为其他员工工作的目标,作为生产工作的指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培养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突出的先进职员,增加对先进职员的奖励。企业可以阶段性地评选优秀干部、优秀职员,既是对工作优秀者的鼓励,也是为其他职员树立榜样。

(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规定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安全注意事项,规范职员的行为,禁止影响安全的行为出现;(2)落实安全制度,将书面规定付诸于行动,从领导到基层员工不论职级,都要严格遵守。严查不安全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管理力度,提高煤矿的安全文化素质;(3)加大安全投入、更新设备,煤矿的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开展党员事故调查,对党员所在岗位监管的安全事项进行调查,结合党员所在岗位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对党员评估,这样能促使党员监管检查所在岗位的安全问题。开展青年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规范青年的行为,提高青年的安全意识,从基础抓起,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家属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进行全面的安全工作的开展。建立群众安全监督制度,发挥群众的力量,人人互相监督,人人遵守安全制度,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做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应提高职工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改善工作环境强化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发挥党、政、工、青、妇组织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使煤矿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