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组织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1:33:45 页码:12
最新组织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9篇)
2023-11-18 01:33:45    小编:ZTFB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不断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在职场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总结范文中的语言和结构值得我们借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一

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形势的现状分析,了解到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提高煤矿产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

煤矿企业;安全形势;文化建设;策略探讨。

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煤炭企业加大了安全投入、加强了安全管理,但事故还经常发生,损失严重。其原因有两方面:(1)采矿的地形复杂,不利于开采工作开展,我国煤矿的开采技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有待提升,我国存在的许多小煤窑其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都低于国内平均水平;(2)因为矿区的环境艰苦,工作危险性大,许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矿区工作,这就导致了矿工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利于开采工作高效进行。

煤矿安全文化就是煤矿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它包括:煤矿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的煤矿安全物质,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所体现的煤矿安全制度、文化以及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的煤矿安全精神文化。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营造安全的开采工作环境,稳定人心,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因素是煤矿安全意识要提高,煤矿安全设备要完善,主观和客观因素都能改善。

3.1结合行业特点,培育特色安全文化(1)建立煤矿安全文化形态体系。观念、行为等都属于形态,安全观念文化需要与安全物态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相结合,也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和制度方面共同作用,形成安全文化形态体系;(2)建立煤矿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煤矿安全与企业的各级领导、企业全体员工、企业法人代表等都有密切联系。对于不同的联系者,要根据其自身不同的文化程度进行改革;(3)建立煤矿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包括企业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两者都要保证完善才能建立好的煤矿安全文化体系。3.2一手抓本质,一手抓载体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企业的文化本质是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企业的品质、企业建设,企业的文化载体是企业的环境、外在形象。企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安全文化的载体,同时,没有企业安全文化本质,载体也不能发挥作用。本质和载体必须共同作用,相互结合,才能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基础,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3.3搞好“三基”工程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三基”工程上,严抓基层,完善安全文化体系,整顿企业的安全文化作风。可以组成学习组,组中的成员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进步,在工作的同时学习,完善技能提升自己。通过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保证生产的安全,也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这种有特色的管理方法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1加强职工安全理念教育职工的安全认识是企业发展的思想基础。通过加强职工安全理念教育,对职工的思想正确的引导,以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制定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方案,鼓励职工工作之余学习煤矿安全知识,并通过安全知识宣传、定期员工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4.2加强宣传引导宣传引导对帮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显著的效用。煤矿可以设立报刊,将想要传达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刊登在报刊上,或者建立安全宣传网站,发布安全知识教育视频、图片、漫画等直观的传播安全信息的资源。实施一些创新的措施,领导鼓励、奖励制度、温情寄语等,能吸引职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形成一个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宣传相结合的教育体系。4.3加强案例反思教育煤矿每个安全事故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需要改进学习的地方,企业应该对每次出现的事故进行透彻地分析,发现煤矿产业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到解决措施努力改善。组织开展事故案例分析会、安全隐患交流会、完善安全文化方案征集会,要求所有职工和领导者参加,不限职位级别,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改善,才能形成好的企业安全文化。

5.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技能应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增加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技能。通过对本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了解,根据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安全素质水平,找到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分类培训,定期对培训结果进行检验,将员工的培训成果与工作绩效结合起来评估,能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将培训的效果发挥到最大。5.2强化职工安全行为培养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工作中时时刻刻遵守安全规定。要制定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的计划方案,培养员工在自身安全、安全隐患排查、安全设施使用、防灾避灾、迅速解决安全问题等方面都能形成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当安全行为成为习惯时,就能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5.3建立安全先进典型选树制度充分发挥优秀带头人对职工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典范能够成为其他员工工作的目标,作为生产工作的指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培养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突出的先进职员,增加对先进职员的奖励。企业可以阶段性地评选优秀干部、优秀职员,既是对工作优秀者的鼓励,也是为其他职员树立榜样。

(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规定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安全注意事项,规范职员的行为,禁止影响安全的行为出现;(2)落实安全制度,将书面规定付诸于行动,从领导到基层员工不论职级,都要严格遵守。严查不安全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管理力度,提高煤矿的安全文化素质;(3)加大安全投入、更新设备,煤矿的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开展党员事故调查,对党员所在岗位监管的安全事项进行调查,结合党员所在岗位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对党员评估,这样能促使党员监管检查所在岗位的安全问题。开展青年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规范青年的行为,提高青年的安全意识,从基础抓起,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家属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进行全面的安全工作的开展。建立群众安全监督制度,发挥群众的力量,人人互相监督,人人遵守安全制度,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做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应提高职工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改善工作环境强化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发挥党、政、工、青、妇组织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使煤矿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二

学校德育工作涵盖工作量较大,工作开展情况无法硬性测评,需要学生内心构建进行自我教育的道德标准。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德育收效欠佳。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精神风貌与文化氛围相统一的“场”,恰恰可以成为实施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优质的文化建设,不但可以展现校园的整体面貌,还可以提升学校的品味,从而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身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言行,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人的教育依赖于环境,而环境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清洁高雅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对规范学生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优雅朴素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心绪宁静、轻松舒适,为学生开辟一方安静的天空,给予学生正能量,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地投入生活和学习之中;二是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舒适清爽,干净的地面,谁也不想弄脏,洁白的墙壁,谁又忍心留下脚印,明亮的玻璃,谁都希望保存完好,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形成定期打扫校园卫生,为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做出自己的努力;三是文明礼貌的校园环境可以规范学生言行,让学生懂得对与错,是与非,从而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逐步养成举止文明、言语得体的良好习惯。

春雨润无声,具有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的信息接收量与日俱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是一些低俗和非理性的信息也充斥了学生的试听,影响小学生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的形成。而校园文化建设如一场春雨,悄然无声间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学生心中根植下理想的种子,学校围墙、楼梯走廊中那些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富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时刻警醒自己奋发有为,立志成才,对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二是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生积极进取,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韧的品格,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从而让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与德育管理工作实现无缝连接。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改革的主要目标。然而,日常德育管理中往往关注学生共性品质的培养,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缺乏关注,导致人格塑造单一化现象严重,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给德育管理工作带来压力。而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空间,满足学生的精神渴望,使那些具有特长的学生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间,通过文化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取别人的认可,从而树立自信,并激发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促使他们跳出自己营造的心理怪圈,以博大而宽广的胸怀悦纳别人,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而个性的成长。

作为学校领导、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借文化建设“一臂之力”助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三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因此,在中小学中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至关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性结构中,音乐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审美情操,也能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自主的人文环境。音乐社团活动是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多种多样,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特长的平台。但音乐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将探索这些问题产生原因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的可行路径,进一步探讨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音乐成绩在中小学的期末考评以及升学考试中不计入考评范围,音乐成绩的高低对于中小学的升学率也没有任何影响。因此,音乐学科从自始至终属于副科。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于音乐学科不够重视,音乐社团的建设发展也就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

1.排练问题。中小学音乐社团的组织活动中不能按照教学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活动。例如社团每次有演出任务时,在演出时间接近前才开始进行短期的强度排练,最后达到演出效果,只重视完成演出任务,忽视平时的排练活动。长此以往,一方面,音乐社团的文化精髓并不会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紧张的学习之余,身心得不到放松。音乐社团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本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以及各种音乐社团,其宗旨是能够让学生在校园中拥有一个通往音乐之路的平台,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积月累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后,校园文化也就在无形中建立起来。相反,如果音乐活动只重于演出形式,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存在价值。

2.学校制度问题。一个井然有序的校园制度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前面提到的音乐学科作为副科,导致大部分学校领导对其不重视,因此在管理制度中存在着现实问题。例如,现今大部分中小学课业繁重,音乐社团活动一般在学生晚上放学后进行,而学生除了要参加活动还要完成课外作业,因此,学生并不能愉悦身心,反之更能感到课业繁重。在学校人事管理制度中,作为副科的音乐老师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老师地位薄弱,音乐老师不需要批改作业,也不需要定期的考核,因此,在校领导及其他老师看来工作轻松,但他们忽略了音乐老师在组织排练演出时所承受的压力,在这种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工作压力大,学校地位不高的现状下,大多数音乐老师对工作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的前景不乐观。3.师资问题。音乐社团多种多样,而音乐老师针对性较强,这就使得教师资源严重匮乏。更有一些学校对音乐不重视,在音乐老师完成基本的音乐课程之后,安排音乐老师兼职教其他科目。这样不仅显得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不到位,也让学生及老师都能感觉到音乐学科可有可无,学生及老师的态度慢慢也会随着转变。

通过上述分析,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部分将探讨一些解决路径,旨在改善音乐社团活动中出现的日常排练不到位、学校制度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师资不足等问题。

1.针对日常排练不到位,音乐社团活动只注重演出,越来越形式化的问题。作为负责日常排练的主管老师应从自身做起,将学生的积极性作为重点,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排练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中来。其次,学校领导应重视音乐社团活动,而不是为了树立学校门面而做形式活动,音乐社团只有“活动”起来,才能慢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

2.对于学校的制度问题,可以尝试改善并实施一些计划,争取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比如规定周内的某天下午提前放学两个课时,将那一天作为社团活动日,任课教师可以布置少量的作业,让学生们劳逸结合,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学习时间。对于音乐教师,应针对教师的专长对其充分利用,挖掘教师的才能,重视教师擅长课程的发展,鼓励教师多去发现教材,将设计的课程活动融入人文精神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老师的才能,又能让音乐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也能让学生体验到高质量的音乐课程,学生、老师、学校都可以从中受益。

3.面对师资缺乏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应该提起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从制度上落实到位,尽量扩充音乐教师的编制,保证教学质量,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资助在职音乐教师去进行培训、交流,提高专业素质,从而提升音乐社团活动的质量。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音乐社团迎合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在中小学中开展音乐社团,不仅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创造和谐、自主、人文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文化品位的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音乐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音乐社团为他们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学习和发挥的环境,例如:合唱、管乐团、民乐团、音乐剧、舞蹈队等等。在这些乐团中,学生的精神、情感、生活、学习要求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学习生活不再单一。音乐社团活动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竞技性,在中小学中开展这些音乐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

2.促进校园文化的社会性。校园文化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能够“请进来,走出去”。音乐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内开展,也可以走出校门进行交流演出、学习。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老师、学生能够扩充眼界,学习其他学校或社会团体的精华和长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高实践性和社会交际能力。校园音乐社团活动,在学校中就是各个有相同兴趣的同学聚在一起,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走出校园后,交际面更加广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社会中,得到在学校课堂中学不到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促进校园文化的互动性。音乐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音乐社团的发展和形成可以促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优质的校园文化也会熏陶和提升音乐社团的发展。不仅如此,学生在这种良性循环的影响下,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音乐欣赏水平。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在音乐社团活动中增加了交流互动,可以相互学习,增进感情,建立同学间的友情。例如,在民乐团的学生在排练时,要求他们演奏的乐曲音响效果要达到平衡,这就需要不同声部间强弱分明并且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为校园文化的互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4.促进校园文化的渗透性。校园文化作用于学校发展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慢慢渗透其中,根植于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音乐社团活动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带动学校整体的文化水平提高。因此,音乐社团也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性。

5.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性。中小学校园文化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个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和谐共处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形成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个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其自身才能的摇篮,为学生的才艺发挥提供了表演舞台。同时,音乐社团活动又让学生得到在课堂中学不到的实践经验、社会阅历、交际能力这些很实用的知识。在音乐社团开展的这个过程中,每一届学生都能有不同的经历,相同的是这些学习经历具有连续性、时代性、鲜活性,不同程度的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因此,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让这些校园文化不断地延续、发展并随着活动的开展得以传承。

中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向前的灵魂支柱,也是社会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门涵括情感、听觉、表现、创新等艺术于一身的文化,音乐教育承载着这些艺术元素,对中小学生展开全面的素质教育,以建立音乐社团活动的这种教育方式,试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方向,让学生和老师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最终共同建立起一个具有良好校规、学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音乐社团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每个学校的现实情况各有特点,因此也会存在大大小小的不同问题。一方面,列举了三种音乐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典型的问题,并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探讨了音乐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旨在推动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校园文化涵义的内容十分广泛,笔者因时间不足以及能力有限,只列举了中小学中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于本课题的研究缺乏深入性和全面性,今后将继续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1]马健生.学校赢在文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2]李宜芳.音乐教育融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思考[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3]刘丽娟.浅谈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8).

[4]刘纪元.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5]温滇.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四

学院在办学规模与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自身需要进行不断的适应与调整,学院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

学院文化广义上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学院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制度和环境建设主要依托学校,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通过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传承性、地域性、学科性的文化氛围。创造的主体是学院师生和管理人员,载体是育人文化活动,目的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当前学院文化建设一般由学院管理层主导,自上而下的进行硬件和环境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院和谐快速的发展。文化活动本身的质量,与学生成才的适合度,师生的自主参与度都不太理想。比如,学校经常请专家开展学术报告,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因为要点名被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却得不到必要的安排与指导,产生了“放羊式”的'空白区。管理层组织的这些文化活动,与“文化”原本以文化人的目标产生一定的错位。

当前学院文化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学院文化本来就是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存在接收、适应和创新的过程。“但校园文化又具有时代性、超前性、纯洁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是以塑造大学精神、净化文化意境、完善主体人格为目标的特殊文化。”而当前高校学习诚信度低、后街商业文化繁荣、寝室卫生状况差、网络游戏成风等现象比比皆是,学校中迷漫着功利、拜金、官僚、虚无等社会庸俗之气。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深入的影响,给学院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当前高校还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行政力量主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院系设置、学科布局、人员组织易动性大。学术及学者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学术文化也处在弱势的位置,文化建设同样受到影响。

学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所有的“学院人”,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因为高校规模扩张,很多学院都是新建或新组建的,缺少传统文化,各学科文化之间的融合度较低,缺少资深的教授把握文化阵地。特别是学院建设之初,在师资严重缺口的情况下建设的教师队伍,自身存在一个适应、流动和发展的过程。队伍流动性大,学科基层组织松散,学科带头人缺位或易动频繁,造成学科内外交流少、研究方向松散,学科文化活动影响力小、参与率低的情况。学院文化建设主体性缺失表现在“学院人”主体意识不强,学院文化缺乏积累,学科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等。

学院文化建设要在大学文化的统领下,科学定位、开拓路径,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突出学科文化的基石作用。

在复杂多变的、充满竞争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建立以大学整体文化建设目标为统领的二级学院特色文化,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学院改革发展的目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二级学院文化格局。”以院训和办学理念建设为载体,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两个中心,加强学院环境、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凝练学院文化内涵。把文化建设纳入学院的发展战略之中,把环境、制度与精神文化建设放在同一层面上,保持学院建设的均衡和谐发展。学院文化不能等同于学校文化,造成学校文化的扁平化,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地域环境培育特色文化,突显办学实力,让学院的环境布置、制度建设和文化活动散发独特的文化内涵,使校园文化百花齐放。

以学院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环境、制度和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学院立体文化平台。以学科文化建设为基点,加强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传承和创新学院文化。以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化建设为例,学院凝练了以“德学兼修,中外会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现中外文化融合、西为中用的办学思想。在学科文化建设上依托农林优势学科,建立了一批以“生态文明”和《茶人三部曲》、《茶经》译著为主的科研项目,服务并传播优势学科科研成果,传承和创新学院文化。学院以世界知名高校为主要背景布置办公和学习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师生出国进修、交流、交换学习的规章制度。开展语言文化节和外语专业晚会一系列文化活动,加强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断拓展学院文化建设的路径。

(三)发挥师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院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师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学院在环境和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师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学院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育人水平,保证教学中心地位。只有高水平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才能与时俱进,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学院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满足学生求知与发展的诉求。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丰富文化活的形式,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抓手。“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参与率。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五

摘要:高中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养成的时期,学生每天生活在班集体之中,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高中生活更加注重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构建一个系统的、动态化的工程,通过教育、诱导、启发来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是承上启下的教学阶段,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体,在素质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我国的高中班级建设必须突出文化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开展研究,结合学生的特点完善班级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通过对学生的锻炼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高中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做好班级丰富的物质文化建设。

高中班级团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散地,注重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具体而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针对教室环境进行布局,对标语、桌椅等进行设定,努力让教室的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应有的价值。对此,教师要集思广益,征求学生的意见,通过集体探讨得出最终的布置方案。首先,要精心设计班级标语,利用班级标语体现整个班集体的特点,并将其放在明显的位置,时刻提醒学生。其次,要细心布置班级墙壁,在教室的墙面处悬挂名言条幅,定期做好更换工作,利用这些小摆设时刻激励学生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同时,学生还可以将中国国旗和地图悬挂在班级里,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内涵和修养。最后,班级桌椅的摆放要合理,根据学生的数量和班级环境,整齐安排座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互相帮助。

二、制定健全的班级文化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健全的管理方案,结合学生的特点完善文化活动,在制度中必须体现严格管理,不断巩固班级风气,结合学校的责任文化、一日常规要求及《中学生行为规范》等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设定班级活动的方式和具体时间,明确活动内容,并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重视学生的建议,从而为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三、构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联系。

班集体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每天沉闷的学习不利于他们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受影视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的形象都较为刻板,学生难以与其亲近,更别提谈心了。想要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突出班级的优良作风,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实现积极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对此,班集体要定期举办集体会议,通过设定议题的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使学生之间互相了解。教师还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课下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做好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课业压力,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让自主化管理生根发芽。

自主化管理开辟了中学德育工作新天地,已形成管理特色。班级在实施学生自主化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班级公约,把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自我激励目标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一日生活学习计划,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设立流动哨文明岗,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增强自律意识,实行(班级值周)制度和学生参与(三操)考核,有利于确保学生管理的主人翁地位。学生自主化管理,容易相互理解沟通,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应该让自主化管理进入班级,进入宿舍,深入人心,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总之,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对整个团队和集体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教学理念的推动下,高中班主任必须注重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打造班级文化,并丰富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2]高琬鑫.以班为家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10):9-11.

[3]龙靖.从环境课程的角度探讨高中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4):142.

[4]刘地雄.浅谈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级文化建设[c]//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20xx:2.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六

基层党组织是设在工作生产第一线基层单位的党组织,是我们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工作基础。在面对我国社会各层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除了要做好宣传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组织党内外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要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件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外,同时还赋予了新的职责与定位,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服务;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知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还体现在面对灾害困难时,要带领大家战胜灾害克服困难。如在地震中、在南方发生冰雪灾害中及近期发生在南方的暴雨灾害时,广大基层的党组织带领大家,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总是冲在第一线,带领人民战胜灾害克服困难,灾后重建家园。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紧迫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党组织的基石。因为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多样性,所以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日常繁琐重要的任务,党员靠基层党组织去聚合,群众靠基层党组织去引领。基层党组织是群众认识我党的窗口。基层党组织得力,工作做的好就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反之,就会给党抹黑,让群众失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但在当前社会复杂的环境中,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重视。2002年有关部门对山东省6571名党员进行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的人认为党员理想信念弱化,的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干工作怕吃苦,对好处斤斤计较;对错误、对歪风邪气不敢抵制和斗争;有的党员文化水*低、观念落后、无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不但不能带领群众致富,而且对致富的人眼红;有的党员价值观念畸变,把党和人民给的权利用于谋取私利等等。这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损失,而且在社会上还造成了极坏影响。面对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二)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意义。

(1)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很好的贯彻实施,要靠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参与;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要靠党的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地工作;党的良好形象,也要靠基层党组织去树立、去维护。所以只有基础强了,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们要不断地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激励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2)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问题的需要。

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部分基层党员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奉献精神丧失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我党在基层广大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这和我们面临的形势和应承担的责任极不相符。所以我们要加强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员理想和*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心系群众,奋发进取、立足岗位,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党员。

(3)推动基层工作的需要。

我们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带领我们的排头兵。面对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我们要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应对风险,迎接考验,艰苦努力,化解矛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一)加强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就要加强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搞好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加强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克服党员干部不良倾向的需要。我们基层党员要保持先进性,要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前进的方向,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道德来要求自己,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成为高尚道德的示范体。加强党员对党的现行政策执行,发挥高尚道德,在有利益冲突时,党员就应该先人后己,必要时放弃自己的利益;同时要求党员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要使广大党员以最纯洁的良心、爱心、同情心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建立基层学习性党组织。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基层党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要深刻认识到党的各项工作与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学习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能力,养成勤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要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树立“我要学习”的新理念;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破除学习会影响工作的偏见,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2)把学习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丰富拓展学习内容。

提高基层党员的知识水*和综合素质,使广大基层党员能紧跟时代的科技前沿、最新文化的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益成果。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仅在总结成功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在汲取失败教训中获得进步,要着眼于优化知识结构,学习哲学、历史,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创造性地提出有切实依据的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3)加强学习管理,使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完善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等各项制度,努力使党员的学习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学习计划要符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内容,列出必读书目,明确具体要求,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完善各种学习形式,如日常学习、脱产学习、短期集中培训等。同时,利用各种载体和阵地,营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浓厚学习氛围,使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常盛不衰,取得预期的效果。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党员干部综合评价体系。

(三)树立高度的组织观念,创造优异的岗位业绩。

组织观念是保证组织指令、决策得以贯彻落实的有效措施。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指令、决策的中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我们缺乏组织观念,各个部门按本部门的想法自行其事,就会缺乏组织凝聚力,组织决策将成为一纸空文,得不到贯彻和实施。创造优异的岗位业绩才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勇于挑大梁,才能成为走向市场的冲锋者,工作创新的“弄潮儿”,才会以改革开放为己任,求得在岗位工作上新的突破;敢于与时俱进。

(四)解决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全民奔小康,实现社会注意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回归于现实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党员的工作生活问题,党员才能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来,才能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解决了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所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关心职工群众的思想和生活,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为他解除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七

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宿舍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共同的作息和学习时间,共同创造和维持宿舍优美环境的决心和行动,从而利于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另外,宿舍也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同一宿舍内,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会带动其它同学学习,也会成为其它同学学习的典范,可以带动室友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成员相互之间便于并乐于讨论各种学习问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培养。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形态,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及人格塑造等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宿舍闲聊,“卧谈会”中,他们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学会忍耐和宽容,学会彼此尊重。另外,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协助精神,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意识。

3、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宿舍文化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时代精神,道德规范、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等。个体的思想道德素养受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的引导。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致性。从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塑造教育,是价值与规范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宿舍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同属于文化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宿舍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在宿舍,同学可以“针砭时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或为某些敏感话题展开争辩,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明辨真伪,区分善恶,认识真理,有助于他们政治识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4、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个洁净、文明的宿舍物质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而且可以调适人的情绪,使学生心情舒畅,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使学生更具归属感,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系统。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感到被人理解和接纳,感到安全,有价值。同时,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信。网络文化和恋爱文化的健康发展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保障。宿舍内的讨论会引导其成员的追求目标,实践内容和形式。精神文化是整个宿舍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能够体现宿舍的整体价值取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可以激发成员的潜能和活力,有利于心理的成熟发展。

现在高校大学生多为9后,他们总体上表现出追求个性化生活,自我意识较强,热衷网络文化,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带来了新的问题。

1、大学生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很少关心他人,集体观念淡薄,抗挫折能力差。他们刚刚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生活上有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喜欢抱怨,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思想认知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明显。据有关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学生由于与室友生活习惯不合、学习和休息氛围欠佳以及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原因,出现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和心里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2、因住宿安排不当产生管理问题。

一方面,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和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比如,本科生较专科生课程多,艺术类和高年级的学生习惯晚睡晚起等,如果将他们安排在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宿舍,会为宿舍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因宿舍紧张,将同年级、同专业甚至同一辅导员所带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宿舍楼,这也给辅导员走访宿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便。

3、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

目前多数高校的管理体系是专职楼管员重点负责宿舍楼来访登记,楼内安全、基础设施维护、保洁等工作,由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由于楼管员对宿舍楼内的学生具体情况不了解,文化素质偏低,管理方法简单,缺乏交流技巧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从而导致“管教分离”。

4、网络文化的冲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多数学生注重的是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功能,加上网络安全观念淡薄,价值观不够成熟等原因,导致被一些坏的思想所侵染。另外,对网络的依赖让不少人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德育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轮流入住宿舍,加强和完善宿舍管理。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生宿舍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新要求,配合学校的整体学生工作,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学生宿舍楼都设有辅导员值班室,所有专兼职辅导员轮流在值班室办公。他们经常深入宿舍,除了例行检查宿舍安全、卫生状况、学生晚归情况和解决突发性事件外,更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树立“管理即服务”的工作理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辅导员会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同学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定期开展宿舍长、班委和学生党员培训,引导教育学生干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着整个宿舍共同进步。此外,在学校层面上,学生处定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比如宿舍间的篮球赛,拔河赛,开展星级(卫生星,纪律星,文明星,学习星)宿舍评比活动等,定期检查辅导员进出宿舍的记录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座谈会,及时解决宿舍管理中的问题,尽一切可能支持宿舍文化建设,做到“对学生最负责任”。

2、学生积极参与民主自我管理,构建宿舍育人新模式。

学生组织进宿舍,对于充分调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发挥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管理双方的信息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团委和宿管科的指导下,组织成立学生楼管会,其成员多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先进分子(校卫队员)组成。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学生楼管总会,各宿舍楼成立楼管分会和层楼管会,坚持“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协助楼管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宿舍管理和例行检查统计等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3、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共创和谐宿舍。

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校园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优化学生宿舍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使同学们树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共创“安全、卫生、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氛围,共创和谐宿舍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年的十一月份,a学院会例行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活动分教育类、文化类、竞赛类三大类,包括宿舍安全知识图片展、宿舍文化月巡礼影片展播、“我眼中的宿舍”摄影大赛、板报设计大赛、“我的宿舍铭”评选、“我的宿舍我的家”征文比赛、叠被子大赛等活动项目。此活动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良好的实效。

总之,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开展丰富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外,更应积极探索适合新时期学生宿舍建设的模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渗透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八

面对新的时期,企业建设的进程中不可缺乏根本性的企业文化。这是由于,企业若创造了厚重的文化氛围,那么员工将会体会出和谐且愉悦的日常氛围,进而更乐于服务于企业。这样做,利于推进可持续的企业进步。在日常管理中,企业要从全面入手来推进长效文化的建设,完善配套性的建设机制[1]。管理者也应强化必备的重视,指引职员共同来构建适当的企业文化。唯有如此,才能创造更优的企业氛围,企业也可以拥有激烈竞争中的优势位置。

企业文化被视作独特的文化类型,它包含了企业持有的价值认知,同时也汇聚了独特的企业符号、行为方式及日常仪式等。从根本上看,企业文化注重于长期性的发展,企业经过持久的累积才会凝聚成特有的文化。企业内的所有成员都可分享这种独特的文化,企业文化折射出共有的认知及理念,是核心性的企业内涵。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及职员都应当持有共有的文化认知,因而企业文化紧密衔接于日常经营。某些情况下,不同地域及不同职责机构的企业分部都持有共同性的文化,企业文化因而表现出汇聚性[2]。

企业文化密切衔接于核心性的企业竞争实力,这是因为企业特有的文化决定着劳动者及管理者总体的水准。作为必备的软实力,企业拥有的独特文化也表征了总体的产业构架、产品质量及各阶段的企业战略。在国际化趋势下,企业都应能从根本入手来提升竞争实力,这样才会具备最佳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文化被看作内在性的认知及理念,是企业经过较长期的塑造而构建起来的形态意识。从员工角度看,企业文化从根本入手强化了紧密的凝聚力,它衔接并且融合了多方的要素。

面对新式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能从根源入手来提升总体效益,与此同时也应协调全方位的经济进步。在这种状态下,企业要构建更深层次的自身文化,在职员中普及独特的文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根植于现今的市场,是逐渐培育出来的独特认知。企业经过了创业及探索,所有成员将会逐渐认同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及企业目标。

首先,企业文化表现了企业形象。从管理角度看,企业文化代表着长期累积起来的企业形象,这种优良形象可用来吸引客户,进而创造出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借助于文化传播,企业文化还可增进好感。这是因为,文化可以显示出企业本身的职责,在根本上强化了知名度进而也提升了企业具备的位置。传递企业文化同时,也强化了实时性的企业交流,企业可获知反馈信息然后致力于改进及完善。

其次,文化塑造了优良的企业竞争实力。相比于经济收益,企业文化在更高程度上塑造出最佳的竞争地位。企业若拥有了优良文化,那么也具备了动力源泉。建设优良的文化,从根本上反映出形象及信誉。日常经营及生产中,企业凭借独有的文化才可以拥有进步的动力,激励职员不断去摸索创新。这样做,利于企业收获更高水准的竞争实力。现代企业的氛围内,文化应被视作调控和激励的必备手段,这种基础上汇聚了更广范围的员工整体。为了共有的企业目标,员工将不懈去奋斗并且共同努力。这样做,更利于员工创造出优质的信誉及业绩,进而也构成了约束性的企业规程用来激励总体的`进步。

第三,企业文化也利于塑造更和谐的内部氛围。对于职员而言,长期处在企业内部,这种状态下的企业文化将会深入至内心,潜移默化塑造了独特的价值意识。从入职开始,员工就逐渐接纳并认同了文化内涵,以此为根据来拓展平日的交际范围并且从事职业。由此可见,优良的文化根植于内心,员工唯有认同了文化才会共同来构建和谐的企业氛围。作为管理者,应能让所有职员都融入更广的文化氛围内,从而彼此关爱并团结一致,共同来推进长久的企业进步。

若要推进长期性的企业进步,根源即为创新。激烈竞争气氛下的各行业若要具备最佳的竞争位置,那么先要根植于浓厚的企业文化。只有拥有了根源性的文化内涵,企业才可以具备稳固的实力基础。在行业竞争中,优质文化将会督促管理者及职员去拓展创新,敢于去应对多样的风险。面对于新领域及新课题,企业整体的员工也不会倾向于退缩,而是乐于去摸索创新的思路。从目前状态看,多数企业都能够着力建设优良的自身文化。然而,某些管理者仍没能拥有必备的建设意识,与此同时也缺乏了全方位的创新理念。若要建设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应当从全面角度入手来构建文化,注重完善日常性的建设细节[4]。详细来看,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建设企业文化有必要依照如下路径:

3.1强化必备的认识。

建设企业文化,根本点应为拥有必备的文化意识。如果要在根本上强化构建优良文化的意识,着力点就在于提升管理者的意识。只有管理者更新了认识,才可以调动更大范围的员工积极性,共同来建设文化。管理者应能引导所有员工来共同创造新颖的文化,不断提升重视度。管理者有必要明确:建设企业文化的进程中应能顺应总体性的行业趋向,以此来重设企业文化的架构布局。结合企业日常的真实状态来设置最合适的文化内涵,让企业文化表现出总体的指导价值。管理者要从规划入手,明确各层次的文化建设职责,这种基础上才能指引企业走入持续进步的道路。

3.2调动能动性。

从竞争本质看,企业若拥有了优良的人才那么就会收获最佳的竞争地位。由此可知,企业的总体进步不可缺乏所有职员的认同及支持。若缺乏向心力,企业将会趋向于空壳化。员工创造了文化,也践行了文化。实际上,员工拥有的创新能动性并非能够凭空产生,也并非设置单纯的约束机制就可以达到。作为新时期的企业,不仅要注重产能,更应遵照以人为本的总体思路来培育所有的职员。作为管理者,就有必要切实去调动所有职员的建设热情及积极性,在最大范围内认同并推广优质的文化价值。企业文化具备了渲染力,管理者应能真心去关爱员工,进而创造出和谐愉悦的企业环境。与此同时,管理者也需要用心去沟通并且倾听员工,了解他们深层的困惑忧虑,然后协助员工去解决难题。这样做,才会真正调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热情,进而营造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总体氛围[5]。

3.3拓展文化的内涵。

企业应能与时俱进,结合现今的市场情况来拓展本身的文化内涵。这样做,才不致被淘汰。管理者及员工都应跟紧市场行情的总体变动,不断添加新颖的文化要素。有必要深入市场,经过调研获知行业总体的文化建设趋向,在这种基础上适时予以调整。同时应当注意:企业具备的优良文化有必要植入平常的经营,密切衔接于企业的日常机制。强调建设软实力的企业文化,并非要求企业抛弃原先的约束性机制。然而,文化是无形性的,它在较大程度上也可修补潜在性的机制漏洞及缺陷。从管理角度看,管理者也有必要从根本上构建更具凝聚性的优质文化,并且结合实情不断拓展现今的文化内涵。唯有从全面入手,企业整体才会表现出更优的凝聚力,这种状态下的企业机制和规程也将发挥更突显的约束价值,职员和管理者都需自觉予以遵从。

现今阶段内的竞争日趋剧烈,企业若要占有必要的市场地位那么应从根本的文化入手来逐渐完善。建设优质的企业文化,才能创造出积极的优良氛围进而强化凝聚力。具体在构建时,企业管理者应能指引职员共同来塑造最适合企业本身的优良文化。遵照以人为本,结合实情不断拓展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建设独特且新颖的企业文化也应跟紧时代,致力于拓展以及创新。这样做,企业文化才可带动总体效益的提升,强化企业在行业范围内的影响力。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九

20xx年,赣州市列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赣州市紧紧围绕实现“五个一”的创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路子。全市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50多亿元,新建改建修缮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文化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63个,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全市18个县(市、区)都有部颁(国家文化部颁发)三级以上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15个县有博物馆。城市文化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目前,市中心城区正按照“五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文化艺术中心)的架构进行建设,在确保县级文化场馆(站)全部达标的基础上,全面改造提升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特别是许多县(市、区)先后建成功能全、档次高的文艺中心和文化广场,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市民向往的好去处。因此,在21世纪,面临全球一体化的情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城市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具有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的独特性,也就是是否具有自己的城市文化。概括起来,城市文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经济价值来看,城市文化及文化力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作用后必然形成的一种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特征的综合力,是通过具有凝聚力的城市文化激发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通过发展城市的文化,可以减少其社会成本而增加社会收益。诸如良好的城市文化,有助于城市居民形成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样可以减少犯罪,从而减少安全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城市居民吸毒等危害自身和社会的行为,而把这些精力都转到城市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上,引导城市更可持续地发展。

2、从社会价值来看,城市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动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的积累,人类社会是不可能上升到文明社会的。今后人类社会要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仍然要靠文化力的推动。这是普遍规律。城市是人类文化集聚的地方,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建设文明城市,应该更直接得利于城市文化这个内部力量的推动。文明城市是城市化过程的内在要求,城市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延伸辐射作用,但很难想象,一个文化素质低下的市民充斥的城市,能发挥向周边地区传播文明的作用。城市文化环境是城市的灵魂,它涉及到市民素质、社会风气,民俗风情、新闻传播等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城市文化设施。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会使人觉得这座城市有种独特的意象和亲和力,使人在精神上产生共鸣,甚至会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文明城市的真正魅力正在于此。因此,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文明风气的巩固,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从生态效益来看,城市文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人们对城市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对文化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忽视了城市文化环境的建设,造成了现代市井繁荣的背后是精神文化的极度贫乏。

二、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

1、公共图书馆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性标志。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它在一个城市所发挥的文化传播作用是其它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替代的。图书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作为城市先进文化的一个标志和象征是因为它是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城市和图书馆的产生来看,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图书馆广泛而完善的保存和记载了人类活动的各种资料,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明的知识宝库,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能代表该城市的文化品位。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

班级是学校中基层团体,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往,得到认同并被别人接受,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得到发展。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可能会被认为是成绩差或是调皮的孩子,来到班级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心理情绪。学生学会了什么,并不是教育者有意识地给他们传授了什么东西,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怎样的条件下生活,也包括在学校中过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是什么呢?就是“文化”即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是软文化,它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标志之一。教育者建设好学校精神文化、班级文化成为必然。班级文化是一种产生于班级管理中的文化,是为了达到管理班级目标而产生的管理手段。班级文化应以一种价值、心理等精神文化为导向,对班级特定的教书育人的目标产生的比较温和的管理手段。

要创建优秀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好的的班集体,首先要制定班级的共同目标。它是班级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时刻都为实现目标共同努力。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找到突破口,根据这个点切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抓住学生为集体进步而努力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集体的力量,使他们的集体意识逐渐增强。目标制定后,作为班主任,不应朝令夕改,要狠抓落实。依据本班特色开展班级教育活动,鼓励每一位班级成员协作精神,让全体班级成员意识到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班级整体目标,这样一些小矛盾就会消失于无形,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就容易形成了。要创建优秀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好的的班集体,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班规——即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共同参与和遵守的行动准则。班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每个准则都应充分考虑对人的本性的尊重,应顺其自然的引导利用学生的某些行为。班规还应考虑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群体活动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再次要进行班风建设。班风的建设包括学生的行动、言论、情绪风貌等各方面,是一个班集体大多数学生体现出来的共同的倾向。

建立一个好的班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研究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基础。班主任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潜力,因材施教,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第二,班主任要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本职工作,这是建立良好班风的保证。教师自己热爱工作、乐于奉献无形中会给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每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有爱的师生关系,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共同完成班级目标。第三培养班级核心团队,这是班风建设的关键。选出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班干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风建设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好的班级核心团队,愿意为集体服务,在班级中有威信,有影响力,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第四,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这是班风建设的途径。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举行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班级趣味运动会等,也可举行优秀宿舍评选、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把优良的作风统一到班级作风上来。最后,要进行学风建设。学风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纪律及学习方法、效果等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有好的学风能为班级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良性竞争和创新。

建立良好的学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请同学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定出一个目标,记在心里或贴在桌上,时时激励自己。第二,要培养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仅指对课程知识学习的认知和使用,同时也包括对待生活的态度等问题,作为班主任应积极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通过学习、生活等经验的交流,可以使同学增强信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可以促进学风的建设。第四,关注重点学生,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学困生、贫困生及一些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要积极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和状况,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发现有思想波动时及时谈心,帮助他们改变不良学习习惯,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中悬挂激励的名言警句、学生活动剪影、优秀宿舍照片、教师风采秀等,通过对教室的精心布置,使各个角落充满文化气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师生产生良好的情绪,起到育人的作用。经营班级文化,触动学生心灵,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教育工作者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喻斌.浅议班级管理[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xx年.

[3]刘春侠.旬邑县职田中学英语组.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n].咸阳日报,20xx年.

文档为doc格式。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一

注入式和强制式的德育手段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受到了很多青少年学生的抵制,致使传统德育实效性十分低下。时代呼唤一种富有魅力、更加睿智的德育,那么如何构建魅力德育呢?笔者的回答是,文化。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校园文化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无形影响,它是由环境中的个体共同塑造形成并对环境中的个体产生反作用影响的一种积极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首要工作任务是德育;而笔者认为,德育的首要工作任务是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起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搞好学校德育的首要之举。

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校园历史的一种匠心独运,是经历很多代人呕心沥血的精神积淀。因此,每当一种校园文化形成之后,必将对受教育者起到长久的导向作用。天津南开中学曾在教学楼前竖起一面镜子,上面写有四十字镜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是以此镜作为言谈举止的规范。因此,在他的光辉一生中永远保持了举世公认的优美气度和伟人风范。

可见,学校的历史愈悠久,那么它的文化就越显深厚;源远流长的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必将深刻而久远。它看似流水一样清淡,但却能在无形之中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发掘并不断矫正他们的人生目标。一次数学竞赛,也许就奠定了一位数学家的基础;一次文艺汇演,也许就孕育了一位未来的歌坛巨星;一次辩论会,也许可以造就一个卓越的论辩天才。可以说,从学生迈进校园的第一步起,校园文化对他的影响就将伴随始终。我们与其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反复的说教,还不如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长久的植根于肥沃的文化土壤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校容校貌到仪容仪表,从交通安全到寝室卫生,从班级管理到社团活动,极其纷繁芜杂。如果不进行系统化和渗透化,这些工作往往事倍而功半。而且很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却发现学生中“黄毛”成群,整治了仪容仪表又发现寝室脏乱不堪,打扫了寝室又发现社团从大家的眼里消失,开办了社团活动又发现班级缺乏凝聚力……这样,德育工作开展的目的永远是被动而非主动,主题永远是“补救”而非“发展”,人员永远是学校政教处的几个“劳动模范”或为数不多的几十位“优秀班主任”,而非全校数以千计的全体师生。

要想解决这一顽疾,必须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的内容系统化。什么能使纷繁芜杂的工作具有系统性呢?答案还是文化。在一所学校中对师生最具影响力、辐射力的莫过于文化,它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一校之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归纳成统一的价值链,诠释着学校的个性,体现着师生员工共有的核心价值观。湖北省仙桃市的仙源学校,从1998年创办时198名学生的尴尬到如今3000多名学生的火爆,呈现出如日中天的发展态势,靠的正是文化。他们严格遵循学生品德心理形成的规律,选择孝雅文化作为德育的载体,提出“两行教育”(孝行和雅行),所有工作包括主题班会、校本教程、征文大赛、明星评选都围绕着“孝、雅”展开,并深化为爱国教育、人格教育。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再零碎繁冗,而是处处体现着孝、雅的精髓。他们由感恩父母到感恩社会,由牵挂家人到心系天下,由造福家庭到造福人类,学生举止文明、谈吐高雅,校园优美整齐、窗明几净,班级团结和谐、凝聚力强。仙源学校将孝雅文化贯穿于繁杂的工作之中,构建了极富魅力的德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我们无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德育工作的难度之一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数以千计的学生。对每个学生逐个进行思想教育,对于人力、物力有限的学校德育部门来说并不现实。“教学的重心在高三,德育的.重心在高一”,抛开教学不谈,这句话充分暴露了目前学校德育局面的恶性循环。实际当中存在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即许多德育工作者们艰辛地对高一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一年之后又迎来下一批新生;将重心转移到新高一学生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原高一(现高二)学生的行为习惯已经大不如前。

因此,道德教育决不能单凭几个或几十个德育工作者的力量来完成,学生的人格也决不能单凭一学期或一年的时间来塑造。那么,什么能够长时间、高强度的对学生施加影响呢?答案是环境。靠什么来塑造环境这个德育工具呢?答案还是文化。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校园文化已成为支撑和引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校园文化是由环境中的个体共同塑造形成并对环境中的个体产生反作用影响的力量,因此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设施、每一个师生、每一项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德育力量;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将长时间地保持对学生的影响。我们不用对高一新生亲历亲为的说教,因为他们一旦进入校园,将立即受到这个环境的感染并被慢慢同化;我们也不用担心老生的行为习惯会出现反弹,因为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监督并教育他们。校园文化感染传播的自觉性可以让德育工作者们“垂拱而治”,而校园文化又可以其整洁的优美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充满朝气的规范氛围,自然而然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改善学生的心态、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是德育工作者们用千万遍的说教都难以取得的功效。

形成一种良好的、健康的、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认清其功能和作用的前提下,才能把它建设好。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要具有和本校校情相符合的特色。

由于学校生源、地域以及学生年龄的差异,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选择一种既易于使本校学生接受,又能够达到德育效果的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管理者在着力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潜下心来,考察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明确建设校园文化的预期目的,这样才能选择一种和本校校情相符的特色文化,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朝学校教育预期的方向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要广泛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学校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学校因师生的发展而发展,校园文化体现在师生的举手投足之中。因此,校园文化必须靠实践来建构,靠活动来承载,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经历感动,升华情感,荡涤灵魂,获得体验。文化是一个极其抽象的事物,将德育工作的中心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将原来的具体工作全盘否定,相反,原来的许多实践活动我们要继续坚持下去,同时广泛设计开展各种具有新意满足学生需求的实践活动,否则,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就会落入“假“”大”“空”的深渊。

3.校园文化建设要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导向功能的评价体系。在班级授课制主导的今天,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班级文化的合力。因此,学校的德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能够充分发挥导向功能的评价标准,促使班级文化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

评价标准可以从校园文化的三个维度来制订:

设有展示学生作品或教育成果的园地或专栏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这些名言和专栏是否体现或诠释了校园文化,应纳入物质文化的评价体系。

第二,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才能保证班级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当然,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班干部队伍。因此,班级规章制度是否体现校园文化和班干部队伍的执行落实情况,应纳入制度文化的评价体系。

第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对于班级而言,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校外实践、专题辩论等活动宣传特色校园文化。这些活动是否开展以及开展的效果,应纳入精神文化的评价体系。

班级文化建设会由于各班的情况不同,在进程或是方向上会出现细微的差别。我们也允许各班具有自己的班级特色,但是班级文化的前提和归宿必须是一致的——校园文化。评价标准必须意识到这个方面,使各班班级文化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共同形成强大有力的校园文化合力。

学生的心灵是可塑造的,如果我们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色彩纷呈的崭新天地,这里有百花齐放的课外小组,有丰富多彩的节日盛会,有新颖有趣的社团生活,有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有悦耳动听的校园广播等等,学生在校园里接受着文化的熏陶,在教室中领略着礼善的真谛,那时,我们的德育画面必将如愿景般美丽。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二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竞争力的体现。而职业学校由于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性质,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职业学校的办学的好坏,通过其校园文化就可看出来,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好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校园文化是指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代表的理论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合系统,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净化心灵,激发师生进取,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海原职业中学自从搬到新校区以来,学校就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为广大为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目前,学校仍然在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海原县职业中学培养方向是面向上一级职业学院,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职业高校对口招生,让学生到高等学校学习,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学校主要抓过程管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让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同时,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我们要在突出特点上下功夫。海原县职业中学适应时代需要,开设了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打造特色专业,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放着第一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作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突破口,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使教学、实训、实习、考证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形体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为达到以上目的,海原职业中学根据海原独具的文化环境与自身特点,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刺绣专业课程,20xx年,宁夏回族服饰(回族刺绣)被评定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专门聘请海原民间艺人讲授回族刺绣,把回族刺绣作为一个手工专业课,进行普及培训,让流行于民间的手工艺步入校园,让学生对回族刺绣技艺进行系统学习,通过学生对回族刺绣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回族刺绣这一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在教学中,广大师生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民间艺人等方法和措施,探讨回族刺绣现状及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对回族刺绣工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保护刺绣工艺,恢复回族刺绣针法等技艺进行了整理挖掘,使回族刺绣文化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具有极其重要及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和关心中职教育事业发展人士面前的严峻课题。

学校的各个专业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要求下,本着与学校文化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近几年,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以贴近校园、贴近学生为内容,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和青春气息。海原职业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了计算机专业设计制作成果展示,刺绣大演练比赛,开放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群体文体竞赛,如基础部语文组演讲朗诵比赛、学前教育班的全体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体育部组织开展了两次学校体育运动会、参加了省级职业学校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海原职中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特别是学校教工军乐队的建立和在全县各种大型活动中的频频亮相,更为校园文化增添了特质与魅力;为满足学生就业应聘需求,学校多方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南华山国家技能鉴定所的优势,让学生免费参加国家技能鉴定考试,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的持久性。

在职业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在这方面,海原职业中学创办有自己的报纸《职教之光》,从20xx年起学校有创办了《海原职教》杂志,向各职业学校,县级各中小学宣传职业教育,不断在省市报刊增加发稿数量质量,宣传亮点工作,努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推广学校文化品牌,展示学校风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很受社会和企业的青睐。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窗口,随着社会文化大环境的不断发展,职业中学校园文化正在发生变化,日益彰显本身所具有的职业特点。海原职业中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空间,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相结合,为提升办学品质、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努力,真正构建起既有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职业中学校园文化。

[1]李飞.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j].陕西教育学院报,20xx.

[2]耿玲.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j].职教论坛,20xx.9.

[3]卢永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xx,12.

[4]朱巧玲.浅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考试周刊,20xx,7.

[5]唐光辉.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xx,05.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通过员工行为所反映的企业在社会中的整体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使企业由弱变强,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声誉,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因而它被誉为现代企业的“新型生产力”。企业安全文化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是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是铁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用安全文化培养、激发、塑造、熏陶职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文化知识,提升安全的适应力和安全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使安全深入全体干部职工的心灵,在思想深处发生质的变化,达到安全自律,自觉养成善待人生,珍惜生命,我要安全的意识。搞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干部职工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对于增强干部职工对生命安全与健康价值的理解,对安全原则与安全标准的认同,对安全生产行为方式的规范,对于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开发安全生产智慧,实现安全生产基本稳定、有序可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刻。

部分干部职工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简单地看成文体活动,与“三线”建设等同起来;在硬件设施上竞相攀比,求大、求新;在开展文化活动中求多、求全,甚至脱离了中心工作,标新立异,造成投入大、效果不明显的结局。甚至在文化建设上仍以物质激励为主,在文化引导、精神鼓励方面重视不够;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投入大,不能立竿见影,成效不明显,导致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被动应付,缺乏创新意识。

2、企业安全文化整体建设不成体系。

铁路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改革和发展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长远考虑。未能围绕我段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进行系统规划,而是盲目建设、互相攀比。短期投入多,综合研究少,没有形成建设体系,不能真正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引起职工的反感。

3、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对立起来。

在塑造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铁路运输企业“以安全运输生产为中心”,只要把安全质量、运输生产搞上去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保证作用,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不同步。

4、职工全员参与的意识不强。

企业“以人为本”思想树立不够,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方面还存在差距,没有把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确保安全生产作为共同的任务,没有很好地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管理者只是一味大力倡导建设安全文化,没有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导致领导者、组织者的主导作用和职工群众在工作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不能有效推动全员安全价值观的实现。

1、转变观念,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增强铁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铁路企业要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将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以文化力带动生产力、进而提高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可以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同时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由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越来越高。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力强弱的制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树立新形象、展示新风貌、提高竞争力。为此,机务段大力开展“六个为什么”大讨论,深化算账对比大教育活动,以此解决“干部无求者无畏”“职工安全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实现“干部不掉队”“职工不受大的处理和伤害”的朴实目标。

2、培育特色,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深厚的铁路文化底蕴。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干部职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因此,在提炼企业精神、文化理念等方面,一定要结合实际,突出个性特色。机务段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点多线长,流动分散,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企业文化特点。全国劳模祝长生的“五字工作法”、“时代楷模”韩长虎的事迹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机务段干部职工努力工作,默默奉献,对推动机务段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强大地推动作用。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四

安全文化建设通常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安全文化建设强调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认真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本质安全目标的迫切需要。

一、指导思想。

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安全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它区别于传统安全管理形式,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一种高级阶段,其特点就是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个人安全”向整体安全的转变,切实提升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为公司的稳定生产、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服务于安全生产大局,努力促使职工安全观念的提升和转变。

2.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手段、广泛深入的宣传形式,大力营造有利于安全工作的舆论氛围。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部门、贴近职工,推进安全文化创新,引导安全行为,强化职工对安全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4.坚持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企业上下必须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文化模式、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对外形象,保持其内部企业安全文化的一致性。

5.坚持持续创新原则。企业安全文化的活力之源就是创新。对于创新可用三个式子来表示:

(1)创新就是“0+1”,就是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

(2)创新就是“1+99”,就是从有到优,就是更高更好。

(3)创新就是“100+1”,就是创一流,做同类产品的领跑者。

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持续创新原则,只有这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会有生命力。

三、组织领导。

1、成立部门安全文化建设咨询项目甲方领导小组:

2、主要负责部门安全文化建设咨询组织实施工作,各分部做好配合与发动工作。

四、工作措施。

1、部门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认真学习集团公司通知文件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讨论并制定出本部门和安排,切实加强对安全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广泛发动参与,积极有序地开展安全文化系列活动。

2、加强安全文化宣教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安全学习、培训活动,通过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集团公司相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及规定、公司及部门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及措施,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确保安全生产,从而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个人安全”向整体安全的转变。

3、积极参与集团公司组织的各项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并认真组织部门活动,通过全员参与活动,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良好安全文化理念。

4、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摸底,征求员工对部门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健全部门安全管理制度,使规章制度真正成为员工在工作中的行动指南,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深入纵深发展。

5、注重宣传队伍人员培养,积极向云峰陆合报发送稿件,通过创办部门安全窗口小报、按期更换班组黑板报等方式,加强安全宣传工作,宣传部门安全工作的新亮点,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6、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人不仅是安全管理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全符合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五

目的通过本文叙述为药剂科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结合我院药剂科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分析文化建设对于科室建设的重要性。结果我院药剂科重视并加强文化建设后,科室管理及职工凝聚力得以提高。结论药剂科的发展需要重视并加强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整个医院强大的精神支柱。伴随着医院文化的不断充实和丰满,我们体会到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管理离不开文化,因此科室文化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1~2]。医院科室是医院的细胞单位,科室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科室文化建设是医院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所在[3~4]。科室文化是科室的灵魂。药剂科是按照相关法规,负责医院药品采购、保管、分发、调剂、质量监测以及临床用药管理和药学服务等的综合性部门。本文从内涵素质和外在形象等方面阐述药剂科科室文化建设所开展的相关工作。

1.1完善药剂科相关制度,规范各岗位操作规程。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规矩”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规章、制度。一个团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指导。“制度治院是我院管理的重要一环”,全院坚持以技术进步为主导、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质量方针,完善、健全了药剂科从药品采购、保存、供应到调配各项规章制度和各岗位的sop,使科室每一位职工都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久而久之,将成为每一位职工的自觉行动。

1.2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医疗质量。

药物是人类防止疾病,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武器,药剂科作为医院药品采购、保管、分发、调剂的技术性部门,其首要工作就是确保用到患者身上的药品安全、有效。药剂科建立了相关制度:如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处方点评分析制度。从药品入库验收到调剂发放均以“质量与安全”这一工作重点作为行动准则,并时刻谨记;同时建立了药品验收管理制度、药品养护制度、效期月盘点制度、过期、破损药品处理制度等。药品调剂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加强药品发药复核,最大限度的保证药品调剂质量。

1.3注重科室职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药剂科努力建设学习型科室。科室深刻领会“人才强院”的办院宗旨和院训“博及医源、精勤不倦”,制定了专门的职工教育和培训制度,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职工培训后要求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科室将其收集装订成册,分发到各组进行传阅,促进了科室职工之间的交流与知识分享。科室组建了学习小组,要求科室职工每月轮流在科室内进行内容丰富的讲座,包括专业知识、生活常识、保健养生、子女家庭教育等等。

1.4科室职工相处:相互尊重,互资相长。

作为中医医院的药剂科,我们不断践行着中医药文化“以人为本,调和致中”的理念。科室从主任到职工相互尊重、一体同道,建立了和谐的同事关系与工作环境。科室秉承人性化的管理,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充分激发职工的热情和进取心,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科室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科室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1微笑服务、高质量服务。

药剂科是窗口服务性科室,科室让药学人员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每位员工意识到患者满意是评价药学部门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笔者深知:医疗市场的竞争其核心是服务质量的竞争,优质的服务方能取得更多患者的认可[5]。因此科室要求每一位职工铭记:“患者永远是对的”,尽量避免争执,微笑着面对患者;“严格按操作流程工作”保证药品调配准确无误。同时我院按月发放患者及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表,深入临床开展服务满意度走访;于20xx年组建临床药学室提升药学服务内涵。

2.2统一着装。

除了按照医院规定统一着装外,科室为女职工发放了统一颜色、款式的职业盘发夹,要求女职工上班期间一律盘发。同时科室为每一位职工发放了统一款式的水杯,使工作间看上去更加整洁。统一,使大家共同点多了起来,让职工从外表的统一从而内心深刻意识到:我们是一个整体,科室的发展与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

3协助完成医院各种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了科室的文化内涵。

3.1协助完成在院植物挂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药园。从医院不同植物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片漂亮的人工树叶,上面记录了该种植物的名称、药用部位、功能主治等,充分展现出中医医院的特色。作为中医人,通过挂牌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中草药常识,同时对中医、中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3.2建立中药饮片样品室,作为科室培训中药知识的窗口,提升技术文化理念。科室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三基培训,形象、直观的将陈列的中药饮片标本及部分饮片伪品作为示教素材,便于学习者记忆、掌握。

3.3“药剂科之家”qq群的建立。通过建立“药剂科之家”qq群,实现资源共享。大家把学习资料、个人学习心得等放到qq群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促进职工间友谊,同时可以节约复印资料所需的大量纸张,降低了运行成本。经过几年来药剂科文化建设的实践,科室管理走上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科室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工作,需要全科一起努力,药剂科的文化建设才能很好的发展。加强药剂科文化建设的探索,对药剂科的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药剂科通过组织文化建设,使科室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六

高校档案记录和再现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内容。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了高校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利用高校档案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是实现高校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应通过加强对馆藏档案资源的宣传、利用和挖掘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馆藏档案资源建设是发展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档案意识,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归档立卷、归档内容、归档形式、归档移交以及查档等业务工作流程,以建立面向师生和社会的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为目标,以提高各类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和规范化水平为工作重点,积极学习新时代背景下有关档案工作的指导性法规性文件,强化档案收集意识,加强与校内各立卷单位的联系、协作和业务指导工作,整理、挖掘重要档案,不断丰富档案馆藏资源,为信守和传承校园文化做出应有的奉献。在此基础上,高校档案部门应拓展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广大师生和校友提供档案查询和信息服务。同时,紧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等中心工作,利用网络、新媒体(微博、微信)、报告讲座、展览等多种方式开展以档案信息资源为主体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发扬档案的时代精神、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弘扬校园文化。

高校特色档案既具有档案的一般属性,也具有行业性、专业性和独特性,它代表和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独特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跟随信息时代的飞速变化,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加强特色档案收集工作。第一,要拓宽征集渠道,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收集。第二,加强对材料中关于特色资料的查证、支撑,并与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加强沟通联系,确保特色档案资料收集的及时性。第三,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一些具有特色的档案信息服务。比如可以建设科研成果信息库、学生就业档案信息库、名人档案信息库、荣誉档案信息库等,积极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第四,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升特色档案资源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获取、图像处理及网络技术等,把特色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特色档案数据库,方便阅档人员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特色档案的内容。通过对特色档案的学习和宣传利用,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比如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有“校史人物档案”、“名人档案”、“学校年鉴”;陕西科技大学档案馆有“名人名师档案”等。高校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学习,互相吸取档案特色资源建设经验,提高档案业务水平。西北大学侯伯宇先进事迹展览馆是陕西高校中最有特色的校史人物档案建设。该馆建立于20xx年,展览以“把一切献给祖国教育科学事业的时代先锋”为主题,分为“不懈求索”、“献身科学”、“教书育人”、“赤子情怀”、“风范永存”五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侯伯宇同志的先进事迹。图文部分展出了相关资料图片80余幅,6个玻璃展柜分别展出了侯伯宇教授所获得荣誉证书、奖章、科研手稿、书籍以及生前衣物。通过对侯教授事迹的持续、深入、广泛的参观学习和宣传活动,许多高校借此在大学校园里培育了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和见贤思齐的强大力量,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使档案真正发挥其“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高校档案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准确记载了高校建设发展过程,汇集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部成果,这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做好档案资料收集、保存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档案文献资料进行有目标、有计划地筛选、整理、归纳、提炼,按照学校建设发展的专题对其进行编研,就能够把档案中蕴藏的文化资源发掘出来,从而进一步发挥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另外,档案编研工作也是拓宽档案服务工作范围,培育和建设高校档案文化的最佳方式。各高校档案工作部门要努力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积极编制比如学校大事记、校史、年鉴、优秀毕业生论文汇编、科研情况汇编,把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激发师生热爱母校情怀,也可以编撰历任校长传记、杰出校友风采等优秀人物事迹,把那些束之高阁的档案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不仅方便广大师生学习和了解校史,也传播了校园文化,达到了育人的目标。因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开展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不仅是档案管理部门建设和发展的工作需要,更是传播和建设校园文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做好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可以让档案积极参与学校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决策进行参考咨询,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师生。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在做好档案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做好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提高编研效率和编研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档案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科学水平。总之,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历史和校园文化的积淀,是重要的德育教育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必然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高校应充分挖掘档案的文化底蕴,将蕴涵丰富教育信息资源的高校档案运用和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以更加自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总结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方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高育人效果。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七

“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日益强烈,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群众文化活动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最易于接受的一种形式。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繁荣,有新突破、新作为,实现“两个文明”共同发展。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摆上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这样一个日益抑大的生活压力之下,人民的心态,心性开始变得浮躁,在某种消极的因素影响下,住房危机、金融危机、事业危机等各种危机,无处不在的激化矛盾,人民群众的不安情绪和不平衡心理愈加明显,压力逐渐扩大,民众需要宣泄不满情绪,就会导致不和谐妁因素发生。所以,要改变这种不安的因素,改善此种社会矛盾,就要提高群众的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的社会认识,从而才能使得人民群众公平、正常、客观的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和谐社会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的进步。由此可见,提高群众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远大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群众文化的提高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信息的传递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文化通过群众这一媒介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因此我们要广泛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文化中心、文化馆、文化站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让群众文化得到有效的发扬和传承,让促进和谐社会这一精神深入人心,得到广泛民众的支持和认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发扬和传承,将改善、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其精神内涵,升华其精神境界,进而改变社会风貌,为构建积极的和谐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从经济角度来讲,群众文艺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中制定产业战略之后,我国群众文艺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向导并不断接受市场洗礼与选择。因此,群众文艺发展应始终以服务为中心,逐渐提升群众文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及市场观念;积极构建健全的服务行业运行制度,借助市场运作模式刺激群众文艺的消费热情,在市场经济回报中逐渐提高与改善服务质量;正确处理服务关系、明确服务对象、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信心,确保以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就要不断的创新理念,有针对性地促进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借助国家主导的'作用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发展主导文艺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民间文艺的传承、扶持与保护,积极为民间文艺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舞台,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始终活力十足。让大众文艺呈现出前景美好、市场广阔的特点。总而言之,大众文艺、传统民间文艺、国家主导的文艺,各有优点,他们依次主导了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在实际发展中,应重视三者的同步协调发展,最终确保群众文艺的健康、全面发展。

专业文艺团体也要组织排演一些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通过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给老百姓带去欢乐。这样也充分提供专业演员与业余演员相互结合、相互学习的机会。发挥新时期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的情况,在城市,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在农村,以宣传政策法规、推广实用技术为主,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营造文明乡风。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八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整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刻影响,如果企业文化不能从思想上实现由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结构性根本转变,那么其原有的思想方式必将成为文化建设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正如美国学者英格尔斯(inkels)所尖锐指出的:“再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里变成废纸一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思想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现代化的首要内容,主要包括:(i)自主创新意识;(2)现代信息意识;(3)民主开放意识;(4)计划时效意识;(5)法律制度意识;(6)市场竞争意识。

在以市场经济为先导的社会现代化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将发生冲突和变革。如果依据计划经济时代的既定价值观念出发来评断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新变化,是不可能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的。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必须走向现代化,特别是从市场经济新的利益关系中,从变革的社会生活实际中来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大致包括(1)充分肯定个人欲望的合理性,坚持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2)强调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培养自由竞争意识,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4)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坚持追求现实利益与维护公平公正相结合;(5)关注生命个体存在,坚持关心自我与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相结合;(6)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义利兼顾与义高于利相结合;(7)形成知识的价值观念,坚持反对封建迷信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8)重视培养个人理想,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要求打破传统以培训、岗位、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的组织结构,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开放性的多维网络结构,这样,企业文化建设与家庭、社会就会有效连接起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进而形成强大的文化建设教育合力。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出自我封闭状态,而成为真实社会的一部分,避免了企业文化培养的片面化、畸形化,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怎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张扬人的个性,激发人的主体意识成为文化建设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往往强调以管理者为中心,维护领导尊严,实施专制式的文化建设模式。它要求员工对领导的服从,轻视员工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定员工的个性发展,这种模式很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而又迫切的需要。因此,建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民主式的现代文化建设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平等对话式的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抛弃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充分肯定员工作为人的存在价值,提倡人的个性张扬,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客观需要,重视每个员工个体潜能、思维创造、自主创新等各方面的充分自由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指采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特别是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整体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期,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企业人事教育部门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手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准确识别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对象、条件等方面的诸多变化,灵活机变地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九

在刚过去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运动员再次取得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成绩,这不仅是体育上的胜利,更彰显了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体育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民族精神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就奥运这个话题,我想说说基层服务区的体育。基层服务区的体育与奥运体育显然有所不同,但也是一个单位文化建设、精神风貌、发展水平和职工素质的体现,在奥运会结束后,多个媒体报道说中国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仅占8。3%,这种状况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令国人堪忧,为此我对熟悉的服务区进行了一些调查,其结果是服务区员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绝不高于媒体报道的比例,这个状况起码是与高管局和服务管理中心近几年来一再提倡和推动的文化建设是不相称,归结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着偏差:

高速公路管理局09年整合之后,无论是高管局还是服务管理中心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而且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正是由于加强了文化建设,使服务区无论是内部管理、服务经营、形象建设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特别是高管局在20xx年举行的大型职工运动会,充分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是推动职工体育运动的重大举措,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从中体会和认识到了基层体育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观念上存在着误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其实不然,体力劳动是对人体的一种消耗,长期的体力劳动会给人体带来这样和那样的损害,而体育锻炼则是对人体和精神的调节,也是对人体各个器官的加强与补充,所以说体力劳动绝对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二是有些人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没有锻炼的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身体好的时候是最佳锻炼时期,可以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当一旦身体出了问题的时候再想起健身,为时已晚,如果你对照大街上那些中过风的人在寒风或酷热的天气里手脚画着圈艰难抗争、期盼恢复健康的情景,你定会有所感悟。

三、在审美问题上不够全面:

在观看奥运比赛时,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运动员,哪个不是向人们展现着健康的体魄,谁不会对他们那种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所倾倒,而我们之间确有着一部分人却过多地注重时髦的服饰和化妆,而缺乏对健康内在美的认识,稍加注意便可看到我们周边绝对不乏年纪青青就大腹便便或者骨瘦如柴弓腰驼背者,更有甚者年龄不大都浑身的老人病,所以说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美好时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健康美又有外在美的高速员工,为我们伟大的高速事业多做贡献。

四、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

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及员工经济收入的增长,业余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更加广泛,在分配业余时间时,一些人往往的过多的把自己放在电视机旁、电脑桌边或者酒杯里,而经体育锻炼的时间却非常吝啬,长此以往必然会损害自己的身体,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每天远离一会儿电脑、电视和酒杯,肯定会有不同的感觉。

五、客观因素的限制:

大多服务区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体育健身器材和场地相对较少,甚至有些服务区连一块青年人喜欢篮球场地都没有,虽然说不用器材也可锻炼如:走步、慢跑等,但这相对说比较枯燥,不利于培养职工体育运动的兴趣,这种状况与当前现代生活不相适应,像城市的区民小区,农村的广场大众户外健身器材都已非常普遍,所以说改善客观环境也是非常的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有些服务区的职工体育文化建设与服务管理中总体发展的要求是有差距的,为弥补这个差距,我建议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以工会、共青团为主导,积极指导广大职工参加各项业余体育活动,采取集中组织和引导职工自娱自乐相结合的方式,使服务区的体育文化建设成为服务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常态化工作。

二、加强对职工思想教育和体育健身的知识培训,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把培养职工的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作为和追求健康重点,在体育知识培养方面,聘请有关专家教练讲课,让广大职工对体育健身和预防伤害的知识,学会一些体育活动的技巧和技术以及世界上的热门体育项目的特点,提高广大职工的欣赏水平,进而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三、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客观环境,添置适合于广大职工活动锻炼的体育器材,比如在服务区购置安装居民小区那样的大众户外健身设备,这样不仅使职工有活动的场所,同时也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休息健身的理想场地,提升服务区的服务水平,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如有条件的服务区还可以建设一些更高级别的健身房,以提升服务区的档次,营造出一个高品位且具有现代时尚的文化氛围,推动服务区的发展。

基层服务区的体育文化建设,是高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广大职工健康向上、推动服务区发展的重要环节,让我们大家动起来吧!让健康之花在服务区绽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