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5:14:57 页码:13
2023年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实用20篇)
2023-11-18 15:14:57    小编:ZTFB

在工作生活中,总结是提高效率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请大家查看以下总结写作的例子,了解如何组织语言和思路。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一

写故事是很多人喜欢的事情,但要把一篇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却并不容易。在我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关于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的心得体会,希望通过此文与大家分享。

首先,一个好故事需要一个有趣的初始点。故事的开头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场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或者一个令人意外的事件。这样,读者就能在最开始的几句话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愿意进一步阅读下去。例如,一个故事可以从这样的句子开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夏天,我遇到了一个神秘的陌生人。”

其次,一个好故事需要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一个故事如果只是堆砌一些事件或情节,毫无内涵可言,读者是很难感受到情感共鸣的。因此,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自己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想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核心价值观。例如,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可以强调互助、信任等主题。

第三,一个好故事需要有丰富的情节发展。情节是故事的发展线索,是读者跟随故事进展的线索,因此,情节的设置和发展可以说是故事成败的关键。好的情节需要有起伏,充满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想要一直读下去。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通过设置冲突、转折、高潮等手法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第四,一个好故事需要具备真实感和可信度。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要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因此,我们需要在刻画人物和描绘场景时一定要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场景,进而更容易融入到故事中。另外,我们需要避免故事中出现不合理或违背常识的情节,否则会破坏读者对故事的信任,导致他们失去兴趣。

最后,一个好故事需要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结局是故事的收束和发展的最终结果,它应该既能回应故事的中心思想,又能给读者带来某种心灵的满足感。一个好的结局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认同。因此,在写作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合理性,力求让故事在最后给人留下积极的印象。

总之,写好一个故事需要有趣的初始点、明确的中心思想、丰富的情节发展、真实感和可信度以及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以上是我个人对于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的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对大家在写作故事时有所帮助,提升写作水平。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二

日常管理书看得不少,讲座也听了一些,但那些ibm,hp等大公司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方法,到自己公司却用不上。本人在深感烦恼的同时,将日常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写出来与各位一起探讨,没准比教科书上的方法更为实用。

首先介绍下我公司:百人左右,成立十多年,年销售额几千万,问题几百个。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有时我这当老板的恨不得将公司门一关,自己拿着资金炒股或炒房,图个清净。虽说近几年由于给每个员工上5险1金,人均费用每月增加几百元,但员工并不领情,员工只算每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公司的支出与己无关。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首先发展骨干员工入股:我将公司股份买一送一,半价销售给骨干员工,五年内退股只退还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三倍赎回。每年拿出利润的60%分红。反正有钱大家赚,但股东一旦做了对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惩罚,由股金中扣除。这招还真好使,在近5年里没有一个股东离职,而且公司重点岗位都有股东,省了我不少精力。

为什么不白送骨干员工股份?其实我并不是在乎钱,主要是白给的东西别人不珍惜,而且入股的钱又可作为押金,以防股东做出格的事,再说员工入股的钱不出5年即可通过分红收回,不投入哪来的产出啊!

2。关于授权。

记得公司刚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全公司我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销售电话,还得安排送货,结账,进货,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次我弟弟到公司,看了半天,发表感慨说:“哥我怎么觉得你在养活公司所有人哪?”我当时还挺自豪。

结果公司四五年也发展不大,一直十几个人,而且公司员工感觉备受压抑,无发展空间。后来终于明白该放权就得放权,哪怕员工只能做到你的70%。有时候真着急啊,明明能谈下的客户销售人员,就是差那么一点谈不下来,恨不得立刻自己冲上去,该忍还得忍,要不手下员工如何进步。

小公司发展过程中15人是个坎,50人是个坎,200人又是个坎,管理方法不改进,一般无法进一步发展。老板事事亲力亲为的公司,很难过15人。一个人能力强,可直接管理七八个人,能力一般,则只能直接领导四五个人。

各个国家效率最高的部门就是军队,看看军队的组织结构:一个班十一二个人,除班长外还有一个副班长,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以此类推。团长管一千多人,可能只认识其中百十来人。团长看见某个士兵有问题,绝对不会骂士兵,他只会骂士兵所在营的营长,营长则再骂连长,一级管理一级,最后班长把该士兵剥皮了事。所以军队尽管有千军万马,依然能做到令行禁止。

现在客户找我买东西,我经常说:“哎呀真对不起,价格我不知道,我给您介绍个销售人员,我让他跟您联系吧。”

3。有的钱不能省。

刚创业时也就一两个人,自己销售,进货,维修,跑银行。当时没有注册资金,借朋友的营业执照。自己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就开始瞎做报表。月底到税务局报税,报表一交,专管员看了两眼,开始问问题。问的问题我根本不明白,更别说回答了。专管员一脸不高兴,问:“你懂不懂?”。我陪着笑脸:“不懂,不懂。”“不懂你来干嘛。换个懂的来。”“好,好,下次一定换个懂的来。”

下个月我又瞎做了张报表去税务局报税。专管员显然对我又印象:“怎么又你来了?”我只好顺嘴胡编:“会计怀孕来不了,只好我来。”。“!”。第二天我就找了个会计公司,一月300元钱,以后再不自己跑税务局了。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管。

随后几年业务开展的不错,没少挣钱,可年底公司帐上资金却没增多少。后来我发现公司只要一过十个人,老板一人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能剩下钱才怪。指望公司员工都是焦裕禄和雷锋,门都没有,哪怕提成给员工70%,他还会惦记剩下的30%,傻瓜才不贪污。

只有制度健全,让心数不正的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感谢我现在的会计,工作极为负责。下辈子再办公司,公司只要有4个人,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4。隔行不挣钱。

这句话放在90%的公司身上是对的,当然,如果您觉得自己是那剩下的10%,也不妨一试。

一般公司只要能坚持个三五年,挣了点钱,老板就开始琢磨再干点什么。大部分人总觉得自己的行业不如别人的行业挣钱,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个(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整个可编个小企业错误大全).

上世纪末,脑袋一热,开了个饭馆,从此厄运开始了。当初本人觉得自己销售方面颇有天赋,开饭馆肯定没问题。谁知这该死的饭馆光有销售根本不行,做的不好吃别人最多只来一次。

本人不好吃喝,也没耐心和大厨琢磨新菜。而且开饭馆不光进货结账,卫生防疫,工商公共安全专家样样要跟上,起早贪黑累的要死,跟开公司不一个路数,本人实在没耐心,找了个公司部门经理去负责,管得一塌糊涂,半年赔了几十万,关门了事。现在谁再跟我提开饭馆我跟谁急,去饭馆吃饭行,别的一概免谈。

如各位有兴趣要开饭馆,一定先想明白以下几点:

a:你是否能起早贪黑吃得了苦。

b:如是接别人转让的饭馆搞明白上家为何转让(不可只听一面之辞,一定在该饭馆蹲两天)。

c:饭馆租金,人员开销等费用核到每天每张桌子是多少钱,饭馆定位,面向什么层次客户,一天能翻几次台,平均每桌消费多少,毛利率多少,是否能赚回来(一定要掰着手指头算好,不行连脚趾头一块上,否则赔死你).

d:附近的工商,卫生,公共安全专家,地痞流氓你是否搞得定。

e:停车问题。

f:找大厨。找着后如何管理,是后厨承包还是流水提成?

g:你老婆是否愿意做采购或找个向你老婆一样对你忠心的人做采购。

h:饭馆服务员可得管吃管住,而且工资近期增长很快,预算要留出富裕。计算不好你就只能剥削你自己外加你爸你妈你老婆。

i:……还有n多问题自己想吧。

据我的经验,饭馆和美容美发都不好干,只要看看报纸上转让信息就知道,基本就这两个行业。

另:本人的副业还曾有过服装,节电设备等,都没挣到钱。本人比较惭愧,从未在大公司待过,也未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培训。刚毕业时虽进入大部委工作两年,可惜职务太低,没学到真谛。一说起管理,总感觉别人讲得头头是道,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名门正派,而自己则是街头打群架的小混混出身,没有理论,只有教训。

有时感觉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而错误则是可以重复的。比如大家就算知晓了微软运行的每一个步骤,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但若有人像我原来一样,不重视财务管理十有八九公司在钱财上会有损失。

5。关于招聘。

这些年没少招聘,几年前最多时我一下午面试五六十人。刚开始没有经验,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资一千多的售后服务岗位经常招名牌大学本科生,英语过四级。后来发现,招来人根本留不住。本来简单工作的岗位中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找个本科生双方都不合适,只是在写公司简介时方便吹牛。

另外面试时应聘人员说的话不可全信,有时对方刚失去工作后比较失落,为得到新工作,他们什么都敢承诺。某次公司招聘商务,岗位工资定为两千左右,一个女孩投简历面试,本科学历,3年工作经验,上份工作工资在两千五,我问她这次工资比上份工作工资低,能否接受。她毫不犹豫表示没问题。由于她比较适合商务职位,我就录用了她。

半个月后,前任商务和她交接完离职后第二天她也离职,理由居然是工资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动。再次招聘我招了个原工资一千五百元的女孩,现在还在该岗位,不但干得好,而且对工资也很满意。大部分人对待新工作职位及待遇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能上能下的人太少了,dengxp应该算一个。

招人的经验是: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招一个(源于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语录)。据我的经验,公司招聘如低一档用人,高一档发工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人才,干二流的工作,发一流的工资。当然,以上一流三流都是相对的)。招聘时应不嫌麻烦,仔细核对应聘人员身份。

去年我公司连续发生两起新员工携款潜逃事件,打电话找人时对方有恃无恐:反正我应聘时的身份证学历证家庭住址都是假的,都不管。还真不管。现在招聘,本地人公司都一一核实,外地人一律要有本地人担保,弄虚作假者一概不要。从此再无类似情况发生。

对于下岗职工我个人有一定偏见。大部分下岗职工,特别是岁数稍大的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基本上牢骚满腹,觉得社会对他不公,而且把不满情绪及原单位的种.种不良习气都带到新公司,觉得公司给他什么福利都是应该的,别人都欠他的,很难融入新公司,踏实肯干的占少一部分。大概私营企业不适合下岗职工吧。此外亲戚朋友能少用就少用吧,这个话题以后我还将涉及。

6。老板尽量唱红脸。

刚干公司时,找不着当老板的感觉,平素又最烦管人,所以员工有什么问题我很少说。结果公司员工自由散漫,谁也不服谁,工作无法开展。后来觉得再这样下去实在不行,于是开始板起脸管人,这下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公司里几乎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我和公司员工之间,经常有员工当面与我理论是非曲直,这老板当的真郁闷,而我又实在不想当一个声色俱厉的管理者。

后来与日本企业接触多了,发现不少奥秘。日本公司总经理很少骂公司普通员工,对公司底层员工可和蔼了,但他经常当着员工的面训斥公司中层干部,而普通员工犯错误,则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负责处理,当然月底发工资时总经理心里可不含糊,这样公司不仅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员工心里也比较平衡。

他山之石可以工玉,说干就干,咱公司不大,好歹也有几个主管。于是开会明确职责,谁的手下出问题谁自己处理,别什么问题都往我这推。平常我一般只表扬好人好事,鼓励为主,而主管自身犯错时我也很少当众批评,通常是私下交流。时间不长,公司管理顺畅了,我在公司里的形象也大为改观,员工更尊敬我了。

有时觉得,老板对于公司有点像古代皇帝对于国家。如果皇帝很贤明而大臣很昏庸,老百姓通常觉得国家还是有希望的,大不了清君侧,换个大臣了事。而如果皇帝很昏庸,则老百姓通常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了,开始琢磨造反改朝换代。

咱当老板总不能让公司员工揭竿而起或用脚表态一走了之吧,既然主管和部门经理享受着公司岗位津贴当然应该为老板分忧,该唱黑脸作恶人时就应当仁不让,而老板一般应保持一个超然的态度,置身于事件之外,旁观者清吗。不过部门经理需要支持时,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我通常态度鲜明予以支持。

7。公司里的亲戚。

这个问题,我只有教训,没有经验。还好,老婆工作单位一直不错,世界500强,对我的小公司没什么兴趣,因此公司刚成立时,我根据平时耳濡目染的各类情况,决定尽量不用亲戚朋友。后来公司到一定规模时,外地一个长辈打来电话,说她儿子(也就是我表弟)毕业一年,在当地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小公司当业务员,收入不是很高,希望来北京发展。

我这个亲戚家庭比较困难,其中一个孩子因为特殊情况无法上班,而要来北京的这个表弟我原来见过,现在十八九岁,相当聪明,当时想公司正缺人,用谁不是用,因此我爽快地同意了。

表弟刚来北京时,吃住都在我父母家,年轻人和老年人生活习惯不同,搞得我妈经常找我抱怨。过了一段时间,我将其安排到公司宿舍,算是解决了问题。表弟人很机灵,又会来事,几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公司环境,而且在部门里业务完成的很好,提成总在前几名。后来我发现,表弟经常在公司里表白自己的特殊身份,对同事吆五喝六,公司其他员工反响很大。

为此我找他谈过几回,他都表示一定改正,不过收效不大。转眼一年过去,表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时,表弟找我说他在老家有几个同学,又聪明又可靠,希望带过来一起在公司发展。我想这是好事啊,来吧,照单全收。麻烦开始了。

表弟和他的几个朋友吃住都在一起,相互之间只说家乡话,公司里除了我谁也听不懂。而且他们虽在不同部门,但被部门主管察觉他们相互勾结挣黑钱。表弟非常聪明,他散布说公司股东之间有矛盾,他是我这一派的,让他的直接主管不要站错队,否则后患无穷。公司不少员工真被他唬住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才反映到我这来。

公司对待此类问题一向是第一次罚款警告,第二次开除。我和表弟谈了一回,他拍胸脯表示绝不再犯类似错误。没过一个月,又有部门主管向我反映表弟的小团伙在干黒活,而且不但不避讳其他员工,甚至鼓励其他人一起干。我真的很为难,再不管该养虎为患了,我还指望公司做强做大,让一起创业的股东老有所依呐。长痛不如短痛,一咬牙,我将表弟和他的小团伙陆续请出了公司。公司业务为此震荡半年。

表弟靠着从公司带走的客户,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做,每年也挣不少钱还买了车。亲戚朋友能不用还是不用吧,否则最后亲戚朋友也没得做了。

曾经听过其他公司老总讲他在公司做大后如何对待亲戚。他的五六个亲戚在他创业时不计得失帮他干,做大后亲戚跟不上公司发展步调,且占据高位不好管理。这时,他采取牺牲钱财保全亲情的方法:岁数大的给一笔钱帮其另外创业,岁数小的公司出钱送到国外留学并负担所有开销,读成mba后帮其再找工作从而顺利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高!

8。当老板和开车。

去年回老家,坐一个亲戚开的车。亲戚刚拿本没多久,属于实习司机。一道上马路又宽又直,司机的手却在不停地动,左一下右一下,车也在画龙,我坐在副座上,心里很紧张,系上安全带,嘴里话也少了,脚下直使劲,旁边车道上的车不停地在按喇叭,还好,最后终于安全到达。回想十年前自己刚拿本时,已是老司机的弟弟坐我的车也提过同样问题,当时自己信心很足,根本不理解坐车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方才明白。

总结自己开公司,也经常犯类似的错。政策朝令夕改,看见别的公司有什么新章程常常一拍脑门拿来就用,过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又推倒重来,弄得公司员工无所适从。原有的提成奖励方法有的已经很好,经过实践检验较为合理,员工也认可,偏偏听完什么专家讲座或看完某本管理书后,不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改造照搬照抄,立刻重新制定政策,结果会计抱怨不好操作,员工抱怨政策不合理,一通折腾后又改回原样。

现在常想,办公司和开车很像,老板就好比驾驶员,车在路上跑,只要在本车道的两条白线内就ok,不必时刻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乘客累,车还画龙易出危险,费力不讨好。同样办公司只要公司运营在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政策就应稳定执行,保持连贯性,让员工心里有底。小公司老板权力集于一身,缺乏监督,制定政策更应该小心谨慎,不然公司总在调整,员工缺乏稳定感,不跑光才怪呢。想想当初dengxp为什么承诺香港回归后体制50年不变。

9。按时发工资。

其实这一条是当老板最基本的素质。估计每一个老板都不会反对这一点(至少在口头上不会反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做不到这一点。

公司在日常运营时,会经常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比如月底或年底压一批货从厂家拿个高额折扣,做工程甲方押着工程款未能及时支付,银行贷款到期需立即归还等等,所有这一切对于老板来说都是未能及时发工资的充分理由。老板一般想:又不是不发工资,只不过稍微晚几天,公司资金紧张,员工应该理解。

真实情况是:无论任何理由,对于不按时足额发工资,员工都无法理解。员工的工资不是老板赏赐的,而是他辛苦所得,没准他正等着到日子拿工资交房租,还月供或支付孩子的学费。未能及时领到工资员工可能马上就会面临生存问题。正常情况下,老板兜里的钱总比员工活分些,所以老板经常想当然认为员工晚拿几天工资没关系。

那么如果碰到资金紧张时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做生意量力而行吧,有多少本挣多少利,不行就找银行贷款。如果银行贷不到款,也可公司内部或亲戚朋友之间集资,讲明用钱的地方,谈好借款期及利息,大部分员工对于公司有把握的业务还是愿意参与的。到月底实在发不出工资,如果公司还想继续做下去,老板还是先从自己做起把私房钱拿出来吧,还不够把房子车子先典当了,资金周转过来再赎回。

拖欠工资这事有点像吸毒,有一回就会有第二回,只要资金一紧张老板就会用拖欠员工工资来缓解,结果员工对公司和老板的信任荡然无存。调查表明,员工对于公司最无法容忍的就是拖欠工资,这也经常是某些企业人员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10。学会说“不”

中国人好面子,“不”字很难说出口,而老板又是公司的最后一道关口,有时不得不拉下脸说“不”。

我们公司有规定,公司的钱一律不借个人,当然,特殊情况员工可以预支部分工资。前两年,公司一个骨干员工找我聊天,他问:“如果公司里一个员工,对公司贡献是其他人的好几倍,公司会不会借钱给他?”对这个问题我真的很犹豫,想了半天,我说:“公司有规定,公司的钱一律不借个人。”他还不甘心,又问:“对骨干员工也这样?”。我说:“对所有人公司一视同仁,骨干员工工资奖金可以多发,可以优惠条件入股,但对于这项规定谁也不能例外。”

随后我问他是不是自己要借钱,他承认说要买房子想借三十万。我很奇怪,买房可找银行贷款呀,这个员工说找银行贷款要付利息和手续费,想着找公司借钱可以不付利息了。后来我了解到他已经有一套住房想着再买一套住房等升值挣钱呢。

一年后,该员工因为其他原因离职了。想想当初要是借钱给他,此时还真不好要回来。回绝过一回,以后类似情况就好处理了。这些年,公司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股东买房钱不够都是找银行贷款,没人借用公司流动资金。想想公司再有钱又怎能代替银行的功能。

有时公司的不少规定都有特殊情况,但在原则问题上老板一定站稳立场,规定面前人人平等,所谓不患多寡患不公,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开了先例以后其他员工就不好管了。

近些年媒体上不是一直嚷嚷要法制不要人治,一定有他的道理。当老板该说“不”时就说“不”,无论对谁,虽然当时被人骂难受一下总比公司歇菜难受一辈子强,有很多公司就因为老板抹不开面子盲目给别人担保或随意借款给人结果最后自己公司倒闭了。当老板不对自己的公司负责别人是不会为你着想的。

11。不要在公司内部奢望交朋友。

刚当老板时不习惯管人,总觉得公司里应该人人平等,大家都是朋友,有什么事好商量。干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公司里比较混乱,制度形同虚设,犯错误成本非常低,大家日常基本是想干啥就干啥,月底工资还谁也不能少发。

一天,一个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到我这待了半天,走时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你这管理要加强啊,在公司半天都看不出谁是老板,员工既不怕你也不听你呀。我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具体怎么做也搞不明白。后来问题终于集中爆发了,公司里贪污现象严重,效率低下,员工觉得没有奔头,几个骨干自己一合计单挑一滩,十几个人的公司跑了七八个并带走了一半客户。

好在此时我还有另外一个较小的分公司,新招了几个业务员。毕竟本人是白手起家,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一咬牙重新开始。这次吸取教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业务很快有了起色,一年后人员又恢复到十几个,利润也超过以前。

想想还是自己当初还是心态不对,认为自己的公司应象国营企业一样,人人都是公司的主人翁,人人都平等,大家自觉把事干好,纯粹是扯淡。公司内部大家利益不同,岗位不同,哪来什么绝对平等。虽然大家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岗位职权工资奖金上怎么可能平等呢?为什么除了垄断行业外,大部分国营企业都倒闭了?因为国营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方法不符合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我觉得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从根本上不符合人的本性。

当初红灯记里鸠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直被当作反面典型加以批判,其实我现在认为这话好像符合每个人自然的第一反应。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使人攘攘皆为利往,连出家的和尚都明白这个道理。当老板就当老板吧,甘蔗没有两头甜,我不再奢望与公司员工做朋友,一切按规章制度来,只要管理好公司,让大家尽量拿到更多的工资奖金,人人都上保险,骨干员工入股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完了。老板本来就是个孤独的职业,交朋友就在公司以外吧。

要说规章制度,每个稍具规模的公司都有一大本,但不同公司的管理水平相差可大了去了,关键还在于规章制度是否被认真执行,老板能不能自己认可规章制度并亲自或安排专人监督落实。规章制度执行好了,人员管理就水到渠成,一切按规矩来,老板也无用一天到晚训斥员工。其实,从办公司到现在,我没有骂过任何一个员工,有几次公司员工离职后又回来,原因竟然都是无法忍受新公司老板发脾气骂人,呵呵,不过我感觉现在我在公司还挺有威信,至少朋友来公司不会说看不出谁是老板了。

12。避免当场做决定。

影视作品,报纸广播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领导干部现场办公或下基层走访,有人民群众扶老携幼涕泪滂沱地反映当地官员久拖不决的某些问题,领导同志大手一挥,无比激动地斥责那些不作为的贪官污吏,该免职的免职,该法办的法办,几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五分钟之内现场解决,真是大快人心,爽!

当老板没多久,公司人员渐渐多起来,我的领导欲望也逐渐膨胀,常常脑袋一热手一挥解决问题。有一回,业务员甲向我投诉,另一个业务员乙恶性竞争抢他的客户,同一单生意故意报低价致使用户未从甲业务员处购买,公司也在利润上受到损失。我一听,非常生气,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如何能够容忍,于是贴出通知:此担生意,乙业务员不仅没有提成,而且通报批评,所有提成奖励归甲业务员。

后来乙业务员反应激烈地找到我说该用户他已经跟了半年多,价格型号都基本谈妥,前些天有次他外出拜访其他用户时该用户打电话到公司落实细节问题结果甲业务员接了电话,过后甲不仅未转告乙业务员,而且还让用户直接找甲业务员自己并许诺更多优惠,差点将生意搅黄。我听完后非常诧异,怎么与甲说的完全不一样啊。后又找其他几个业务员核实,乙业务员说的基本属实。

唉,通告已经张贴了,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一通补救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发生。过后反思:当初为什么不调查一下再做决定呢?如果乙业务员性格内向些没准不找我申辩直接开路走人了,这对公司损失更大而且公司其他员工又会有何想法呀。再回想最近经常快速做出一些鲁莽的决定,非常后悔,看来官僚的口头禅:这个问题要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确有其道理。过去的皇帝金口玉言,说的话不能随便改,今天的公司老板也不能不过脑子不全面调查随口做决定,否则天天朝令夕改威信尽失。

现在员工找我解决问题我一般都说:行,我知道了,等我查一下,几天之内给你回复。这样类似错误就很少发生了。看来做事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要全面考虑,职位越高越应避免当场做出决定。要不怎么很多人感觉大公司办事反应慢,估计如果大公司反应都向个体户一样快很快大公司也就变成个体户了。

13。政策的制定。

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终于拿到某个著名品牌在北京的代理权,我非常高兴。为完成该品牌在北京全年的销售任务,公司召开销售会议,在会上,我详细给销售部每个员工布置了任务,订好全年的销售目标。

偶尔听到业务员之间的对话让我解开了谜团。

下班后,我正准备走,听到门外两个业务员在聊天。

甲业务员:“今天你卖得不错呀,一单就走了5万多。哎你为什么不推咱主打产品呀?”

乙业务员:“顾客用惯了另一个牌子,再说卖那一个牌子利润多500元,我的提成不也能多一百多吗。”

原来如此。按说乙业务员不仅是公司骨干而且还是公司小股东,他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业务员了。

我反省了半天,错误还在我。卖主打产品虽说有时眼前利润可能稍小,但如果考虑售后服务成本及完成任务后厂家的各种促销支持还是利大于弊的,关键是这些员工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收益,毕竟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呵呵,不符合主旋律,不和谐),还是公司的销售政策没定好。

第二天,我重新制定了销售奖励政策,向主打产品倾斜,凡销售主打产品不光有利润提成,还有流水提成,而且每季度如完不成主打产品流水任务将影响该季度的季度奖。政策一改,立竿见影,当年第二季度主打产品销量顺利完成。

一般来说,公司员工的利益与公司老板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二者之间经常会有冲突。指望公司员工牺牲个人利益去成全公司利益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但老板有老板的优势,老板是公司政策的制定者,他可以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制定政策,将公司员工利益尽量与公司利益统一起来,让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根本不需要做思想工作,员工自己就朝着老板希望的方向使劲了。就像古代大禹治水一样,疏导为主,堵塞为辅。

一个明智的政策必须符合人的本性,所有那些假大空的言论都应该被摒弃。有些领导(包括我原来就经常想少发奖金,多给员工讲人生哲理)在台上给员工做报告大道理一套一套,说的话有时自己都不信,现在谁比谁傻呀,无利可图,政策不对头再讲大道理也没用。上个世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改革,一包就灵,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政策终于符合了人的本性。

14。矬子里拔将军。

公司销售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主管,十几个业务员都由我来管,不是我不想设立主管,而是觉得部门里几个骨干能力差不多,没有特别突出的,并且由于行业的限制及所制定的销售政策决定了每个业务员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相互之间合作很少,日子长了大家都变得比较自私。而其他员工能力与骨干员工比差的比较多,流动性也比较大,因此销售部无部门负责人。

于是每天我除了与其他几个部门经理沟通外还得对销售部十来个人事无巨细进行管理,烦死我了。销售部有事与其他部门协调时由于本部门无主管,其他部门经理经常不买账。地位不对等呀,于是又来找我,唉。实在难以忍受,矬子里拔将军也得提拔一个销售部主管。

于是制定提拔标准,再根据业绩,能力,与其他同事相处是否融洽等考核,终于选出了一个主管,虽然不是很理想,一边干一边培养吧。

一年过去了,主管并不十分出彩,但日常事务倒也管得井井有条。原来公司到货时需要卸车,销售部公共区域卫生需要打扫,节假日值班安排等头疼的事都需要我亲自去指派,有时还得又唱红脸又唱黑脸。现在好了,有主管了,既然每月多拿几百元岗位津贴当然就得承担更多责任,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吗,我只要找到销售主管,让他安排就行了。此外如联系厂家安排新产品培训,与其他部门协调等工作我都交给销售主管去做,一年也未出什么大错。看来有个平凡的主管也比没有强呀。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就像蜜蜂一样,刚出生时大家都一样,只要从小喂它蜂王浆,按蜂王培养,它就能成长为蜂王。

15。有些事情越透明越好。

但凡老板,公布各种销售政策时基本都会对商品的实际成本有所保留,无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合作伙伴或下级经销商,老板一般都不交实底。

我们因业务发展需要在北京周边的一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分公司是采取收购当地一个合作伙伴部分股份,我公司派驻骨干员工的形式开办的,当地合作伙伴公司的老板马总继续当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由于对方是一个成熟的盈利企业,所以不用担心新开公司第一二年会赔本的问题。当初合作时大家商定:分公司作为我公司所代理某项产品在当地唯一经销商,享受我公司从厂家进货相同底价及同样的各类促销政策,接受总公司各类业务业务指导,年底分公司利润双方按股份比例分红。

一切走上正轨之后,我将与分公司合作的各项业务交由公司管理渠道的副总经理老何负责,直到年底,相安无事。

第二年,矛盾出现了。由于分公司从总公司进货需要开增值税票,而且每次都需总公司派车将货物从厂家库房提出送到货运站再发至分公司所在城市,这就会产生很大一笔物流和税务方面的费用。

老何考虑到费用没地方出,于是在新的一年给分公司发产品报价及厂家政策时暗自留了2%。没有不透风的墙,分公司马总在这行业里经营多年,与全国各地经销商都有联系,不到一个月,就看出了老何所提供的销售政策有问题。在一次厂家的销售会议上,马总找老何对质,老何当然极力掩饰,两人几乎翻脸。

马总对老何彻底失去信任,直接找到我,提出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双方无法继续合作。

我好言安抚,将与厂家签订的本年度代理协议原件和盘托出,同时将从厂家库房提货及发货的费用,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开发票所需交的税等详细列了个清单逐一计算,计算结果大致为流水的2%。马总看完后心里顺了气,坦言只要在厂家销售底价及政策上对他不加隐瞒,这2%的费用他完全能够理解并接受。我接着承诺利用双方合作销量大的优势向厂家申请争取更多额外的销售支持,一定让分公司享受到比自己做更优惠的价格及政策。马总满意而归,一场纠纷烟消云散。我想:其实合作伙伴所要求的只是一个知情权,一个平等了解厂家真实销售政策的权利。

在通讯极其发达的今天,几乎很难保守什么秘密。那种城南布头便宜两毛城北半个月不知道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只要不涉及个人隐私不影响公司根本利益,我公司各项事务基本都是透明的。商品的底价向所有业务员公开,只是事先向他们说明物流仓储税金等各项费用的计算摊销方法,规定销售最低价,其他一概由业务员自己做主,这样不仅增强了员工与公司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且简化了很多销售中间环节,提高了反应速度。

16。发劳保用品。

刚成立公司时,习惯了国营单位那一套,时不时在过节时发点劳保用品,饮料食用油之类,每回公司派车采购回来,乱哄哄一阵忙,员工每人拿到手后有的用自行车驮,有的打车,还有的零打碎敲往家拿。后来公司人逐渐增多,业务也忙了就逐渐停止发劳保用品了。

去年春节前去一个朋友公司,正赶上他们过节前发东西,每个员工两大捆卫生纸,一小桶食用油,几大桶可乐,一箱芦柑。十几个员工每人前面一小堆,不少人正发愁怎样往家拿,打个车吧不值,坐公共汽车吧又拿不了。

我进了朋友办公室,他正在算账呢。见我进来嘿嘿一乐,对我说:

“看我们公司热闹吧,正发过节的东西呢。”

我问他:“发那些东西干嘛,又不好拿。”

朋友故作高深地对我说:“这你就不明白了吧,我过节发这些东西让员工拿回家,员工家属一看就觉得咱公司福利待遇好,员工多有面子啊,这些东西摊到每人头上才一百多元看起来又一大堆,多合算呀。”

我又问他:“你公司员工不一直嚷嚷要上劳动保险吗?有钱你还不如把保险给员工上了”

“谁上那个呀,每人每月公司要多负担好几百元。”

节后,朋友公司的业务骨干走了不少。

三月份我公司招聘,应聘人员中就有一个曾经在朋友公司干过。

我问他:“你为什么离职呀,原来公司不是挺好的,过节还发东西哪。”

他不屑一顾:“就那点东西,加起来也就百十来块,蒙谁呀。劳动保险不给上,年底奖金不兑现,老板算得也太精了。”

听了这话,我不禁汗颜,早几年发劳保用品时我内心深处也想着能省点奖金什么的,那时员工私下不定怎么发牢骚呢。

现在这社会,谁比谁傻呀,老板知道卫生纸不值钱员工一样也知道,商品供过于求,超市要啥有啥,明码标价。当老板的做决定时最好还是站在员工角度考虑考虑,这样才能尽量少犯低级错误。否则老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早晚要摔跟头。

17。财务制度之签字与凭证。

几年前的一天,我正在座位上改广告稿,忽听到财务室传来争吵的声音,不一会,出纳小丽与业务员小马脸红脖子粗地走到我跟前。小马说:

“上周五我把一张三千元的支票交给小丽,今天会计又让我交货款,我说交给小丽了,可小丽不承认。”

小丽委屈地直掉眼泪:“我根本就没收到那张支票,我刚翻遍了所有的票夹,又查了银行对账单,根本就没有。”

小马说:“我明明放到小丽桌上,怎么会没有呢!”

小丽说:“经理您可以问问财务室的人,他们都能证明我绝对没收过小马的支票。”

一场糊涂官司,吵得我头都大了。

我说:“再去财务室仔细找找,墙角柜子后面桌子低下都翻翻。”

10分钟后,财务室传来一阵欢呼,支票从两张桌子的夹缝中找到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财物流程还有漏洞,万一这张支票找不到,算谁的责任?真让我判断,我也无法决定。一直以来,公司对现金的管理比较严格,凡业务员交回现金,都由当班出纳现场收好并验明真伪,然后开具现金收据交给业务员,收据上写明金额,交款人,客户名称,日期并由交款人签字确认。业务员将收据的一联交给会计做账,会计每天根据现金收据对公司现金结存进行盘点。现金方面这些年从未出过差错。但对支票的管理相对松懈,一般就是由业务员交给当班出纳完事。

在这件事发生以后,公司立刻修改流程,规定凡当班出纳收到业务员交回的支票后,必须在业务员工作单上签字确认,而业务员事先也须在工作单上注明所交支票的支票号及金额,如有纠纷,随时备查,这样一环套一环,责任明确了,就很难再发生类似纠纷了。

总结这些年的教训,我觉得办公司,财务制度一定要健全并被严格执行,公司大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果财务制度上有漏洞,难免有人会加以利用并非法得利,这样不仅公司利益受到损失,而且起了一个坏的带头作用,其他员工会觉得自己不利用公司财务漏洞相对来说就是吃亏,如此下去公司风气越来越坏,老板到时哭都来不急了。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任何小的财务漏洞都应予以弥补。

同时,原始凭证亦极为重要,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谁也不可能记住半年一年前每一笔花销的细节,而一张规范的原始凭证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财务制度及规范自有他的道理,有时看起来连老板的自由也限制了,但财务人员是否配齐,财务制度是否健全正是做企业和干个体户的重要区别之一,当我们从单干或夫妻店发展到三五个人的时候,这一环节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可惜当初自己比较愚笨不懂这些,也没有过来人给我指点迷津,所以创业之初我走了不少弯路,要不早发财了。

18。关于股份制,分红与年终奖。

各公司搞股份制方法是不一样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怎样计算怎样转让我也不太明白,估计大家都得考虑公司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年盈利能力,无形资产,市盈率,负债率等几方面吧。

我公司员工入股,什么无形资产,市盈率等都未计算在内,老板让利,员工实实在在得到实惠。我们只算公司的净资产。每年年底会计出张报表,列清楚公司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应收应付,待摊折旧,当年利润,费用税金等等,明明白白,对于希望入股的骨干员工全部公开。因为平常员工对我十分信任,大部分人连报表看都不看,只要明白公司净资产值多少钱,投资入股后每年大概的分红比例和增值比例就满意了。

当然正规的方法应该让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并出具报告,但员工都认为没必要我也就乐得省事。员工入股后,公司给每个人一张收据,写清楚该员工出资金额,再与每个股东签订一份入股协议,写清楚员工实际出资金额,占公司总股份百分比,每年分红方案,双方权益责任,退股方法等等,双方签字盖章,各留一份,一切ok。至于五年后如员工想要退股,我们定的是或者按当时公司净资产计算股价赎回,或者按员工实际投资额的三倍赎回。现在公司第一批股东入股时间早已超过五年了,由于公司发展不错,还未发生退股现象。

入股时我发现一个现象:销售部员工入股最积极,财务部员工入股最消极。这大概与两个部门员工日常工作性质与看问题方法有关吧。销售人员做事总是比较积极冲动,容易只注意事情有利的一面,忽视不利的一面。财务人员做事比较谨慎,看问题容易忽视积极的一面,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所以在公司每当做重大决定时我经常同时听取这两个部门的意见,并在不同意见当中权衡协调。

蒙牛老板牛根生说的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将公司股份分一部分给员工不仅留住了人才,而且还能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工作,因为给员工股份的同时也赋予了员工相应的责任,当老板将公司50%以上股份分给公司员工时他一定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轻了不止50%,每年他就能踏踏实实地陪家人放松度假去了。其实公司老板控股并不一定要占公司50%以上股份,如果其他小股东每人所占公司股份比例都不到5%那老板股份只要占到公司总股份的20%至30%就已经是公司绝对大股东了,当老板总不至于当到公司所有小股东都团结起来发对你吧。

头些年我每年将公司当年盈利的30%用于分红,虽然总数不少,但对于小股东来说,有些不疼不痒。近两年听取高人建议,一方面公司自有资金目前足够支撑日常运转,另一方面最近通货膨胀率太高,我索性将年底分红的比例提高到当年净利润的60%,消息一公布,公司小股东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些原来犹豫的员工也纷纷向我打听入股的事。

年终奖从前一向是我亲自分配,现在公司人多了,我不可能了解公司每个员工在这一年里的工作细节,因此,公司就根据当年效益定个年终奖总数,我再根据年终奖总数及各部门贡献和部门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让各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经理参照考核标准分配到每个员工,最后我只要根据每个部门这一年的工作业绩评定部门经理的年终奖就可以了。

以前年底分红与年终奖财务上都是作为费用在第二年按月摊销,方法不甚科学,现改为当年按月计提,每月在利润中将这部分费用预留出来,这样年底发奖金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每部门在计算年终奖总数时也有依据了。

19。关于涨工资。

想起这个问题我就头疼,这两年物价上涨厉害,通货膨胀率很高,垄断行业及国家公务员纷纷大张旗鼓地涨工资,公司员工也不时议论纷纷,经常问我:“老板,咱什么时候涨工资呀。”

我也想给大家涨工资,但我们所在行业销售的产品偏偏每年都在不停地降价,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而且由于需要给每个员工上五险一金,公司的用人成本每人每年比几年前增加了近万元,只不过增加的部分没发到员工手里,一般员工看不见。唉,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管理书上经常说:要给员工树立远大理想,创造发展空间,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分析公司现状及长远规划,激励团队精神,激发员工士气。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发现要完美做到以上几点真的很难,我自己就不善言辞,给员工做报告更不是我的长项。再说光有精神力量缺乏物质奖励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涨工资的问题不可回避。

除股东外的大部分普通员工对于公司的经营困境并不感兴趣,员工认为公司经营不好是老板没本事,我的工资该涨还得涨,如果涨不到我满意的程度,那么我就用脚投票,只要找到比现在收入高的职位就拜拜走人。

既然这个问题回避不了,就得想法解决。根据二八法则,公司80%的利润都是由20%的骨干员工创造的,因此公司的首要问题就是留住这20%的骨干员工。给20%的员工涨工资公司还是负担得起。另外80%的普通员工工资根据工作年限适当调整,多做思想工作,如果还不行就一切随缘吧。通过近几年的情况看,85%的骨干员工比较稳定,公司经营没有产生大的波折。

公司有一个部门,一共有三名员工:张师傅,王师傅,李师傅。来公司前三人全是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其中张师傅来公司六七年了,比较踏实肯干,王师傅来公司四五年,中规中矩,李师傅来公司两年,工作中有时爱偷懒,经常发牢骚。这天,李师傅找我说:“经理,我们部门工资好久没涨了,师傅们平常工作都很辛苦,您看是不是意思意思,工资往上涨涨,要不该影响工作积极性了。我跟几位师傅合计了一下,想找个时间和您一块开个会讨论一下。”

我一听,明白了,这李师傅私下准做好了部门其他人工作,想要一起向我发难呢。此风不可长,否则公司人人都学他岂不乱套了,再说该部门平均工资在同行业里已高于平均水平。于是我回答道:

“这两天我很忙,要不后天下班咱们开个会吧。”

“好嘞。”李师傅笑了。

第二天,我找了个机会将张师傅叫进办公室,先聊了聊家常,对他的日常工作予以肯定,然后对他说鉴于他工作一向比较努力,从下月起每季度给他单独增发一部分季度奖,但这额外奖励只有他一人有,希望他保密,最后问他对该部门现有工资的看法。他说:

“经理,其实我觉得现有工资也差不多了,当然对于工龄长的老员工稍微有点低,您给我涨了季度奖后我就很满足了。我保证好好干!”

下午快下班时,我又将王师傅叫进了办公室。同样,先聊了会家常,然后我对王师傅说:

“今年公司盈利方面比较困难,可能暂时无法都涨工资。由于业务量下降,你们部门估计很快需要精简一个人,另外两个人会比较忙一些,公司在年终奖上会有所考虑,对留下的二人适当增加。你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师傅考虑了下说:“经理,我明白了。我觉得目前的工资还行,涨工资的事等公司利润增加时您自然会考虑。我没的说,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第三天下班时,会议如期举行。

首先,李师傅先发言:“经理,我们三个师傅商量了下,都觉得目前的工资水平比较低,公司是不是考虑给涨涨,要不该影响大家工作积极性,这不对公司也不好吗。”

我说:“目前的你们部门的工资在同行业里已经算比较高的,今年市场环境不好,公司正在调整,又上了新的项目,估计利润会比去年少一些,希望大家克服一下,等公司利润增加后大家工资都会增加。”

李师傅很不高兴:“经理,公司利润的事是公司经理考虑的事,跟我们没关系。一个公司利润下降是老板没本事,员工工资不应受影响,该涨还得涨。再说我们出来打工不就图个挣钱吗,发多少钱我们就干多少活,是不是二位师傅?”李师傅转头问其他人。

张师傅和王师傅什么表情也没有,一言不发。

会议又进行了二十分钟,基本是我解释几句,李师傅慷慨激昂几句。突然,张师傅说:“经理,我想起来了,还一个活今天必须干完,我得马上走。”

“行,辛苦了,您去吧。”我回答。

“经理,”王师傅趁机也说:“我闹肚子,得去上个厕所。”

“去吧,去吧,上厕所能不批吗。”我说到。

一瞬间,除我之外,只剩下目瞪口呆的李师傅坐在会议桌前。

20。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解决了不少管理上的难题。

公司刚成立时,上下班考勤是靠考勤员来记录的,但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无法保证考勤员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其次,考勤员请假时公司没人接替负责记录考勤,再者考勤员与公司其他员工关系有近有远,谁也不能保证考勤员一年365日天天公正无私。

九十年代后期,打卡钟逐渐普及,公司也购买了一个打卡钟,放在公司门口,员工上班或下班时拿自己的考勤卡在打卡钟上打印个时间,月底人事部一统计一目了然。可随后马上出现了代打卡现象,关系好的员工互相帮忙代打卡,虽然公司每回抓着代打卡的都会重罚,但仍屡禁不止。

进入新世纪指纹技术渐渐成熟,公司只花几百元买了一个指纹考勤机就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

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未发生员工互相借手指头帮忙输入指纹的现象。

随着公司销售网点逐渐增多,办公地点越来越分散,管理起来也日渐麻烦。有时某种商品甲门市积压半年卖不出去,乙门市接着用户订单又重新进货,门市之间信息相互沟通不畅。

四五年前,公司花重金购买了网络版财务软件,使公司各门市,北京总公司与外地分公司之间做到了实时沟通。公司所有库存商品一目了然,每个业务员的每笔业务随时可查,应收应付账款明明白白,各类报表随要随有,我再也不用老问会计:现在库存多少?账上还剩多少钱?某某某这月销售额多少了?只要有台能上网的电脑,无论何时何地,动动手指头,我所需要的数据立即就会出现在眼前。

最近为了提高售后服务部门接电话的质量,减少与客户的纠纷,公司在集团电话上加装了录音卡,每天所有的呼入呼出电话全部录音,售后服务部门的客服人员定期开会听电话录音,分析每人接电话的优缺点,大家一起讨论提高。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不仅客服人员接电话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公司电话费也节省不少,大概电话一录音员工不好意思再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了吧,真是一举两得。

运用科技手段管理公司,不仅效率大为提高,而且能尽量避免各种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偏差。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购买先进设备代替人来完成工作对公司来说是个节省成本的好方法。

21。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

一直以来,公司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结果管理,每年年初定好这一年的各项任务指标,然后再根据公司总的年任务向下分配到各个部门,部门继续向下分配到每个人,每个人将一年的任务参考上一年的历史情况细分到新一年的每个月,公司依据每人每月的任务制定考核标准。每月月初财务部汇总算出上月各员工的实际完成任务情况,将报表交到部门经理和总经理处,经理研究完上月报表再制定新的政策并对未完成任务员工进行个别辅导或调整。

以上传统方法按部就班,比较可行,但由于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变化加快,公司原有的管理方法有点跟不上竞争对手的节奏。如果问题在本月初出现,下月初才能反应到报表上,经理根据报表修改销售政策在开会布置下去,40天已经过去了,有时候40天足以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前一段时间了解了戴尔对销售部的管理方法,戴尔刚开始也是对销售人员一月一考核,后改为一周一考核,最后改为一日一考核。每天晚上,销售主管将销售人员的当日销售报表收上来后分析总结,完成任务的ok,完不成任务的挨个留下来单独辅导,分析失败原因,制定新的行动方案,规划第二天的任务,第二天晚上再对前一天制定的方案进行总结考核并重新制定下一天的方案。这样改进之后,戴尔销售部的业绩大为提高,当然,销售人员也快被逼疯了,据说很少有人能在戴尔销售部门忍受三年以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目前我公司要做到一天一考核还有点不现实,但做到每周一考核还是可以的。于是我们将业务部门的报表改为一周一汇总,每周一必须将上周每人的业务开展情况及任务实际完成情况总结并核实,对于异常现象立刻采取措施,对于任务完成较差的员工马上单独交流,弄清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新措施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公司对市场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对业务方面的实际情况各级经理也基本做到心里有底,当月问题不必积压到下月初才被发现解决了。

我一直在琢磨,是否非业务部门也可采取过程管理呢,这样公司整体反应速度将大为提高,各种问题就会被及时反应出来并得到解决,执行力也会大为加强。不过,非业务部门由于没有具体数字硬指标考核,要想达到过程管理的要求估计比较费时费力。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三

今天,外公带我们去前黄卖篮子。

到了前黄,我们找了个地方卖篮子,我们有四个篮子,把三个篮子放在地下,还有一个篮子放在上面,这样阵型就排好了。

准备好了,我就高声喊叫:“卖篮子了!卖篮子了……”可一直无人问津,我便继续高声叫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个奶奶过来看了,直接爽快地问:“这篮子多少钱一个?”“35!”我们说。老奶奶买了一个。我心想:第一个卖出去还是很顺利的'。

可是后来我们喊了许久,也不见又有人来问,所以外公就把两个篮子廉价卖了。

最后一个,我们开始主动出击,我们觉得这种篮子大概没有年轻人会要,只能去问老爷爷老奶奶这个辈分的,我们就在附近人们中选择年龄比较大的来问问。我们问了好多人,可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不要!”有一位大叔在左右为难时,我们开始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地说起来:“你小时候一定用过这篮子,这就是上代人艰苦的回忆,还可以用来洗菜!”被我们这么一说,大叔立马拿出钱来买了我们的最后一个篮子。

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赚钱,体会到了大人赚钱的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四

风胡乱的撕扯着书页,冰冷的雨打在他那眼睛架上,眼里泪水模糊了也就浑然不觉,杯子的咖啡也渐渐飘散着迷茫的白雾,渐渐随着漫长的黑夜飘去。

他缩了缩手,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出了家门。撑开伞照亮了灯火,听着雨亲吻伞的清脆的声音,灯火暖暖的照射着前方,好像给这瑟瑟秋夜添了一丝暖意,雨刷着古灰色的山石,泥泞的水浸过脚丫,他忍不住抽噎。

夜晚是黑暗的,可他喜欢这种黑暗,淡淡的,忧郁的,不用在面对所有人做出虚假的表情。他对着空中撑着五指,好像模模糊糊看到了一些影子。花烟来了,黑暗中的一抹白是那么显眼,似乎全部都是白的,白伞,白裙,天地之脏物都不敢靠近半步。

他勉强的抬起了眼:“烟,你来了,怎么知道我在这儿呢?”烟有些呆愣,随后嘴角勾起一丝微笑:“我想你是在这儿的,沫离开了你,后一直就那么一蹶不振。”他厌恶的撇过眼:“烟,我不喜欢这样的笑容。让我觉得很讨厌。”他将灯火照向山上,一双平静的眸子望着远方。花烟也不气,她只是轻轻的笑,多年以后他也不会忘了那句话:“兮沫已经有喜欢的人了,你不要再和她再一起了。”他呆滞的松开了伞,一头的雨水拼命往上泼,他一直不相信,不相信啊,他真可笑,离开了他他还那么傻……狼狈离去,像场梦一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五

“奶奶,奶奶,大云抢我的柿子,那可是咱们家种的!”我向院子里的奶奶喊道。奶奶此时正躺在庭院里纳凉,左手摇着一把老旧的蒲扇,半点没有为大云的“偷盗”行为所动。

“那本就不是咱家种的,哪有什么偷不偷的`。”奶奶直言不讳,随口就戳破我的谎言。我却反而认真的摇了摇头道:“才不是,那颗柿子树在咱家的外边,你还天天给它浇水,而大云跟那颗柿子树半点关系没有。按我说,那就是我的。”奶奶此时却笑眯眯说:“这样说的话,那颗柿子树不就是奶奶的吗?什么时候成了丫头的了?”我登时涨成了个大红脸,也不管什么,非要奶奶去要回那几个柿子。

奶奶刚要说话,想了想却又站起身走向了大院的屋里。我不禁好奇的跟了上去,只见奶奶手里拿着个平日里盛煤的篮子,只不过现在可没有什么煤了。奶奶将篮子向下翻转,使劲在篮子上端拍了拍,掉出了许多黑煤渣。即便如此,那篮子还是污七八黑的,看不出颜色。奶奶把篮子放到我的手上:“丫头,把它装满水。”我嘟了嘟嘴,有些不情愿的向院外的水井跑去。

水井是公用的,自然不会离着一个地方太近。为此,我不得不跑个100来米去水井打水。可当我将水打了回来,却无可奈何的发现篮子里的水都漏光了。我只得再打一遍,这次我用更快的速度飞奔了回来,甚至感觉自己都要飞起来了,可篮子里的水还是自己漏光了。我把篮子罩在头上,阳光透过孔射进来,光芒耀眼。我生气的向奶奶跑去,摇着篮子:“用这种篮子打水根本打不上水来,这种事没有任何意义!还浪费我的时间!”奶奶笑着把篮子接了过来,似乎早已料到了我的愤怒:“丫头,你瞧瞧,这篮子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我不禁好奇的打量起这个篮子,不知何时,原本看不出颜色的篮子已经变成淡青色,看出原来竹篮的颜色。奶奶把篮子放到一旁道:“丫头,人生就是一个被无数东西掩盖的篮子,打上了水不一定非要留住它,你失去了水,篮子却被水冲洗去了灰尘,变得洁净了,这也许比你获得用脏篮子打上来的水更让人心情愉快呢。就像那几个柿子,与你无大用,且本不是你的,你却反而留住它,倒不如帮助大云摘柿子,和大云成为好朋友。”

我点了点头,恍有所悟,随后拿起家里的几个柿子向大云家跑去。不久,我与大云就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长大后,再回想起那时的自己都不禁莞尔一笑,我永远记得那么一句话,失去未必不是得到。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六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有时我这当老板的恨不得将公司门一关,自己拿着资金炒股或炒房,图个清净。虽说近几年由于给每个员工上5险1金,人均费用每月增加几百元,但员工并不领情,员工只算每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公司的支出与己无关。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首先发展骨干员工入股:我将公司股份买一送一,半价销售给骨干员工,五年内退股只退还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三倍赎回。每年拿出利润的60%分红。反正有钱大家赚,但股东一旦做了对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惩罚,由股金中扣除。这招还真好使,在近5年里没有一个股东离职,而且公司重点岗位都有股东,省了我不少精力。

为什么不白送骨干员工股份?其实我并不是在乎钱,主要是白给的东西别人不珍惜,而且入股的钱又可作为押金,以防股东做出格的事,再说员工入股的钱不出5年即可通过分红收回,不投入哪来的产出啊!

2。关于授权。

记得公司刚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全公司我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销售电话,还得安排送货,结账,进货,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次我弟弟到公司,看了半天,发表感慨说:“哥我怎么觉得你在养活公司所有人哪?”我当时还挺自豪。

结果公司四五年也发展不大,一直十几个人,而且公司员工感觉备受压抑,无发展空间。后来终于明白该放权就得放权,哪怕员工只能做到你的70%。有时候真着急啊,明明能谈下的客户销售人员,就是差那么一点谈不下来,恨不得立刻自己冲上去,该忍还得忍,要不手下员工如何进步。

小公司发展过程中15人是个坎,50人是个坎,200人又是个坎,管理方法不改进,一般无法进一步发展。老板事事亲力亲为的公司,很难过15人。一个人能力强,可直接管理七八个人,能力一般,则只能直接领导四五个人。

各个国家效率最高的部门就是军队,看看军队的组织结构:一个班十一二个人,除班长外还有一个副班长,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以此类推。团长管一千多人,可能只认识其中百十来人。团长看见某个士兵有问题,绝对不会骂士兵,他只会骂士兵所在营的营长,营长则再骂连长,一级管理一级,最后班长把该士兵剥皮了事。所以军队尽管有千军万马,依然能做到令行禁止。

现在客户找我买东西,我经常说:“哎呀真对不起,价格我不知道,我给您介绍个销售人员,我让他跟您联系吧。”

3。有的钱不能省。

刚创业时也就一两个人,自己销售,进货,维修,跑银行。当时没有注册资金,借朋友的营业执照。自己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就开始瞎做报表。月底到税务局报税,报表一交,专管员看了两眼,开始问问题。问的问题我根本不明白,更别说回答了。专管员一脸不高兴,问:“你懂不懂?”。我陪着笑脸:“不懂,不懂。”“不懂你来干嘛。换个懂的来。”“好,好,下次一定换个懂的来。”

下个月我又瞎做了张报表去税务局报税。专管员显然对我又印象:“怎么又你来了?”我只好顺嘴胡编:“会计怀孕来不了,只好我来。”。“!”。第二天我就找了个会计公司,一月300元钱,以后再不自己跑税务局了。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管。

随后几年业务开展的不错,没少挣钱,可年底公司帐上资金却没增多少。后来我发现公司只要一过十个人,老板一人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能剩下钱才怪。指望公司员工都是焦裕禄和雷锋,门都没有,哪怕提成给员工70%,他还会惦记剩下的30%,傻瓜才不贪污。

只有制度健全,让心数不正的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感谢我现在的会计,工作极为负责。下辈子再办公司,公司只要有4个人,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4。隔行不挣钱。

这句话放在90%的公司身上是对的,当然,如果您觉得自己是那剩下的10%,也不妨一试。

一般公司只要能坚持个三五年,挣了点钱,老板就开始琢磨再干点什么。大部分人总觉得自己的行业不如别人的行业挣钱,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个(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整个可编个小企业错误大全).

上世纪末,脑袋一热,开了个饭馆,从此厄运开始了。当初本人觉得自己销售方面颇有天赋,开饭馆肯定没问题。谁知这该死的饭馆光有销售根本不行,做的不好吃别人最多只来一次。

本人不好吃喝,也没耐心和大厨琢磨新菜。而且开饭馆不光进货结账,卫生防疫,工商公共安全专家样样要跟上,起早贪黑累的要死,跟开公司不一个路数,本人实在没耐心,找了个公司部门经理去负责,管得一塌糊涂,半年赔了几十万,关门了事。现在谁再跟我提开饭馆我跟谁急,去饭馆吃饭行,别的一概免谈。

如各位有兴趣要开饭馆,一定先想明白以下几点:

a:你是否能起早贪黑吃得了苦。

b:如是接别人转让的饭馆搞明白上家为何转让(不可只听一面之辞,一定在该饭馆蹲两天)。

c:饭馆租金,人员开销等费用核到每天每张桌子是多少钱,饭馆定位,面向什么层次客户,一天能翻几次台,平均每桌消费多少,毛利率多少,是否能赚回来(一定要掰着手指头算好,不行连脚趾头一块上,否则赔死你).

d:附近的工商,卫生,公共安全专家,地痞流氓你是否搞得定。

e:停车问题。

f:找大厨。找着后如何管理,是后厨承包还是流水提成?

g:你老婆是否愿意做采购或找个向你老婆一样对你忠心的人做采购。

h:饭馆服务员可得管吃管住,而且工资近期增长很快,预算要留出富裕。计算不好你就只能剥削你自己外加你爸你妈你老婆。

i:……还有n多问题自己想吧。

据我的经验,饭馆和美容美发都不好干,只要看看报纸上转让信息就知道,基本就这两个行业。

另:本人的副业还曾有过服装,节电设备等,都没挣到钱。本人比较惭愧,从未在大公司待过,也未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培训。刚毕业时虽进入大部委工作两年,可惜职务太低,没学到真谛。一说起管理,总感觉别人讲得头头是道,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名门正派,而自己则是街头打群架的小混混出身,没有理论,只有教训。

有时感觉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而错误则是可以重复的。比如大家就算知晓了微软运行的每一个步骤,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但若有人像我原来一样,不重视财务管理十有八九公司在钱财上会有损失。

5。关于招聘。

这些年没少招聘,几年前最多时我一下午面试五六十人。刚开始没有经验,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资一千多的售后服务岗位经常招名牌大学本科生,英语过四级。后来发现,招来人根本留不住。本来简单工作的岗位中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找个本科生双方都不合适,只是在写公司简介时方便吹牛。

另外面试时应聘人员说的话不可全信,有时对方刚失去工作后比较失落,为得到新工作,他们什么都敢承诺。某次公司招聘商务,岗位工资定为两千左右,一个女孩投简历面试,本科学历,3年工作经验,上份工作工资在两千五,我问她这次工资比上份工作工资低,能否接受。她毫不犹豫表示没问题。由于她比较适合商务职位,我就录用了她。

半个月后,前任商务和她交接完离职后第二天她也离职,理由居然是工资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动。再次招聘我招了个原工资一千五百元的女孩,现在还在该岗位,不但干得好,而且对工资也很满意。大部分人对待新工作职位及待遇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能上能下的人太少了,dengxp应该算一个。

招人的经验是: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招一个(源于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语录)。据我的经验,公司招聘如低一档用人,高一档发工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人才,干二流的工作,发一流的工资。当然,以上一流三流都是相对的)。招聘时应不嫌麻烦,仔细核对应聘人员身份。

去年我公司连续发生两起新员工携款潜逃事件,打电话找人时对方有恃无恐:反正我应聘时的身份证学历证家庭住址都是假的,都不管。还真不管。现在招聘,本地人公司都一一核实,外地人一律要有本地人担保,弄虚作假者一概不要。从此再无类似情况发生。

对于下岗职工我个人有一定偏见。大部分下岗职工,特别是岁数稍大的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基本上牢骚满腹,觉得社会对他不公,而且把不满情绪及原单位的种.种不良习气都带到新公司,觉得公司给他什么福利都是应该的,别人都欠他的,很难融入新公司,踏实肯干的占少一部分。大概私营企业不适合下岗职工吧。此外亲戚朋友能少用就少用吧,这个话题以后我还将涉及。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七

我又问他:“你公司员工不一直嚷嚷要上劳动保险吗?有钱你还不如把保险给员工上了”

“谁上那个呀,每人每月公司要多负担好几百元。”

节后,朋友公司的业务骨干走了不少。

三月份我公司招聘,应聘人员中就有一个曾经在朋友公司干过。

我问他:“你为什么离职呀,原来公司不是挺好的,过节还发东西哪。”

他不屑一顾:“就那点东西,加起来也就百十来块,蒙谁呀。劳动保险不给上,年底奖金不兑现,老板算得也太精了。”

听了这话,我不禁汗颜,早几年发劳保用品时我内心深处也想着能省点奖金什么的,那时员工私下不定怎么发牢骚呢。

现在这社会,谁比谁傻呀,老板知道卫生纸不值钱员工一样也知道,商品供过于求,超市要啥有啥,明码标价。当老板的做决定时最好还是站在员工角度考虑考虑,这样才能尽量少犯低级错误。否则老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早晚要摔跟头。

17.财务制度之签字与凭证。

几年前的一天,我正在座位上改广告稿,忽听到财务室传来争吵的声音,不一会,出纳小丽与业务员小马脸红脖子粗地走到我跟前。小马说:

“上周五我把一张三千元的支票交给小丽,今天会计又让我交货款,我说交给小丽了,可小丽不承认。”

小丽委屈地直掉眼泪:“我根本就没收到那张支票,我刚翻遍了所有的票夹,又查了银行对账单,根本就没有。”

小马说:“我明明放到小丽桌上,怎么会没有呢!”

小丽说:“经理您可以问问财务室的人,他们都能证明我绝对没收过小马的支票。”

一场糊涂官司,吵得我头都大了。

我说:“再去财务室仔细找找,墙角柜子后面桌子低下都翻翻。”

10分钟后,财务室传来一阵欢呼,支票从两张桌子的夹缝中找到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财物流程还有漏洞,万一这张支票找不到,算谁的责任?真让我判断,我也无法决定。一直以来,公司对现金的管理比较严格,凡业务员交回现金,都由当班出纳现场收好并验明真伪,然后开具现金收据交给业务员,收据上写明金额,交款人,客户名称,日期并由交款人签字确认。业务员将收据的一联交给会计做账,会计每天根据现金收据对公司现金结存进行盘点。现金方面这些年从未出过差错。但对支票的管理相对松懈,一般就是由业务员交给当班出纳完事。

在这件事发生以后,公司立刻修改流程,规定凡当班出纳收到业务员交回的支票后,必须在业务员工作单上签字确认,而业务员事先也须在工作单上注明所交支票的支票号及金额,如有纠纷,随时备查,这样一环套一环,责任明确了,就很难再发生类似纠纷了。

总结这些年的教训,我觉得办公司,财务制度一定要健全并被严格执行,公司大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果财务制度上有漏洞,难免有人会加以利用并非法得利,这样不仅公司利益受到损失,而且起了一个坏的带头作用,其他员工会觉得自己不利用公司财务漏洞相对来说就是吃亏,如此下去公司风气越来越坏,老板到时哭都来不急了。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任何小的财务漏洞都应予以弥补。同时,原始凭证亦极为重要,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谁也不可能记住半年一年前每一笔花销的细节,而一张规范的原始凭证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财务制度及规范自有他的道理,有时看起来连老板的自由也限制了,但财务人员是否配齐,财务制度是否健全正是做企业和干个体户的重要区别之一,当我们从单干或夫妻店发展到三五个人的时候,这一环节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可惜当初自己比较愚笨不懂这些,也没有过来人给我指点迷津,所以创业之初我走了不少弯路,要不早发财了。

18.关于股份制,分红与年终奖。

各公司搞股份制方法是不一样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怎样计算怎样转让我也不太明白,估计大家都得考虑公司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年盈利能力,无形资产,市盈率,负债率等几方面吧。

我公司员工入股,什么无形资产,市盈率等都未计算在内,老板让利,员工实实在在得到实惠。我们只算公司的净资产。每年年底会计出张报表,列清楚公司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应收应付,待摊折旧,当年利润,费用税金等等,明明白白,对于希望入股的骨干员工全部公开。因为平常员工对我十分信任,大部分人连报表看都不看,只要明白公司净资产值多少钱,投资入股后每年大概的分红比例和增值比例就满意了。当然正规的方法应该让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并出具报告,但员工都认为没必要我也就乐得省事。员工入股后,公司给每个人一张收据,写清楚该员工出资金额,再与每个股东签订一份入股协议,写清楚员工实际出资金额,占公司总股份百分比,每年分红方案,双方权益责任,退股方法等等,双方签字盖章,各留一份,一切ok。至于五年后如员工想要退股,我们定的是或者按当时公司净资产计算股价赎回,或者按员工实际投资额的三倍赎回。现在公司第一批股东入股时间早已超过五年了,由于公司发展不错,还未发生退股现象。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八

从小我们受的教育就是为人民服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希望人人对我们都满意。各种管理书上,各类媒体上,大家会看到许多公司或组织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从而让人人都满意的案例:有110民警早晨为打电话求助的市民买早餐,有某某公司半夜12点为用户免费修空调,有某某公司驱车几十公里为用户送一个价值十几元的商品等等等等。刚办公司时,我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服务让公司所有用户都满意。

一开始,公司确实基本做到让每一个客户对服务都满意。无论节假日,客户需要服务,我们随叫随到,本应送修的商品,用户要求我们上门免费修理,我们就上门免费修理,价值很低的货物我们也送货上门。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大部分用户都满意了,但公司利润却不能让我满意,每日忙得焦头烂额,月底算账却挣不到多少钱,频繁的节假日加班让公司员工也牢骚满腹,而且对每一个用户平均分配人力,一些大的优质用户在需要服务时与小用户一样排队等待安排造成了对重点用户服务响应时间过长,重点用户有流失迹象。

有次一个个人用户从我们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几百元的`产品,回家不会用,打电话让我们上门去教她。按照厂家规定,此类产品是不提供免费上门服务的,但既然顾客有要求,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安排了技术人员上门去教她,一来一去五六个小时。过了不久,这名顾客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又遇到问题,我们让她看说明书,她说看不懂,我们让她到公司来学,她说没时间,于是我们又免费上门教了她一次,这次我们明确表示以后再有类此情况就要收费了。一个月过去了,该名顾客又提出了同样要求,这次我们实在受不了了,公司客服对她说本次上门服务需要收服务费一百元。客户坚决不干,客服解释说该产品厂家规定不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客户反问那为什么前两次你们能提供免费上门服务,这次不行!由于实在无法如此持续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我们婉言拒绝了她的要求,她大发雷霆,立刻就打电话到厂家投诉去了。

痛定思痛,经过反思,我认为,应当放弃理想主义,从实际出发,开公司并不是为让所有用户都满意,应首先让老板及公司股东满意,其次让公司员工满意,下一步让能为公司带来大部分利润的重点用户满意,如果还有精力,再满足一般用户。二八法则十分适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既然公司80%的利润都是由20%的重点用户产生的,当然我们应将至少80%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为这20%重点用户服务上,对此类用户,服务要保证随叫随到,挣钱时去不挣钱时也要去。对于一般用户,只需保证行业规定承诺的服务,力争尽量缩短相应时间,尽量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承诺外的服务,则应明确予以拒绝,一切按国家规定走,法定节假日尽量不予响应。还有部分用户,对价格极为计较,公司在这类用户身上基本挣不到钱,这部分用户通常拒绝支付人工费用,他们认为售后服务只要不更换零配件就不应收费,设备一般修理及电脑软件调试应无限期免费,人工费从来就不应该收。对于此类用户,只需保证最低标准的服务,规定外服务一律不予提供,尽量保证不因违反消法被投诉即可。

道理想明白了,措施也就好定了。经过实践,发现以上方案还是比较可行的,至少公司利润上升了,员工抱怨也大为减少,至于极少数客户的投诉有时是免不了的,反正公司只认一个道理,对一般用户,该我们提供的服务我们一定提供,不该我们提供的服务,我们不予提供,我们是为人民服务,但我们只为愿意付费的人民服务。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开公司让所有人都满意了,最后自己一定无法满意。自己都不为自己公司和员工着想,没有人会可怜你的,毕竟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利润,一个长期亏损的公司既不能让老板和股东满意,也不能让公司员工满意。国家规定节假日员工加班需要支付百分之二百到百分之三百的工资,但绝大部分用户一定不会认可你节假日加倍收取服务费,如果那么做了,他们会骂你***商。因此,对于一般用户,我们节假日通常是避免提供服务,用户要过节,我们公司的员工节假日也要休息,好歹我们也要对得起自己公司的员工吧。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社会,我们只能选择去适应这个社会,违法的坏事我们不做,不该我们做的好事我们也不做(公益事业除外)。现在好像不怎么提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了,但反正是不会有人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午餐。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九

我用白卡纸折了好大的纸篮子。

我在纸篮子里写上我的名字,又撒下猫粮,把它捧在手里,放到小区树林边的草坪上,然后,躲在一旁,盼望小猫来吃。过了一会儿,有一只毛色黑白的小猫走过来,闻了闻纸篮子,埋下头一口一口地吃起来,有时抬头望望,样子很可爱。突然,来了一只大花猫。它很惊讶地望着纸篮子,闻了又闻,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直到纸篮子里的猫粮吃完了,它满意地伸出舌头舔舔嘴巴,转身与小猫一起走了。我这才发觉大花猫吃猫粮时,小猫站在一旁,静静地守候着,一动也不动,并非像我原先想的几只猫在一起就会争猫食,而是相互理解、体谅、关爱。

我赶紧又装了一纸篮子猫粮,等待着下一位“食客”的光临。终于,一只纯白的猫踏着碎步走来了。它看见纸篮子,眼里升起一丝好奇,挡不住猫食的诱惑,也吃了起来,直到它发觉身后站着一只小黑猫,这才离开了纸篮子。

今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见到的猫一起呼喊我的名字,那一定是它们记住了我写在纸篮子上的名字。

本文作者:郑家嘉(微信公众号:程老师教作文)。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

写作故事是一项需要艰深和技巧的任务。它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表达能力。写好一个故事不仅要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更要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从犯错误中吸取教训,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写作故事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抓住读者的眼球。

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在第一段中,我们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立即吸引他们的注意。可以使用一句引人入胜的开头、一个令人惊讶或有趣的情节,或者一句深思熟虑的句子来引导故事线。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该能够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第二段:发展角色和情节。

一个好的故事必须有引人入胜的角色和令人感兴趣的情节。角色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行为和冲突驱动故事的发展。角色的发展要具有可信度和真实性,他们的目标和动机要与故事情节相吻合。情节是故事的脊梁,它需要有起伏、冲突和高潮,以保持读者的紧张感和好奇心。通过展现角色的成长和挑战,我们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第三段:开展适当的描写。

描写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适当的描写,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令人身临其境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环境的氛围。然而,描写也需要适度,过多的描写会使故事显得冗长而乏味。要写好一个故事,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来描写场景、人物和感觉。我们可以使用具象的词语、生动的比喻和细节的描绘来增强描写的效果,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第四段:创造引人入胜的结局。

一个故事的结局至关重要。它是读者离开故事时的最后印象,是对故事的总结和回顾。一个好的结局要既合情理又出人意料,能够给读者以深入的思考和共鸣。一个出色的结局可以让读者对故事发生的事情有全新的感悟,也可以给予他们希望和启示。为了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结局,我们可以从改变现状、揭示真相或突出主题的角度出发,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段:反思和修订。

写好一个故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修订的过程。在完成初稿后,我们应该给自己一段时间来回顾故事,并以读者的角度去审视作品。我们要重温故事的情节和角色,考虑其中的逻辑和可信度。我们还可以邀请朋友或家人阅读我们的故事,并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思和修订,我们可以发现和纠正故事中的不足之处,并使故事更加完美。

通过以上的经验和体会,我意识到写作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的技能。要写好一个故事,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勇于面对挑战和失败。无论是通过多读经典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还是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故事,我们都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其他有志于成为优秀故事作家的人。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一

讲故事有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一个故事都应该包括这五项内容,才算表达清楚,何时的表述要注意开门见山,警示性的引起听众注意,何地的表述要尽快的进入场景,这样才会突出你想表达的主题,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显得真实,也方便听众理清思路,何事的表述应注意具体化、描述细节化,何故的表述相对不太重要,是对听众一个心理释放。

讲故事,最重要的是对何事的讲解,换句话说也就是重现场景,重现场景的一个技巧就是表达具体化、描述细节化,这才能使听众以一个一致性的画面进入情节,限制听众的随意思考,你让他思考了,听众的反应就是不一致的,不一致在社会心理学中,就意味着心理互动的失败,心理互动失败,你就不能在讲话中达到最佳效果。

1、不要用模糊的概念。可能是甲,可能已,好象是1978年等句子,模糊的概念可以会转移一部分的注意力,再一个显的你的故事的真实性有点下降,你的准确性可能会导致你说服力的下降,相比之下,直接确定为甲,或是直接说是1978年,故事则显的更有说服力。

2、不要用解释性的语言,尽量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因为所以。在描述故事的天气时,你要说那天因为天气很热,所以我穿的很少,就不如那天天气太热,我只穿了个裤衩,因为台子有8米高,所以我站在上面发抖,也不如我站在8米高的台子上,双腿发抖,这样不会使人的思维走叉路。一个表述要是这种不一致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影响到内容的表达能力。

3、讲故事时,不要有谦虚的开场白,这样无疑会打击听众的信心,认为从你的讲话中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你自己连这个自信也没有如何让听众有这个自信。经过今天晚上的观察,我认为合理的做法是,直击时间,勾起听众的注意力,人们的心理往往会被后期的期待所吸引。

4、在讲故事之前,我认为第一句话语音语调语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第一句话较有力,那么首先会吸引听众的吸引力,再者下面的故事陈述就会流畅的多,所以在讲话之前,要吸一口气稳一下自己的心神,然后再开始,不要慌慌张张的.开始。

5、在讲一个事情或心理的效果时,尽量使用事实来侧面反衬,这样给听众的印象是生动的,形象的,记忆深刻的,如说害怕,说事后发现衣服湿透了,则更加逼真。

6、快速的进入场地。能快速的进入场地,就能够抓住主题,迅速的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对方,一般现象,一个话语啰嗦的人往往是讲半天话还在兜圈子,这时听众已经听烦了,大量的圈外活动使听众的心理期待数次落空,这时你的讲话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7、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语言,如果你想陈述你的学习成绩,你说你总是优秀,是一个笼统概念,你要说,你考试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种效果对听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8、如果你想表达一种戏剧性的效果,你就应该使用原因倒置技巧,原因倒置往往使听众的恍然大悟,也可能是心理期待的骤然落空。这时笑声自然也就出来了。讲一个人最关键的是感情重现,喜欢一人,让大家都喜欢他,生气一人,让大家都生气他,只有做到了这一步,你才能算是有效的传递了这份信息。

1、用事例说话,用最典型的事例来突出你的思想,事例是别人不可反驳的,事例是论证性的,评论是阐述性的,所以真正起到作用的应是你讲话中的例子。

2、指名道姓原则,对任何一个人均应该冠以名字,这样有利于听众的接受,瞎编一个名字也要比没有名字强。如果总是为了力求准确,一段话中有很多可能,这大大的降低了阐述内容的说服力。

3、用对方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态度,他的特征。只有这样才会活灵活现的将他展现在听众的面前,也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4、感情色彩。在表达一种感情时,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感觉,这样才更容易勾起听众的认同感。如儿童、小孩、孩子。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二

写故事是一项既有创造力又有技巧的任务。无论是写小说、剧本还是短篇故事,一个好的故事都能吸引读者并引发共鸣。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我逐渐领悟到了写好一个故事的心得体会,下面将从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语言表达以及结尾总结这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构思是写好一个故事的基石。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目标。一个成功的故事应该有一个独特的创意,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我通常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或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情节入手,通过思考和想象,将这个故事慢慢发展起来。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射,使故事有更多的内涵和共鸣。

其次,人物塑造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故事需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是故事中的灵魂。我通常会给每个人物设定一个独特的性格特点,使之在读者心中形象鲜明且容易辨识。此外,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也是需要深入挖掘的,他们的行为和冲突应该是合理的和可信的。

第三,情节设置是故事的动力。情节需要合理布局,通过引发冲突和发展故事的进程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情节应该有起承转合的过程,有高潮和低谷的起伏,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悬念和反转。创造紧张的氛围和适当的跌宕起伏可以使故事更有吸引力。

第四,语言表达需要准确恰当。写故事需要用到具体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我通常会避免使用太过复杂的词汇和长句,而是力求简洁明了。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之更具有艺术感和吸引力。

最后,结尾应该恰到好处。一个好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故事中有悬念,结尾可以适当揭示一些答案,但也要保留一些悬念,留给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另外,结尾也可以用来总结故事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些教训或者启示。

总结起来,写好一个故事需要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语言表达以及结尾总结这五个方面的把握。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写作的技巧和创造力,写出更加精彩的故事。无论是对于写作者还是读者来说,一个好的故事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启发。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三

除了我自己的写作,不管是小说还是回忆录,没有什么能比带着大家进行这种练习更让我快乐的了。这个练习以人的五种感觉为基础。

别人的每次体验都会触发你自己生活中的一段回忆,而这段回忆可能已经被你忘却,或被封存在某个隐蔽的密室里。也许你只是听到别人说起“苹果醋的味道”、“摸到羽毛的感觉”、“炸培根的味道”、“日落的景象”和“雨声”,就可能打开那个隐蔽的密室,让你想起那些有意义的记忆和故事。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相信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即创造性的灵感,尤其是写作的灵感,来自酒精和毒品。当有了这种痛苦经历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我就寻找别的方法去刺激创作灵感。

我曾在一篇小说中读到了关于奇迹的定义:“奇迹……对我而言,似乎不是基于遥远的脸庞、声音或是治愈力量,而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那些变得更为敏锐的感觉,因此片刻之间我们能看见、能听见那些一直存在的关于我们自己的事物和声音。”在这个定义中,我找到了刺激灵感的钥匙。

我认识到,可以运用我们的五种感觉来激发我们自己的故事。我已经在写作课上检验了这个理论,发现的确如此——运用我们习以为常的、天生感觉中的一种,如味觉、嗅觉或听觉,就会有故事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

练习开始。

例如,通过味觉激发的方式——你不需要真的去吃什么东西,只需要想象某种东西的味道——就能创造出故事。

有一次,我只是跟一群工厂的工人提到培根的味道,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受到启发,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故事的中心内容讲的是一个孩子,当他醒来闻到炸培根的味道,他就知道这一天全家人会过得很愉快;如果他醒来没有闻到炸培根的味道,这意味着他的父母前一天晚上喝酒过多,宿醉昏昏,这一天家里也就不会有什么愉快的事了。

下面是一张普通食物味道的清单,也许能拨动你脑子中的一段记忆或回想到某个场景:

苹果醋的味道。

爆米花的味道。

咖啡的味道。

巧克力的味道。

热狗的味道。

不管哪一种味道,都会让你心有所感。

接下来用十分钟的时间,写下你由这种味道所联想到的一切。写作的方式就像要把你记得的一切都告诉你的朋友一样。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四

于是每天我除了与其他几个部门经理沟通外还得对销售部十来个人事无巨细进行管理,烦死我了。销售部有事与其他部门协调时由于本部门无主管,其他部门经理经常不买账。地位不对等呀,于是又来找我,唉。

实在难以忍受,矬子里拔将军也得提拔一个销售部主管。

于是制定提拔标准,再根据业绩,能力,与其他同事相处是否融洽等考核,终于选出了一个主管,虽然不是很理想,一边干一边培养吧。

一年过去了,主管并不十分出彩,但日常事务倒也管得井井有条。原来公司到货时需要卸车,销售部公共区域卫生需要打扫,节假日值班安排等头疼的事都需要我亲自去指派,有时还得又唱红脸又唱黑脸。现在好了,有主管了,既然每月多拿几百元岗位津贴当然就得承担更多责任,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吗,我只要找到销售主管,让他安排就行了。此外如联系厂家安排新产品培训,与其他部门协调等工作我都交给销售主管去做,一年也未出什么大错。看来有个平凡的主管也比没有强呀。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就像蜜蜂一样,刚出生时大家都一样,只要从小喂它蜂王浆,按蜂王培养,它就能成长为蜂王。

15.有些事情越透明越好。

但凡老板,公布各种销售政策时基本都会对商品的实际成本有所保留,无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合作伙伴或下级经销商,老板一般都不交实底。

年我们因业务发展需要在北京周边的一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分公司是采取收购当地一个合作伙伴部分股份,我公司派驻骨干员工的形式开办的,当地合作伙伴公司的老板马总继续当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由于对方是一个成熟的盈利企业,所以不用担心新开公司第一二年会赔本的问题。当初合作时大家商定:分公司作为我公司所代理某项产品在当地唯一经销商,享受我公司从厂家进货相同底价及同样的各类促销政策,接受总公司各类业务业务指导,年底分公司利润双方按股份比例分红。

一切走上正轨之后,我将与分公司合作的各项业务交由公司管理渠道的副总经理老何负责,直到年底,相安无事。

第二年,矛盾出现了。由于分公司从总公司进货需要开增值税票,而且每次都需总公司派车将货物从厂家库房提出送到货运站再发至分公司所在城市,这就会产生很大一笔物流和税务方面的费用。

老何考虑到费用没地方出,于是在新的一年给分公司发产品报价及厂家政策时暗自留了2%。没有不透风的墙,分公司马总在这行业里经营多年,与全国各地经销商都有联系,不到一个月,就看出了老何所提供的销售政策有问题。在一次厂家的销售会议上,马总找老何对质,老何当然极力掩饰,两人几乎翻脸。

马总对老何彻底失去信任,直接找到我,提出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双方无法继续合作。

我好言安抚,将与厂家签订的本年度代理协议原件和盘托出,同时将从厂家库房提货及发货的费用,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开发票所需交的税等详细列了个清单逐一计算,计算结果大致为流水的2%。马总看完后心里顺了气,坦言只要在厂家销售底价及政策上对他不加隐瞒,这2%的费用他完全能够理解并接受。我接着承诺利用双方合作销量大的优势向厂家申请争取更多额外的销售支持,一定让分公司享受到比自己做更优惠的价格及政策。马总满意而归,一场纠纷烟消云散。我想:其实合作伙伴所要求的只是一个知情权,一个平等了解厂家真实销售政策的权利。

在通讯极其发达的今天,几乎很难保守什么秘密。那种城南布头便宜两毛城北半个月不知道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只要不涉及个人隐私不影响公司根本利益,我公司各项事务基本都是透明的。商品的底价向所有业务员公开,只是事先向他们说明物流仓储税金等各项费用的计算摊销方法,规定销售最低价,其他一概由业务员自己做主,这样不仅增强了员工与公司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且简化了很多销售中间环节,提高了反应速度。

16.发劳保用品。

刚成立公司时,习惯了国营单位那一套,时不时在过节时发点劳保用品,饮料食用油之类,每回公司派车采购回来,乱哄哄一阵忙,员工每人拿到手后有的用自行车驮,有的打车,还有的零打碎敲往家拿。后来公司人逐渐增多,业务也忙了就逐渐停止发劳保用品了。

去年春节前去一个朋友公司,正赶上他们过节前发东西,每个员工两大捆卫生纸,一小桶食用油,几大桶可乐,一箱芦柑。十几个员工每人前面一小堆,不少人正发愁怎样往家拿,打个车吧不值,坐公共汽车吧又拿不了。

我进了朋友办公室,他正在算账呢。见我进来嘿嘿一乐,对我说:

“看我们公司热闹吧,正发过节的东西呢。”

我问他:“发那些东西干嘛,又不好拿。”

朋友故作高深地对我说:

“这你就不明白了吧,我过节发这些东西让员工拿回家,员工家属一看就觉得咱公司福利待遇好,员工多有面子啊,这些东西摊到每人头上才一百多元看起来又一大堆,多合算呀。”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五

当我们创造一个人物时,我们用的是另一个人的声音、身体和大脑。去解释一个我们不完全了解的人的活动、行为和心理历史,这正是小说的艺术。

下面的练习由几个部分组成,要花一小时做完。当然,你也可以分几天来完成。

写作练习。

第一步:声音。

出生后,我们的第一个交流方式就是口头表达,所以我们从声音开始。

想象有两个人正在进行对话。可能他们在谈论另外一个人。他们中有一个人可能有困难。只写对话。重点只放在创作对话上。

例:

甲:我今天觉得不舒服。

乙:是吗?你怎么了?

甲:我头疼。

乙:我跟你讲了昨晚鲍勃说的话了吗?把对话一直写下去,直到写满两页。

第二步:你的人物所处的位置。

第三步:你是谁。

选择一个人物作为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每一个答案都让你更清楚地了解你创造的这个人物。尽量不要反复思考答案,而要尽可能快地浏览一遍下面的问题,不要停下来判断。要立刻诚实地回答问题。

1.对你的人物从头到脚进行外表描述。

2.你的人物有什么重要的人际关系?为什么重要?

3.你的人物是做什么的?职业?消遣?

4.你的人物最害怕的是什么?

5.你的人物想要什么?

你也可以在这个列表上再添加问题。

第四步:创造场景。

小说的创作不就像生孩子吗?你已经花了时间和精力,把它生了下来。现在它想要行动,需要场景。而这正是我们要人物去做、去表现的事情。小说由行为和反应组成。

现在应该把你所有的发现都放进来起作用了。写出你小说中可能有不同故事发生的三个不同场景。这些场景不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每个场景至少写一至两页。确保你写的场景有头有尾,“有事”发生。

场景的简单定义:

场景是小说中对真实生活的表现。它将事情速度放慢,置于真实时间之中,让读者能看到事情的发生。一个场景通常应该包括对话和你上面做过的那几件事:环境的描述,人物的感受和想法、手势、行为,叙述者或是作者的观察。一个场景发生在一个地点。

场景1:对话之前。

想象在对话之前你的人物生活中的一个时间,或者他们的问题产生之前的一个时间。这个时间可以是他们同别的人物谈话之前的那一刻,也可以是很久之前。但必须是在谈话之前。现在试试看。尽量写下来到目前为止你所知道的这些人物的所有事情。思考他们的过去(如果你选择从那个地方开始写)可以帮助你描写他们现在正经历的问题。

场景2:在谈话中。

场景3:对话之后。

这个场景发生在对话之后,里面要包含尽可能多的、你认为有必要的情景。但一定要有下面的事件之一:

1.人物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2.你的人物觉得这个问题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他们必须学会处理它。

3.在这个场景的练习中,要想想有什么变化发生,想想你的人物在生活中、在此刻有什么想法。

练习目的。

如果你认为一个故事要有开头、经过和结尾,那么你写的这三个场景就可以模仿这样的故事结构。练习做到这里,你眼前应该浮现出一个故事框架,一个至少够你写三页纸的故事。

在写作过程中,你可能发现,故事需要用到其中的一个场景,或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展开。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概括出可供创作一个故事的许多背景。这个练习逼着你对一个故事构思所产生的多种可能性作出抉择。

这是一种让你很快地投入一个故事之中的有趣的办法,这要比按时间顺序甚至逻辑顺序去形成你的决定有趣。它使你跳出思考状态,而让你下笔写作。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六

晚上老奶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它是哭着吃的,因为这是他最后一次的丰盛的晚餐了。接着它躺在老奶奶的怀抱里,它一想到旧主人对待它的日子,它就泪流满面,它知道旧主人接它回去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它想来想去,天亮了。吃完最后一次早餐,他们上路了。一路上大家都没说话。到了旧主人家时,它突然哭了起来,执意不肯进去家里,但旧主人硬把它拽回去。

此后,旧主人经常让它挨饿,打它骂它。它等待着复仇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那天主人刚好出去,让它看家。它跑出去玩了。回来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原来是小偷入门了。它暗笑着,向着这是报应。当它一转头,发现老奶奶和母狗躺在地上,原来老奶奶和母狗去看望它,结果被小偷发现。。。。。。它流着泪,长叹一声,一头撞在树上。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七

文学创作的绝大多数技巧都是可以学到的。你可以练习这些技巧,让它们为你所用。用微小的篇幅,讲实用的技巧。如何成功地用800字讲一个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短篇故事的叙述和长篇故事的叙述不一样。前者的字数更少。

这一点可能比你所想的更重要,因为字数一旦受到限制,你能讲述的故事类型也会受限。非虚构作品中短篇和长篇的区别,也就是虚构作品中短篇故事和小说的区别。短篇的写作缺乏空间来探究人物的复杂性。因此,虚构作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小说要探究人物,而短篇故事要探究事态。这对于非虚构作品的写作同样适用。

出于这一原因,短篇非虚构叙述作品主要关注动作。我曾经讲过的斯图亚特·汤姆林森的故事,即警察从一辆燃烧的汽车中解救了一位妇女,总共不超过800字,而且几乎所有文字都用来描写动作线,动作的开始就是警官目睹事故发生(一名警官一直坐在十字路口,看着车辆呼啸而过),从而制造出事态来(一辆小货车以八十英里的时速呼啸而过,那辆小火车撞倒了一辆轿车,将一名女司机困在变形的车厢中)。我们对受害者这一人物一无所知,她直到最后一段才开口说话(感谢警察的救命之恩)。我们对目睹车祸的警官杰森·麦克高文也了解不多,只知道他逮捕了肇事者,并且奋力想要扑灭受害者车上不断窜出的火苗(警察们拿出灭火器,试图控制住火势,但是火势不减,其中一名警察冲进附近的便利店,抓起一个灭火器,重新灭火)。

短篇非虚构叙述作家必然受限于一到两个场景。按照经验法则,我估算构造一个场景并且包含一条动作线,大概需要500字。相应地,斯图亚特那篇有着800字的汽车着火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场景,外加医院里一个简短的小插曲。一篇3000字的杂志叙事文可能包括6个场景。一篇包含四个部分的报纸连载或重要的杂志封面故事则可能包括30个场景。

短篇故事叙述还必须迅速发端,甚至不得不唐突结尾,叙事弧线会突然上升并迅速下落。我曾敦促作家们要尽力摆脱即时动作的障碍。斯图亚特以“一辆小货车呼啸而过……”开头,以描写医院里的幸存者简短地结束。

像这样陡峭的叙事弧线,可以包括所有关键的要素——阐述,上升动作,危机,高潮,问题的解决/结局。当然,短篇作品还可以包括一个主题,但是缺乏像篇幅更长、更具文学性的叙述作品那样的深度和精细度。斯图亚特故事里的系列动作除了告诉我们“关键动作挽救了生命”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内容了。

还是那句话,每一个带来正面结果的真实生命片段,都讲述了关于成功生活的某些方面。我最偏爱的一种,就是一条真实的艰辛而漫长的发展线路,充满勇气与荣光地起起伏伏,在某个我永远也想不到的地方“砰”地突然爆发出来,证明伟大的叙述性故事就潜藏在我们身边。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八

关羽之死,不是单个原因作用的结果,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局,是当时严峻形势的必然。

其一,关羽之死是战争形势发展的结果使然。

据资料记载,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初期关羽连连告捷,打了许多胜仗,不仅水淹于禁七军,甚至打得曹操都想要迁都;最终是因为曹操看到刘备坐大,孙权必不愿,决定联合孙权共同抗羽,才扭转的局面;加上当时关羽下属的糜芳和傅士仁投靠孙权,令得关羽腹背受敌,最后导致了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同年12月被俘,1月被杀。若要说是刘备或诸葛亮想借刀杀人,显然有些牵强。试想,当时关羽打了许多胜仗,威震华夏,传入蜀中的全是关羽胜利消息,到关羽败走麦城至被俘杀只有短短不足一月时间,即使发觉关羽之师存在败象,再想要发兵救援时间上很难保障(唐代诗人李白曾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蜀中交通极为不便,一直到民国初才稍有改善),何况刘备也不会允许此时此刻有人做壁上观。

故笔者私以为,有后人指责是诸葛亮借刀杀关羽有点过,至多算是见死不救。从战争形势突变看,确实诸葛亮发兵增援荆州似乎有些来不及;但若换个角度看,诸葛亮一生为谨慎,常常运筹帷幄的他,不可能对当时的战役发展没有多种谋略谋划,应当有保全保障性的各类应变措施。假如说诸葛亮能提前安排得力助手帮助关羽,很可能局势就完全不同了。当然,还需要考虑到,诸葛亮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一手去操纵整个战役的演变过程。诸葛亮也未必能“预测”到关羽开始会打得这么漂亮,更不会“推算”出吕蒙会偷袭荆州,使关羽会输得这么惨。关羽走麦城,肯定不是诸葛亮策划的,只不过到了最后关头,荆州已经丢了,败局已经定了,再也无法挽回了,那就只能对不起关羽了(黑锅就你一个人背吧)。

其二,关羽之死是刘备集团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

虽然我们说关羽之死主要是源于战争形势的影响,但并不否认刘备集团内部存在着权力与利益的激烈斗争。

第一,刘备与关羽的关系并非真正亲密无间。《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在听说关羽战死的消息后,“大叫一声,昏厥于地”,那完全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史料中,并没有关羽死后,刘备哭关羽的记载。相反,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法正死后,“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居然痛哭了好几天。而结拜兄弟关羽死后,居然未见刘备痛哭。看来,刘备与关羽生死之交的关系虽然从来没有人去怀疑,但那只是文学作品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实并非如此。另外,关羽死后,照理说他是为国捐躯英勇牺牲的,刘备应该对他追封,赐给谥号,但是史料找不出刘备对关羽追封的记载,关羽的谥号壮缪侯,还是当年后主刘禅追封的。相反,法正死后,刘备就立即追封他为翼侯。若按《三国志》中说,刘备同关羽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为何关羽死后,他所享受的待遇还不如法正,这的确是一件让人颇为费解、难以置信的事情。

第二,诸葛亮和关羽政见不和是不争的事实。

诸葛亮同关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我们都知道,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是联吴抗曹,联吴抗曹的政策是诸葛亮亲自制定的,这是诸葛亮的总战略。诸葛亮对孙刘联盟的态度是非常坚定的。尽管这是诸葛亮的大方针政策,但关羽好像不太赞成孙刘联盟。《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说孙权曾经派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到关羽那里,向关羽提亲,说孙权有一个儿子,关羽有一个女儿,孙权想要同关将军结成儿女亲家,两家联姻以后,可以共同对付曹操。没有想到,诸葛瑾的提亲碰了一鼻头的灰,关羽大发脾气,指着诸葛瑾说:“吾虎女岂肯嫁犬子?”

诸葛亮同关羽个人之间也有矛盾。这在《三国演义》中看不出来,在《三国志》中有少量记载。譬如诸葛亮刚刚走出隆中,刘备对诸葛亮非常好,关羽和张飞很不高兴,刘备说:“孤之有孔明,好比鱼之有水。”关羽和张飞这才不吭声了,不吭声并不等于矛盾消除了,只不过是碍于刘备的面子,暂时将怨气压下去罢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与关羽面和心不合。自古荆襄地处咽喉要道,乃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作为智者军师,不可能不清楚这点,为何独派关羽一师镇守,而不多派些大员辅助,是疏忽大意还是另有图谋?这个问题曾引发后人诸多讨论。

关羽的人物简介和影响。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文档为doc格式。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十九

走路特别、说话特别、写字特别的脑瘫患者,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一个脑瘫博士是如何炼成的?”来自河南焦作农村的张大奎用不断奋斗的事迹回答了这个并不简单的问题。

在大奎两岁的时候,高烧39度一直不退,父母连夜把他送往乡医院,然而乡下有限的治疗条件导致了严重的后遗症。后来,父母把他抱到北京求医,却得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回答:“核黄疸后遗症”,小脑机能严重受损,运动平衡、肌肉协调等功能有较大障碍,俗称小脑瘫痪。

医生告诉他们,这样的病在医学上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唯一的方法是通过自己的锻炼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才能达到自理的状态。大奎6岁之前只会在地上爬行,根本无法独自站立。

但是他的父母始终坚信专家的论断,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当时,还没有今天这样好的康复训练机构和求助机制,大奎的父母自创了一套特别的锻炼方式。他们在两棵大树中间绑上两根竹竿,类似双杠,让他双臂架在上面练习腿力;后来又换成了绳子,他经常是走到一半就双膝跪倒在地,膝盖不知道磕破了多少次。他也曾想过放弃,但父母总是鼓励他,只有加强训练,大腿才能有力量,他才能学会走路。

这样的锻炼方式,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鞋子。大奎的家庭本不富裕,母亲只能给他买十几元一双的军用胶鞋。由于他走路和保持平衡的姿势只能是脚拖来拖去,所以一个月基本上要磨坏两双胶鞋。每当父亲给他换鞋的时候,都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奎,咱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大奎理解父亲的用意,他记住了这句话。每当自己累了、倦了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父亲的话。经过不懈的锻炼,9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会使用拐杖,能够自己独立行走了。

长大了的大奎,看到同村的小伙伴都去上学,他也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母亲知道以后,非常支持他。刚开始,他连笔都拿不好,更别说在本子上写字了。母亲只好手把手地教他写字,又特意给他订了大一些的本子,并画上米字格。就这样,大奎向人生迈出了新的一步。

小学、初中、高中,尽管不容易,大奎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并在2002年考上黄河科技学院。就在他大专快毕业的时候,他犹豫了,是继续读书,还是就此结束?因为许多身体健全的名校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他这样特殊的人,他不想再给父母添负担了。父亲知道他的想法后,开导他说:“奎,你要记得,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在父亲的鼓励下,张大奎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后,还在那里读完了研究生。读研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老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接受了一些科研和工程方面的锻炼。这一经历让他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尤其是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他不但学会了自理,而且还有了更大的梦想。

大奎决定考博。几经周折之后,他联系到了北京理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专家樊孝忠教授。经过考虑后,老师同意了他的报考,但能不能考上,完全要靠自己。得到樊老师的允许,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备考当中。经过笔试,面试,还有漫长的等待,一路过关斩将,他终于成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

大奎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奇迹,他用如此与众不同的方式感动了万千学子,感动了世界。当别人赞赏他的成功时,他常常想起父亲的话:“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一个篮子的故事如何写篇二十

我折了好多纸篮子。

我在里面撒了一些猫粮,又在上面写了我的名字。把它们拿在手里,走出去把小篮子放在草坪上,然后躲在一旁,希望来吃东西的小猫能知道我的名字,和我成为好朋友。过了一会儿,有一只黑白小猫来吃了。它埋下头,先试着吃了一点,见好吃,又一口一口地不断吃起来,样子很可笑。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只大猫。它很惊讶地看着纸篮子,闻了一闻,确定能吃,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一会儿,小篮子里的猫粮就吃完了。它满意地舔舔嘴巴走了。我赶紧换了一篮猫粮,等待着下一位“顾客”。终于,一只纯白的猫踏着碎步走来了。它看见纸篮子,眼里升起一丝好奇,便走了过来。它挡不住诱惑,也吃了起来。然后心满意足地扫了一眼纸篮子,发现了黑字。它看了一眼也走了。我也回家了。当天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猫小猫们围着我开心地转圈。

我又折了好多纸篮子,准备迎接下一批“顾客”。

本文作者:郑家嘉(微信公众号:程老师教作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